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管理指南

合集下载

替加环素 指南汇总

替加环素 指南汇总

Johns Hopkins.antibiotic guidelines 2013-1014.
2
指南推荐替加环素临床应用广泛
• 复杂性腹腔感染(cIAI) • 皮肤及皮肤软组织感染(cSSTI)
• 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HAP/VAP)*
• MDR不动杆菌 • MDR肠杆菌(产ESBL肠杆菌、产
5
6.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4
2010年IDSA指南推荐 cIAI —替加环素初始经验性单药治疗成人轻-中度
cIAI
2010年IDSA指南推荐替加环素 ——初始经验性治疗
疾病
轻-中度cIAI
给药时机 初始经验性治疗
替加环素的 起始使用替加环素100mg,后 给药方案 50mg,q12h治疗
经验性联合治疗
• 对于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当药敏检测显示无可用抗菌药物时,可采用替加环素 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抢救治疗
• 已有替加环素与多粘菌素和/或磷霉素和/或利福平等联合使用的报道,但目前 仍缺乏研究证实其疗效
• 替代利奈唑胺治疗肾功能不全患者的MRSA感染
替加环素可用于治疗以下致病菌所致的感染: • 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h-VISA, MIC ≥2 mg/l), • 万古霉素中介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 MIC = 8 mg/l) •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 MIC ≥16 mg/l)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
—替加环素目标性治疗cSSTI
致病菌
推荐药物
备注
MR素,局部可以使用莫 匹罗星软膏、糖肽类、利奈唑胺、替加环素、 达托霉素
病灶引流通畅
肾功能不全或轻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不动杆

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治疗指南教学课件

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治疗指南教学课件

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治疗指南教学课件ppt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介绍•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概述•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的诊断•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的治疗•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的预防•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的治疗指南解读01介绍International Deep S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sociation(国际深海科学与技术协会)使命:促进深海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合作工作领域:深海矿产资源开发、海洋环境调查与评价、深海生物资源研究和深海技术研发等介绍idsa01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介绍mrsa感染02特点:具有多重耐药性,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03感染类型:皮肤感染、肺炎、血流感染等04感染危害: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适用对象医生、护士、药师、科研人员等课件内容涉及成人和儿童mrsa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内容学习目标提高学员对mrsa感染的认识,掌握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了解预防措施介绍指南教学课件02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概述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血流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

MRSA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特殊酶,能够抵抗多种抗生素,因此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的定义1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的传播途径23MRSA感染者通过接触其他人的皮肤、黏膜等部位,将细菌传播给其他人。

接触传播MRSA感染者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将细菌传播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后容易感染。

空气传播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也可以导致MRSA的传播。

医疗器械传播idsa成人及儿童mrsa感染的临床表现发热是MRSA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体温升高、畏寒等。

最新:多指南对比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和管理策略

最新:多指南对比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和管理策略

最新:多指南对比皮肤软组织感染治疗和管理策略严重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s)与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关,可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需要手术和抗微生物治疗。

在过去的十年中,有很多针对SSTIs 提供管理意见的专家共识、指南、建议出版。

近期Phi1ippeMontravers等人在CurrOpinInfectDis杂志上发表综述总结对比了现有的六个不同地区和学会在SSTIs指南中的意见。

其分别为:西班牙化疗/内科学会指南(SEQ/SEMI);外科感染学会指南(SIS);意大利感染性疾病学会/意大利化疗国际学会指南(ISID/ISC);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指南(IDSA);日本化疗学会/日本感染性疾病协会指南(JSC/JA1D);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

定义皮肤感染通常使用SSTI这个缩写,这表明其感染过程涉及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肉。

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SSSIS)主要是美国FDA用在治疗试验中的定义,特别是不包括深部(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以及坏死性感染。

ABSSI这个缩写被FDA用于工业化指南中,指急性细菌性的SSSI,面积达到至少75cm2(根据发红、水肿、硬结的区域测量)。

复杂性SSSIs是指和简单感染相区别,需要住院治疗、手术,或具有显著的基础病治疗比较复杂的。

大部分复杂性感染都需要手术治疗,切口小的蜂窝织炎例外。

糖尿病足溃疡和烧伤后感染性伤口通常不包括在这些研究中。

该综述中的SSTIs既包括浅表的感染也包含深部感染。

表1当前指南中对皮肤软组织感染管理的内容识别SSTIs严重的感染通常有WBC计数升高、无法评估的剧烈疼痛、异常的皮肤特征例如大疱、水泡等,感染的范围和深度很难评估。

相反的,隐匿性的SSTIs是很罕见的。

目前并没有合适的方法用于评估严重程度来帮助临床快速诊断。

CT x磁共振和超声建议用于坏死性SSTI的诊断,但是证据水平比较低。

辅助诊断工具的作用非常有限。

在非坏死性感染中,血培养阳性率很低(<5%),穿刺和活检培养的阳性率在5%~40%。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 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 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 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 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小 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 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 部: (一)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二)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三)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无炎 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 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住院内急性发作。 5,炎性灶向周边器官蔓延。 6,有菌群比例失调而无症状。
四、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 于手术后30天 临床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的细菌培养阳性 不属于: 1,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 不属于切口感染。 2,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巨野县人民医院普外科 王为华
关于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严重医院感染事件的通报 卫生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 部直属单位: 1998年4月至5月,深圳市妇儿医院发生了严重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给病人带 来痛苦和损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引起社会各界和国内外的强烈反响。现将有 关情况通报如下: 该院1998年4月3日至5月27日,共计手术292例,至8月20日止,发生感染166 例,切口感染率为56.85%。 事件发生后,深圳市妇儿医院未及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在自行控制措 施未果、感染人数多达30余人的情况下,才于5月25日报告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 卫生局指示停止手术,查找原因。经深圳市卫生局、广东省卫生厅组织国内外有 关专家的积极治疗,目前大部分病人伤口闭合,对其余病人的治疗和对全部手术 病人的追踪观察仍在继续进行中。深圳市卫生局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院长陈一臻被免去院长职务,直接责任人主管药师何莹被开除公职,其他有关人 员由医院进行处理。

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指南

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指南

最新版抗菌药物等级管理指南前言为了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使用和管理。

一、抗菌药物等级分类根据药物的抗菌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药物经济学评价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四个等级:1. 一级抗菌药物:适用于常见感染,如呼吸道、皮肤软组织、泌尿生殖系统等感染。

2. 二级抗菌药物:适用于较为严重的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腹部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3. 三级抗菌药物:适用于严重感染,如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骨关节感染等。

4. 四级抗菌药物:适用于非常严重的感染,如多重耐药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等。

二、抗菌药物采购和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的实际情况和临床需求,制定抗菌药物采购计划,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品种。

2.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采购管理制度,实行公开、透明的采购程序,确保抗菌药物的质量和供应。

3.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抗菌药物进行库存盘点,确保抗菌药物的储存安全。

三、抗菌药物使用和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明确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等。

2.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

3.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定期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管理1.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抗菌药物不良反应。

2. 医疗机构应当对发生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和报告,定期对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评估,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五、总结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提供抗菌药物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皮肤软组织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皮肤软组织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皮肤软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不断进步,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皮肤软组织感染是常见的一种类型。

为了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此类感染,制定了相应的诊断标准,本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定义皮肤软组织感染是指影响皮下组织、皮肤、肌肉、肌腱或骨骼的感染,由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引起。

可能是医院感染,也可能是社区感染。

诊断标准根据医学界公认的标准,诊断皮肤软组织感染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1.症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炎症症状。

2.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在分泌物、血液或影像学表现中的检测。

–分泌物检测:通过分离和鉴定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的方法,确定感染的类型和病原体菌株敏感性。

–血液检测:包括全血细菌培养、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可快速鉴别病原体类型并评估炎症反应程度。

–影像学表现:通过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方法,看到软组织局部感染范围,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

3.微生物定植:病原体培养阳性。

4.医疗行为史:有静脉注射、伤口愈合等与感染相关的病史。

分类根据实际情况,皮肤软组织感染可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分类:1.根据临床表现和炎症程度,将感染分为轻、中、重度。

轻度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无明显全身症状;中度表现为局部明显的红、肿、痛、热,患处脓液增多,并出现全身症状;重度表现为严重红肿、疼痛,多处坏死或形成脓肿,全身出现败血症等严重症状。

2.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皮肤、蜂窝组织、脓肿、深度软组织感染等类型。

治疗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方法和药物需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和病原体类型等因素而定。

临床上通常采取手术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手术治疗:手术将病灶切除清除,包括激活脓肿、放置引流管等。

药物治疗:依据病原菌种类和感染的严重程度选用适当的抗生素;慎用广谱抗生素并合理选择抗生素使用时间、剂量、疗程;若G + 球菌和G - 杆菌混合感染,应采取多个抗生素联合用药。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用药指南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用药指南

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用药指南MRSA(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是一种对甲氧西林类药物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这种细菌常导致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特别是在医疗保健设置中。

治疗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用药指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初步评估和诊断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的临床表现通常为红肿、疼痛和脓肿。

在初步评估中,医生会收集病史和检查患者的症状。

如果症状表明可能是MRSA感染,则需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如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类型及其药物敏感性。

2.抗生素治疗3.抗生素敏感性监测在开始治疗MRSA感染后,应定期监测抗生素敏感性。

通过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试,可以确定感染是否仍对给药的抗生素敏感。

如果敏感性降低,需要更换治疗方案。

4.外科处理对于严重的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外科处理也是必要的。

这可能包括脓肿的引流和切开,以帮助清除感染。

外科处理不仅可以减少细菌负荷,还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有效浓度。

5.对患者的护理和预防MRSA感染容易在医疗保健环境中传播,因此对患者的护理和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

包括遵守手卫生规范、消毒工作表面、使用一次性设备、正确处理感染性废物等。

6.进一步治疗对于一些患者,尤其是免疫受损或存在基础疾病的患者,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可能需要更深入、更长期的治疗。

这可能包括切除或引流感染灶、修复软组织缺损等。

7.防控措施在医疗保健环境中,采取适当的防控措施是预防MRSA感染的关键。

例如,对住院患者进行适当的筛查和隔离,制定机构内的感染控制政策和程序,培训医护人员并确保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等。

总之,治疗MRSA皮肤软组织感染的用药指南包括初步评估和诊断、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敏感性监测、外科处理、对患者的护理和预防、进一步治疗和防控措施。

及时诊断和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感染控制措施是管理和预防MRSA感染的关键。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规定(完整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减少细菌耐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管理。

第三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经济的原则,严格按照医学指南和规定执行。

第四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全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第五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选择应当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病情、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综合考虑,遵循循证医学原则。

第六条首选药物应当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的首选药物。

第七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手术前半小时至一小时开始给药,确保药物在手术开始前达到有效血药浓度;(二)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时,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抗菌药物;(三)手术后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菌情况,必要时给予第三剂抗菌药物。

第八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不得超出以下范围:(一)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第一代头孢菌素、第二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二)呼吸道感染: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三)泌尿系统感染: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四)消化系统感染:第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五)其他部位感染:根据病原菌情况和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监测制度,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进行实时监测。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与软组织感染管理指南2018年12月14日在线发表世界急诊外科杂志世界急诊外科协会与欧洲外科感染协会联合发布皮肤与软组织感染(SSTI)包括涉及皮肤和潜在的皮下组织、筋膜或肌肉的各种病理状况,范围从简单的浅表感染到严重的坏死性感染。

成功管理严重SSTI患者需要及时识别、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及时的外科清创或引流,并在需要时进行复苏。

SSTI应该如何分类?术语“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包含了具有广泛异质性的临床病症。

在对患者进行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分类时,我们建议应始终独立评估感染的坏死或非坏死特征、解剖范围、感染特征(化脓性或非化脓性)以及患者的临床状况(1C)。

已经使用各种分类系统来描述SSTI,包括诸如解剖位置、致病病原体、进展速度、感染深度及临床表现的严重性等方面。

1998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将SSTI分为两大类,即单纯性和复杂性,用于评估新型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

单纯性SSTI包括表面感染,如蜂窝织炎,单纯脓肿、脓疱病及疖,这些需要抗生素或手术切开以引流脓肿。

相比之下,复杂性SSTI包括深部软组织感染,如坏死性感染,感染性溃疡,感染性烧伤及严重脓肿,需要较大外科手术干预进行引流和清创[ 4 ]。

目前仍有采用术语“复杂”和“单纯性”,在Napolitano[ 5 ]报道研究中对SSTI是较为有用的。

除非经过不当治疗,一般单纯性SSTI发生威胁生命的或威胁肢体的感染的风险较低。

在单纯性SSTI的患者中,脓疱病、丹毒可以根据最可能的病原体及当地的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经验性抗生素治疗,轻度蜂窝织炎可进行引流和清创,皮肤脓肿可进行简单的手术引流。

复杂性SSTI发生危及生命的感染的风险较高。

对于复杂性SSTI的患者,最重要的是启动适当和充分的广谱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外科手术干预以进行引流和/或清创。

2003年,Eron等人[ 6 ]根据局部和全身体征的严重程度以及门诊患者中存在或不存在合并症的情况对SSTI进行分类,以指导临床评估、治疗及入院决策。

在这个分类系统中,SSTI被分为四类:•第1类:患有SSTI的患者,但没有全身毒性或合并症的症状或体征•第2类:患者要么全身性条件差但伴有稳定的合并症,要么全身条件好,但患有合并症(如糖尿病,肥胖症)可能会使感染消退复杂化或延迟消退•第3类:患者表现出中毒症状和不适(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或低血压)•第4类:患者患有脓毒症和危及生命的感染,例如坏死性筋膜炎SSTI也可以根据所涉及的解剖组织层进行分类[ 7 ]。

浅表感染如丹毒、脓疱病、毛囊炎,疖及痈仅位于表皮和真皮层,而蜂窝组织炎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

深部感染延伸至真皮下方,可能涉及皮下组织、筋膜平面或肌筋膜室,表现为复杂的脓肿、筋膜炎或肌肉坏死。

复杂性SSTI可分为非坏死性感染与坏死性感染。

坏死性感染最常见于肌肉筋膜层,但也可能涉及皮肤、皮下及肌肉层,并需要迅速、积极的外科清创。

2014年,美国传染病学会(IDSA)更新了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实践指南[ 8 ]。

该指南将感染按有无化脓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按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按有无组织坏死分为坏死性与非坏死性。

最近,美国FDA已经引入了急性细菌性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ABSSSI)的新定义,以便更准确地定义复杂性软组织感染,以进行注册试验。

ABSSSI包括蜂窝织炎/丹毒、伤口感染及大面积皮肤脓肿。

据此,ABSSSI被定义为具有≥75平方厘米的皮肤细菌感染(由发红、水肿、或硬结的面积对病变大小进行测算)[ 9 ]。

2015年,WSES发布了SSTI管理指南[ 10 ],新定义提出了将SSTI分为三大类:手术部位感染(SSI),非坏死性SSTI及坏死性SSTI。

SSI分为两个亚组:切口与器官和器官/腔隙感染。

切口SSI进一步分为浅表(皮肤和皮下组织)和深层感染(软组织深部肌肉和筋膜)。

器官和器官/腔隙感染并非真正的软组织感染。

非坏死性SSTI包括丹毒、脓疱病、毛囊炎、单纯性脓肿及复杂脓肿可单独用抗生素或进行引流治疗。

坏死性SSTI(蜂窝织炎、筋膜炎、肌炎、富尼埃坏疽)需要外科手术干预,包括除抗生素治疗外的坏死组织的引流和清创。

一些作者和组织已经提出了基于诸如解剖位置、进展速度、范围深度及临床表现或严重性等变量的SSTI分类方案。

每种方法在辅助临床管理和为制定新的治疗药物提供指导方面都具有关键的不足之处。

共识的结论是,在对患者进行皮肤与软组织感染分类时,应始终独立评估感染的坏死或非坏死特征、解剖范围、感染特征(化脓性或非化脓性)以及患者的临床状况。

预防SSI的新内容是什么?SSI预防的原则是什么?最近全球预防SSI指南可以支持医护人员制定或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计划,重点是手术安全性以及抗菌药物耐药性行动计划。

我们建议所有医护人员在其临床实践中采用这些基于证据的建议(1C)。

SSI是外科患者中最常见的卫生感染。

显然,通过减少SSI的发生来提高患者安全性是很重要的。

防止SSI是全球优先事项。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使得SSI预防现在变得更加重要。

SSI是发病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以及全球总体直接和非直接成本支出方面的主要临床问题。

尽管预防知识取得了进展,但SSI仍然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不良事件之一。

SSI预防很复杂,需要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整合一系列措施。

WHO[ 11,12 ]和CDC[ 13 ]最近都公布了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指导方针。

2016年WHO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全球准则[11,12 ]以系统评价为证据为基础,在改进实践方面提供了额外的有用信息。

该指南包括13项术前建议及16项预防手术期间和术后感染的建议。

它们包括简单的预防措施,例如确保患者在手术前洗澡或淋浴,手术团队清洁双手的适当方式,指导何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切口前使用哪种消毒剂,以及使用哪种缝合线。

重要的是,指南建议仅在手术前和手术期间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手术后不应使用抗生素,正如通常所做的那样。

对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较高或植入异物的手术操作,应进行抗生素预防。

应在切口前120分钟内进行抗生素预防。

然而,第一剂抗生素的使用取决于其药理学特征。

潜在的患者因素也可能影响药物处置,例如,营养不良、肥胖、恶病质及伴有蛋白质丢失的肾脏疾病,可能通过在正常或增强的肾功能的状况下抗生素消除作用加强而导致抗生素暴露不足。

对于超过2-4小时的手术(通常持续时间超过抗生素的两个半衰期),术中应使用额外的抗生素剂量。

没有证据支持使用术后抗生素预防。

在对外科患者管理的所有阶段,所有医护人员都应采用这些指南中概述的关键循证建议。

切口SSI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什么时候需要抗生素?切口SSI需要迅速和广泛地打开手术切口。

我们建议对切口SSI进行抗生素治疗,其中包括任何符合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标准或器官衰竭的迹象,如低血压、少尿、精神警觉性降低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1C)。

SSI通常根据CDC标准进行分类[14]。

SSI分为浅表切口感染、深层切口感染及器官腔隙感染。

浅表切口感染是最常见的SSI类型。

深层切口和器官/腔隙是最常导致并发症的SSI类型。

器官腔隙感染不是真正的软组织感染。

切口SSI是几个因素的结果[15]。

所有的手术伤口都会被细菌污染,但只有少数人实际上会产生临床感染。

当细菌开始复制并粘附到伤口部位时发生定值。

如果宿主的免疫反应不足以消除或克服细菌的影响时就会发生感染[16]。

大多数患者不会发生感染,因为宿主防御能够有效地消除手术部位的定值细菌。

然而,在一些患者中,宿主防御无法保护他们免受SSI的侵害。

众所周知,手术创伤会增加炎症反应和反调节机制。

这种调节机制可以减少术后免疫反应,促进SSIs。

从感染中分离的病原体可有不同,主要取决于外科手术的类型。

在清洁污染或污染的外科手术操作中,手术切除器官的正常内源性需氧和厌氧病原体是最常见的分离病原体。

在清洁的手术操作中,因没有涉及胃肠道、妇科及呼吸道,外源环境或患者的皮肤菌群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感染的常见原因。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身体部位,例如腹股沟皮肤也可以被肠道菌群定植。

此外,在该解剖部位上进行的诸如髋关节假体或血管旁路的手术最终可能被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

Sganga等人[17]最近报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SSI相关风险因素包括长期在保健机构住院、在过去30天内住院治疗、Charlson评分> 5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科手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尤其是头孢菌素类)、前30天内使用碳青霉烯类和/或喹诺酮类药物、年龄75岁或以上、住院时间>16天、以及假体植入术。

SSI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是宿主防御的完整性。

重要的宿主因素包括以下[18]:年龄、营养不良状况、糖尿病、吸烟、肥胖、微生物定植、住院时间或既往住院、休克和低氧血症以及低体温。

通常情况下会使用敷料覆盖手术伤口。

敷料充当物理屏障以保护伤口免受外部环境的污染,直到伤口对微生物不可通过。

术后集束化治疗建议初始手术敷料在手术后至少保留48小时而不受干扰,除非发生渗漏。

但是,目前没有关于外科敷料类型的具体建议或指南[ 19 ]。

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基于临床判断。

症状可能包括切口部位的局部红斑、硬结、温暖及疼痛,可能发生伤口流脓和伤口裂开,大多数患者伴有感染的全身症状,如发热和白细胞增多症。

关于伤口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的信息可用于确定抗生素选择和预测对治疗的反应。

如果临床怀疑有感染,应对切口SSI进行取样。

缺乏SSI诊断微生物学的标准化对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的全球流行病学提出了挑战。

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使得SSI的管理变得困难。

此外,迅速出现的医院病原体和多药耐药性问题需要定期审查隔离模式及其敏感性。

切口SSI的充分治疗应始终包括:•手术切开引流脓肿•如果存在坏死组织,予以清创术•适当的伤口护理•当存在败血症时,复苏以改善灌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当抗菌谱获得时予以降阶梯治疗切口SSI应予引流、冲洗,并在必要时打开和清创。

如果怀疑筋膜破坏,应进行引流。

经皮引流、伤口冲洗及负压辅助伤口处理是有效的选择,可减少伤口感染的开放式管理的需求。

在需要开放式管理的情况下,一旦感染清除,伤口就可以关闭。

已经打开的浅表切口SSI通常可以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进行治疗。

在切口SSI患者存在任何全身性炎症反应标准或器官衰竭的迹象,如低血压,少尿,精神警觉性降低或免疫功能低下,应开始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应覆盖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或预期菌群。

最终的抗生素治疗以患者的临床反应为指导,还包括革兰氏染色、伤口培养和抗菌谱的结果。

浅表感染(脓疱病、丹毒、蜂窝织炎,浅表脓肿)的适当治疗方法是什么?我们建议脓疱病,丹毒及蜂窝织炎应使用针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对进行治疗(1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