工序质量分析

工序质量分析
工序质量分析

第四章工序质量分析

任何一种产品都需经过一道道工序才能加工出来,所以工序是产品质量形成的最基本环节,它决定着产品的制造质量。一般说来,工序质量是指工序的成果符合设计,工艺要求的程度。而工序的成果主要表现为被加工对象的特性值偏离质量要求的误差范围。因此,本章所要重点讨论的就是反映工序质量的工序误差分析。

第一节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生产实践证明,任何一道工序,无论其加工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的精度多么高,工人如何熟练地操作,它所加工出来的产品,其质量特性均会产生某种误差。这种误差可用下式表示:

ε=X-X。

式中:ε加工零件质量特性值的误差(是随机变量);

X 零件质量特性的公称值(目标值),是一个常数;

X。零件质量特性的实际测量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实际上加工对象所表现的上述质量误差是由一系列条件误差所构成的,如机器设备和工具的精度误差、调整误差、测量误差、操作误差以及环境的影响带来的误差等等。

质量特性值的这种误差,反映了产品质量的波动性质。虽然这些质量特性值各不相同,但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它们又服从一定的分布规律,这反映出产品质量又具有一定分布规律的性质。

引起产品质量出现误差的原因主要来自五个方面。

(1)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2)机器(Machine):机器设备、工夹具的精度及其维护保养状况等;

(3)材料(Materiel):材料的成分,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等;(4)方法(Method):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测量方法等;

(5)环境(Environment):工作地的温度、湿度、照明和清洁卫生状况等。

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所以常简称为4M1E。

从工序管理的需要,按数理统计的观点,通常把上述误差分为两类,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一、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是由一些经常起作用的、微小的、在一定条件下又是不

可避免的因素所引起的误差,这些因素可能是:机床和测量手段的固有精度,机床在切削过程中的震动,工人在旋转手柄时所造成的操作误差,电网供电参数的波动,环境温度和湿度的随机变化以及其他等等。引起这种误差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误差本身的数值不大,虽然在发生的方向上是随机的,但却围绕目标值两侧,误差可能是正值也可能是负值。这样,尽管这种误差项目很多,但累加起来,往往是相互抵销或者是数值不大,一般不会由此而出现超差现象。

由于随机误差对于包含有极多个产品的无限总体(工序)来说,是一个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就是说它具有一个分布中心,并围这个中心随机地波动,其平均值应近似地等于零,即

E(θ)=0

式中:θ随机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随机误差一般数值不太大,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完全消除它们的必要性不大,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这种误差通常认为是正常的现象。

二、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随着工序长时间重复加工,可能发生发展的另一类误差。这类误差出现的机会性少,但一经出现将说明产品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类误差通常是由一些对产品质量不经常起作用的影响因素所引起,如:工人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工人过度疲劳,原材料规格不符,刀具过度磨损,定位件和坚固件的位移或松动,使用未经检定的测量工具等等。引起系统性误差的因素称之为系统因素。

应该说,只要有生产活动在进行就不能完全杜绝系统误差的产生,因此才有工序管理和控制的必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系统误差也是不可避免的。显然系统误差也是一个变量,不过它与偶然误差主要区别在于,它不是一个随机变量,而是随着时间,按一定方向,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或作某种周期性的变化。它们在产生的初始阶段,尽管还不很显著,并常与随机误差混杂在一起而不易被鉴别,甚至被误差认为是随机误差,但是随着工序加工的进行,这类误差将逐渐增大、且愈益显著,此时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来加以调整的话,必将会引起超差,因此对系统误差来说,即要求承认其客观存在又要力求予以消除或把它控制在合理的最小范围之内。

综合上面所述,根据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变量变化规律的明显

不同,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一定的统计手段把两者区别开来。即如果一道工序能力高,其加工质量稳定,则产品质量必将符合标准要求,此时影响产品质量差异的主要成份将是随机误差,如果把测量到的质量数据绘制成分布图,必然构成典型的分布,且在较多情况下服从正态分布。如果所得到的结果不是一个典型分布,即就有理由怀疑,在产品质量中所产生的异变有较明显的异常因素存在,这就要结合有关生产技术和经验,找出具体引起异常的原因,以便采取措施消除。

第二节频数分布直方图

分析工序质量情况,可通过对质量特性值有关数据的搜集整理以及利用图形显示来发现问题,以便寻找解决质量问题的办法。

质量数据总是形成分布的,这种分布有它的集中位置,也有它的分散范围,这种既集中又分散的情况,就是产品质量分布的基本规律。在偶然性因素作用下,计量值数据反映出的波动规律,是一正态分布规律。为了摸清这一规律,可采用一种统计分析的方法,这就是频数分布直方图法。

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用来分析质量数据的分布情况。具体作用是:

(1)判断一批已加工完毕的产品质量;

(2)验证工序的稳定性;

(3)为分析工序能力而进行的有关计算收集数据。

现结合某炼钢厂分析冶炼某种不锈钢铬含量(标准:17.63~

17.84%)的波动情况,来说明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和方法。

一、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1、收集数据

收集数据通常采用单纯随机不重复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大小为n的样本,并将结果记录在样本数据记录上(参见下表)。当数据的位数很多时,通常将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误差的部分做为记录基数不列入表中,这样可以简化数据处理工作(本例记录基数为17.00%)。

样本大小n可以用计算方法来确定。根据理论推算证明,为保证平均值的必要精度,样本至少应含有20~30件样品;而为保证标准偏差的精度,抽取的样本应不少于50件。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抽取的样本,其容量一般为50~200。显然,容量越大,评估结果愈精确,但由此而增加了测取费用和工作量。

在抽样时还要注意被抽查零件的加工条件,如果加工条件有变化,则应进行分层。

2.计算数据的极差(R)

极差表示被测取的质量特性的分布范围。是被测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上表中,最大值Xmax=17.81%,最小值Xmin=17.64%,则极差R为:R=Xmax-Xmin=17.81%-17.64%=0.17%

3.确定分组组数(K)和组距(h)

合理选定数据的分组组数,对正确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非常重要。组数太少会掩盖各组内的变化情况,且会引起较大的计算误差;组数太多又会造成各组高度的参差不齐,反而难以看清分布的情况,而且计算工作量也大。因此组数的确定要适当。

分组组数的多少主要与极差R及样本大小n有关。组数K的确定可以参考组数选用表。

本例中:n=100,故确定K=10,

组距用字母h表示(h:一般取最小测量单位的整数倍),

h=极差/组数,

本例中h=R/K=0.17%/10=0.017%≈0.02%

4.确定各组界限

确定各组界限,就是确定各直方块在横坐标上的位置。为避免出现测量值与组的边界值重合的问题,组的边界值的确定,一般比测量值小半个单位,使得比测量精度高1位。

分组的范围应能把数据表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包括在内,且最大值与最小值同两端组界间隔大致相等。

根据这个原则,(本例中最小测量单位为:0.01%)

本例第一组的下界限值为:

Xmin-最小测量单位/2=17.64%-0.01%/2=17.635%

第一组的上界限值为:

第一组的下界限值+组距=17.635%+0.02%=17.655%

第二组的下界限值就是第一组的上界限值=17.655%

第二组的上界限值=第一组的上界限值+组距=17.655%+0.02%

=17.675%

第三组的下界限值=17.675%

第三组的上界限值=17.675%+0.02%=17.695%

第四组的下界限值=17.695%

第四组的上界限值=17.695%+0.02%=17.715%

第五组的下界限值=17.715%

第五组的上界限值=17.715%+0.02%=17.735%

第六组的下界限值=17.735%

第六组的上界限值=17.735%+0.02%=17.755%

第七组的下界限值=17.755%

第七组的上界限值=17.755%+0.02%=17.775%

第八组的下界限值=17.775%

第八组的上界限值=17.775%+0.02%=17.795%

第九组的下界限值=17.795%

第九组的上界限值=17.795%+0.02%=17.815%

5.计算平均值X和标准偏差S

正态分布曲线两特征数的计算可采用通常的计算公式,但当样本很大时,按公式计算很不方便,实际工作中常采用简便方法计算。

- 6 -

(1)变量代换法。计算各组组中值(X中i)

X中i=(第i组下界限值+第i组上界限值)/2

本例中各组组中值计算结果如下:(见上表)

X中1=(17.635%+17.655%)/2=17.645%

X中2=(17.655%+17.675%)/2=17.665%

X中3=(17.675%+17.695%)/2=17.685%

X中4=(17.695%+17.715%)/2=17.705%

X中5=(17.715%+17.735%)/2=17.725%

X中6=(17.735%+17.755%)/2=17.745%

X中7=(17.755%+17.775%)/2=17.765%

X中8=(17.775%+17.795%)/2=17.785%

X中9=(17.795%+17.815%)/2=17.805%

由计算结果可见X中i是各组数据的中心值,也是相应数组的代表值。引进组中值的代替变量

设:u i=(X中i-X0)/h

式中:u i为第i组组中值代替变量;

X0为任意有效数,这里取在频数分布表中频数最高组的

组中值。当有两个以上的组,数据出现的频数同等最

高时,可任取一组的组中值。

X0=17.725%

h 使数据化为整数的数值,这里h取组距值。

h=0.02%

本例:

u1=(X中1-X0)/h=(17.645%-17.725%)/0.02%=-4

u2=(X中2-X0)/h=(17.665%-17.725%)/0.02%=-3

u3=(X中3-X0)/h=(17.685%-17.725%)/0.02%=-2

u4=(X中4-X0)/h=(17.705%-17.725%)/0.02%=-1

u5=(X中5-X0)/h=(17.725%-17.725%)/0.02%=0

u6=(X中6-X0)/h=(17.745%-17.725%)/0.02%=1

u7=(X中7-X0)/h=(17.765%-17.725%)/0.02%=2

u8=(X中8-X0)/h=(17.785%-17.725%)/0.02%=3

u9=(X中9-X0)/h=(17.805%-17.725%)/0.02%=4 由计算结果看出,代替变量u i表示第i组相对于分布中心(最大频数的组)X0向正方向和向反方向偏离的组数。由此看来它是简化

了了组代表值。

计算平均值(X):

X=h +X0

X=0.02%×(-2)/100+17.725%=17.7246%计算标准偏差(S):

S=

S=0.02%×

=0.0330%

通过本例的实际计算可以看到,公式看起来很复杂,而实际上由于已成为简单整数,则大大简化了计算手续,并可使计算差错减少到最低限度。

(2)频数分列累加计算法。频数分列累加计算法又称A……E法、等距相加法、交叉法。

变量代换法虽然简便,但数据间的乘除较多,而频数分列累加计算法则在原有计算法的基础上,尽量地把乘除运算过程转化为加减过程,从而减化了计算工作。

下面仍有上题为例,说明频数分列累加计算法的计算过程。见下表。

n

第一列的计算过程:在上表中频数栏中任选一组(一般选频数最大的那一组),在该列对应的位置上定为零。然后以该组为心,自左向右和自右向左从两侧顺次将频数累加,逐项顺次记入该列相应的位置,并将最后的累积频数定为C(“零组”左侧)和A(“零组”右侧)。 第二列的运算过程:把该列中间三个组均定为“零”,然后按第一列的运算规则,将第一列累加频数再依次进行累加,得到第二列累加频数。左侧最高累加频数定为D,右侧最高频数定为B。再将第二列的全部累加频数值相加后规定为E。由上表可得:A=37,B=25,C=38,D=27,E=72。根据这些数据,就可按下面公式求得X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S:

X=X0+h ×

将数据代入上式 X=17.725%+0.02 =17.7246%

S=h

当n 较大时,则上式简化为:

S=h

将数据代入上式得:

S=0.02

=0.0330%

由上述计算结果可见,两种简便方法所计算出来的X和S值相同。

6.作频数分布直方图

频数分布直方图常见图型

根据上述计算所得数据,以频数为高,组距h为底,按一定比例可绘制成如上图所示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观察直方图分析工序质量

有了频数分布直方图,可以直观而清晰地了解到被测产品质量的要布情况,更重要的是可以借此判断有关工序的质量状态。因此它是一种对工序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有效工具。

具体作法是:将直方图的形状与各种典型直方图分布类型比较,

观测质量分布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同时将直方图分布特征值与质量标准值比较,以掌握工序质量情况。

1.对直方图形状的观察分析

观察与分析图形应着眼于直方图的整个形状。因为我们抽样的数量有限,而且也会受到分组统计频的影响,实践中画出的图形常见一些参差不齐的形状,不必太计较。常见的直方图典型形状有以下几种:(1)正常型:又称对称型。它的特点是中间高,两边低呈左右对称,显示出典型的正态分布,说明工序处于稳定状态。

(2)孤岛型:在远离分布中心的区域又出现个小的直方图。这说明短时间内有某种异常因素在起作用,使加工条件起了变化。如:原料混杂、操作疏忽、有不熟练的工人替班或测量工具有误差等。

(3)偏向型:又称偏坡型。直方图的顶峰偏向一侧。当质量标准只要求控制一侧界限时,常出现这种形状。有时也因操作者的加工习惯造成这样的分布。如孔加工往往易出现左偏移图形,而轴加工则往往易出现右偏移图形。

(4)锯齿型:图形中各直方出现参差不齐,而从整个图形来看基本不是中间高、两边低、左右基本对称。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是不生产的问题,很可能是分组过多或测量仪器精度不够,读数有误差等原因所致。

(5)平顶型:直方图呈平顶型,往往说明有某种缓慢变化的因素起作用而造成的。如刀具磨损、定位器件发生移动、操作者疲劳等。

(6)双峰型:图形中相隔一定距离出现了两个分布中心。这往往是由于来自两个总体的数据混在一起作图所致,如把两个工人加工的产品或两台设备加工的产品混在一起等。这需要在画图前进行合理的数据分层。

2.将直方图的分布位置及分布范围对照规格标准进行分析比较当图形为正常型时,反映了工序加工质量比较稳定,但此时的加工质量能否满足用户的质量要求,这就还进一步将直方图与规格标准进行比较,以判明工序满足标准要求的程度。常见的典型直方图(见下图)也有以下几种。图形中R是测量值的分布范围,T是规格标准的范围。

(1)比较理想分布:直方图的分而中心与公差中心近似重合,且R在T的中间,分布范围的两测到标准界限的距离留有适当的余地(一般为T/8)。此种分布出现不合格品的可能性较小,比较理想。

(2)偏移分布:直方图的分布范围仍在公差范围内,但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故有超差的可能,说明控制有倾向性,应调整分布中心使之合理。

(3)危险分布:分布范围虽然落在规格范围之内,但完全没有余地,此时更易产生不合格品,应及时采取措施,缩小分布的范围。

(4)过分集中分布:直方图的分布非常集中,分布范围远远小于公差范围,说明工序质量过分满足标准。这种情况下,应充分考虑经济性。可考虑改变工艺,适当放宽对加工精度的要求。

(5)超差分布:分布范围的两侧超出了标准界限,已出现了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这说明质量波动太大,工序质量远不能满足要求的质量,应多方面采取措施,缩小分布。

(6)过分偏离分布:实际的分布中心过分偏离公差中心,分布的很大一部分超出了标准界限,出现了大量废品。此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将分布中心调整到合理的位置上。

第三节工序能力分析

一、工序能力

每一道工序在一定条件下,加工出来的产品均会处于一定的质量水平,反映出工序所处的质量状态,为了定量地评价工序质量的好坏,这就引入了工序能力的概念。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不水平。

工序能力是工序质量可以量度的特性,说明工序在质量上达到的水平,反映出工序能够稳定地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能力。显然,工序能力的测定必须是在对工序进行了充分而完善的管理,消除了不正常因素的影响后才能进行。一道工序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稳定,误差波动小,则表明它的工序能力高,反之,如果它的产品质量波动大,则表明工序的能力低,因此可以看出工序能力是以质量波动幅度来表征的,若工序能力记作B,则

B=6σ≈6S

当生产过程处于控制状态时,根据正态分布理论,质量特性值服从N(μ,σ2)分布,此时若以6σ(μ±3σ)原则定为其分布范围,则超出这一范围的产品的概率仅为0.27%,对此,通常称之为千分之三的质量管理原则。在实际生产中,发生率不足千分之三的事件,是一种小概率事件,故一般认为以6σ波动范围来考核工序能力是比较恰当的,其经济性也比较好。

二、工序能力指数

以6σ定义的工序能力,只能说明工序能达到的质量水平,但还不能说明工序所达到的质量水平满足了产品的质量要求,如工序能力是否满足了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技术标准的质量要求。为了说明工序能力能否满足质量要求以及满足程度,则引入了工序能力指数的概念。

工序能力指数是指产品的质量要求与工序能力之比。具体说来,就是产品的技术标准或图纸要求的规格(公差)范围与工序能力之比。记作CP,则

CP=

由CP值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工序能力指数与工序能力不同,对于一定的设备,工序能力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数值,而工序能力指数

则完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使对同一台设备,CP值也随加工对象及质量要求的不同而变化。

三、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

下面分不同情况来叙述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方法。

1.给出双侧标准时

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情况(见下图)。这时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由下式给出:

CP

=≈

式中:

CP

T质量标准的幅度(公差);

TU质量标准的上限;

TL质量标准的下限;

σ总体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标准偏差;

S样本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标准偏差。

2.只给出单侧标准时

(1)只给出标准上限(TU)时的情况。对于机械行业中的形位公差(平面度、圆度度、圆度和跳动等)、光洁度,钢铁中的有害杂质的含量,棉卷中的不匀率等,往往就只规定质量标准上限,如下图所示。

M、μ

这时工序能力指数可按下式计算:

CPU=

式中:

CPU U时的工序能力指数; μ

总体质量特性值分布中心;

X 样本质量特性值分布中心; TU 质量标准的上限;

σ 总体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标准偏差; S 样本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标准偏差。

(2)只给出标准下限(TL)时的情况,对于强度、寿命等质量特性,往往只是规定质量标准的下限,如下图所示。 这时工序能力指数可按下式计算:

CPL=≈

式中:

CPL 只给出TU时的工序能力指数; μ 总体质量特性值分布中心; TL 质量标准的下限;

σ 总体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标准偏差。

μ

X 样本质量特性值分布中心;

S 样本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标准偏差。

3.给出双侧标准且

μ与M不重合时

如下图所示,这时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公式是:

CPK

=(1-K)CP=

式中:

CPK

考虑偏离度K的工序能力指数;

K 偏离度。它是平均值偏离量ε与质量标准范围T的一半的比值,即:

K= 当K﹥1时,认为CPK=0;

ε 平均值偏离量,ε=|μ-M|。 CP

T 质量标准的幅度(公差);

σ 总体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标准偏差; S 样本质量特性值分布的标准偏差。

表土剥离工序质量评定表

表土剥离工序质量评定表 项目名称:澄城县庄头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1标 单项工程名称土地平整工程单位工程名称耕作层地力保持分部工程名称表土保护单元工程名称、部位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结果 平整项目 表层土剥离 控制砂、石、生土、树根等杂物(少带 或不带)。 水平梯地(田)布置、宽度、长度。 检查结果:主要检查项目,一般检查项目。 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结果 合格率 (%) 平整项目 剥离程度≥30cm 沿排水方向梯 田(地面)坡度 1/300-1/500 水平梯地(田) 布置、宽度、长度 ≥30cm 检查结果:共检查点,其中合格点,合格率 %。 承包单位自评质量等级: 监 理 机 构 监理复核质量等级: 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 项目经理: (公章) 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 (公章) 年月日注:1、带△为主要检查、检测项目。

土方推移单元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项目名称:澄城县庄头镇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1标编号: 单项工程名称土地平整工程单位工程名称耕作田块修筑 分部工程名称田面平整单元工程名称、部位 项次检查项目检查结果 1地块填筑部分必须用生土分层填实 2整理平整地面时要保留表土,做到生土填底,表土铺面 3坎高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结果:主要检查项目,一般检查项目。 项次检测项目设计值允许偏差实测值合格率(%) 1 地面起伏高差±15cm 2 沿排水方向梯田 (地面)坡度 1/300—1/500 3 水平梯地(田)布 置、宽度、长度 ±0.05% 检测结果:共检测点,其中合格点,合格率% 承包单位自评质量等级: 监 理 机 构 监理复核质量等级: 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 项目经理:(公章) 年月日 总监理工程师:(公章) 年月日

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

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 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是生产质量职能的基本内容,它包括影响质量制造的6个因素(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如工序检验)准确判断加工工序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以及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在出现偏离标准的情况下,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工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稳定生产合格的产品。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准备 1、零件功能分类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控制质量,必须有重点地抓住产品或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如出口件等,以及零部件的关键工序。这种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做法是通过单个产品的特性分类,加强设计分析,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明确质量控制重点,保证产品或零部件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同时可以对人员进行计划、工艺、质量等的了解和让他们掌握设计意图,从各项工作上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 2、关键工序的确定凡属符合以下1条者应定为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控制: (1)、关键、重要零件的关键尺寸、技术要求所形成的工序; (2)、质量不稳定,重复故障多,合格品率低的工序; (3)、对下道工序的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4)用户反映意见较多的工序; (5)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价值高的工序。 (6)新上岗素质较低的员工所承担的工序; 凡属关键工序,选定后应建立控制点。 二、工序控制的方法 如前所述,影响工序过程质量的因素有人、机、料、法、环、测,即通常所说的5m1e。经验与理论表明,这六个因素对不同的工序及其质量的影响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有必要引进有关工序“主导因素”的概念。 “主导因素”是指在众多影响最终质量的因素中,起决定全局或占支配地位的因素。任何加工制造过程都存在这样的因素,而且一种或几种占支配地位的情况到处可见。根据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人们一般可以从各种影响因素中识别出主导因素来。例如铸造上模具、熔炼、型砂起主导作用,加工上除了模具因素外,还有工装、工艺参数(刀具、切削速度等)、员工的操作规范等也起主导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分析结果建立控制系统。

质量控制技术解析

质量控制技术解析 第一节质量控制概述 一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质量管理的一项主要工作是通过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找出波动的规律,把正常波动控制在最低限度,消除系统性原因造成的异常波动。把实际测得的质量特性与相关标准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差异或异常现象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从而使工序处于控制状态,这一过程就叫做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大致可以分为7个步骤: (1)选择控制对象; (2)选择需要监测的质量特性值; (3)确定规格标准,详细说明质量特性; (4)选定能准确测量该特性值得监测仪表,或自制测试手段; (5)进行实际测试并做好数据记录; (6)分析实际与规格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7)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当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后,仍然要对过程进行监测,将过程保持在新的控制水准上。一旦出现新的影响因子,还需要测量数据分析原因进行纠正,因此这7个步骤形成了一个封闭式流程,称为“反馈环”。这点和6Sigma质量突破模式的MAIC有共通之处。 在上述7个步骤中,最关键有两点: (1)质量控制系统的设计; (2)质量控制技术的选用。 二质量控制系统设计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需要对需要控制的过程、质量检测点、检测人员、测量类型和数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决策,这些决策完成后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系统。 1.过程分析 一切质量管理工作都必须从过程本身开始。在进行质量控制前,必须分析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相关过程。一个大的过程可能包括许多小的过程,通过采用流程图分析方法对这些过程进行描述和分解,以确定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关键环节。 2.质量检测点确定 在确定需要控制的每一个过程后,就要找到每一个过程中需要测量或测试的关键点。一个过程的检测点可能很多,但每一项检测都会增加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所以要在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地方进行检验。典型的检测点包括: (1)生产前的外购原材料或服务检验。为了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要通过检验保证原材料或服务的质量。当然,如果供应商具有质量认证证书,此检验可以免除。另外,在JIT(准时化生产)中,不提倡对外购件进行检验,认为这个过程不增加价值,是“浪费”。 (2)生产过程中产品检验:典型的生产中检验是在不可逆的操作过程之前或高附加值操作之前。因为这些操作一旦进行,将严重影响质量并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在陶瓷烧结前,需要检验。因为一旦被烧结,不合格品只能废弃或作为残次品处理。再如产品在电镀或油漆前也需要检验,以避免缺陷被掩盖。这些操作的检验可由操作者本人对产品进行检验。生产中的检验还能判断过程是否处于受控状态,若检验结果表明质量波动较大,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3)生产后的产成品检验。为了在交付顾客前修正产品的缺陷,需要在产品入库或发送前进行检验。 3.检验方法 接下来,要确定在每一个质量控制点应采用什么类型的检验方法。检验方法分为:计数检验和计量检验。计数检验是对缺陷数、不合格率等离散变量进行检验;计量检验是对长度、高度、重量、强度等连续变量的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要考虑使用何种类型控制图问题:离散变量用计数控制图,连续变量采用计量控制图。 4.检验样本大小 确定检验数量有两种方式:全检和抽样检验。确定检验数量的指导原则是比较不合格频造成的损失和检验成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排水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填表时应遵守“填表基本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1)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单元工程名称填写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相同。 (2)单元工程量:填写本单元土方量(m3)。 (3)本表依据施工记录填写。施工中要认真做好记录,监理认真检查。 (4)检测:先进行宏观检查,没发现有明显不合格处,即进行抽样检查,总测点数不少于1/100m个。 (5)单元工程质量标准。 1)合格。检查项目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应有不小于70%的测点在允许偏差质量范围内。 2)优良。检查项目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须有不小于90%的测点在允许偏差质量范围内。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表3.2排水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第七节渠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填表时应遵守“填表基本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1)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工程名称、单元工程名称填写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填表说明与示例》相同。 (2)单元工程量:填写本单元土方量(m3)。 (3)本表依据施工记录填写。施工中要认真做好记录,监理认真检查。 (4)检测:先进行宏观检查,没发现有明显不合格处,即进行抽样检查,总测点数不少于1/100m个。 (5)单元工程质量标准。 1)合格。检查项目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应有不小于70%的测点在允许偏差质量范围内。 2)优良。检查项目符合相应质量评定标准;允许偏差项目须有不小于90%的测点在允许偏差质量范围内。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表3.3 渠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表3.3 渠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日照市恒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关于下发工序质量控制专家讲义的通知 全体员工: 公司将工序质量控制下发你们,望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对照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要求、知识检查个人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自己的生产、工作行为。决不能出现质量事故,决不能再发生私自改变包装的问题。各管理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管理,保证公司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工序是现场作业系统的细胞。构成工序的主体是操作者,客体是设备和原材料。为了使制造过程处于控制状态,也即能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状态,就必须把影响产品加工工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规定的界限内。 第一部分工序质量控制概述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含义 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一般包括加工、检验、搬运、停留四个环节。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工序的过程即为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 二、工序质量控制条件 为了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制定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工序作业标准、设备保证标准、仪器仪表校正标准等。这些标准是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依据。 (2)要取得实际执行结果与标准之间差异的信息,因此,须建立一套灵活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把握工序的现状及可能的变化趋势。(3)要具有纠正偏差的具体措施。 三、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1、对生产条件的控制 即对人、机、料、法、环境五大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2、对关键工序的控制

对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应采取特殊措施,除控制其生产条 件外,还要随时掌握工序质量变化趋势,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始终处于 受控状态。 3、对计量和测试条件的控制 计量测试条件关系到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4、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对不合格品控制除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管理外,还应据此掌握质量改 进信息,以便进行预防性控制,组织质量改进。 四、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Man(人)、Machine(机器)、Material (材料)、Method(方法)、Environment(环境)等,简称4M1E。对工序质 量的控制,事实上就是对这五大要素进行控制。 由于行业不同、产品不同,工序条件也不一样,因而工序的主导因素 各不相同,采取的措施也有所区别。因此,因根据工序的不同情况,找出 各自的主导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控制,达到工序质量控制的目的。 1、操作者因素 任何机械加工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即使最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也是需 要人去操作和控制。 (1)造成操作者失误的主要因素有: ①质量意识差。②操作时粗心大意。③责任心不强。 ④不遵守操作规则。⑤操作技术不熟练等。 (2)预防和控制措施。 ①加强质量意识教育,提高责任心,并建立质量责任制。 ②进行岗位技术培训,熟悉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③加强自检和首检工作。 ④采用先进的自动加工方法,减少对操作者的依赖。

工序质量控制

二、工序控制的方法 如前所述,影响工序过程质量的因素有人、机、料、法、环、测,即通常所说的5M1E。经验与理论表明,这六个因素对不同的工序及其质量的影响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有必要引进有关工序“主导因素”的概念。 “主导因素”是指在众多影响最终质量的因素中,起决定全局或占支配地位的因素。任何加工制造过程都存在这样的因素,而且一种或几种占支配地位的情况到处可见。根据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人们一般可以从各种影响因素中识别出主导因素来。例如铸造上模具、熔炼、型砂起主导作用,加工上除了模具因素外,还有工装、工艺参数(刀具、切削速度等)、员工的操作规范等也起主导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分析结果建立控制系统。 在制造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主导因素这一概念,分别对不同的工序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误和控制措施,从而达到控制制造质量的目的。下面,我们对6大因素的特点及防误、控制措施分别做一下介绍。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不同产品特点的条件下,工序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因而主要控制措施也不相同,应因地、因产品而已。 1、操作人员的因素往往操作人员的技能和谨慎作风是关键因素,它是产品或零件产生不良的主要原因。凡是在操作人员起主导作用的工序所产生的不良,一般可以由操作人员控制。 造成操作误差的主要原因有:质量意识差;操作时粗心大意;不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技能低、技术不熟练,以及由于工作简单重复而产生的厌烦情绪等。 防误和控制措施:加强“质量第一、用户第一、下道工序是客户”的质量意识教育,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编写明确详细的操作规程,加强工序专业培训;加强检验工作,适当增加检验的频次;充分利用愚巧法防错;通过工种间的人员调整、工作经验丰富化等方法,消除操作人员的厌烦情绪;广发开展QC小组活动,促进自我提高和自我改进能力。 2、机器设备的因素机器设备是保证工序生产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自动化程度较高、有定位装置的设备,它们对于确保工序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一般通用机器设备来说,机器设备的精度保持性、稳定性和性能可靠性;配合件、传动件的间隙;定位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都直接影响到工序质量特性的波动幅度。 属于机器设备起主导作用的典型工序有:加工中心、自动切削、造型线等。在这些情况下,工序虽然复制性程度较高,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设备的磨损、升温等情况的发生和变化,质量特性数据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在一批产品,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合格品。因此必须定期检查和校正。 消除此类异常因素的主要控制措施: 1)、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测机器设备的关键精度和性能项目,并建立设备关键部位日点检制度,对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备进行重点控制。 2)、采用首件检验,核实定位等的调整量。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电镀工序质量控制(最新版) 1全过程控制 镀件质量特性受全过程各环节工作质量的影响,如“低氢脆”受酸洗、电镀及驱氢等分工序的影响。因此,应建立自材料供应、镀前处理、电镀、镀后处理、成品检验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系统。 2控制点 从通用的镀件质量特性分析着手,在工序流程中找出影响镀件质量的关键环节和反复发生质量问题的环节,建立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明确规定控制项目、内容和方法。一般在原材料进厂检验、浸蚀、电镀、驱氢、钝化环节设立控制点。 3工艺文件 不同的电镀零件要根据其特性分别编制合适的工艺文件。对不同的工艺流程,处理液和电镀液的成分、配比,电镀的工艺参数(电

流密度、工作温度、时间、PH值等)、操作方法等应积极进行正交试验,找出最佳工艺方案,提高工艺水平,积累成熟工艺经验。 4工艺材料 4.1对工艺用的化工原料、金属阳极等原材料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标准,明确规定原材料规格、牌号、纯度级别、杂质允许的最高含量等内容。当市售的原材料纯度满足不了质量要求时,应通过试验确定详细的纯化方法和质量要求。 4.2原材料的变更或代用应经技术部门小试、中试及小批量试验合格后,由技术科长审核并由总工程师或主管厂长批准,才能投入使用。 4.3采购进厂的原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证明文件的验收和取样分析检验,验收合格才能入库。 4.4应根据原材料性质分别保管,不同规格、不同纯度的原材料不能混放。易燃、易爆的化工原料要由专门的管理制度和隔离存放制度,存放库应有合乎要求的通风散热条件,并备有相应的消防措施。

各类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doc 10页)

各类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doc 10页)

水利水电工程 分部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表 单位工程名称引水渠道工程施工单位珙县蜀南、垣正、第五建筑公司 分部工程名称洛亥腊平 衣幅山村 施工日期 2006年11月15日-2007年4月25 日 分部工程量1200m 评定日期2007年4月29日 项次单元工程类别工程量单元工程个数合格个数其中优良个数备注 1 1)基础开挖 1 1 0 2 2)底板混凝土(C15砼) 1 1 0 3 3)渠身砌体(M7.5浆砌 块石) 1 1 0 4 5 6 合计 3 3 0 主要单元工程、重要隐蔽工程 及关键部位的单元工程 施工单位自评意见监理单位复核意见 本分部工程的单元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为0%,主要单元工程、重要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单元工程0 项,质量合格。施工中未发生过任何质量事故。原材料质量合格,金属结构启闭机质量/ ,机电产品质量/ 。中间产品质量合格。 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合格 质检部门评定人: 项目经理或经理代表:(盖公章)复核意见: 分部工程质量等级:合格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总监或总监代表:(盖公章)

年月日 质量监督机构核定核定意见: 核定等级: 核定人:(签名)项目站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注:分部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质检部门自评的基 础上,由监理单位复核其质量等级,报质量监督 机构核备。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建筑物的分部 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评、监理单位复核后, 需报质量监督机构核定其质量等级 四川省渠道工程 明渠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表1.2 单位工程名称引水渠道工程单元工程名称、桩号施工单 位 珙县蜀南、垣正、第五建 筑公司 分部工程名称洛亥腊平衣幅山村单元工程量一条1200m 检验日 期 2006年12月15日 项次保证项目质量标准检验记录 1 地基清理和处理符合质量要求。建基面内无草皮、 树根、乱石、坟墓及基他建筑。泉 眼、水井、洞穴已按设计要求处理 符合质量要求。建基面内无草皮、树根、乱石、坟墓及基 他建筑。泉眼、水井、洞穴已按设计要求处理 2 取样检验符合设计符合设计 3 岩坡坡度符合设计符合设计 4 截水槽(墙) 嵌入基岩深度及岩面排水符合设 计要求 符合设计 5 预留保护层开挖后不及时砌筑或回填时,预留 20.32~0.3m厚保护层 符合规范 6、弃土位置及高度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设计要求 项次允许偏差项目设计 值 允许偏差 (mm) 实测值 合格数(点) 合格率(%) 1 2 3 4 5 6 7 8 9 10 1 渠底高程0-20 1 2 15 1 3 21 8 3 6 7 9 共240点共193点80.42

质量控制与过程分析(工序稳定性和工序能力计算)

质量控制与过程分析 工业工程 聂开政

设计题目及设计参数:质量控制与过程分析 某企业开展对热处理工序的过程工序控制,QC小组对近两个月生产的5530件产品进行调查,得到的零件质量调查结果如表1、表2所示。请通过文献调查和数据分析完成下列任务。(1)、学习生产管理系统,了解质量管理流程,调查工序质量控制应用现状。 (2)、根据表1所示的缺陷分类表,确定该工序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3)、根据表2所示的硬度测定数据,对该工序的稳定性和过程能力分析? (2)、根据问题可得,运用质量管理中的排列图对工序的缺陷进行分析,分析出问题的主要问题。 根据怕连累原理可得“关键的少数和无关紧要的多数”原则,分析得到主要问题。 根据表中的项目分别计算累计频数、频数百分比和累计频数百分比,填入下表。 表3排列图数据表

根据表3 的排列图数据表得到帕累托图 根据帕累托图分析可得,该工序的主要问题为硬度不足、硬度过高、花斑、发彩和成色差。 (3)、根据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判断工序的稳定性和过程能力分析 1、计算每一个样本的均值与标准差,分别用x 与i s 表示样本的均值与标准差,即 x =11n i i X n =∑(n=6) i s 21 ()n i X X =- 2、计算20个样本的均值的均值与标准差的均值,这两个均值分别记为x 与s ,即有

x =1 /k i i X k =∑ s =1 /k i i s k =∑ 将x 、i s 、x 、s 填入下表 表4 3、计算x 图与s 图的上、下控制限。根据3σ原则,x 图的上、下控制限为x +* 1A s 和 x +*1A s (其中*1A 通过质量管理学第13章p171x —s 图的系数表可以查询) S 图的上控限为4B s ,下限为3B s 。若3B <0,则用0代替。根据x —s 图的系数表查询可得

工序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 日照市恒通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关于下发工序质量控制专家讲义的通知 全体员工: 公司将工序质量控制下发你们,望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对照质量控制的有关规定、要求、知识检查个人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自己的生产、工作行为。决不能出现质量事故,决不能再发生私自改变包装的问题。各管理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管理,保证公司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工序是现场作业系统的细胞。构成工序的主体是操作者,客体是设备和原材料。为了使制造过程处于控制状态,也即能保证生产合格产品的状态,就必须把影响产品加工工序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规定的界限内。 第一部分工序质量控制概述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含义 工序是产品制造过程的基本环节,一般包括加工、检验、搬运、停留四个环节。工序质量是指工序过程的质量。工序的过程即为操作者、机器设备、材料、方法和环境五大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过程。

工序质量控制就是把工序质量的波动限制在要求界限内所进行的质量控制活动。 二、工序质量控制条件 为了搞好工序质量控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要制定控制所需要的各种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工序作业标准、设备保证标准、仪器仪表校正标准等。这些标准是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依据。 (2)要取得实际执行结果与标准之间差异的信息,因此,须建立一套灵活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把握工序的现状及可能的变化趋势。 (3)要具有纠正偏差的具体措施。 三、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1、对生产条件的控制 即对人、机、料、法、环境五大影响因素进行控制。 2、对关键工序的控制 对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特殊工序应采取特殊措施,除控制其生产条件外,还要随时掌握工序质量变化趋势,采取各种措施使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对计量和测试条件的控制 计量测试条件关系到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4、对不合格品的控制 对不合格品控制除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管理外,还应据此掌握质量改进信息,以便进行预防性控制,组织质量改进。 四、影响工序质量的因素

工序控制和工序分析

工序控制和工序分析 一、工序控制 1.工序控制概述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工序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基本环节。所谓工序控制,实际是对工序的特性进行分析并管控,使工序运行趋于稳定,以达到缩短工时、节约成本、提升效率等目的。工序控制和分析是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有助于掌握各道工序的质量保证能力,为产品设计、工艺工装设计、设备的维修改造提供必要的资料和依据。 工序控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统计过程控制,即利用统计的方法,对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的产品质量进行适时的监控与评估,是一种预防性方法,它要求贯彻预防的原则,强调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和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监控和评估。 2.控制图的结构 统计过程控制的最常用的工具是控制图,由美国人休哈特首创提出。控制图是对过程质量特性值进行测定、记录、评估,从而监察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控制图包含的要素主要有中心线(CL)、控制上限(UCL)、控制下限(LCL)以及抽样统计值按时间顺序的描点序列。UCL与LCL统称为控制线。若控制图中的点落在UCL与LCL之间但排列不随机,则表明过程异常。控制图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在图中将所描绘的点与控制界限相比较,从而能够直观地看到产品质量的变化。 控制图构成必有中心线,上下控制限中的一条或两条和按时间顺序抽取的样本点连线。例如将通常的正态分布转个方向,使自变量增加的方向垂直向上,将μ、μ+3σ、μ-3σ分别标为CL、UCL、LCL,就得到一张控制图,其中UCL为控制上限,CL为中心线,LCL为控制下限。 3.控制图的原理 质量波动理论:影响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可以归结为5M1E(人、机、料、法、环、测),但从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大小的角度,又可分为偶然因素和异常因素。偶然波动是过程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异常波动则是可查明原因的间断性波动,可以通过采取措施加以消除。将质量波动区分为偶然波动与异常波动,并分别采取不同的对待策略。假定在过程中异常波动已经被消除,只剩下偶然波动,应用统计学原理设计出控制图相应的控制界限,但异常波动发生时,数据点就会落在边界外或在边界内排列不正常,表明存在异常波动,从而能够找到异常因素,有效地控制工序质量。 4.控制图的种类 常规的控制图可分为计量值控制图和计数值控制图。计量值控制图针对计量型数据,可分为均值-标准差控制图(Xbar-S)、均值-极差控制图(Xbar-R)、中位数-极差控制图(Me-R)、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X-MR)。计数值控制图针对计数型数据,分为不合格品率控制图(np)、

土石方回填压实工序质量评定表(各种表)

路基清理、沟槽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监理工程师: 年 月曰 单位工程名称 会理县西河堤文化桥至实验中学 段整治工程 单元工程 量 m 分部工程名称 施工单位 会理县建筑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 单元工程名称部位 检验日期 年 月 日 项目名 称 质量标准 检验记录 评定 检 查 项 目 1 基底清理 基槽底土必须符合设计要 求,无 拢动 符合设计要求,无拢动 合格 2 一般地基 处理 地基上的坑、塘洞穴已按要 求处理 符合设计要求, 合格 3 地基平整 密实 表面无凹凸不平,无松土, 无弹簧土 表面无凹凸不平,无松土,无弹簧 土 合格 检 测 项 目 1 要求高 程 沟渠基槽,路基+0,-5(cm ), 挖方,填土(土地整理)+-10 符合设计要求 合格 2 长度、宽度 (由中心 线 向两边 量) 排水沟,+10,-0渠基槽、 土地整理-0 总测点数 合格点数 合格率 合格 % 3 表面平整 田面、路基面+-5CM 总测点数 合格点数 合格率 合格 % 评定意见 工序质量等级 施工单位 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质量: 会理县建筑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经理: 建设 监理 单位 攀枝花市红叶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 公司会理分公司

单位工程名称 分部工程名称单元 工程名称部位 项次保证项目土石方回填压实工序质量评定表 会理县西河堤文化桥至实验中学 段整治工程 质量标准 单元工程 量 施工单位 检验日期 会理县建筑工程承包有限责任 公司 检验记录 回填料基槽填土含水量高于或低于含水量的上下限值时,行含 水量调整工艺试验,施工压实时必须严格控制 压实参数和操作规程 从低洼处开始,保持填土面始终高出地下水水 面,靠近岸坡结构物边角处的填土用水刑或轻 型机具压实,当填土具有足够的长宽厚度时, 可用大型压实机具 符合规范要求 采用人工夯实且压实度符合要求质量标准 基本项目 合格优良 检验记录质量等级 压实后的干密度(干溶重)合格率大于等于 80%,不合格样不得集 中,最小值不低于设计 干密度的0。90 倍 合格率大于等于 90%,不合格样不 得集中,最小值不 低于设计干密度 的0。95倍 达到合格标准合格 压实无漏压、表面平整、 个别弹簧起皮、脱空 和剪力破坏部分已妥 善处理 评定意见 无漏压、表面平 整、无弹簧起皮、 脱空和剪力破坏 部分。 达到合格标准合格 工序质量等级 会理县建筑工程承包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攀枝花市红叶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会理分公司 施工单位监理 项目经理:单位 监理工程师: 年月日 年月日保证项目符合质量标准,基本项目质量:

工序质量控制

对提高工程工序质量控制的思考 简介:“百年大计,质量策一”。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我们要站在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工程质量的重大意义,坚持“以质取胜”的经营战略,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以此推动企业拓宽市场,赢得市场,谋求更大发展。工程质量是在施工工序中形成的,而不是靠最后检验出来的。为了把工程质量从事后检查把关,转向事前控制,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的,必须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关键字:项目管理工程质量施工控制 一、工序质量控制的概念 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所构成,工序质量是基础,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要控制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质量,首先必须控制工序的质量。 工序质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二是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是互为关联的,一方面要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投入品的质量(即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又要控制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即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的工程产品是否达到有关质量标准。 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控制,据此来达到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原理是,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断整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须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善,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其控制步骤如下 (1)实测:采用必要的检测工具和手段,对抽出的工序子样进行质量检验。 (2)分析:对检验所得的数据通过直方图法、排列图法或管理图法等进行分析,了解这些数据所遵循的规律。 (3)判断:根据数据分布规律分析的结果,如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是否再上下控制线之间;是否在公差(质量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是属正常状态或异常状态;是偶然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还是系统性因素引起的质量变异等,对整个工序的质量予以判断,从而确定该道工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若出现异常情况,即可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和措施加以预防,这样便可达到控制工序质量的目的。 二、工序质量控制的内容 进行工序质量控制时,应着重于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 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它们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项目质量管理简答题

1 如何发现项目系统就是否存在系统因素?答:在项目质量控制中发现异常得方法主要就是直方图分析法,数值分析法与动态分析法。一,直方图分析法:通过绘制项目质量数据直方图,观察与分析直方图得形状并通过对比来判断项目系统就是否存在异常。通过与公差相对比,可以判断就是否产生了不合格品等。二,数值分析法:对定期采集得质量数据加以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得结果判断就是否存在异常。具体包括:估计总体不合格品率计算分析频率曲线偏度系数。三,动态分析法:采用各种控制图,分析质量随时间而变化得情况,以判断项目系统就是否存在异常。 2 什么就是工序能力?什么就是工序能力指数?工序能力指数如何计算?答:一,工序能力:就是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得实际加工能力。二,工序能力指数:就是指某工序得加工得精度(即工序能力),满足公差要求得程度。用Cp表示设计公差得中心值与测定数据得分布中心一致时,即无偏情况下得工序能力指数:用Cpt表示设计公差得中心值与测定数据得分布中心不一致,即有偏情况下得工序能力指数。三,工序能力指数计算公式; ①Cp=Tu-Tl/6σ ②Cpk=Tu-Tl-2ε/6σ 3 如何根据工序能力指数判断工序能力?答:一,特级:Cp≥1、67工序能力过于充分;考虑放宽控制与检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二,一级:1、33≤Cp≤1、67 工序能力充分满足,应考虑其经济型;控制工序状态,使项目实施过程保持稳定。三,二级:1、00≤Cp≤1、33 不合格品率在0、3%以下,就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希望控制得范围;蛋Cp接近1时(Cp=1,T=6σ)则应注意超差得发生。四,三级:0、67≤Cp≤1、00 不合格品率上升,达到4、56%,说明工序能力不足,应采取对策;【补充:①改善作业方法,工艺设备;提高原材料质量;加强对操作人员得教育,提高操作水平;修订工序管理标准;调高管理效果等,以提高工序能力。②加强质量检查,掌握质量状况】五,四级:Cp≤0、67 不合格品率达到5%,工序能力已不能保证项目质量得稳定性,应分析查找原因,采取果断措施,提高工序能力。 4 试述因果分析图得基本原理,类型及绘制得基本步骤。答:一,因果分析图得基本原理:影响项目质量得原因尽管很多,且关系复杂,但归纳起来,存在两种互为依存得关系;即平行关系与因果关心,因果分析图就就是依据这两种关系,将影响项目质量得各种原因通过图形整理出来她们之间得互为关系。二,因果分析图得基本类型:①结果分解型②工序份类型③原因罗列型。三,因果分析图绘制步骤:①确定:即确定与指定问题得范围②目标确定:指定在这个阶段需要设置得目标与目得③构建因果图④思考:对所出现得想法进行思考 5 简述排列图得原理及作用。答:就项目而言,影响项目得因素虽然很多,但就是起主要作用得仅仅就是少数几项,这种现象完全符合帕累托所发现得“关键得少数与次要得多数”得关系,排列图正就是利用了这一关系与原理。通过对各种因素得排列来寻找出主要影响因素,从而使排列图可作为寻找关系因素得有效工具,其作用就就是确定影响项目得主要因素。 6 什么就是控制图,控制图有哪些类型?答:控制图就是用于区分质量波动究竟由于偶然因素引起还就是由于异常因素引起,从而判明项目实施过程就是否处于控制状态得一种有效工具。控制图得类型:根据控制对象(不同得统计量)得不同,控制图可分为计量值控制图与计数值控制图。无论就是计量值控制图还就是计数值控制图,按用途不同都可分为管理用控制图与分析用控制图。 7 控制图得控制界限就是根据什么原理确定得?答:在质量形成过程中,质量特性值呈现出一些统计规律,如果过程处于控制状态下,质量特性值必然遵循某种分部规律,从而控制图界限得确定可根据数理统计原理计算得到,在正态分布下u±3σ,质量市局落入之间得概率为99、73%,在此范围之外数据发生得概率仅有0、27%,属于概率事件。因此,世界上较多国家都就是采用“三倍标准差”,即“3σσ”方式确定控制界限。以质量特性值(统

模板工序质量评定表--2017年水利工程

表2.1.2-1 普通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制作及安装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填表要求 填表时必须遵守“填表基本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本表适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是指浇筑块体尺寸较大,需要考虑采取温度控制措施以减少裂缝发生几率的混凝土)定型或现场装配式钢、木模板等的制作及安装;对于特种模板(镶面模板、滑升模板、拉模及钢模台车等)除应符合SL 632—2012的要求外,还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等的规定。 2.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单元工程名称及部位填写应与表2.1相同。 3.各检验项目的检验法及检验数量按表B-2的要求执行。 表B-2 普通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制作及安装 4.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应提交下列资料: (1)施工单位各班(组)初检记录、施工队复检记录、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终检记录,工序中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的检验资料。 (2)监理单位对工序中施工质量检验项目的平行检测资料。 5.工序质量标准: (1)合格等级标准: 1)主控项目,检验结果应全部符合SL 632—2012的要求。 2)一般项目,逐项应有70%及以上的检验点合格,且不合格点不应集中分布。 3)各项报验资料应符合SL 632—2012的要求。 (2)优良等级标准: 1)主控项目,检验结果应全部符合SL 632—2012的要求。 2)一般项目,逐项应有90%及以上的检验点合格,且不合格点不应集中分布。 3)各项报验资料应符合SL 632—2012的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表2.1.2-1 普通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制作及安装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

工序质量的分析和控制 是生产质量职能的基本内容,它包括影响质量制造的6个因素(5m1E),即人、机、料、法、环、测,使工序质量的波动处于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各种恰当的方式(如工序检验)准确判断加工工序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以及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在出现偏离标准的情况下,分析产生的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工序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稳定生产合格的产品。 一、 工序质量控制的准备 1、零件功能分类 在产品制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控制质量 ,必须有重点地抓住产品或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如出口件等,以及零部件的关键工序。这种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的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体做法是通过单个产品的特性分类,加强设计分析,在分清主次的基础上,明确质量控制重点,保证产品或零部件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同时可以对人员进行计划、工艺、质量等的了解和让他们掌握设计意图,从各项工作上保证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 2、关键工序的确定 凡属符合以下1条者应定为关键工序,进行重点控制:(1)、关键、重要零件的关键尺寸、技术要求所形成的

工序; (2)、质量不稳定,重复故障多,合格品率低的工序; (3)、对下道工序的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4)用户反映意见较多的工序; (5)加工周期长原材料贵重,一旦出现问题损失价值高的工序。 (6)新上岗素质较低的员工所承担的工序; 凡属关键工序,选定后应建立控制点。 二、工序控制的方法 如前所述,影响工序过程质量的因素有人、机、料、法、环、测,即通常所说的5m1E。经验与理论表明,这六个因素对不同的工序及其质量的影响程度有着显著的差别。这里有必要引进有关工序“主导因素”的概念。 “主导因素”是指在众多影响最终质量的因素中,起决定全局或占支配地位的因素。任何加工制造过程都存在这样的因素,而且一种或几种占支配地位的情况到处可见。根据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人们一般可以从各种影响因素中识别出主导因素来。例如铸造上模具、熔炼、型砂起主导作用,加工上除了模具因素外,还有工装、工艺参数(刀具、切削速度等)、员工的操作规范等也起主导作用。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分析结果建立控制系统。 在制造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主导因素这一概念,分别

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分析

第九章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的措施 主要内容包括: ▲桩基、主体、装饰等监理预控方案 ▲水电安装施工监理预控方案 ▲暖通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消防工程监理预控方案 第一节桩基、主体、装饰工程施工 常见问题及预控措施 为确保本工程建设质量,作为监理人员应将如何精心监理、根治工程的质量通病看作是自己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在建设监理活动中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本细则列举了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监控措施。 (一)、沉管灌注桩的监理方案 按照前面的分析,本工程桩基应采用沉管灌注桩,直径为377mm。根据我们大量的监理经验总结和对当地地质的仔细分析,我们认为重点控制桩的定位、垂直度、桩长、贯入度控制、沉渣厚度、砼灌注等方面,我方提出如下监理方案。 1、沉管灌注桩的施工与质量控制 (1)对总包及分包单位质保体系组织审查 (A)、人员 为保证施工质量,现场项目管理班子必须配套,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量员、安全员。现场操作人员工程要齐全,桩机操作员、钢筋工、砼工、班组长均持证上岗。 (B)、设备 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配备的设备须到场,桩机应具备当地的许可证,设备性能满足工程要求及安全使用,砼搅拌机应具有讲题设备及备用搅拌机、电焊机,应配有确定桩位的经纬仪。 (C)、施工方案 在图纸会审的基础上,由施工单位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包括场地、地质、桩长等,要有保证施工质量的具体措施及异常情况的应急措施,还应有安全管理办法。 (2)工程材料监理 (A)、所有建筑材料的规格品种和性能必须满足设计技术要求和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钢材及水泥必须有质保单及现场帛样检验报告,检验报告由主管部门批准的检测单位出具,散装水泥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钢筋搭接焊200个焊点为一批试焊送检。 (B)、砼浇捣

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

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和分析

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里,处于控制状态(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说它是工序保证质量的能力。 这里指的工序,是指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和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的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所起作用的综合表现。 对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 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 若工序能力越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 应当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 通常,都用6σ(即μ±3σ)来表示工序能力: 工序能力= 6σ 若用符号P来表示工序能力,则 P = 6σ 式中:σ是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工序的标准偏差。 工序能力与一般所讲的生产能力是两个不同概念。前者是指质量上的能力,后者是指数量上的能力。 工序能力指数 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但是这个参数是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仅从它本身还难以看出。因此需要另一个参数来反映工序能力满足产品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要求和工序能力的比值,即 工序能力指数=技术要求 / 工序能力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 P。 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有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 PK. 运用工序能力指数,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工序能力指数的分级判断 工序的质量水平按C P值可划分为五个等级。按其等级的高低,在管理上可以作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置见下表 下表中的分级、判断和处置对C PK也同样适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