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培优练习二

合集下载

八年级分式培优习题

八年级分式培优习题

八年级分式培优习题一、填空题1、下列分式中,有意义的分式是()A、 B、 C、 D、2、下列各分式中,最简分式是()A、 B、 C、 D、3、下列各分式中,当x取何值时,分式有意义?()A、 B、 C、 D、4、下列各分式中,分式的值等于零的是()A、 B、 C、 D、5、下列各分式中,分式的值不存在的是()A、 B、 C、 D、二、解答题6、请解以下分式方程:(1)(2)61、请解以下分式方程:(1)(2)611、请解以下分式方程:(1)(2)6111、请解以下分式方程:(1)(2)请解以下分式方程:(1)(2)八年级培优计划一、目标:通过培优,使优生更上一层楼,提高优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意识和一定的应试技巧,但也帮助他们发现不足,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以真正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具体措施:1、思想方面培优辅差。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

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等各方面的情况,以利于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

2、培优辅差内容:数学方面:在讲完新课后,编拟一些较高思维层次的专题知识渗透到教学中,培养优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辅差内容:对差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认真备课,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层次教学,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差生的注意力,让差生有机会表现自己,多设计一些对应差生的问题,提高差生的学习信心。

2)经常与家长,了解差生各方面的情况,对症下药,讲究方法。

3)采用“一帮一”的方法,安排学习优秀的学生对后进生进行辅导训练。

并开展“手拉手”活动,让优生和差生结成对子。

4)注意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去面对学生,不能对他们采用强硬的态度和手段。

这样会使他们对老师既亲近又尊重,更愿意接近老师并乐于接受教育。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应用培优练习题2(附答案详解)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应用培优练习题2(附答案详解)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的应用培优练习题2(附答案详解)1.一位篮球运动员在距离篮圈中心水平距离4m 处起跳投篮,球沿一条抛物线运动,当球运动的水平距离为2.5m 时,达到最大高度3.5m ,然后准确落入篮框内.已知篮圈中心距离地面高度为3.05m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抛物线的解析式是y=﹣15x 2+3.5B .篮圈中心的坐标是(4,3.05)C .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3.5,0)D .篮球出手时离地面的高度是2m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6与y 轴交于点A ,过点A 与x 轴平行的直线交抛物线y =2x 2于B 、C 两点,则BC 的长为( )A .2B .3C .22D .233.一学生推铅球,铅球行进的高度()y m 与水平距离()x m 之间的关系为21251233y x x =-++,则学生推铅球的距离为( ) A .35m B .3m C .10m D .12m 4.直线5y x 22=-与抛物线21y x x 2=-的交点个数是(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互相重合的两个 5.如图,隧道的截面是抛物线,可以用y= 21416x -+表示,该隧道内设双行道,限高为3m ,那么每条行道宽是( )6.某超市将进货单价为l8元的商品按每件20元销售时,每日可销售100件,如果每件提价1元,日销售就要减少10件,那么把商品的售出价定为多少元时,才能使每天获得的利润最大?( )A .22元B .24元C .26元D .28元7.函数2y ax bx c =++与y kx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以下结论:①240b ac ->;②10a b c +++>;③9360a b c +++>;④当13x <<时,2()0ax b k x 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8.某商人将单价为8元的商品按每件10元出售,每天可销售100件,已知这种商品每提高2元,其销量就要减少10件,为了使每天所赚利润最多,该商人应将销售价(为偶数)提高( )A .8元或10元B .12元C .8元D .10元9.如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内部作一个矩形ABCD ,其中AB 和AD 分别在两直角边上,C 点在斜边上.设矩形的一边AB =x m ,矩形的面积为y m 2,则y 的最大值为________.10.某建筑物的窗户如图所示,它的上半部分是半圆,下半部分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的总长为15m ,若AB=xm ,BC=ym ,则y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窗户的面积S 与x 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当x≈______时,S 最大≈_____,此时通过的光线最多(结果精确到0.01m )11.如图,已知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边长与正方形MNPQ 的边长均为20厘米,AC 与MN 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点A 与点N 重合,让△ABC 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向左运动,最终点A 与点M 重合,则重叠部分面积y (厘米2)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12.农贸市场拟建两间长方形储藏室,储藏室的一面靠墙(墙长30m),中间用一面墙隔开,如图所示,已知建筑材料可建墙的长度为42m,则这两间长方形储藏室的总占地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m 2.13.已知,二次函数y=x 2+bx ﹣2017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x 1,0)、B (x 2,0)两点,则当x=x 1+x 2时,则y 的值为___________.14.若函数y=ax 2+3x-1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小球,小球的高度h (单位:米)与小球运动时间t (单位:秒)的函数关系式是h=9.8t ﹣4.9t 2.若小球的高度为4.9米,则小球的运动时间为_____.16.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O 是对角线AC 与BD 的交点,M 是BC 边上的动点(点M 不与B ,C 重合),过点C 作CN 垂直DM 交AB 于点N ,连结OM ,ON ,MN .下列五个结论:①CNB DMC ∆≅∆;②ON OM =;③ON OM ⊥;④若2AB =,则OMN S ∆的最小值是1;⑤222AN CM MN +=.其中正确结论是_________.(只填序号)17.江汉路一服装店销售一种进价为50元/件的衬衣,生产厂家规定每件定价为60~150元.当定价为60元/件时,每星期可卖出70件,每件每涨价10元,一星期少卖出5件.(1)当每件衬衣定价为多少元时(定价为10元的正整数倍),服装店每星期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多少元?(2)请分析每件衬衣的定价在哪个范围内时,每星期的销售利润不低于2 700元. 18.某单位为响应政府发出的全民健身的号召,打算在长和宽分别为20 m 和11 m 的矩形大厅内修建一个60 m 2的矩形健身房ABCD .该健身房的四面墙壁中有两侧沿用大厅的旧墙壁(如图为平面示意图),已知装修旧墙壁的费用为20元/m 2,新建(含装修)墙壁的费用为80元/m 2.设健身房的高为3 m ,一面旧墙壁AB 的长为x m ,修建健身房墙壁的总投入为y 元.(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为了合理利用大厅,要求自变量x 必须满足条件:8≤x≤12,当投入的资金为4800元时,问利用旧墙壁的总长度为多少.19.某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了一家网店经营,销售一种成本为30元/件的文化衫,根据以往的销售经验,他整理出这种文化衫的售价y 1(元/件),销量y 2(件)与第x(1≤x<90)天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销售利润=(售价-成本)×销量).(1)求y 1与y 2的函数解析式.(2)求每天的销售利润W 与x 的函数解析式.(3)销售这种文化衫的第多少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20.如图,抛物线y=﹣212x 2x +2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B 点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 (1)求A ,B 两点坐标.(2)连结AC ,若点P 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P 的横坐标为t ,四边形ABPC 的面积为S .试用含t 的式子表示S ,并求t 为何值时,S 最大.(3)在(2)的基础上,在整条抛物线上和对称轴上是否分别存在点G和点H,使以A,G,H,P四点构成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G,H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1.如图,抛物线y=ax2+bx+3经过点B(﹣1,0),C(2,3),抛物线与y轴的焦点A,与x轴的另一个焦点为D,点M为线段AD上的一动点,设点M的横坐标为t.(1)求抛物线的表达式;(2)过点M作y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P,设线段PM的长为1,当t为何值时,1的长最大,并求最大值;(先根据题目画图,再计算)(3)在(2)的条件下,当t为何值时,△PAD的面积最大?并求最大值;(4)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点P,使△PAD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2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y=13x﹣43与x轴交于点A,经过点A的抛物线y=ax2﹣3x+c的对称轴是x=3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平移直线l经过原点O,得到直线m,点P是直线m上任意一点,PB⊥x轴于点B,PC⊥y轴于点C,若点E在线段OB上,点F在线段OC的延长线上,连接PE,PF,且PE=3PF,求证:PE⊥PF;(3)若(2)中的点P坐标为(6,2),点E是x轴上的点,点F是y轴上的点,当PE⊥PF 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四边形PEQF是矩形?如果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3.如图,Rt △ABC 中,90C ∠=︒,AC =BC ,AB =4cm .动点D 沿着A →C →B 的方向从A 点运动到B 点.DE ⊥AB ,垂足为E .设AE 长为x cm ,BD 长为y cm (当D 与A 重合时,y =4;当D 与B 重合时y =0).小云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对函数y 随自变量x 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云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得到了x 与y 的几组值,如下表:补全上面表格,要求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则t ≈__________.(2)在下面的网格中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描出以补全后的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3)结合画出的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当DB =AE 时,AE 的长度约为 cm .24.如图,在△ABC 中,∠C=90°,AC=4,BC=3.点E 从点A 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AC-CB运动,到点B停止.当点E不与△ABC的顶点重合时,过点E作其所在直角边的垂线交AB于点F,将△AEF绕点F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NMF,使点A的对应点N落在射线FE上.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CE的长.(2)求点M落到边BC上时t的值.(3)当点E在边AC上运动时,设△NMF与△ABC重叠部分图形为四边形时,四边形的面积为S(平方单位),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直接写出点M到AC、BC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时t的值.参考答案1.A【解析】【分析】A、设抛物线的表达式为y=ax2+3.5,依题意可知图象经过的坐标,由此可得a的值;B、根据函数图象判断;C、根据函数图象判断;D、设这次跳投时,球出手处离地面hm,因为(1)中求得y=﹣0.2x2+3.5,当x=﹣2.5时,即可求得结论.【详解】解:A、∵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0,3.5),∴可设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3.5.∵篮圈中心(1.5,3.05)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入上式,得 3.05=a×1.52+3.5,∴a=﹣15,∴y=﹣15x2+3.5.故本选项正确;B、由图示知,篮圈中心的坐标是(1.5,3.05),故本选项错误;C、由图示知,此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0,3.5),故本选项错误;D、设这次跳投时,球出手处离地面hm,因为(1)中求得y=﹣0.2x2+3.5,∴当x=﹣2.5时,h=﹣0.2×(﹣2.5)2+3.5=2.25m.∴这次跳投时,球出手处离地面2.25m.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模型,体现了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难度不大,能够结合题意利用二次函数不同的表达形式求得解析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D【解析】∵抛物线y=ax 2+6与y 轴交于点A ,∴A(0,6),∵当y=6时,2x 2=6,∴x=∴B 点坐标(6),C 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两函数交点坐标的求法,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等,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出点A 的坐标.3.C【解析】【分析】铅球落地时,高度y=0,把实际问题可理解为当y=0时,求x 的值.【详解】 令函数式21251233y x x =-++中,y =0, 即21251233x x -++=0, 解得1210,2x x ==- (舍去),即铅球推出的距离是10m.故选C.【点睛】考查二次函数的应用以及函数式中自变量与函数表达式的实际意义,需要结合题意. 4.C【解析】【分析】 抛物线212y x x =-与直线522y x =-交点函数值为同时满足两个解析式的点的函数值,即满足方程212x x -=522x -,解出方程的根即可求交点个数.解:抛物线212y x x =-与直线522y x =-相交, ∴212x x -=522x -,,即:2320x x -+=,解得:11x =,22x =. ∴抛物线212y x x =-与直线522y x =-的交点个数是2个. 故答案为C.【点睛】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问题实质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性质问题,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可以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也可以通过判别式判断:(1)当0,抛物线与直线有两个交点;(2)当=0,抛物线与直线有一个交点;(3)当0时抛物线与直线有无交点. 5.A【解析】把y =3代入y = 21416x -+中得: x =4,x = -4(舍去).∴每条行道宽应不大于4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此题为数学建模题,借助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由题意可知,直接把y=3代入解析式求解即可.6.B【解析】【分析】设利润为y ,售价定为每件x 元,根据: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列方程求解,然后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取最大值时x 的值即可.【详解】设利润为y ,售价定为每件x 元,由题意得,y=(x-18)×[100-10(x-20)], 整理得:y=-10x 2+480x-5400=-10(x-24)2+360,∴开口向下,故当x=24时,y有最大值.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难度适中,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列出二次函数,要求同学们掌握求二次函数最大值的方法.7.C【解析】【分析】由函数y=x2+bx+c与x轴无交点,可得b2-4c<0;当x=1时,y=1+b+c=1;当x=3时,y=9+3b+c=3;当1<x<3时,二次函数值小于一次函数值,可得x2+bx+c<x,继而可求得答案.【详解】①由图象可知:抛物线与x轴无交点,即△<0,∴△=b2-4ac<0,故此选项错误;②由图象可知:抛物线过点(1,1)即当x=1时,y=a+b+c=1,a+b+c+1=2>0,故此选项正确;③由点(3,3)在抛物线上,得到9a+3b+c=3,∴9a+3b+c+3=6>0,正确;④由图象可知,当1<x<3时,抛物线在直线y=kx的下方,即当1<x<3时,x2+bx+c<kx,∴x2+(b-k)x+c<0,故此选项正确.故选C.【点睛】主要考查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利用函数图像解不等式.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8.A【解析】【分析】每件利润为(x-8)元,销售量为(100-10×102x),根据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得出销售利润y (元)与售单价x (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再根据函数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最大利润.【详解】解:(1)依题意,得y=(x-8)•(100-10×102x -)=-5x 2+190x-1200=-5(x-19)2+605, -5<0,∴抛物线开口向下,函数有最大值,即当x=19时,y 的最大值为605,∵售价为偶数,∴x 为18或20,当x=18时,y=600,当x=20时,y=600,∴x 为18或20时y 的值相同,∴商品提高了18-10=8(元)或20-10=10(元)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此题为数学建模题,借助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9.300【解析】由题意可得:DC ∥AF ,则△EDC ∽△EAF , 故30,3040ED DC AD x AE AF -==则, 解得12034x AD -=, 故S=AD•AB=22120333•30(20)300444x x x x x -=-+=--+, 所以当x=20时,即y 的最大值为300m 2.故答案是:300m 2.10.y=1574x x π-- S=-3.5x 2+7.5x 1.07 4.02 【解析】因为半圆的半径AB =x m,矩形的宽BC =y m,材料的总长为15m,所以4y +7x +πx =15,所以1574x x y π--=, 所以窗户的面积2215712 3.57.542x x S x r x x ππ--=⨯+=-+, 所以当7.5152 3.514x =-=⨯≈1.07时,()()27.5 4.024 3.5S -=≈⨯-最大, 故答案为:1574x x y π--=,2 3.57.5S x x =-+, 1.07, 4.02. 11.y=12(20-2t )2 【解析】A M =20-2t ,则重叠部分面积y =12×AM 2= 12(20-2t )2 12.147【解析】分析:设中间隔开的墙EF 的长为xm,建成的储藏室总占地面积为sm²,根据题意可知AD 的长度等于BC 的长度,列出式子AD-2+3X=28,得出用x 的代数式表示AD 的长,再根据矩形的面积=AD·AB 得出S 关于x 的解析式,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设中间隔开的墙EF 的长为xm,建成的储藏室总占地面积为sm²,根据题意得AD+3x=42,解得AD=42-3x,则S=x(42-3x)= -3x²+42x=-3(x-7)²+147,故这两间长方形储藏室的总占地面积的最大值为:147m²,故答案为147.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应用,配方法,矩形的面积,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得到建成的储藏室的总占地面积的解析式.13.−2017.【解析】【分析】因为二次函数y=x 2+bx-2017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x 1,0)、B (x 2,0)两点,所以x 1+x 2=-b ,当x =x 1+x 2=−b 时,y =(−b )2+b ⋅(−b )−2017=−2017,由此即可解决问题.【详解】∵二次函数y =x 2+bx −2017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A (x 1,0)、B (x 2,0)两点,∴x 1+x 2=−b ,∴当x =x 1+x 2=−b 时,y =(−b )2+b ⋅(−b )−2017=−2017.故答案为:−2017.【点睛】考查二次函与x轴的交点问题,熟练掌握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4.a≥-【解析】【分析】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即令y=0时,方程的解个数即为与x轴的交点个数;当有交点时,则方程的判别式≥0,代入相应的数据求解即可.【详解】令y=0,则ax2+3x-1=0,因为函数y=ax2+3x-1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所以=9+4a≥0,解得a≥-.故答案为: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问题,熟知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的交点与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5.1s.【解析】小球的高度h与小球运动时间t的函数关系式是:h=9.8t﹣4.9t2.把h=4.9代入得4.9=9.8t﹣4.9t2,解得t=1s,故答案为1s.16.①②③⑤【解析】分析:根据正方形的性质,依次判定△CNB≌△DMC,△OCM≌△OBN,△CON≌△DO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论.详解:∵正方形ABCD中,CD=BC,∠BCD=90°,∴∠BCN+∠DCN=90°,又∵CN⊥DM,∴∠CDM+∠DCN=90°,∴∠BCN=∠CDM,又∵∠CBN=∠DCM=90°,∴△CNB≌△DMC(ASA),故①正确;根据△CNB≌△DMC,可得CM=BN,又∵∠OCM=∠OBN=45°,OC=OB,∴△OCM≌△OBN(SAS),∴OM=ON,故②正确;∵△OCM≌△OBN∴∠COM=∠BON∴∠COM+∠BOM=∠BON+∠BOM=90°∴ON⊥OM故③正确;∵△OCM≌△OBN,∴四边形BMON的面积=△BOC的面积=1,即四边形BMON的面积是定值1,∴当△MNB的面积最大时,△MNO的面积最小,设BN=x=CM,则BM=2-x,∴△MNB的面积=12x(2-x)=-12x2+x,∴当x=1时,△MNB的面积有最大值12,此时S△OMN的最小值是1-12=12,故④不正确;∵AB=BC,CM=BN,∴BM=AN,又∵Rt△BMN中,BM2+BN2=MN2,∴AN2+CM2=MN2,故⑤正确;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解题时注意二次函数的最值的运用.17.(1)当每件衬衣定价为120元或130元时,服装店每星期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2 800元.(2)每件衬衣的定价在110~140元之间时(定价为10元的正整数倍),每星期的销售利润不低于2 700元.【解析】试题分析:(1)设每件衬衣定价为x元,服装店每星期的利润为W元,利用每一件的利润乘卖出的件数列出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2)根据(2)中求出的二次函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求出方程的解,确定出涨价最少时的x的值,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x的取值范围.试题解析:(1)设每件衬衣定价为x元,服装店每星期的利润为W元.由题意得,W=(x-50)=-x2+125x-5 000=-(x-125)2+2 812.5.∵60≤x≤150,且x是10的正整数倍,∴当x取120或130时,W有最大值2 800.因此,当每件衬衣定价为120元或130元时,服装店每星期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2 800元.(2)令W=2 700,即-x2+125x-5 000=2 700,解得x1=110,x2=140.∴每件衬衣的定价在110~140元之间时(定价为10元的正整数倍),每星期的销售利润不低于2 700元.18.(1)y=30060xx⎛⎫+⎪⎝⎭,(0<x≤20);(2)利用旧墙壁的总长度为16 m.【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得AB=x,AB·BC=60,所以BC=60x.求得y与x的函数解析式;(2)把y=4800代入函数解析式整理,可解得x的值.【详解】解:(1)根据题意,AB=x,AB·BC=60,所以BC=60x,y=20×360xx⎛⎫+⎪⎝⎭+80×360xx⎛⎫+⎪⎝⎭,即y=30060xx⎛⎫+⎪⎝⎭(0<x≤20)(2)把y=4800代入y=30060xx⎛⎫+⎪⎝⎭,得4800=30060xx⎛⎫+⎪⎝⎭,整理得x2-16x+60=0,解得x1=6,x2=10经检验x1=6,x2=10都是原方程的根.由8≤x≤12,只取x=10所以利用旧墙壁的总长度10+6010=16 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同时也考查了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公式,并能用其解决一些基本的有关二次函数的题目.19.(1)y2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2=-2x+200(1≤x<90);(2)W=22x180x2?000(1x50),120?x12?000(50x90).⎧-++≤<⎨-+≤<⎩(3)销售这种文化衫的第45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6050元.【解析】【分析】(1)待定系数法分别求解可得;(2)根据:销售利润=(售价-成本)×销量,分1≤x<50、50≤x<90两种情况分别列函数关系式可得;(3)当1≤x<50时,将二次函数关系式配方后依据二次函数性质可得此时最值情况,当50≤x<90时,依据一次函数性质可得最值情况,比较后可得答案.【详解】(1)当1≤x<50时,设y1=kx+b,将(1,41),(50,90)代入,得k b41,50k b90,+=⎧⎨+=⎩解得k1,b40,=⎧⎨=⎩∴y1=x+40,当50≤x<90时,y1=90,故y1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1=x40(1x50), 90(50x90);+≤<⎧⎨≤<⎩ 设y2与x的函数解析式为y2=mx+n(1≤x<90),将(50,100),(90,20)代入,得50m n100,90m n20,+=⎧⎨+=⎩解得:m2,n200,=-⎧⎨=⎩故y 2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y 2=-2x+200(1≤x<90).(2)由(1)知,当1≤x<50时,W=(x+40-30)(-2x+200)=-2x 2+180x+2000;当50≤x<90时,W=(90-30)(-2x+200)=-120x+12000;综上,W=22x 180x 2?000(1x 50),120?x 12?000(50x 90).⎧-++≤<⎨-+≤<⎩ (3)当1≤x<50时,∵W=-2x 2+180x+2000=-2(x-45)2+6050,∴当x=45时,W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6050元;当50≤x<90时,W=-120x+12000,∵-120<0,W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50时,W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6000元;综上,当x=45时,W 取得最大值6050元.答:销售这种文化衫的第45天,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6050元.20.(1)A,0),B (,0);(2)当时,S 最大;(3)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G(﹣2,﹣14),H(2,﹣14)或G(2,﹣154),H(2,﹣154)或G(﹣2,14),H(2,14). 【解析】【分析】(1)令y=0,则2120,2x x -+=解得x =x =A ,B 两点坐标.(2)点P 作PQ ⊥x 轴于Q ,P 的横坐标为t ,设P (t ,p ),则21222p t =-++,PQ p BQ t OQ t ===,,, 根据S=S △AOC +S 梯形OCPQ +S △PQB 列出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t 为何值时,S 最大.(3)抛物线的对称轴为:2,x =分别画出示意图,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即可求出G ,H 的坐标.【详解】解:(1)针对于抛物线212222y x x =-++, 令y=0,则21220,22x x -++= 解得2x =-或22x =∴()()20220A B -,,,; (2)针对于抛物线212222y x x =-++令x=0,∴y=2,∴C (0,2),如图1,点P 作PQ ⊥x 轴于Q ,∵P 的横坐标为t ,∴设P (t ,p ),∴21222p t =-++,22PQ p BQ t OQ t ===,,, ∴S=S △AOC +S 梯形OCPQ +S △PQB()()11122222222p t t p =++⨯+⨯⨯,11,22t pt pt =+-t =++21222t t t ⎫=-++++⎪⎪⎭2t =-+(0t <<,∴当t =时,S 最大=(3)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为G ,﹣14),H 14)或G 154),H 154)或G ,14),H ,14). 【点睛】属于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会求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坐标,二次函数的最值,以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综合性比较强,难度较大.21.(1)y=﹣x 2+2x+3;(2)当t=32时,l 有最大值,l 最大=94;(3)t=32时,△PAD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78;(4)t=12+.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解决问题;(2)易知直线AD 解析式为y=-x+3,设M 点横坐标为m ,则P (t ,-t 2+2t+3),M (t ,-t+3),可得l=-t 2+2t+3-(-t+3)=-t 2+3t=-(t-32)2+94,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3)由S △PAD =12×PM×(x D -x A )=32PM ,推出PM 的值最大时,△PAD 的面积最大; (4)如图设AD 的中点为K ,设P (t ,-t 2+2t+3).由△PAD 是直角三角形,推出PK=12AD ,可得(t-32)2+(-t 2+2t+3-32)2=14×18,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试题解析:(1)把点 B (﹣1,0),C (2,3)代入y=ax 2+bx+3,则有304233a b a b -+=⎧⎨++=⎩,解得12ab=-⎧⎨=⎩,∴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2)在y=﹣x2+2x+3中,令y=0可得0=﹣x2+2x+3,解得x=﹣1或x=3,∴D(3,0),且A(0,3),∴直线AD解析式为y=﹣x+3,设M点横坐标为m,则P(t,﹣t2+2t+3),M(t,﹣t+3),∵0<t<3,∴点M在第一象限内,∴l=﹣t2+2t+3﹣(﹣t+3)=﹣t2+3t=﹣(t﹣32)2+94,∴当t=32时,l有最大值,l最大=94;(3)∵S△PAD=12×PM×(x D﹣x A)=32PM,∴PM的值最大时,△PAD的面积中点,最大值=32×94=278.∴t=32时,△PAD的面积的最大值为278.(4)如图设AD的中点为K,设P(t,﹣t2+2t+3).∵△PAD 是直角三角形,∴PK=12AD , ∴(t ﹣32)2+(﹣t 2+2t+3﹣32)2=14×18, 整理得t (t ﹣3)(t 2﹣t ﹣1)=0,解得t=0或3, ∵点P 在第一象限,∴22.(1)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3x ﹣4;(2)证明见解析;(3)点Q 的坐标为(﹣2,6)或(2,﹣6).【解析】【分析】(1)先求得点A 的坐标,然后依据抛物线过点A ,对称轴是x=32列出关于a 、c 的方程组求解即可;(2)设P (3a ,a ),则PC=3a ,PB=a ,然后再证明∠FPC=∠EPB ,最后通过等量代换进行证明即可;(3)设E (a ,0),然后用含a 的式子表示BE 的长,从而可得到CF 的长,于是可得到点F 的坐标,然后依据中点坐标公式可得到22x x x x Q P F E ++=,22y y y y Q P F E ++=,从而可求得点Q 的坐标(用含a 的式子表示),最后,将点Q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求得a 的值即可.【详解】(1)当y=0时,14033x -=,解得x=4,即A (4,0),抛物线过点A ,对称轴是x=32,得161203322a c a -+=⎧⎪-⎨-=⎪⎩, 解得14a c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 2﹣3x ﹣4;(2)∵平移直线l 经过原点O ,得到直线m ,∴直线m 的解析式为y=13x . ∵点P 是直线1上任意一点,∴设P (3a ,a ),则PC=3a ,PB=a .又∵PE=3PF ,∴PC PB PF PE=. ∴∠FPC=∠EPB .∵∠CPE+∠EPB=90°, ∴∠FPC+∠CPE=90°, ∴FP ⊥PE .(3)如图所示,点E 在点B 的左侧时,设E (a ,0),则BE=6﹣a .∵CF=3BE=18﹣3a ,∴OF=20﹣3a .∴F (0,20﹣3a ).∵PEQF 为矩形,∴22x x x x Q P F E ++=,22y y y y Q P F E ++=, ∴Q x +6=0+a ,Q y +2=20﹣3a+0,∴Q x =a ﹣6,Q y =18﹣3a .将点Q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18﹣3a=(a ﹣6)2﹣3(a ﹣6)﹣4,解得:a=4或a=8(舍去).∴Q (﹣2,6).如下图所示:当点E 在点B 的右侧时,设E (a ,0),则BE=a ﹣6.∵CF=3BE=3a ﹣18,∴OF=3a ﹣20.∴F (0,20﹣3a ).∵PEQF 为矩形, ∴22x x x x Q P F E ++=,22y y y y Q P F E ++=, ∴Q x +6=0+a ,Q y +2=20﹣3a+0,∴Q x =a ﹣6,Q y =18﹣3a .将点Q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18﹣3a=(a ﹣6)2﹣3(a ﹣6)﹣4,解得:a=8或a=4(舍去).∴Q (2,﹣6).综上所述,点Q 的坐标为(﹣2,6)或(2,﹣6).【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解答本题主要应用了矩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点坐标公式,用含a 的式子表示点Q 的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23.(1)2.9;(2)答案见解析;(3)2.3.【解析】试题分析:(1)通过取点、画图、测量,可得到结果;(2)通过描点,连线即可作出函数的图象;(3)根据题意可得当DB=AE 时,AE 的长度约为2.3cm .试题解析:(1)2.9(2)如图所示:(3)2.3 24.(1)当点E 在边AC 上时,44CE t =-,当点E 在边BC 上时,44CE t =-;(2)t 的值为58;(3)当508t <≤时,292S t =,当8111t ≤<时,218246S t t =-+-;(4)1019t =或1013t =或1913t =. 【解析】分析:(1)分当点E 在边AC 上时和当点E 在边BC 上时两种情况进行讨论.(2)当点M 落在边BC 上时,画出示意图,4AE t =,3FE MF t ==.根据,FMB B ∠=∠ 3BF MF t ==.根据BF AF AB +=,列出方程求解即可.(3)分当508t <≤时和当8111t ≤<时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详解:(1)当点E 在边AC 上时,44CE t =-.当点E 在边BC 上时,44CE t =-.(2)如图①,当点M 落在边BC 上时,3BF MF t ==.∵BF AF AB +=,∴355t t +=.∴58t =. ∴点M 落到边BC 上时t 的值为58.(3)当508t <≤时,如图②.2113934222242S t t t t t =⋅⋅-⋅⋅⋅=. 当8111t ≤<时,如图③.()()2163344182462S t t t t t =-+-=-+-. 点睛:属于图形的运动题,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比较强,难度较大,注意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培优练习(2)

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培优练习(2)

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培优练习(2)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是(10,0),点B的坐标是(0,5).直线m过点A且垂直于x轴.点p在线段OA上运动(含O、A),点Q是直线m上的动点,且线段PQ=AB.问点P、Q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使△ABO和△QPA全等情况?如果存在请求出点P、Q的坐标;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 某社区活动中心为鼓励居民加强体育锻炼,准备购买10副某种品牌的羽毛球拍,每副球拍配x(x≥2)个羽毛球,供社区居民免费借用.该社区附近A、B两家超市都有这种品牌的羽毛球拍和羽毛球出售,且每副球拍的标价均为30元,每个羽毛球的标价为3元,目前两家超市同时在做促销活动:A超市:所有商品均打九折(按标价的90%)销售;B超市:买一副羽毛球拍送2个羽毛球.设在A超市购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的费用为y A (元),在B超市购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的费用为y B(元).请解答下列问题:(1)分别写出y A、y B与x之间的关系式;(2)若该活动中心只在一家超市购买,你认为在哪家超市购买更划算?(3)若每副球拍配15个羽毛球,请你帮助该活动中心设计出最省钱的购买方案.17.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G在边BC上,且∠GDF=∠ADF.(1)求证:△ADE≌△BFE;(2)连接EG,判断EG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8.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A、B两点的坐标分别为A(2,-3),B(4,-1).(1)若P(p,0)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则当p= 时,△PAB的周长最短;(2)若C(a,0),D(a+3,0)是x轴上的两个动点,则当a= 时,四边形ABDC的周长最短;(3)设M,N分别为x轴和y轴上的动点,请问:是否存在这样的点M(m,0)、N(0,n),使四边形ABMN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m= ,n= 。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二次根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 数学二次根式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式子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A.9B.13C.20D.72.如图,在矩形ABCD中无重叠放入面积分别为16cm2和12cm2的两张正方形纸片,则图中空白部分的面积为()A.(8﹣3cm2B.(4﹣3cm2C.(16﹣3cm2D.(﹣3)cm232的倒数是()A2B.22C.2-D.22-4.下列各式是二次根式的是()A3B1-C35D4π-5.已知:x3,y31,求x2﹣y2的值()A.1 B.2 C3D.36.设a3535+-b633633+-21b a-的值为()A621+B621+C621D621 7.下面有四个命题: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②0.1的算术平方根是0.013323)=5;④如果点P(3-2n,1)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那么n=1,其中假命题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8.以下运算错误的是()A3535⨯=B.2222⨯=C169+169D2342a b ab b=a>0)9.使式子212 4xx+-x的取值范围是()A.x≥﹣2 B.x>﹣2 C.x>﹣2,且x≠2D.x≥﹣2,且x≠210.x ≥3是下列哪个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 A .3x +B .13x - C .13x + D .3x -二、填空题11.已知2216422x x ---=,则22164x x -+-=________.12.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对角线AC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CEF ,再以对角线AE 为边作第二个正方形AEGH ,如此下去…….⑴记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1a =,按上述方法所作的正方形的边长依次为234,,,,n a a a a ,请求出234,,a a a 的值;⑵根据以上规律写出n a 的表达式.13.若a ,b ,c 是实数,且21416210a b c a b c ++=-+-+--,则2b c +=________.14.对于任何实数a ,可用[a]表示不超过a 的最大整数,如[4]=4,[3]=1.现对72进行如下操作:72[72]=8[8]=2[2]=1,类似地,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________. 15.已知72x =-,a 是x 的整数部分,b 是x 的小数部分,则a-b=_______ 16.将1、2、3、6按右侧方式排列.若规定(m ,n )表示第m 排从左向右第n 个数,则(5,4)与(9,4)表示的两数之积是______.17.=_______.18.mn =________.19.n 为________.20.能合并成一项,则a =______.三、解答题21.计算(1)2213113a a a a a a +--+-+-;(2)已知a 、b +b =0.求a 、b 的值 (3)已知abc =1,求111a b cab a bc b ac c ++++++++的值【答案】(1)22223a a a ----;(2)a =-3,b ;(3)1. 【分析】(1)先将式子进行变形得到()()113113a a a a a a +--+-+-,此时可以将其化简为1113a a a a ⎛⎫⎛⎫--+ ⎪ ⎪+-⎝⎭⎝⎭,然后根据异分母的加减法法则进行化简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及绝对值的非负性得到2a +6=0,b =0,从而可求出a 、b ; (3)根据abc =1先将所求代数式转化:11b ab abbc b abc ab a ab a ==++++++,2111c abc ac c a bc abc ab ab a ==++++++,然后再进行分式的加减计算即可.【详解】解:(1)原式=()()113113a a a a a a +--+-+- =1113a a a a ⎛⎫⎛⎫--+ ⎪ ⎪+-⎝⎭⎝⎭=1113a a --+- =()()()()3113a a a a -++-+-=22223a a a ----;(20b =,∴2a +6=0,b =0,∴a =-3,b ; (3)∵abc =1, ∴11b ab ab bc b abc ab a ab a ==++++++,2111c abc ac c a bc abc ab ab a ==++++++,∴原式=1111a ab ab a ab a ab a ++++++++=11a ab ab a ++++=1.【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和二次根式、绝对值的非负性,分式中一些特殊求值题并非一味的化简,代入,求值,熟练掌握转化、整体思想等解题技巧是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22.(112=3=4=;……写出④ ;⑤ ;(2)归纳与猜想.如果n 为正整数,用含n 的式子表示这个运算规律; (3)证明这个猜想.【答案】(12=5==;(2=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题目中的例子直接写出结果; (2)根据(1)中的特例,可以写出相应的猜想;(3)根据(2)中的猜想,对等号左边的式子进行化简,即可得到等号右边的式子,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解:(1)由例子可得,④5=25,(2)如果n 为正整数,用含nn, (3)证明:∵n 是正整数,故答案为5=256;(3)证明见解析.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数字的变化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23.已知m ,n 满足m 4n=3+.【答案】12015【解析】 【分析】由43m n +=2﹣2)﹣3=0,将,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4m n +=3,)22﹣2)﹣3=0,)2﹣23=0,+13)=0,=﹣13,∴原式=3-23+2012=1201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及二次根式性质.24.计算:(1﹣(2) (3)244x -﹣12x -.【答案】(1)2(3)-12x + 【解析】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根据乘法的分配律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3)根据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先因式分解,再通分,然后按同分母的分式进行加减计算,再约分即可.详解:(1(2)(3)24142x x --- =41(2)(2)2x x x -+--= 42(2)(2)(2)(2)x x x x x +-+-+-=2(2)(2)xx x -+-=12x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和分式的加减运算,熟练应用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以及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是解题关键.25.先化简再求值:4y x ⎛- ⎝,其中30x -=.【答案】(2x - 【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出x ,y 的值,继而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可得答案. 【详解】解:4y x ⎛- ⎝ ((=-(2x =-∵ 30x - ∴ 3,4x y == 当3,4x y ==时原式(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26.观察下列一组等式,然后解答后面的问题1)1=,1=,1=,1=⋯⋯(1)观察以上规律,请写出第n 个等式: (n 为正整数). (2(3【答案】(1)1=;(2)9;(3【分析】(1)根据规律直接写出,(2)先找出规律,分母有理化,再化简计算.(3)先对两个式子变形,分子有理化,变为分子为1,再比大小. 【详解】解:(1)根据题意得:第n 个等式为1=;故答案为1=;(2)原式111019==-=;(3-==,<∴>.【点睛】本题是一道利用规律进行求解的题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方差公式.27.计算下列各题(1)⎛÷ ⎝(2)2-【答案】(1)1;(2). 【分析】(1)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把括号内合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即可; (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展开,然后再进行合并即可. 【详解】(1)原式=1;(2)原式+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8.先阅读下面的解题过程,然后再解答.a ,b ,使a b m +=,ab n =,即22m +==0)a b ==±>.这里7m =,12n =, 由于437+=,4312⨯=,所以22+==,2===.. 【答案】见解析 【分析】应先找到哪两个数的和为13,积为42.再判断是选择加法,还是减法.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3m =,42n =,由于7613+=,7642⨯=,所以2213+=,====【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解题关键在于求得13m =,42n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根据直角二次根式满足的两个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被开方数中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项A 错误;3=被开方数中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项B 错误;=被开方数中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项C 错误;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项D 正确.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满足(1)被开方数不含分母;(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两个条件的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2.D解析:D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求出边长AB =4cm ,BC =()cm ,利用四边形ABCD 的面积减去两个阴影的面积即可列式求出答案. 【详解】∵两张正方形纸片的面积分别为16cm 2和12cm 2,4cm=cm,∴AB=4cm,BC=(+4)cm,∴空白部分的面积=()×4﹣12﹣16,=﹣12﹣16,=(﹣)cm2,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正方形的性质,二次根式的化简,二次根式的混合计算,正确理解图形中空白面积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根据倒数的定义,即可得到答案.【详解】,;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倒数的定义和化为最简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熟记倒数的定义进行解题. 4.A解析:A【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定义和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即可判断.【详解】解:A、符合二次根式有意义条件,符合题意;B、-1<0B选项不符合题意;C、是三次根式,所以C选项不符合题意;D、π-4<0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a≥0.5.D解析:D【分析】先根据x 、y 的值计算x y +、x y -的值,再将所求式子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化简,然后代入求值即可.【详解】∵1,1x y ==,∴11112x y x y +==-=-=,则22()()2x y x y y x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代数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加减法与乘法,利用平方差公式对代数式进行化简是解题关键.6.B解析:B【分析】首先分别化简所给的两个二次根式,分别求出a 、b 对应的小数部分,然后化简、运算、求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 ,∴b ,∴21b a -, 故选:B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与求值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来分析、判断、解答.7.D解析:D【分析】利用平行线的性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实数的运算及点的坐标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①两条平行线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故错误;②0.01的算术平方根是0.1,故错误;)=17322+=,故错误;④如果点P(3-2n,1)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n=1或n=2,故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平行线的性质、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实数的运算及点的坐标的性质,难度一般.8.C解析:C【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A、B进行判断;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对C、D进行判断.【详解】A.原式=所以A选项的运算正确;B.原式=所以,B选项的运算正确;C.原式==5,所以C选项的运算错误;D.原式=2,所以D选项的运算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9.C解析:C【分析】根据分式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为非负数)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由题意得:2x-40≠,2x∴≠±,又∵20x +≥,∴x ≥-2.∴x 的取值范围是:x>-2且2x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解不等式,是基础题.10.D解析: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逐项求解即可得答案.【详解】A 、x+3≥0,解得:x≥-3,故此选项错误;B 、x-3>0,解得:x >3,故此选项错误;C 、x+3>0,解得:x >-3,故此选项错误;D 、x-3≥0,解得:x≥3,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分式的分母不能等于0.二、填空题11.3【解析】设,则 可化为:,∴,两边同时平方得:,即:,∴,解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的解题要点是:设原式中的,从而使原式结构变得简单,这样应用二次根式的相关运算法则化简变形解析:【解析】设24x a -====两边同时平方得:128a a +=++4=,∴3216a =,解得:12a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的解题要点是:设原式中的24x a -=,从而使原式结构变得简单,这样应用二次根式的相关运算法则化简变形即可求得a 的值,使问题得到解决.12.(1)a2=,a3=2,a4=2;(2)an =(n 为正整数).【解析】(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1,∠B =90°.∴在Rt △ABC 中,AC ===.同理:AE =2,EH =2,解析:(1)a 2,a 3=2,a 4=;(2)a n n 为正整数).【解析】(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BC =1,∠B =90°.∴在Rt △ABC 中,ACAE =2,EH =,…,即a 2a 3=2,a 4=(2)an n 为正整数).13.21【分析】结合态,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性质,将代数式变形,即可计算得,,的值,从而得到答案.【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解题的解析:21【分析】结合态,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性质,将代数式变形,即可计算得a ,b ,c 的值,从而得到答案.【详解】∵10a b c ++=∴100a b c ---=∴2221490⎡⎤⎡⎤⎡⎤-+-+-=⎣⎦⎣⎦⎣⎦∴2221)2)3)0++=∴123===∴111429a b c -=⎧⎪-=⎨⎪-=⎩∴2511a b c =⎧⎪=⎨⎪=⎩∴2251121b 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完全平方公式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二次根式、完全平方公式、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14.255【解析】解:∵[]=1,[]=3,[]=15,所以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255.故答案为255.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 解析:255【解析】解:]=1,=3,=15,所以只需进行3次操作后变为1的所有正整数中,最大的是255.故答案为255.点睛:本题考查了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逆推思维能力.15.【分析】先把x 分母有理化求出x= ,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求出结果即可.【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a 、b 的值.解析:6【分析】先把x 分母有理化求出2 ,求出a 、b 的值,再代入求出结果即可.【详解】2x === ∵23<<∴425<< ∴4,242a b ==-=∴42)6a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a 、b 的值.16.【解析】试题解析:(5,4)表示第5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是:,(9,4)表示第9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可以看出奇数排最中间的一个数都是1,第9排是奇数排,最中间的也就是这排的第5个数是1,那么第解析:【解析】试题解析:(5,4)表示第5排从左向右第4,(9,4)表示第9排从左向右第4个数,可以看出奇数排最中间的一个数都是1,第9排是奇数排,最中间的也就是这排的第5个数是1,那么第4,∴(5,4)与(9,4)故答案为17.【分析】设,将等式的两边平方,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t≥0,则.故答案为:.【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分析】t=,将等式的两边平方,然后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得出结论.【详解】t=,由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得t≥0,则244t=+=+8=+8=+81)=+62=1)∴=.1t.【点睛】此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8.2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及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出答案.【详解】∵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 ,∴故答案为21.解析:21【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及同类二次根式的定义列出方程组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221343nm m-=⎧⎨-=-⎩,解得,73mn=⎧⎨=⎩,∴7321.mn=⨯=故答案为21.19.7【分析】把28分解因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出n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解:∵28=4×7,4是平方数,∴若是整数,则n的最小正整数值为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解析:7【分析】把28分解因数,再根据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出n的最小值即可.【详解】解:∵28=4×7,4是平方数,n的最小正整数值为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定义,把28分解成平方数与另一个数相乘的形式是解题的关键.20.4【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能合并,可得同类二次根式,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可得关于a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解:=2,由最简二次根式与能合并成一项,得a-1=3.解解析:4【分析】根据二次根式能合并,可得同类二次根式,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相同,可得关于a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答案.【详解】能合并成一项,得a-1=3.解得a=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同类二次根式和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同类二次根式是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三、解答题21.无22.无23.无24.无25.无26.无27.无28.无。

全等图形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练习(含答案)

全等图形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练习(含答案)

1.1全等图形培优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B.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2、下列四个图形中,与图1中的图形全等的是()A.B.C.D.3、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全等图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4、下列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A.B.C.D.5、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属于全等形的是(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6、在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是()A.B.C.D.7、下列四个图形中,有两个全等的图形,它们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8、下图所示的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正确的是()A. B. C. D.9、下列各组图形中不是全等图形的是()A.B.C.D.10、如图,在下列4个正方形图案中,与左边正方形图案全等的图案是()A.B.C.D.11、百变魔尺,魅力无穷,如图是用24段魔尺(2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把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长边看做1)围成的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用该魔尺能围出不全等的长方形个数为()A.3 B.4 C.5 D.612、下列说法:(1)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全等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是()A.(1 )(3)(4 )B.(2)(3 )(4 )C.(1 )(2 )(3 )D.(1 )(2)(3 )(4 )二、填空题13、如图,图中由实线围成的图形与①是全等形的有.(填序号)14、下列几种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全等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其中正确的是. 的正方形网格,则∠1+∠2+∠3+∠4=________.15、如图,是一个3316、下图是由全等的图形组成的,其中AB=5cm,CD=2AB,则AF= .三、解答题17、图中所示的是两个全等的五边形,AB=8,AE=5,DE=11,HI=12,IJ=10,∠C=90°,∠G=115°,点B与点H、点D与点J分别是对应顶点,指出它们之间其他的对应顶点、对应边与对应角,并说出图中标的a、b、c、d、e、α、β各字母所表示的值.18、如图所示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称作直角梯形),现要把它分割成4个全等的图形,并且形状与原来图形相同,如何进行划分?(画图或涂不同色加以说明)19、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如图1,请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中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20、如图,一块土地上共有20棵果树,要把它们平均分给四个小组去种植,并且要求每个小组分得的果树组成的图形、形状大小要相同,应该怎样分?21、在ABC △中,90ACB ∠=︒,30A ∠=︒,请将其分成三个三角形,使之符合:(1)三个三角形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2)三个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形.分别在图1、图2中画出分割线,并标出三角形的角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两个长方形是全等图形B. 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全等C. 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解析】解:A、两个长方形的长或宽不一定相等,故不是全等图形;B、由于大小不一定相同,故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C、两个全等图形面积一定相等,故正确;D、所有的等边三角形大小不一定相同,故不一定是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C.2、下列四个图形中,与图1中的图形全等的是()A.B.C.D.【答案】C【分析】直接利用全等形的定义解答即可.【详解】解:只有C选项与图1形状、大小都相同.故答案为C.3、在如图所示的图形中,全等图形有()A.1对B.2对C.3对D.4对【答案】C【分析】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详解】图中全等图形是:笑脸,箭头,五角星.故选C4、下列图形是全等图形的是()A.B.C.D.【答案】B【详解】试题解析:A、两个图形相似,错误;B、两个图形全等,正确;C、两个图形相似,错误;D、两个图形不全等,错误;故选B.5、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形中,属于全等形的是(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答案】D【分析】全等形要求两图形大小及形状完全相同,观察发现其中两个图形恰巧是可以通过旋转得到的,结合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即可确定最终答案.【详解】观察图形,经过旋转,②和④可以完全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是②和④.故选D.6、在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的图形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解:由全等形的概念可以判断:C中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符合全等形的要求;A、B、D中图形很明显不相同,A中图形的大小不一致,B、D中图形的形状不同.故选:C.7、下列四个图形中,有两个全等的图形,它们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答案】B【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和③可以完全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是①和③.故选:B.8、下图所示的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正确的是()A. B. C. D.【解析】解:如图所示: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的图形,.故选B.9、下列各组图形中不是全等图形的是()A.B.C.D.【答案】B【分析】根据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对各选项分析即可得解.【详解】解:观察发现,A、C、D选项的两个图形都可以完全重合,∴是全等图形,B选项中两个图形不可能完全重合,∴不是全等形.10、如图,在下列4个正方形图案中,与左边正方形图案全等的图案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全等形是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进行分析判断,对选择项逐个与原图对比验证.【详解】解: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A、B、D图案均与题干中的图形不重合,所以不属于全等的图案,C中的图案旋转180°后与题干中的图形重合.故选:C.11、百变魔尺,魅力无穷,如图是用24段魔尺(24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把等腰直角三角形最长边看做1)围成的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用该魔尺能围出不全等的长方形个数为()A.3 B.4 C.5 D.6【答案】A【分析】根据14=(1+6)×2=(2+5)×2=(3+4)×2,可知能围出不全等的长方形有3个.解:∵长为4、宽为3的长方形,∴周长为2×(3+4)=1414=(1+6)×2=(2+5)×2=(3+4)×2,∴能围出不全等的长方形有3个,故选:A.12、下列说法:(1)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3)全等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正确的是()A.(1 )(3)(4 )B.(2)(3 )(4 )C.(1 )(2 )(3 )D.(1 )(2)(3 )(4 )【分析】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依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正确结论.【解析】(1)全等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正确;(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正确;(3)全等图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正确;(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错误;故选:C.二、填空题13、如图,图中由实线围成的图形与①是全等形的有.(填序号)【分析】根据全等形是可以完全重合的图形进行判定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图上由实线围成的图形与①是全等形的有②,③,故答案为:②③.14、下列几种说法: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③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④全等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其中正确的是.【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可得①④正确,但是面积相等或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却不一定全等.【解答】解: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说法正确;②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③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法错误;④全等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说法正确;故答案为:①④.的正方形网格,则∠1+∠2+∠3+∠4=________.15、如图,是一个33【答案】180°.【分析】仔细分析图中角度,可得出,∠1+∠4=90°,∠2+∠3=90°,进而得出答案.【详解】解:∵∠1和∠4所在的三角形全等,∴∠1+∠4=90°,∵∠2和∠3所在的三角形全等,∴∠2+∠3=90°,∴∠1+∠2+∠3十∠4=180°.故答案为:180.16、下图是由全等的图形组成的,其中AB=5cm,CD=2AB,则AF= .【解析】解:,.由全等图形的性质得.故答案为60cm.三、解答题17、图中所示的是两个全等的五边形,AB=8,AE=5,DE=11,HI=12,IJ=10,∠C=90°,∠G=115°,点B与点H、点D与点J分别是对应顶点,指出它们之间其他的对应顶点、对应边与对应角,并说出图中标的a、b、c、d、e、α、β各字母所表示的值.【分析】根据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可得对应顶点,对应边与对应角,进而可得a,b,c,d,e,α,β各字母所表示的值.【解答】解:对应顶点:A和G,E和F,C和I,对应边:AB和GH,AE和GF,ED和FJ,CD和JI,BC和HI;对应角:∠A和∠G,∠B和∠H,∠C和∠I,∠D和∠J,∠E和∠F;∵两个五边形全等,∴a=12,c=8,b=10,d=5,e=11,α=90°,β=115°.18、如图所示是由一个正方形和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的图形(称作直角梯形),现要把它分割成4个全等的图形,并且形状与原来图形相同,如何进行划分?(画图或涂不同色加以说明)【解析】解:如图所示:19、如图,把大小为4 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如图1,请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中不同的分法,把4 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解析】解:四种不同的分法:20、如图,一块土地上共有20棵果树,要把它们平均分给四个小组去种植,并且要求每个小组分得的果树组成的图形、形状大小要相同,应该怎样分?【解答】解:如图所示:.21、在ABC △中,90ACB ∠=︒,30A ∠=︒,请将其分成三个三角形,使之符合:(1)三个三角形是全等的直角三角形.(2)三个三角形均为等腰三角形.分别在图1、图2中画出分割线,并标出三角形的角度.【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分析】先将点C 对折到点E ,将对折后的纸片再沿DE 对折.此题要理解折叠的实质是重合,根据重合可以得到BC =BE ,AD =BD ,∠DBE =∠DAE =30°,∠BDE =∠ADE =60°,∠AED=∠BED =90°. 【详解】(1) 如下图1(2) 如下图2 .。

八年级初二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初二数学数学勾股定理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在BC 上,BD =6,DC =2,点P 是AB 上的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 )A .8B .10C .12D .142.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8AB cm =,6AD cm =. 把长方形纸片沿直线AC 折叠,点B 落在点E 处,AE 交DC 于点F ,则AF 的长为( )A .254cmB .152cmC .7cmD .132cm 3.如图,已知1号、4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7,2号、3号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4,则a 、b 、c 三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A .11B .15C .10D .224.如图,在ABC 中,CE 平分ACB ∠,CF 平分ACD ∠,且//EF BC 交AC 于M ,若3CM =,则22CE CF +的值为( )A .36B .9C .6D .18 5.在△ABC 中,AB =10,BC =12,BC 边上的中线AD =8,则△ABC 边AB 上的高为( )A .8B .9.6C .10D .126.如图,在ABC 中,13AB =,10BC =,BC 边上的中线12AD =,请试着判定ABC 的形状是( )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以上都不对 7.在下列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3,b =4,c =6B .a =5,b =6,c =7C .a =6,b =8,c =9D .a =7,b =24,c =25 8.下列各组数据,是三角形的三边长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2,3,4B .4,5,6C .2223,4,5D .6,8,10 9.如图,点A 和点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是4和2,分别以点A 和点B 为圆心,线段AB 的长度为半径画弧,在数轴的上方交于点C .再以原点O 为圆心,OC 为半径画弧,与数轴的正半轴交于点M ,则点M 对应的数为( )A .3.5B .23C .13D .36210.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3、4,要使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则第三边的长为( )A .5B .7C .5或7D .3或4二、填空题11.如图,∠MON =90°,△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OM 、ON 上,当A 点从O 点出发沿着OM 向右运动时,同时点B 在ON 上运动,连接OC .若AC =4,BC =3,AB =5,则OC 的长度的最大值是________.12.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则ABC ACB ∠+∠=__________°(点A ,B ,C 是网格线交点).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A 1的直角边OA 在x 轴上,点A 1在第一象限,且OA=1,以点A 1为直角顶点,OA 1为一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 1A 2,再以点A 2为直角顶点,OA 2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A 3…依此规律,则点A 2018的坐标是_____.14.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1AB DC ==,BD 平分ABC ∠,BD CD ⊥,则AD BC +等于_________.15.如图,△ABC 是一个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BB 1是△ABC 的高,B 1B 2是△ABB 1的高,B 2B 3是△AB 1B 2的高,……B n-1B n 是△AB n-2B n-1的高,则B 4B 5的长是________,猜想B n-1B n 的长是________.16.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AD =8,矩形内一动点P 使得S △PAD =13S 矩形ABCD ,则点P 到点A 、D 的距离之和PA +PD 的最小值为_____.17.《算法统宗》中有一道“荡秋干”的问题,其译文为:“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上一点A 离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10尺(水平距离)时,点A 对应的点B 就和某人一样高,若此人的身高为5尺,秋干的绳索始终拉得很直,试问绳素有多长?”根据上述条件,秋干绳索长为________尺.18.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120°,AC 的垂直平分线交 BC 于 F ,交 AC 于 E ,交 BA 的延长线于 G ,若 EG =3,则 BF 的长是______.19.如图,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已知25AB = ,24AC = 其中阴影部分面积是_____________平方单位.20.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在ABC 内,AD 平分BAC ∠,连结CD ,把ADC 沿CD 折叠,AC 落在CE 处,交AB 于F ,恰有CE AB ⊥.若10BC =,7AD =,则EF =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 中,AB =30 cm ,BC =35 cm ,∠B =60°,有一动点M 自A 向B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动点N 自B 向C 以2 cm/s 的速度运动,若M ,N 同时分别从A ,B 出发.(1)经过多少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2)经过多少秒,△BMN 为直角三角形.22.如图,已知ABC ∆中,90B ∠=︒,8AB cm =,6BC cm =,P 、Q 是ABC ∆边上的两个动点,其中点P 从点A 开始沿A 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 ,点Q 从点B 开始沿B C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 ,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1)当2t =秒时,求PQ 的长;(2)求出发时间为几秒时,PQB ∆是等腰三角形?(3)若Q 沿B C A →→方向运动,则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求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23.在等腰△ABC 与等腰△ADE 中,AB =AC ,AD =AE ,∠BAC =∠DAE ,且点D 、E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1)如图1,求证:△ADB ≌△AEC(2)如图2,当∠BAC =∠DAE =90°时,试猜想线段AD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写出证明过程;(3)如图3,当∠BAC =∠DAE =120°时,请直接写出线段AD ,B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 (不写证明过程)24.如图,△ABC 中AC =BC ,点D ,E 在AB 边上,连接CD ,CE .(1)如图1,如果∠ACB =90°,把线段C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F ,连接BF , ①求证:△ACD ≌△BCF ;②若∠DCE =45°, 求证:DE 2=AD 2+BE 2;(2)如图2,如果∠ACB =60°,∠DCE =30°,用等式表示AD ,DE ,B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25.(1)如图1,在Rt ABC ∆中,90ACB ∠=︒,60A ∠=︒,CD 平分ACB ∠. 求证:CA AD BC +=.小明为解决上面的问题作了如下思考:作ADC ∆关于直线CD 的对称图形A DC '∆,∵CD 平分ACB ∠,∴A '点落在CB 上,且CA CA '=,A D AD '=.因此,要证的问题转化为只要证出A D A B ''=即可. 请根据小明的思考,写出该问题完整的证明过程.(2)参照(1)中小明的思考方法,解答下列问题: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C 平分BAD ∠,10BC CD ==,17AC =,9AD =,求AB 的长.26.如图1,△ABC 中,CD ⊥AB 于D ,且BD : AD : CD =2 : 3 : 4,(1)试说明△ABC 是等腰三角形;(2)已知S △ABC =40cm 2,如图2,动点M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cm 的速度沿线段BA 向点A 运动,同时动点N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cm 速度沿线段AC 向点C 运动,当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整个运动都停止. 设点M 运动的时间为t (秒),①若△DMN 的边与BC 平行,求t 的值;②若点E 是边AC 的中点,问在点M 运动的过程中,△MDE 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求出t 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图1 图2 备用图27.2ABCD 中,点O 是对角线AC 的中点,E 是线段OA 上一动点(不包括两个端点),连接BE .(1)如图1,过点E 作EF BE ⊥交CD 于点F ,连接BF 交AC 于点G .①求证:BE EF =;②设AE x =,CG y =,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2)在如图2中,请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出一个以BE 为边的菱形.28.已知n 组正整数:第一组:3,4,5;第二组:8,6,10;第三组:15,8,17;第四组:24,10,26;第五组:35,12,37;第六组:48,14,50;…(1)是否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若存在,请写出这组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是否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若可以,请说明理由;若不可以,请举出反例.29.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且满足DE ⊥EF ,垂足为点E ,连接DF .(1)求∠EDF= (填度数);(2)延长DE 交AB 于点G ,连接FG ,如图2,猜想AG ,GF ,FC 三者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3)①若AB=6,G 是AB 的中点,求△BFG 的面积;②设AG=a ,CF=b ,△BFG 的面积记为S ,试确定S 与a ,b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30.如图,在△ABC 中,∠ACB =90°,AC =BC ,AB =2,CD 是边AB 的高线,动点E 从点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射线AC 运动;同时,动点F 从点C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射线CB 运动.设E 的运动时间为t (s )(t >0).(1)AE = (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BCD 的大小是 度;(2)点E 在边AC 上运动时,求证:△ADE ≌△CDF ;(3)点E在边AC上运动时,求∠EDF的度数;(4)连结BE,当CE=AD时,直接写出t的值和此时BE对应的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过点C作CO⊥AB于O,延长CO到C′,使OC′=OC,连接DC′,交AB于P,连接CP,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由DC=2,BD=6,得到BC=8,连接BC′,由对称性可知∠C′BA=∠CBA=45°,于是得到∠CBC′=90°,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过点C作CO⊥AB于O,延长CO到C′,使OC′=OC,连接DC′,交AB于P,连接CP.此时DP+CP=DP+PC′=DC′的值最小.∵DC=2,BD=6,∴BC=8,连接BC′,由对称性可知∠C′BA=∠CBA=45°,∴∠CBC′=90°,∴BC′⊥BC,∠BCC′=∠BC′C=45°,∴BC=BC′=8,根据勾股定理可得DC′=2222'+=+=.8610BC BD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了轴对称﹣线路最短的问题,确定动点P为何位置时 PC+PD的值最小是解题的关键.2.A解析:A【分析】由已知条件可证△CFE≌△AFD,得到DF=EF,利用折叠知AE=AB=8cm ,设AF=xcm ,则DF=(8-x)cm ,在Rt△AFD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x 的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B=∠D=900,BC=AD,由翻折得AE=AB=8m ,∠E=∠B=900,CE=BC=AD又∵∠CFE=∠AFD∴△CFE≌△AFD∴EF=D F设AF=xcm ,则DF=(8-x )cm在Rt△AFD 中,AF 2=DF 2+AD 2,AD=6cm , 222(8)6x x =-+254x cm = 故选择A.【点睛】此题是翻折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3.B解析:B【分析】由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以及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不难发现:a 的面积等于1号的面积加上2号的面积,b 的面积等于2号的面积加上3号的面积,c 的面积等于3号的面积加上4号的面积,据此可以求出三个的面积之和.【详解】利用勾股定理可得:12a S S S =+ ,23b S S S =+,34c S S S =+∴122334a b c S S S S S S S S S ++=+++++74415=++=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是解题关键.4.A解析:A【分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和差可得90ECF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量代换可得,ACE CEF ACF F ∠=∠∠=∠,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EM CM FM CM ==,从而可得6EF =,最后在Rt CEF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得.【详解】 CE 平分ACB ∠,CF 平分ACD ∠,,1122ACB ACD BCE ACE DCF ACF ∴∠∠=∠=∠=∠∠=, 111(90222)ACB AC E D ACB ACD CF ACE ACF ∠=∠+∴∠+∠=∠∠∠=+=︒, //EF BC ,,BCE CEF DCF F ∠=∴∠∠=∠,,ACE CEF ACF F ∴∠=∠∠=∠,3,3EM CM FM CM ∴====,6EF EM FM ∴=+=,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636CE CF EF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勾股定理等知识点,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是解题关键.5.B解析:B【分析】如图,作CE AB ⊥与E,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AD BC ⊥,再利用面积法求出EC 即可.【详解】如图,作CE AB ⊥与E.AD 是ABC ∆的中线,BC =12,∴BD=6,10,8,6,AB AD BD ===∴ 222AB AD BD =+,90,ADB ∴∠=,AD BC ∴⊥11,22ABC S BC AD AB CE ∆==1289.6.10CE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面积法求三角形的高.6.C解析: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推导出ABD △是直角三角形.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 C ,可得出AB=AC ,即可判断.【详解】解:由已知可得CD=BD=5,22251213+=即222BD AD AB +=,ABD ∴是直角三角形,90ADB ∠=︒,90ADC ∴∠=︒222AD CD AC ∴+=13AC ∴=13AB AC ∴==故ABC 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和它的逆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关键.7.D解析:D【解析】A 选项:32+42≠62,故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B 选项:52+62≠72,故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C 选项:62+82≠92,故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D 选项:72+242=252,故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故选D .8.D解析: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对各选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 、∵22+32=13≠4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42+52=41≠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222222(3)(4)337(5)+=≠,∴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62+82=100=10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熟知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B解析:B【分析】如图,作CD ⊥AB 于点D ,由题意可得△ABC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可得BD 、OD 的长,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D 与OC 的长,进而可得OM 的长,于是可得答案.【详解】解:∵点A 和点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是4和2,∴OB=2,OA=4,如图,作CD ⊥AB 于点D ,则由题意得:CA=CB=AB=2,∴△ABC 是等边三角形,∴BD=AD=112AB =, ∴OD=OB+BD=3,223CD BC BD =-=,∴()22223323OC OD CD =+=+=,∴OM=OC=23,∴点M 对应的数为23.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属于常见题型,正确理解题意、熟练掌握上述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和分类讨论的方法可以求得第三边的长,从而可以解答本题.【详解】由题意可得,当3和4为两直线边时,第三边为:22+=5,43当斜边为4时,则第三边为:22-=7,4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二、填空题11.5【解析】试题分析:取AB中点E,连接OE、CE,在直角三角形AOB中,OE=AB,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ACB是直角三角形,所以CE=AB,利用OE+CE≥OC,所以OC的最大值为OE+CE,即OC的最大值=AB=5.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12.45【分析】∠+∠=∠,只需证△ADC是如下图,延长BA至网络中的点D处,连接CD. ABC ACB DAC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详解】如下图,延长BA至网络中的点D处,连接CD设正方形网络每一小格的长度为1则根据网络,555BC=5,∴5其中BD 、DC 、BC 边长满足勾股定理逆定理∴∠CDA=90°∵AD=DC∴△AD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AC=45°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是在网格中考察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题关键是延长BA ,构造处△ABC 的外角∠CAD13.(0,21009)【解析】【分析】本题点A 坐标变化规律要分别从旋转次数与点A 所在象限或坐标轴、点A 到原点的距离与旋转次数的对应关系.【详解】∵∠OAA 1=90°,OA=AA 1=1,以OA 1为直角边作等腰Rt △OA 1A 2,再以OA 2为直角边作等腰Rt △OA 2A 3,…,∴OA 1,OA 2=)2,…,OA 2018=)2018,∵A 1、A 2、…,每8个一循环,∵2018=252×8+2∴点A 2018的在y 轴正半轴上,OA 2018=2018=21009,故答案为(0,21009).【点睛】本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规律探究题,除了研究动点变化的相关数据规律,还应该注意象限符号.14.3【分析】由//AD BC ,BD 平分ABC ∠,易证得ABD ∆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得1AD AB ==,又由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易证得2C DBC ∠=∠,然后由BD CD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30DBC ∠=︒,则可求得BC 的值,继而求得AD BC +的值.【详解】解:∵//AD BC ,AB DC =,∴C ABC ∠=∠,ADB DBC ∠=∠,∵BD 平分ABC ∠,∴2ABC DBC ∠=∠,ABD DBC ∠=∠,∴ABD ADB ∠=∠,∴1AD AB ==,∴2C DBC ∠=∠,∵BD CD ⊥,∴90BDC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90DBC C ∠+∠=︒,∴260C DBC ∠=∠=︒,∴2212BC CD ==⨯=,∴123AD BC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15 【分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B 1=CB 1=12,∠AB 1B =∠BB 1C =90°,由勾股定理求出BB 1=ABC 113ABB BCB S S ==B 1B 2,由勾股定理求出BB 2,根据11221ABB BB B AB B S S S =+代入求出B 2B 3=,B 3B 4=B 4B 5=,推出B n ﹣1B n =2n . 【详解】解:∵△ABC 是等边三角形,∴BA =AC ,∵BB 1是△ABC 的高,∴AB 1=CB 1=12,∠AB 1B =∠BB 1C =90°,由勾股定理得:BB 1=;∴△ABC 的面积是12×1=;∴1112ABB BCB SS ==⨯,12=×1×B 1B 2,B 1B 2,由勾股定理得:BB 234=, ∵11221ABB BB B AB B S S S =+,∴233133112422B B =⨯⨯+⨯⨯, B 2B 3=38, B 3B 4=3, B 4B 5=3, …, B n ﹣1B n =3.故答案为:3,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能根据计算结果得出规律.16.82【分析】根据S △PAD =13S 矩形ABCD ,得出动点P 在与AD 平行且与AD 的距离是4的直线l 上,作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DE ,BE ,则DE 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然后在直角三角形ADE 中,由勾股定理求得DE 的值,即可得到PA+PD 的最小值.【详解】设△PAD 中AD 边上的高是h .∵S △PAD =13S 矩形ABCD , ∴12 AD •h =13AD •AB , ∴h =23AB =4, ∴动点P 在与AD 平行且与AD 的距离是4的直线l 上,如图,作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E ,连接BE ,DE ,则DE 的长就是所求的最短距离.在Rt △ADE 中,∵AD =8,AE =4+4=8,DE =22228882AE AD +=+= ,即PA +PD 的最小值为82 .故答案8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三角形的面积,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得出动点P 所在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17.5【分析】设绳索x 尺,过点B 向地面及AO 作垂线BE 、BC ,构成直角三角形OBE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x 的值【详解】如图, 过点B 作BC ⊥OA 于点C ,作BD 垂直于地面,延长OA 交地面于点D 由题意知AD=1,BE=5,BC=10设绳索x 尺,则OA=OB=x∴OC=x+1-5=x-4在Rt △OBC 中,OB 2=OC 2+BC 2∴222(4)10x x =-+得x=14.5(尺)故填14.5 ,【点睛】此题考察勾股定理的实际运用,理解题意作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18.4【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出AE=EC ,∠AEG=∠AEF=90°,求出∠B=∠C=∠G=30°,根据勾股定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E 和EF ,即可求出FG ,再求出BF=FG 即可【详解】∵AC 的垂直平分线FG ,∴AE=EC ,∠AEG=∠AEF=90°,∵∠BAC=120°,∴∠G=∠BAC-∠AEG=120°-90°=30°,∵∠BAC=120°,AB=AC ,∴∠B=∠C=12(180°-∠BAC )=30°, ∴∠B=∠G ,∴BF=FG ,∵在Rt △AEG 中,∠G=30°,EG=3,∴AG=2AE ,即(2AE )2=AE 2+32,∴即同理在Rt △CEF 中,∠C=30°,CF=2EF ,(2EF )2=EF 2+2,∴EF=1(负值舍去),∴BF=GF=EF+CE=1+3=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9.49【分析】先计算出BC 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详解】∵∠ACB=90︒,25AB = ,24AC =,∴22222252449BC AB AC =-=-=,∴阴影部分的面积=249BC =,故答案为:49.【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能利用根据直角三角形计算得到所需的边长,题中根据勾股定理的图形得到阴影部分面积等于BC 的平方是解题的关键.20.4913【解析】【分析】如图(见解析),延长AD ,交BC 于点G ,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得出AG BC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得出2345∠+∠=︒,从而得出CD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根据勾股定理、面积公式可求出AC 、CE 、CF 的长,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详解】如图,延长AD ,交BC 于点GAD 平分BAC ∠,,10AB AC BC ==,B ACB AG BC ∴∠=∠⊥,且AG 是BC 边上的中线 1123,52B CG BC ∴∠=∠+∠+∠== 由折叠的性质得12,CE AC ∠=∠=123223B ∠=∠+∠+∠=∠+∠∴CE AB ⊥,即90BFC ∠=︒390B ∴∠+∠=︒230239+∴∠∠=∠+︒,即2345∠+∠=︒CDG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5DG CG ==7512AG AD DG ∴=+=+=在Rt ACG ∆中,222251213AC CG AG =+=+=13CE AB AC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1122ABC S BC AG AB CF ∆=⋅=⋅ 即1110121322CF ⨯⨯=⨯⋅,解得12013CF = 12049131313EF CE CF ∴=-=-= 故答案为:4913.【点睛】本题是一道较难的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通过作辅助线,构造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1) 出发10s 后,△BMN 为等边三角形;(2)出发6s 或15s 后,△BMN 为直角三角形.【分析】(1)设时间为x ,表示出AM=x 、BN=2x 、BM=30-x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列出方程,解之可得;(2)分两种情况:①∠BNM=90°时,即可知∠BMN=30°,依据BN=12BM 列方程求解可得;②∠BMN=90°时,知∠BNM=30°,依据BM=12BN 列方程求解可得. 【详解】解 (1)设经过x 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则AM =x ,BN =2x ,∴BM =AB -AM =30-x ,根据题意得30-x =2x ,解得x =10,答:经过10秒,△BMN 为等边三角形;(2)经过x 秒,△BMN 是直角三角形,①当∠BNM =90°时,∵∠B =60°,∴∠BMN =30°, ∴BN =12BM ,即2x =12(30-x), 解得x =6;②当∠BMN =90°时,∵∠B =60°,∴∠BNM =30°,∴BM =12BN ,即30-x =12×2x , 解得x =15, 答:经过6秒或15秒,△BMN 是直角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22.(1)2)83;(3)5.5秒或6秒或6.6秒【分析】(1)根据点P 、Q 的运动速度求出AP ,再求出BP 和BQ ,用勾股定理求得PQ 即可; (2)由题意得出BQ BP =,即28t t =-,解方程即可;(3)当点Q 在边CA 上运动时,能使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有三种情况: ①当CQ BQ =时(图1),则C CBQ ∠=∠,可证明A ABQ ∠=∠,则BQ AQ =,则CQ AQ =,从而求得t ;②当CQ BC =时(图2),则12BC CQ +=,易求得t ;③当BC BQ =时(图3),过B 点作BE AC ⊥于点E ,则求出BE ,CE ,即可得出t .【详解】(1)解:(1)224BQ cm =⨯=,8216BP AB AP cm =-=-⨯=,90B ∠=︒, 222246213()PQ BQ BP cm =+=+=; (2)解:根据题意得:BQ BP =,即28t t =-,解得:83t =; 即出发时间为83秒时,PQB ∆是等腰三角形; (3)解:分三种情况:①当CQ BQ =时,如图1所示:则C CBQ ∠=∠,90ABC ∠=︒, 90CBQ ABQ ∴∠+∠=︒,90A C ∠+∠=︒,A ABQ ∴∠=∠BQ AQ ∴=,5CQ AQ ∴==,11BC CQ ∴+=,112 5.5t ∴=÷=秒.②当CQ BC =时,如图2所示:则12BC CQ +=1226t ∴=÷=秒.③当BC BQ =时,如图3所示:过B点作BE AC⊥于点E,则684.8()10AB BCBE cmAC⨯===22 3.6CE BC BE cm∴=-=,27.2CQ CE cm∴==,13.2BC CQ cm∴+=,13.22 6.6t∴=÷=秒.由上可知,当t为5.5秒或6秒或6.6秒时,BCQ∆为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本题有一定难度,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3.(1)见解析;(2)CD2AD+BD,理由见解析;(3)CD3+BD【分析】(1)由“SAS”可证△ADB≌△AEC;(2)由“SAS”可证△ADB≌△AEC,可得BD=CE,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2AD,可得结论;(3)由△DAB≌△EAC,可知BD=CE,由勾股定理可求DH=32AD,由AD=AE,AH⊥DE,推出DH=HE,由CD=DE+EC=2DH+BD3AD+BD,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证明:(1)∵∠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2)CD2AD+BD,理由如下:∵∠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BD=CE,∵∠BAC=90°,AD=AE,∴DE2AD,∵CD=DE+CE,∴CD=2AD+BD;(3)作AH⊥CD于H.∵∠BAC=∠DAE,∴∠BAD=∠CAE,又∵AB=AC,AD=AE,∴△ADB≌△AEC(SAS);∴BD=CE,∵∠DAE=120°,AD=AE,∴∠ADH=30°,∴AH=12 AD,∴DH22AD AH32AD,∵AD=AE,AH⊥DE,∴DH=HE,∴CD=DE+EC=2DH+BD3+BD,故答案为:CD3+BD.【点睛】本题是结合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等知识的综合问题,熟练掌握知识点,有简入难,层层推进是解答关键.24.(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DE2=EB2+AD2+EB·AD,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F=CD,∠DCF=90°,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证明△ACD≌△BCF;②连接EF,根据①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F=90°,再证明△DCE≌△FCE得到EF=DE 即可证明;(2)根据(1)中的思路作出辅助线,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得出相等的边,再由勾股定理得出AD,DE,BE之间的关系.【详解】解:(1)①证明:由旋转可得CF=CD,∠DCF=90°∵∠ACD=90°∴∠ACD=∠BCF又∵AC=BC∴△ACD≌△BCF②证明:连接EF,由①知△ACD≌△BCF∴∠CBF=∠CAD=∠CBA=45°,∠BCF=∠ACD,BF=AD∴∠EBF=90°∴EF2=BE2+BF2,∴EF2=BE2+AD2又∵∠ACB=∠DCF=90°,∠CDE=45°∴∠FCE=∠DCE=45°又∵CD=CF,CE=CE∴△DCE≌△FCE∴EF=DE∴DE2= AD2+BE2⑵DE2=EB2+AD2+EB·AD理由:如图2,将△AD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CBF,过点F作FG⊥AB,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EF,∴∠CBE=∠CAD,∠BCF=∠ACD, BF=AD∵AC=BC,∠ACB=60°∴∠CAB=∠CBA =60°∴∠ABE=120°,∠EBF=60°,∠BFG=30°∴BG=12BF,FG=32BF∵∠ACB=60°,∠DCE=30°,∴∠ACD+∠BCE=30°,∴∠ECF=∠FCB+∠BCE=30°∵CD=CF,CE=CE∴△ECF≌△ECD∴EF=ED在Rt△EFG中,EF2=FG2+EG2又∵EG=EB+BG∴EG=EB+12 BF,∴EF 2=(EB+12BF )2+(32BF )2 ∴DE 2= (EB+12AD )2+(3AD )2 ∴DE 2= EB 2+AD 2+EB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旋转模型,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全等三角形,转换线段,并通过勾股定理的计算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25.(1)证明见解析;(2)21.【分析】(1)只需要证明'30A DB B ∠=∠=︒,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即可证明''A D A B =,再结合小明的分析即可证明;(2)作△ADC 关于AC 的对称图形AD'C ,过点C 作CE ⊥AB 于点E ,则'D E =BE .设'D E =BE=x .在Rt △CEB 和Rt △CEA 中,根据勾股定理构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1)证明:如下图,作△ADC 关于CD 的对称图形△A′DC ,∴A′D=AD ,C A′=CA ,∠CA′D=∠A=60°,∵CD 平分∠ACB ,∴A′点落在CB 上∵∠ACB=90°,∴∠B=90°-∠A=30°,∴∠A′DB=∠CA′D -∠B=30°,即∠A′DB=∠B ,∴A′D=A′B ,∴CA+AD=CA′+A′D=CA′+A′B=CB.(2)如图,作△ADC 关于AC 的对称图形△AD′C .∴D′A=DA=9,D′C=DC=10,∵AC平分∠BAD,∴D′点落在AB上,∵BC=10,∴D′C=BC,过点C作CE⊥AB于点E,则D′E=BE,设D′E=BE=x,在Rt△CEB中,CE2=CB2-BE2=102-x2,在Rt△CEA中,CE2=AC2-AE2=172-(9+x)2.∴102-x2=172-(9+x)2,解得:x=6,∴AB=AD′+D′E+EB=9+6+6=21.【点睛】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中证明∠A′DB=∠B不是经常用的等量代换,而是利用角之间的计算求得它们的度数相等,这有点困难,需要多注意;(2)中掌握方程思想是解题关键.26.(1)见详解;(2)①t值为:103s或6s;②t值为:4.5或5或4912.【分析】(1)设BD=2x,AD=3x,CD=4x,则AB=5x,由勾股定理求出AC,即可得出结论;(2)由△ABC的面积求出BD、AD、CD、AC;①当MN∥BC时,AM=AN;当DN∥BC时,AD=AN;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②根据题意得出当点M在DA上,即2<t≤5时,△MDE为等腰三角形,有3种可能:如果DE=DM;如果ED=EM;如果MD=ME=2t-4;分别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1)证明:设BD=2x,AD=3x,CD=4x,则AB=5x,在Rt△ACD中,AC=5x,∴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2)解:由(1)知,AB=5x,CD=4x,∴S△ABC=12×5x×4x=40cm2,而x>0,∴x=2cm,则BD=4cm,AD=6cm,CD=8cm,AB=AC=10cm.由运动知,AM=10-2t,AN=t,①当MN∥BC时,AM=AN,即10-2t=t,∴103t ;当DN∥BC时,AD=AN,∴6=t,得:t=6;∴若△DMN的边与BC平行时,t值为103s或6s.②存在,理由:Ⅰ、当点M在BD上,即0≤t<2时,△MDE为钝角三角形,但DM≠DE;Ⅱ、当t=2时,点M运动到点D,不构成三角形Ⅲ、当点M在DA上,即2<t≤5时,△MDE为等腰三角形,有3种可能.∵点E是边AC的中点,∴DE=12AC=5当DE=DM,则2t-4=5,∴t=4.5s;当ED=EM,则点M运动到点A,∴t=5s;当MD=ME=2t-4,如图,过点E作EF垂直AB于F,∵ED=EA,∴DF=AF=12AD=3,在Rt△AEF中,EF=4;∵BM=2t,BF=BD+DF=4+3=7,∴FM=2t-7在Rt△EFM中,(2t-4)2-(2t-7)2=42,∴t=49 12.综上所述,符合要求的t 值为4.5或5或491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勾股定理,解本题的关键是分情况讨论.27.(1)①见解析;②()22012x y x x-=<<-;(2)见解析 【解析】【分析】(1)①连接DE ,如图1,先用SAS 证明△CBE ≌△CDE ,得EB=ED ,∠CBE =∠1,再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可证明∠EBC =∠2,从而可得∠1=∠2,进一步即可证得结论;②将△BA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点E 落在点P 处,如图2,用SAS 可证△PBG ≌△EBG ,所以PG=EG =2-x -y ,在直角三角形PCG 中,根据勾股定理整理即得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题意写出x 的取值范围即可.(2)由(1)题已得EB=ED ,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只需再确定点E 关于点O 的对称点即可,考虑到只有直尺,可延长BE 交AD 于点M ,再连接MO 并延长交BC 于点N ,再连接DN 交AC 于点Q ,问题即得解决.【详解】(1)①证明:如图1,连接DE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B=CD ,∠BCE =∠DCE =45°,又∵CE=CE ,∴△CBE ≌△CDE (SAS ),∴EB=ED ,∠CBE =∠1,∵∠BEC =90°,∠BCF =90°,∴∠EBC +∠EFC =180°,∵∠EFC +∠2=180°,∴∠EBC =∠2,∴∠1=∠2.∴ED=EF ,∴BE=EF .②解:∵正方形ABCD 2,∴对角线AC =2.将△BAE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点A 与点C 重合,点E 落在点P 处,如图2, 则△BAE ≌△BCP ,∴BE =BP ,AE=CP=x ,∠BAE =∠BCP =45°,∠EBP =90°,由①可得,∠EBF =45°,∴∠PBG =45°=∠EBG ,在△PBG 与△EBG 中,PB EB PBG EBG BG BG =⎧⎪∠=∠⎨⎪=⎩,∴△PBG ≌△EBG (SAS ).∴PG=EG =2-x -y ,∵∠PCG =∠GCB +∠BCP =45°+45°=90°,∴在Rt △PCG 中,由222PC CG PG +=,得()2222x y x y +=--, 化简,得()22012x y x x-=<<-. (2)如图3,作法如下:①延长BE 交AD 于点M , ②连接MO 并延长交BC 于点N ,③连接DN 交AC 于点Q ,④连接DE 、BQ ,则四边形BEDQ 为菱形.【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四边形的内角和、勾股定理和菱形的作图等知识,其中通过三角形的旋转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决②小题的关键,利用正方形的对称性确定点Q 的位置是解决(2)题的关键.28.(1)不存在,见解析;(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见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可知,这n 组正整数符合规律m 2-1,2m ,m 2+1(m≥2,且m 为整数).分三种情况:m 2-1=71;2m=71;m 2+1=71;进行讨论即可求解;(2)由于(m 2-1) 2+(2m ) 2=m 4+2m 2+1=(m 2+1) 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求解.【详解】(1)不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理由如下:根据题意可知,这n 组正整数符合规律21m -,2m ,21m +(2m ≥,且m 为整数). 若2171m -=,则272m =,此时m 不符合题意;若271m =,则35.5,m =,此时m 不符合题意;若2171m +=,则270m =,此时m 不符合题意,所以不存在一组数,既符合上述规律,且其中一个数为71.(2)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理由如下:对于一组数:21m -,2m ,21m +(2m ≥,且m 为整数).因为2224222(1)(2)21(1)m m m m m -+=++=+所以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1m -,2m ,21m +(2m ≥,且m 为整数),则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因为当2m ≥,且m 为整数时,2m 表示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21m -,21m +均为正整数,所以以任意一个大于2的偶数为一条直角边的长,一定可以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使得该直角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长都是正整数.【点睛】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注意分类思想的应用29.(1)45°;(2)GF=AG+CF ,证明见解析;(3)①6; ②s ab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如图1中,连接BE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EB=ED ,再利用等角对等边证明EB=EF 即可解决问题.(2)猜想:GF=AG+CF .如图2中,将△CDF 绕点D 旋转90°,得△ADH ,证明△GDH ≌△GDF (SAS )即可解决问题.(3)①设CF=x ,则AH=x ,BF=6-x ,GF=3+x ,利用勾股定理构建方程求出x 即可. ②设正方形边长为x ,利用勾股定理构建关系式,利用整体代入的思想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如图1中,连接BE .。

八年级下证明二等腰三角形 - 培优

八年级下证明二等腰三角形 - 培优

等腰三角形知识点等腰三角形⑴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⑵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③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⑶判定方法:①等腰三角形的定义;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

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⑵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②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⑶判定方法:①等边三角形的定义;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典型例题等腰三角形例1.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A.顶角的平分线B.底边上的高C.底边上的中线D.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变式练习: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其中所指的“线”之一是()A.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平分线B.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C.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D.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变式练习.下列关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的平分线互相重合C.等腰三角形是中心对称图形D.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例2.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4cm和9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A.17cm B.22cm C.17cm或22cm D.18cm变式练习.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则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40°B.50°C.60°D.30°变式练习.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80°,则其底角是()A.100°B.100°或40°C.40°D.80°变式练习.如图所示,C 、E 和B 、D 、F 分别在∠GAH 的两边上,且AB=BC=CD=DE=EF ,∠A=18°,则∠GEF 的度数是( )A .80°B .90°C .100°D .108°ECA F G例3:如图,在等腰△ABC 中,AB=AC ,一腰上中线BD 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6和8的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与底边长.变式练习:如图,若P 为∠AOB 内一点,分别作出P 点关于OA 、OB 的对称点P1P 2,连接P 1P 2交OA 于M ,交OB 于N ,P 1P 2=15,则△PMN 的周长是变式练习:如图,在△ABC 中,AB=AC=10,ABC=∠ACB=15°,CD 是腰AB 上的高;求:△ABC 的面积.变式练习:如图,已知在△ABC 中,AB=AC ,∠BAC=120o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交AC 于点E ,交BC 于点F .求证:BF=2CF .例4:如图,在Rt △ABC 中,AB=AC ,∠BAC=90°,D 为 BC 的中点.(1)写出点D 到DABC 三个顶点 A 、B 、C 的距离的关系(不要求证明)(2)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 ,请判断△D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NMDBA C变式练习:在△ABC 中,AC=BC=2,∠C=90°,将一块等腰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 的中点P 处,将三角板绕点P 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 、CB 于D 、E 两点.如图①、②、③是旋转三角板得到的图形中的3种情况,研究:(1)三角板绕点P 旋转,观察线段PD 与PE 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并结合图②说明理由.(2)三角板绕点P 旋转,△PBE 是否能成为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情况(即写出△PBE 为等腰三角形时CE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培优例5:(1)等腰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2,这个等腰三角形底角的度数为________(2)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的三边长a,b,c 均为整数,且满足a+bc+b+ac=24,则这样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例6.如图,若AB=AC ,BG=BH ,AK=KG ,则BAC ∠的度数是_______例7.如图,在△ABC 中,AC=BC ,90ACB ∠= ,D 是AC 上一点,AE BD ⊥交BD 的延长线于E ,且12AE BD =,求证:BD 是∠ABC 的角平分线例8.如图1,三角形ABC 的边BC 在直线l 上,AC BC ⊥,且AC=BC ,三角形EFP 的边FP 也在直线l 上,边EF 与边AC 重合,且EF=FP 。

八年级初二数学数学二次根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解析

八年级初二数学数学二次根式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1.( )A .1B .﹣1C .D -2.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A =﹣2B +C 4D .=23.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A =B 1=C =D 2=4.下列计算或判断:(1)±3是27的立方根;(2;(32;(4;(5)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5.已知:,,则a 与b 的关系是( ) A .相等B .互为相反数C .互为倒数D .平方相等 6.以下运算错误的是( )A =B .2= CD 2=a >0)7.若|x 2﹣4x+4|x+y 的值为( )A .3B .4C .6D .98.设0a >,0b >=的值是( ) A .2 B .14 C .12D .3158 9.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B CD 10.下列运算错误的是( )A BC .D 1=二、填空题11.已知x =()21142221x x x x -⎛⎫+⋅= ⎪-+-⎝⎭_________12.将(0)a a -<化简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13.2==________.14.观察下列等式:第1个等式:a 11=,第2个等式:a 2=,第3个等式:a 3,第4个等式:a 42=, …按上述规律,回答以下问题:(1)请写出第n 个等式:a n =__________.(2)a 1+a 2+a 3+…+a n =_________15.已知函数1x f x x ,那么1f _____.16.已知:可用含x =_____.17.已知,n=1的值________.18_____.19.已知x ,y ,则x 2+xy +y 2的值为______.20.已知2x =243x x --的值为_______.三、解答题21.(1)计算:(2)先化简,再求值:(()8a a a a +--,其中14a =.【答案】(1)2)82-a ,【分析】(1)分别根据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和化简各项,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2)分别根据平方差公式和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计算各项,再把a 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计算即可.【详解】(1)==;(2)(()8a a a a +--2228a a a =--+82a =-,当14a =时,原式1824⎫=⨯-=⎪⎭.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乘法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属于常考题型,熟练掌握基本知识是解题的关键.22.计算:(1)11(233÷【答案】(12+;(2)【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和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运算顺序与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2)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和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注意运算顺序与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详解】解:)1131-=233÷3==【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与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23.已知x y ==求下列各式的值: (1)22x xy y -+; (2).y x x y+ 【答案】(1)72;(2)8. 【分析】计算出xy=12, (1)把x 2-xy+y 2变形为(x+y )2-3xy ,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2)把原式变形为2()2x y xy xy+-,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 【详解】∵x =,y ==32∴xy=12, (1)22x xy y -+=(x+y )2-3xy,=2132-⨯=72; (2)y x x y +=2212()22812x y xy xy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一定要先化简再代入求值.二次根式运算的最后,注意结果要化到最简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要与加减运算区分,避免互相干扰.24.(1|5-+;(2)已知实数a 、b 、c 满足|3|a +=,求2(b a +的值.【答案】(1)5;(2)4【分析】(1)先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和绝对值的意义计算,再进行回头运算即可;(2)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确定b 的值,再根据非负数的和的意义确定a ,c 的值,然后再计算代数式的值即可.【详解】解:(15-+5)=+5=+5=(2)由题意可知:5050b b -≥⎧⎨-≥⎩, 解得5b =由此可化简原式得,30a +=30a ∴+=,20c -=3a ∴=-,2c =22((534b a ∴+=--=【点睛】可不是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以及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和运算顺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先化简,再求值:221()a b a b a b b a -÷-+-,其中a =2b =- 【答案】1a b -+,12-. 【分析】先把分式进行化简,得到最简分式,然后把a 、b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 解:原式1()()a b a b a a b a b b a b b --=⨯-⨯+-+ ()()a b a b a b b a b -=--++ ()b b b a =-+1a b=-+,当a =2b = 原式12==-.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化简求值,分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进行解题.26.已知x²+2xy+y²的值.【答案】16【解析】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先计算出x+y=4,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得到x²+2xy+y²=(x+y )²,然后利用整体代入的方法计算.本题解析:∵x² +2xy+y² =(x+y)²,∴当∴x²+2xy+y²=(x+y)²=(2−=16.27.(1)计算)(2201113-⎛⎫--•- ⎪⎝⎭(2)已知,,a b c 为实数且2c =2c ab -的值【答案】(1)13;(2)12-【分析】(1)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分别计算再合并即可;(2)先依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得a 、b 、c 的值,然后再代入计算即可.【详解】(1))(2201113-⎛⎫--•- ⎪⎝⎭31=+⨯=4+9=13;(2)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可得:∵()2303010a a b ⎧-≥⎪⎪-≥⎨⎪-+≥⎪⎩,∴3a =,1b =-,∴2c =∴(()2223112c a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以及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8.计算:(1;(2)))213 【答案】(1)2)1-.【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可以算得答案.(2)结合整式的乘法公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详解】(1)原式==(2)原式=212---=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意义、性质和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解析】解:原式=故选C .2.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A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对B、D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C进行判断.【详解】A、原式=2,故该选项错误;B=,故该选项错误;C4,故该选项正确;D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根式乘法、性质及加减法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对各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此选项错误;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此选项错误;==,故此选项错误;D2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B解析:B【解析】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可知27的立方根是3,故(1a=正确,故(2)正=8,可知其平方根为±,故(3)不正确;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知=,故=,故(48(5)正确.故选B.5.C【解析】 因为1a b ⨯==,故选C. 6.C解析:C【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A 、B 进行判断;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对C 、D 进行判断.【详解】A .原式=所以A 选项的运算正确;B .原式=所以,B 选项的运算正确;C .原式==5,所以C 选项的运算错误;D .原式=2,所以D 选项的运算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7.A解析:A【解析】根据题意得:|x 2–4x ,所以|x 2–4x +4|=0,即(x –2)2=0,2x –y –3=0,所以x =2,y =1,所以x +y =3.故选A .8.C解析:C【分析】= 变形后可分解为:)=0,从而根据a >0,b >0可得出a 和b 的关系,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题意得:a =+15b ,∴+)=0,=,a =25b ,12. 故选C .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有一定难度,根据题意得出a和b的关系是关键.9.A解析:A【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判断即可.【详解】A是最简二次公式,故本选项正确;BCD=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简二次根式,掌握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A进行判断;根据分母有理化对B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对C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D进行判断.【详解】AB计算正确,不符合题意;C、计算正确,不符合题意;D11=≠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正确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1.【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得到;化简分式,最后将代入化简后的分式,计算即可.【详解】将代入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分式的化简求值,难度较大,难点在解析:1-【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x =1x =;化简分式,最后将1x =代入化简后的分式,计算即可.【详解】1x =====()211422(2)(2)2221(2)(2)2(1)x x x x x x x x x x x -++-+-⎛⎫+⋅= ⎪-+--+-⎝⎭ 1x x =-将1x =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分式的化简求值,难度较大,难点在于化简x =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12..【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a <0.∴a -3<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判断根号内的符号是解题的关键.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a<0.∴a-3<0,∴(a-=-=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判断根号内的符号是解题的关键.13.【解析】【分析】用换元法代替两个带根号的式子,得出m、n的关系式,解方程组求m、n的值即可.【详解】设m=,n=,那么m−n=2①,m2+n2=()2+()2=34②.由①得,m=2解析:13【解析】【分析】用换元法代替两个带根号的式子,得出m、n的关系式,解方程组求m、n的值即可.【详解】设m n那么m−n=2①,m2+n2=2+2=34②.由①得,m=2+n③,将③代入②得:n2+2n−15=0,解得:n=−5(舍去)或n=3,因此可得出,m=5,n=3(m≥0,n≥0).n+2m=13.【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减法,本题通过观察,根号里面未知数的系数为相反数,可通过换元法求解.14.【分析】(1)由题意,找出规律,即可得到答案;(2)由题意,通过拆项合并,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第1个等式:a1=,第2个等式:a2=,第3个等式:=1-【分析】(1)由题意,找出规律,即可得到答案;(2)由题意,通过拆项合并,然后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第1个等式:a 11=,第2个等式:a 2=,第3个等式:a 3,第4个等式:a 42=, ……∴第n==(2)123(21)(32)(23)(1)n a a a a n n +++=-+-+-+++-=121n +++=1-;1-.【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数字规律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题目中的规律,从而进行解题15.【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代入原函数即可解答.【详解】因为函数,所以当时,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问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是解题关键.解析:2+【分析】根据题意可知1x =,代入原函数即可解答. 【详解】 因为函数1x f xx ,所以当1x =时, 211()2221f x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代数式求值问题,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以及二次根式的运算是解题关键. 16.【解析】 ∵=,∴=== -==﹣x3+x ,故答案为:﹣x3+x.解析:211166x x -+ 【解析】∵x =-3==123=146+= -21116⎡⎤-⎢⎥⎣⎦=311166-+=﹣16x 3+116x , 故答案为:﹣16x 3+116x. 17.【解析】根据题意,把被开方数配方为完全平方,然后代入求解,可得====. 故答案是:.【解析】根据题意,把被开方数配方为完全平方,然后代入求解,可得.18.6【分析】利用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析:6【分析】==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9.4【详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原式=-xy==5-1=4.解析:4【详解】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可得:原式=2()x y +-xy=251515151)222=5-1=4. 20.-4【分析】把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当时,=-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本题直接代入求值即可,能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是解题解析:-4【分析】把2x =243x x --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当2x =243x x --((22423=---4383=--+=-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本题直接代入求值即可,能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无22.无23.无24.无25.无26.无27.无28.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