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作文点面结合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习作2复习课《运用点面结合把事情写具体》苏教版

5.教学策略的综合性和创新性:本案例综合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形成了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写作水平。
(五)作业小结
在作业小结环节,我会布置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写作作业。我会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场景,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进行描述和创作。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将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的生动性:本案例通过设计各种真实的写作任务和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然地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使写作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以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我可以讲述一个关于一位学生在写作时如何巧妙地运用点面结合手法的真实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将能够对点面结合写作产生兴趣,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部分,我会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我会从理论层面解释点面结合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在写作中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接着,我会通过具体的例证和案例,向学生展示如何有效地运用点面结的手法。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鼓励学生进行反思和评价,让他们对自己的写作过程和成果进行思考和评价。通过反思和评价,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写作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点面结合写场景公开课教案

点面结合写场景公开课教案
面结合写场景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八
教学目标:
1、借助微视频再现生活,在亲身体验和合作探究中得出场面描写的方法,在说写表达实践中学习分清主次,点面结合,初步具备场景描写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通过习作交流,让学生分享习作成功的快乐;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初识点面
1、让我们先来看一则简短的视频。
2、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生小结:何为“场景”、“点”和“面”。
二、看图猜景,深化认知
1、看局部,猜全景,图文印证,区分“点”和“面”。
2、比较“点”和“面”的描写,你发现了哪些不同?
3、这个场景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点面结合写场景”的作用。
点面结合写场面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能够灵活运用到场面描写中。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能力,提高写作兴趣。
3. 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点面结合的定义和作用2. 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3. 点面结合在场面描写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能够运用到场面描写中。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场面描写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
2. 讲解点面结合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其重要性。
3. 讲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亮点。
4. 示例讲解:以一场面描写为例,演示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5.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场面,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进行描写。
6. 展示和评价:每组选出最佳作品,进行全班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选择一个场面进行描写,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2. 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谈谈自己在写作中的感悟。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的提交和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点面结合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到实际写作中的效果。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作家或资深编辑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在写作中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经验。
2. 组织学生参加写作比赛或活动,鼓励他们将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应用到实际作品中。
3. 开展写作小组,让学生相互评改作品,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写作技巧的教材,供学生课后自学。
2. 网络资源:推荐一些优秀的写作网站和博客,让学生了解更多写作技巧。
3. 实例作品:收集一些优秀的场面描写作品,用于教学示例和课后鉴赏。
八、教学时间安排:1. 课堂讲解:2课时2. 学生练习:1课时3. 课后作业:1课时4. 作品展示与评价:1课时九、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点面结合的定义、作用和写作方法。
记叙文作文点面结合教学设计

记叙文作文点面结合教学设计
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课,讲的是“记叙文作文写作”。
我可不就是喜欢记叙文了,而且它可以写最近不喜欢的事情,写觉得挺有趣的经历,写最最好玩的人。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由点带面”四个字,还画了一个很大的太阳,旁边是一个小小的树叶。
老师说,太阳就像我们文章里的主要内容,树叶就像一些细节,比如我们注意到的风景,听到的声音,闻着的香味,感受到的温度等等。
老师还举了个例子,说我们写一篇关于去公园一起玩儿的作文,可以不先写去动物园玩得总觉得开心,这是主要内容,就像太阳一样。
然后可以写一些细节,例如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鲜花,听了小朋友的笑声,闻到了花的清香,只觉得阳光温暖,这些就是树叶。
我总觉得老师说的很有道理,就像我喜欢的漫画一样,画里有很多细节,例如人物的表情,衣服的颜色,背景的场景,这些细节让漫画变得更加内容活泼生动。
我决定以后写记叙文的时候,也要像老师教的这样,把主要内容写得明白,再用一些细节来丰富内容,让文章更有趣味性。
我明白我的猫咪,它有一双白色的眼睛,像宝石一样闪耀光芒。
它的毛是莹白的,看起来很光滑柔软,像棉花糖一样。
它每天都喜欢在我身边蹭来蹭去,发出“喵喵”的声音,像在跟我耍娇。
我可能会写我的家人,爸爸经常喜欢逗我开心,妈妈喜欢做鱼给我吃,弟弟最喜欢和我一起玩游戏。
我一定会写我爱上的事情,或者写作方面的事情,比如画油画,或者打架子鼓。
我会很努力地争取把它们写得更加灵活生动,让大家也能感受到我的快乐和幸福。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2复习《运用点面结合把事情写具体》苏教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激发他们的写作灵感。同时,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学习方法:精选一些运用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优秀作文,与学生共同分析、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技巧。此外,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布置一道作文题目,要求学生运用“点面结合”写作方法进行创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提高写作水平。
2.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写作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给予个性化指导。
3.学生展示作品,互评、师评相结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欣赏他人作品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习作2复习《运用点面结合把事情写具体》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运用该方法将事情写得具体、生动。
2.能够独立完成一篇运用点面结合写作方法的习作,内容充实、结构清晰。
3.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观察和感知能力,提高写作素材的积累。
4.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为文章增色添彩。
二、学情分析
在六年级下册的学习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写作基础,对各类文体的写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写作技巧的运用仍有待提高,尤其是在“点面结合”这一写作方法的运用上。学生对生活中的细节观察不够细腻,写作时容易陷入空泛、笼统的描述,缺乏具体、生动的描绘。此外,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仍需进一步指导和实践。因此,本章节的教学应着重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细节,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点面结合的写作技巧,提升写作水平。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我,不断提升写作灵感。
《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设计

《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品读阅兵式部分,感受部队的纪律严明和部队军人的威风凛凛。
能力目标:抓关键句,学习学习作者如何把点的描写写精彩,写具体。
知识目标:通过品读阅兵式部分和小练笔习作,进一步巩固点面描写的写法。
教学重点:抓关键句,学习学习作者如何把点的描写写精彩,写具体。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引入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二、讲授新课
1、出示阅读内容及要求,学生进行自读学习。
师生共同明确点的描写和面的描写部分。
2、如何把点的描写写具体、写精彩呢?课件出示《开国大典》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作者是如何把阅兵式这一部分写精彩写热闹的呢?阅读提示:
(1)接受检阅的部队有哪些?
(2)从文中找出接受检阅部队出场顺序的关键词。
(3)用“——”画出修辞句,并做批注。
3、老师由学生读后收获,引导学生明确,要想把点的描写写具体、写精彩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写、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仔细观察抓住特点进行详细描写。
4、出示小练笔,学生进行当堂练笔
请你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自选下面一个情境或者你喜欢的一个场面,写一段话。
情境1、运动会比赛
情境2、早操
情境3 ......
5、师生共同修改部分同学的小练笔
三、课堂小结
点面结合写场面,既给人整体感,又可以让人真切地了解具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巧妙地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这样更吸引读者。
点面结合作文教学案

特写局部,点面结合●方法指导一、明确场面描写概念: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例文: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自己却鼓着腮不语。
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 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姊妹换衣裳的, 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二、探究场面描写奥妙(一)场面描写要紧紧围绕文章主旨——一个“中心”。
(二)面点结合——两个“基础”。
同学们在看电影或电视(包括风光纪录片)时,一定会看到摄影师不仅运用全景(远景)镜头反映大场面的画面,也常结合使用特写(近景)镜头反映局部个别的画面。
这里的“面”指的是事物的全局和总貌(概括描写,顾及全局),“点”指的是事物的有代表性的局部(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情景)详细描写,突出重点。
这种把反映事物的整体、全貌的情况和反映事物个别的情况这两者紧紧地结合起来写的方法,就叫点面结合法。
整体与局部的组合1.先整体,后局部。
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过程中,作者可以先对描写的对象进行整体记述,然后再聚焦这个人或事物的一个或几个局部,进行详细刻画——整体为面,局部为点,是典型的“先面后点”的写法。
例如:一只凶猛的黑熊突然从树丛里窜了出来。
两米多的身长,三四百斤的体重。
平常看似蠢笨的形体,在发怒的一瞬间,就像一发出膛的重型炮弹,呼啸着冲了过来。
两只眼睛,闪着摄人心魄的凶光。
高高扬起的熊掌,凝聚的力量,足以把一个人一下子拍成肉泥。
这一段描写黑熊的文字,就是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点面相结合写法。
小学作文指导:点面结合 教学设计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小学作文指导:点面结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段落;学习课文中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
2.通过学习能熟练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去描绘生活中的活动。
3.学习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党的思想感情;传承中华优秀精神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并熟练运用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传承中华优秀精神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二十大图片)2022年10月,胜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意义。
如今中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革命先辈的努力与汗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狼牙山五壮士》和《开国大典》,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受新中国成立时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初读课文梳理思路通读《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1.《狼牙山五壮士》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2.开国大典会场情景盛大→典礼盛况隆重→阅兵式威武→群众游行壮观三、研读品悟学习写法读《狼牙山五壮士》聚焦第2自然段,学习面结合的写法课文: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
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作文点面结合教案
教案标题:课堂作文点面结合教案
教案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提高作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作文的练习,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一份点面结合的写作模板和范文,以供学生参考。
2. 教师准备一些与课堂作文主题相关的素材,如图片、文章等。
3. 学生准备纸和笔,以便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
引入(5分钟):
1. 教师展示一张与课堂作文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与学生进行短暂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欲望。
讲解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10分钟):
1. 教师介绍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强调点和面的关系以及如何将点扩展为面。
2. 教师通过示范,解释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来组织作文结构。
合作讨论(15分钟):
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堂作文主题,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讨论和头脑风暴。
2. 学生共享各自的点子和观点,并互相提供反馈和建议。
写作练习(20分钟):
1. 学生根据讨论结果,使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撰写一篇短文。
2. 学生可以参考教师提供的写作模板和范文,但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独立思考。
展示和评价(10分钟):
1. 学生将自己的作文进行展示,并互相评价和讨论。
2.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和指导,提出改进的建议。
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的重要性。
2.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写作中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扩展活动:
1. 学生可以在家完成一篇课堂作文,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提高了作文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学生在合作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积极参与,展示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然而,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可以在课后提供更多的写作练习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