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地铁5号线(海底隧道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合集下载

大连湾海底隧道南岸接线立交方案设计

大连湾海底隧道南岸接线立交方案设计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5月第5期摘要:大连湾海底隧道是大连市核心区连接大连湾南北两岸的快速通道,也是核心区出入市区的快速通道。

其南岸接线立交是实现新建快速路与中山区老城区路网交通转换的枢纽,未来又要承担与疏港路延伸线(快速路)的交通转换功能。

对项目的功能定位、南岸的规划条件、交通需求以及周边的建设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在交通组织设计的基础上,介绍了推荐的立交总体方案。

方案考虑近远期的结合:近期提出“两级分岔、三向分流”的交通组织策略,推荐三点集散变异Y 型地下立交与周边路网衔接;远期结合疏港路延伸工程,增设双子叶型地上立交,实现两条快速路之间的互通。

关键词:海底隧道;接线立交;路网规划;快速路;大连湾中图分类号:U412.3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9-7716(2019)05-0025-05大连湾海底隧道南岸接线立交方案设计收稿日期:2019-01-03作者简介:李洪萍(1977—),女,博士,高级工程师,从事道路交通设计研究工作。

李洪萍(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116011)DOI:10.16799/ki.csdqyfh.2019.05.0070引言大连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东北辽东半岛最南端,三面环海,仅北侧陆地连接东北腹地,是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大连市域总面积为13630km 2,其中,位于最南端的主城区面积为1109km 2。

根据大连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大连将强化“组团式”发展模式,完善“多中心”城镇结构,坚持“紧凑型”开发理念,构建由“一轴两翼,一核一极七节点”为主的组团城市网络。

图1为大连市域城镇空间结构规划。

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各组团之间不断产生新的交通量,特别是南北方向的交通需求在快速、持续地增加,对各组团之间的道路交通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

如图2所示,大连的城市地理特点使中心城区核心区(包括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甘井子区)的空间发展形态大体上呈“C ”状,由于被大连湾分隔,南北两岸的交通需向西经陆地道路绕行,而南北方向通道少,进出老市区交通“瓶颈”问题突出。

关于长兴岛海底隧道项目的水运情况分析

关于长兴岛海底隧道项目的水运情况分析

关于长兴岛海底隧道项目的水运情况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从区域的海床演变、泥沙的冲淤分析和区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结合海底隧道的施工工艺,对该海底隧道项目的水运情况进行分析,并确定海底隧道顶高程的相关参数。

【关键词】:海床演变;现状分析;海底隧道顶高程1、工程概况长兴岛海底隧道工程从长兴岛港区三号路以北入口,向南横跨葫芦山湾内湾,至交流岛西侧规划路出口,全长约5公里。

2、自然条件分析(1)设计水位根据实测潮位累计频率统计分析和计算,本区域设计水位(马家咀理论最低潮面):设计高水位 2.35m设计低水位0.23m极端高水位(重现期:50年) 3.4m极端低水位(重现期:50年)-1.4m(2)潮流2004年11月(冬季)和2005年6月(夏季)在工程海域进行了两次全潮水文观测,两次测量中距研究水域最近点的流速较小,平均流速约为0.25m/s。

(3)泥沙泥沙来源:河道径流及输沙对工程水域泥沙淤积影响甚小。

海域来沙潮段平均含量仅为0.115kg/m3以内,泥沙搬运是非常有限。

由波浪掀沙带来的泥沙沙源有限,其主要来源是岸滩泥沙在潮流运动携带下进入平静的港区淤积。

冬季岸滩浅滩水域海水结冰,冰冻挟沙混入海水中沉积,造成淤积。

含沙量:据2004年冬季水文全潮观测中含沙量数据的统计,该海域在水文全潮测验期间,总体上各站含沙量不大。

施测海域的涨、落潮平均含沙量为0.06kg/m3。

含沙量从平面分布来看,总体上呈北高、南低趋势。

表层沉积物特征分析:葫芦山湾北侧泥沙在波浪动力作用下是逐渐向湾顶搬运的趋势;南侧岬角处侵蚀的泥沙没有向湾内搬运的趋势;葫芦山咀以东的内湾泥沙多原地运动,泥沙的搬运趋势是不明显的。

(4)盐度据水文全潮盐度测验资料统计,冬季工程海域大、小潮盐度分别为32.26~32.56‰和32.3~32.58‰,平均盐度为32.44‰;各全潮期间盐度变化量分别为0.3‰、0.27‰,盐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均在1‰之内。

生态环境部关于海底科学观测网—南海海底观测子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生态环境部关于海底科学观测网—南海海底观测子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生态环境部关于海底科学观测网—南海海底观测子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24.03.22•【文号】环审〔2024〕35号•【施行日期】2024.03.2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海底科学观测网—南海海底观测子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审〔2024〕35号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你所《关于报送〈海底科学观测网—南海海底观测子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函》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该项目位于南海北部海域,主要对所在海域的物理海洋、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海洋声学及光学等参数进行大范围、立体化、长期实时科学化观测。

建设内容主要为海底观测站,配套建设观测设备和光电复合缆线等,同时对依托的陵水基站和番禺34-1海上石油平台进行适应性改造。

海底观测站分别为S1、S2、S3、S4、S5、S6,均配备主基站、接驳盒和各类观测设备,另设置1个锚系浮标主基站,并配备观测系统。

海底缆线总长约1725.35公里(包括主干线1663公里,支线62.35公里),其中,干线以番禺34-1海上石油平台为界分为东、西两段(东段长约1039.58公里于广东汕头登陆,西段长约623.42公里于海南陵水登陆);支线分别自S1、S2、S3、S4、S5、S6观测站的主基站伸出,用于连接各类观测设备。

陵水基站依托现有中科院南海海洋技术与系统实验基地,新增配套供电、传输、存储、运维等设施;在番禺34-1海上石油平台上新增光电传输设备。

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后,该项目可以满足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我部同意批准该环境影响报告书。

二、项目建设和运营期间,应严格落实报告书中的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污染物的处理和排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

定向钻施工产生的泥浆、钻屑应处理后综合利用,生活垃圾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处理,生活污水收集后送污水处理厂处理。

港口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范本

港口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范本

港口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范本招标编号:*********************、建设单位:*、项目名称:大连港太平湾港口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项目地址:大连瓦房店太平湾*、工程概况:根据吞吐量发展预测,建设*个*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结构按靠泊**万吨级集装箱船设计)、*个*万吨级多用途泊位(结构按靠泊**万吨级船舶设计)、*个散粮泊位(*个**万吨级散粮装卸船泊位,*个*万吨级散粮装船泊位(结构按靠泊**万吨级散货船设计))、*个**万吨级通用泊位(结构按靠泊**万吨级散货船设计),以适应太平湾港区****年-****年的港口发展需求;根据物流发展需求,建设物流区;支持系统岸线、跨海集疏运通道、场站等配套工程。

*、服务周期:**日历天*、资金来源:自筹资金*、合同估算价:***万元*、招标范围:环境影响评估报告书*、投标人资格要求:(*)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资质条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含交通运输甲级、海洋工程甲级);(*)其他要求: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注:使用**锁网上报名。

(*)递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投标单位须按《关于推动大连市建设工程电子化招投标工程的意见》大建委(****)***号文“**锁办理程序”办理**锁。

(*)投标保证金的递交形式:于投标截止时间前按投标文件要求递交。

*、本次报名只接受网上报名方式。

**、报名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公休日休息)每天上午*:**-**:**,下午**:**-**:**.**、报名地点:大连建设工程信息网(网上报名)**、建设单位:**、代理机构:**、联系人:联系电话:****-******** 传真:****-******** 代理机构地址:大连市中山区上海路**号**楼用户登录关闭。

大连地铁海底隧道作文

大连地铁海底隧道作文

大连地铁海底隧道作文
履带吊车将钢箱梁平稳提升至安全起重高度,通过吊臂旋转至大致安装位置,工作人员对钢箱梁进行精确定位调整。

11月11日凌晨,由中交一航局承建的光明路延伸工程201国道互通上跨沈大线公铁
立交A匝道钢箱梁吊装圆满完成,全过程用时1小时50分钟。

这是继201国道立交转体桥转体施工之后的又一重要节点,标志着大连光明路延伸工程跨线工程向前迈出关键一步。

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南岸港池区施工现场,原来3、4号码头之间经围堰阻隔海水已经形成了一块干地作业区域,海底隧道沉管与南岸陆域对接的最终接头段,正在展开最后410立方米顶板混凝土浇筑施工。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铁大线安全改造工程(鞍山—大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铁大线安全改造工程(鞍山—大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铁大线安全改造工程(鞍山—大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5.05.06•【字号】辽环函〔2015〕115号•【施行日期】2015.05.06•【效力等级】地方行政许可批复•【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辽宁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铁大线安全改造工程(鞍山—大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中国石油管道公司管道工程第三项目经理部:你单位报送的《铁大线安全改造工程(鞍山-大连段)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收悉。

经我厅2015年4月29日项目审查会第6次会议讨论决定,现对该报告书批复如下:一、本工程起点为铁大线的辽阳分输泵站,终点为小松岚输油站,依次经过辽阳市、鞍山市、营口市和大连市,工程线路具体走向见报告书。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输送原油管道全长372公里,其中辽阳分输泵站-瓦房店分输泵站D813管道257公里,瓦房店分输泵站-小松岚输油站D711管道115公里;全线设置6座站场,新建辽阳分输泵站和瓦房店分输泵站,改扩建小松岚输油站、大连石化末站、新港输油站和鞍山输油站;全线设置16座线路截断阀室;同时配套建设其它辅助工程及环保设施。

工程设计输送原油量2000×104吨/年,总投资40089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535万元。

在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我厅同意你单位按照报告书所列建设工程的地点、建设内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工程建设。

二、在本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应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施工期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加强施工期管理,严格限制施工作业范围,不得在环境、生态敏感及脆弱区域设置施工营地,尽量减少施工便道长度,严格划定运输路线,施工材料等要采用封闭车辆运输,防止施工期噪声、扬尘污染或扰民,做好施工后的地貌和植被恢复工作。

2、加强水环境管理。

海洋环评报告

海洋环评报告

海洋环评报告一、报告目的本报告旨在评估海洋工程项目致海洋环境的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环境效应,并给出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二、项目简介海洋工程项目是一项旨在开发海洋资源,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其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次项目规模为XX平方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XX、XX等,施工期限为XX年,运营期限为XX年。

三、评估结果通过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我们认为:1.该项目对海洋环境产生的主要影响为:(1)水质影响: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导致水体受污染,引起水质变差。

(2)生态影响:项目区域内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和干扰,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造成一定的影响。

(3)底质影响: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导致海底底质的变化,影响沉积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

2.根据对可能产生的环境效应的分析,我们预测该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效应为:(1)水质恶化;(2)生物物种和数量的减少;(3)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的变化。

3.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给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为:(1)开展水质监测,控制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导致的污染物排放;(2)对可能影响的重要鱼类、贝类、珊瑚等物种进行昼夜巡查和生态监测,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定期对海底底质的变化进行调查和监测,制定有效的沉积物移除方案;(4)建立环境保护监测系统,对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实施实时监控和管理。

四、结论本报告全面评估了海洋工程项目对海洋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预测了可能产生的环境效应,并提出了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应认真贯彻执行本报告给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积极探索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关系,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小化。

大连新机场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及海洋环评报告编制项目

大连新机场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及海洋环评报告编制项目

大连新机场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及海洋环评报告编制项目项目编号:DLKGJS-2017-13招标文件招标人:大连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招标代理人:大连中招招投标代理有限公司日期:二〇一七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投标邀请函 (1)第二章前附表 (5)第三章投标人须知 (9)第四章合同条款及合同格式 (22)第五章技术规格书 (29)第六章投标文件格式 (37)第七章评标方法 (70)第一章投标邀请函大连新机场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及海洋环评报告编制项目投标邀请函大连中招招投标代理有限公司受大连空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大连新机场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及海洋环评报告编制项目进行国内公开招标,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投标人报名参加投标。

一、项目编号:DLKGJS-2017-13二、招标内容:编制海域使用论证报告及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详细内容见招标文件)。

三、预算价:977.806万元,本项目设有拦标价,开标前3天公布,投标人投标报价超出拦标价的视为无效投标。

四、技术服务期限:1.海域使用论证:合同签订后三个月,至海域使用论证报告通国家海洋主管部门评审;2.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合同签订后后三个月,至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通过国家海洋主管部门评审。

五、投标人的资格条件:1.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2.投标人须具有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海洋工程;注:3.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4.截至2017年7月3日,经“信用中国”网站()、“信用辽宁”网站()失信黑名单、“信用大连”()大连市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示平台、“中国政府采购网”() 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不得参加本采购项目;5.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政府采购活动。

除单一来源采购项目外,为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投标人,不得再参加该采购项目的其他采购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地铁5号线(海底隧道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大连地铁有限公司环评单位: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2016年2月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受大连地铁有限公司委托对“大连地铁5号线(海底隧道工程)”的海洋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现根据国家法规及规定,并经大连地铁有限公司同意向公众公示环评内容。

本文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

大连地铁有限公司、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对所发布信息的真实性负责。

下个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或调整。

1、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1)工程概况大连市地铁 5 号线为大连市核心区东部南北向跨湾骨干线,线路长23.8km,全为地下线,共设车站18 座,其中换乘站7 座,平均站间距1372m,分别设后关村车辆段,虎滩停车场各一座。

本项目大连地铁5号线(海底隧道工程)位于地铁5号线的火车站至梭鱼湾南站线路区段,该区段线路具体走向如下:在火车站站北广场西侧设置火车站站后,线路向北穿过快轨3号线桥梁,从财富小区绿化广场下穿越,后继续向北分别下穿货运铁路、疏港路,从黒咀子码头东侧进入海域,后下穿香炉樵航道,于钻石湾居住区的东侧出海,设置梭鱼湾南站。

该区段长度为3410m,南岸陆域段840m;海域段2427m;北岸陆域段123m。

该跨海段拟设计为单洞双线方案,采用盾构法施工。

本工程用海面积约为8.6公顷。

工程费用约10.99亿元,土建总工期47.7个月。

(2)工程分析本海底隧道工程段采用的盾构法施工,盾构机选用泥水平衡盾构机。

施工工艺为:通过加压泥水来稳定开挖面,在机械式盾构的刀盘的后侧,其刀盘后面有一个密封隔板,隔板与刀盘间的空间定名为泥水舱。

把水、粘土及添加剂混合制成的泥水,经输送管道压入泥水舱,待泥水充满整个泥水舱。

通过向密封舱内加入经过加压的泥水来平衡开挖面水、土压力,保持开挖面稳定。

盾构采用刀盘开挖,由刀盘切削下来的土体则在密封土舱储留,与加入泥水的浆搅拌、混合后用水力输送方式排出。

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为:A 水环境污染环节:生活污水、机械含油污水B 振动环境污染环节:施工时盾构机振动C 固体废物污染环节:(1)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2)弃渣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关键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车辆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影响。

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水质环境质量现状参照《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规定的相应功能区要求的相应海水水质标准进行现状评价。

2015年9月调查结果:①大连湾工业与城镇用海区和大连湾港口航运区取三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评价结果显示,位于该评价海域的所有调查站位各评价因子均满足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

②大连海滨旅游休闲娱乐区和大连湾保留区取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评价结果显示,pH有4个站位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DO有3个站位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Pb有1个站位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有2个站位超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超标站位的个调查项目均满足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本评价区内其余调查项目均能达到了三类海水水质标准。

(2)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依据《辽宁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中的环境管理要求选择《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中相应的评价标准。

2015年9月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该评价区内Cu有3个站位超二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其中,1个站位满足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2个站位超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Zn有3个站位超二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其中,2个站位满足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1个站位超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Hg有4个站位超二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其中,3个站位满足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1个站位超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硫化物有5个站位超二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同时超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石油类有4个站位超二类沉积物质量标准,其中,2个站位满足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2个站位站位超三类沉积物质量标准;本评价区内其余调查项目均能达到了二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3)海洋生态现状2015年9月调查结果:①浮游植物:调查区内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基本以硅藻类为主,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属于较典型的北方海域近岸种类组成,优势种较突出,其优势度较显著;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较丰富,共检出浮游植物2大类27种,其中硅藻15种,甲藻12种;调查海区浮游植物的数量较高,属正常范围;调查海域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反映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多样性较好,各种类间个体分布匀均性差,结构稳定性差。

②浮游动物:本次监测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大类2/种以及浮游幼虫(体)10大类:桡足类10种,水螅水母类4种,毛颚类、被囊类、端足类和磷虾类各1种,枝角类2种,肥胖三角溞和腹针胸刺水蚤为浅水I、Ⅱ型网样浮游动物的共同优势种。

浮游动物总生物量(湿重)平均为106.5mg/m3。

各站位生物量波动范围在38.9~426.1mg/m3之间。

浅水I型网浮游动物总个体丰度平均为823.7ind./m3,丰度波动范围在67.7~4173.9 ind./m3之间。

浅水Ⅱ型网浮游动物总个体丰度平均为11928.6ind./m3,丰度波动范围在1052.8~27212.5ind./m3之间。

浅水I型网样,各站位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在0.55~3.38之间,平均指数为1.82。

均匀度介于0.14~0.81之间,平均为0.50。

物种数介于9~18种之间。

浅水II型网样,各站位浮游动物样品的多样性指数在0.45~2.46之间,平均指数为2.08。

均匀度介于0.13~0.74之间,平均为0.58。

物种数介于10~15种之间。

③大型底栖生物:调查海域,共记录大型底栖生物36种。

分布于5个动物门。

其中,环节动物21种;软体动物3种;节肢动物10种;棘皮动物1种;纽形动物1种。

主要为个体较小的环节动物。

海域各站位大型底栖生物栖息密度在0~460 ind./m2之间,平均密度为270 ind./ m2。

密度优势种主要为:寡节甘吻沙蚕、小头虫。

均为耐污性物种,说明该区域受到一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干扰。

底栖生物总生物量在0~57.1 g/m2之间,平均生物量为12.6 g/m2。

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在1.46~2.86之间,平均值为2.23;调查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均匀度指数在0.73~0.94之间,平均值为0.86。

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水动力、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影响分析根据工程设计,本工程海底隧道位于海底以下,顶部距离海底约为12~20m,在正常施工过程中,利用盾构机进行掘进,整个海底隧道施工过程均位于海底以下,正常施工情况下,海底会有一定的沉降,正常情况下沉降值较小(一般在1~2cm左右),相对于海水水深可以忽略,同时在海底以上无构筑物等工程设施及建筑,不改变海底地形,不会对水动力环境和冲於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2)海水水质环境影响分析工程正常施工均位于海底以下,不接触海水,不会对海水水质环境造成影响。

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和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均集中收集处理,不排放入海,不会对海水水质环境造成影响。

营运期,项目自身不产生污水,不会对海洋水质环境造成影响。

(3)海洋沉积物环境的影响分析与评价本项目施工及运营期均位于海底以下,均不向海洋排放污水及固废,不会影响海洋沉积物环境。

(4)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影响分析根据工程设计,本工程海底隧道位于海底以下,顶部距离海底约为12~20m,隧道高度约11.2m,海底隧道占用区域无生物存在,同时,项目施工不会产生悬浮物影响海水水质,因此不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5)主要环境敏感区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评价范围内的敏感区为大连海滨旅游休闲娱乐区和工程所在港区水域。

本工程为地下线路,施工期及运营期均位于海底以下十几米,工程施工和运营期产生的主要影响为振动,影响范围为外轨中心线两侧60m范围内。

大连海滨旅游休闲娱乐区距离本工程约3.8km,因此,本海底隧道工程建设不会影响大连海滨旅游休闲娱乐区的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及生态环境。

为确保现有和未来产品航道水深要求,地铁5号线下穿香炉礁航道交汇区域的航道,航道要进行拓深、拓宽,航道要求为:底标高-13.1米(航道宽160米);-9.0米(航道宽195米)。

在航道范围内,覆土均能满足盾构隧道要求。

同时,也不会影响航道的正常通航。

4、环境风险(1)风险分析根据风险产生的成因及沿线环境状况分析,本项目可能发生事故类型主要为:(1)由于自然因素所引起的用海风险,主要是地震及不良地质条件带来的风险,以及不良地质条件带来的风险;(2)由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故障引起的海洋环境风险。

(2)防范对策措施①地震环境风险防范对策措施结构按7 度地震进行抗震验算,并在结构设计时采取相应的构造处理措施,以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与地震检测中心保持联系,地震等灾害情况下,车站工作人员可通过站内广播、现场指挥等多种形式引导乘客疏散。

②不良地质条件防范对策措施本工程隧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主体结构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其耐久性及寿命对隧道的使用年限有重要影响,必须要进行耐久性设计,从设计、施工、维护等环节确保隧道的经久耐用。

对于溶洞等地质条件,在掘进前加强地质勘察。

掘进前除布置一定数量的钻孔勘探外,还应配合有效的物探方法进行溶洞探测,尽可能地探查掘进区域溶洞赋存情况,以便尽早采取工程处理措施。

掘进前进行溶洞处理。

对大于2m 的无填充或半填充溶洞,先采用高压风投砂充填空洞,再采用注浆加固。

对小于2m 的无填充或半填充溶洞,则采用注浆填充。

全填充溶洞采用压力注浆法填充加固,压力逐渐增大,间歇并反复压浆。

掘进期间洞内超前钻探。

溶洞最大的危害在于因盾构机底部的空洞未探明,未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导致盾构机前进过程中发生突陷。

因此,盾构机应具有超前探测和超前注浆功能,通过洞内超前钻探探明底部溶洞,并注浆填充溶洞是防止盾构机突陷的有效措施。

掘进期间溶洞洞内注浆。

超前钻探后,需要通过注浆回填超前钻孔,如通过超前钻探探明前方土体存在溶洞,则需要通过注浆填充溶洞区空洞,保证盾构机安全通过。

大连地铁有限公司已经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了项目的安全评价。

5、环保措施(1)施工期污染防治对策措施①施工期水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严格管理施工机械,严禁倾倒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含油废水应统一收集到岸上,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的承包合同中要有环境保护方面的条款,并附有环保要求的具体内容,施工期间污水不允许排海。

②施工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对策措施施工期垃圾由各施工单位负责处理,不得随意抛弃或填埋。

建设单位应在施工招标书中提出相应的条款和处罚制度。

施工单位应加强施工管理和环保教育,施工垃圾应定点集中堆放,尽量回收利用,不能回收的应运往市政垃圾处理场无害化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