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的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注释和参考文献著录一般格式

论文中的引文(包括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须注明出处,参考文献著录(参考文献著录一般采用顺序编码制;在文中引文出现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按序编码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如果解释某些内容,或者引文来自经典著作、领导讲话、文件法规、内部资料、工具辞书,以及转引自有关文章,均可作为注释(说明作者、题名和出处)。

注释格式如下: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评价学生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2005-10-27 14:30:51 发布人:admin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

塔河四小宋桂艳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即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本着这一要求,我们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机制,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强调改进与激励的功能;淡化对结果的评价,关注对过程的评价;改变评价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的倾向,重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评价;改变只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验这种单一的评价方法,体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改变单一的评价主体,提倡评价主体多源化。

一、对学生的评价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

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试方式,每学期的考试除了规定的内容外,增加单项能力考查,如古诗文背诵、英语会话、实验操作等项目,按比例纳入学习成绩,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

除期末检测外,还设置了单元达标、即时达标,以学生知识技能与能力发展做阶段性考查。考查时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分层达标。允许学生选择先后不同的时间达标。如果最后还不达标的允许申请二次过关。这样,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自尊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不断地进步。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还注重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全面评价,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二)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评价学生时,不仅关注结果,更注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学生的转变与发展。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

口头评价:课堂上,要求教师多使用激励性语言,运用对学生有明确导向的评语,使学生懂的怎么做对,怎么做好。不只是模糊地说:“你真棒!”而是指出好的地方,“你读得真有感情!”“你的口齿真清楚!”也可以让自己评价自己,或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别人的习惯。

作业评价:学校要求教师不论批改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还是检测试卷,都要求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准确、带有激励性的评语。如“你进步真快!”“你学习真稳!”“你的字写得真棒!”你真是常胜将军!”或者盖上象征成功的“红花”、“大拇指”、“小红旗”等图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即时评价:使用“家校联系单”,家长、教师随时对学生进行评价。

家长可以把学生近期生活学习各方面的表现写在联系单上带给老师,老师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也可以老师主动写,每一位任课教师随时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即时评价,使家长与老师及时沟通,及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鼓励,对学生的不良倾向给予纠正指导,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成长状态,在健康发展的轨道上运行。

阶段性评价:每周一次对学生的学习、纪律、思想等全面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

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式结合。按2:3:5的比例,给每个学生打分,计入学生的日常表现评定表,做为年终评价的依据。

档案袋评价:着眼于学生综合素质健全发展,综合学生成长过程的各个方面,命名为“成长的足迹”。每人一个档案袋,里面装有学生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的成绩,有学生素质评价手册、各科试卷、健康卡片、特长作品、给老师的话(或给自己、给爸爸妈妈的话)、家校联系单、荣誉证书、参加比赛(各种活动)的照片等等,凡是体现学生成长过程的材料都积累在档。里面的学生创作可以随时更换,让学生展示自己最强、最好的一面。档案袋放在教室档案橱里,每月一展示,使学生学会反省自我,学会评价自己,看待别人,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新课程理念下学生评价改革的初步实践

2004-2-27 15:42:51 实验初中吴永明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改革的进行,一方面我们着力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努力改革着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另一方面我们也大胆地进行着教育评价机制建立的思索与实践,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对初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建立作了初步的尝试,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

1、大胆改革考试形式。

从开始新课改的第一天起,人们都比较关心教学评价这一个关系整个新课改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经过学校领导的多次研究,我们决定从改革考试形式着手率先打破传统的教学成果评价模式。我们在学习理论、转变观念,创设考试改革良好氛围的前提下,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对如何搞好新课改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改革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征集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经过多次各层面的意见集中与反馈,最后在学校统一安排下,对期中考试的命题形式作了大胆的改革,提出了分书面闭卷(思政为开卷)和课外实践活动题两大部分,并对各学科命题的具体要求作出了一系列的新规定:包括题型、分值、考试时间、难度系数、试卷质量的把关等等,充分体现了对期中考试的精心准备,严格操作,保证了期中考试的质量,同时在命题和考试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考查,充分体现其激励性、主体性、发展性。

通过考试实践及考后的结果看,这次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从学生、教师到家长都充分肯定这一做法。

2、全面改革学生评价。

经过期中考试改革的实践和初步获得的成功,给我们进一步改革教育评价注入了新的动力,增强了信心。在上个学期后半个阶段我们把评价改革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全面改革学生评价机制的建立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

(1)改革了学生评价的内容

将原来初中学生学期结束时仅有的一张成绩报告单这一评价手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从评价内容上先进行改革创新。我们设立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这一新内容,这块内容中分成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各学科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卷面成绩仅是其中一个评价指标,其它各指标是根据学科特点而设置的各种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等等的体现,且所有这些指标均以等第出现;第二部分是学生品德评价,分八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各个侧面;第三部分是学德评价,有五个方面,基本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合作性;第四部分是学生的服务与奖惩记录、特长发展及下学期的发展目标设想,基本体现一个学生一个学期以来最主要的成果及今后总体上的奋斗方向,最后班级和学校会给出一个综合素质发展评价的总等第,以示对一个学期学习后各方面发展的总评价。

通过这一改革,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评价内容更全面;二是评价不再只注重学科的卷面分数;三是评价更体现学生的个性与发展。

(2)选择了多元的评价主体。

传统的评价主体往往是学校教师,而学生则是被评价者,是评价的客体,在评价中处于十分被动和不利的地位。我们在改革中选择了多元的评价主体,从学生、教师、家长到学校各个层面上均会对一个学生一学期的学习与生活作出某种评判。我们设立了学生成长记录、展示台、爱好与特长;同学的话、家长的活、老师的话等评价栏目,从这些栏目中去反映各个评价主体对一个学生在一个学期中的变化发展作总体和激励性的评价。这样做一可以改变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