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沥青闪点和燃点试验

合集下载

沥青三大指标实验

沥青三大指标实验

沥青针入度试验(一)试验目的:评定沥青粘滞性,确定沥青标号,并作为控制施工质量的依据。

(二)仪器设备:针入度仪、标准针、温度计等。

(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加热、脱水、过筛、制模、养护。

2、将盛样皿放在试验温度±0.1℃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

3、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

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指针指示为零。

4、开动秒表5s,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

5、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读数,准确至0.5(0.1mm)。

6、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于10mm。

(四)结果整理1、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表中规定偏差范围内时,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整作为针入度试验结果,以0.1mm为单位。

(五)注意事项1、标准针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擦净、擦干,再进行第二次试验。

2、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

3、在沥青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2次,以防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

4、灌模剩余的沥青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重复使用。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一)试验目的:沥青软化点是反映沥青温度稳定性的指标,测定该指标以便控制施工质量。

(二)仪器设备:软化点试验仪、加热设备、石棉网等。

(三)试验步骤1、准备工作:加热、脱水、过筛、制模、养护。

2、软化点测定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1) 试样、试样环、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养护(水温为5℃±0.5℃水中)。

(2) 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3) 将试样环放置在软化点试验仪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

(4) 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并开始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

在加热过程中,应记录每分钟上升的温度值。

沥青闪点试验方法

沥青闪点试验方法

沥青闪点试验方法沥青材料在使用时必须加热,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沥青材料中挥发的油分蒸气与周围空气组成混合气体,此混合气体遇火焰则易发生闪火。

若继续加热,油分蒸气的饱和度增加,此种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体遇火极易燃烧,而引起溶油车间发生火灾或使沥青烧坏产生损失。

因此为了保证生产施工安全,必须测定沥青闪点。

闪点是保证沥青加热质量和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指标。

我国现行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 M 0671-93)规定,对粘稠石油沥青采用克利夫兰开口杯法,简称COC法测定闪点。

1.目的和适用范围(1)沥青闪点是试样在规定的克利夫兰开口杯(简称COC)盛样器内,按规定的升温速度受热时所蒸发的气体,以规定的方法与试样接触,初次发生一瞬即灭火焰时的试样温度,以℃表示。

(2)本方法适用于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闪点在79℃以上的液体石油沥青材料的闪点,以确定施工安全性时使用。

本方法不适用于闪点低于79℃的液体石油沥青。

2.仪具与材料本试验需要下列仪具与材料:(1)闪点仪:克利夫兰开口杯式。

它由下列部分组成:①克利夫兰开口杯:用黄铜或铜合金制成,内口直径Φ (63.5土0.5)mm,深(33.6土0.5)mm,在内壁与杯上口的距离为(9.4土0.4)mm处刻有一道环状标线,带一个弯柄把手。

②加热板:黄铜或铸铁制,为直径145-160mm、厚约6.5mm的金属板,上有石棉垫板,中心有圆孔,以支承金属试样杯。

在距中心58mm处有一个与标准试焰大小相当的Φ( 4.0土0.2)mm电镀金属小球,供火焰调节的对照使用。

③温度计:0~4oo℃,分度值不大于2℃。

④点火器:金属管制,端部为产生火焰的尖嘴,端部外径约1.6mm,内径为0.7-0.8mm,与可燃气体压力容器(如液化丙烷气或天然气)连接,火焰大小可以调节。

点火器可以150mm 半径水平旋转,且端部恰好通过柑锅中心上方2mm以内,也可采用电动旋转点火用具,但火焰通过金属试验杯的时间应为1.0s左右。

沥青软化点记录+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记录

沥青软化点记录+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记录
工程部位用途样品名称样品编号样品描述试验依据试验条件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样品说明试样编号达到闪点时温度达到燃点时温度试验时大气压kpa温度修正值沥青闪点沥青燃点单个值平均值单个值平均值备注
沥青软化点试验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委托单号:
工程部位/用途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试验依据
试验条件
达到燃点时温度(℃)
试验时大气
压(kPa)
温度修正值(℃)
沥青闪点(℃)
பைடு நூலகம்沥青燃点(℃)
单个值
平均值
单个值
平均值
备注
试验:复核: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及设备编号
样品
编号
烧杯内液体种类
烧杯中液体温度记录(℃)
软化点
(℃)
平均值(℃)
开始加热时
试样落入下
底板时
备注
试验:复核:试验日期: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委托单号:
工程部位/用途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样品描述
试验依据
试验条件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样品
说明
试样
编号
达到闪点时温度(℃)

石油产品闪点及燃点的测定

石油产品闪点及燃点的测定

石油产品闪点及燃点的测定一、石油产品闪点测定法(闭口杯法)GB/T261-91闭口闪点测定器实图1、试验步骤闭口闪点测定器(见图1)1).将试油注入油杯至环状刻线处,试样的水分超过0.05%时必须用新煅烧过的硫酸钠、食盐或无水氯化钙进行脱水。

2.)注油时试油和油杯的温度不能过高。

闪点在100 ℃以下的,试油和油杯温度不应高于室温;闪点在100℃以上的,也不应高于80℃。

3.)将装好试油的油杯,放在空气浴的电炉中,盖上干燥、清洁的杯盖,插入闭口闪点温度计。

4).试验加热时要注意温升速度的控制。

闪点低于50℃的试油,温度每分钟升高1℃,并进行不断搅拌。

闪点高于50℃的试油,到预计闪点前40℃时,调整加热速度,使在预计闪点前20℃时,升温速度能控制在每分钟升高2~3℃,并进行不断搅拌。

5).试油温度到达预期闪点前10℃,进行点火试验。

闪点低于104℃的试油每升高1℃点火一次;高于104℃的试油每升高2℃点火一次。

点火器的火焰调到接近球形,其直径为3~4mm。

试油在全部试验期间均应进行搅拌,仅在点火时才停止搅拌。

点火时,使火焰在0.5s内降到杯上含蒸气的空间中,留在这一位置1s立即迅速回到原位。

如看不到闪火,就继续搅拌试油,按要求重复进行点火试验。

6).当试油液面上方最初出现蓝色火焰时,立即从温度计读出温度作为闪点的测定结果。

得到最初闪火后,按要求重复点火试验,如能继续闪火,则测定结果有效,如不闪火,则测定结果无效,必须更换试油重新进行试验。

2、石油产品闪点(闭口杯)测定影响因素1).升温速度的控制。

加热速度过快时,单位时间内给予试油热量多,试油蒸发量大,油蒸气与空气组成的混合气浓度容易达到爆炸范围,影响测得结果的准确性。

2).点火用的火焰大小、离液面高低及停留时间长短对闪点影响很大。

点火用的火焰比规定大时,则所得结果偏低。

火焰在液面上移动的时间越长,离液面越低,则所得结果偏低,反之则偏高。

3.)试油含水的影响:当含水试油加热时,油中少量水分气化,使油面上方混合气中油蒸气浓度小,导致闪点偏高。

沥青闪点试验

沥青闪点试验
第三分钟末
第四分钟末
第五分钟末
第六分钟末
第七分钟末
第八分钟末
第九分钟末
第十分钟末
第十一分钟末
第十二分钟末
第十三分钟末
第十四分钟末
第十五分钟末
第十六分钟末
第十七分钟末
第十八分钟末
第十九分钟末
1
1
2Hale Waihona Puke 325422
254
监理工程师意见:
试验:复核:技术负责人:试验单位(盖章):
贵州黔中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有限公司
沥青闪点和燃点试验报告单
委托单位:重庆远海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试验日期:2008-07-18
工程名称:毕节市倒天河综合治理二期工程滨河路三段编号:PHB-08-07-006
试验次数

件编号
闪火点温度℃
平均值
燃烧点温度℃
平均值
烧标中液体温度上升记录(℃)





第二分钟末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操作细则(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操作细则(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沥青闪点、燃点试验操作细则(克利夫兰开口杯法)
1.总则
1.1.本细则适用于测定粘稠、石油沥青、煤沥青及闪点在790C以上的液体石油沥青材料的闪点和燃点。

1.2.本细则参照现行标准JTJ052-2000编制。

2.仪器设备
SYD-3536型克利夫兰沥青闪点测定器。

温度计、附有调节器的可燃电炉。

3.试验步骤
3.1.准备工作
A、将闪点仪按使用说明进行安装。

将防风屏安装好,同时将点火器点火,调节形成直径为4±0.8mm的小球火焰。

B、将沥青试样按标准要求加热,倒入试样杯中至标线处。

3.2.在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56℃时,调节升温速度使之达到14~17℃/min。

达到56℃后,降低升温速度使其在预期闪点前28℃时,能控制在5.5±0.5℃/min。

3.3.在预期闪点前28℃开始,每2℃将点火器火焰从试杯上方2~2.5mm处以弧水平扫过。

当试样液面出现一瞬间即灭的蓝色火焰,该点温度即为闪点,继续进行试验,当试样接触火焰立即出现火苗并能持续燃烧5S时,该点温度即为燃点。

如遇停电超5分钟,试样作废。

5.数据处理
5.结果评定
5.1. 结果如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判为合格;如不符合,则判为不合格。

6.相关文件
6.1.样品管理程序。

6.2.检测报告管理程序。

6.3.采(抽)样程序。

7.相关记录
7.1.《沥青闪点.燃点试验记录》。

公路题目

公路题目

a试题二一、名词解释(4`×5=20)1.理论密度:是指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全部为矿料和沥青所组成的最大密度。

2.矿料间隙率:压实沥青混合料试件内矿料部分以外体积占试件总体积的百分率。

3.马歇尔模数: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稳定度与流值的比值。

4.表观密度:规定条件下,材料单位表观体积的质量,也叫视密度。

5.毛体积密度:规定条件下,材料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二、填空题(4`×5=20)1. .标准击实法适用于马歇尔试验、间接抗拉试验等所使用的(Φ101.6mm×63.5mm )圆柱体试件的成型。

2.车辙试验的试验温度与轮压可根据有关规定和需要选用,非注明,试验温度为( 60 )C03.沥青三大指标是(针入度,软化点,延度)。

4.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的试验方法有(表干法、水中重法、蜡封法、体积法)。

5.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方法有(真空法、溶剂法)。

三、选择题(4`×5=20)1. 在沥青混合料表面构造深度试验中,量砂筒的容积为AmL±0.15mLA.25 B.35 C.30 D.202. A 试验是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试验项目,数据的真实性十分重要。

A.马歇尔B.车辙C.压实度D.空隙率3. 油石比是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结合料质量与 A 总质量的比值,以百分率计A.矿料B.沥青C.沥青混合料D.矿粉4.针入度是在规定温度和时间内,附加一定质量的标准针垂直贯入沥青试样的深度,以A ㎜表示A. 0.1B. 0.01C. 0.5D. 15. 马歇尔试验时相应于最大荷载时试件的 A 变形,以㎜计A. 竖向B. 横向C. 垂直D. 所有四、判断题(4`×5=20)1. 车辙试验的试验温度与轮压可根据有关规定和需要选用,非经注明,试验温度为60C0( T )2.马歇尔试验中试件浸水温度为60C0( T )3. 车辙试验的温度应能反映夏季高温的路面温度。

012沥青密度、旋转薄膜加热、闪点与燃点试验记录表

012沥青密度、旋转薄膜加热、闪点与燃点试验记录表

满水时的 沥青试样 试样及水
γb
总质量 的合重 的合重
m2(g) m4(g) m5(g) 单值 平均值
试验温度下粘稠沥青 试样的密度 ρ b (g/cm3)
单值 差值 平均值
2
试验编号
沥青旋
转薄膜
加热
1
试验前 盛样瓶质量
m0(g)
加热前盛样瓶 加热后盛样瓶
与沥青合计质量 与沥青合计质量
m1 (g)
m2 (g)
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质量损失 L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值
差值
平均值
2
试验编号
沥青闪
电与燃

1
试验时大气压 (mmHg)
单值
闪点(℃)
燃点(℃)
差值 平均值 修正值 单值 差值 平均值 修正值
2
备注
试验:
复核:
日期:
年月日
第 页,共 页 JJ0801
沥青密度、旋转薄膜加热、闪点与燃点试验检测记录表
试验室名称:
记录编号:
工程部位/用途
委托/任务编号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试验依据
样品描述
试验条件
试验日期
主要仪器设备及编号
粘稠沥 青密度
试验编号 1
℃下 水的密度 ρ w(g/cm3)
比重瓶 质量 m1(g)
试验温度下粘稠
比重瓶盛 比重瓶与 比重瓶与 沥青的相对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闪点和燃点试验页码共页
试验表40JTJO52-2000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编号:
项目名称
分部工程
施工单位
合同段
分项工程
监理单位
单位工程
工程部位
检验单位
桩号范围
使用范围
取样日期
试验日期
取样地点
样品名称
样品编号
试件编号
闪火点温度(℃)
闪火点平均值
燃烧点
温度(℃)
燃烧
点平
均值第Biblioteka 一分钟末













































第十
一分
钟末
第十二分钟末
第十三分钟末
第十四分钟末
第十五分钟末
第十六分钟末
第十七钟末
第十八分钟末
第十九分钟末
自检意见
监理意见
试验:复核:试验室主任:试验监理工程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