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

合集下载

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

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
主要表现 是: 随着 低碳经济理 念 与模 式 的广 泛 传 播 与 应 用 , 我 国政 府 已经 充 分 认 识 到低 碳 经 济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必要性 与重要性 , 逐渐成为实践低碳 经 济与有效应对气 候环境变化 的国家之一 。 我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
二、 针对我国“ 低碳经济” 现 状 的研 究
为前提 的约束措施与经济激励措 施, 以促进低 碳经济的发展。
( 三) 策略之三——采取措施逐步优化能源结构并发展 新型
能源
应 当进一步针对 既有能源结构进行优化调整 , 加 快对 新型 能源 的开发与应用力度, 逐步降低煤炭在能源 构成 中的比例 , 加 大对于核 电设施 以及水电设施 的建设与发展,同时也需要强化
度创新 、 技术创新 、 新能源 开发以及产业转型等多种方式方法, 尽最大努 力降低石油煤炭等一些高碳能源 的消耗量与温室气体
的排放量,从而达 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 种经济发展状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大背景下 , 发展低 碳经济既有助于社会经济发展 的产业结构 , 提升能源资源的利 用效率 , 建 设生态文明的新社会 , 同时也有助于政府积极地承担 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与义务, 完成 国家节能 降耗 的指标要求。
当前全球气候环境共 同合作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我 国现行科 学 发展观 的要求 , 是我国实现节 能降耗的重要手段与方式 。 因此 ,
在新 时期加强对我国“ 低碳经济” 的发展现状与策略选择进行研 究, 将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 人 与 自然之 间和谐发展 目标的实现 , 有助于提升 民众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从而促进低 碳 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 。 参考文献 :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现 状 ;策略 ;选择研 究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探讨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策略探讨戴云芳吴江滨湖新城经济发展局【摘要】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以及能源紧缺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关注的焦点,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经济”。

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经济转型和气候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的选择。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利弊因素进行探讨,然后论述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最后提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中国低碳经济双刃剑发展策略全球气候变化已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经济发展产生的温室效应以及能源紧缺尤其是非可再生能源紧缺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关注的重点中的焦点,各国政府为了更好的指导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纷纷制定各种发展策略和激励政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有更大的压力,当然更是积极地加入这一行列。

然而到底如何具体发展低碳经济,是各国各界学士广泛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如何在中国开展低碳经济模式为出发点,结合中国国情及当前的经济发展特点,提出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一、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双刃剑”顾名思义,机遇与挑战并存。

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也不例外。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经济长远的发展是有利的,但目前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

1.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

对于我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也是发展我国经济势在必行的举动,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我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现实,是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国际合作的战略选择。

发展低碳经济,既促进节能减排,又推进生态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家正在开展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本质上一致,与国家宏观政策吻合。

它不仅能够应对气候变暖的危机,解决能源问题,从长远来看更是一次新的经济发展的机遇。

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论文

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论文

浅谈我国“低碳经济”现状及策略选择摘要:发展“低碳经济”在现今已经成为世界话题,这是各国寻求经济复苏,应对世界能源危机、气候危机,实现国家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

中国,是现在社会的“排碳“大国之一,来自世界各国自发的、或者强制的的减排压力,我国已经开始着手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转换经济发展的模式,积极进行节能,这是我国要发展的唯一选择。

下文中,我将与大家从国家现状来谈起,并与大家共同研究一下,目前国家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低碳经济变暖全球逐渐变暖,世界进入哥本哈根时代,我们的国家面对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积极的节能减排,与世界上所有寻求经济发展的国家共同维护地球的环境,发展“低碳经济”,这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不过,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如技术、经济、法制等。

我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仍然面临较多问题,如何克服现有困难,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则是当务之急。

一、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可以这么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的现实选择。

首先能源的安全将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能源安全,涉及到很多方面,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战略经济利益,分配格局等,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战略问题,同时也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国土富饶,能源资源的总量丰富,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平均占有能源的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水力资源、煤炭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天然气、石油等能源的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耕地资源人均面积不足世界水平的30%,这些人均占有量,制约了能源的开发。

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中国的能源安全遭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能源的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

其次,是保护环境的必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然而是以资源的空前消耗和严重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和措施

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和措施

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和措施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迈向低碳经济转型,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

低碳经济转型旨在降低碳排放,推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低碳经济转型的策略和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在低碳经济转型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例如制定并实施国家碳排放减排计划、建立碳排放市场、实行能源税制等。

此外,政府还应该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信贷扶持等方式推动低碳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大环保管理力度,引导企业和居民减少能源消耗和减排。

二、培育低碳产业低碳经济转型离不开新兴的低碳产业。

政府应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投身低碳产业,同时鼓励创新和技术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发展低碳交通产业、生态农业、可再生能源等领域。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政府还需要注重科技创新,推进新能源技术、绿色建筑等领域的研发,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机制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政府应该制定市场化的制度安排,例如允许碳排放权交易、推进碳金融等,以激发市场参与者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信息公开和监管,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四、推进能源革命能源革命是低碳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该加强能源管理,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行动,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

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该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推进能源互联网建设,延伸能源供给链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强化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推进低碳经济转型的前提和基础。

政府应该强化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标准和技术规范。

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该加强环保监管和执法,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让环境保护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转型需要政府、企业、市场和社会共同努力。

加强政策支持、培育低碳产业、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能源革命和强化生态保护,是推动低碳经济转型的关键策略和措施。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现状与策略选择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现状与策略选择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现状与策略选择摘要:本文通过阐述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

发展低碳经济,倡导节能减排,保护气候环境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来自气候、能源、生态等诸多压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01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能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

我国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以保障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及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的必要性(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气候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京都协定书》的签订到“巴厘岛路线图”的制定,再到哥本哈根气候会议顺利落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

低碳经济相比较以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推进,低碳经济的内涵得到了拓展,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低碳经济的内涵。

最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解决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快速的发展使资源、环境等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

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策略

低碳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恶化,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是,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种种制约因素,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一、制约因素1. 能源结构单一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然以煤炭为主,占能源总消费量的70%以上。

煤炭能源的开采和使用不仅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也会导致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从而加重全球气候变化的程度。

2. 技术和创新水平不足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和创新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如果缺乏相关技术和创新知识的支持,将会极大地限制低碳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广度。

3. 市场机制不完善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往往会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在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机制的不完善也会对低碳经济的发展造成一系列的制约,例如缺乏绿色金融支持、政府政策缺乏明确性和一致性等等。

二、发展策略1. 建立多元化的能源结构应该加速推进清洁能源的推广,逐步实现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主的多元化能源结构。

此外,应该通过加强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优化能源的利用,以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目的。

2. 推动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突破能为低碳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业态的扶持力度,促进技术创新的加速发展。

同时,应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转型。

3. 完善市场机制政府应该制定低碳政策,完善市场机制,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与应用;同时,鼓励企业发挥积极作用,加强环保责任意识,主动推动企业节能减排,进而形成低碳经济的促进模式。

4. 加强国际合作低碳经济发展是全球性问题,国际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我国与国际社会加强交流与合作,共谋建设低碳经济,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总之,要建立低碳经济,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应该加强技术革新和环保意识,而普通民众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共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推动产学研合作
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共同培养低碳经济人才。
建立低碳经济人才激励机制
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励人才不断进步。
实施人才奖励政策
设立低碳经济人才奖励制度,对在低碳经济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 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
为低碳经济人才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如晋升机会、岗位轮 换等,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加强低碳经济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
参与国际低碳经济合作项目
积极加入国际低碳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相关项目,提高我国在国际 低碳经济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上先进的低碳经济经验和技术,促 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
开展示范活动
02
通过开展示范活动,展示低碳经济的成果和效益,推动低碳经
济的发展。
加强媒体宣传
03
通过媒体宣传,扩大低碳经济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低碳经
济的发展。
03
政策建议二:加强能源结构调 整
降低化石能源使用比例
减少煤炭消费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 逐步降低煤炭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
通过制定明确的碳排放强 度目标,推动企业和个人 减少碳排放,促进低碳经 济的发展。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
促进清洁能源发展
通过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 碳排放,推动低碳经济的 发展。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规划
制定低碳经济发展路线图
培养国际化低碳经济人才
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提高我国低碳经济人才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 交流能力。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低碳经济发展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在积极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策略和政策,以推动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背景低碳经济是指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在尽可能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和能源安全问题的逐渐凸显,低碳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努力。

二、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尽管低碳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但是它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使得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企业更具竞争力,国家和人民更加安全。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一)强化政策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和民众采用低碳技术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政府还可以出台积极的财税政策,鼓励企业和民众更加积极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推广低碳生产技术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先进的低碳技术。

政府和企业应当共同投入研发资金,促进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

同时,政府和企业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和产品。

(三)加强碳排放监测和管理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科学的监测和管理。

政府应该完善碳排放监测体系,加强碳排放数据的收集和管理,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

政府还要建立完善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激励企业和民众参与碳交易,从而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倡导低碳消费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参与。

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倡导低碳消费,引导公众更加注重环保和节能。

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低碳经济理念将逐渐深入人心,让低碳经济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四、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一)技术挑战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先进的低碳技术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 仅 占 6 。这 种 “ 煤 、 气 、 油 ” 能 源 资 源 结 构 , 定 富 少 缺 的 决 ( ) 力开展低碳宣 传 , 4大 引导 低碳 社会 生活 方式 。政府 了 中 国 以煤 为 主 的 能 源生 产 和 消 费 格 局 将 长 期 存 在 。煤 碳 要 在全社会大力 宣传 低碳 经 济 的重 要性 和 紧 迫性 , 人们 对 中 含 有 大 量 的 碳 , 消 费 煤 碳 的 同 时 , 必 会 释 放 大 量 的 二 的 消 费 活 动 进 行 有 意 识 地 、 理 地 、 学 地 引 导 , 导 形 成 在 势 合 科 倡 氧 化 碳 。 因此 , 种 不 合 理 的 能 源 结 构 是 制 约 中 国 走 上 低 绿 色 消 费 、 色 经 营 的 理 念 , 导 人 们 的 消 费 观 念 向 低 碳 、 这 绿 引 碳经济发 展之路 的主要因素 。 生态 、 康的方 向转变 , 之 消 费 行为 向低碳 化 方 向转变 , 健 使 ( ) 业 化 进 程 中 能 源 需 求 和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不 断 增 长 。 形 成 低 碳 的生 活 方 式 ,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的 一 条 重 要 路径 。 2工 是 我 国正 处 于 工 业 化 、 市 化 、 代 化 进 程 中 , 规 模 的 基 础 4 结 论 城 现 大 设 施 建 设 和 人 口增 长 、 费 结 构 升 级 都 会 对 能 源 提 出 巨 大 消 低 碳 经 济作 为 一 种 新 的 经 济 发 展 模 式 , 必 将 引 发 贸 它 的 需 求 , 然 导 致 温 室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不 断 增 长 。 根 据 中 国 易 条 件 、 际 市 场 、 际 技 术 竞 争 格 局 的 深 刻 变 化 。 中 国 正 必 国 国 科 学 院 的 数 据 ,0 0年 我 国 能 源 消 费 总量 为 3. 21 2 5亿 吨 标 准 处 于 工 业 化 、 镇 化 加 速 发 展 的 重 要 阶 段 , 展 经 济 、 善 城 发 改 煤, 比上 年 增 长 5 9 , . % 比世 界 平 均 水 平 高 了 3 O多 个 百 分 民 生 的 任务 十 分 繁 重 , 济 增 长 与 环 境 保 护 之 间 的 矛 盾 仍 经 点 , 氧 化 碳 的 排 放 量 居 世 界 第 二 二 将 十分 突出 , 发展低 碳经济面 临着 一 系列挑 战 , 同时也 是加 () 3 能源 利用效 率低 。 目前 中 国的 经济 模 式仍 在 很 大 速 深 化 改革 促 进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机 遇 。 只 要 我 们 抓 住 机 遇 ,
( ) 9.
3 发展低 碳经 济的 对策
( ) 整 产 业 结 构 , 导 产 业 低 碳 化 。推 进 产 业 结 构 的 1调 倡
[ ]余 海 永 . 论 低 碳 经 济 时 代 中 国如 何 实 现 低 碳 经 济 E7 社 科 纵 2 试 J.
横 , 0 0, 9 . 2 1 ( )
1 低 碳经 济 的内涵
制 淘 汰 落 后 产 能 , 善 工 业 、 通 和 家 用 等 耗 能 设 备 的 能 效 完 交
另 鼓 低 碳 经 济 是 以 建 立 低 碳 能 源 系 统 、 碳 技 术 体 系 和 低 标 准 ; 一 方 面 要 运 用 适 当 的 财 政 政 策 引 导 、 励 和 扶 持 低 低 碳 产 业 的 发展 , 新 能 源 产 业 、 化 产 业 、 游 业 、 态 农 业 如 文 旅 生 碳产业结 构为基础 , 以降低 温室气 体排放 为 主要关 注点 , 实 等 , 力开发和生产 高附加值 、 能耗产 品。 努 低 现一种低 能耗 、 污染 、 低 低排放 的经 济发 展模式 。低碳 经济 () 大 研 发 力 度 , 进 企 业 技 术 创 新 。我 国应 大 力 发 2加 推 的概念最 早是源于英 国政府 在 20 0 3年 发 布 能 源 白 皮 书 《 我 降 们能 源的未来 : 建 低碳 经 济 》 创 。此 后 , 一概 念逐 渐 被 世 展 新 能 源 和 节 能 环 保 等 方 面 的 新 技 术 , 低 企 业 采 用 低 碳 这 经济所需 的技 术成本 , 保证 企 业 的技 术 符合 低碳 经 济发 展 界各 国所 接受 。尽管 世界各 国对低碳 经济 模式 的特点认 识 抢 不 一 , 归 结 起 来 主 要 就 是 : 低 能 耗 和 减 少 污 染 物 排 放 , 的 技 术 标 准 。由 于 低 碳 技 术 是 一 个 新 领 域 , 先 发 展 具 有 但 降 先 发 优 势 , 方 面可 以 为 我 国 经 济 增 长 带 来 新 的 增 长 点 , 一 另 即经 济 发 展 过 程 中 要 实 现 “ 低 ” 低 能 耗 、 排 放 、 污 染 。 三 : 低 低
现代商贸 工业
Mo enB s es rd n ut dr ui s T a e d s y n I r 21 0 2年 第 4期
论我 国发展低碳经济 的策略选择
曹 莹
( 中共 彰 武 县 委 党 校 , 宁 阜 新 1 30) 辽 2 0 0
摘 要 : 力 发 展 低 碳 经 济是 我 国加 快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 高 可持 续 发 展 能 力 的 必 然 选 择 。从 低 碳 经 济 的 内涵 入 大 提
战略性调整 是中 国实 现低碳经 济 的基础性 方针 。政府 要利 []张坤 民. 展 低 碳 经 济 是 中 国 的 内 在 需 求 E ] 理 论 视 野 ,O O 3 发 J. 2l , ( ) 2 . 用经济手 段和行政 手段 , 限制高碳 产业 的 的市场 准入 , 如强

4( 一 】

中 国 社 科 院 在 2 0 年 8月 出 版 的 《 国 至 2 5 09 中 0 0年 能 源
质 问题是 能 源高 效 利用 、 发清 洁 能源 、 开 追求 绿 色 GD P的 问题 。核 心 是 能 源 技 术 和 减 排 技 术 创 新 、 业 结 构 和 制 度 产
的重 要 手 段 。
程度 上依靠高消 耗来 推 进 的 , 粗放 型 的经 济增 长 方式 使 我 创新机 制 , 加大研 发力度 , 充分利 用好 国际 和 国内两种 技术
国对能源和资源 依赖度较 高 , 单位 G DP能耗 和主要 产 品能 资 源 , 么我们 就有可能赢得低 碳经济变 革的先机 。 那 耗 均 高 于 主 要 能 源 消 费 国 家 的 平 均 水 平 。我 国 能 源 利 用 总
方 面有利于保 护 环境 和提 高 能 源 资源 利用 效 率。此外 , 还 应 发展 清 洁 能 源 机 制 ( D 机 制 ) 设 , 强 国 际 间技 术 C M 建 加 科 技 发展 路 线 图 》 , “ 碳 经 济 ” 这 样 定 义 的 : 碳 经 中 对 低 是 低 DM 是 当 前 发 达 国 家 实 现 二 氧 化 碳 减 排 义 务 济是指 以低能耗 、 污染 、 排放 为基础 的经 济模 式 。其 实 交 流 合 作 。 C 低 低
( ) 进 低 碳 制 度 创 新 与 法 律 体 系 建 设 。 推 行 低 碳 经 3推
济, 要在低碳经 济战略的导 向下 , 出台鼓励 企业 进行 低碳创 创 新 以 及 人 类 生 存 发 展 观 念 的根 本 性 转 变 。 可 以 说 , 碳 低 新、 节能减排 、 可再生 能源使用 的政 策 , 具体 实施 中 , 在减免 经 济 是 人 类 社 会 继 农 业 文 明 、 业 文 明 之 后 的 又 一 次 重 大 工 税收、 财政 补贴 、 政府 采 购等 措施 上 , 引领企 业 开 发先进 来 进步 , 低碳 经济 的提 出, 它必将成 为未来 社会 经济 发展 和人 的低 碳 技 术 , 究 和 实 施 低 碳 生 产 模 式 。 同 时 , 该 大 力 加 研 应 民 生 活 质 量 改 善 的 主 流 模 式 。 因 此 , 国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刻 中 强 能 源 立 法 工 作 , 立 健 全 能 源 法 律 体 系 , 进 能 源 发 展 战 建 促 不容缓 , 义重大 。 意 略 的 实 施 , 强 法 律 的可 操 作 性 。如 我 国 石 油 、 然 气 等 主 加 天 2 我 国发 展低碳 经 济的 制约 因素分 析 要 领 域 的能 源 单 行 法 律 仍 然 缺 乏 , 时 也 缺 少 能 源 公 用 事 同 ( ) 源 结 构 不 合 理 。我 国 是 以 煤 炭 为 主 的 能 源 大 国 , 业 法 , 将 导致 能 源 与 环 境 相 协 调 的 作 用 领 域 不 够 全 面 , 1能 这 需 有关数据表 明 , 目前 我 国煤 炭 储 量 占到 9 , 石 油 和 天 然 要 政 府 进 一 步 完 善 我 国 的 能 源 立 法 体 系 。 4 而
手, 分析 了我 国发 展 低 碳 经济 的 制 约 因素 , 提 出发 展 低 碳 经 济 的 对 策 , 而 为 相 关 的 宏 观 管 理 决 策 提 供 参 考 与 借 鉴 。 并 从 关 键 词 : 碳 经 济 ; 约 因素 ; 策 选 择 低 制 对
中图分类号 :2 F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 9 (0 2 0 —0 00 1 7— 1 8 2 1 ) 40 4— 1
效 率 是 3 . 1 , 世 界 的平 均水 平 在 5 . 2 , 6 8 而 O 3 即便 是 印 度 (0 0 ) 巴西 (2 ) 样 的 发展 中 国家 , 比我 国高 。 4.6 、 6 这 也
参 考 文 献
E 3尹 华 广 . l 论我 国低 碳 经 济 发 展 的 法 律 保 障 [] 未 来 与 发 展 ,0 o J.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