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脱模剂成分组成配方参考及脱模工艺原理

合集下载

橡胶脱模剂的成分

橡胶脱模剂的成分

橡胶脱模剂的成分橡胶脱模剂是一种用于制作橡胶制品的化学物质,它可以帮助橡胶从模具中轻松脱离,同时还能提高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和减少气泡等缺陷。

下面将详细介绍橡胶脱模剂的成分。

一、溶剂类成分1. 水:水是橡胶脱模剂中最常见的溶剂之一,它可以帮助其他成分混合均匀,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乙醇:乙醇是另一种常见的溶剂,它具有良好的挥发性和可溶性,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迅速挥发掉。

3. 丙酮:丙酮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可以快速地将橡胶脱模剂涂敷到模具表面上,并迅速挥发掉,避免了对产品的影响。

4. 氯化甲烷:氯化甲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用来加速反应速度和提高产品质量。

二、添加剂类成分1. 硅油:硅油是一种常用的添加剂,它可以提高橡胶脱模剂的润滑性和抗粘性,从而使产品更容易脱模。

2. 硬脂酸:硬脂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抗粘性,可以帮助橡胶从模具中轻松脱离。

3. 氧化锌:氧化锌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用来增加产品硬度和耐磨性。

4. 二氧化硅:二氧化硅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粘性和防水性能,在制作过程中可以用来提高产品表面光洁度和减少气泡等缺陷。

5. 聚乙烯醇:聚乙烯醇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可以增加橡胶脱模剂的黏度和稠度,从而更容易涂敷到模具表面上。

三、其他类成分1. 香料:香料是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机物质,可以为橡胶脱模剂增加香味,并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2. 染料:染料是一种常见的添加剂,可以为橡胶脱模剂增加颜色,从而更容易区分不同种类的产品。

3. 防腐剂:防腐剂是一种可以防止橡胶脱模剂变质或污染的化学物质,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和保持其稳定性。

综上所述,橡胶脱模剂的成分主要包括溶剂类成分、添加剂类成分和其他类成分。

其中,水、乙醇、丙酮等溶剂可以帮助其他成分混合均匀,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硅油、硬脂酸、氧化锌等添加剂则可以提高橡胶脱模剂的润滑性和抗粘性,并增加产品硬度和耐磨性;香料、染料、防腐剂等其他类成分则可以为橡胶脱模剂增加香味、颜色,并防止其变质或污染。

水性脱模剂成分组成,水性脱模剂配方分析及技术工艺

水性脱模剂成分组成,水性脱模剂配方分析及技术工艺

水性脱模剂成分分析,配方研制及实用案例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水性脱模剂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水性脱模剂广泛应用于模具与橡胶、塑料等制品的脱模,苏州禾川化学引进国外尖端配方解析技术,致力于水性脱模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脱模剂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脱模剂是介于模具与制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在橡胶、塑料制造工业中,制造模型产品时,为了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同时使产品光洁、尺寸合格、减少废品,而需使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助剂。

在工业生产中,有些塑料如酚、环氧、聚酯、高压聚乙烯等成型时比较难脱模,采用传统的石蜡或硅油,往往不能满足要求,特别是在不饱和聚酯、环氧树脂成型的过程中,新型脱模剂的选择应用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目前,国产脱模剂多为油类,油类脱模剂原材料少,成本高,易产生油雾,加工现场空气污浊程度高,对操作工人的健康产生危害。

而水溶性脱模剂操作安全,无油雾,对环境污染小,对人体健康损害小,且使用方便,逐步发展成油基脱模剂的代替品.现在市场上的水溶性脱模剂大多为进口产品,价格高,因此,开发此类产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与传统的脱模剂相比,新型脱模剂具有选择粘附力强,能优先粘附在模具上而不传递给成型件,同时还能对树脂表面起到改性作用,有利于树脂流动性,提高成型件表面的质量。

另外脱模剂分为内脱模剂和外脱模剂。

由于种种原因,内脱模剂使用很少, 目前一般广泛采用的仍然是外脱模剂。

外脱模剂一般由介质和脱模活性物质组成。

介质一般是有机溶剂或水, 脱模活性物质常见的有硅油、蜡及油脂等。

现用的外脱模剂中的介质一般是有机溶剂,如卤代烃及脂肪烃等, 由于所用有机溶剂通常有毒或可燃, 并污染环境,而用水作溶剂则无这些缺点水基脱模剂的研制与应用,国外早已开展,现已有相当产品问世。

国内在此领域还在起步阶段,当前水基脱模剂市场用量正在逐渐变大,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其用量肯定会增加。

橡胶脱模剂的使用方法

橡胶脱模剂的使用方法

橡胶脱模剂的使用方法橡胶脱模剂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化学产品,它在模具制造和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使用方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护模具和橡胶制品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橡胶脱模剂的使用方法,并提供一些使用注意事项。

一、橡胶脱模剂的基本介绍橡胶脱模剂是一种涂覆在模具表面的液体或粉末,能够减少模具与橡胶之间的粘附力,使橡胶制品更容易从模具中脱离。

橡胶脱模剂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硅油型、硅酮型、水基型等。

选择合适的橡胶脱模剂需要考虑橡胶材料的种类、模具的材质和加工工艺等因素。

1. 准备工作:在使用橡胶脱模剂之前,首先需要将模具和橡胶制品清洗干净,确保表面没有杂质和污垢。

然后将橡胶脱模剂搅拌均匀,以保证其中的活性成分均匀分布。

2. 涂覆模具:将搅拌均匀的橡胶脱模剂倒入容器中,用刷子或喷枪将其均匀地涂覆在模具的表面上。

涂覆时要保持力度均匀,避免出现漏涂或过度涂覆的情况。

一般情况下,涂覆一层即可,如果需要更好的脱模效果,可以涂覆多层。

3. 干燥时间:涂覆完橡胶脱模剂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让其干燥。

干燥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所使用的橡胶脱模剂的种类和温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干燥时间在10分钟到1小时之间。

为了加快干燥速度,可以使用加热设备进行加热,但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过高温度对模具和橡胶的损伤。

4. 橡胶制品的制造:等待橡胶脱模剂完全干燥后,可以开始进行橡胶制品的制造了。

将预先准备好的橡胶材料放入模具中,进行正常的压力和温度处理。

由于涂覆了橡胶脱模剂,橡胶制品在制造过程中不易粘附在模具表面,从而实现了简便的脱模。

三、橡胶脱模剂的使用注意事项1. 根据不同的橡胶材料选择合适的橡胶脱模剂,避免因不匹配而导致脱模效果不佳或材料损坏的情况。

2. 在涂覆橡胶脱模剂之前,确保模具表面干净,没有油污和杂质,以免影响涂覆效果。

3. 涂覆橡胶脱模剂时要均匀、力度适中,避免漏涂或过度涂覆。

4. 干燥时间要根据橡胶脱模剂的种类和温度等因素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过长或过短的干燥时间。

详细介绍脱模剂基本知识

详细介绍脱模剂基本知识

详细介绍脱模剂基本知识脱模剂是一种介于模具和成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是防止橡胶、塑料、弹性体或其他材料的模制品、层压制品等粘结到模具或其他板面,起易于脱离作用的一类加工助剂。

由于注塑、挤出、压延、模压、层压等工艺的迅速发展,脱模剂的用量也大幅度地提高。

特别是近年来,RIM(反应注射成型)工艺的应用,更加促进了脱模剂的发展。

可用作脱模剂的物质很多,如金属皂、硬脂酸、油酸、有机亚磷酸、硅油、硅酮油、椰子油、植物油、白蜡、超细氟塑料粉末、含氟其它物质等。

1.1脱模剂的作用塑料在注塑成型中会产生二种摩擦力,一种是聚合物加热熔融时聚合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力,另一种是聚合物熔体与加工模具表面的外摩擦力。

由于摩擦作用易使熔体的流动性降低,产生不利的结果,表现为:加工性能差,加工速率慢,制品不易充满形状复杂的模具,制品表面粗糙,缺乏光泽,严重者形成皱纹等毛病。

克服上述二种摩擦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添加润滑剂。

我们所说的脱模剂,实际上是一种外润滑剂。

在使用时可以加入混合物料中,也可以涂刷在模具表面。

外涂脱模剂时,脱模剂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致密的薄膜,将模具与所加工的物料隔离开来。

这层脱模剂薄膜必须能很好地与模具表面粘结,不易脱离与被破坏,但又不与制品发生任何反应与粘连,能把模制品很好脱落出来。

几乎所有的脱模剂都可以用作外脱模剂,但近年来使用较多的外脱模剂多为能形成紧密牢固脱模薄膜的树脂类、聚硅氧烷类、石油产品类以及含氟聚合物等化合物。

内添加时,在脱模过程中,脱模剂可从内部析出,均匀地分布到塑料制品的表面,在模具和塑料制品之间形成一层润滑剂薄膜或蒸汽(协助脱模)。

可作为内添加型脱模剂的典型物质有:金属皂和硬脂酸盐、油酸、有机亚磷酸酯、硅酮油和蜡。

将外脱模剂和内添加型脱模剂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内添加型脱模剂效果较好(模具不会结皮,还会减少模具清洗时间),可省去外用脱模剂涂敷所需之步骤(因此,使得加工过程更适于自动化),同时,还可以消除由于不适当的使用,而使得模具造成损坏的任何可能性。

橡胶硫化脱模剂制作配方及工艺流程

橡胶硫化脱模剂制作配方及工艺流程

橡胶硫化脱模剂制作配方及工艺流程
该脱模剂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在橡胶硫化温度下不发生变质,无结膜现象,脱模方便,操作使用也比较安全。

此外,该脱模剂对模具无腐蚀作用,对橡胶产品无不良影响。

在此,就给朋友们介绍一下橡胶硫化脱模剂制作配方及工艺流程。

一、配方(份)
配方1
硅烷醇(固体含量大于75%) 100
蒸馏水99
乙醇40
甲苯43
吐温-80 4
配方2
硅烷醇(固体含量大于75%) 27
蒸馏水33
汽油(120#) 10
乙醇12
吐温-80 1
二、制法
按配方计量后,将各料混合,搅拌半小时左右。

然后将料液于8-10kg/cm2压力条件下,经乳化泵循环乳化3-4次。

静止8小时左右以后,于10-15kg/cm2的压力条件下,经乳化泵循环乳化2次即可,所得成品即为脱模剂。

三、说明
1.使用时,取5份脱模剂与100份水混合,加热,搅拌混匀,乘热用喷枪均匀地喷洒在橡胶硫化模具上即可。

若用刷子涂刷,取30份脱模剂与100份水混合,加热,搅拌混匀后乘热用刷子涂刷到橡胶硫化模具上。

2.若用作乳胶制品的脱模,可采如下配方:脱模剂(配方二所得产品)1份,碳酸镁5份,水94份。

加热,搅拌混匀即可。

脱模剂的脱模机理

脱模剂的脱模机理

脱模剂的脱模机理脱模剂是一种介于模具和成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

脱模剂有耐化学性,在与不同树脂的化学成份(特别是苯乙烯和胺类)接触时不被溶解。

脱模剂还具有耐热及应力性能,不易分解或磨损;脱模剂粘合到模具上而不转移到被加工的制件上,不妨碍喷漆或其他二次加工操作。

由于注塑、挤出、压延、模压、层压等工艺的迅速发展,脱模剂的用量也大幅度地提高。

■脱模剂化学作用原理➢极性化学键与模具表面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再生力的吸附型薄膜;➢聚硅氧烷中的硅氧键可视为弱偶极子(Si+-O-),当脱模剂在模具表面铺展成单取向排列时,分子采取特有的伸展链构型;➢自由表面被烷基以密集堆积方式覆盖,脱模能力随烷基密度而递增;但当烷基占有较大空间位阻时,伸展构型受到限制,脱模能力又会降低;➢脱模剂分子量大小和粘度也与脱模能力相关,分子量小时,铺展性好,但耐热能力差。

■各种脱模剂的脱模机理极薄表膜(0.1~1μ薄表膜(1~20μm)厚表膜(30~50μm)■脱模剂的脱模历程在模具表面喷涂脱模剂后,加入聚氨酯料成型时的实际界面如下图所示。

脱模剂成型时界面图脱模时在A或C面剥离时称为界面剥离,在B层剥离时凝聚层破坏。

■脱模剂的转移率转移率指的是脱模剂转移到制品上的比例。

不同的界面剥离,转移率不同,如表所示。

不同界面剥离对应的转移率A 0A-B 22%B (44~70)%B-C 93%不同的转移率使得脱模剂的脱模效果不同。

由下图可以看出B层引起的脱模,最为合理,效果最好;理论上A面剥离有利于提高脱模次数。

转移率与脱模剂脱模性的关系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一分钟科普之橡胶脱模剂

一分钟科普之橡胶脱模剂

⼀分钟科普之橡胶脱模剂 在橡胶制品与其成形模具型腔表⾯之间适当采取隔离或润滑措施,防⽌相互粘附,这对于橡胶制品从模具型腔中的取出是⾮常重要的。

这种能够帮助将橡胶制品顺利脱模的助剂称之为脱模剂。

脱模剂可分为两⼤类,即内脱模剂和外脱模剂。

内脱模剂加⼊胶料之中,既能起到脱模作⽤,还可以改善胶料的流动,在加⼯中降低⽣热。

外脱模剂通常是涂抹或喷洒在模具型腔表⾯作为隔离剂,以防⽌制品与模具型腔表⾯之间的粘附,便于顺利脱模。

⽬前,常⽤的外脱模具分类如下1.硅系脱模剂这类脱模剂⽬前⼤量应⽤于橡胶、塑料的模压成形制品和挤出成型制品的脱模操作中,它能在橡胶与模具型腔表⾯形成⼀层隔离膜,由于其耐热性能好,从⽽减少了模具的污染。

硅系脱模剂有油状和乳液状两种。

2.⽯蜡系脱模剂⽯蜡系脱模剂的可涂敷性很好,价格便宜,⼤量应⽤于聚氨酯橡胶的成形脱模。

其缺点是⽯蜡系脱模剂对模具型腔的污染⽐较严重,模具需要频繁的清洗。

3.氟系脱模剂氟系脱模剂对粘附性强的橡胶来说,⽆论是胶膜型还是烧结型,其脱模性能都很好,对模具型腔的污染特别⼩。

其缺点是价格较⾼,在国外应⽤较为普遍,在国内多⽤在附加值⾼的橡胶制品⽣产中。

在选⽤脱模剂时,应注意以下各项要求1.能够在模具型腔表⾯形成均匀的薄膜或聚合物层,特别是对于型腔、型芯结构复杂的模具。

2.要具有优异的耐热氧化性能。

3.热稳定性要好,受热(即在硫化温度范围内)时不炭化、不分解。

4.与所使⽤的胶料不起化学反应,亦⽆可溶性。

5.能提⾼胶料在成形加⼯过程中的流动性能。

6.不产⽣流痕和⽓泡。

7.对模具型腔表⾯、⼯作场地及⼈员⽆污染。

注:此⽂来源:⾖丁⽹责任编辑:四辉科技市场部(此⽂仅为⽹站优化使⽤,其内容与⽴场均与四辉科技⽆关)。

脱模剂配方

脱模剂配方

脱模剂配方
脱模剂分为好多种,下面介绍其中一部分脱模剂的配方,
1、聚氨酯水性脱模剂配比
乳化蜡液:10%~15%;甲基硅油乳液:15%~20%;改性硅油乳液:5%~8%;去离子水:50%~55%;乳化剂:4.5%~6%;添加剂:0.5%~1%;防腐剂:0.3%~0.5%。

这种水性脱模剂,主要应用于聚氨酯制品生产过程浇注成型后离型;给予多数聚氨酯成型良好的脱模效果。

其特点是以水为分散相,形成的水溶物既具备使聚氨酯泡沫脱模的功能,又具备生物降解性,无VOC等有害物质产生,环保性强;而且水作为稀释剂,无污染易得,低成本。

2、橡胶脱模剂配比
3、水性高温脱模剂配比
4、硅胶脱模剂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橡胶脱模剂成分组成,脱模原理及配方参考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橡胶脱模剂的研究背景,组成机理,参考配方等,本文中的配方数据经过修改,如需更详细资料,可咨询我们的技术工程师。

脱模剂是介于模具与制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禾川化学引进尖端配方破译技术,专业从事脱模剂成分分析、配方还原、研发外包服务,为脱模剂相关企业提供一整套配方技术解决方案。

一.背景脱模剂是介于模具与制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在橡胶、塑料制造工业中, 制造模型产品时, 为了脱模、提高生产效率、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同时使产品光洁、尺寸合格、减少废品, 而需使用的必不可少的一种助剂。

其主要功能是使脱模操作轻而易举,防止强行取出对产品造成的损伤。

脱模剂的隔离性取决于其表面性质,其显着特点就是临界表面张力小,很难被液体润湿,正因如此,才能达到脱模的作用。

橡胶脱模剂指用于防止橡胶产品与模具表面粘连,并能使之顺利出模而不致撕裂的一类物质。

使用时将它喷或涂于模腔表面,以形成一层有效的隔离层。

对脱模剂的主要要求是: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和化学惰性,不腐蚀模腔表面;在模腔表面下残留分解物;不影响产品色泽,但能赋予良好的外观、无毒;易于配制,使用方便。

二.内脱模剂2.1 脱模剂现状1)产品结构不合理,国内企业主要生产中低档大众化的脱模剂产品,而半永久性、环保型和适合二次加工性能的脱模剂产品发展缓慢、生产较少,特别是含氟的高端脱模剂市场,基本上是由杜邦、大金等国外大型氟化学公司的产品所占据2)脱模剂的研究开发滞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模剂品种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脱模剂产业和橡塑制品向高端化和高效化的发展。

3)脱模剂的研发生产单位与脱模剂使用单位沟通渠道不够畅通,用户大都满足于已在使用的脱模剂,新型高效的脱模剂推广使用难度较大。

2.2 脱模剂的种类脱模剂一般分为外用型和内用型两种。

传统的脱模剂一般为外用型,即涂敷在模腔表面,习惯上也有称作隔离剂的,产品主要有滑石粉、云母粉、皂类、石蜡、聚四氟乙烯及硅油等,它们都有一定的脱模效果,但具有易留下模垢和痕迹、对模具有腐蚀作用、价格较昂贵等缺点。

在众多的脱模剂品种中,氟、硅脱模剂因其脱模效果好、适合脱模的模材多,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两类脱模剂。

内脱模剂一般都以助剂形式通过混炼进入胶料并分散其中。

在硫化时部分迁移到表面,形成薄薄的隔离层。

因而无须逐一把脱模剂涂刷在模腔表面。

而且,隔离膜不会脱落下来,留下模垢。

这样对模具保养有利,同时也给模压操作带来了方便。

另外,内脱模剂还有助于胶料的流动,减少由分子内摩擦引起的生热,是名副其实的多功能助剂,因此,在国外被称为“内润滑剂”。

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内脱模剂主要有脂肪酸盐、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金属皂基混合物、低分子量聚乙烯四类。

其中氟橡胶内脱模剂T18 的使用效果较好。

它能有效改善胶料的流动,增加未硫化胶料的可塑性,缩短混炼时间,节约能耗,提高生产率。

将其用于氟橡胶和丙烯酸酯制品的生产中,脱模效果优良。

2.3 脱模机理一)脱模历程在模具表面喷涂脱模剂之后, 硫化成型时的实际界面如图一。

在图一中胶料与脱模剂的接触面为A 面, 脱模剂面为B 面, 脱模剂与模具的接触面为C 面; 脱模剂层为凝聚层。

脱模时, 当在A 面和 C 面剥离时称为界面剥离, 而在 B 面剥离时叫做凝聚层破坏。

图一脱模示意图(二)脱模剂转移率脱模剂的转移率, 是指脱模剂在脱模过程中转移到成型产品上的百分率。

( 1) 由A 面剥离脱模, 脱模剂不转移;(2) 由A 面剥离及B 面凝聚层破坏脱模, 脱模剂发生少量转移( 约22%) ;( 3) 只因凝聚层的破坏而脱模, 脱模剂转移较多( 约44% ~ 70%) ;( 4) 由B , C 面剥离及凝聚层的破坏而脱模,引起大量脱模剂转移( 约93%) ;( 5) 成型物与脱模剂接触, 发生混和、粘接, 当勉强脱模时, 就会使部分成型物( 产品) 的表面、界面破坏而脱模。

通常使用的脱模剂, 要求在B 面或A, B 2 面剥离脱模。

由凝聚层引起的脱模, 其脱模效果最好。

(三)脱模剂表面张力脱模剂的隔离性取决于其表面性质, 而表面不湿润性物质的物性值是根据其临界表面张力( rc ) 的概念得出的。

rc 的测定方法是在被测物质的表面上滴上表面张力不同的几种物质的液滴,测出它们的接触角θ。

用被测物质的表面张力与其接触角θ的余弦值cos θ作图得一直线, 延长这条直线和纵坐标相交, 其交点对应的横坐标值就是被测物质的表面张力值, 也叫该物质的临界表面张力r c。

这个值有表示:当物质表面上液体表面张力r L 大于物质的临界表面张力r c 时, 液体不湿润物质的表面; 当r L< r c 时, 液体就会湿润物质的表面。

因此, 临界表面张力小的物质作脱模剂, 是隔离性最好的脱模剂。

2.4 国内常用脱模剂氟脱模剂继承了含氟材料的特点,能够显着降低固体的表面能,使其产生难浸润和不粘着性,不易与其他物质溶合,很好的解决了成品与模具之间的粘结问题,配制成脱模剂时,含氟化合物的用量极小。

对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和各种橡胶制件均适用,模制品表面光洁,二次加工性能优良,特别适合于精细电子零部件的脱模。

售价一般在100-300 元/kg ,属于高档产品。

有机氟化物是最佳的脱模剂, 隔离性能好, 对模具污染小, 但价格较高。

品种主要有:1) 聚四氟乙烯( 相对分子质量1800) ;2) 氟树脂粉末( 低分子PTFE) ;3) 氟树脂涂料( PTFE, FEP, PFA) 。

有机硅脱模剂是以有机硅氧烷为原料制备而成,其优点是耐热性好,表面张力适中,易成均匀的隔离膜,脱模寿命长。

缺点是脱模后制品表面有一层油状面,二次加工签必须进行表面清洗。

常用的有硅油,硅橡胶,乳化贵友以及硅脂等。

有机硅脱模剂是目前橡塑脱模剂中档市场的主流产品,在聚氨酯、橡胶、聚乙烯和聚氯乙烯等树脂的加工中均有广泛应用。

国外主要有道康宁、日本东方油脂工业株式会社和信越公司的有机硅脱模剂在销售。

国内生产有机硅脱模剂的厂很多,但是规模偏小,还有一个品牌能在市场上占据主导位置。

硅氧烷化合物、硅油、硅树脂, 是一种隔离性较好的脱模剂, 对模具污染小, 主要用于天然橡胶、塑料和丁基橡胶的模型制品。

只要涂一次, 可进行5~ 10 次脱模。

主要品种有:1)甲基支链硅油( 128 号硅油) , 直接用于脱模。

2)甲基硅油: 将粘度300~ 1 000cp 的甲基硅油溶于汽油(或甲苯、二甲苯、二氯乙烷)中, 配成015% ~ 2% 硅油溶液。

适用于橡胶、塑料模型制品脱模。

3)乳化甲基硅油。

配成含硅油35% ~ 40% 的水乳液(需加乳化剂如吐温20、平平加或聚乙烯醇, 用量约为含硅油量的2%)。

然后加水稀释到含硅油0.1% ~ 5%, 喷涂到模具上, 经加热除去水分, 使硅油沉附于模腔表面上。

适用于各种橡胶和塑料制品。

4)含氢甲基硅油。

选用粘度5 ~ 50cp 的202# , 821# 硅油30 份、酞酸正丁酯4 份、溶剂汽油300 份配成溶液, 喷到150 e 热模具腔内。

宜作内胎脱模剂。

5)295# 硅脂, 用甲苯或松香水等溶剂稀释调匀后, 喷涂于模具腔内。

适用于橡胶、塑料层压板等制品。

6)有机硅树脂: 将1# 或2# 硅树脂溶于甲苯中, 配成3%~ 9% 溶液, 适用于橡胶制品。

7)硅橡胶: 将甲基(或甲基乙烯基)硅橡胶配成10% 汽油溶液存放, 使用时再以1:28 的比例用汽油稀释、混匀。

适用于运输带制品的脱模。

8)硅橡胶甲苯溶液。

将硅橡胶溶于甲苯中配成1% ~ 2% 溶液。

适用于橡胶、聚乙烯、聚苯乙烯制品的脱模2.4.3 蜡(油)系脱模剂蜡油系列脱模剂特点是价格低廉, 粘敷性能好, 缺点是污染模具。

其主要品种有:1)工业用凡士林, 直接用作脱模剂。

2)石蜡, 直接用作脱模剂。

3)磺化植物油, 直接用作脱模剂。

4)印染油(土耳其红油、太古油) , 在100 份沸水中加0.9~ 2 份印染油制成的乳液, 比肥皂水脱模效果好。

5)聚乙烯蜡(相对分子质量1 500~ 2 500)。

将聚乙烯与一定比例的乳化剂混匀, 宜作橡胶制品的脱模剂。

6)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200~ 1 500) , 直接用于橡胶制品的脱模。

表面活性剂脱模剂特点是隔离性能好, 但对模具有污染。

主要有以下几类:1)肥皂水。

用肥皂配成一定量浓度的水溶液, 可作模具的润滑剂, 也可作为胶管的脱芯剂。

2)油酸钠。

将22份油酸与100份水混合,加热至近沸, 再把3份苛性钠慢慢加入, 并搅拌至皂化, 控制pH值为7~ 9 。

使用时按1:1 的水稀释。

用作外胎硫化脱模时, 需在200 份上述溶液中加入2份甘油。

3)甘油。

可直接用作脱模剂或水胎润滑剂。

4)脂肪酸铝溶液。

将脂肪铝溶于二氯乙烷中配成1%溶液。

适用于聚氨酯制品, 涂1次, 可重复用多次, 脱模效果好。

5)硬脂酸锌是透明塑料制品的脱模剂。

1)聚乙烯醇。

配方为聚乙烯醇5 份, 酒精35份, 洗衣粉1 份; 配制工艺为用部分水将聚乙烯醇溶解(加热60 度~ 70 度) , 然后加足水, 充分搅拌,再加入酒精及溶解好的洗衣粉, 混合至白色析出物溶完即可。

适用于不饱和聚酯与环氧树脂成型品的脱模。

2)聚丙烯酰胺: 配方、配制工艺和应用同( 1)。

3)醋酸纤维素、聚苯乙烯的有机溶剂溶液也可用脱模剂。

4)醋酸纤维素、聚苯乙烯的有机溶剂溶液也可用脱模剂。

5)含掩蔽剂的水性脱模剂。

配方: 微晶蜡2.7 份, 聚硅氧烷2.0 份, 稠矿脂7.88 份, 杀菌剂0.1 份, 脂肪醇加成物1.5 份, 壬基酚EO 加成物0.4 份, 脂肪醇与聚乙二醇醚混合物0.32 份, 水84.73 份。

先将二分之一的水加热至95 度, 在搅拌下陆续加入上述各组分, 并加入相应的乳化剂。

宜作聚氨酯制品的脱模剂。

6)耐久性脱模剂。

在200ml 混合溶剂(二甲苯:乙苯:乙烷:甲苯= 82 :16 :5:1)中, 加入Me3SiCl 1.6, Si (OEt) 4 1.0, 水19.2mol, 在25度~40 度搅拌1h, 得到硅氧烷树脂溶液。

再将此溶液15, 二甲基硅氧烷(粘度200Pa.s) 66, 混合溶剂19 混合。

以二氯甲烷配成4%~ 10% 溶液。

宜作聚氨酯泡沫制品的脱模, 1 次涂膜可重复使用数百次。

7)多层复合型脱模剂。

底层为短链四氟乙烯调聚物; 第2 层为聚乙烯; 第3 层为聚乙烯醇。

长期使用底层有损坏应及时更新; 第2, 3 层需经常更新。

适宜于聚氨酯超微孔制品的脱模。

2.5.6 内加型脱模剂1)硬脂酸锌、硬脂酸铵、石蜡等宜作内加型脱模剂。

2)模得丽935P 脱模剂, 直接加入胶料中使用。

三.常见脱模剂配方参考组分投料量(g/L )有机硅蜡170~250磷酸三辛酯20~50烷基苯磺酸钠20~50脂肪醇聚氧聚乙烯醚10~30肪醇醚硫酸钠120~150十二烷基苯硫酸10~30二甲苯磺酸钠10~30异构碳醇5~10水余量通过对化工产品的配方分析还原,有利于企业了解现有技术的发展水平,实现知己知彼;有利于在现有产品上进行自主创新,获得知识产权;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