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要点

合集下载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步骤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步骤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步骤淀粉是植物体内最主要的储存形式之一,而绿叶是植物体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绿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光合产物,其中包括淀粉。

下面将详细介绍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步骤。

1. 光合作用的开始光合作用是绿叶制造淀粉的前提条件。

当阳光照射到绿叶上时,叶绿素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这个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其中包含了许多光合色素和酶。

2. 光合色素的吸收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主要是叶绿素,它们能够吸收不同波长的光线。

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是最主要的两种叶绿素。

它们能够吸收蓝光和红光,而绿光则被反射出来,使叶子呈现出绿色。

3. 光合电子传递吸收到的光能被光合色素转化为电子能。

这些电子通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过程,在光合色素和酶的作用下,被转移到叶绿体中的电子受体上。

这个过程产生的能量被用来推动下一步的反应。

4. 光合产物的合成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水被转化为光合产物。

其中,二氧化碳通过气孔进入叶子,并在叶绿体中与电子受体发生反应,形成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最终合成淀粉。

5. 淀粉的合成淀粉的合成发生在叶绿体中的质体内。

在这个过程中,光合产物被转化为葡萄糖单元,然后通过酶的作用,将葡萄糖单元连接起来,形成淀粉颗粒。

这些淀粉颗粒被储存起来,以供植物在需要时使用。

6. 淀粉的储存淀粉颗粒在叶绿体中被储存起来,形成淀粉粒。

这些淀粉粒可以在需要时被植物利用,例如在夜间或无光照条件下,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时,淀粉会被分解为葡萄糖,供植物维持生命活动。

总结: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步骤可以概括为:光合作用的开始,光合色素的吸收,光合电子传递,光合产物的合成,淀粉的合成和淀粉的储存。

这个过程是复杂而精密的,需要多种酶和光合色素的协同作用。

通过这些步骤,绿叶能够高效地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储存为淀粉,为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第4篇生物实验教学设计一等奖实验目的探究绿色植物的叶片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可以产生淀粉。

背景资料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1.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难点: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实验关键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器材盆栽天竺葵、酒精、碘液、大烧杯、小烧杯、酒精灯、培养皿、石棉、镊子、火柴、三脚架、黑纸片、曲别针。

教学过程1.导入师: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动物也是如此。

那么人和动物的最根本的食物从何而来?难道绿色植物就不需要食物吗?非也。

绿色植物每天也需要一定的营养,它不仅能自己供给自己食物,而且同时还给地球上其他几乎所有生物制造了食物,养活着我们。

可以这样说:没有绿色植物,就没有地球上其他的生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

可见,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

那么,究竟绿色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的?制造的有机物是什么?我们能不能用实验来探究一下?2.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师:昨天让大家按P119实验步骤1、2操作的盆栽天竺葵,做了没有?生:做了。

师:好,今天大家按小组继续将昨天的实验按实验步骤3、4、5进行操作,小组各成员间要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同时要注意安全。

生:完成实验。

学生甲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并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

学生乙将酒精倒入小烧杯中。

学生丙准备酒精灯,并点燃酒精灯。

学生丁准备清水,并漂洗叶片。

学生戊滴加碘液。

师:通过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下边大家来共同讨论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细节。

教师同时用投影打出小组讨论提纲:1.为什么把盆栽的天竺葵在实验之前要在黑暗处放一昼夜?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3.为什么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并隔水加热?其目的是什么?4.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用来什么成分?其结果说明什么?生:小组讨论,并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3光合作用(含解析)

中考生物考点总动员系列专题03光合作用(含解析)

光合作用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探究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实验的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淀粉运走耗尽。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另一部分不遮光,形成对照实验,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个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

2.结论: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二、光合作用的概念1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叶片见光部分遇到典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3、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和叶绿体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其中光能供给能量,叶绿体提供光合作用的场所。

三.光合作用的实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可以概括出两个方面:一方面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化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这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的同时,把光能转变成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这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四、光合作用的意义:光合作用是一切生物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其产生的氧气是生物圈的氧气的来源。

五、光合作用的应用A.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费,又不至于让叶片相互遮挡,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

B.间作套种(立体种植)。

立体种植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最优化组合,以达到增产,增收,延长应的目的。

C.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般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0.5%~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就会显著增强.产量有较大的提高。

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试卷含答案

生物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植物在光照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运走、耗尽叶片内的淀粉B.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之一是避免酒精温度过高引起燃烧D.叶片经脱落、清洗、滴加碘液、再清洗、遮光部分显蓝色【答案】D【解析】【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详解】A.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A正确。

B.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天竺葵在光照下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B正确。

C.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目的是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C正确。

D.将叶片部分遮光,阳光下照射2﹣3小时,取叶片脱色,特定化学试剂检测发现遮光部分不变蓝,原因是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没有产生淀粉;不遮光部分被染成蓝色,说明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淀粉,D错误。

故选D。

【点睛】考点: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2.有一天,妈妈买了一盆波斯顿蕨回家,可她不知道应该把这个盆栽植物放在什么地方养。

请你给出建议()A.摆放在阳光下,经常浇水B.摆放在阳光下,保持干燥C.摆放在背阴处,经常浇水D.摆放在背阴处,保持干燥【答案】C【解析】【分析】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的陆地上,据此答题。

【详解】波斯顿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不结种子,靠孢子繁殖后代,当孢子萌发时可形成原叶体。

七年级生物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七年级生物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说明淀粉的合成意义
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重要储能物质,在光照不足时,植物会利用 淀粉释放的能量进行生命活动。
学习实验操作和观察方法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设置实验组和 对照组,如何进行绿叶的遮光处 理,如何进行碘液染色以及如何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了解实验观察指标
学生需要了解如何通过观察叶片染 色情况来判断淀粉的合成情况,并 记录实验数据。
生物能源利用
利用藻类等光合作用效率高的生物生产生物燃料,可以替代化石 燃料,减少碳排放。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维持地球上的碳氧平衡。
促进生物多样性
光合作用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不同的植物和藻类通过光合作用 适应不同的环境,形成了丰富的
生物多样性。
光合作用的应用
提高农作物产量
通过合理配置光照、温度等条件,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 高农作物的产量。
环境保护
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湿地等措施,可以增加地善环境质量。
培养实验素养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 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他 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02
实验材料
绿叶
01
选取健康、新鲜的绿叶,如菠菜 叶或豌豆叶,确保叶片颜色鲜绿 、无病虫害。
02
采集绿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并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
酒精
选择无色、无味的医用酒精,确保纯度较高,以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将酒精倒入烧杯中,备用。
03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
新鲜绿叶
选择健康、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或豌豆叶。
酒精
用于溶解叶绿素。
黑纸片
用于遮光处理。
准备实验材料
培养皿

证明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证明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证明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实验步骤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步骤,验证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基础,对于了解植物生长发育、能量转化以及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首先将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详细描述准备工作。

然后,给出实验操作步骤,包括绿叶样品处理和实验设置。

接下来,我们将展示观察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与解释。

最后,我们将总结实验结果并探讨其意义与影响,并提出延伸思考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实验旨在证明绿叶在光下可以合成淀粉这一重要有机物质。

淀粉是植物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在昼光条件下由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而来。

通过验证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以及它对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本实验还可为进一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基础性的实验依据。

2. 实验步骤:2.1 材料和设备:- 绿叶样本:可选择新鲜的绿色树叶,如菠菜、甘蓝等。

- 清水:用于制备实验所需的培养液。

- 试管:用于容纳绿叶样本和培养液。

- 试管架:用于固定试管。

- 烧杯:用于装载清水。

- 针头或锋利刀片:用于在绿叶上进行受损处理。

2.2 准备工作:1. 准备足够数量的新鲜绿叶样本,并确保它们洗净无杂质。

2. 准备适量的清水,以制备后续实验所需的培养液。

3. 展开实验台面,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

2.3 实验操作步骤:1. 将烧杯中的清水倒入试管中,约占到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之二左右。

每个实验组需要一个装满清水的试管。

2. 从准备好的绿叶样本中选取并剪下所需大小合适的一片绿叶。

确保选择健康且完整无损的绿叶。

3. 在选定的绿叶上使用针头或锋利刀片进行一处受损处理。

可以将针尖轻轻刺破绿叶表面,或者用刀片轻割绿叶的一小段。

4. 将受损处理后的绿叶迅速置于装有清水的试管中,确保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一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

对于生物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知识点的积累,为此,店铺准备了这篇初一生物知识点: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制造和利用知识点,欢迎浏览!1.解读绿叶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

设置对照: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光照的部位(对照组)和不照光的部位(实验组)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染色。

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结论: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⑴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⑵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2.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二是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概述呼吸作用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细胞内线粒体上进行的。

呼吸作用是生物共同特征。

二氧化碳有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呼吸作用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公式:有机物(贮能)+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呼吸作用。

应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

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如降低温度、晒干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适当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初中生物《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中与本章有关的要求有“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本课时涉及光合作用过程的内容只有:光合作用的条件——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并不能完整地形成有关光合作用的概念,也不能全部完成“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目标,但可以为下一章构建光合作用的完整概念做好部分知识上的铺垫。

同时要和六年级上册《细胞的生活》一节中能量转换器部分相联系。

二、教材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一章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在第一部分,即本课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中,教材首先安排了经典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之后叙述了什么是光合作用,重点介绍了叶绿体、叶绿素的功能。

本课时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实验方法、理解实验原理。

并掌握如下概念:1.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植物可以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他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到“能量转换器”。

三、学情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知道了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究竟是什么?光合作用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植物?他们并不十分清楚。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巨大作用,它们更是不深了解。

因此在本节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直观感受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说出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条件是光。

能力目标:学会有关光合作用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通过探究实验分析、推导、归纳出光合作用原理。

情感目标: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质疑、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五、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设计。

难点: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能够得出本实验的两个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要点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阐明绿色植物产物和原料及条件。

知道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通过探究实验设计思路的培养及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

3、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师生互补,良好学习氛围的培养;对科学知识探索精神的培养。

知道教学重点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形成淀粉,光是形成淀粉的条件。

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应用适当的手段解决问题;单一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

提前做好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的准备:酒精灯、酒精、三脚架、石棉网、镊子、广口瓶、瓶塞、凡士林、蜡烛、大玻璃罩、长颈漏斗、试管、玻璃管、三角烧瓶等)
(2)选择健壮的天竺葵在暗处放置24小时后,选择适当的叶片用黑纸片进行上下遮盖。

(3)首先学生分实验小组,选出组长,实验员,发言人,填写实验记录单。

教学手段:实验设计,动手操作,教学课件。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讨论,看书自学,动手实验,及时练习落实知识,教师参与,适时引导
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
(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
遮盖后,光照射,设置对照: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做对照实验.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对照组)和不照光的部位(实验组)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能是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酒精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实验现象: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叶片光照(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为了让学生知道: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
演示实验:
1、实验步骤:
2、注意事项:
(1)选用的玻璃杯应该是大型号的,漏斗的柄要短一些,注入的清水必须高出漏斗柄。

(2)试管应该选用较细的,试管一定要装满水,用手指堵住管口,倒插入水中,然后套在漏斗柄上。

试管插好以后,如果发现试管底部留有空气,要重新做。

这样,收集到的氧气才不致混有其他气体。

(3)所用的水生植物应该是生活旺盛的、带着顶芽的嫩枝,株数不要太多,以免拥挤,妨碍接受阳光。

(4)为了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可以在玻璃杯内加入少量碳酸氢钠(每100mL水放入0.1g碳酸氢钠),用玻璃棒搅一搅,以增加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5)玻璃杯内不要用太冷的水,要用温水。

这样,光合作用进行得比较快,放出的氧气比较多。

不能用煮沸过的凉开水,这是因为煮沸过的水中缺少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也就不会有氧气产生。

3、实验现象和结论:
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或竹签),遇到金鱼藻在光下释放出气体,立刻猛烈地燃烧起来,这就是说,金鱼藻在光下能够产生氧气,可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有机物外,还有氧气。

绿色植物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要点:二氧化碳,两株生理状况相同的植物AB,饥饿处理后,将它们放在两密闭容器中,放A植物的密闭容器中放装有适量NaOH溶液的小烧杯。

放B植物的密闭容器中放装有等量NaHCO3溶液的小烧杯。

两个密闭容器都放在光照等其它条件均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脱色,并检测淀粉的有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