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的生平事迹介绍

梵高的生平事迹介绍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梵高生平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梵高的创作经历1.早期创作这里展示的是梵高最早的油画。
包括埃顿时期,海牙时期和德伦特时期。
当梵高画它们时已经是快30岁的人了。
这些作品大约完成于1881年—1883年间。
此前,梵高在博里那日矿区受到巨大打击,对上帝几乎绝望,却终在迷茫与困惑中找到了一生的归宿--绘画。
他开始大量临摹名画,并画了大量素描习作。
可以说,梵高是一个自学成才的天才画家。
他从小受到艺术熏陶,又有极高的文学素养,这使他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
梵高喜欢伦勃朗,喜欢米勒,他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农民,工人,社会底层人。
深沉厚实的风格虽与其以后的画风有极大的反差,但画中所表现出的气质与精神却是永恒不变的。
2.纽南时期1883年底,梵高回到父亲供职的教堂所在地纽南。
在纽南的两年时间里,梵高苦练素描技巧。
在画了大量素描写生和习作后,他完成了第一幅著名作品(所谓的著名都是后人评价的结果,当时的梵高只是个待业青年)-《吃土豆的人》。
这幅作品和他这一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受荷兰现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画面深沉,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这也表现出梵高很强的农民情结,他似乎很想成为一位农民画家。
一方面,他受到“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更重要的可能是内心深处对乡间生活的向往,对淳朴农民的尊敬和对诚实劳动的赞美。
3.安特卫普时期1885年11月底,梵高决定去安特卫普,在那里的3个月里,他努力的学习绘画并沉醉于其中。
在此期间,他了解鲁本斯的绘画,接触到了日本浮世绘,这些都对他此后的绘画历程有很大影响。
梵高此时期的作品延续了纽南时期的现实主义风格和深沉的笔触,但他也渐渐使画布变得明亮了些,色彩也丰富了些。
4.巴黎时期1886年2月底,梵高来到“艺术之都”-巴黎。
这里浓厚的艺术氛围使凡高兴奋,尤其是印象派绘画使他震惊不小。
梵高的人物生平

梵高的人物生平出生荷兰1853年3月30日梵高生于荷兰南部布拉邦特的格鲁特·曾德特,是荷兰新教牧师泰奥多勒斯·梵·高1822-1885和安娜·科妮莉娅·卡本特斯1819-1907的长子。
1857年5月1日,梵高一生的知己、他的弟弟提奥诞生。
接触绘画1861年梵高画了人生第一幅素描——《猫》,但在母亲的夸奖中顺手撕毁了。
1862年3月16日,妹妹威廉敏娜·梵·高诞生。
1866年于泽芬伯根寄宿学校作最早的图画。
1866年从曾德特的乡村泽文伯根的寄宿学校毕业,梵·高进入蒂尔勃格的文法学校。
1867年5月17日,弟弟科尼利斯·梵高出生。
1868年3月离开蒂尔勃格文法学校。
1869年3月进艺术公司海牙分店当店员,后又去布鲁塞尔分店工作。
生活坎坷1871年举家迁往赫尔瓦尔特。
1872年开始与提奥通信,后者在上学。
1873年5月,梵高迁往伦敦分店,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厄休拉·洛耶,6月,提奥进入某艺术公司布鲁赛尔分店工作。
1874年向厄休拉求婚失败,回荷兰;10月至12月在巴黎,后返伦敦。
1875年5月,被调往巴黎,热衷于神秘主义和宗教。
10月,其父母迁往埃顿。
1876年3月,被古皮尔公司解雇;得到根据米勒《晚祷》刻制的版画。
4月在英国拉姆斯盖特当教师,后又在艾尔沃思当助理牧师。
12月返埃顿。
1877年1月,至四月在多德雷赫特书店任职,5月赴阿姆斯特丹,和叔叔扬同住,为投考神学院积极攻读。
1878年7月,放弃在阿姆斯特丹的学习,在埃顿作短期逗留后,于8月入布鲁赛尔为期三个月的福音传道学校,但未能取得牧师的任命,赴蒙斯附近博里纳日矿区,作非正式传教。
1879年由于工作过于热情,被教会解雇,这段悲惨的经历给他打下了印记;后开始的流浪生活;阅读狄更斯、斯托、雨果、莎士比亚和米什莱的著作;推崇夏尔·德·格鲁、伦勃朗、吕斯代尔、巴比松画派和海牙画派的艺术;由于贫困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开始画素描。
梵高简介

梵高文森特·威廉·梵高(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目录1人物简介梵高梵高(荷兰语: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1861年梵高开始受教育,在学习语言包括法语、德语及英语表现不错,但在1868年3月中断学业,并在1869年7月在国际艺术品交易商公司见习。
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后,他成为传教士,向贫困的采矿工人传教。
直到约莫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
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梵高一生中的核心人物是他的弟弟西奥,其从不间断、无私的提供梵高经济资助。
他们终身的友谊可于他们在1872年8月前往来的多封书信间查证。
2生平经历2.1早年生活梵高文森特·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位置靠近布雷达的村庄津德尔特。
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生平简介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是一位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被认为是艺术史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其作品对整个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他的一生中,他却饱受贫困、病痛和心理问题的困扰。
本文将为您介绍梵高的生平经历。
梵高于1853年出生在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
他的父亲是一位严肃的牧师,他的母亲则来自一个富裕的家庭。
自小,梵高就显示出对艺术的浓厚兴趣,但他的父亲并不赞成他从事绘画。
在他年轻的时候,梵高没有受到专业的艺术训练,而是在当地教堂学校就读,并且在一家艺术经销商公司工作。
在梵高16岁的时候,他离开了家乡,前往海牙进一步发掘自己的艺术才华。
在那里,他进入了一家艺术学院,并且开始了他的艺术创作。
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梵高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混乱。
他不断地换工作,试图找到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同时,他也逐渐陷入了心理困境。
梵高对宗教和哲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这在他的艺术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
他的画作充满了内省和情感,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描绘也带有一种独特的视角。
他善于用色彩表达情感,常常使用鲜艳的颜色来传达内心的喜怒哀乐。
在他的艺术生涯早期,梵高的作品并不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的风格与当时的主流艺术风潮相悖,被认为是过于激进和独特的。
然而,梵高并不在乎他的作品是否得到承认,他坚信艺术的真正价值在于其能够表达出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和观点。
尽管梵高的艺术才华被当时的艺术界所忽视,但他在生活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痛苦。
他的职业和私人生活都陷入了困境。
他的健康状况一直很不稳定,经常遭受抑郁和焦虑的折磨。
此外,他还与许多人关系紧张,很难与别人建立起稳定的友情。
在梵高33岁的时候,他选择了离开荷兰,前往法国的阿尔勒。
在那里,梵高创作了一系列的杰作,包括《向日葵》和《星夜》等。
然而,他的心理状态并没有得到改善。
他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最终在1890年去世。
梵高的去世并没有为他的艺术事业画上句号。
画家梵高的简介

画家梵高的简介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者和领军人物,作为一名饮誉天下的后印象派大师,梵高的绝世画作与独特的画风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的绘画艺术,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画家梵高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称”凡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法国的奥赛美术馆,以及苏黎世的kunshaus美术馆。
梵高的艺术成就油画技法使用点彩画法。
早年因学习传统绘画技法,画面色彩并不明快,后来受新艺术流派影响以及个人气质使然,画面变得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后来受到革新文艺思潮的推动和日本绘画的启发,大胆的探索、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风格,追求线条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追求画面的平面感、装饰性和寓意性。
梵高的作品中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对现代人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
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主义等,都从他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自由抒发内心感情、意识和把握形式的相对独立价值、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和撷取东方绘画因素等方面,得到启发,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绘画流派。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艺术家梵高的生平和作品知识点

艺术家梵高的生平和作品知识点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19世纪后期荷兰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的独特艺术风格、激情四溢的绘画技巧以及传奇的一生都使他成为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
本文将从梵高的生平和作品两个方面介绍他的知识点。
梵高的生平: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的一个教堂牧师家庭。
他在年轻时曾从事过多种职业,包括传教士、商人和教师。
然而,无论从事何种工作,梵高内心深处都渴望成为一名艺术家。
他开始探索绘画,并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尽管他勤奋学习,但梵高的画家生涯并没有取得直接的成功。
他曾试图进入绘画学院,但未能通过入学考试。
然而,这并没有打击他对艺术的热情,反而激发了他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在生命的最后十年,梵高才真正开始在绘画领域取得突破。
尽管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未获得广泛认可,但他的天才逐渐被人们所发现。
然而,梵高的一生并不幸福,他常常陷入孤独和精神困扰之中。
1890年7月29日,他因一次自伤而离世,终年37岁。
梵高的作品:梵高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风格独特,充满个人视角和情感表达。
他的作品主要以风景、人像和静物三大类别为主。
梵高在风景画方面的作品展示了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
他经常选择较为特殊的角度和光线来表现风景的美感。
在《星空》系列作品中,他运用浓郁的笔触和夸张的色彩传达出内心的情感,这也成为他最为著名的系列之一。
梵高的人像作品也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他常常描绘一些普通工人、农民和贫民窟中的人物。
他通过捕捉他们的表情、姿态和情感,将平凡的人物赋予了鲜明的生命力。
《向日葵》系列是梵高最为著名的人像作品之一,他通过对太阳花的刻画使作品充满了希望和光明的元素。
此外,梵高还在静物画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常常选择非常普通的物品,如椅子、鞋子和桌子作为绘画对象。
通过对形状、纹理和颜色的处理,他赋予了这些物件以深刻的意义和情感。
梵高的作品整体上展现出他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情感表达。
梵高的作品及其个人经历也深深影响着后世的艺术家。
著名画家故事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讲述一位著名画家的故事。
这位画家,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作品更是传世之作。
他就是——梵高。
一、生平简介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一个牧师家庭。
他的一生颇为坎坷,曾尝试过多种职业,如艺术商人、传教士等。
然而,他真正热爱并执着于的事业是绘画。
梵高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画作,被誉为“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二、绘画生涯1. 艺术启蒙梵高的绘画生涯始于他的青少年时期。
当时,他曾在英国的一家艺术画廊工作,接触到了大量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激发了梵高对艺术的热爱,他开始尝试绘画。
2. 艺术探索1875年,梵高进入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艺术学院学习。
然而,他并没有在学院里学到多少东西,因为他不适应学院派的教学方式。
于是,他开始了独立的艺术探索。
3. 后印象派1888年,梵高来到法国南部,结识了画家保罗·高更。
在高更的影响下,梵高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后印象派。
这一时期,他的作品色彩鲜艳、线条粗犷,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4. 生命的最后阶段1890年,梵高在法国瓦兹河畔的奥弗尔小镇去世,年仅37岁。
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创作了大量的杰作,如《星夜》、《向日葵》等。
三、艺术成就1. 传世之作梵高的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画作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充满了个人的情感和哲思。
其中,《星夜》、《向日葵》、《麦田带乌鸦》等作品被誉为传世之作。
2. 后印象派奠基人梵高是后印象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对后来的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野兽派、表现派等。
3. 人类精神的象征梵高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现,更是人类精神的象征。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性的关怀。
四、结语梵高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的艺术财富却是无尽的。
他的作品,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人类艺术的天空。
《梵高》生平简介

梵.高的简介江西会昌中学金业明梵.高全名叫文森特.梵.高(下列文章中将简称凡高)。
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Zundert(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4年后,凡高的弟弟提奥出生,他是凡高一生中最大的支持者与崇拜者.小时候的凡高不爱学习,但他很有语言天赋.他会说英语,德语,法语,还会用它们写信.再加上后来学习宗教时学会的拉丁语和希腊语,还有母语荷兰语,他总共会六种语言.(这说明凡高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不是个疯子!这一点必须澄清!)1861年凡高进入小学读书.1869年,16岁的凡高在画商叔叔的介绍下,进入巴黎古比尔公司(Goupil&Cie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廊)的海牙分店工作.那是一个画廊,专门出售绘画作品和名画复制品.凡高在那儿当店员.后又转到伦敦分店工作.凡高质朴,真诚,热情的性格,使别人都很喜欢他,他的前途似乎也是一片光明,因为他的叔叔是当时欧洲最大的画商之一.凡高在这段日子里学习了大量的艺术知识,也读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凡高一生都很爱读书),这使他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很高的艺术鉴赏力,这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打下了基础.1874年,凡高向房东的女儿求婚失败,受到了第一次巨大打击.心灰意冷的他对工作失去了热情,终在1876年被解雇.凡高在这时选择了宗教,1874年他进入布鲁塞尔福音传教士学校学习,但因为痛恨学校古板的教育,他没有取得毕业证书.同年12月,他毅然前往比利时博里那日矿区从事牧师工作.那是一个如地狱一般的地方.矿工们过着非人的生活,经常有瓦斯爆炸事故.为了给矿工们最大帮助.凡高与矿中们吃住在一样的破房子里,并把自己全部的食物和物品送给他们,后因工作过于"热情",教会认为他损坏了牧师的形象,把他解雇了.后来,当地流传着一个关于"上帝"的故事......1881年4月,凡高返回父母居住的埃登.他开始了艺术的创作,而他的家人和亲戚已开始对他失望.可是此时,凡高深埋心底的对艺术的热情才刚刚开始燃烧.在埃登期间,他爱上了刚刚丧夫的表姐凯(Cornelia Adriana Vos-Stricker 1846.3.21-1918),但被拒绝了!凯回到了阿姆斯特丹.痴情的凡高到凯双亲的住处找她,但凯的父亲拒绝了凡高的请求,凡高将一只手放到点燃的蜡烛上,故意让火烧自己,凯的父亲最后不得不吹灭了蜡烛......凡高还是遗憾的离开了.又一次遭到打击的凡高来到海牙,在已经很有名气的画家亲戚安东·莫夫(Anton Mauve 1838.11.18-1888.2.5 又译成毛威)家学画.但因为种种原因(可能因为凡高曾拒绝莫夫的建议:画石膏像,不过比较合理的说法是,因为凡高与妓女西恩交往)最终与莫夫绝交,生活也陷入了困境.他只能X弟弟提奥每月寄来的钱维持生活,而这种X弟弟养活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凡高自杀.1882年2月,凡高结识了妓女西恩并同她同居.出于对其悲惨生活的同情,凡高决定和西恩一起过平静的生活.所有人都反对他们的结合,甚至是提奥.他们最终还是分手了.1883年已30岁的凡高来到他们在纽南的新家.1885年3月26日,凡高的父亲去世.当年凡高完成了他的一幅著名作品(所谓著名是后来人的评价,当时的凡高根本无人知晓)"吃土豆的人".这个时期的凡高受到荷兰画派,伦勃朗等画家的影响,画面深沉,厚实,有极强的乡土气息,而喜欢画农民一方面是出于对劳动者的尊敬和崇尚,也是受了他的精神导师--米勒的影响.1885年11月,凡高到安特卫普一边创作一边学习.他开始接触日本浮世绘.1886年2月,凡高突然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同住.提奥在当时已是小有名气的画商了,他十分推崇印象派和新印象派,后印象派画家.在弟弟的介绍下,凡高结识了高更,贝尔纳,劳特累克,毕沙罗,修拉等画家.这一时期的凡高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画面变得明亮,清新,并运用了如点彩法等的一些印象派技法.同时,他也开始了著名的自画像的创作.1888年初,35岁的凡高厌倦了巴黎的城市生活,来到法国南部小城阿尔寻找它向往的灿烂的阳光和无垠的农田.他租下了"黄房子",准备建立"画家之家".他的创作也进入了高潮."向日葵","夜间咖啡座-室外","夜间咖啡座-室内"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但他依然只能X提奥的资助生活.在阿尔期间,凡高认识了邮递员鲁林(Joseph Roulin),善良的鲁林可能是凡高在阿尔唯一的朋友.凡高还为他们一家画了很多肖像画.(见专题:肖像画)10月,高更来到阿尔与凡高同住,这是凡高梦寐以求的,他为了装饰高更的屋子,打算画一打(12幅)的向日葵,可惜没有完成.他对高更的感情很复杂,他很尊重高更,但他们因性格上的差异和艺术上的分歧经常争吵.后来凡高因过度劳累而变得时常精神失常.在一次与高更争吵后,他失去理智,企图"刺杀"高更,高更跑开后,凡高回到"黄房子",割下了右耳的一部分献给了一个当地妓女...这就是著名的"割耳事件".高更走了,凡高想建立"画家之家"的宏伟计划就此终结.他也陷入了精神疾病的泥潭.1889年4月,提奥结婚了.5月,凡高怀着复杂的心情来到圣雷米的修道院接受精神病治疗(凡高得的是癫痫病,有人研究得到的结论认为:凡高得这种病有遗传因素,因为他们家族有这种病史).他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一次病,但平时他极为清醒(癫痫病人在不发病时就像常人一样),还创作了大量作品.这时的凡高已完全超越了印象派,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凡高认为:绘画不能仅仅满足于模仿事物的外部形象...而应当在凭感觉与真实地描绘自然的同时,表达艺术家的主观见解和情感,使作品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可以说,用绘画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是此后一些画派,甚至整个现代艺术的主题.可在当时,凡高和高更等人根本不被理解,所以凡高一生只卖出过一幅油画(想了解更多请点击资料:凡高生前及死后作品买卖情况),他近十年的艺术创作都是在提奥的资助下进行的."星月夜"是圣雷米时期最著名的作品.1890年5月,凡高前往巴黎,与弟弟提奥和的妻子,及他们刚出生一年多的儿子见面(凡高的侄子也叫文森特·凡·高,后来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荷兰阿姆斯特丹凡高美术馆就是在他的奔走下建立的.) 5月21日,凡高搬到巴黎附近的奥维尔接受加歇医生的治疗.一切都很顺利.但"麦田与乌鸦"这一著名作品被认为预示了凡高的死亡.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也有说是子弹太深了,已无法医治.) 7月28日一早,提奥赶到奥维尔.他坐在凡高床边和他一起回忆童年的时光......7月29日黎明,凡高逝世.7月30日,举行了葬礼.自杀后,在凡高身上发现的一封信中,凡高说:"说到我的事业,我为它豁出了我的生命,因为它,我的理智已近乎崩溃"六个月后,提奥因过于悲痛也卧床不起,最终死去.后来,他与凡高一同葬在奥维尔墓园.此后,在提奥妻子乔安娜的努力下(她把凡高的画借出展览,其实,在凡高临死前,已经有评论家赞美凡高了),凡高的名望越来越大.1907年凡高的母亲去世,他活到了他儿子成名的那一天...她还为曾扔过凡高的画而感到后悔.提奥的妻子乔安娜整理了凡高堆积如山的油画和素描,及写给提奥的几百封信.1914年,凡高书信集出版,凡高的一生渐渐被全世界的人所知.1927年,乔安娜去世.1934年,"渴望生活-凡高传"出版,到了今天,此书已销售几千万册,凡高的事迹打动了全世界的人.1962年,在凡高侄子的努力下,荷兰政府修建了阿姆斯特丹国立凡高美术馆,永久珍藏凡高的作品和书信,这也是现在收藏凡高作品最多的艺术馆.1978年凡高的侄子去世,他生前看到了凡高美术馆的建成.到了今天,凡高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他的"加歇医生像"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8250万美元.凡高是用心灵作画的大师.他说:"我的作品就是我的肉体和灵魂,为了它,我甘冒失去生命和理智的危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艺术
1880年(27岁) 进入布鲁塞尔学院学习绘画
1881年(28岁) 回到埃顿的家中,并决定向表兄安东·莫 夫学习
埃顿时期作品
凯和她的儿子
1881年(28岁)
在埃顿作画 的时期,又爱 上了刚刚丧夫 的表姐凯·沃斯, 悲剧又注定要 降临
当梵高向凯 表示爱意的时 候,凯的回答 竟然是“不, 永远永远不!”
1885年3月26日(32岁) 父亲去世
1885年11月23日(32岁) 到安特卫普学习绘Hale Waihona Puke ,接 触浮世绘。日本浮世绘
艺术生涯
1886年2月(33岁) 突然前往巴黎,与提奥同住。与 印象派画家交流很多,结识了毕沙罗、高更、修拉等 画家,也产生了大量的画作。
艺术生涯
在巴黎,梵高在蒙特提赛里的色彩启蒙下,在 “西涅克式的点彩发”的应用实践中,在日本浮世绘 的亮丽感染里以及和印象派的巨大影响中,在保持自 我的同时博采众长,初步形成了自己自然而独特的艺 术风格。
巴黎时期作品
麦田里的收获
1888年2月(35岁) 来到阿尔勒,寻找他向往的阳光 和农田,进入创作高峰期。
“一片片长满纯黄毛莨的草地,一道道盛开着鸢尾花 的沟渠,绿色的叶,紫色的花,背衬着小镇,还有几 棵灰色的柳树和明净的蓝天”
阿尔勒风光
1888年5月(35岁) 租下著名的“黄房子”,梦想建 立“南方画室”
谢谢!
1864年(11岁) 梵高被送往邻村的泽文伯根私立寄 宿学校,在那里他学习英、法、德三种语言。画第一张 素描。
1866年(13岁) 去更远的威廉二世国立中学就读, 成绩很好,但1868年中途辍学,原因不详。
十三岁时的梵高
画商生涯
1869年(16岁)由叔叔介绍到海牙从事画商工作
画商生涯
1872年(19岁)提奥也来到海牙实习,与梵高在一起 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生活。提奥离开后,两人持续终生的 通信便开始了。
梵高的家庭背景
弟弟提奥,梵高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 梵高绘画事业的资助人及精神上的知己
大妹妹——伊丽莎白 二妹妹——威廉明娜(与梵高关系最好的妹妹) 小妹妹——安娜 小弟弟——科尼利斯
梵高的求学路
1861年(8岁) 梵高进入津德尔特的乡村小学学习, 由于他在智力上远远超过同龄农家孩子,于是辍学回家, 在父母的指导下自学了两年。
梵高生平——Lust for life
生命之诗的开篇
1852年4月 荷兰南部布拉班特的津德尔特小镇上一名 一名叫做文森特•梵高的婴儿被埋葬了
生命之诗的开篇
1853年3月30日 又一名婴儿诞生在同一个家庭中, 父母依旧将其取名为文森特•梵高!
梵高的父亲
梵高的母亲
梵高的家庭背景
父亲——牧师,有“英俊牧师”的雅号,颇受大家爱戴 母亲——喜欢画花卉静物素描,给梵高的艺术带来影响 森特叔叔——富有的画商 约翰叔叔——荷兰海军司令
画商生涯——转折
1873年(20岁) 由于出色的表现被提拔到伦敦分公司 工作。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厄休拉。
1874年(21岁) 向厄休拉表白,但 却得到了这样的回复:“啊,梵高先生, 那是不可能的!我在一年前就订婚啦。”
画商生涯——转折
1875年(22岁) 转到古比尔巴黎总公司工作。对《圣经》 产生兴趣,对工作却不负责。
传教士生涯
1879年(26岁) 教会以败坏教会名声,有失体统为理由, 将梵高解雇了。
走向艺术
1879年(26岁) 提奥到博里那日看望梵高,由于观点不 一致,两人关系决裂。8个月后,提奥首先打破坚冰, 为梵高寄出50法郎,自此,提奥对哥哥的资助一生都没 有停止过。
1879年(26岁) 在被解雇后的一段时间里,越来越强烈 的希望成为一名画家,最后在弟弟的资助下,正式开始 自己的艺术生涯。
烧手事件
海牙时期作品
短暂的“家庭生活”
1882年(29岁) 与妓女茜恩同 居,与表兄安 东分道扬镳。
艺术生涯
1883年(30岁) 与茜恩分手,在短暂的德伦特之旅后, 回到纽恩南与双亲同居,父亲为他僻出一间画室
艺术生涯
吃土豆的人
命运弄人
1884年(31岁) 邻居家的“老处女”玛高特爱上了梵 高,但是梵高拒绝了这个比他大10岁的女人的求爱。 玛高特在痛苦中服毒自杀,虽没有死,但是梵高却遭 到乡里人的鄙视,而且背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1876年(23岁) 被古比尔公司解雇,在伦敦过着艰苦的 生活,钻研圣经。
1877年(24岁) 在森特叔叔的帮助下,当书店店员,但 因全身心投入宗教,又被解雇……
传教士生涯
1877年(24岁) 梵高到阿姆斯特丹寄居于约翰叔叔家, 准备考取阿姆斯特丹神学院。
1878年(25岁) 放弃考试,回到埃顿的家中。后转到布 鲁塞尔神学院,但依旧被退学。最后父亲出面,让梵高 到最艰苦的博里那日做见习传教士。
阿尔勒时期作品
邮递员鲁林
士兵佐阿夫
1888年10月20日(35岁) 高更来此与梵高同居,这 是梵高梦寐以求的,但他们因为性格上的差异经常吵 架。
割耳事件
1889年1月17日(36岁) 梵高出院,创作《割耳后的 自画像》
1889年5月8日(36岁) 梵高自愿前往圣雷米修道院接 受治疗,并继续创作。
去小镇奥维尔接受医生加歇的治疗
奥维尔时期的作品
最后的日子
1890年7月27日(37岁) 外出作画时开枪自杀,没有 立即死去,被人抬回。
最后的日子
1890年7月29日(37岁) 黎明,梵高逝世……
1891年1月25日
提奥去世,与梵高同葬在奥维尔
提奥去世后,是他的妻子约翰娜 整理发表了梵高写给提奥的的670封 信。美国作家欧文斯通据此写成了梵 高的书信体自传《Lust for Life》, 世人得以了解梵高的一生……
圣雷米时期作品
最后的日子
1890年1月31日(37岁) 提奥之子出生,取名为文森 特·梵高
1890年3月 5月17日 5月21日
最后的日子
梵高作品参加布鲁塞尔举办的“二十 人联展”,梵高的作品第一次被出 售,即他的《红色葡萄园》。
在提奥的安排下前往巴黎,在 提奥的家里度过了幸福美好的 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