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选读唐诗选读作业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李贺诗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李贺诗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6 李贺诗二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箜篌(hóu) .B.湘娥(é) .C.女娲(wā) .D.金鳞(lín) .解析 D项“脂”应读“zhi”。
答案 D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吴丝蜀桐张高秋张高秋:在秋高气爽时弹琴。
...B.二十三弦动紫皇动紫皇:感动天神。
...C.石破天惊逗秋雨逗:引逗。
.D.黑云压城城欲摧摧:摧折,破坏。
.解析 C项逗:引出。
答案 C3.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湘峨啼竹素女愁 C.黑云压城城欲催B.十二门前溶冷光 D.提携玉龙为君死( )(5分) ( )(6分)( )(6分) 蜀桐(shǔ) .芙蓉(róng) .神妪(yù) .胭脂(zhǐ) .凝云(níng) .冷光(lěng) .瘦蛟(jiāo) .提携(xié) .解析 A项峨―娥。
B项溶―融。
C项催―摧。
答案 D4.补写出下列横线处的诗句。
(7分)(1)《李凭箜篌引》一诗中描写音乐的高音清脆激越和音乐时而幽咽时而轻快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入神山教神妪,____________________。
(3)《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战争形势危急,士兵临危不惊的英雄气概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表现士兵知恩图报、誓死效忠君王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2)老鱼跳波瘦蛟舞 (3)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4)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阅读与鉴赏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

高二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题导读: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盼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
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人分手,从而传达处依依惜别之情。
二、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1、本诗中最能揭示主题的词是什么?作者在本诗中表达出来什么思想情感?归思宦游人面对春日美景思念家乡的感情2、“独有”“偏惊”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只有远离故土、宦游他乡的人,对自然界不同季节的变化感到特别新奇。
3、中间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体会“出”“渡”“催”的妙处。
中间两联写了江南早春物候变化特点,表现出江南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水乡景色。
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出诗人思乡之情。
“出”“渡”两个动词化静为动,将原本不易觉察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感受到春光地脉搏和动感。
“催”字突出了江南春鸟一声紧似一声地鸣叫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赋予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春气之浓。
4、明代胡应麟称“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 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作业及答案作业二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3.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4.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简答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简析苏轼的《江城子·记梦》。
这是一首悼亡词,写出了死别之痛,相思之苦,写出了对亡妻的一片真挚深沉的感情。
上片主要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的起伏。
下片主要写梦中的悲喜及梦后的喟叹。
艺术特点是:1)直抒胸臆,感情真挚。
2)想象丰富,构思精巧(时间与空间,过去与眼前,梦境与未来,交织在一起,情节起伏,用笔有进退,感情有悲喜,曲折变化)。
3)语言朴素自然,明白如话(三、四、五、七言交错使用,恰当表现出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
4)用词悼亡,是苏轼的首创(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力,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令人耳目一新)。
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30分)试析曹植《白马篇》中的少年英雄形象。
曹植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
第一节,从开头至“幽并游侠儿”,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第二节,从“少小去乡邑”到“勇剽若豹螭”,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第三节,从“边城多警急”到“左顾凌鲜卑”,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第四节,从“弃身锋刃端”至结束,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
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又充满爱国情感的游侠形象。
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练习_第1单元+课外自读+Word版含答案

课外自读杨炯《从军行》【整体感知】1.主旨内容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抒发了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2.艺术特色(1)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的风格诗人通过对书生从戎沙场事迹的描述和心理的刻画,反映了他“壮士耻为儒”,志在沙场建立功业的雄豪气概。
在初唐诗风萎靡的诗坛上,这种雄浑刚健、慷慨激昂的诗风很少见,它可谓是开盛唐诗风之先声。
(2)对仗整齐,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首联外,其余三联皆对。
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
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
【随堂练笔】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本诗用“照”“辞”“绕”这些动词写出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请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本诗用“照”“辞”“绕”这三个动词描写了三幅典型的画面。
一个“照”字写出了敌军入侵之急,这激起了“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
一个“辞”字写出了“书生”辞别朝廷,告别家人,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的情景。
一个“绕”字,写出唐朝的军队把入侵的敌军紧紧地包围起来,一场激战就在眼前的情景,也表现了英雄的气概。
三个动词高度概括,生动地描写了书生从军的原因和过程,语言准确、凝练。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宁愿当一名低级军官,也不愿当一个书生,抒发了作者为国杀敌的爱国思想和昂扬的战斗豪情。
唐诗宋词选读(初唐——盛唐)检测(答案)

唐诗宋词选读(初唐——盛唐)测试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暮过山村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岁,边烽不过秦。
萧条桑拓处,烟火渐相亲。
(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
(不得超过50个字)。
答:重在描绘山村的宁静。
前句从听觉上用数里外就听到水声以响衬静;后句从视觉上直写人烟稀少的静。
(2)“边烽不过秦”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答案不得超过35个字)。
答:表明山村没有遭受战火,表达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3)尾联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不超过60个字)。
答:写出了由惧转喜的心境变化,“亲”字更表现出内心亲近温暖的感受。
此联与首联、颈联相配合,描绘出一幅和平安宁的山村图景。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指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答:_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_(2)说出“离堂思琴瑟”中的“琴瑟”和“别路绕山川”中的“山川”分别是什么意思?答:“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
(3)有人说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中的“隐”和“没”两个字用的好,谈谈你的看法。
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这时候,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耿耿的长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这里一个“隐”字,一个“没”字,表明时光催人离别,不为离人暂停须臾,难舍难分时刻终于到来了。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2】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精品练习及答案

【学案导学设计】2018高中语文专题检测二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答案 B解析A项“赠”读zènɡ;C项“蓟”读jì,“伫”读zhù;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答案 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答案 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2018·湖北)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唐诗选读·唐诗选读作业

唐诗选读·唐诗选读作业1,非文字题(必做题):观看教学课件并阅读教材(《唐诗选读》余新科编著),只需在提交作业中注明“已完成非文字题”,可得60分。
答:已完成非文字题2.文字作业(选做题):写一篇观看余新科老师讲解《唐诗选读》的教学视频观后感或余新科编著的《唐诗选读》文字版读本的读后感,书评也可以。
还可以 a.指出书中或视频材料的错漏; b.讨论和批评老师的观点,或提出新观点;要求1500字左右。
得分在0-40分之间。
加上完成非文字题得总分在60-100之间 .3.请一定不要复制和抄袭他人的文章。
凡是复制和抄袭或与他人文字作业雷同的,一律扣10分。
即在60分基础上减去10分,总分只能得50分。
也就是这门选修课不能及格唐诗选读后感我在课堂上学了唐代孟郊的一首诗,名叫『游子吟』。
学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母亲辛劳地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在为准备出门的儿子缝衣服。
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
读完这首诗以后,我开始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以前怎样对我好,怎样爱护我的事情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想到:母亲为了供我们兄弟姐妹上学,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不辞劳苦就只是为了我们更好。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中那慈祥的母亲是那样爱她的儿子,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我的母亲不仅把整个地球送给了,让我生活在这五彩的地球上,还为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我应该为我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感到幸福和快乐。
这首诗让我难忘。
因为这首诗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慈爱。
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唐诗,是中国人的骄傲,它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耀着千百年中华成长的道路,凝结着斩不断的中华情。
它,或高蹈于世,寄托遥深;或引导潮流,朝气蓬勃。
梦回唐朝,细细倾听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的千古绝唱,领略他们的胸襟睿智;极目远眺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的经典佳作,感受沁人心脾的诗情画意;策马回眸王昌龄、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颠峰巨作,情陷硝烟弥漫的乡愁战恨……唐代诗人恒河沙数,多少次让诗国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斑斓;多少次让读者的情感跌宕起伏,波涛汹涌;多少次让国魂的长河一石激起千层浪!梦随李白,仰头惊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侧耳忽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笑傲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俯首长叹“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他的放荡不羁,他的蔑视权贵,他飘逸张扬的个性,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无不使我叹服、使我钦佩,无不使历史铭记、使历史绽放!梦随杜甫,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战事连连缭乱了骚人的心,国事茫茫碾碎了骚人的心。
鲁人版高中语文习题 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第1单元 气象恢弘的初唐诗歌《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2 杜甫诗三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5分) A.号háo号.叫号.丧号.哭号.啕大哭B.强qiánɡ 强.制强.迫强.化强.词夺理C.帖tiè字帖.碑帖.画帖.俯首帖.耳D.累lěi 累.计连累.累.赘危若累.卵解析B项强.(qiǎnɡ)迫,强.(qiǎnɡ)词夺理;C项俯首帖.(tiē)耳;D项累.(léi)赘。
答案 A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5分)A.侍养侍从伺候伺机而动B.翱翔翔实祥和举止安祥C.安逸实业拾零拾人牙慧D.轻率轻佻轻慢轻歌曼舞解析B项,举止安详。
答案 B3.下列有关诗句中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5分) A.三重茅:三层茅草。
挂罥:挂结。
B.俄顷:一会儿。
漠漠:模糊不清。
C.恶卧:睡觉不安宁。
突兀:高耸。
D.干云霄:冲上云霄解析A项,三重茅:多层茅草。
三,不是确数。
答案 A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5分)(1)古体诗是“五四”运动以前的古诗。
(2)近体诗是指律诗和绝句。
(3)“绝句”指的是五言诗。
(4)词又叫长短句。
A.(1)(2) B.(2)(3) C.(2)(4) D.(1)(4)答案 C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5分)(1)近年来,内地作家________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以市场经济为题材的好作品。
(2)他上任以后,除旧布新,这项工作便________开展起来了。
(3)他决定用最________的方法解决了这个令他头痛的问题。
A.作客逐渐简洁B.作客逐步简捷C.做客逐步简洁D.做客逐渐简捷解析作客:指寄居在别处。
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
逐步:一步一步地(中间有间隔)。
逐渐:渐渐(连续,无间隔)。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直截了当,简便快捷。
答案 B阅读与鉴赏6.阅读杜甫的《兴八首·其一》和《登高》,进行比较后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选读·唐诗选读作业
1,非文字题(必做题):观看教学课件并阅读教材(《唐诗选读》余新科编著),只需在提交作业中注明“已完成非文字题”,可得60分。
答:已完成非文字题
2.文字作业(选做题):写一篇观看余新科老师讲解《唐诗选读》的教学视频观后感或余新科编著的《唐诗选读》文字版读本的读后感,书评也可以。
还可以a.指出书中或视频材料的错漏;b.讨论和批评老师的观点,或提出新观点;要求1500字左右。
得分在0-40分之间。
加上完成非文字题得总分在60-100之间.
3.请一定不要复制和抄袭他人的文章。
凡是复制和抄袭或与他人文字作业雷同的,一律扣10分。
即在60分基础上减去10分,总分只能得50分。
也就是这门选修课不能及格
唐诗选读后感
我在课堂上学了唐代孟郊的一首诗,名叫『游子吟』。
学了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母亲辛劳地为儿子缝衣服的情景常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首诗描述了:一位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在为准备出门的儿子缝衣服。
她担心儿子迟迟不能回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
读完这首诗以后,我开始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母亲以前怎样对我好,怎样爱护我的事情渐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想到:母亲为了供我们兄弟姐妹上学,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不辞劳苦就只是为了我们更好。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诗中那慈祥的母亲是那样爱她的儿子,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呢?我的母亲不仅把整个地球送给了,让我生活在这五彩的地球上,还为我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我应该为我拥有这样的母亲而感到自豪,感到幸福和快乐。
这首诗让我难忘。
因为这首诗让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慈爱。
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
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唐诗,是中国人的骄傲,它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耀着千百年中华成长的道路,凝结着斩不断的中华情。
它,或高蹈于世,寄托遥深;或引导潮流,朝气蓬
勃。
梦回唐朝,细细倾听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的千古绝唱,领略他们的胸襟睿智;极目远眺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的经典佳作,感受沁人心脾的诗情画意;策马回眸王昌龄、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的颠峰巨作,情陷硝烟弥漫的乡愁战恨……唐代诗人恒河沙数,多少次让诗国的天空云蒸霞蔚,五彩斑斓;多少次让读者的情感跌宕起伏,波涛汹涌;多少次让国魂的长河一石激起千层浪!
梦随李白,仰头惊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侧耳忽闻“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颠”;笑傲王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俯首长叹“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他的放荡不羁,他的蔑视权贵,他飘逸张扬的个性,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无不使我叹服、使我钦佩,无不使历史铭记、使历史绽放!
梦随杜甫,他长期生活在颠沛流离和饥寒交迫中,战事连连缭乱了骚人的心,国事茫茫碾碎了骚人的心。
在失陷的长安,他泫然疾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潸然长叹“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黯然悲书“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梦随白居易,战乱的平息并没有带来往昔的盛世年华。
他毫不讳言,对黑暗的现实展开了猛烈的批判,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同情。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不正表达了他满腔的愤怒吗?“麒麟作脯龙为醢,何必泥中曳尾鱼”不正表达了他对朝廷明争暗斗的不屑吗?“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不正表达了他对宦官奢靡生活的鞭挞吗?
梦随王维,除了他确实有着比较多的社会交往和生活内容外。
更主要的是他还是比较看重这种题材处理上的灵活性和自由度的。
诗人直面现实人生,寄慨于送别,在表现人我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乘机咏吟性情,抒陈心志,使题旨超出了一般性的私我格调而得以充分的开拓和升华。
他的这些诗生动而真实地展示出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和丰富多彩的大自然。
诗中临别执手、行旅途中、别后相思等等场景极为生活化,也极有动画感。
这些都成为我们研究诗人社交活动的年谱性材料,自然也具有颇高的了解盛唐风俗人情的认识价值。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唐诗选》让唐诗重现勃勃生机,让中华情的火炬继续熊熊燃烧下去。
读罢,受益匪浅,感慨良深,犹如梦回唐朝。
灯下倦读时,就怔怔的发呆,幻想有一间藏书阁,要在书橱中放满唐诗,《全唐诗》《唐诗选集》《五言诗》《七言诗》《李太白全集》《王维》……
沉醉于此,触手可得,那一排排厚重的书脊,闪闪发光的烫金字映亮了人的双眸。
住在此中之人,如同一个隐者,原来所谓的隐逸是隐入自己钟爱的文字中。
住进唐诗里,也会有一份儿唐诗的缠绵悱恻,于是唐诗不再是一首诗,而是一种鸿雁兰舟的情意,那深切的情意如一抹纤云弄巧,柔柔的缠绕住心儿。
沧海桑田,巫山云雨,深挚不改的锦瑟可肯再弹一曲。
唐诗的深意是厚重而纯朴的。
而被粗浅的人读得似乎浮泛了,但也只能如此了,因为只是浅读低吟,而唐诗的深意是永远也读不尽,品不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