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手术术前谈话
术前谈话内容和技巧

术前谈话技巧
术前谈话首先必需提前通知病人及其主要可负法律责任的亲属或单位负责人,约定明确的谈话时间和地点。
其次主持术前谈话的外科医生 必需是非常熟悉患者病情 的主治大夫,危重病人或重大、 复杂手术需科室或院负责人参加。
术前谈前谈话技巧
术前谈话技巧
1、外科手术治疗的集体团队精神和作用。 2、赢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我们医疗服务和医疗水平的信任; 3、让患者感觉到他已享受到最科学合理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4、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风险性; 5、消除对手术风险的恐惧心理,了解我们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以及抵御风险能力的有限性。 6、综合和持续治疗的可能性。 7、手术治疗效果的迟后表现性和不可预测性。
术前谈话技巧
对于后者外科医生在谈话前要特别强调谈话、签字并不是说为了推卸责任,而是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患者有对手术治疗的选择权利。重点要谈从目前医学现有的水平对有些手术风险的抵御能力是有限的。让他们对手术可能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和意外情况有一种心理准备或可否接受,希望得到患者的理解并同意手术。
术前谈话技巧
术前谈话技巧
对于前者我们一定要反复强调手术的必要性,必需为此要有冒险精神。在谈论之前,你可举出一些众所周知的事例,比如在大街上行走,有被汽车或被自行车撞伤的危险,有被石头绊倒的危险,难道你就不外出走路了。即使呆在家里,还有地震的危险。手术并发症如同走路摔倒一样,并不可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作为医生是不希望出现的,作为患者也更不希望发生。所以我们要互相合作、互相信任,避免出现,对每一种风险可以通过过去发生的概率和我们具备抵御风险的措施和能力来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否则一些病人甚至被吓坏,放弃手术治疗的机会。
综合和持续治疗的可能性。 作为患者及其家属,总是希望一次手术能够一劳永逸,然而由于不同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生物学特点的不同,决定了手术治疗不是万能的方法。例如肾移植手术只是肾移植的一部分,术后需坚持长期应用抗排异药物,一方面费用昂贵, 另一方面存在药物的毒副作用; 肿瘤患者术后还需应用化疗、 放疗等治疗;术前谈话时, 应该让患者及其家属知道术后 综合和持续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表明手术治疗仅是该种疾病治疗的一部分,以便患者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配合进一步治疗。
手外伤手术前谈话记录

骨科病人术前谈话手册第一部分手外科常有手术1手指开放伤残端修整术<1>术中术后出血很多。
<2>术中可能需要将骨折端骨质短缩。
<3>术后伤口皮肤坏死,或指端创口愈合不良,需进一步办理。
<4>术后创口胃染,流脓,不愈合,骨髓炎,需进一步办理。
<5>伤指指端难过、感觉异常。
<6>伤指端外形不好。
<7>伤部瘢痕挛缩,伤指活动受限。
<8>术后需配合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优异的功能恢复。
2手指开放骨折清创探查骨折复位内固定术<1>术中术后出血很多。
<2>术中可能难以骨折完好对位。
<3>术中可能皮肤软组织或骨质缺损需一期或二期植皮、皮瓣转移、植骨等方法修复。
<4>术中探查如并发重要血管、神经、肌腱伤害必要时需要显微外修复。
<5>术中据骨折情况可能需要行钢针、钢丝、钢板等方式固定,采纳钢针内固准时钢针尾部可能留在皮下或皮外。
<6>术后可能创口周围皮肤软组织慢性缺血坏死,肌腱骨质等外露,必要时需进一步办理。
<7>内固定钢针、钢板等松动、断裂、骨折端再移位,必要时需进一步办理。
<8>伤口胃染、骨髓炎、瘢痕挛缩畸形。
<9>内固定钢针尾部难过,影响伤指功能锻炼,留于皮下的钢针可能刺破皮肤感染,针道感染。
<10>骨折不愈合、延缓愈合或畸形愈合需进一步办理。
<11>术后需配合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优异的功能恢复。
<12>后期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功能阻挡、屈曲或挺直畸形僵直,手指无功能。
<13>手指感觉丧失、麻痹、关节难过。
3手部皮肤裂伤清创探查缝合术<1>术中探查如并发重要神经、血管、肌腱、骨质伤害需要进一步办理可能。
<2>术中如出现皮肤软组织缺损,无法直接缝合创口,可能需要一期或二期转移皮瓣、植皮等方法修复。
如何进行术前谈话

如何进行术前谈话所有的医生都知道术前谈话很重要,一定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
否则,因为医患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患者和医生的期望值不对等,结果是大家都很痛苦!所有的患者都一样,面对手术时都会恐惧。
恐惧是来自不了解,不了解自己的病情,不了解手术以后会经历哪些痛苦,不了解自己以后会恢复的怎么样,所以恐惧是难免的。
我们医生的职责是让患者了解以下问题,这个也可以算是人文关怀吧!1. 诊断是什么?2. 为什么要手术?(手术的理由是什么?)——手术指征3. 如果不手术会怎么样?有替代方案吗?4. 手术能解决什么问题?(手术能达到什么目的?)5. 手术不能解决的问题是什么?6. 手术有哪些风险?如何去避免这些风险?有哪些防范措施?需要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工作?7. 手术的费用大致需要多少,植入物的品牌、数量、价格等信息。
8. 如果顺利,手术后大致的康复进程会如何?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可以方便安排患者的工作)9. 医师不是上帝,不是观世音,我们尽量把准备工作做的充分,但是风险仍然会存在。
术前谈话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要为了留住病人、进行手术而夸大其疗效,缩小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可能性,让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有一个真实的认识,不要让他们对于手术及其疗效的期望值过高,当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和患者的真实值差距太大时,就容易出现医患矛盾和医疗纠纷。
谈一下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要坦诚,要有亲和力,不要让病人和家属害怕。
但是你也不能怕病人家属。
(这点就很难,哈哈哈)其次,问清楚患者的要求,你不能达到的要求,明确告知。
3,手术有哪些问题,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谈,谈那些最关键的部分,我一般只谈3-4点,谈多了病人也记不住。
4,假如病人对你的谈话很在意,每一点都用笔记,这样的病人你立马很果断的告诉他,这个手术我做不了,另请高明,同时上报科主任和医务科。
5,相信大部分病人是通情达理的,对他们要有爱心。
一些细节上要体现出你是为他好6,医师自己要明白病人在病房那些行为是不对的,对于这些行为只要看到就坚决制止,树立正面的医师形象。
术前谈话制度

术前谈话制度引言概述:术前谈话制度是指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医务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手术风险和术后护理等情况,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前谈话制度对于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患者信息核对1.1 确认患者的基本信息在术前谈话中,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以避免因信息不准确而导致手术错误。
1.2 了解患者的病史医务人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手术史等,以便在手术中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3 询问患者的用药情况了解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情况,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中草药等,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对手术产生影响。
二、手术风险告知2.1 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和可能出现的情况,让患者了解手术的整个流程。
2.2 告知手术风险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告知手术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并发症,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3 提供术前准备指导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术前准备的指导,包括禁食禁水时间、停止用药时间等,确保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术后护理指导3.1 详细介绍术后护理措施医务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术后的护理措施,包括伤口护理、饮食调理、活动限制等,以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3.2 提供术后复诊指导医务人员应向患者提供术后复诊的指导,包括复诊时间、复诊地点等,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进行术后复查。
3.3 解答患者疑问在术前谈话中,医务人员应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四、患者知情同意4.1 确保患者理解手术内容医务人员应确保患者对手术的内容和风险有充分的理解,以避免出现患者不知情的情况。
4.2 征得患者同意医务人员应征得患者的明确同意,确保患者自愿接受手术并知晓手术的风险。
4.3 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术前谈话结束时,医务人员应要求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以确保患者对手术的知情同意得以记录。
回肠造口术前谈话记录

回肠造口术前谈话记录一、引言回肠造口术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或创伤后的肠道重建。
在进行手术前,医生需要与患者进行谈话,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二、了解病情在谈话的开始,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等,并询问患者主诉的症状和疾病的病程。
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疼痛程度、排便情况、饮食习惯等,以便确定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方式。
三、了解患者的病史除了了解当前的病情,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既往疾病、手术史、过敏史等。
这些信息对于手术的安全性和后续的护理非常重要,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和术后护理计划。
四、解释手术的目的和风险在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之后,医生会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和风险。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回肠造口来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解决疾病或损伤导致的排便困难等问题。
然而,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感染、出血、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
医生会详细解释这些风险,并回答患者可能有的疑问和担忧。
五、术前准备事项在手术前,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医生会告知患者哪些药物需要停止使用,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及需要进行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等。
此外,医生还会指导患者术前的饮食控制,如禁食、清液饮食等。
六、术后护理指导回肠造口术后,患者需要进行一定的术后护理。
医生会告知患者如何正确清洁和更换造口袋,避免感染和皮肤损伤。
此外,医生还会指导患者如何逐步恢复饮食,避免食物过硬或过热引起的不适。
医生还会向患者强调术后定期复诊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七、注意事项和禁忌医生会向患者说明手术后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提重物、过度用力等,以免引起伤口裂开或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医生还会提醒患者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如造口口径的测量、肠道通畅情况的观察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医生总结5种类型术前谈话,您都碰到过吗?

医生总结5种类型术前谈话,您都碰到过吗?众所周知,手术前医生要与病人以及家属谈话,称为术前谈话,这是国际通行的医疗模式。
面对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习惯、不同文化层次的病人和家属,某医生总结了大概5种类型术前谈话,希望通过说说和他们相处的感受,能够帮助医患相互了解。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5种术前谈话,顺便探讨一下如何与患者家属进行术前谈话。
术前谈话第一种类型:谦虚诚恳型这些家属普遍素养较好,他们的学历背景可能比当事的医生要高,职务比在场的重要,社会背景更是令人敬仰,但他们表现出的谈话涵养还真的与他们所肩负的重任相称,先是表示对医务人员工作的尊重,其次表达对医务人员风险的理解,再次传达对医务人员辛勤的谢意,谈话逻辑性强,语气却相当谦虚,诚恳。
他们这种举止即使面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医生,也会使他们肃然起敬,更何况如果遇到一位经验丰富的资深医生,他们更会变得认真仔细,热情对待。
当然,更多的是学历、职务、社会背景都是普普通通的,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绝不亚于当事的医生,甚至还超过医生,在谈话时却非常谦虚、坦诚,他们同样也会赢得医务人员的敬重。
一次和谐的术前谈话有利于围手术期工作的开展。
术前谈话第二种类型:诚恐诚惶型在临床上,医生给病人以及病人家属术前谈话,它传递的是让病人以及家属了解手术的两面性,第一是治疗疾病,缓解病情,延缓恶化。
第二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可能因此带来的风险。
术前签字签的是知情书,绝不是签医生的免责书,也就是说在真正发生医疗行为后,如果是因为医生不负责任,哪怕是疏忽责任,或者是选择了错误的医疗措施,那医生所担当的责任该追究还是要追究的。
有时候医疗差错发生了,病人家属或许不懂得医疗行为的真正内涵,但在旁的医务人员看得懂,院部会追究他,再说,他的良心也会从他的心灵深处谴责他。
况且我们的法律是健全的,因此,术前谈话最好不要诚恐诚惶。
但事实上,在临床术前谈话的过程中,还的的确确碰到不少诚恐诚惶型的,但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的举止也能被理解,他们担忧的是即将躺上手术台上的亲人,至少能体现他们非常孝顺,或者这家人在平时是其乐融融,是和睦相处的,他们在此时才会表现出这种情形,尽管他们对医疗知识理解或许没有当事的医生多,但这份亲情足以让医务人员羡慕。
普通外科手术术前谈话

普通外科手术和麻醉意外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四、肝脏手术并发症五、胆囊切除、胆道结石手术并发症六、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并发症七、脾脏手术并发症八、胰腺手术并发症九、胃十二指肠手术并发症十、结直肠手术并发症十一、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十二、腹膜后肿物手术并发症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个月至半年内恢复)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
5%)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4、远期复发等(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
普胸外科术前谈话

1.麻醉意外,输血并发症
2.书中因病变累计临近的大血管,导致术后发生致命性大出血,或者累计周围神经,胸导
管等致术后出现声音嘶哑,膈肌麻痹,乳糜漏等
3.术后肺漏气,支气管胸膜瘘,乳糜胸,脓胸需二次进行手术。
4.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顽固性残腔,胸腔内感染(脓胸),全身感染,败
血症,危及生命。
5.术后并发心脑血管意外,如: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心肌梗死,脑栓塞,肺栓塞等,术
后肝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等,多器官功能衰竭。
6.胸腔内负压,术后因胸腔内出血需二次进行开胸止血手术。
7.术后心肺功能不全,心衰,呼衰,必要时需行气管切开术及呼吸机辅助通气,术后不能
脱机拔管。
8.术后可能病灶播散,不能控制危及生命。
9.术后病理诊断为最终诊断。
不能排除其他疾病。
若为肿瘤则愈后不良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10.术中可能使用手术器械如直线切割缝合器,支气管残端闭合器等,致手术费用增加。
11.根据术中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如:肺叶切除,全肺切除,肺段及肺楔形切除,纤维板剥
脱术,支气管成形,肺动脉成形等
12.术后残端漏,需置管引流及二次胸廓成形术
13.如术前痰菌阳性,术后可能痰菌不能转阴
14.术后其他肺部再次发生出血的可能
15.其他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外科手术和麻醉意外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四、肝脏手术并发症五、胆囊切除、胆道结石手术并发症六、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并发症七、脾脏手术并发症八、胰腺手术并发症九、胃十二指肠手术并发症十、结直肠手术并发症十一、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十二、腹膜后肿物手术并发症一、颈部(甲状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甲状腺单叶次全切除术甲状腺单叶全切术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甲亢)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切除术(甲旁亢)1、手术死亡(发生率约2/万)-以窒息、切口下出血和甲亢危象为主2、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3*、术中颈部血管损伤,造成手术中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4*、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钳夹、缝扎或切断),导致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永久性丧失功能,甚至需终生依赖气管造口双侧神经损伤时可导致急性窒息须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发生率约2~3%,甲状腺全切术、甲亢、甲状腺癌手术发生率较高)(一过性发生者可在3个月至半年内恢复)5*、喉上神经损伤,导致呛咳、误吸发生和发音改变(发生率约0.5%)6、术后气管软化发生,导致窒息甚至死亡(甲状腺肿物体积较大者容易发生,发生者须行气管切开或插管)7、术后头痛(颈过伸脑循环紊乱综合征),手术体位所致(发生率约40~50%,对症止痛等处理即可)8、术后甲状腺功能减退,暂时性或永久性(发生率<1%,多见于甲亢、甲状腺癌术后)9、术后胸导管瘘或淋巴瘘(胸骨后甲状腺、甲状腺癌根治术偶可发生)10、术后气胸及皮下纵膈气肿,严重者须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罕见)11*、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出现高热、大汗、心悸,严重休克死亡(发生率约3~5%,死亡率约1%,积极治疗,控制症状)12、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出现低钙抽搐和神经精神症状13、切口并发症,包括血肿需二次手术,切口积液、感染、愈合延迟等14、远期复发等(甲状腺癌、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等)15、舌下神经及副神经损伤,颈交感神经节损伤16、膈神经损伤致膈肌麻痹17、远隔器官功能意外及脑供血失常二、阑尾切除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髂血管损伤等,罕见)3、术中肠管损伤(回肠、结肠等,需手术修补)4、术后腹腔内出血(阑尾系膜血管、阑尾残端出血,需二次手术治疗)5*、术后腹腔感染,以盆腔脓肿最多见,出现发热、腹痛、腹泻(发生率约2~5%)6、术后阑尾残端破裂致脓肿形成(发生率约0.5%)7、术后门静脉炎、肝脓肿及脓毒症(较少见)8、术后粪瘘、腹壁窦道形成(少见)9*、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发生率<5%,但穿孔性阑尾炎感染率可达20%以上)10、阑尾残株炎,残端囊肿、残株癌(发生率<1%)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术后切口疝13、女性不孕症(约20~30%女性不孕症有阑尾切除史)14、按现代医学水平,慢性阑尾炎误诊率高达30%以上,因此术后症状不能缓解,甚至加重不是罕见现象三、疝修补/成形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斜疝修补/成形术直疝修补/成形术滑疝修补/成形术复发疝手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罕见)(损伤腹壁下血管、髂血管等)3、术中损伤肠管、膀胱(滑疝、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增加术后感染发生率)4、术中损伤重要神经(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致术后伤口疼痛)5、术中损伤精索,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生育功能6、术后阴囊血肿、水肿(疝囊较大者容易发生)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裂开,愈合延迟8、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长期卧床者)9、切口感染严重者需取出疝修补网片10、疝复发(复发率2~3%,需二次手术)11、术中损伤血管或神经引致下肢永久性麻木、肢体供血障碍四、肝脏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肝癌切除术肝血管瘤切除术肝脓肿切开外引流术肝囊肿切开内引流术肝内结石、肝部分切除术肝外伤、肝修补或切除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门静脉、下腔静脉、肝动脉等重要血管损伤)3、肿瘤无法切除4、术中损伤胆道(术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5、术中损伤肠管、肠漏6、术中损伤肾、肾上腺等7、术中损伤膈肌,致气胸(需胸腔闭式引流术)8、术后腹腔内出血,需二次手术(发生率<5%)9、术后急性及慢性进行性肝功能衰竭,肝昏迷(肝性脑病),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顽固高热、顽固腹水等,严重者死亡10、术后肝肺综合征(动脉低氧血症),呼吸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11、术后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12、术后胃肠道出血,应激性溃疡,严重者死亡13、术后膈下积液、脓肿和肝内感染14、术后胸腔积液15、术后腹腔内感染,原发性腹膜炎(发生率约8~20%)16、粘连性肠梗阻1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愈合延迟18、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五、胆囊切除、胆道结石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单纯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胆肠吻合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成形术胆总管囊肿切除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门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3*、胆道损伤,胆汁性腹膜炎,致肝胆管狭窄、黄疸,胆管炎等(发生率约1~2%)4、肝脏、胰腺、胃肠道损伤(发生率<1%)5、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6、术后胆漏、胰漏、肠漏发生(发生率<1%)7、术后早期胆总管“T”管脱出或部分脱出,胆汁性腹膜炎,须立即再次手术8、术后2周拔除“T”管后胆瘘或胆汁性腹膜炎发生9、长期带管或“T”管折断10、术后肝肾功能衰竭、DIC、ARDS等多器官功能衰竭11、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逆行性感染、肝脓肿12、术后胆道感染、腹腔感染13、术后胆管残留结石(发生率约2~3%)14、术后结石复发(肝内胆管结石复发率约20~30%)上述二者需胆道镜取石或二次手术,6-8周后经胆道镜反复多次取石,最终仍可能残留结石14、应激性溃疡,胆道出血15、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长期腹泻、疼痛症状不缓解)16、粘连性肠梗阻17、切口积液、血肿、感染,愈合延迟,切口疝18、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手术死亡率约25~30%六、门静脉高压症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脾切除、食道胃底周围血管离断、食道横断吻合术门腔人工血管搭桥分流术脾肾分流术*手术只能减少消化道出血机会,无法治疗肝病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手术死亡(发生率约3~5%)3、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门静脉、下腔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4、术中胆道损伤(术后胆漏发生,胆汁性腹膜炎)5、术中脾切除时胰尾损伤(术后胰瘘及感染发生,严重者死亡)6、术中胃壁损伤(脾切除术),肠道损伤,消化道漏发生7、术后腹腔出血,需二次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减退所致)8、术后门静脉压力下降不理想,近期上消化道再出血,死亡率增加,以及远期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约10~20%)9、术后膈下积液、感染(脾切除术后常见)10、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出现发热、腹痛,严重者死亡11、脾切除术后脾热12、断流术后食道胃瘘、吻合口瘘、出血,食道狭窄,纵膈及胸腔感染13、术后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14、术后肝性脑病,肝昏迷,严重者死亡15、术后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16、术后肝肺综合征,呼吸功能衰竭,严重者死亡17、术后肝功能衰竭,DIC,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导致死亡18、术后顽固性腹水19、粘连性肠梗阻20、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等21、术后深静脉、肠系膜静脉、脾静脉血栓形成22、胃肠道功能障碍,顽固性胃潴留七、脾脏手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脾动、静脉损伤)3、术中胰尾损伤(术后胰漏及感染发生增加,严重者死亡)4、术中胃肠道损伤-胃漏、肠漏5、术后腹腔内出血,需二次手术6、术后急性胰腺炎发作(发生率约1~2%)7、术后肠系膜血栓形成8、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OPSI)(发生率约3~5%,儿童较多见)9、脾切除术后脾热10、膈下积液、血肿,胸腔、心包腔积液,感染11、腹腔内感染12、残脾感染、梗死13、脾切除术后免疫功能减退14、粘连性肠梗阻15、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16、术后复脾残留(易发生于ITP患者),导致治疗失败八、胰腺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胰腺囊肿切除术胰腺囊肿内引流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胆肠吻合术胰体尾切除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肠系膜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3、术中周围脏器损伤,包括脾、胃肠道、胆道、肾脏、肾上腺等4、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腹腔内出血或吻合口出血)5、术后胰瘘-胰皮肤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率约10~20%,死亡率约10%)6、术后胆瘘7、术后胃肠吻合口瘘和十二指肠瘘8、术后腹腔感染9、术后胃排空障碍,出现术后腹胀、恶心、呕吐10、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1、胰性脑病(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约10~20%)12、术后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13、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4、全胰切除术后糖尿病15、术后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顽固性腹泻等16、术后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导致消化道大出血等17、术后胰源性胸水和腹水18、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19、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九、胃十二指肠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胃大部切除术(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根治术胃癌姑息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全胃切除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腹腔动脉、肠系膜血管、脾动静脉、门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3、肿瘤不能切除,只能行短路手术4、肿瘤侵犯周围脏器,需合并切除胆囊、部分胰腺、结肠或肝脏等5、胆总管损伤,致胆汁性腹膜炎、术后胆管狭窄、黄疸、肝功能衰竭6、胰腺损伤,致术后胰瘘7、术后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吻合口出血,需二次手术(发生率约1~2%)8、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发生率约1~5%)9、术后胃肠吻合口瘘或胃残端瘘10、术后胃排空障碍,出现术后腹胀、恶心、呕吐11、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2、输入袢、输出袢梗阻,狭窄性肠梗阻13、术后倾倒综合征14、碱性返流性胃炎(Billoroth II式多见)15、吻合口溃疡(发生率约2~3%)16、残胃癌17、脂肪泻18、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19、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20、体重下降,营养不良,贫血21、远期胆石症发生率增加十、结直肠手术并发症手术类别:结肠癌根治术结肠癌姑息切除术短路手术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经腹直肠癌根治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骶前静脉、髂血管、肠系膜等重要血管损伤)3、肿瘤不能切除,只能行短路手术4、肿瘤侵犯周围脏器,需合并切除胆囊、部分胰腺、胃、小肠或肝脏等5、胆总管损伤,致胆汁性腹膜炎、术后胆管狭窄、黄疸、肝功能衰竭6、胰腺损伤,致术后胰瘘7、脾脏损伤,需行脾切除术8、输尿管损伤(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发生率约1~2%)9、膀胱和尿道损伤(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发生率约3~5%)10、盆腔神经损伤,导致术后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发生率约25~100%)11、术后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或吻合口出血,需二次手术(发生率约1~2%)12、术后吻合口瘘,导致粪性腹膜炎,严重者死亡(发生率约20~30%)13、术后腹胀、恶心、呕吐14、尿潴留(男性发生率约50%,女性发生率约30%)15、术后粘连性肠梗阻16、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会阴部切口延迟愈合)17、肠造瘘口并发症(造瘘口粘膜炎、周围皮炎、狭窄、肠脱出、疝形成或肠管坏死与回缩)18、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19、术后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大便失禁等)十一、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死亡2、术中损伤股动静脉,出血致失血性休克、死亡3、曲张静脉剥脱不全,术后早期复发4、出血和血肿(多出现在腹股沟区或大腿中上段)5、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发生肺栓塞、死亡(发生率20~30%)6、术后肢体肿胀7、术后症状不缓解或病情加重8、切口积液、感染导致愈合延迟9、下肢皮肤感觉功能障碍10、远期复发11、患肢色素沉着、皮肤溃疡等无法治愈十二、腹膜后肿物手术并发症1、麻醉意外、心脑血管意外2、术中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严重者死亡(腹主动脉、髂血管、肠系膜血管、门静脉、下腔静脉、脾动静脉等重要血管损伤)3、术后出血,需二次手术4、损伤胰腺-胰皮肤瘘5、损伤胆道-胆瘘6、损伤胃肠道-肠瘘7、损伤脾脏、膈肌,女性子宫、卵巢、输卵管8、肾、输尿管、膀胱损伤9、术后腹膜后血肿、感染,严重者死亡10、术后胃排空障碍,出现术后腹胀、恶心、呕吐11、术后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12、术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3、切口积液、血肿、裂开、感染导致愈合延迟,切口疝14、肿瘤切除术后复发,远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