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影响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抚育间伐是一种针对人工林进行的管理措施,其目的是促进树木生长、调节林分结构和改良林木品质。
近年来,随着抚育间伐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对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就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抚育间伐可以有效地减少树冠竞争,提供更多的光能和养分,从而促进林木生长。
多项研究表明,适宜的抚育间伐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增加林木的直径和高度,并且可以增加林木的生长期。
通过间伐来减少树冠,可以调节树林的光照强度和养分分配,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林木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因此,抚育间伐可以促进人工林的生长,提高林木的生产力。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结构的调节作用抚育间伐可以通过减少树木的数量和减轻树冠竞争的程度,改善人工林的结构,增加林木的空间,并形成多层次的林木生长结构。
适宜的抚育间伐可以减少林木之间的竞争,使林木的生长相对均衡,从而避免人工林生长过于单一,提高了林木间的多样性。
通过间伐来创造更多的林木生长空间,可以有效地避免树木之间互相干扰和竞争,保证了人工林的生长质量和生态效益。
抚育间伐不仅对人工林的生长具有促进和调节作用,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抚育间伐的实施可能导致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间伐的选取和实施应当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
生境破碎化:抚育间伐可能导致人工林内部生境破碎化、生境面积减少等问题,进而影响林木的生长和生态效益。
应采取合理的间伐密度和间伐方式,保证林木的生长空间和生长面积。
生物多样性降低:抚育间伐可能引起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在实施抚育间伐的过程中,应当采用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管理措施,保持原有的乔木种群,鼓励濒危物种的生长等。
环境污染:抚育间伐的实施可能会导致环境污染,例如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
因此,在实施抚育间伐的过程中,应当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避免环境污染的发生。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抚育间伐是指在人工林生长期内,通过适当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干预措施,对可能影响木材质量、树高、地径、树形、树种组成等森林自然发展趋势的株、树、干、枝叶等部位进行处理,以达到促进森林生长、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灌木林产量和改善森林质量的目的。
抚育间伐是人工林持续经营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对森林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
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木材生长和改善森林结构抚育间伐可以通过清除弱枝落叶或者块状木材,为主干和大树叶营造更好的生长环境,提高木材的质量和树高、地径等参数。
同时,抚育间伐还可以调整森林树种组成结构,控制种植密度,减少过密过浓造成的竞争,改善森林结构,为森林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2. 保护生态环境抚育间伐可以对造林地的环境进行调整,减轻植被对土壤的侵蚀,保护土壤和水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和增加。
同时,抚育间伐还可以进行草药和灌木的保育,调整生物群落结构,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3. 提高经济效益抚育间伐可以促进人工林的生长,提高木材产量和质量,提高森林经济效益。
同时,抚育间伐还可以促进生态旅游、科研、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目前,随着抚育间伐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应用规模的逐步扩大,一些研究表明,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确实是可以有效控制的,并且可以降低经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程度。
但是,具体控制效果和持续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同时,也需要考虑抚育间伐对森林生态环境长期影响的不确定性,以及大规模的抚育间伐可能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造成的挑战。
因此,未来需要继续加强抚育间伐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探索不同环境下的最佳抚育间伐模式,优化森林经营模式,进一步提高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不同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山地红壤 土为主 , 土层深厚 。
1 . 2试验 设 计
.
2 0 1 2年 ,对 1 5年 生马尾松 林进行 不同方式 采伐 作业试 验, 采 伐方式 为择 伐 、 渐伐 、 皆伐 。试 验采用 随机 区组 设计 , 4 次 重复共划 8 个小 区 , 每个小 区 6 0 0 平方米 。
园林生态
Yu a n l i n s h e n g t a
不 同采伐 方式 对马尾松林下植被 和土壤养分 的影 响
黄琴英
( 光泽县华桥林业工作站, 福建 南平 3 5 4 1 0 0 )
摘要 : 本文以1 5 年生马尾松 为研 究时象, 分析三种采伐方式对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择伐方式对土壤肥力
主伐 丰 富度值 覆盖率% 生物量g / m 2
属植物。 因其针叶成束, 形似马尾而得名 【 l 】 。
它是一种分布广 、 用途多 、 利用高的树种 。近年来在 我国各大 林场普遍种植陶 。 然而 采伐 方式是森林经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 环节 , 对于林 下的植被分布 、 土壤肥 力都会 造成影响。 因此 , 本 文以 1 5 年生马尾松 为研 究对 象 , 通 过实地调查和 实验 室分析 方法 ,得 出了不 同采伐方式对 马尾 松林下植被和 土壤 养分 的 影响 , 以便找到更加合适的采伐马尾松 的方 式 , 为 今后实际 开 采 工作提供理论基础和现 实依 据。
6 1 . 2 l 2 8 . 6
5 8 . 7 l 2 5 . 4
1 1 2 . 7 l 2 5 . 9
1 4 3 . 5 I 2 6 . 1
从表 1 可 以看 出 ,不同采伐方式林下 物种生物量 变化情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抚育间伐是指在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对主要干扰植物进行删除或削弱,以促进次生大树或优势树种的生长。
抚育间伐旨在调整人工林的林分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工林的生长质量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各地对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取得了一些进展。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植被、土壤和水源方面。
研究表明,抚育间伐可以改善人工林的植被结构,促进优势树种的生长,增加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
抚育间伐能够提高树木的生物量积累,增加林地的碳储量。
在土壤方面,抚育间伐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抚育间伐对水源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善林地的水文循环,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源的蒸发,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的影响还与不同的抚育间伐方法和频率有关。
研究表明,抚育间伐方法的选择和间伐强度的控制对人工林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在抚育间伐方法方面,选择合适的间伐对象和策略,如优先保留落叶乔木,逐步删除劣势树种,有助于提高人工林的生长质量和植被多样性。
在间伐强度方面,适度的间伐强度可以促进主要干扰植物生长,有利于形成复层结构的林分,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林木生产力。
过度的间伐强度可能导致土壤侵蚀、水源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抚育间伐的频率和强度。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的影响也受到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影响。
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水资源状况和气候条件对抚育间伐的效果有所差异。
在干旱地区,抚育间伐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排水量,改善地下水利用效率;而在湿润地区,抚育间伐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
在进行抚育间伐时应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制定适合的抚育间伐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林分结构、植被组成、土壤特性、水源利用等因素。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表明,抚育间伐可以促进人工林的生长和植被多样性,改善土壤质量和水源利用效率。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抚育间伐是指在人工林的生长过程中,依据林木生长状态和经济目标,采取一定的抚育措施,对林分进行适当的疏伐和修剪,以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木材和非木材资源的产量和质量。
抚育间伐是人工林经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于保障林分健康、提高生产力和保护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从生态环境方面,对抚育间伐对人工林的影响进行综述。
一、改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
抚育间伐有助于调整人工林的林分结构,保障林分基本生长需求,优化生长环境,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间伐能够减少林分密度和竞争,使得每颗树木都拥有更多的养分和光线资源,促进树木的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林分的光能利用率,增强人工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
另外,合理的疏伐和调整林分结构,还有利于改善树冠层的通风性和光照度,增加土壤渗透性和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从而有助于提高林木的生长速度和质量。
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抚育间伐可减轻森林系统中各种生态压力,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性。
间伐能够减少林分密度和竞争,从而增大生态空间,促进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回复能力。
同时,降低树冠密度和林分密度,也有利于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森林抗病能力和自然修复力,减缓自然灾害对森林的破坏。
三、提高生产效益,促进可持续经营
抚育间伐有助于促进人工林生产效益的提高,推进可持续经营。
适当的疏伐和修剪,能够保障林分的生长需求,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木材和非木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社会需求。
同时,抚育间伐还能够保障林分的健康和生态功能,推进可持续经营,增加林地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

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作者:张先杰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在马尾松中幼林抚育过程中,通过抚育间伐可使林分保持一个合理的生长空间,去除影响林分生长的不利因素,使林分的经济效益得到更大的发挥与利用。
本文主要阐述了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
关键词: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强度抚育间伐可以实现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树种组成,降低林分密度,缩短林木培育期,伐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能。
一、抚育间伐目的和意义1.按经营目的调整林分组成。
在天然林中,树种复杂、分布不均。
通过抚育间伐,降低非目的树种在林内中的比重,使目的树种逐渐取得优势,达到经营的要求。
2.降低林分密度,改善林木生长条件。
天然幼林往往密度过大,分布不均。
及时抚育间伐,保持该年龄阶段的合理密度,为留存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空间。
与此同时,可加速林下枯落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
从而给林木创造较好的生长条件。
3.促进林木生长,缩短林木培育期。
由于抚育间伐扩大了保留木的营养空间,地下根系提高了活性,能更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
使林木更好更快生长,这就大大缩短林木培育期限。
4.清除劣质林木,提高林分质量。
通过抚育间伐,有目的地选择保留木,用人工选优代替自然选择,这样可以提高林木质量,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木材利用率。
5.实现早期利用,提高木材总利用量。
6.改善林分卫生状况,增强林分抗性。
7.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发挥森林多种效能。
二、马尾松抚育间伐要点1.始伐年龄。
确定抚育间伐的起始期,要根据林分组成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林分密度、生长状况、交通运输、劳力、小径材销路等情况,进行综合性研究,作为确定起始期的依据和参考。
一般情况下,林冠进入郁闭,林木密度较大,林木营养空间已不能适应林木正常生长的要求,生长量开始下降,尤其是胸高直径生长量开始明显下降时,就应该进行首次抚育间伐。
也就是说,确定抚育间伐起始期的前提,主要是考虑是否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
马尾松抚育间伐强度对其生长量影响试验

区, 年降 雨量 16 0 l8 0mm, 0 0 年平 均湿 度 7 % , 7 年平均 气温 2 . O 1℃ , 高 气 温 3 . 最 9 7℃ , 低 气 温 最
一
2 2 试 验 方 法 .
在 1 生马尾 松 纯林 中建 立 2 . 2m×2 . 2 3f l 5 8 58
m 的标 准 地 , 标 准 地 的林 况 等 进 行 调 查 和 每 木 对 检 尺 。按 林 分分 化结 果 , 分优 势木 、 次优 势木 、 中级
3 0℃ 。 土壤 为 山地红 壤 , 层 中厚 , . 土 土壤 腐 殖
பைடு நூலகம்
质层 薄 , 度 2  ̄2 。土壤 肥 力较 差 。 坡 0 8,
( uh uC t F rs yB ra uinPo ic F z o 3 0 0 ) F z o i o et ue ui F j rvne y r n a uh u 5 0 5
Ab ta t Tend ng an hi i sa i p t ntm ea u e t uli t or s ・ m e w hie. i sa prncpl a src : i d t nn ng i n m or a s r O c tva e f e t an l ti i i e w y t a a l t e us t O m ke e r y sag e is wood. D if r e f e entt ndi nd t n ng i e iy m pac . . ・ t e ihta ng a hi ni nt nst i tD B H r e heg nd v u e i r e n v d lte o ol m nc em ntofi di i ua r e w od.i nd c t sdif e e t r tisi r e m p ctw ih f e e ti i a e fer nc O tea t nc em nti a t dif r nt t n ng i en iy t oug hi ng t s o r dif r nti e iy n 3一 y ar ol Pi us m a s ni na hi ni nt s t hr h t nni e t ve f e e nt nst i 1 e — d n s o a La b. m fr s. o e t Ke y wor s: Pi asoni a d nusm s an La b.; t di g a hi ng;nt s t m en n nd t nni i en iy;i r e ;m pa nc em nt i ct
抚育间伐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

抚育间伐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
郑志征
【期刊名称】《青海农林科技》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通过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进行抚育间伐,了解不同强度间伐措施对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抚育间伐的措施后,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马尾松林的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通过抚育间伐,马尾松林分胸径、树高和材积等生物量较对照林分相比较均有明显的增长.强度间伐后的马尾松林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蓄积较对照增加最大,分别达到13.85cm、12.1m和0.0430m3/株.综合考虑株数和单株材积,不同强度间伐后马尾松林分蓄积量为中度间伐>强度间伐>轻度间伐,中度间伐时马尾松林分总蓄积量最大,为46.73m3/hm2.
【总页数】4页(P39-41,71)
【作者】郑志征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小坪林业试验场,福建厦门36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3.7
【相关文献】
1.抚育间伐对不同龄林马尾松林分生长的影响 [J], 吴华;王加国;陆露;谢本乾;于波;袁丛军
2.闽南沿海山地马尾松林下套种红豆杉研究 [J], 张学武;陈文玉;陈清海;叶秀素
3.不同采伐强度对闽南山地马尾松林下植被和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 [J], 徐少辉
4.\"莫兰蒂\"强台风对闽南沿海马尾松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J], 郑志颖
5.抚育间伐对马尾松林生长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J], 王向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抚育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影响丁波;丁贵杰;李先周【摘要】生物生产力是判断生态系统大气中C02源和汇的重要标志,研究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变化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不同间伐强度对贵州台江县12a生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影响进行研究.沿等高线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种间伐强度,即T00(未间伐(0%),2016株/hm2),T11(轻度(11%),1800株/hm2),T22((中度(22%),1566株/hm2)和T33(强度(33%),1350株/hm2),利用4年连续监测数据对间伐林分的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蓄积量、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不同间伐强度下,T33,T22和T11样地的平均胸胸径、树高和单株立木材积净生长量均大于对照T00样地,间伐4年平均净生产力T11((7144.26kg/(hm2·a))>T22(6803.35kg/(hm2·a))>T00(6743.16kg/(hm2·a)) >T33(5816.09kg/(hm2·a)),但是其生长率均大于T00样地.T22间伐强度下林分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与对照T00达显著水平,且年平均净生产力大于对照T00,马尾松人工林中林龄阶段以T22间伐强度(1566株/hm2)经营最为合适,提高林分生产力最为有利.【期刊名称】《林业资源管理》【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6页(P72-77)【关键词】间伐;人工林;生产力;生物量;马尾松【作者】丁波;丁贵杰;李先周【作者单位】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贵州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贵阳55000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贵州大学林学院,贵阳5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57贵州省林业重大专项(黔林科合[2010]重大03号);贵州省农业科技攻关(黔科合NY字[2012]3027号)Email:****************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我国南方荒山绿化和造林的重要树种,遍布17个省区,是分布最广和耐贫瘠的乡土树种,面积已达200万km2[1]。
全树综合利用率高,速生、丰产、适应性强,为提供造纸原料和松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2],其造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3]。
生物生产力研究是判断生态系统大气中CO2源和汇的重要标志[4],对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立地[5]、林龄[2,6]和造林密度[7]影响等方面的报道较多,同时还报道了马尾松与木荷[8]、南酸枣[9]人工混交林生产力的影响。
贵州马尾松人工林普遍存在着郁闭度高、密度大、单株立木林木营养空间不足等问题。
改造人工低效林是今后发展重点。
因此,研究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影响十分必要。
密度是制约和决定种群生物量动态主要因素[7],也是人工林经营过程中重要参数指标,前人研究抚育和间伐对人工林有重要影响[10]。
所以,研究不同间伐强度下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变化意义更大。
以往间伐对杉木[11]、长白落叶松[12]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研究较多,对于马尾松人工林间伐对其林分生长和植物多样性[13]、碳贮量[14]、密度效应[15]等有不少报道,而研究间伐对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影响比较欠缺,主要是一、两年的观测数据,缺乏长期的观测试验。
为此,笔者在贵州台江以12a生马尾松人工林开展4年间伐试验对其生产力和生物量的影响,对贵州马尾松人工林生产力和生物量提高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研究贵州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
1.1 研究地区概况研究区地处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乡平水村,东经103°10′,北纬26°42′,最高海拔814m,最低海拔731m。
分布着大面积的杉木、马尾松人工纯林。
马尾松试验区台江县台盘乡平水村年极端最高温37.1℃,年极端最低温-10.3℃,年平均温度15.7℃,无霜期286d,年降水量1 050~1 400mm,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具有温和多雨特点[13]。
坡向东南,土壤为红壤、黄棕壤,土层厚度1m 左右,腐殖质层厚度约5cm,肥力中等。
林下植被灌木层有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is)、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菝葜(Smilax china)、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多花蔷薇(Rosa multiflora)、山胡椒(Lindera glauca)、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等物种。
草本层有铁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知风草(Eragrostis ferruginea)、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艾纳香(Blumea balsamifera)、淡竹叶(Lophatherum gracile)、崖爬藤(Tetrastigma formosanum)、密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金星蕨(Parathelypteris glanduligera)、茅草(Imperata cylindrica)等。
1.2 间伐前林分状况试验地栽植当年(1998年)明火炼山,穴状方式整地,栽植穴大小为40m×30m×30cm,株行距为2m×2.5m,用1a生马尾松裸根苗造林,当年开始抚育,以刀抚和锄抚为主,抚育3年(每年2次)。
2010年9月间伐,伐前全面调查了林分生长状况,样地基本情况详见表1。
1.3 试验设计2010年秋季,按随机区组沿等高线开展间伐试验研究,根据间伐株数设置4种处理,即为T00(未间伐(0%),2 016株/hm2),T11(轻度(11%),1 800株/hm2),T22((中度(22%),1 566株/hm2)和T33(强度(33%),1 350株/hm2),每种间伐强度重复3次,间伐试验小区面积为30m×20m。
1.4 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分别于2010年9月(间伐当年)、2011—2014年每年4月(间伐后1—4年)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每木调查,了解林分生长状况,因子有胸径、树高、冠幅及枝下高等。
采用夏忠胜[16]等的生物量与胸径和树高数学模型计算,公式W=0.043362(D2×H)0.91749[15],式中:W为生物量(kg),D为胸径(cm),H为树高(m)。
单株立木材积用夏忠胜[17]等的材积与胸径和树高模型计算,公式V=0.000094602×D(1.88156-0.0030651×(D+H))× H (0.76840+0.0046574×(D+H))[16],式中:V为材积(m3),D为胸径(cm),H为树高(m)。
数据用SPSS 21.0软件作平均值、标准差及单因素方差(ANOVA)分析(P<0.05),Origin 8.6软件作图。
2.1 间伐对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的影响间伐后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生长情况见表2和图1。
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强平均胸径逐渐增大,平均胸径净生长量也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
间伐4a后T33,T22,T11和T00间伐强度下林分平均胸径分别为14.50,14.62,14.37和13.15cm,T33,T22和T11的林分平均胸径较T00分别大1.35,1.47和1.22cm,间伐后第1,2年T00胸径与T11,T22和T33达到显著水平,第3,4年仅与T22显著(P<0.05)。
从图1看出,采用普雷斯勒公式[18]计算出胸径净生长率间伐后1年胸径连年生长量T33提高最大,较T00提高12.54%,T22和T11较T00提高5.51%和5.31%。
从间伐后2年起净生长量T22增加最大,第2,3和4年分别较T00增加5.28%,3.97%和3.53%,T33分别提高4.97%,3.55%和2.76%,T11分别提高1.95%,1.17%和0.71%。
间伐4年后T33,T22,T11,T00的净生长量分别为1.64,1.69,1.51,1.47cm,以T22间伐强度处理马尾松平均胸径生长量最大。
结果表明:间伐强度对胸径生长有重要影响,在林分经营过程中并不是间伐强度愈大愈好,合理保留株数才能促进林木径生长最大化。
不同间伐强度下马尾松林分平均树高生长见表3和图2。
间伐4年后T33,T22,T11,T00间伐强度下林分平均树高分别为11.18,11.20,10.89,10.56m,T33,T22,T11间伐强度下林分平均胸径较T00分别大0.62,0.64,0.33m,从图2还可以看出,间伐后1年T22平均树高净生长量最大,较T00提高10.66%,其次是T33和T11,分别提高9.15%和3.56%。
从间伐2年起林分平均树高的净生长量缓慢下降,且T33间伐强度增加幅度最大。
间伐4年后T33,T22,T11,T00间伐强度下林分平均树高净生长量分别为1.875,1.782,1.779,1.672m,未达到显著水平;但是T33,T22,T11间伐强度下林分树高净生长比例累计较T00提高20.08%,17.81%和10.49%。
由于间伐降低了林分密度,减小了郁闭度,改变了林分内的小环境,增加了林分内光照,给林木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因此间伐后的林分高生长较未间伐林分的高生长有所增加。
2.2 不同间伐强度对立木单株材积和单位面积蓄积量的影响据研究,林分单株材积跟林分的密度有很大影响[19],林分郁闭后,密度对马尾松单株立木材积的影响作用更大。
间伐明显提高了马尾松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也相应增加,从而提高了单株材积的生长量。
从图3可知,伐后1—4年内,T33,T22,T11间伐强度下单株材积生长量均大于T00样地,与T00样地相比,当年生长量增长比例在4.55%~6.35%之间,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大,单株立木材积净生长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T22间伐强度对单株材积增长效果最好,间伐4年与T00达到显著水平。
不同间伐强度条件下马尾松单位面积蓄积量生长率增长量结果显示(图4),蓄积增长率采用普雷斯勒公式[18]计算得出,抚育间伐后1年的增长率最大,随着林龄的增加,增长率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