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工作价值观和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与分析——以衡水学院为例

二、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 的因素
OUNG 青年 与社会
确 的职业观 。 2 . 教 师应努力提高 自己的教学能力 和人格魅力
综合 问卷调查 的数据分析 ,我们可 以得 出影 响教师职业 幸福感的因素可 以分为 内在 因素和外 在因素。内在 因素包括 个人能力、职业态度 ;外在 因素包 括物质报 酬、工作环境 、 管理制度和社会地位 。 ( 一 )内在 因素 1 .个人能力 教育是一个充满灵活性和创造性 的艺术 过程 , 教师不仅 要具备高超 的教学能力 ,还应具 备一定 的组 织能力 、管理能 力 、科研能力等。能力强 的教 师 ,在工作中能够赢得学生 的 尊重,受到同行的认可,得到领导的信任。因此 , 能力是教 师获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 在很 大程 度上决定 着教 师的幸福感 和满足感 。
3 .管理制度 公正 、合理 、科学 的管理 制度是幸福 的重要保障 。如果 学校 的管理缺乏人性化管理 ,不能体现对 教师人格尊严的尊
1 .改善教师的工作 条件 该校教师对工作条件 中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不是很满 意 ,学校应重点改善这两个方面 ,尽可能更新教学设备 ,丰 富 图书资料 , 并开展丰富 的业余活动 ,让教师们拥有一个称 心如意 的工作条件 。
( 三 )学校的各项改进
教师 的职业态度决定着其教育方式。 对教育无限热爱和充 满激情的老师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 视教育为人 生的一种乐趣 , 把智慧、情感甚至是生命融人其 中, 为社会为 他人带来价值的同时也提升 了 自 我, 过程虽累, 却快乐着 。 而 那些把教育当做一种谋生手段 的教师 , 面对它 的必定是一份无 奈、 一份苦涩 , 很难在职业活动中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 ( 二 )外在 因素 1 .物质报酬 马斯洛曾提出著 名的 “ 需 要层次理论” ,揭示了人类需 要的普遍规律 , 揭示 了物质报酬的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 稳定 的工资和较好 的福利待遇 可以使 教师从 t L , 理上产生一种 安全感 ,可以缓解其生存压力 , 从 而全 身心从事教育工作 。 在调查中发现该 校教师对 自己的工资普 遍不是很满意 ,严重 影响 了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 2 . 工作条件 完善的教学设施加 上和谐 的人 际关 系 ,必定会给教师带 来愉悦的心情 , 使他们积极乐 观地投身于教育中去,不仅会 提高工作效 率 , 还会最大 限度 的赋予他们创造性 。调查结果 显示该校教师对工作条件 的幸福度并不 理想 ,工作条件需要 尽快改善。
原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背景

原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背景引言教师职业是一项重要而有挑战性的工作。
教师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包括塑造他们的品格和价值观。
然而,教师工作的压力和挑战也常常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和疲劳。
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许多研究开始探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本文将介绍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定义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工作中所感受到的满足感和快乐感。
它涵盖了教师对自身职业选择的满意度、工作环境的满意度以及对职业发展的认同感。
与此同时,教师职业幸福感还与个人生活的满意度密切相关。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高,不仅可以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业成绩。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工作支持与自主性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工作支持和自主性。
研究表明,当教师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支持和赋予一定的决策权时,他们往往能够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从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教育资源与工作条件教育资源和工作条件也对教师职业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如果教师工作的场所和环境能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工作条件,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通常会更高。
学生关系和教学质量学生关系和教学质量是另一个关键影响因素。
当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并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满足和幸福。
此外,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够增加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社会认可与职业发展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和职业发展也会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水平。
当社会对教师职业给予足够的认可和尊重时,教师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往往会得到提升。
同时,有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机会也能够激励教师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而努力,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意义教师职业幸福感对教育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高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幸福的教师往往更富有激情和动力,在工作中能够更好地投入精力,并更愿意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付出更多努力。
高校女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助推幸福活力课堂

高校女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助推幸福活力课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校女教师的数量逐渐增多,她们在教育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高校女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提升她们的职业幸福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幸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是一个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和愉悦感。
而提升职业幸福感,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还能够激发工作激情,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提升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仅有利于她们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了解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压力高校女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教学压力、科研压力和和人际关系压力。
首先是教学压力,教学任务重,备课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课堂教学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其次是科研压力,高校女教师需要承担科研任务,不仅要保证教学质量,还要进行科研工作,发表论文,参与项目等。
最后是人际关系压力,作为高校教师,不仅要和同事相处融洽,还要和学生和家长打交道,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也给高校女教师带来了压力。
高校女教师还承担着家庭的责任,要同时兼顾工作和家庭,这也增加了她们的心理压力。
这些职业压力对高校女教师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挑战,影响了她们的职业幸福感。
二、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途径了解了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压力之后,我们应该针对她们的特点,寻找提升职业幸福感的途径。
首先是改善工作环境,高校应该为女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合理的工作分配,减轻她们的教学和科研压力。
学校还可以加强女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支持,提高女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加她们的职业成就感。
高校还可以为女教师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高校女教师也可以通过参加教师交流活动,拓展社交圈子,增加人际关系,从而减轻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
三、构建幸福活力课堂构建幸福活力课堂是提升高校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所谓幸福活力课堂,就是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幸福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教师应对方式在职业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作用研究

简易应对方 式 问卷 。 采用 解 亚 宁 19 9 6年编 制 的简易 应 对 方 式 问卷 ( ipie oigSy ue Sm li C pn t eQ s— fd l tnn i , C Q) 该 问卷 近年在 国内 的应 用 比较 , i oa e S S , o r 一 泛, 有实验数据证实该量表有较好 的信度和效 度。该 量表共 包括 2 0个条 目, 由积极 应对 和消极 应 对两 个
幸福感却存在 着相 当大 差异 。因此提 出如下研 究假 设: 应对方式在工作压力 与主观幸福感之 间具有调 节
作用 。
收 稿 日期 :0 0—0 21 2—1 9
维度( 量表 ) 分 组成 。问卷采 用 4级 记分 , 代 表 “ 1 不
采取 ” 程度 依次增 加 , , 4代表 “ 常采 取 ” 经 。本研 究 中 该量表及分 量表 的“ ” n 系数分 别 为 0 7 、 .8和 0 .7 0 7 .
可能是某 种认 知 活动 , 其 目的都 是 针 对压 力 缓 鹪 但 的。如果应对方式有 效 , 个体的紧张焦 虑状态会 得 则
到缓解 , 保持较 高的幸福感 , 反之若应对无 效 , 则不 能
缓解甚 至加剧工作带来 的心理紧张 , 长期 以往就导致 了幸福感降低 。 已有 的研究 文 献表 明工作 压力 和应 对方式都对个 体 的主观 幸福感 有显 著 的影 响 , 而 , 然 具有 同样压力 的个体 , 在应 对方 式不 同的时候 , 观 主
一
、
研 究 目的
三 、 究 方 法 研
研 究高校教师职业压力 与应对 方式 , 是压力 与应
对 理论 进 一 步 发 展 的 需 要 。压 力 和 应 对 研 究 逐 渐 要
有关教师职业幸福感国外研究

有关教师职业幸福感国外研究引言教师职业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关系到个人的职业满意度,也对学生和教育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国外学者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这些国外的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
研究对象一般为教师群体,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教师。
调查问卷通常包括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观评价、工作满意度、职业压力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者还会考察一些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关的因素,如工作环境、工作支持、工资待遇、职业发展等。
研究结果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整体状况大多数研究发现,教师整体上对于自己的职业有一定的幸福感。
一项调查研究发现,超过60%的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
另一项研究则指出,教师职业幸福感与体验到的正面情绪和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因素1.工作环境:研究表明,工作环境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教师能够在积极和支持性的工作环境中工作,他们更可能体验到较高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2.工作支持:研究发现,接受来自学校和同事的工作支持对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积极影响。
3.工资待遇:尽管金钱并非决定幸福感的唯一因素,但工资待遇仍然是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比于工资较低的教师,工资较高的教师往往更有可能感受到满足感。
4.职业发展:教师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也是一项重要关注点。
研究发现,教师对于教育机构提供的职业发展机会的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密切相关。
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差异这些研究还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在某些国家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声望更高,教师普遍对自己的职业感到较为满意。
而在另一些国家中,教师可能面临着职业发展受限、收入不高等问题,导致他们的职业幸福感较低。
结论通过国外的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问题。
高校女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助推幸福活力课堂

教师发展JiaoShiFaZhan教师·TEACHER1012019年7月Jul.2019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之后,我们常常会将“幸福”这个词挂在嘴上。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大多数人都在寻找幸福。
幸福被认为是生活质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金钱和自尊更能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幸福取决于很多东西,包括收入、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特点、健康、休闲、家庭、社会关系、安全、自由、道德价值观等。
幸福的指标主要受休闲活动、社会生活、工作满意度、婚姻等外部因素,以及奋斗目标、个性和各种情况的应对方式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生活在不同社会的人,会在不同的地方寻找到幸福。
有些人可以在物质产品等外部因素中寻找到幸福感,也有些人是在自我实现等内在因素中寻找到了幸福。
人们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寻找幸福,但是人们的共同目标是找到幸福。
幸福是个人判断其生活的整体或部分的满意程度,包括各种积极的情绪状态,比如快乐、愉悦、舒适等。
幸福可以提升人们的身体健康水平,甚至延长人类的寿命,能够正面影响人们的工作表现、社交能力、利他主义、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成为合适的外部压力缓冲器。
而作为中国社会教育中坚力量的高校女教师的幸福感,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大学教育以及大学教育的发展。
其职业幸福感将直接对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一、问卷设计与样本选取问卷设计以职业幸福感五个维度为导向,通过设计情感、职业、社会、认知和身心健康五个不同维度的调查问卷,随机抽取120名华东理工大学女教师进行抽样调查。
情感维度以家庭、婚姻、子女教育和师生关系为主要调研对象,职业维度根据教师特性以薪金、职称、工作环境、工作绩效、科研业绩、教学业绩等满意度为评价指标,社会维度根据学校管理制度认同度、社会地位认同度、家庭地位认同度以及人际关系为主要评价指标,认知维度则以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教师职业道德认同度为评价指标,身心健康维度以身体健康情况和心理积极与消极情况进行测评。
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价值观与幸福感的关系及研究进展幸福感是每个人都追求的目标,它是人们对生活的评价和感受。
然而,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一直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
其中,价值观被认为是影响个体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价值观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介绍相关的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于什么是好的、重要的、有意义的事物的看法和信念。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它们是在个体成长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
价值观可以包括道德、社会、经济、个人等方面的价值取向。
研究表明,个体的价值观与其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价值观可以影响个体对幸福感的评价。
例如,一个重视家庭价值观的人更容易从家庭生活中获得幸福感,而一个追求事业成功的人可能更容易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感。
另一方面,幸福感也可以影响个体的价值观。
研究发现,幸福感较高的人更倾向于重视自我实现和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价值观,而幸福感较低的人更倾向于重视经济和物质方面的价值观。
除了个体层面的研究,学者们还对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价值观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跨文化研究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幸福感的评价和重视的价值观存在差异。
例如,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价值观与个体幸福感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东方文化中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个体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于个体的价值观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科技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利用计算机算法和社交媒体数据等手段,探索价值观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大量的社交媒体数据,研究者可以了解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价值观表达和幸福感体验。
这种基于数据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客观的视角来理解价值观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价值观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个体的价值观可以影响其对幸福感的评价,而幸福感也可以影响个体的价值观。
此外,文化和社会背景对于个体的价值观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幸福感论文怎么写

教师幸福感论文怎么写一、引言教师幸福感一直是教育研究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教师的幸福感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工作状态和生活质量,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校的整体发展。
因此,研究教师幸福感的因素和提升方法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教师幸福感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提升方法,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教师幸福感的概念教师幸福感是指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到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
它涵盖了教师的情绪状态、工作满意度、自尊感、自我实现感等多个方面。
教师的幸福感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特质、工作环境、社会支持等。
三、教师幸福感的影响因素1. 个人特质教师的个人特质对其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积极乐观的人格特质、适应能力强、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更容易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此外,教师的教育经验、教育背景和专业能力等也会对幸福感产生影响。
2. 工作环境教师的工作环境是教师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良好的工作条件、教学资源丰富、支持性的领导和同事关系等都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幸福感。
相反,高工作压力、工作不稳定性和不公平的待遇会降低教师的幸福感。
3. 社会支持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得到的支持也会对其幸福感产生影响。
社会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家庭的支持以及学生和家长的赞许和鼓励都会增强教师的幸福感。
相反,公众对教师的抱怨和批评、家庭的不支持和学生间的冷漠会降低教师的幸福感。
四、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方法1. 提供职业发展机会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关键。
教育机构应该制定完善的职业晋升制度、提供进修和培训机会,并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专业活动。
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职业成就感,可以增加教师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2. 建立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工作环境对于提升教师幸福感至关重要。
教育机构应该注重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时间,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
此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升领导和同事之间的互信和支持也是重要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工作价值观和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摘要]为了解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及其与工作压力、工作价值观之间的
关系,文章采用工作压力和幸福感问卷、工作价值观量表,对四川省部分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偏低,不同年龄、职务和职称的教师其幸福感水平不同,工作压力与幸福感存在显著负相关、工作价值观与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工作价值观在工作压力和幸福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工作价值观幸福感关系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大幅度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高校进行着跨越式的发展,高校数量、专业数量、在校大学生人数、高校教师人数急剧增加。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071所,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共718.91万人;截至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15.66万人,在校生2231.79万,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33︰1。
高校教师承受着较大的压力,其幸福感水平受到各界的关注。
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评价,是主体与现实生活情境的协调及自我达到完满统一的自我认同及自我欣赏的感觉,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
幸福感从主观到客观、从个人到社会,构成了幸福感理论模型的完整风貌,形成现代幸福感研究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可以分为内外两部分,本文选择了工作压力和工作价值观这两个因素进行研究。
一、研究设计
1.被试。
本研究对四川省48所高校正式在编专职教师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收回问卷685份,其中有效问卷678 份,收回率为91.3%,有效率为90.4%。
样本具体情况见右表。
2.工具。
高校教师幸福感问卷:包括身心健康状况、物质条件状况、人际关系状况、个人价值实现、组织公平感受、家庭生活状况、业余生活状况7个维度,以及一个项目的总体幸福感评价。
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71,0.74,0.73,0.71,0.72,0.73,0.73,0.74。
工作压力问卷包括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关系、工作负荷和工作乐趣,采用4点记分方式。
各个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0.78、0.72、0.81、0.77。
工作价值观量表有7个维度,分别是自我成长取向、自我实现取向、尊严取向、社会互动取向、组织安全与经济取向、安定与免于焦虑取向、休闲健康与交通取向。
该量表在台湾和大陆地区得到多次检验,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处理。
二、研究结果
1.幸福感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其在人口学资料上的差异。
第一,总体幸福感状况。
被调查的四川省高校教师中,分别有5.8%和36.1%的教师表示生活得很幸福或比较幸福,有4
2.2%的人表示幸福程度一般;分别有11.7%和4.3%的教师表示生活得比较不幸福或很不幸福。
可见,四川省高校教师的幸福水平偏低。
第二,各维度幸福水平。
高校教师在物质条件状况、个人价值实现以及组织公平度程度方面的均值低于一般满意水平,这表明四川省高校教师对这三方面的满意程度偏低。
第三,年龄差异。
方差分析可知,在身心健康状况、物质条件状况、个人价值实现、组织公平感受以及总体幸福感方面不同年龄间存在差异。
50岁及其以上的教师在身心健康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31~35岁和36~40岁的教师;50岁及其以上的教师在物质条件状况方面满意程度显著高于26~30岁以及31~35岁的教师;50岁及其以上的及时在个人价值实现方面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31~35岁的教师;41~50岁的教师在组织公平感受方面的满意程度高于22~25岁,26~30岁,31~35岁以及36~40岁的教师;31~35岁的教师在所有年龄段教师中总体幸福感最低。
第四,职称差异。
方差分析可知,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总体幸福感方面未存在差异;在身心健康状况、物质条件状况、个人价值实现、组织公平感受以及家庭生活状况方面,不同职称间存在差异。
教授在各个维度上的满意水平均最高;助教和讲师在各个维度上的满意水平较偏低;副教授在组织公平感和家庭生活方面的满意度偏低。
第五,职务差异。
方差分析可知,除人际关系方面外,不同职务的教师其他维度以及总体幸福感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处级在各个维度上的满意程度均最高,其次是副科级;无职务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满意水平均较靠后;科级在个人价值实现方面的满意度偏低;副处级在组织公平感受和家庭生活方面的满意水平偏低。
2.工作压力、幸福感和工作价值观的相关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幸福感和工作压力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幸福感与工作保障、教学保障、人际压力、工作符合和工作乐趣的相关分别是-0.167,-0.175,-0.188,-0.285,-0.233;幸福感与工作价值观呈显著的正相关,幸福感和目的价值取向和工具价值取向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77和0.113。
3.工作价值观的中介效应分析。
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对高校教师幸福感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第一步先将工作压力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显著(β=-.222,p=.000);第二部将工作压力和工作价值观同时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显著(β=-.268,p=.000;β=-.216,p=.000),因而工作价值观在工作压力和幸福感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
进一步检验发现,工作价值观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量为27.5%(-0.222×-0.268/0.216=0.2754),即中介效应解释了27.5%的
变异量。
三、结果与讨论
1.与同类研究的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教师的幸福感水平较低,认为比较幸福或很幸福的人总共未达到50%,而认为比较不幸福或很不幸福的占到了25%。
这与其他同类研究得出的结果有一定的出入,可能是因为样本的代表性不足,也可能是测量工具的不同而引起的。
关于年龄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者们的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有研究认为中年教师幸福感水平;也有研究发现教师幸福感水平无年龄差。
本研究发现50岁及其以上的教师在身心健康方面的满意度显著高于31~35岁和36~40岁的教师,在物质条件方面满意的程度显著高于26~30岁以及31~35岁的教师,在个人价值实现方面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31~35岁的教师;41~50岁的教师在组织公平感受方面的满意程度高于22~25岁,26~30岁,31~35岁以及36~40岁的教师;31~35岁的教师在所有年龄段教师中总体幸福感最低。
这可能是由于50岁及其以上的教师在资源的占有上比其他教师要多,31~35这个年龄段由于处于而立之年,很多人生问题需要解决。
关于职称和职务与教师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认为教授在各个维度上的满意水平均最高;处级在各个维度上的满意程度均最高,其次是副科级;无职务教师在各个维度上的满意水平均较靠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职称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收入以及荣誉授予等,因此是教师幸福感水平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邱秀芳的研究发现,高校中高级职称教师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其他教师,负性情感低于其他教师;助教的生活满意度最低。
王陈的研究发现,不同职称高校女教师在负性情感上有显著差异,最大的是助教,其后依次是教授、讲师、副教授。
幸福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
教师幸福感水平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因为物质生活的满足将促进其他领域的满意感,从而直接导致非物质领域的满足。
2.工作压力、工作价值观和幸福感的关系。
教师幸福感与工作压力的各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表现为工作压力越高,其幸福感越低。
原因很简单:由于工作导致的压力会降低个体的工作积极性,降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进而影响幸福感水平。
在工作价值观的两大领域上,目的价值观与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那些越希望能通过工作来促进自我成长、实现自我价值的人越会更投入工作,从中获得更高的幸福感水平;工具价值观与工作投入显著的正相关系,工具价值观包括社会互动、组织安全与经济,安全与免于焦虑和交通与休闲,而高校这个组织正好可以迎合个体的这些目标,所以工具价值观越高的个体,幸福感水平越高。
研究结果还显示,工作价值观在工作压力和幸福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的作用,这说明工作压力对幸福感的作用不是全部直接起作用的,会通过工作价值观来间接影响幸福感水平。
从Dose对工作价值观的定义可以看出,工作价值观是根据环境动态变化的,这说明要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水平,一方面要降低压力水平,另一方面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工作价值观。
本研究发现,工作价值观在工作压
力和幸福感水平之间没有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曹光海,李健伟,林艳艳.高职教师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
[2]李幼穗,吉楠.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3]李虹.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指标[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4).
[4]苗元江,龚继峰.超越主观幸福感[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5]邱秀芳.高校教师职称、月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
[6]邱秀芳.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7]吴铁雄.大专毕业生在职人员在工作作价值观量表之信度、效度与价值观织型[J].(台湾)中国测验学会测验年刊,民8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