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然而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利用却存在许多问题,如城区范围极度扩张,大量占用耕地,土地利用结构不断发生变化等。合理的城市化是我国合理用地的根本出路。一方面,合理的城市化不是浪费土地,而是节约土地的过程。另一方面,耕地保护要求城市化注重内涵发展,走土地集约利用道路,提高土地集聚效益和城市质量。城市的发展,迫使社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从而使土地资源由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发展。由此可见,城市化与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两者之间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因此,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如何使城市土地资源达到合理、优化配置显得尤为重要。

1.城市化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

1.1城市化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定义

城市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非农产业及其人口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逐渐集聚到城市,从而使城市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城市地域范围显著扩张的过程。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一种现象,城市化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集聚和工业经济的发展[1]。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生态经济最优目标,依据土地的特性,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区域一定数量的土地的利用结构、方向,在时空尺度上,分层次进行安排、设计、组合和布局,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土地产出率,使土地生态系统维持相对平衡,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

1.2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1.2.1整体性

土地具有多种功能用途,必须协调各产业、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做到地尽其用、地尽其利。土地利用不仅要求统筹兼顾和合理安排整个区域,而且在各产业各部门内部的土地利用也要能够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使土地利用系统的整体功能发挥最佳,保证区域内土地资源的高效、持续和协调利用,使土地资源在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方达到统一。土地利用配置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重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作为一般义上的宏观层次的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方式,对一定区域内部的土地利用做空间和时间上的统筹安排和战略部署,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则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1.2.2适宜性

这是一条基础性原则,指各种用地的利用方式必须符合生态条件,这是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方式的基础依据和前提条件。土地本身是一个自然综合体,不同的

土地类型表现出强烈的地域特征,这也是土地的自然属性性态条件的差异性。多年以来,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生产加工格局、市场贸易体系、产业设置、相应的投融资政策等硬软环境条件,形成的发展基础水平也千差万别。在进行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时,必须充分分析土地本身可具有的自然属性,遵循地域分工协作原则,因地制宜发挥资源型区域资源比较优势,才能深刻揭示土地为生产服务的内在本质,实现其市场经济的价值转化。

1.2.3持续性

建立在社会代内公平、代际公平、种际公平理念基础上的资源利用观、分配观,接近于现实社会伦理意识。资源的独特性决定了不同资源利用的方式和原则。对于不可更新资源、耗竭性资源、有寿命期限的资源应充分考虑该种资源的储备情况。90年代初就已确立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思想,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成为21世纪首先考虑的项目。可持续利用的思想现在己深入人心。土地利用既要考虑现在也要着眼于未来。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必须以其为根本,以其为准则来制定配置方案。所采取的具体方式和措施,不能以破坏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而应该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土地生产力的持久性和土地利用的持续性。

1.2.4动态性

土地资源既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又是一个经济综合体。土地利用是个巨大的综合系统,它与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三方面都有紧密联系。土地的自然要素和经济要素是不断变化和发展,随着社会因素的变化,导致土地利用配置方案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配置方案的优化具有相对性,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进行适时调整和修正,以保持相对优化的状态,从而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表现区域土地利用的动态[2]。

1.3城市化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系

1.3.1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城市化进程

人口的聚集和土地需求是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人地矛盾突出,在土地供给有限的情况下,要想满足人们的土地需求,根本的出路就在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是不断调整土地利用规模,以达到最大的城市规模效益的过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和规模利用,进而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使用地结构得到调整,既保护了耕地又缓解了人地矛盾。因此,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确保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规模的适度扩大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化,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促进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

1.3.2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城市化的目标一致并促进区域城市化进程

土地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基础保障,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土地是城市化进程中种种利益瓜葛最复杂的方面。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满足各产业部门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需求,有效解决各部门之间的争地矛盾,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的生产效益,进而提高城市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通过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实

现城市各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避免企业因不合理的布局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使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拥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城市化标志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只有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才能够理顺各种用地关系,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程度是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与城市化的目标是一致的,也是城市化水平的体现。

2.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城市扩张与耕地占用

城市化水平与城市面积的扩张和对耕地的占用是不协调的,为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主要是通过土地整理来补充用地数量,提高土地质量,特别是耕地。农村土地整理实际上是对农用土地结构的一种直接调整方式,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的总体优化配置,而且必将大力促进乡村城镇化的发展。可是我国目前的情况却不容乐观。考虑到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后具有不可逆转性,以及占补平衡中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现实,城市扩张占用耕地问题仍然是耕地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2农村人口不断转移,土地大量闲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进城市。究其原因,一方面,在农产品价格低,农地比较效益明显低于建设用地,农民进入第二、三产业门槛又不高的前提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获取更多的报酬。然而,在城乡土地制度和保障制度二元化的背景下,农村人口就业、户籍、社保以及土地处置等政策尚不明晰,进城农民进城动力不足,宁可将自己的土地闲置,都不愿放弃。与此同时,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空心村”,同样造成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部分农村家长希望孩子能够通过读书脱离农村,通过升学途径获得城镇户口而迁出农村;很多农村孩子通过教育途径进入了城市,父母也跟随子女脱离农村生活在城市,而在农村实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土地制度,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闲置房屋;也有部分外出务工或做生意的农民,他们在城市里购买了商品房而有了新的居所,在老家的房屋就闲置起来。

2.3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平面利用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城镇盲目求大,争相铺新摊子,扩大城镇建设规模。片面追求外延式发展模式,忽视旧城改造等内涵式的城镇发展模式,这不仅造成城镇用地以“摊煎饼”式的扩展,用地不合理,城市规划原理遭破坏,而且往往由于扩张过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造成土地闲置浪费;二是土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