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腹痛的诊断及治疗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指儿童在短时间内出现腹部疼痛,并伴有其他症状或体征。
其临床诊断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史、疼痛性质、病程长短以及伴随症状等因素。
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道感染、尿道结石等)、神经系统疾病(如腹型偏头痛、腹痛性癫痫等)、生殖系统疾病(如睾丸扭转、卵巢囊肿破裂等)以及其他原因(如虫咬伤、腹部外伤等)。
在临床上,首先要了解患儿的年龄和病程。
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也有所不同。
幼儿常见的急性胃肠炎往往伴有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小学儿童常见的急性阑尾炎表现为腹痛右下腹,伴有食欲减退和恶心等;青春期女性常见的急性卵巢囊肿破裂伴有周期性腹痛和阴道出血等。
病程长短也有助于诊断,急性胃肠炎和尿道感染病程一般为数天,而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胆囊炎病程一般为数小时。
要详细了解腹痛的性质和伴随症状。
疼痛的性质可分为持续性、间歇性、刺痛感、绞痛感等。
消化系统疾病常有腹痛持续不断,伴有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症状;神经系统疾病常有间歇性腹痛,伴有头痛、失眠和焦虑等症状;尿道感染常伴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
要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体格检查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腹部有无压痛、肌紧张和蠕动波等体征,可进一步指导诊断。
常规的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和腹部B超等,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辅助检查。
处理方案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
对于急性胃肠炎和尿道感染等常见的疾病,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应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或止痛药等。
对于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胆囊炎等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应及时转诊至外科进行治疗。
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应立即进行紧急处理,如手术、抗休克治疗等。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年龄、病史、疼痛性质、病程长短以及伴随症状等因素。
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明确病因,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发生。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急性腹痛是小儿内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常伴随有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导致腹膜炎、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医生需要仔细询问病史、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做出正确的诊断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一、病因儿童急性腹痛的病因很多,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能是病理性的。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包括感染、肠胃道疾病、肝胆胰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二、临床表现病情轻重不同,症状可由轻微的多即不适感到强烈的腹痛出现。
疼痛常常是阵发性的,常常伴有呕吐、腹泻、发热、腹胀、便秘等,严重的病例可能会出现恶心、大便便血、腹肌紧张等症状。
三、辅助检查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确定疾病的病因及严重程度。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检查方法:1. 血常规:可了解患者是否有感染及其严重程度2. 小便试验: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是否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 腹部彩超:可以评估内脏是否正常,是否有肝胆胰疾病等4. X线检查:适用于肠梗阻和肠道积气等疾病的诊断5. CT检查:对于一些高度怀疑肠梗阻和腹膜炎病例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四、处理方案急性腹痛处理方案会根据病情的轻重及病因而有所不同。
具体如下:1. 感染:如感染性腹泻,需要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2. 肠胃道疾病:如胃肠炎,可以给予止吐药物和口服补液盐水。
3. 肝胆胰疾病:如肝炎或胆道梗阻,可根据病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腰部肌肉拉伤,可以给予止痛药和局部治疗。
5. 神经系统疾病:如神经纤维瘤,可根据病情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疼痛、呕吐、腹泻等症状的缓解,保持患者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必要时进行维持治疗。
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对于儿童急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情的轻重和病因的复杂性,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以确诊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儿童突然发作的腹部剧痛,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品质和家庭的和谐。
由于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病因复杂,症状多样,因此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也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本文将从临床诊断和处理分析方面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一、临床诊断1、详细的病史询问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的病史询问应该尽可能详细,包括疼痛部位、疼痛特点、发作频率、伴随症状以及腹痛各种相关的诱因等。
还要详细了解以往有无慢性疾病史,药物过敏史等,以利于病因的明确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2、仔细的体格检查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患儿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包括对患儿的面色、神志、皮肤、腹部的触诊以及叩诊等。
观察腹部是否平坦,对称,皮肤是否有瘀点,皮下出血等,腹部感觉是否有明显的压痛点和防御性紧张等。
3、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对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也非常重要,包括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很好的帮助医生辅助诊断,明确发病机制。
4、影像学检查对于部分不能明确病因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可以进行更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如腹部X线检查、腹部超声检查、腹部CT或者MRI检查等,这些检查可以更好的明确病变的部位和性质。
二、处理分析1、针对病因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治疗是以病因为导向的,明确病因才能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旦明确是炎症所致,就应该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如阑尾炎、盲肠炎等。
如果是消化道梗阻,应该及早行内镜或者手术治疗等。
因此治疗要因病而异,一切以患儿的病情来决定。
2、对症治疗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患儿一般都会非常痛苦,对症治疗对于缓解患儿的疼痛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给予止痛药,如阿托品、肌肉松弛剂等,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3、手术治疗对于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患儿,一定要及早明确病因,明确手术指征,及早进行手术治疗。
一旦确认需要手术治疗,则应该选择有经验的小儿内科急性腹痛外科医生,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好手术交叉准备,使手术尽快进行。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小儿内科急性腹痛是指儿童突然发生腹痛,持续时间较短,通常少于48小时。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腹部剧烈疼痛、呕吐、恶心、腹胀和食欲不振等。
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起病时间、发作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腹痛的性质、位置和放射范围等。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腹部的外形、按压腹部是否有明显的疼痛反应以及听诊肠鸣音等。
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儿童腹痛进行初步的临床诊断。
常见的诊断包括:1. 急性胃肠炎:儿童腹痛伴有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常为病毒感染引起,一般可自限性,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2. 肠绞痛:儿童常因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绞痛,此类腹痛常为阵发性,可伴有剧烈的腹胀和呕吐,一般可通过肠道平滑肌松弛剂来缓解症状。
3. 胆囊炎:在儿童中较少见,但仍可能引起急性腹痛,常伴有右上腹疼痛、发热等症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并进行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4. 肠梗阻:儿童肠梗阻多数由先天性肠道异常引起,常伴有呕吐、腹胀、便秘等症状,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针对不同的临床诊断,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般来说,儿童腹痛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对症治疗:根据病情和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可以给予止痛药缓解腹痛症状,抗生素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等。
2. 饮食调理:儿童在腹痛期间一般食欲较差,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给予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并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
3. 观察和监测:对于较为轻微的腹痛,可以通过观察和监测来判断病情的变化。
如果腹痛症状持续恶化,或伴有其他临床异常,应及时就医。
4. 病因治疗:对于特定的疾病,如胆囊炎或肠梗阻等,需要进行病因治疗,例如手术或抗生素治疗等。
对于小儿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断和处理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

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小儿急性腹痛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结石、胃肠道问题等。
在临床上,医生对于小儿急性腹痛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视。
本文将对小儿急性腹痛的内科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研究。
1. 详细了解病史诊断小儿急性腹痛时,首先需要了解患儿的病史。
询问患儿的腹痛发生时间、疼痛部位、疼痛程度、有无其他不适症状以及食物摄入情况等,有助于确定病因,辅助临床诊断。
2. 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小儿急性腹痛的另一个重要诊断方法是体格检查。
医生需要详细检查患儿的腹部,包括腹部肌肉张力、压痛和肿物等情况。
同时,医生也需要检查患儿的体温、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等危险情况。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也是小儿急性腹痛的诊断方式之一。
一些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确定患儿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或是否存在其他内部问题。
这些检查包括血常规、尿液分析、血培养和便便检查等。
1. 给予止痛药物小儿急性腹痛常常伴随着强烈的胃部疼痛,医生常常会给予儿童止痛药来减轻痛感。
选择的止痛药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扑热息痛、布洛芬等。
2. 予以抗生素治疗感染如果小儿急性腹痛是由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给予抗生素治疗。
医生需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然后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孩子应该严格按医生开的药品和剂量进行治疗,并遵守医生的建议。
3. 给予局部治疗如果小儿急性腹痛是由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医生常常会给予局部治疗。
如:痉挛性腹痛,则可以通过疏松肠道的方法来解除腹痛,如饮足量温水或吃富含麦饭石素、氯化钠等药物。
4. 进行手术治疗在医生判断小儿急性腹痛是由胆囊炎、阑尾炎等疾病导致的重症病情时,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5. 实施营养支持治疗在治疗小儿急性腹痛时,医生需要关注孩子的营养问题。
如果孩子因疼痛而不愿意进食,医生可以考虑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如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总之,小儿急性腹痛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来进行。
小儿急腹症诊断和治疗课件

05
病例分析
病例一: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腹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详细描述
肠套叠的典型表现为腹痛、呕吐、血便和腹部肿块。诊断主要依靠腹部超声检 查,治疗首选空气灌肠复位,若复位失败或出现肠坏死,需及时手术治疗。
病例二: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急性阑尾炎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急腹症,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是关键。
小儿急腹症诊断和治疗课 件
• 引言 • 诊断 • 治疗 • 预防和护理 • 病例分析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介绍小儿急腹症的常见原因、 症状和治疗方法,帮助医生更 好地诊断和治疗小儿急腹症。
提高医生对小儿急腹症的认识 和诊断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
促进小儿急腹症的早期治疗和 管理,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手术方式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病因,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 肠切除、肠粘连松解等。
药物治疗
镇痛药
对于疼痛较重的患儿,可以适当 使用镇痛药,但应避免成瘾性和
不良反应。
抗生素
对于感染引起的急腹症,应使用适 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其他药物
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可能需要使 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如止泻药、 驱虫药等。
合理用药
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药物,避免擅自给宝宝用药 或更改用药剂量。
调整饮食
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宝宝的饮食结构,以促进康复。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如宝宝出现急腹症症状,家长应立即带宝宝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时机。
避免自行诊断
家长应避免自行给宝宝诊断和治疗,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遵循医生指导
家长应遵循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以便宝宝尽快 康复。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小儿急性腹痛是儿科门诊中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疾病有急性胃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肠套叠、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肾盂肾炎等,还有些疾病与特定年龄组有关,如保留性肠梗阻、婴幼儿暗红细胞尿、术后肠黏膜垂坠综合征和肠梗阻等。
临床诊断鉴别分析:1.急性胃肠炎:患儿常以腹痛、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常伴有发热、恶心,腹部体检一般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病程多为数小时至几天,临床诊断以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为主,需要排除其他疾病。
2.急性阑尾炎:儿童中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腹痛位于右下腹,常伴有脐周压痛及右下腹压痛,患儿食欲减退,有时呈进行性缓慢加重,及早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非常重要,以免出现并发症。
3.急性肠套叠:是小儿急性腹痛的一种严重疾病,起病急,常伴有阵发性剧烈腹痛,患儿可表现为频繁地弯腰或蹲地,面色苍白,呕吐物中夹有胆汁或食物残渣,出现肠鸣音减弱,诊断依赖于腹部X线检查。
4.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表现为急性咽痛、发热、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疼痛可放射至耳部,伴有吞咽困难,腹痛较少见,以及早的使用抗生素治疗。
5.急性肾盂肾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咳嗽、咯痰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双侧腰背痛,体检可发现肾区叩击痛及反跳痛,尿常规及尿培养可明确诊断。
处理分析:对于急性腹痛的小儿,首先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1.病史询问:病史询问主要询问以下内容:起病时间、疼痛的发作规律、疼痛部位、疼痛的程度、有无恶心呕吐、有无发热、有无腹泻、食欲改变等。
2.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是很重要的一项检查,包括观察腹部有无肿块、局部压痛及反跳痛、腹部肠鸣音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胰酶等。
根据临床诊断和处理的分析,对于小儿急性腹痛,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急性胃肠炎,应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控制腹泻等症状;对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等急腹症,应及早手术治疗;对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需要及早使用抗生素治疗。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分析
小儿急性腹痛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给患儿带来不适和疼痛,症状表现多样化,包括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
以机体免疫力较低的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
因此,对于
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首先,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需要做到仔细全面。
医生需要对患儿进行详细的病史
询问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查看儿童的面色、意识状态、呼吸状况、肚子的形态、压痛
部位等,以确定疾病的病程和症状表现,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此外,还需要进行一系
列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帮助确诊。
其次,小儿急性腹痛的治疗需要及时有效。
在确诊后,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制定实用的治疗方案。
针对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
对于有病毒感染症状的患儿,需要注重保湿、退热、消炎、抗过敏等治疗方法;而对于疝气、肠梗阻等疾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给患儿足够的营养和
水分,控制疼痛,减轻不适感。
最后,小儿急性腹痛的预防也需要重视。
保证有规律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加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小儿的免疫力,预防患病的发生。
同时,家长还需要引导孩子注意个
人卫生,保证孩子在干净、安全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综上所述,小儿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及处理需要全面细致,同时注意治疗和预防。
医
生和家长应该共同携手,齐心合力,尽可能减轻患儿疼痛和不适感,为他们的健康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急性腹痛的诊断及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腹痛的诊断思路及治疗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收治的8例早期诊断为儿童内科病症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
结果:8例患儿中早期诊断为急性肠胃炎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胃肠型感冒1例。
结论:儿童急性腹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不同年龄段儿童急性腹痛病因有不同特点;儿童急性腹痛病因可大致分为内科功能性腹痛及外科器质性腹痛。
儿童急性腹痛具有早期症状不典型、定位不准、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儿病史、症状体征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可以提高儿童急性腹痛的诊治效果。
【关键词】儿童;腹痛;急性阑尾炎儿童急性腹痛是儿内科及儿外科门急诊最常见就诊原因之一,包括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的急性发作,约占门急诊就诊患儿总数的9%[1],其病因复杂,病因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
在基层医院儿科门急诊的诊疗中,面临患儿起病急、变化快、家长焦急、辅助检查方法少等问题,儿童急性腹痛的诊治成为基层医院的一大难题,而误诊导致的阑尾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对儿童生命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如何提高儿童急性腹痛的早期确诊率,把握治疗时机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
儿童急性腹痛大致可归类为儿童功能性腹痛和器质性性腹痛,前者大部分在儿内科门诊诊治,而后者则大部分需要儿外科治疗。
但实际上在儿内科门诊以腹痛就诊的患儿中,儿内科疾病仍占较大比重,大约仅有10%患儿需要外科处理[2]。
如何将这些病情变化快,可能需要急诊手术治疗的患儿迅速甄别出来,成为儿科门急诊医生需要重点培养的临床技能。
本文回顾我院外科收治的8例早期诊断为儿童内科病症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急性腹痛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期望为建立完整的儿童急性腹痛诊疗思维提供一些帮助。
1.一般资料及方法通过我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2017年1月-2021年7月在外科治疗的急性腹痛患儿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为2.7~15岁,患儿早期均有急性腹痛或伴呕吐、腹泻、发热的表现并在儿科门急诊就诊。
本研究为临床回顾性研究并相关文献复习,主要对患儿的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进行整理并分析。
2.结果8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中早期症状表现为单纯急性腹痛为3例、急性腹痛伴呕吐3例、急性腹痛伴呕吐、腹泻1例、急性腹痛伴发热1例;门诊初步诊断为急性肠胃炎6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胃肠型感冒1例。
8例患儿在首次就诊时均未行腹部超声检查,儿科门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在我院或外院均完善了急腹症超声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并在我院外科住院进一步治疗,均已治愈出院。
3.讨论儿科常被称为“哑科”,因为对于年龄小的儿童,其表达能力欠缺,无法准确说出疼痛的位置和性质等,常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很大困难[3]。
儿童急性腹痛是儿科急诊最常见就诊原因之一,包括急性腹痛和慢性腹痛的急性发作。
急性腹痛的病因可涉及消化、呼吸、泌尿、心血管、血液等各系统的很多种疾病,部分儿童的腹痛可能还与心理因素有关。
本研究中的8例患儿均有急性腹痛或伴呕吐、腹泻、发热的表现,完善了血常规检查,但并未完善腹部超声检查。
如何在儿科门急诊临床工作中明确患儿腹痛原因并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变的尤为重要。
3.1 接诊医生在有限或无主诉的情况下,必须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尤其是腹部及会阴部,必要时应结合腹部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是鉴别儿童急性腹痛最常用检查手段之一,其无辐射可重复的特点也易于被患儿家属接受,儿童不同疾病具有不同的超声影像学改变,结合病史及查体可鉴别不同病因的急腹症,例如肠套叠的同心圆征、胆道蛔虫病的平行管征、阑尾炎的盲管指状弯曲、胆囊和肾脏结石的声影征以及肠管扩张的琴键征等。
腹部彩超作为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可通过超声影像学的不同改变帮助鉴别诊断儿童腹痛[4]。
3.2 不同年龄的儿童腹痛在诊断与治疗上各有特点。
如:①患儿不合作则需特殊的客观检查方法;②不同年龄患儿病种不同。
新生儿腹痛不典型,常以呕吐为主要症状而就诊;学龄期以上儿童腹痛基本上与成人无异[2]。
儿童腹痛的病因具有明显的年龄特点,某些典型的疾病只发生在一定年龄范围内[5]。
Joon等[6]归纳了各年龄段常见腹痛的病因,按不同年龄段分析病因如下:新生儿及婴儿的腹痛病因常包括腹股沟斜疝、胃肠炎、先天性巨结肠、嵌顿疝、肠扭转、尿路感染、婴儿肠绞痛;幼童的腹痛病因常包括胃肠炎、急性阑尾炎、便秘、功能性腹痛、尿路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创伤、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过敏性紫癜、肠系膜淋巴结炎、镰状红细胞危象;青少年的腹痛病因常包括急性阑尾炎、胃肠炎、便秘、痛经、盆腔炎性疾病、异位妊娠、卵巢扭转、睾丸扭转、胆囊炎、炎性肠病、胰腺炎。
3.3 在临床上通常将儿童急性腹痛分为:内科功能性腹痛和外科器质性腹痛[7]。
内科性腹痛主要是指:时间一般不超过6小时,患儿先有发热症状后出现腹痛,腹部没有固定压痛点,喜按压。
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胃肠道症状,但没有结构、代谢异常能解释上述症状的综合征[8]。
张小兰等在一项临床研究中发现26266例患儿中,非特异性腹痛(超声未见明显异常)发生率为53.55%,其中部分非特异性腹痛患儿是急性胃肠炎、便秘,占比22.04%[4]。
内科功能性腹痛主要包括:(1)急性肠胃炎:患儿主要因为饮食不当所致的消化道感染,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情况,外部表现为腹部肿胀。
治疗主要采取对症保守治疗,同时抗生素进行辅助治疗,嘱家长看护儿童正常饮食,注意儿童的情绪和卫生。
(2)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后,患儿伴有咽痛、倦怠不适、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阵发性发作,可出现压痛和反跳痛。
由病毒感染引起,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故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预防本病的基本措施。
治疗方面如果不能与急性阑尾炎鉴别时,则应手术探查。
本研究中有1例患儿早期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若已确诊,可保守治疗,应用广谱抗生素及支持疗法。
(3)肠痉挛:是肠道蠕动出现异常或管腔痉挛等引起的腹痛,如肠易激综合征、肠绞痛、便秘等,通常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少数继发性肠痉挛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去除病因。
外科器质性腹痛的疼痛时间一般超过6小时,通常患儿先有腹痛后发热,有固定压痛点,按压腹部疼痛感加重。
包括腹腔内脏器和腹腔外脏器病变,主要是某器官有解剖结构、代谢和其他异常变化而引起腹痛。
外科器质性腹痛主要包括:(1)急性阑尾炎:在小儿急腹症中,急性阑尾炎较常见。
因患儿年龄小,疼痛部位无法准确定位、大网膜功能发育不全,麦氏点压痛不明显,诊断相对困难[4]。
绝大部分阑尾炎患儿均有腹痛、发热、右下腹固定压痛伴肌紧张及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升高的表现,这4项是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最主要依据,必要时需借助其他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辅助鉴别和诊断。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目前主要影像学检查仍为超声,但诊断结果会受肠气干扰,也与技术人员的经验及水平密切相关。
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临床表现和腹部体征仍是建立诊断的第一手客观证据。
根据患儿病情及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保守或手术治疗方法,选择最佳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式也很重要。
复杂阑尾炎患儿仍推荐使用传统的三孔法[9]。
(2)肠套叠:肠套叠是婴儿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常表现为急性阵发性腹痛、呕吐、烦躁不安、排果酱样大便。
其原因是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一起肠梗阻甚至是肠管缺血坏死。
常见于2岁以下婴儿,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肠套叠。
典型小儿肠套叠靠症状体征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可超声检查看套叠肠管以及特殊的肠型。
原发性肠套叠基本治疗是非手术治疗,通常是通过空气灌肠。
特殊情况下有时候需要手术,甚至部分肠切除治疗。
若没有及时治疗,肠管血供受影响,导致缺血坏死,甚至危及生命[10]。
综上所述,儿童急性腹痛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不同年龄段儿童急性腹痛病因有不同特点;儿童急性腹痛病因可大致分为内科功能性腹痛及外科器质性腹痛。
儿童急性腹痛具有早期症状不典型、定位不准、病情变化快等特点,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儿病史、症状体征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查、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可以提高儿童急性腹痛的诊治效果。
参考文献:1.Williams A,Acute Abdominal Pain in Children[J].American Family Physician,2016,93(10):830-6.[2]张金哲. 小儿急腹症[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07, 6(1):60-60.[3]王胜楠,陆晓岚,陈莲,等.基于横断面调查的儿童胃镜检查适应证及其与胃显著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3):170-174.DOI:10.3969/j.issn.1673-5501.2017.03.003.[4]张小兰, 刘罗慧, 邹新英. 腹部超声对儿童腹痛的诊断意义及临床分析[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5(2):2.[5]Marin J R , Alpern E R . [Abdominal pain in children].[J]. Therapeutische Umschau, 2011, 68(2):444-448.[6] Kim J S . Acute Abdominal Pain in Children[J].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 & Nutrition, 2013, 16(4):219-224.[7]马继龙.小儿腹痛的临床诊断与鉴别[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7):204-204.[8] Drossman DA. 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III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9]李苗苗, 崔华雷.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疗进展[J].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8, 17(06):474-478.[10]钱超颖. 新分类方法对诊断儿童急性发作性腹痛价值的初步探讨[D]. 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