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大叶栎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比较

合集下载

不同肥料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不同肥料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

第1期(总第409期)2024年1月No.1农业技术与装备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QUIPMENT不同肥料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李明(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537100)摘要为探究不同肥料对桉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贵港地区的广林29号桉树为研究对象,考察不同施肥处理下桉树树高、地径以及生物量生长情况。

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均对桉树幼林树高、地径以及生物量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处理4条件下桉树树高生长效果最好;处理3与处理4对桉树幼林地径生长促进效果较高;通过不同施肥处理下各部位鲜生物量分配情况所占比例可知,树干与叶片鲜生物量占比较高,树皮鲜生物量占比较低,其中不同施肥处理中,除处理4条件下根部鲜生物量较高外,树干、树枝、树皮、叶片鲜生物量最高的施肥方式均为处理3。

关键词桉树;肥料;幼苗;生长状况中图分类号S792.39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4.01.036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the Growth of Eucalyptus SeedlingsLi Ming(Daxuxiang Rural Construction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Gangbei District,Guigang 537100,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ers on the growth of Eucalyptus seedlings,Eucalyptus Guanglin No.29in Guigang area wa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investigate the tree height,ground diameter and biomass growth of Eucalyp ‐tu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Eucalyp ‐tus seedling height,ground diameter and biomass,and treatment 4had the best effect on Eucalyptus seedling height growth.Treat ‐ment 3and treatment 4had higher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diameter growth of Eucalyptus seedling forest.According to the propor ‐tion of fresh biomass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arts under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the proportion of fresh biomass in trunk and leaf was higher,while the proportion of fresh biomass in bark was lower.Among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the highest fresh biomass in trunk,branch,bark and leaf was all under treatment 3,except that the fresh biomass in root was higher under treat ‐ment 4.Key words :Eucalyptus ;fertilizer;seedling;growth condition桉树又称加利树,为桃金娘科桉树属,其轮伐期短、生长迅速、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贫瘠。

桉树对水质的影响

桉树对水质的影响

桉树对水质的影响1 、桉树是“抽水机”:桉树是速生丰产林,桉树还有很强的蒸腾作用,对土壤的水分需求极大,大面积引种桉树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到水土保持,时间长了,土地表面板结,还出现土地沙化现象。

2 、桉树是“抽肥机”:桉树对土壤的肥料和养分需求极大,而且桉树枯枝落叶少,不利于土地肥力的恢复,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凡种植了桉树的,土地肥力下降乃至枯竭,原始植被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肥料和养分而受到严重破坏,引发土地退化,水土保持情况恶化,土地贫瘠,到时再引种其他植物根本无法存活。

土壤强度侵蚀比例逐年升高,山体滑坡和洪涝灾害增多。

3 、桉树是“霸王树”:桉树对当地乡土的、原产、原生的物种有极大的抑制性。

它生长了,其他物种就不能生长,而且会慢慢地退缩,最后造成桉树林都是地表光秃秃的,地被上没有草、灌木(如家乡俗称的当泥树、牛奶根、鸡屎藤、金银花等),也没有小乔木及各种中草药材等。

其他物种不能和它一起生存。

原生物种衰减、退化,植物种类极为单一,无法给大多数动物提供食物或适宜的栖息环境,林中动物十分稀少甚至绝迹,生物多样性水平极低,生物食物链断裂,生态十分脆弱,缺少天敌对虫害进行控制,很易感染虫灾,造成大面积损害,砍伐天然林种植大片树木种类单一、树龄相近且十分密集的人工林,会导致“绿色沙漠”;干燥且易形成火灾;还会导致小气候变化等严重的生态危机。

生态将遭受颠覆性的破坏,且难以恢复。

而且不一定在两三年内显现出来。

4 、桉树施用的化工产品毒性强、毒效长,桉树气体有刺激和毒害作用种植桉树时将施用某些毒性强、毒效长的化工产品,该产品一旦施加在土地里,将很难清除干净,对水质污染极大,人畜饮用后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

5、关于桉树林建植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直以来是人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目前,多数研究结果表明桉树林的种植或多代连栽均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这可能是由于物种替代效应、竞争效应、化感效应和继发性人为干扰效应等原因所引起的。

桉树取代马尾松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桉树取代马尾松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桉树取代马尾松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张凯;郑华;陈法霖;欧阳志云;兰俊;吴永富;项学武【摘要】桉树取代马尾松造林是我国南方典型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之一,为了探讨该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采用成对设计方法,研究了我国广西桉树取代马尾松造林对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桉树取代马尾松造林后,土壤全碳、易分解碳库、中等易分解碳库、难分解碳库、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显著降低,但速效磷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由于桉树林施肥和磷素在土壤中移动性弱导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蛋白酶、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树种变化、桉树林轮伐期短、林下植被差、炼山、翻耕等可能是土壤养分、微生物和酶活性降低的驱动因子;施肥有助于缓解土壤养分降低.在林地转变和经营时,适当保持林下植被和凋落物、减少土壤扰动和合理施肥将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实现桉树林的可持续经营.【期刊名称】《土壤学报》【年(卷),期】2015(052)003【总页数】8页(P646-653)【关键词】桉树;马尾松;土壤养分;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作者】张凯;郑华;陈法霖;欧阳志云;兰俊;吴永富;项学武【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长沙410128;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广西崇左532108;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广西崇左532108;广西国有东门林场,广西崇左532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8植被是影响土壤的重要因子。

在中国,由于天然林破坏造成的土地退化十分严重。

为了改善土地退化状况,同时满足日益增加的木材需求,外来速生丰产树种被广泛引种造林,并逐渐取代本地树种。

桉树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引进的造林树种,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3%[1]。

广西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效应研究

广西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效应研究
1 1 2 2 o 1 5 , V o L 3 5 , N o . 1 8
农 业 与 技 术
※ 林业科学
广 西桉 树 人 工 林 土壤 肥 力状 况 及 施 肥效 应 研 究
杨 参
( 合 浦 县 林 业技 术推 广站 , 广西 合 浦 5 3 6 1 0 0 )
摘 要 :本文对广 西北海林 区的土壤肥 力及施肥效应进行 了 研 究 ,结果表 明,北海林 区的人工林土壤养分总体情况 贫瘠 ,有机 质和氮素处于中等水平 ,磷 、钾含量偏低 ,微 量元素处于低等 水平 。不 同肥料品种对桉树 生长量 的影响

为3 4 . 5 6 mg / k g ,p H值为 4 . 8 6 。
1 材 料 与方 法
1 . 1 试 验地概 况
试 验 区 设在 广 西 北海 合 浦 县乌 家 镇林 区 ,该地 位 于
1 . 2 试 验设 计 本试验 采用 随机 区组 设计 ,设计 4个 处理 ,1 个对 照 , 每 个 处理重 复 3次 ,随机 进行排 列 ,试验 处理 ( 见表 1 )。 每 个试 验 小 区面 积 为 1 0 0 m ,试 验 品种 为尾 巨桉 ,2 0 1 0 年 种 植 ,2 0 1 1 年和 2 0 1 2年 分 别 进 行 一 次 追 肥 ,2 0 1 3年 测定树 高及 胸径 。
E1 0 8。 5 0 45” ~ 1 0 9。 4 7 28 ,N2 0。 2 6 ~
2 1 o 5 5 3 4”之 间 ,属 于 亚热 带海 洋性 季风 气候 。气 候 温 和 , 雨水 充 沛 ,年 平 均气 温 2 2 . 9 ℃,年 平 均 日照 时数 2 0 0 9 h ,平均 降雨量 1 6 7 0 m m。该 试 验 区土 壤类 型 为 赤红 壤 ,有机质 含量 2 3 . 4 2 g / k g ,全氮 素 1 9 . 3 1 g / k g ,全磷 0 . 6 4 g / 全钾 2 1 . 6 5 g / k g ,有 效 磷 含 量 为 0 . 7 4 mg / k g , 速 效 钾

桉树人工林生态目标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桉树人工林生态目标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桉树人工林生态目标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摘要:随着桉树人工林经营水平的提高,桉树人工林不仅满足木材的需求,还发挥生态效益等其他功能。

本文综合之前学者对于人工林生态效益的研究结合实地调查,对人工林生态价值各部分进行细分,提炼出桉树人工林生态目标详尽准确的评价因子,并对各因子赋予权重,构建起桉树人工林生态目标评价体系,以达到量化评价的目的,以期最大限度地发挥南方人工林的生态效益,并为林业决策部门、人工林相关法规制定单位、林业经营管理者进行相关活动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作为速生丰产树种代表的桉树(Eucalyptus),其人工林所体现的经济、社会价值得到普遍认可,它部分填补了我国的木材需求缺口,缓解木材供需紧张局面,解决了大量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预计我国2015年木材消费量达到3.3 ~ 3.4亿m3,而国内可供应量只有1.9亿m3,桉树人工林是最优良的木材供应树种之一,可见其经济社会价值不可或缺。

但是,桉树人工林的生态价值未得到全面认识,如何更好地提高桉树人工林的生态效益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在森林经理学的基础上利用森林生态学、系统科学等知识,力求正确评价桉树人工林的生态价值,为更好发挥桉树人工林生态效益提出建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某地处热带北缘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每年6—11月为热带风暴和台风季节。

年平均气温在23.0 ~ 23.5℃,年平均日照时数达1 817.7 ~ 2 160.8h。

雨量充沛,干湿季节较明显,年平均降雨量为1 864.5 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725.5 mm,相对湿度85%。

土层厚度为40 ~ 100 cm,土壤肥力不高,富铝化,砖红色,酸度大,盐基不饱和。

地形地势按其起伏程度不同,主要为平台地和丘陵地。

现有经营面积4.95万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74万hm2,林分面积3.2万hm2,桉树人工林面积2.97万hm2,占林分面积的93%。

比较两种经营方式下桉树林与椰林的土壤物理性状的异同

比较两种经营方式下桉树林与椰林的土壤物理性状的异同

比较两种经营方式下桉树林与椰林的土壤物理性状的异同摘要:对海南儋州两种经营方式下桉树林与人工椰林样地连续定点采样,分析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地土壤的物理性状差异。

结果表明:(1)短伐桉树林、椰林土壤表层的0~10 cm粒级组成“粗化”明显,而非短伐桉树林的变化较小;(2)短伐桉树林、非短伐桉树林、椰林表层0~10 cm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65,1.69,1.56 g·cm-3,较其他林地要大;(3)短伐桉树林、非短伐桉树林和椰林的土壤毛管孔隙度非常接近,约为33%,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8.66%,4.95%,5.99%,总孔隙度分别为41.89%,38.62%,39.05%;(4)短伐桉树林、非短伐桉树林、椰林的土壤紧实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非短伐桉树林的土壤紧实度明显高于短伐桉树林和椰林,而短伐林与椰林的土壤紧实度相近。

关键词:短伐桉树林;非短伐桉树林;椰林;土壤理化性状用不同的方式,土壤质地、结构以及土壤肥力等性质也会有明显差异[5]。

因此,利用不同方式研究不同土地下土壤物理性状的差异性,对优化土地利用类型、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桉树生长快,耗水耗肥大,桉树人工林的生态问题备受关注[6]。

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桉树人工林蒸腾耗水、林下生物多样性以及林地土壤地力衰退等方面[7-9],而关于桉树人工林生产与经营方式对林地土壤质地、结构影响的研究目前还较少。

海南西部为我国热带半湿润、半干旱特殊生境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桉树浆纸林栽植区之一。

为此,本研究选择海南西部儋州连片种植的桉树林为研究靶区,对短伐、非短伐两种经营方式下的桉树林与人工椰林样地定点采样,分析不同经营方式下林地的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土壤紧实度、土壤容重等土壤物理性状差异,旨在揭示桉树人工林不同生产与经营方式对林地土壤物理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管理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1.1 自然环境儋州林场位于海南岛西北部,地势较为和缓,土壤以砂质砖红壤为主,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

马尾松改植桉树后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权威]

马尾松改植桉树后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权威]

马尾松改植桉树后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权威精品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摘要为了探明桉树人工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宁明县境内,选择马尾松林改植桉树林后的代表性地段设置样地,挖土壤剖面(0~60 cm),分别与马尾松林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马尾松林改植桉树林后的土壤容重为1.121~1.346 g/cm3,比马尾松林增加0.008~0.023 g/cm3;土壤总孔隙度和通气度分别为43.81%~55.53%和19.46%~31.22%,分别比马尾松林有所减少;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依次为29.01%~42.56%、23.03%~32.50%和13.64%~29.89%,分别比马尾松林有所下降。

研究结果充分说明,马尾松林改植桉树林后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壤孔隙度及通气度下降,以及持水性能降低等格局。

关键词桉树人工林;马尾松林;土壤物理性质;广西宁明S714.2 A 1007-5739(2013)17-0236-02桉树(Eucalyptus)在多个国家引种和大规模发展,其面积已突破2 000万hm2,约占人工林总面积的1/3。

至今为止,我国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80万hm2;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广西、广东、云南、海南、湖南、福建、江西等省区;其中广西达170万hm2,其规模的不断扩大;经营周期的不断缩短和栽培措施的集约化;以及连栽代数的增加和社会上营造桉树工程的迅速发展,使得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1-3],其中桉树是“抽水机”问题是生态争议的核心问题。

有关桉树林地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已经有些报道[4-14],但是,由于所在区域气候及土壤条件等环境条件的差异,其研究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本文在广西宁明县境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桉树人工林进行土壤水分—物理性质方面的研究,探明马尾松改植桉树人工林后对士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程度,为该区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及营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和基础数据。

[桉树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桉树对水质的影响

[桉树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桉树对水质的影响

[桉树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桉树对水质的影响摘要:桉树在我国林业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然而桉树人工林的大量栽种,导致了土壤肥力日渐衰退的问题,因此开展关于桉树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势在必行。

笔者通过对当地桉树种植分布情况进行实地考察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桉树对于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旨在为森林土壤肥力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调控提供依据。

关键词:桉树;土壤肥力;影响中图分类号:S79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2-0170-21桉树的相关概述1.1桉树简介桉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的总称,属常绿乔木。

树皮粗厚而宿存或平滑而年年脱落,有挥发性芳香油,同松树、杨树一起成为全球最速生、经济价值最大、生态和社会效益最高的三大树种。

一百多年前我国开始引种桉树,初期只是小规模的引种试验或观赏性质的树种;近年来桉树人工林的规模迅速发展,国内总的种植面积已达154万公顷,仅次于印度和巴西,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云贵川地区、福建和海南等长江以南地区。

1.2桉树用途桉树的经济效益比较客观,主要用在以下方面:第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纤维材,桉树造纸广泛的应用在我国江淮一带的纸浆厂,桉树纤维材还可以用于生产纤维板和刨花板,近年来华南的纤维板厂正逐步建立和完善并正向环保型纤维板生产方向发展;第二桉树是质量上成外部美观的家具装饰用材,多用于高档次的建筑物和室内装饰,不但质量好,而且十分美观;第三桉油是用途良好的医药和香料原料,其中史密斯桉、直杆蓝桉、亮果桉等是产油较高的树种。

最后桉树在园林绿化和生态林建设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1.3桉树的影响桉树人工林大面积发展可能会导致土地肥力衰退,这种衰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桉树因其速生性,其生长过程需要由土地供给大量的养分,因而对土壤肥力的消耗较大;另一方面,桉树林地的管理方式不科学,如不论土壤条件,改变了土壤结构,减少了地表的植被覆盖,进而导致林地土壤水分下渗量减少和水土流失的严重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桉树、大叶栎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值比较何红娟;廖冬;黎承梅;张丽微;隆卫革;马英玲;谭丽凤【摘要】通过对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 Quercus griffithii H.)、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土壤进行野外调查取样,在实验室内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桉树、大叶栎、马尾松人工林A(0~40 cm)、B(40~100 cm)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4.52~28.70 g·kg-1,大叶栎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马尾松人工林最低.其中桉树人工林第2代林(萌芽林)(桉树林Ⅱ)的A、B层土壤有机质明显低于第1代林(桉树林Ⅰ),且与马尾松人工林差异显著.土壤有机质表现为大叶栎人工林(28.70 g·kg-1)>桉树林Ⅰ(21.62 g·kg-1)>桉树林Ⅱ(17.12 g·kg-1)>马尾松人工林(14.52 g·kg-1).桉树、大叶栎、马尾松人工林A、B层土壤pH值为4.31~5.34,土壤酸性强弱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4.31)>桉树人工林(4.77)>大叶栎人工林(5.34).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pH值存在显著相关性.【期刊名称】《河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8)002【总页数】6页(P27-32)【关键词】桉树;大叶栎;马尾松;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作者】何红娟;廖冬;黎承梅;张丽微;隆卫革;马英玲;谭丽凤【作者单位】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04;南宁树木园,广西南宁530031;广西沙塘林场,广西柳州 545004;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545004;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04;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04;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 54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8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陆地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在维护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森林植被和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土壤是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1]。

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2]。

桉树(Eucalyptus spp.)、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在广西林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3]。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树属植物的总称,品种多,抗性强,速生丰产优质,被广泛引种栽培[4]。

“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广西”,截至2014年底,广西桉树种植面积已达到190万 hm2,是广西林业种植的主要树种之一[5]。

大叶栎是壳斗科栲属常绿阔叶乔木,生长快,固土力强,落叶量大,易分解,是广西优良的多用途速生乡土树种[6]。

马尾松是松科松属针叶树种,具有速生、丰产等优点,是广西主要的乡土造林树种和工业原料树种[7]。

种植桉树带来的影响一直以来也备受到广泛关注[8]。

关于桉树人工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如土壤肥力、水文效应等的影响),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郭东强[9]、刘飞鹏[10]和温远光[11]等研究发现,桉树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通气性明显高于马尾松人工林。

申文辉[1]等研究发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大叶栎人工林最高,桉树人工林次之,马尾松人工林最低。

苏贻攀[12] 和李国平[13]等研究发现桉树连栽会导致土壤有机质明显下降。

但对于桉树、大叶栎和马尾松乡土树种之间的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的对比研究不多。

为此,对广西桉树、大叶栎、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和土壤pH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森林植被下土壤性质的差异,了解3种人工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酸碱性现状,对了解森林与土壤之间的关系、森林更新与重建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设于广西国有沙塘林场,位于东经108°17′10″~108°24′52″,北纬24°42′~24°30′07″之间。

属南亚热带气候区域,年平均气温21.1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0 ℃,极端最低气温-2℃。

夏长冬短,热量丰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1 200~1 500 mm,多集中在6至9月;年蒸发量1 250~1 620 mm,蒸发量稍大于降雨量。

地形开阔,光照充足,水分适中,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最高海拔242.6 m,最低海拔99.1 m,土壤以砂岩红壤为主,占全场面积的74.4%。

林地土壤表土层较厚,腐殖质丰富,肥力中等。

年日照时数1 450~1 650 h,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

研究区林地主要为桉树、马尾松、大叶栎人工纯林。

研究样地与文献[3]相同,基本情况见表 1。

表1 研究样地基本情况表[3]森林类型样地号林龄/a龄级期土层厚度/cm郁闭度密度/(株·hm-2)平均胸径/cm平均树高/m前茬树种桉树林Ⅰ15成熟林800.81 66713.820.3马尾松24成熟林920.71 56312.721.4马尾松34成熟林980.71 37113.021.1马尾松桉树林Ⅱ14成熟林850.92 91013.322.0马尾松24成熟林890.82 77812.920.6马尾松34成熟林920.82 55412.521.0马尾松大叶栎131成熟林900.998022.114.6231成熟林910.989126.320.2331成熟林950.875025.519.6马尾松117成熟林860.793116.714.2220成熟林890.71 00321.918.7325成熟林900.81 12924.220.6注:表中桉树林Ⅰ代表第1代桉树林,桉树林Ⅱ代表第2代桉树林(萌芽林)2 研究方法2.1 样地设计在广西国有沙塘林场,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分别选择立地条件相似、生长发育阶段相同或相近的桉树、大叶栎和马尾松3种人工纯林,进行研究样地的设计,桉树人工林以尾叶桉为代表树种,分别选择第1代桉树林(简称桉树林Ⅰ)和第2代桉树林(萌芽林)(简称桉树林Ⅱ)。

桉树人工林的前茬树种为马尾松人工纯林。

每种人工纯林分别设3个样地,每个样地面积为 400 m2。

在每个样地内对树木年龄、株数、郁闭度等进行调查,并每木检尺和测定树高。

2.2 土壤样品采集与处理在每个样地的中心部位,分别挖取1个土壤剖面,每种人工纯林挖3个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宽40~50 cm、深100 cm或至母质层,划分土壤发育层次,记载 A、B 各层厚度、颜色、质地、结构、石砾含量、干湿度、紧实度、植物根系分布等特征。

然后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每个土壤剖面按A、B两层从下到上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各层取样重量约为1 000 g,分别装入布袋,布袋内放入标签作标记。

每个土壤剖面取2个土壤样品,4种森林类型(桉树人工林分为桉树林Ⅰ和桉树林Ⅱ)共24个样品。

通过调查测定,样地内的桉树、大叶栎和马尾松人工林A层平均厚度分别为0~35 cm、0~41 cm和0~33 cm,B层平均厚度分别为 35~89 cm、41~92 cm和33~88 cm。

在室内将布袋内的土壤样品倒出,除去石块、根系等杂物,自然风干后进行研磨和过筛,把过0.25 mm筛孔和过1 mm筛孔的土壤样品分别装瓶贮存,用于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 pH 值的测定。

2.3 测定方法桉树、大叶栎和马尾松3种人工纯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氧化法;土壤酸碱度(pH 值)的测定采用酸度计(电位计)法。

2.4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10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作图,SPSS 20.0进行相关性分析。

3 结果与分析3.1 桉树、大叶栎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多少的重要指标,是植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通过对24个样品分析测定,由表2可知,桉树、大叶栎、马尾松人工林的A、B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叶栎人工林最大(28.70 g·kg-1),桉树人工林次之(桉树林Ⅰ21.62 g·kg-1和桉树林Ⅱ17.12 g·kg-1),马尾松人工林最小(14.52 g·kg-1);表现为大叶栎人工林(28.70 g·kg-1)>桉树人工林(19.37 g·kg-1)>马尾松人工林(14.52 g·kg-1)。

由此可知,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较明显。

其中,A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8.56~32.27 g·kg-1,B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48~25.13 g·kg-1,A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B层。

桉树林A、B 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第1代桉树林(桉树林Ⅰ21.62 g·kg-1)高于第2代桉树林(萌芽林)(桉树林Ⅱ17.12 g·kg-1),而第2代桉树林(萌芽林)(桉树林Ⅱ17.12 g·kg-1)高于马尾松人工林(14.52 g·kg-1)。

3.2 桉树、大叶栎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酸碱度(pH 值)的比较土壤酸碱度是影响土壤肥力和植物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对24个样品分析测定,由表2可知,桉树、大叶栎、马尾松人工林A、B层土壤pH值为4.31~5.34,土壤均呈酸性。

土壤酸性强弱表现为马尾松人工林(4.31)>桉树人工林(4.77)>大叶栎人工林(5.34)。

表2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有机质、酸碱度的比较森林类型有机质(g·kg-1)A层B层平均值平均值pHA层B层平均值平均值桉树林Ⅰ26.7216.5121.6219.374.764.434.604.77桉树林Ⅱ20.2513.9817.124.904.954.93大叶栎32.2725.1328.705.425.265.34马尾松18.5610.4814.524.254.364.31注:表中桉树林Ⅰ代表第1代桉树林,桉树林Ⅱ代表第2代桉树林(萌芽林)马尾松人工林(pH =4.31)土壤酸性最强,大叶栎人工林(pH =5.34)土壤酸性最弱,桉树人工林(pH =4.77)土壤酸性介于两种人工林之间。

由此可知,不同森林类型对土壤酸碱度有明显影响。

3.3 桉树、大叶栎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 pH 值的相关性分析为了研究桉树、大叶栎和马尾松人工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pH值的相关性,采用SPSS20.0对4种森林类型中A层和B层土壤样品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 pH 值分别做相关性分析,如图1所示,4种森林类型中A层和B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 pH 值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