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设计

合集下载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饱受环境污染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困扰。

为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许多城市开始进行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

而在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中,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是至关重要的,不仅关系到景观效果的美观程度,更关乎到生态环境的整体效果。

本文将就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中树种的选择和配置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树种选择1. 基本原则在进行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选择时,需要考虑到地方气候、土壤条件、水分状况、生长环境等因素。

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比如在南方地区可以选择植物高温、湿润的亚热带植物;而在北方地区可以选择抗寒的树种。

要根据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树种,比如酸性土壤适合种植松树、杉树等;而碱性土壤适合种植樟树、榉树等。

还要考虑到树种的生长速度、树形、树高、树冠的宽窄等特性,以便于为生态景观林提供更好的景观效果。

2. 树种种类在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中,通常会选择一些常见的树种来进行种植。

比如在南方地区常见的树种有榕树、木棉树、凤凰木、相思树、红棕树等;而在北方地区常见的树种有杨树、樟树、榉树、红叶石楠、银杏树等。

这些树种大多具有优美的树形、独特的树叶颜色和良好的抗逆性,适合用于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

3. 生态效益在选择树种时,还需要考虑到树种的生态效益。

比如一些树种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的CO2,释放出氧气,有助于改善周围环境的空气质量;另外一些树种具有较强的抗风抗雨能力,可以起到固沙防风的作用;还有一些树种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对当地野生动植物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树种配置1. 种植密度在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中,树种的配置密度对于整体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树种的密度太大,容易造成光线不足,阻碍空气对流,影响植物的生长和正常的通风换气;而密度太小,又会影响到景观效果的美观和覆盖面积的实际效果。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是指通过针对不同生态环境情况,采用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的方法,修建起生态景观林,营造植被丰富、自然环境优美的景观。

在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中,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到生态林的效益和生态价值。

本文将对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进行分析和探讨。

1. 首先要根据生态特征选择树种。

每个地方的气候、土壤、水分、阳光照射等自然特征是不同的,因此树种选择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树种的适应性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2. 其次要选取具有生态适应性强,生长迅速,可塑性高的树种。

可以根据树种的根系类型、习性、生长速度、叶子落叶情况等综合考虑。

3. 应选择符合绿化要求的树种。

这里的绿化要求通常包括树高、郁闭度、耐旱湿、良好的美化效果等方面。

常见绿化树种有丹木、槐树、法国梧桐、金松、红枫等。

1. 结构性树种:结构性树种是景观林中起到主要框架作用的树种,是整体生态系统中的关键因素。

这些树种应当占据修造区域中的主导地位。

结构性树种宜选择高大形态完整、观赏性好、易栽培的树种,如榉树、福建柏、金松等。

2. 补充性树种:补充性树种是指在结构性树种选择完成后,用以丰富植被种类、增加群落的生态功能、美化景观的树种,同时也可以增加土壤固定、有机物贡献等生态效益。

补充性树种应注意与结构性树种相适应,如黄花树、罗汉松、银杏树等。

3. 弥补性树种:弥补性树种是为了解决生态系统中某些要素欠缺,缺乏价值而在景观中特意选用的树种。

弥补性树种应具有修补功能,以修复生态系统而设计。

如银杏树、梧桐树等。

总之,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的树种选择和配置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目的进行合理搭配,精心设计,以达到优化树种组合、促进树木生态功能完善的目的。

此外,颜色、形态等美学因素也需要考虑,以增强景观的美感和观赏价值。

浅谈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浅谈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可持续发展

浅谈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可持续发展摘要:马尾松适应性很强,因此被用作荒山造林与绿化树种,发展马尾松人工用材林可以更好发掘其经济价值。

马尾松经济价值高,用途广,松木是工农业生产上的重要用材,主要供建筑、枕木、矿柱、制板、包装箱、火柴杆、胶合板等使用。

木材极耐水湿,有“水中千年松”之说,特别适用于水下工程。

本文就马尾松的造林技术管理及其可持续发展性作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马尾松;育苗技术;造林技术马尾松是亚热带的适生树种,适应性强、在干旱、瘠薄的土壤上能正常生长,且种源丰富,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都较容易,是荒山造林的重要树种。

马尾松既可以作水土保持的先锋生态树种,又是一个长纤维树种,其木材是制浆、造纸的高级用材。

木材脱脂后还是美观、漂亮的装饰面板材。

枝丫还可用作纤维板原料。

1马尾松育苗技术1.1如何对马尾松圃地的选择。

马尾松对生长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在众多要求中,相对来说对水的要求比较高一些。

所以,在选择苗圃的时候,应该最大可能地选择一些排水特别便捷的地方,比如山坡。

另外在采光要求上尽可能地保证马尾松苗圃周围没有过大的遮挡物,以免影响马尾松的采光要求。

1.2对泥土进行精耕细作。

马尾松的幼苗质地比较脆弱,故而在对土壤选择的生活,一定要选择一些土地地质较好的地方,并对土壤给予适度地浅耕。

深度一般来说要达到16-18厘米的标准。

不易深耕,深耕会导致苗木根系的发育和生长受到一些影响。

因为苗木的根系在深耕的土壤中会一直朝着土壤的深处进行生长,故而导致苗木的侧根须减少,这样一来,苗木就会生长不稳定。

此外,还要对苗棚畔斗加强管理,在通过几次犁耙之后施好基肥,以保证土壤中的养分充足。

常规来说,应该保证每亩25一50公斤磷肥的用量。

1.3对苗床的修筑。

在对土壤进行精工细作之后,就是对苗床的修筑。

在修筑之前,还有一步是不可忘记的就是对苗床的消毒处理,即在苗床上撒可湿性6%的六六粉,一般是每亩2-3公斤。

然后就是修筑苗床。

浅析马尾松人工造林技术

浅析马尾松人工造林技术

浅析马尾松人工造林技术
张天林
【期刊名称】《大科技·科技天地》
【年(卷),期】2012(000)022
【摘要】马尾松(湿地松)对土壤要求不严,喜微酸性土壤,但怕水涝,不耐盐碱。

在石砾土、沙质土、粘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

在造林选地上,尽量做到适地适树,避免大面积营造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尽量做到多林种、多树种镶嵌配置造林。

本文通过用苗、林地选择、栽植方法、幼林抚育、成林抚育、病虫害防治方法等分析马尾松造林技术。

【总页数】2页(P265-266)
【作者】张天林
【作者单位】三穗县国有林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25
【相关文献】
1.浅析马尾松人工用材林丰产技术 [J], 江恒皆
2.马尾松人工直播造林技术探讨 [J], 何积龙;谢复明
3.浅析不同营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J], 余作炯
4.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生长的影响探究 [J], 黄明蔚
5.马尾松造林技术要点与推广应用浅析 [J], 蓝焕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景观林成为了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则成为了城市绿化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生态景观林的改造过程中,树种的选择和配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正确的树种选择和配置能够有效地提高景观林的生态效益和观赏价值,本文将探讨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一、树种选择1. 依据景观需求选择树种不同的景观环境需求会对树种的选择提出不同的要求。

比如在城市街道、广场等场所,需要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如法国梧桐、金丝桃等;在公园、绿地等场所,则需要选择观赏性和生态性都比较强的树种,如樱花、红枫等。

在选择树种时,需要结合具体的景观需求来进行综合考虑。

2. 根据生态环境选择树种生态环境对树种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不同的地域环境、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都会对树种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在干旱地区,需要选择耐旱的树种,如柳树、松树等;在沼泽地区,则需要选择耐阴湿的树种,比如柳杉、水杉等。

在选择树种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生态环境情况来进行科学的选择。

3. 考虑树种的生长特性不同的树种在生长特性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生长速度、树形特征、树干粗细等。

在选择树种时,需要考虑树种的生长特性,以便在后期的管理中更加方便和合理。

比如在狭窄的街道绿化中,需要选择生长速度适中、树冠较小的树种,如黄杨、扁柏等;而在广场、公园等场所,则可以选择生长较快、树冠较大的树种,如柳树、榉树等。

二、树种配置1. 合理布局树种在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中,树种的布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树种布局时,需要考虑地形地貌、生长空间、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地进行树种的搭配和组合。

比如在广场绿化中,可以选择环境要求相似的树种进行组合,形成同质性的树种组群;在公园、绿地等场所,则可以选择不同特性的树种进行搭配,形成多样性的树种组合。

通过合理的树种配置,能够使景观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马尾松人工林改造措施探讨

马尾松人工林改造措施探讨

多代连栽棳已出现了生 态 系 统 不 同 程 度 的 退 化棳并 产 生
. 了A较ll多问Ri题g棳h如t地s力R衰e退se暍r低v效e林d.分增加暍病虫害迅速蔓 延及森林生物多 样 性 降 低 等椲棽椵棳因 此棳有 必 要 对 马 尾 松
人 工 林 改 造 措 施 进 行 探 讨 棳为 马 尾 松 人 工 林 的 经 验 管 理
旨在为马尾松人工林的栽培及利用提供参考依据暎
关 键 词 椇马 尾 松 椈人 工 林 椈改 造
中 图 分 类 号 椇斢棽棻棿棶棽暋 暋 暋 暋 暋 暋 文 献 标 识 码 椇斄暋
文 章 编 号 椇棻椂椃棿灢椆椆棿棿棬棽棸棻椃棭棸椀灢棸棸棽椀灢棸棽
棻暋 引 言
马尾松棬
棭是重要的南方荒山 荒地
造林先锋树种棳主要集 中 于 华 南 地 区棳是 我 国 林 业 建 设
椀暋 结 语
马 尾 松 人 工 林 的 改 造 棳可 促 使 森 林 资 源 持 续 健 康 增 长 棳充 分 发 挥 保 持 水 土 的 重 大 功 效 暎 而 科 学 的 理 论 指 导 与 合 理 的 可 持 续 经 营 技 术 棳是 马 尾 松 人 工 林 改 造 的 有 力 保 障 暎 在 马 尾 松 人 工 林 改 造 的 过 程 中 棳应 该 遵 循 森 林 生 存与发展的自然规 律棳不 能 盲 目 进 行 改 造棳否 则 会 导 致 地力衰退暍水土流 失暍经 济 效 益 大 损 等 严 重 问 题暎 综 合 国内外的研究可知棳对 马 尾 松 人 工 林 的 合 理 改 造棳可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解 决 人 工 林 综 合 质 量 差 暍生 态 效 益 差 的 经 营 问题棳是现代林业可 持 续 发 展 的 重 要 方 法棳林 业 有 关 部 门应引起重视暎

近自然化改造在甘肃省马尾松和杉木人工纯林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近自然化改造在甘肃省马尾松和杉木人工纯林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杨阿莉.近自然化改造在甘肃省马尾松和杉木人工纯林中的应用效果探析[J].南方农业,2023,17(22):217-220,227.近自然化改造在甘肃省马尾松和杉木人工纯林中的 应用效果探析杨阿莉(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高桥林场,甘肃陇南 742304)摘 要为提高人工林地培育树种的质量,研究自然化改造对林分结构的影响,以甘肃省小陇山林区对马尾松和杉木人工纯林的近自然化改造为论述对象,分析了近自然化改造后的林分结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通过对马尾松林进行近自然改造,在弱、中等、强、极强混交4个级别上,林分个体数量的比重均有所提高,尤其是极强混交所占比重为25%,平均混交度由改造前的0提高至0.82。

林分角尺度上,马尾松林中随机性个体数目所占的比重较大,但在近自然化改造后,随机性个体数目所占的比重降低至41.67%,而团状分布则上升至8.33%。

林分大小比数方面,杉木对照林分近自然化改造后优势木与中等木所占比重分别增长了28.00%与20.00%,而其他种类木所占比重则呈下降趋势,林分的平均大小比数也从改造前的0.52下降到0.46。

近自然改造可以改善林分结构和林地土壤肥力,增加林间物种多样性。

但过度择伐也会产生反作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关键词近自然化改造;马尾松;林分结构;杉木;甘肃省小陇山林区中图分类号:S791.24;S791.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ki.1673-890x.2023.22.068马尾松和杉木都是我国的重要用材树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多作为造林先锋树种,主要应用于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经济林等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对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进行改造,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碳汇功能,成了目前研究的热点。

在天然更新过程中,马尾松人工林和杉木人工林常出现林分郁闭度高、林分生长量低等问题,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展了人工诱导马尾松纯林和杉木纯林更新的研究。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分析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分析

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树种的选择和配置分析发布时间:2021-07-08T07:41:13.134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7期作者:施益举[导读] 生态景观林的改造项目中,对于树种的选择中,树种既要保障美观,也要能够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所以针对树种的选择以及配置工作就成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重点。

基于对笔者主要参与工程项目的分析,最终总结了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中的树种选择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树种选择之后的配置模式,从而使得该生态景观林的改造项目在实际落实阶段,栽种质量可得到大幅提升。

施益举上海横港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摘要:生态景观林的改造项目中,对于树种的选择中,树种既要保障美观,也要能够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所以针对树种的选择以及配置工作就成为了一个需要考虑的重点。

基于对笔者主要参与工程项目的分析,最终总结了生态景观林改造项目中的树种选择方法,进一步分析了树种选择之后的配置模式,从而使得该生态景观林的改造项目在实际落实阶段,栽种质量可得到大幅提升。

关键词: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树种配置引言:生态景观林的改造项目中,针对树种的选择要根据目前所采取的所有管理思想和管理工作标准,实现对于相关树种类型配置数量以及运用表现的研究,之后根据相关的要素处理方法以及相关信息的处理模式,实现针对树种的专业化栽培。

要求根据最终所取得的工作结果,实现所有参数和所有管理因素的调整,之后才可以按照现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表现得到最终结论。

一、主要工程项目简介有笔者多年的工作期间参与了多项关于生态景观林的改造和建设项目,其中重点性的项目中如下:(1)泗泾镇的生态公益林种植,其中主要包括的工作事项有土壤回填、场地平整以及杂、乱、脏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针对垃圾清理、苗木的种植工作也纳入了工作范畴。

总工作面积为100.84亩,该工程项目覆盖整个泗泾镇的空置林业用地。

(2)松江洞滨湖休闲绿地项目。

该项目位于洞滨镇滨湖路同乐路桥下,沿着河岸边方向进行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设计李超;杜燕;孟伟;陈军【摘要】以贵州龙架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区,通过面状、线状和点状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技术研究分析,得出:森林公园原建设内容在深度上进一步深化,广度上进一步拓展;改善林分结构,提升林分质量,增强水土保护的能力,使水质得以净化,为贵州省开展大规模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提供技术支持.【期刊名称】《热带林业》【年(卷),期】2015(043)004【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树种引种【作者】李超;杜燕;孟伟;陈军【作者单位】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贵阳550003;贵州省清镇市生态文明建设局,贵州贵阳550000;贵州林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贵州贵阳550003;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贵阳5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1.248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带来的便利和经济的飞速增长,导致自然地貌、植被和人居环境不断变化。

因而市民强烈的渴望“城市与自然并存”,向往生活在环境优美的“森林城市[1]”或“花园城市[2]”里。

通过林分改造,以实现景观质量提升和改造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来看,国内林分改造方面主要关注于低质、低效林改造、针叶纯林向针阔混交等方面,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林分的改造,使森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以正常发挥,而对林分景观改造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林分景观改造,除保证森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以正常发挥外,还必须关注森林观光、休闲价值的体现[3]。

该文对马尾松人工纯林做改造,从林分组成上由纯林向混交林改造、从林分结构上由单层林向复层林改造、从景观上由景观单一向丰富改造[4~6]。

以打造季相变化多姿、色彩斑斓、错落有致和层次分明的森林景观,为贵州省开展大规模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提供技术支持[7]。

贵州龙架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西北部贵州省龙里林场境内,距贵阳市28km,其地理位置为:106°55′15″~107°1′55″E,26°26′50″~26°29′45″N,东临龙里县麻芝乡永瑞村,西至观香乡香樟岩村,南靠莲花乡白岩脚村,北到平西乡下坝村,总面积1809.22hm2。

龙架山森林公园在贵州省植被分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贵州高原(偏湿性)常绿阔叶林带-黔东南丘原石灰岩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马尾松人工纯林林地区-贵阳、安顺灰岩山原常绿栎林、常绿落叶混交林、石灰岩植被小区。

公园内植被种类丰富。

在海拔1400m以上,以草坡和灌丛为主;在海拔1400m以下的砂岩地区,以针叶林(马尾松人工纯林)为主,局部区域为阔叶林,夹层岩地区则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森林景观类型包括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阔叶林、灌木林、灌丛草坡、草坡等六个植被型。

公园内主要的常见植物有:马尾松、火炬松(Pinus taeda L.)、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 Hemsl.)、蚊母树(Distylium racemosum Sieb.et Zucc.)、女贞(Ligustrum lucidumAit.)、银杏(Ginkgo biloba L.)、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朴树(Celtis sinensis Pers)、腊梅(Chimonanthuspraecox)等,其中以栽培的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银杉(Cathaya argyrophylla Chun et Kuang)、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Baill.)、银杏、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HuetCheng)等为代表的国家I、II级保护植物株数达10多万株,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园内还有鸳鸯(Aix galericulata)、红腹锦鸡(Chrysolophuspictus)、山鹰(Aquila chrysaetos)、斑鸠(Streptopelia turtur)、画眉(Leucodioptron canorus)、大山雀(Parus major)、八哥(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布谷鸟(Cuculidae)、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等多种野生鸟类。

依据《贵州龙架山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目标,以原有的马尾松人工纯林植被为基础,充分利用公园的自然资源和地势,通过合理运用观花植物和彩叶植物,创造生物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具有森林气息和自然野趣,科学内容与文化内涵并重,富有特色的山地森林景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8]。

研究区现有马尾松纯林植被是森林景观重要基础,要严加保护,并根据公园规划布局和功能分区的要求,适当改造原有绿地或增加新的马尾松景观,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植物景观,以满足森林公园游赏的需求;区域绿化美化以引种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入观赏性、适应性俱佳的观叶、观花、观果、芳香类植物,进行森林植被的美化和香化建设。

以森林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园林美学为指导,通过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创造具有园林生境、意境的绿色景观效果。

区域马尾松人工纯林景观改造方案,以面状景观改造为主,点和线状景观改造为辅,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空间。

以乔、灌、草、竹、藤立体配置的形式,形成地被、灌丛、竹类、攀援、小乔木、大乔木相互镶嵌的复层森林群落景观。

3.1 面状景观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研究区现有植被主要以马尾松纯林为主,林相结构单一,景观单调。

从森林公园景观考虑,选择有观赏价值的珍稀树种或乡土树种,如鹅掌楸(Liriodendronchinensis(Hemsl.)Sarg)、银杏、红花木莲(Insignis)、楠木(Phoebe Nanmu)、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红豆树(Ormosia hosiei)、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翠柏(Cypress)、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秃杉(Taiwania)、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Finet et Gagn)Rehd.)、杜仲(Eucommia ulmoides)、香水月季(Tea rose)、喜树(Camptothec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贵州山核桃(Carya kweichowensis Kuang&A.M.Lu)、贵州槭(Guizhou Maple)、贵州木芙蓉(Bunga Raya Guizhou)、山乌桕(Sapium)、青冈栎、虎皮楠(Daphniphyllum)、女贞等,逐年加以更替,形成混交植物群落稳定结构。

3.2 线状景观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线状景观改造点主要在研究区环行主干道两侧、森林公园道路两侧和朵花河两岸。

研究区环行主干道两侧,引种配置树形优美、观赏性强的珍稀植物,每隔1km换树种,树种可选择红豆杉、南方红豆杉(Taxus mairei SY Hu)、凹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秃杉、银杏、鹅掌楸、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等。

与马尾松人工纯林相协调,形成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森林公园主干道两侧,搭配种植贵州特有树种及观赏植物,如贵州红山茶(Bunga kamelia Guizhou merah)、贵州石楠(Guizhou fraseri)、三尖杉(Cephalotaxus)、粗榧(Cephalotaxus mannii)、穗花杉(Amentotaxus argotaenia)、贵州槭、黔腊梅花(Praecox GuizhouChimonanthus)、黔蚊母树(Distylium tsiangii)、杜英、鹅掌楸等,突出贵州地方植物特色。

铁路两侧引种隔音效果强的树种,与马尾松纯林协调配置,如樟树、广玉兰(Magnolia Berembang Bukit)、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虎皮楠、珊瑚树(Coral tree)、冬青(Ilex chinensis Sims)、深山含笑、檫木等。

森林公园游步道两侧种植的植物以观花、观叶为主,突出自然与野趣的特点,可选择树种有腊梅、樱花(Ting Sakura)、红枫(Maple merah)、南天竹(Dari nandina domestica)、紫叶李(Daun yang ungu plum)、枫香、桂花(Osmanthus Sweet-wangi.)、杜鹃(Cuckoo dalam)、蔷薇科树种、豆科树种、山茶科树种等。

朵花河两岸引种配置荔波大节竹(Indosasa lipoensis)、独山青蓠竹(Dushan hijau Gracilaria confervoidesbuluh)、方竹(Chimonobambusa quadrangularis(Fenzi)Makino)、慈竹(Neosino calamus affinis)、凤尾竹、钓鱼竹(Dendrocalamus tsiangii(McClure)Chia et H.L.Fung)等竹类植物,间植垂柳等,与马尾松人工纯林相协调搭配。

溪边草地,栽植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 L.)、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Andr.)Kunth)和假俭草(Eremochloa ophiuroides(Munro)Hack.),点缀红花酢浆草(Oxalis corymbosa DC.)、棣棠(Kerria japonica)、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等,形成悠闲、宁静的溪水景观。

3.3 点状景观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1)珍稀植物园:植物园引种植物按植物类别划分为松柏区、樟园区、苏铁园区、木兰园区等。

各区重点考虑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同时,充分发挥树木配置的艺术效果,因树、因地形以孤植、丛植、疏林、群植等类型进行配置设计,形成各具不同的植物景观。

孤植适合于具有突出奇特的姿态美与色彩美的植物,如雪松、白玉兰、银杏、秃杉、凹叶厚朴、长蕊木兰、水杉等,在充足的空间成为一种独特的景观,可在珍稀植物园入口处孤植一株红豆杉。

丛植景观主要表现树丛组合的群体美,如水杉丛植、香樟丛植、红枫丛植等。

疏林景观是植物园中最常见的景观,可将树冠狭而高的树种栽在中间,将树冠稍宽而矮的依次向外排列,使之形成高矮有序的层次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