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经典》作业
唐诗基础试题及答案

唐诗基础试题及答案
1. 请写出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全诗。
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描述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请问诗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疑是地上霜。
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表达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忧虑,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一句“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表达了诗人对
历史的感慨,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万里长征人未还。
6. 唐代诗人杜牧的《泊秦淮》中,诗人描绘了秦淮河畔的夜景,其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夜泊秦淮近酒家。
7.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诗人对
离别的无奈,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东风无力百花残。
8.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春眠不觉晓”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处处闻啼鸟。
9. 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天涯若比邻。
10. 唐代诗人高适的《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描绘了辽阔的景象,请问这首诗的下一句是什么?
答案: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诗经典与中国文化传统》作业答案

9.盛唐诗歌时代的结束按照文学意义上划分的标志是安史之乱。错。
10.中国古典诗学历来以唐诗为最高峰,而其中又以什么最突出?盛唐诗。
11.高棅编写的《唐诗品汇》将诗人分成了几等?9等。
(二)
1.705年发动政变烧死张氏兄弟,推动武则天之子中宗继位的是谁?张柬之。
2.开元盛世解决的骚扰丝绸之路的边患是什么?吐蕃。
2.唐朝时期汉末名士对社会政治的批判精神被什么取代了?视作文化的自私性作用。
3.唐朝诗歌繁盛的标志年份是哪一年?开元15年。
4.武后时期重视进士科的人。对。
5.武后时期重视年轻人。对。
6.四杰中谁得善终?杨炯。
7.初唐四杰在()岁之前成名?20岁。
8.《少年中国说》作者是谁?梁启超。
9.让每个人都能参与政治,关心政治是唐朝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对。
8.《度大庾岭》作者是谁?宋之问。
9.两句之中对应的字要平仄相对是哪一个句律?相对律。
(十一)
1.“文章四友”中文采最高官位最低的是谁?杜审言。
2.“文章四友”指的是那四位诗人?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3.沈宋的诗词采精丽,数量较多,又大都合律,使律诗的什么规律逐渐被一般诗人所遵守,影响甚大?粘对。
(十)
1.唐代一般押韵押的平生韵总共有多少个?54个。
2.沈佺期和宋之问都是唐代宫体诗人的代表。对。
3.在哪一时期经沈佺期宋之问等人的倡导和定型,律诗各体制达到了完成的地步?武则天。
4.武则天时律诗体式完成。对。
5.沈宋作诗不犯声病。对。
6.沈宋体中的“宋”指谁?宋之问。
7.“谁能将其鼓,一为取龙城”作者是谁?沈佺期。
12.我国古代的传统乐器是什么?丝竹。
唐诗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唐诗测试题及答案大全
一、填空题
1.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的下一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疑是地上霜”。
3.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城春草木深”。
二、选择题
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答案:A
2. 以下哪句诗不是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A. 秦时明月汉时关
B. 万里长征人未还
C. 但使龙城飞将在
D. 春江水暖鸭先知
答案:D
三、判断题
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
(错误)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
(正确)
3.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王之涣的作品。
(错误)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所表达的情感。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与爱人相见时的艰难和离别时的不舍,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无奈和哀伤。
2.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反映了诗人怎样的社会理想?
答:这两句诗反映了杜甫希望社会能够实现公平正义,让所有贫寒的读书人都能有安身立命之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测试,希望你能对唐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感受唐代诗人的才华和情感,以及他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分层作业(第一课时)

唐诗五首(第一课时)1.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野望》的作者王绩,字无功,号东镐子,唐代诗人。
崔颢,唐代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
B.《使至塞上》的作者王维,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C.《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与杜牧并称为“李杜”。
D.《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他又被称为“诗王”“诗魔”。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薄:________ (2)芳草萋萋..鹦鹉洲萋萋:__________(3)长河..落日圆长河:_______ (4)来从.楚国游从:___________(5)水面初.平云脚低初:_________ (6)几处早莺争暖树..暖树:__________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猎马带禽.归(泛指猎获的鸟兽)B.昔人..已乘黄鹤去(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人)C.属国..过居延(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地名。
)D.云生结海楼..(海市蜃楼。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4.下面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C.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5.按要求默写。
(1)《野望》一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望》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中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笔力苍劲,意境雄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诗三百首选读课作业

《唐诗三百首》选读课作业姓名:班级:学号:联系电话:带有“花”字的唐诗30句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2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李白《古风》)3.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5.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杜甫《曲江对酒》)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7.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8.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9.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10.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1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13.池边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白居易《新栽梅》)14.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1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1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17.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1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1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20.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李商隐《忆梅》)2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22. 一枝梅花开一朵,恼人偏在最高枝(杨万里《探梅》)23.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5.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26.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2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2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唐诗测试题及答案

唐诗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A. 《春望》B. 《登鹳雀楼》C. 《静夜思》D. 《出塞》答案:C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杜甫B. 王之涣C. 李白D. 白居易答案:C3.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以下哪首诗的开头?A. 《春夜喜雨》B. 《春晓》C. 《春日》D. 《春望》答案:B4.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哪首诗?A. 《相思》B. 《送元二使安西》C.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山居秋暝》答案:C5.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的哪首诗中的名句?A. 《登高》B. 《望岳》C. 《登楼》D. 《登泰山记》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
答案:登鹳雀楼7.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中的诗句。
答案:夜雨寄北8.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出自李白的《》。
答案:早发白帝城9.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中的名句。
答案:相思10.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
答案:山行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1.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春望》表达了杜甫在战乱时期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12. 描述一下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中所描绘的场景。
答案:《出塞》描绘了边塞将士在艰苦环境中戍守边疆,英勇抗敌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的敬仰和对和平的向往。
结束语:以上是唐诗测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唐诗的相关知识。
《唐诗宋词三百首》练习1

《唐诗宋词三百首》一、填空1.桃花一簇开无主,。
2.潮平两岸阔,。
3.渭城朝雨浥轻尘,。
4.落霞与孤鹜齐飞,。
5.,春风不度玉门关。
6.采得百花成蜜后,。
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青山郭外斜。
8.中秋时,我们吟: ,。
9.冬雪时,我们吟: ,。
10.送别时,我们吟: ,。
11.春节时,我们吟: ,。
12.春雨时,我们吟: ,。
13.思念时,我们吟: ,。
14.古人的思想深邃、精到,如朱熹的《观书有感》,以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学习,告诉我们:问渠哪得清如许,。
《长歌行》流传千年,训导了多少中华儿女珍惜时间、发愤立志: ,。
15.描写旅途中优愁满腹难以入眠的诗有《枫桥夜泊》的,。
还有《泊船瓜洲》的,。
16.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17.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夏日绝句》中鲜明提出做人的价值取向: ,。
18.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 ,。
登楼远眺,视野更为开阔,你会想到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 ,。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两岸景色一晃而过,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
19.王昌龄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写的《》委婉地控诉了对现实的不满,对国无良将的感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自他写的《》现在已成为千古名句。
20.梅,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称赞。
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
“,。
”便是一个例子。
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21.《墨梅》、《竹石》、《石灰吟》三首古诗的共同特点是:看起来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写人托物言志。
其中“梅”具有高洁特点,“竹”具有坚韧特点。
你还知道类似的诗吗?如《》、《》。
二、给下列诗词找对偶句,将答案填在横线上。
1.大漠孤烟直直,。
2.浮云游子意,。
3.两水夹明镜,。
唐诗练习题答案

唐诗练习题答案一、单选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什么?A. 疑是地上霜B. 举头望明月C. 对影成三人D. 低头思故乡答案:A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什么?A. 城春草木深B. 城阙辅三秦C. 感时花溅泪D. 恨别鸟惊心答案:A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什么?A. 黄河入海流B. 欲穷千里目C. 更上一层楼D. 江水流春去欲尽答案:A4. 杜牧的《秋夕》中,“银烛秋光冷画屏”的下一句是什么?A. 轻罗小扇扑流萤B.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每逢佳节倍思亲答案:A5.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的下一句是什么?A. 客舍青青柳色新B. 劝君更尽一杯酒C. 西出阳关无故人D. 故人西辞黄鹤楼答案:A二、填空题6.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
”答案:遥看瀑布挂前川7. 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
”答案:不尽长江滚滚来8.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______。
”答案:更上一层楼9. 杜牧的《赠别》中,“娉娉袅袅十三余,______。
”答案:豆蔻梢头二月初10. 王维的《相思》中,“红豆生南国,______。
”答案:春来发几枝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李白的《将进酒》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答案:《将进酒》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及时行乐的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快乐和自由。
12. 请简述杜甫的《春望》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
答案:《春望》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后的社会景象,诗人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四、论述题13. 论述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在唐诗中的地位及其艺术特色。
答案:《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高远的意境、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而著称。
诗中通过登高望远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广阔视野和深远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鉴赏》诗里面的动词很重要,一般的诗眼都是动词。
乐府诗,题目决定主题和内容;词,题目和主题、内容无关,题目决定字数、格律等。
第一周举出你最喜欢的5个唐诗名句(或5联),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
具体做法:可以综合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分别从情感的、生活的、审美的、语言的、艺术的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
(要求字数两百字以上)1.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是李白《将进酒》中的一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小时候很喜欢李白,因为自己名字里也有一个“白”字。
李白的诗小学课本里就有不少,老师说他叫“诗仙”,才高八斗,读故事知道他竟然“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后来,人长大了,看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文章,才知道我们称道的那些浮名轶事,都不是他的心愿,他一生的抱负在“洒脱”中被搁浅。
读他的诗也不再感觉那么豪放、不羁了,默默的多了一份无奈。
所以,整个《将进酒》我只愿意听这一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用这一句话来撑起自己跌落的心。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高中时学的,初读时也不知道它的大名鼎鼎,只是感觉题目很美,诗好长,要背诵的话不容易呢?读的时候,就不知不觉沉浸了。
最喜欢的便是这两句“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两句对仗非常工整,江畔——人——月、月——人。
即使只有两句,仿佛也能看到诗人看到的情景,不由得跟着畅想,这月是什么时候开始照耀的呢?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李绅《悯农诗》这首诗是小学一年级老师讲的,内容很简单,是农民在中午的时候还在锄禾,汗水滴在禾苗的土地上。
后来知道,农民会专门在中午烈日当空时锄地,这样可以使斩除的杂草被晒干,避免落土存活,突然有了“心忧炭贱愿天寒”的触动。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这是文人对底层人的关注,也是古代文人以天下为己任,心怀苍生的一个例证。
卖炭翁的凄惨我们无法体会,但每个人有的时候也会像卖炭翁一样发出矛盾的愿望,人事的无奈也不知不觉出来了。
5.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杜甫《石壕吏》诗的开头是“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结尾是“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学习的时候,我在想老妇为什么要老翁逃跑,自己出去应付那些官差呢?她是否知道这样的话自己也难逃被征呢?中国妇女的以家为重,自我牺牲精神。
第二周以“唐诗与名楼”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具体方法:可以选择有关一个名楼的1首诗进行分析,也可以选择一个名楼多首诗进行分析,还可以选择多个名楼的多首诗进行分析,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登楼体会,则更加欢迎。
(字数两百字以上)唐诗与名楼——鹳雀楼鹳雀楼,又叫鹳鹊楼,在今天山西省永济县,临黄河,因为经常有鹳鹊在上面停留、栖息,所以叫鹳鹊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太阳依傍着山头慢慢消失,滚滚黄河向着大海的方向流去。
如果想要看得更高更远,就要再往上面攀登一层。
王之涣是盛唐诗人,盛唐的诗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大唐气象的涵泳,胸怀意境的开阔。
《登鹳雀楼》这首诗也不例外。
对这首诗的熟悉,是因为最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未知其诗,其人,先闻这两句。
诗意与开拓融为一体,传唱不衰。
现在认真再读此诗,不禁觉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也是极震撼的。
本是太阳西垂,诗人没有发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怅然,而是胸怀若谷,把这白日、山、黄河、海的意象连接在一起,顿时气象万千。
同时,作者的胸襟没有止于此,而是抬望眼,有呼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千古名句。
古语有云,“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所以王之涣在千年前的一个黄昏,便发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叹。
把这句自己喜欢的诗,送给一起努力的同学们。
第三周选取一幅古代至当代的人物画或风景画(也可以选择相关的唐诗诗意画),谈谈诗与画在艺术表现上的相通和差异之处。
(字数两百字以上)《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第一次知道用诗作画是“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故事。
说宋代一画院考试,让学生画出“野渡无人舟自横”。
“野渡”“舟自横”貌似不难,关键是如何让人心领神会确认“无人”。
舟船是人造工具,如何才能表现出“无人”的境界呢?确实很难,据说最后录取的学生,他画了一只鸟在啄食,同时好像在呼朋引伴。
知道答案后,不觉拍手称快。
这考生是如此的聪明,他没有钻入舟和人的套子,而是抓住了没有人的时候,小鸟(外物)的一种表现,就把这诗意跃然纸上了。
这个例子固然说明了考生的聪颖,用妙笔展现了诗意,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一句我们大家读了明白情境的诗句,如果想要用静态的画面表现出来,是不容易的。
这也就是诗和画的差异之处了。
诗,可以调用无数的方块字,利用字的音、形、意,以及组合的重构,给读者造出无尽的诗意,不受纸张、色彩的限制,可以天马行空。
但是画就不一样了,画是在既定的范围中给人传情达意,没有人们习惯的话语,只有无声的颜色和方寸的空间,需要画家的匠心,同时对观画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周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是历来聚讼纷纭的问题,有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隐事说等多种,谈谈你的总体看法,或选择一种加以评议。
(字数两百字以上)(1026)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长篇叙事诗,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相见、相宠、死别、寻梦的过程。
一方面,这首诗叙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历程。
除开头为唐玄宗作隐,忽略了杨玉环是寿王之妻的事实,后面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经历,及马嵬事变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和流传一致。
长恨,取生离死别之恨,无奈贵妃已死,唐明皇“上穷碧落下黄泉”的苦苦寻找,只能苦思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帝王之爱,之恨,成为爱情悲剧的代表。
另一方面,诗歌再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过程,欢爱、宠溺,最终酿成马嵬事变。
于唐明皇是爱情的幻灭,但于大唐王朝,也是滑落的拐点。
一国之君的爱情,沉迷之后的误国,是诗人之恨,子民之恨。
综上,白居易作为伟大的诗人,他长篇巨制的挥洒,不是单纯的对帝王之爱的记叙,也不是单一的政治评判。
《长恨歌》寄含了诗人政治、爱情、帝王是否该有情等多种思考。
第五周诗与词的关系可以说是纷繁复杂,这两种文体在其各自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以“诗词关系”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具体方法:可以选取诗词关系的某个或几个侧面谈谈你的看法,比如“词源于诗”、“诗词互渗”、“以诗入词”、“词别是一家”等。
(字数两百字以上)(1031)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源于劳动与生活,比如最开始就是人们劳动时为了鼓舞士气喊的号子。
最开始诗和音乐、舞蹈是融为一体的,比如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最早就是可以伴乐歌唱的,只是现在我们找不到原来的谱子了。
诗歌在唐代发展到顶峰,绝句、律诗、排律等,在大唐盛世的背景下,唐诗成为了中国文学的耀眼明珠。
唐代之前,是南北朝、隋朝,各地区混战,民族融合。
词最早是兴起于隋,以汉族民间音乐为基础,糅合了少数民族等外来音乐,形成的新的歌词,在宴会上演出,所以最早叫“燕乐”。
诗和词的创作规范不一样,比如诗的题目只是决定了诗的主题,但词的题目决定了词的押韵、字数等。
在创作过程中,许多诗人倾向于用诗表达抱负、志向,用词表达一些内心细腻的感受。
但其实,诗和词这两种诗歌形式,并没有规定自己的内容。
所谓“词别是一家”,也只是部分诗人主观倾向。
因为诗对韵律、对仗要求更高,有的人认为词是小众,诗比词好,这也是不可取的。
从诗歌发展来看,唐诗经过大唐三百年的发展,使用诗来表达出自己不一样的感受、情怀已有一些难度,逐渐往词过渡,这样宋代“词”达到顶峰。
所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元曲。
文学的发展本身就是继承与发展,创新。
诗比词发展的早,过程中二者也会互相影响。
但都是承载思想、文化的载体。
第六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被誉为“孤篇压全唐”,谈谈你对这一称誉的看法,可以赞同,可以否认,并说明你的理由。
(字数两百字以上)(1107)张若虚是初唐诗人,《春江花月夜》一方面是歌行换韵,并使用铺排,这是典型的初唐诗歌特点。
另一方面,这首诗具有盛唐的情调,摆脱了之前遗留下来的问题,从缺乏思想的宫体诗过渡到真正的唐诗。
这样,成为了初唐诗的顶峰,打开了盛唐的道路。
正是因为《春江花月夜》站在了转折点上,所以给人不同的感受,又因为它的诗歌主题、意境方面深远、富有哲思,形式与内容的完美亮相,获得了“孤篇压全唐”的盛赞。
但是,从个人对唐诗的理解,以及唐诗对个人的影响来说,“孤篇压全唐”确实是太高了。
作为转折点,《春江花月夜》具有开辟意义,但是后续发展盛唐诗歌等才是真正成熟。
所以“孤篇压初唐”倒是赞同。
第七周以“唐诗与酒”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角度不限,但要有独立思考。
字数要求在两百字以上。
(1114)酒,据记载起源于神农时代,足见酒在我国历史久远。
从夏到唐宋,酒都是用果实粮食蒸煮,发酵出来的。
饮酒,也是古人生活的一部分,在祭祀、重大节日都有饮酒习俗。
诗歌,作为抒情达意的载体,记录了古人的生活、思想等。
比如,重大节日或者好友相聚,饮酒相庆,作诗相和是文人的生活方式,于是许多诗篇里都能看到酒的影子。
唐诗,作为诗歌的鼎盛时期,诗人无数、篇章无数,里面自然也有许多与“酒”有关的诗篇。
说起“诗、酒”,不能不提被誉为“酒家仙子”的李白。
有少年时的“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中年受挫后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晚年思友的“纪叟黄泉下,不应酿老春。
夜台无李白,沽酒与谁人?”即使是我们心中永远在忧国忧民的“诗圣”杜甫也不例外,比如我们都不陌生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因此,酒作为一种饮品,融入古人生活,也就融入了文化中,唐诗与酒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八周写一篇关于“悼亡词”的小论文。
可以谈某位或某几位你喜欢的悼亡词作家,比如苏轼、贺铸、纳兰性德等,也可以分析某首或某几首你喜欢的悼亡词,也可以论述悼亡词起源发展的历史等等。
字数在两百字以上。
(1121)“结发为夫妻”“一日夫妻百日恩”,古代社会男子虽有三妻四妾的权利,但才子与发妻的相濡以沫、举案齐眉也是佳话颇多。
但是人有生老病死,劳燕分飞后的怅然、疾首也是刻骨铭心的。
从《诗经》就有悼亡诗出现,比如《国风·唐风·葛生》“夏之日,冬之夜。
百岁之后,归於其居!冬之夜,夏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