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8中华人民共和国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范文(通用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范文(通用7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范文(通用7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唱祖国》和学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了解、接受)(2)认识并学唱三连音。

(了解、初步学会)(3)认识并学唱重音记号。

(了解、初步学会)(4)学奏口琴7、1两个音。

(了解、模仿)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解进行曲的体裁和风格,掌握歌曲坚定有力、强弱分明的节奏。

(2)难点:歌曲难度较大,主要是弱起节奏和三连音。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检查坐姿二、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歌曲、三连音、重音记号、力度记号三、新授1、师: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是根据同名歌曲改编的铜管乐曲《歌唱祖国》。

乐曲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

乐曲由长度相等的两部分组成。

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

2、初听全曲:生边听边想,初步感受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3、复听全曲:通过分段欣赏,对乐曲主歌与副歌部分在节奏、结构、音调上的分析对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议论进行概括,总结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与内容的关系,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音乐形象,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乐曲开始有一个气势豪迈、勇往直前的前奏,接着第一部分由最低的5以主和弦分解,不断向上跳进到乐曲最高音,好似祖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进行曲风格,很鼓舞人心。

第二部分,旋律富有歌颂性,和第一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人们对祖国的深情。

四十多年来,这首乐曲传遍了祖国大地,已成为独立自由新中国的象征。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0年5月起将它作为全国新闻联播的开始曲。

4、再次完整地欣赏,以巩固学生获得的知识。

复听后要求学生讲出作品的名称、作者、演奏形式及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5、巩固全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2教学内容: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课型:综合课教法:谈话法教学目的:1、学习交替运用连贯与跳跃的唱法,继续学习歌曲的演唱。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听赏与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听赏与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听赏与跟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我国的国旗歌,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歌词含义,以及国旗的设计理念,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识谱、跟唱简单的歌曲。

但他们对国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国歌的内涵,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歌词含义和国旗的设计理念,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学会唱国歌,并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演唱。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国歌的旋律和节奏。

2.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歌词含义。

3.学会用正确的姿势和表情演唱国歌。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歌词含义和国旗的设计理念。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国歌,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4.竞赛法:举行国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国歌的历史背景、歌词含义、国旗设计理念等内容。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国歌,让学生跟随演唱。

3.评分表:用于评价学生的演唱表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国歌的历史背景、歌词含义和国旗的设计理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2.呈现(5分钟)播放国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国歌的旋律和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国歌,学生跟随模仿。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国歌的旋律和节奏,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演唱水平。

教师巡回指导,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

5.拓展(5分钟)举行国歌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赏跟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赏跟唱》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赏跟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赏跟唱》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演唱技巧,通过听赏和跟唱国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音乐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国歌的词曲分析、演唱技巧指导以及相关音乐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国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音准、节奏、演唱技巧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演唱技巧。

2.能够正确演唱国歌,培养爱国情怀和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演唱技巧,能够正确演唱国歌。

2.教学难点:音准、节奏、演唱技巧的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演唱技巧。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互动法: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介绍国歌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新课教授:讲解国歌的结构特点,分析歌词和旋律。

3.演唱技巧指导:讲解呼吸、音准、节奏等方面的技巧。

4.跟唱练习:学生跟随教师演唱国歌,教师个别指导。

5.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互相交流心得。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歌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演唱技巧等关键词,以便学生随时回顾和巩固所学内容。

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国歌的正确性、音准、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2.学生对国歌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演唱技巧的掌握程度。

3.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互动交流的表现。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爱国情怀,使学生能够正确演唱国歌,为成长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是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以及演奏方式,并通过学习国歌伴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乐器和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其历史背景和内涵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结构特点。

2.学会演奏国歌伴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国家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国歌的历史背景和结构特点的讲解。

2.国歌伴奏的演奏技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结构特点。

2.示范法:教师演奏国歌伴奏,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奏国歌伴奏。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国歌的意义和演奏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等内容。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国歌和伴奏。

3.乐器:钢琴、小提琴等,用于示范和演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课件介绍国歌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国歌的由来和意义。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奏国歌伴奏,让学生对国歌的旋律有所熟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奏国歌伴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再次演奏国歌伴奏,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学生讨论国歌的意义和演奏心得,分享各自的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国歌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奏国歌伴奏,并和家长分享学习心得。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为估计值,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教学情境分析: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的过程中,我创设了具有爱国氛围的教学情境。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八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伴奏》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演奏方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音乐素养。

教材中提供了国歌的伴奏谱,方便学生进行演奏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音乐元素有所了解。

但国歌的特殊性和历史背景对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因此需要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演奏国歌伴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通过对国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国歌的历史背景和结构特点的讲解。

2.国歌伴奏的演奏技巧和配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解法:通过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和感受国歌的特殊性。

2.示范法:教师演奏国歌伴奏,学生跟随学习。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奏国歌伴奏,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引入话题,引导学生思考国家的重要性和国歌的地位。

2.讲解:教师讲解国歌的历史背景和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国歌的特殊性。

3.示范:教师演奏国歌伴奏,学生跟随学习。

4.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奏国歌伴奏,教师进行指导和纠正。

5.展示:学生分组展示演奏国歌伴奏的成果,互相评价和交流。

6.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国歌的重要性和演奏技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国歌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和演奏要点,设计简洁明了,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演奏水平、对国歌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提问、演奏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湘艺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目标:1、多方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能在歌曲的欣赏活动中,用歌声去感受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学唱《国歌》和介绍聂耳,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并能用恰当的力度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1、体会各种音乐记号在歌曲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具有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体验1、考考同学们: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谁能告诉老师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呢?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入手,用考考你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国歌》的学习,目的是为后面将要进行的教学内容做准备。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把激发学生兴趣作为首要任务,才会调动起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

2、教师说说国歌的意义。

对于我们来说,国旗和国歌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国旗和国歌是我们身份的象征。

每天清晨,天安门广场集结了大批市民,他们都是在等待升旗仪式。

当宣布升旗仪式开始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当洪亮的国歌奏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把目光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着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由然而生。

3、考考你:你对国歌了解多少呢?你知道国歌的词作者是谁?曲作者是谁呢?4、教师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介绍国歌的故事。

通过听老师国歌的意义,高唱《国歌》,了解国歌的作者,老师讲述关于“国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的得到了感染和熏陶,为下面《国歌》学习奠定基础和情感的铺垫。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国旗、国歌的真挚感情。

二、探密活动,引导体验1、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国歌》的秘密,是什么力量使这首歌曲成为抗战期间全国人民战斗的号角?是什么原因使这首歌曲成为一种抗争不息、独立自强的精神?聂耳先生在《义勇军进行曲》中使用了什么秘密武器呢?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探秘行动吧!2、探究《国歌》的秘密行动:分析《国歌》部分曲调。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湘教版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湘教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学习目标:1、让学生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高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指导学生以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歌曲,并在歌曲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音记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互唱问好歌。

2、欣赏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运用多媒体出示)3、讲解关于国旗的知识。

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谁能告诉我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和国旗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他们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当洪亮的国歌奏响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着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学习歌曲:1、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国歌的由来。

(运用多媒体)3、欣赏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4、师生齐读歌词。

5、生跟着音乐唱一遍。

(让学生自己记住第一遍唱国歌的水平)6、学生跟唱歌曲。

(师表扬学生在演唱上取得的进步)让学生自己说出歌曲中不好把握的地方。

依次解决歌曲的重、难点。

7、学生随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8、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那份庄严与肃穆。

9、三、歌曲延伸:现场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全体同学起立行注目礼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四、教师小结下课。

(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音乐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音乐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音乐课教案标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案音乐课教案目标: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和旋律。

3. 培养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频或视频资源。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印刷件。

3. 音乐播放器或电脑。

4. 学生参与的音乐乐器(如口琴、小鼓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背景和意义,包括它在国家活动和重大场合中的使用。

2.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感受其中的庄严和激昂。

主体:1. 分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歌词印刷件给学生,并解释歌词中的意义和表达。

2. 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一起朗读歌词,注重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3.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乐器进行伴奏,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旋律。

4.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鼓励学生全情投入,表达爱国情感。

总结:1. 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感受和理解。

2. 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作为国家的象征和民族的骄傲,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尊重。

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主题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写诗或音乐创作等形式。

2.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纪念馆或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历史和相关展品。

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估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延伸:1. 在音乐课上,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国家的国歌,比较不同国家国歌的旋律和歌词。

2. 结合历史课或社会课,深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和信仰,鼓励他们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

2. 确保教室环境庄重肃穆,以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意义和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四、教师小结下课。(学生随音乐走出教室)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知道国旗、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能够以崇高的心情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指导学生以自然亲切的声音背唱歌曲,并在歌曲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演唱。
教学难点:
准确地演唱歌曲中的特殊节奏(如:三连音、附点)和力度变化(渐强、强
音记号)。
教学过程: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三、歌曲延伸:现场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全体同学起立行注目礼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xx国歌》。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了解国歌的由来。(运用多媒体)
3、欣赏范唱《xx国歌》。
4、xx齐读歌词。
5、生跟着音乐唱一遍。(让学生自己记住第一遍唱国歌的水平)6、学生跟唱歌曲。(师表扬学生在演唱上取得的进步)让学生自己说出歌曲中不好把握的地方。依次解决歌曲的重、难点。
8、观看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让学生充分的感受那份庄严与肃穆。
9、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
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一、组织教学:
1、xx互唱问好歌。
2、欣赏歌曲《知识。
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的国旗是什么?中国的国歌是什么?谁能告诉我在什么样的场合中会升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和国旗代表了整个国家的人民,他们是我们身份的象征,每当洪亮的国歌奏响起来的时候,人们一面注视着冉冉升起的国旗,一面高唱着国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歌曲——
7、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学生随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