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不全习题
肝功能不全的综合实验自测练习题

肝功能不全的综合实验自测练习题一、单选题(A型题)1. 耳缘静脉注入小剂量肾上腺素,家兔的血压会发生何种变化?A. 血压上升,脉压减小B. 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C. 血压上升,脉压差增大D. 血压下降,脉压差增大E. 血压上升,脉压差不变2. 在注入氯化铵混合液后,家兔的呼吸变化是?A. 加深变慢B. 加深加快C. 变浅变慢D. 变浅加快E. 保持不变3. 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 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B. 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 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D. 干扰脑组织的能量代谢E. 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4. 本实验中,如果需要治疗家兔氨中毒,可以选择下列哪个药物?A. 谷氨酸钠B. 口服青霉素C. 碳酸氢钠D. 生理盐水E. 氢氧化钠二、多选题(X型题)1.止血钳主要用于以下作用:A.分离皮下组织B.夹持血管C.夹持神经D.夹闭出血点E.夹持脆弱组织2. 关于血气分析的操作正确的是:A. 采血后需立即排空气泡,再将针尖刺入橡皮塞封闭针孔B. 针尖刺入橡皮塞后立即将标本掌心搓动混匀,再颠倒混匀,以防凝血C. 为了抗凝,注射器里预先抽取0.5ml肝素D. 采血量越多越好E. 标本送检时间应迅速,PaCO2和PaO2的检测应在15 min内完成三、是非题1.从肠系膜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的循环时间比从耳缘静脉注射的循环时间长。
2.肠系膜静脉内注药时,进针方向应朝向肠管。
注射部位出血点要及时结扎止血。
3.肝脏未结扎组家兔注射大量氯化铵混合液后不出现角弓反张。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A型题)1.C2.B3.D4.A二、多选题(X型题)1. AD2.ABE三、是非题1. √2. ×3. ×(孙晓东)。
病理生理心功能、肾功能、肝功能、脑功能不全习题与答案(汇总)

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一、选择题A型题1.心力衰竭最具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是()A.肺动脉循环充血B.动脉血压下降C.心输出降低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大E.体循环静脉淤血2.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A.甲状腺功能亢进B.严重贫血C.心肌梗死D.脚气病(VitB1缺乏)E.动-静脉瘘3.下列哪项是心肌向心性肥大的特征()A.肌纤维长度增加B.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C.心腔扩大D.室壁增厚不明显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大于正常4.下列哪个肌节长度收缩力最大()A.1.8μmB.2.0μmC.2.2μmD.2.4μmE.2.6μm5.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ATP供给不足B.心肌细胞坏死C.肌浆网Ca2+摄取能力下降D.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E.肌钙蛋白活性下降6.下列哪项因素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无关()A.甲状腺功能亢进B.心室舒张势能减弱C.心肌顺应性降低D.心室僵硬度加大E.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7.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大()A.甲状腺功能亢进B.严重贫血C.心肌炎D.心肌梗死E.高血压病8.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右心室前负荷增大()A.肺动脉高压B.肺动脉栓塞C.室间隔缺损D.心肌炎E.肺动脉瓣狭窄9.下列哪项变化在急性心力衰竭不会发生()A.心率加快B.肺水肿C.心肌肥大D.血压下降E.皮肤苍白10.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心肌向心性肥大()A.心肌梗死B.主动脉瓣闭锁不全C.脚气病D.高血压病E.严重贫血11.心功能不全时,通过增加血容量起代偿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心B.肝C.脾D.肺E.肾12.下列哪项因素与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无关()A.肌钙蛋白活性下降B.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C.肌浆网Ca2+释放能力下降D.肌浆网Ca2+储存量下降E.Ca2+内流障碍13.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收缩性减弱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A.ATP生成减少B.心肌细胞死亡C.酸中毒D.肌浆网Ca2+摄取能力降低E.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14.下列哪项不是心脏向心性肥大的特点()A.肌纤维变粗B.室壁增厚C.心腔无明显扩大D.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大E.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比值小于正常15.下列哪种疾病引起的心力衰竭不属于低输出量性心力衰竭() A.冠心病B.心肌炎C.二尖瓣狭窄D.甲状腺功能亢进E.主动脉瓣狭窄16.下列哪项属于心力衰竭时肺循环淤血的表现()A.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C.下肢水肿D.肝肿大压痛E.颈静脉怒张17.心功能不全时,下列哪项反应已失去代偿意义()A.心率加快B.心肌肥大C.肌源性扩张D.红细胞增多E.血流重分布18.下列哪项不是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减少的表现()A.皮肤苍白B.脉压变小C.端坐呼吸D.尿少E.嗜睡19.心力衰竭病人使用静脉扩张剂可以()A.增强心肌收缩功能B.改善心肌舒张功能C.降低心脏后负荷D.降低心脏前负荷E.控制水肿20.心力衰竭时,下列哪项代偿反应主要由肾脏引起()A.红细胞增多B.血流重分布C.紧张源性扩张D.肌红蛋白增加E.细胞线粒体数量增多二、问答题1.试述心肌梗死引起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4肝功能不全-史满金

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
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
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
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
答案:C
8.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
A.引起失血性休克
B.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氨
C.脑组织缺血缺氧
D.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
E.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
答案:B
9.在氨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
C.氨促进磷酸果糖激酶活性
D.氨抑制丙酮酸氧化脱羧
E.氨抑制卜氨基丁酸转氨酶
10.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
A.对抗乙酰胆碱
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
C.阻碍三羧酸循环
D.抑制糖酵解
E.引起碱中毒
答案: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正常.
8.肝性脑病的神经毒质是、、、.
答案:氨;硫醇;脂肪酸;酚.
9.所谓真性肝肾综合征是指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偿期所发生的及重症肝炎所伴随的.
答案: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小管坏死.
10.当结肠内环境pH降低至时,不但不再从肠腔吸收氨,反而可向肠道内排氨,称此情况为.应用乳果糖可以使肠道pH值,一方面肠道细菌活性,控制肠道的生成;另一方面吸引血液向肠道扩散以治疗肝性脑病.
答案:E
13.肝性脑病出现扑翼样震颤的机制是:
A.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B.y一氨基丁酸减少
C.乙酰胆碱减少
D.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减少
E.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多巴胺
答案:E
1 4.丫一氨基丁酸使下列哪种离子向神经元内流而使其呈超极化状态?
A.Na+
B.K+
C.Ca2+
D.HC03一
病理生理学:16肝功能不全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一、选择题:1.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A.引起失血性休克B.肠道细菌作用下产氨C.脑组织缺血缺氧D.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E.破坏血脑屏障2.假性神经递质引起意识障碍的机制是:A.取代乙酰胆碱B.取代去甲肾上腺素C.抑制多巴胺的合成D.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E.假性神经递质是抑制性神经递质3.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C. 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D. 竞争性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功能E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4.下列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常见的是A.镇静药使用不当B.便秘C.消化道出血D.感染E.低血糖(1 )肝性脑病是指A. 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B. 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C. 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D. 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E. 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2 )急性肝功能不全常见于A. 门脉性肝硬化B. 晚期血吸虫病C. 肝细胞广泛性坏死D. 肝胆疾病E. 以上都不是(3 )正常人体内血氨的主要来源是A. 血内尿素进入肠腔分解产氨B. 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氨C. 蛋白质食物在肠道内分解产生氨D. 人体组织蛋白分解产氨E. 肌肉活动产氨(4 )肝性脑病时芳香族氨基酸入脑的机制是A. 血氨浓度增加B. 血短链脂肪酸增加C. 血脑屏障破坏D. 血硫醇含量增加E. 血支链氨基酸减少(5 )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血浆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A. 芳香族氨基酸合成加速B. 芳香族氨基酸异生增多C. 芳香族氨基酸排出减少D. 芳香族氨基酸分解减少E. 芳香族氨基酸利用减少(6 )肝性脑病病人血中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的机制是A. 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B. 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C. 支链氨基酸经肾脏排出D. 肌肉等组织摄取、分解、利用支链氨基酸增加E. 支链氨基酸进入中枢组织(7 )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产生减少的主要机制是A. 酵解过程障碍B. 三羧酸循环减慢C. 磷酸肌酸分解障碍D. 脂肪氧化障碍E. 酮体利用障碍答案:1.E 2.C 3.A 4.E 5.D 6.D 7.B二、名词解释:1.False Neurotransmitter2.hepatic encephalopathy三、问答题:1.试述肝性脑病的发病机理中高血氨与血浆氨基酸失衡的相互关系。
病生习题——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一、选择题1.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出后电位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D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弱E促进血浆氨基酸失衡[答案]D2.胃肠道内防碍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胆汁分泌减少B蛋白质摄入减少C肠道细菌受抑制D血液中尿素浓度下降E肠内PH小于5[答案]E3.肝功能障碍患者常伴的电解质代谢紊乱主要是A 由放腹水引起B 由肾功能衰竭引起C 由胃肠功能衰竭引起D 由醛固酮.ADH引起E 应用利尿药引起[答案]E4.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的原因是A 肠道细菌繁殖分解蛋白质和尿素增加B 肠内氨经侧支循环直接进入体内C 体内氨生成增加,清除减少D 肾脏产生的氨吸收入血增多E 肝合成尿素减少[答案]C9.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诱因可以是A 胃肠运动增强B 胃肠道出血C 脂肪酸摄入减少D 糖类摄入减少E 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答案]B10.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 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B 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 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D 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E 使NE活动性减弱[答案]C11.应用左旋多巴可治疗某些肝性脑病患者,其机制是A 降低血氨B 入脑后可形成正常神经递质C 促进脑氨的清除D 促进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E 减少芳香氨基酸进入脑内[答案]B 12.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 引起失血性休克B 脑组织缺血缺氧C 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D 血液中苯乙胺和酪胺增加E 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答案]C13.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A 防治胃肠道感染B 预防肝胆系统感染C 防止腹水感染D 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E 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答案]E14.下列哪项不是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A 只见于急性重症肝炎B 肾血流量明显减少C 肾小管功能未受损D GFR严重降低E 常有低血容量[答案]A15.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哪项是不妥当的?A 静脉点滴谷氨酸钠B 给予足量碱性药物C 补充葡萄糖D 补充钾盐E 给予左旋多巴[答案]B16.肝性脑病时脑组织乙酰胆碱的变化是A 由于肝脏合成胆碱脂酶减少,乙酰胆碱因分解减少而增加B 血氨增高抑制乙酰胆碱合成而使其减少C 分解减少与合成减少共同作用,其含量正常D 血氨使乙酰胆碱分解加速,其含量减少E 以上都不对[答案]B17.肝性脑病出现扑翼样震颤的机制是A 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B GABA减少C 乙酰胆碱减少D 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减少E 假性神经递质取代多巴胺[答案]E18.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临床特征A 可以是急性或慢性B 患者都有昏迷C 可以是复发性D 可表现为性格和行为异常E 有的患者发病可有明显的诱因[答案]B19.肝性脑病时芳香族氨基酸入脑增多的机制是A血氨浓度增加B血浆短链脂肪酸增加C血脑屏障破坏D血浆支链氨基酸减少E血浆硫醇含量增多[答案]D二、填空题1.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
肝功能不全试题库及答案

肝功能不全试题库及答案一、A型题1.肝功能不全是指A.肝脏分泌功能障碍D.肝脏解毒功能障碍B.肝脏合成功能障碍E.肝细胞广泛坏死C.肝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答案] C[题解] 各种损肝因素使肝细胞发生严重损害,使肝脏的分泌、合成、解毒、免疫和代谢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称为肝功能不全。
2.肝功能障碍不包括A.代谢和生化转化障碍D.免疫功能障碍B.胆汁分泌、排泄障碍E.胃泌素灭活障碍C.凝血障碍[答案] E[题解] 肝功能障碍包括代谢障碍、生化转化障碍、胆汁分泌和排泄障碍、凝血障碍和免疫功能障碍,因此临床上可出现多种症状,如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和脑病等症状。
而胃泌素主要在肾脏灭活,不会发生灭活障碍。
3.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应是(A.严重肝病并发脑水肿B.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C.严重肝病所致的昏迷D.严重肝病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E.严重肝病所致的神经症状[答案] D[题解] 肝性脑病发生在肝细胞广泛坏死而引起肝功能衰竭或慢性肝脏病变引起门体分流的基础上,是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4.有关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轻微性格和行为改变B.最后阶段可出现昏迷C.睡眠障碍和行为失常D.发病早期就出现昏迷表现,故临床上常称肝昏迷E.精神错乱[答案] D[题解]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有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
早期可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欣快感、烦躁不安和反应淡漠;重者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出现语无伦次、哭笑无常、衣着不整等;最后才出现嗜睡、昏迷及不协调运动。
昏迷并不是肝性脑病的惟一症状,故以往称肝性脑病为肝性昏迷不妥。
5.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学说中较为全面的是A.氨中毒学说B.γ-氨基丁酸学说C.假性神经递质学说D.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E.综合学说[答案] E[题解] 目前认为,单用一种学说难以完全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机制,而主张用包含多种学说内容的综合学说来解释肝性脑病的发生,在不同类型肝性脑病中可能以某种因素为主要,具体情况需作具体分析。
病生肝功能不全习题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学习要求]1.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及发病机制2.熟悉肝性脑病的病因、诱因及分类3.了解肝性脑病的治疗原则一、选择题A型题1、肝功能障碍时代谢障碍表现为A.低糖血症B.低蛋白血症C.低钾血症D.低钠血症E.以上都有2、导致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过多的最常见的原因是A.肠道产氨增加B.肾产氨增加C.肌肉产氨增加D.肠道pH升高E.血中NH4+向NH3转化增多3、假性神经递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是A.干扰三羧酸循环B.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功能C.抑制神经细胞膜Na+-K+-ATP酶活性D.对抗乙酰胆碱作用E.增强γ氨基丁酸的作用4、以下肝性脑病的防治措施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避免进食粗糙食物B.增加蛋白质摄入以提高体质C.灌肠以防止便秘D.口服新霉素E.慎用止痛、镇静药物5、引起急性肝功能衰竭最常见的原因是A.肝癌B.活动性肝炎C.迁延性肝炎D.爆发性肝炎E.肝炎性肝硬化6、下列哪项与肝性腹水的发生无关A.门脉高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淋巴回流障碍D.血管壁通透性降低E.钠、水潴留7、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肝性脑病的毒性物质A.羟苯乙醇胺B.苯乙醇胺C.多巴胺D.5-羟色胺E.短链氨基酸8、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最主要机制是A.肠道细菌作用下产氨增强B.引起失血性休克C.脑组织缺血缺氧D.血中酪胺增多E.破坏血脑屏障9、肝性脑病患者血中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的主要机制是A.血浆胰岛素减少B.血浆糖皮质激素减少C.血浆胰高血糖血糖素增多D.血浆肾上腺素增多E.血浆盐皮质激素增多10、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最主要机制是A.使脑内形成乙酰胆碱增多B.使脑内形成谷氨酰胺减少C.抑制大脑边缘系统D.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E.使去甲肾上腺作用减弱11、下述哪项不是氨对脑的毒性作用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C.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多D.使脑的敏感性增高E.抑制脑细胞膜的功能12、氨中毒时A.脑内谷氨酸↑,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B.脑内谷氨酸↓,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C.脑内谷氨酸↑,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D.脑内谷氨酸↑,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E.脑内谷氨酸↓,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谷氨酰胺↓13、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对抗乙酰胆碱B.抑制糖酵解C.降低谷氨酰胺和天门冬氨酸D.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E.阻碍三羧酸酸循环14、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有效,主要是由于A.防止感染B.可通过血脑屏障,转变成多巴胺C.可以使肾脏排泄假性递质增多D.可以使肾脏排泄尿素增多E.以上都不对15、通过控制肠道产氨来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是A.复方氨基酸溶液B.谷氨酸C.精氨酸D.乳果糖E.左旋多巴X型题1、肝功能障碍可出现哪些功能受损A.物质代谢障碍B.解毒功能障碍C.免疫功能障碍D.凝血功能障碍2、肝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哪些物质代谢变化A.低血糖症B.低蛋白血症C.低钙血症D.低钾血症3、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A.芳香族氨基酸生成增加B.肝脏对芳香族氨基酸的降解减少C.芳香族氨基酸随尿液排出减少D.肌肉释放芳香族氨基酸增多4、氨干扰脑能量代谢是通过A.减少α-酮戊二酸B.减少NADHC.增强无氧酵解过程D.消耗ATP5、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包括A.消化道出血B.酸中毒C.便秘D.感染二、名词解释1、肝性脑病:【答案】是指继发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或严重慢性实质性肝脏疾病的一种以意识障碍为主的神经精神综合征。
15章 肝功能不全

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A型题】1.急性肝功能不全常见于()A.肝胆疾患B.门脉性肝硬化C.肝癌晚期D.肝细胞广泛性坏死E.以上都不是2.下列哪项不是严重肝病患者易出现低血糖的因素()A.高胰岛素血症B.肝内糖原储备减少C.血糖分解代谢加强D.肝糖原分解障碍E.葡萄糖吸收障碍3.肝功能不全引起低钾血症的主要原因是()A.机体利用增多B.尿量增加,排出增多C.醛固酮增加D.稀释性低钾血症E.钾的摄入减少4.反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的指标是()A.乳酸B.丙酮酸C.血酮体D.乳酸/丙酮酸E.乙酰乙酸/β-羟丁酸5.导致肝性腹水的主要局部因素是()A.肾小球滤过率降低B.门脉高压C.排钠激素活力降低D.肾小管重吸收增加E.醛固酮过多6.肝功能衰竭时不会直接引起()A.心力衰竭B.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C.肾功能障碍D.凝血功能障碍E.物质代谢障碍7.下列哪项不是肝性脑病的临床特征()A.有的患者发病有明显的诱因B.可以是急性或慢性C.患者都有昏迷D.可以是复发性E.可表现为性格行为异常8.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神经精神综合征B.肝脏疾病并发脑部疾病C.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D.肝功能衰竭所致昏迷E.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9.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肾小管向血液弥散的氨增多B.肠道产氨增加C.氨的清除不足D.肌肉产氨增多E.血中NH4+向NH3转化增多10.胃肠道内妨碍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蛋白质摄入减少B.血液尿素浓度下降C.肠道细菌受抑制D.肠内pH小于5.0E.胆汁分泌减少11.严重肝病时氨清除不足的主要原因是()A.丙氨酸合成障碍B.谷氨酰胺合成障碍C.尿素合成障碍D.肾小管分泌减少E.谷氨酸合成障碍12.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破坏血脑屏障B.引起失血性休克C.在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氨D.脑组织缺血缺氧E.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13.下列哪项不是氨对脑的毒性作用()A.抑制脑细胞膜的功能B.干扰脑的能量代谢C.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D.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多E.使脑的敏感性增高14.血氨增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B.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C.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D.干扰大脑能量代谢E.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15.氨中毒患者脑内能量产生减少的主要机制是()A.酮体利用障碍B.酵解过程障碍C.三羧酸循环减慢D.磷酸肌酸分解障碍E.脂肪氧化障碍16.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A.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B.苯乙胺和酪胺C.苯乙胺和苯乙醇胺D.酪胺和羟苯乙醇胺E.多巴胺和苯乙醇胺17.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部位在()A.脑干网状结构B.大脑皮质C.小脑D.丘脑E.间脑18.假性神经递质的作用是()A.引起碱中毒B.对抗乙酰胆碱C.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D.阻碍三羧酸循环E.抑制糖酵解19.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B.干扰脑的能量代谢C.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D.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E.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比正常递质为弱20.羟苯乙醇胺的生成过程是()A.苯丙氨酸先脱羧,再羟化B.酪氨酸羧化C.酪氨酸脱羧D.酪氨酸先羧化,再羟化E.酪氨酸先脱羧,再羟化21.色氨酸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是()A.转变成5-羟色胺B.对抗去甲肾上腺素C.对抗乙酰胆碱D.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E.直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22.肝性脑病病人血液中苯丙氨酸含量增多的毒性影响是()A.二羟苯丙氨酸增多B.支链氨基酸减少C.能源物质减少D.引起酸中毒E.苯乙醇胺增多23.肝性脑病病人血浆氨基酸失衡表现为()A.BCAA— AAA↓B.BCAA↓ AAA↓C.BCAA↓ AAA↑D.BCAA↑ AAA↑E.BCAA↑ AAA—24.肝性脑病病人血中支链氨基酸降低的机制是()A.骨骼肌对支链氨基酸的摄取和分解增强B.支链氨基酸合成蛋白质C.支链氨基酸经结肠排出D.支链氨基酸经肝脏排出E.支链氨基酸进入中枢神经系统25.肝性脑病病人血浆氨基酸失衡,主要是由于()A.肝脏对胰岛素的灭活作用减弱B.肝脏对糖皮质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C.肝脏对肾上腺素的灭活作用减弱D.肝脏对胰高血糖素的灭活作用减弱E.肝脏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灭活作用减弱26.γ-氨基丁酸通过哪种离子使神经元呈超极化状态()-A.HCO3B.Na+C.K+D.Ca2+E.Cl-27.肝功能衰竭时,脑内GABA增多主要是由于()A.中枢神经系统分解GABA减少B.大脑胶质细胞产生GABA增多C.突触前神经元合成GABA增多D.肠细菌产生GABA增多E.肝脏清除GABA减少28.肝性脑病的综合学说认为氨引起脑病的一个重要作用是()A.通过促进蛋白质分解,使产氨进一步增加B.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导致AAA增多C.继发胰岛素分泌增加,导致BCAA减少D.增加脑内芳香族氨基酸,生成假性神经递质,抑制真性神经递质E.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29.脑内谷氨酰胺增多的作用是()A.促进支链氨基酸入脑B.促进中性氨基酸入脑C.促进中性氨基酸出脑D.减少芳香族氨基酸入脑E.减少支链氨基酸入脑30.引起肝性脑病的神经毒质,除氨和假性神经递质外还有()A.硫醇、短链脂肪酸B.蛋氨酸C.色氨酸D.酪氨酸E.谷氨酰胺31.神经毒质吲哚和甲基吲哚影响肝性脑病的主要作用是()A.使神经传递障碍B.干扰脑的能量代谢C.抑制脑细胞膜的ATP酶活性D.抑制脑细胞呼吸E.对神经突触的毒性作用32.真性肝功能衰竭是指()A.多器官功能衰竭B.肾后性肾功能衰竭C.肝性肾功能衰竭D.梗阻性肾功能衰竭E.同一病因使肝肾同时受损33.下列哪项不是肝性功能性肾衰的特点()A.多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B.肾并无器质性损伤C.肾血管收缩D.GFR下降E.肾小管功能正常34.肝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肾中毒B.肾小管坏死C.肾小球滤过率下降D.肾血管收缩E.肾血流动力学异常35.肝性脑病患者应用肠道抗生素的目的是()A.抑制肠道细菌,减少氨产生和吸收B.防止胃肠道感染C.预防肝胆系统感染D.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E.防止腹水感染36.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下列哪项不妥()A.给予左旋多巴B.静脉补充高浓度支链氨基酸营养液C.给予足量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D.给予乳果糖E.补充钾盐纠正低钾血症37.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使肠道内pH值下降,达到酸透析作用B.促进肾脏排氨C.促进鸟氨酸循环D.促进三羧酸循环E.直接向机体提供ATP38.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有效,不是由于它()A.可使肾脏排泄尿素增多B.可通过血-脑屏障C.可转变成多巴胺D.可使肾脏排泄氨增多E.可使肾脏排泄假性神经递质增多【B型题】A.维持鸟氨酸循环B.增加脑内多巴胺的含量C.矫正血浆氨基酸的比例失衡D.抑制肝细胞变性、坏死E.控制肠道产氨39.肝性脑病时应用支链氨基酸治疗的作用是()40.肝性脑病时应用左旋多巴治疗的作用是()41.肝性脑病时应用精氨酸治疗的作用是()42.肝性脑病时应用乳果糖治疗的作用是()题43~45A.肌肉组织B.肾C.肝D.肠道上皮细胞E.神经组织43.清除血氨的主要器官是()44.清除血中支链氨基酸的主要器官是()45.清除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主要器官是()题46~49A.氨B.谷氨酰胺C.苯乙醇胺D.羟苯乙醇胺E.5-羟色胺46.酪氨酸进入脑内可生成()47.苯丙氨酸进入脑内可生成()48.色氨酸进入脑内可生成()49.尿素在肠道细菌作用下可生成()A.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B.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C.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和5-羟色胺D.γ-氨基丁酸和谷氨酰胺E.谷氨酸和乙酰胆碱50.兴奋性神经递质包括()51.抑制性神经递质包括()52.支链氨基酸是指()53.芳香族氨基酸是指()【C型题】题54~57A.抑制性神经递质B.假性神经递质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4.苯乙醇胺是()55.5-羟色胺是()56.GABA是()57.氨是()题58~59A.病毒性肝炎B.肝硬化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58.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原因有()59.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原因有()题60~61A.脑内假性神经递质增多B.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减少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60.血浆氨基酸失衡可导致()61.血氨增高可导致()【X型题】62.肝功能障碍可表现为()A.物质和能量代谢障碍B.解毒功能障碍C.免疫功能障碍D.凝血功能障碍E.胆汁排泄功能障碍63.肝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哪些物质代谢变化()A.低血糖症B.低白蛋白血症C.低钙血症D.低钾血症E.低钠血症64.肝功能衰竭出现凝血障碍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凝血因子消耗增多C.血小板数量减少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E.血小板功能异常65.肝硬化腹水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淋巴循环障碍B.低白蛋白血症C.醛固酮增多D.门脉高压E.GFR下降66.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学说有()A.氨中毒学说B.矫枉失衡学说C.假性神经递质学说D.GABA学说E.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67.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有()A.意识淡漠,烦躁不安B.语无伦次,苦笑无常C.嗜睡,昏迷D.运动不协调,扑翼样震颤E.性格和行为改变68.当前观点认为氨引起肝性脑病的重要作用包括()A.高血氨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导致AAA增高B.高血氨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导致BCAA增高C.高血氨在脑内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D.高血氨直接增强GABA能神经传导E.高血氨直接减弱GABA能神经传导69.严重肝病时血氨生成增多是由于()A.肠道细菌大量繁殖,分解蛋白质产氨增多B.肠内尿素增加C.氨随尿排出减少D.肌肉产氨增多E.尿素合成减少70.肝硬化患者血氨增高的诱因有()A.胃肠运动增强B.胃肠道出血C.碱中毒D.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E.肠道细菌活动抑制71.氨干扰能量代谢是通过()A.减少α-酮戊二酸B.消耗NADHC.增强无氧酵解过程D.ATP生成减少E.消耗ATP72.血氨增高可以影响下列哪些神经递质()A.谷氨酸B.乙酰胆碱C.γ-氨基丁酸D.肾上腺素E.谷氨酰胺73.假性神经递质主要指()A.苯乙醇胺B.羟苯乙醇胺C.苯乙胺D.酪胺E.5-羟色胺74.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中芳香族氨基酸是指()A.色氨酸B.异亮氨酸C.亮氨酸D.酪氨酸E.苯丙氨酸75.引起严重肝病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因素有()A.通过肝窦的血流量减少B.枯否细胞功能抑制C.内毒素从结肠漏出过多D.内毒素吸收入血过多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76.肝性功能性肾衰竭患者出现肾血管收缩的影响因素有()A.肾交感神经张力增加B.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C.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活动异常D.前列腺素合成不足E.内毒素血症77.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可由于()A.高碳酸血症B.脂肪酸C.饮酒D.镇静剂E.精神过度紧张78.肝性脑病时血浆氨基酸的变化有()A.酪氨酸增加B.亮氨酸、异亮氨酸增加C.色氨酸减少D.苯丙氨酸增加E.γ-氨基丁酸增加79.肝性脑病时神经递质的变化有()A.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减少B.假性神经递质增多C.5-HT增多D.谷氨酸增多E.GABA增多80.肝性脑病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的依据有()A.外周循环中胰岛素水平较正常人高B.外周支链氨基酸含量降低C.血浆芳香族氨基酸明显增高D.血胰高血糖素较胰岛素增高更显著E.输入支链氨基酸后有一定疗效81.神经毒质对脑的毒性作用有()A.干扰脑能量代谢B.抑制脑细胞的呼吸C.抑制脑细胞Na+-K+-ATP酶活性D.使神经传递功能障碍E.对神经突触的毒性作用82.左旋多巴治疗肝性脑病的可能机制有()A.降低血氨B.形成真性神经递质C.使肾脏排泄氨和尿素增加D.减少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组织E.促进支链氨基酸进入脑组织【判断题】83.氨中毒学说对肝性昏迷发生机制有充分的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一、选择题1.肝功能障碍患者不会出现下述哪项物质代谢变化A.低血糖症B.低白蛋白血症C.低钙血症D.低钾血症E.低钠血症2.肝功能衰竭出现凝血障碍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凝血因子合成减少B.凝血因子消耗增多C.血小板数量减少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减少E.血小板功能异常3.肝功能障碍时最易出现哪项变化A.低蛋白血症B.凝血因子减少C.高胆红素血症D.血氨水平升高E.芳香族氨基酸水平升高4.肝功能障碍最不易出现哪项功能受损A.物质代谢障碍B.解毒功能障碍C.免疫功能障碍D.凝血功能障碍E.胆汁排泄功能障碍5.肝病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肠腔内胆盐量增加B.通过肝窦的血流量减少C.枯否细胞功能抑制D.内毒素从结肠漏出过多E.内毒素吸收过多6.肝性脑病的正确概念是指A.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紊乱性疾病B.肝功能衰竭所致的精神神经综合征C.肝功能衰竭所致的昏迷D.肝功能衰竭并发脑水肿E.肝疾病并发脑部疾病7.肝性脑病时血氨水平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上消化道出血B.消化道吸收和排空障碍,氨的生成增多C.肝硬化晚期合并肾功能衰竭而发生氮质血症D.鸟氨酸循环障碍E.肌肉收缩加剧腺甘酸分解产氨增加8.胃肠道内妨碍氨吸收的主要因素是A.血液中尿素浓度下降B.肠道细菌受抑制C.肠内PH小于5D.胆汁分泌减少E.蛋白质摄入减少9.肝硬化病人血氨增高的主要因素是A.胃肠运动增加B.胃肠道出血C.脂肪摄入减少D.碳水化合物食入增多E.肠道细菌活动减弱10.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传导过程B.使脑内形成谷氨酰胺减少C.抑制大脑边缘系统D.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11.下述哪项不是氨对脑的毒性作用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使脑内兴奋性递质产生减少C.使脑内抑制性递质产生增多D.使脑的敏感性增高E.抑制脑细胞的功能12.肝性脑病时血氨生成过多的最常见来源是A.肠道产氨增多B.肌肉产氨增多C.脑产氨增多D.氨从肾重吸收增多E.血中NH4+向NH3转化增多13.导致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有A.苯乙胺和酪胺B.苯乙胺和苯乙醇胺C.酪胺和羟苯乙醇胺D.苯乙胺和羟苯乙醇胺E.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14.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A.对抗乙酰胆碱B.阻碍三羧酸循环C.抑制糖酵解D.降低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E.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15.假性神经递质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是A.干扰脑的能量代谢B.使脑细胞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C.干扰脑细胞膜的功能D.与正常递质竞争受体,但其效应远较正常递质为弱E.引起血浆氨基酸失衡16.肝性脑病患者血中支链氨基酸浓度降低的机制是A.芳香族氨基酸合成蛋白质B.支链氨基酸经肠道排出C.支链氨基酸经肾脏排出D.支链氨基酸进入中枢神经系统E.骨骼肌对支链氨基酸的摄取和分解增强17.肝功能严重损害时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加的机制是A.芳香族氨基酸合成加强B.芳香族氨基酸异生增多C.芳香族氨基酸排出减少D.芳香族氨基酸分解减少E.芳香族氨基酸利用减少18.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中所说的支链氨基酸包括A.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B.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C.亮氨酸、缬氨酸和色氨酸D.异亮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E.苯丙氨酸和酪氨酸19.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中所说的芳香族氨基酸包括A.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B.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C.亮氨酸、缬氨酸和色氨酸D.异亮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E.苯丙氨酸和异亮氨酸20.色氨酸在肝性脑病中的作用是A.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B.直接兴奋中枢神经系统C.转变成5-羟色氨D.对抗多巴胺E.多抗乙酰胆碱21.下述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中最为常见的是A.消化道出血B.利尿剂使用不当C.便秘D.感染E.尿毒症22.下列哪项因素不会诱发肝性脑病A.感染B.便秘C.消化道出血D.酸中毒E.应用利尿剂23.下列哪项不是引起肝性脑病的毒性物质A.羟苯乙醇氨B.苯乙醇氨C.多巴胺D.5-羟色氨E.短链脂肪酸24.肝性脑病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A.低血容量B.假性神经递质蓄积C.内毒性血症D.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动增强E.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活动增强25.肝性脑病患者氨清除不足的原因主要见于A.三羧酸循环障碍B.谷氨酸合成障碍C.谷氨酰氨合成障碍D.鸟氨酸循环障碍E.肾小管分泌氨减少26.肝性脑病患者血氨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肠道产氨增多B.氨的清除不足C.肌肉产氨增多D.血中NH4+向NH3转化增多E.肾小管向血液弥散的氨增多27.肝性脑病时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内增多的机制是A.血氨浓度增加B.血短链脂肪酸增加C.血脑屏障破坏D.血支链氨基酸减少E.血硫醇含量增多28.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最主要机制是A.引起失血性休克B.肠道细菌作用下产生氨C.脑组织缺血缺氧D.血液苯乙氨和酪氨增加E.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答案:1-5CDCBA ;6-10BDCBD;11-15DAEED;16-20EDABC;21-25ADCED;26-28BDB二、填空题1.肝性腹水形成的机制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门脉高压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淋巴循环障碍钠水潴留2.诱发肝性脑病的因素有以下几种____、___、____、____。
[答案]上消化道出血水电解质紊乱感染摄入大量蛋白质3.肝功能衰竭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发生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答案]侧枝循环的建立和开放枯否细胞功能抑制内毒素从结肠漏出过多内毒素吸收过多4.肝硬化患者可口服不易被肠道吸收的乳果糖,在肠腔内细菌的作用下被分解成____、____从而____肠道内PH值,减少氨的吸收。
[答案] 乳酸醋酸降低5.功能严重障碍可因___血症,而增强__对支链氨基酸的摄取和分解,导致___。
[答案] 高胰岛素肌肉组织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值下降6.目前解释肝性脑病发生机制的主要学说有___、___、___、___。
[答案] 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GABA 学说7.肝功能障碍时肝细胞对____的灭活能力减弱,若伴腹水形成致使____,从而引起____分泌增加,导致钾的丢失增加而发生低钾血症。
[答案] 激素有效血容量不足醛固酮三、名词解释题1.false neurotransmitter(假性神经递质)[答案] 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它们的化学结构和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其相似,但生理效能却远较真性神经递质低,称之为假性神经递质。
2.hepatic encephalopathy[答案] 肝性脑病,是指继发于严重肝脏疾病的神经精神综合症。
3.氨基酸失衡[答案] 严重肝病患者,血浆中BCAA水平下降,而AAA含量增加,是肝性脑病发生的机制之一。
4.hepatorenal syndrome[答案] 肝肾综合症,是指肝硬化患者在失代偿期所发生的功能性肾衰及重症肝炎所伴随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5.氨中毒学说[答案] 由于肝功能严重受损使尿素合成障碍或氨的产生过多导致血氨水平升高,增高的血氨可以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肝性脑病发生。
6.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答案]由于假性神经递质(苯乙醇氨和羟苯乙醇氨等)在网状结构的神经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传递发生障碍,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7.hepatic failure[答案] 肝功能衰竭,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由于肝实质细胞和枯否细胞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症。
四、问答题1.试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机制。
[答案] 严重肝病时往往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其发生机制为:①肝硬化肝小叶正常结构受到破坏,肝窦走行和排列失去常态,又由于门脉高压形成,侧枝循环的建立开放,都使通过肝窦的血流量减少,部分血液不能充分接触枯否细胞,这样进入体循环的内毒素增加;②肝内淤积的胆汁酸和结合胆红素可抑制枯否细胞功能,使内毒素清除不足;③门脉高压,结肠壁淤血水肿,漏入腹腔的内毒素增加;④严重肝病时,肠粘膜屏障功能受损致使内毒素吸收增加。
2.为什么说氨基酸失衡学说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发展?[答案] 氨基酸失衡学说认为脑内的假性神经递质不仅仅来自肠道,当血浆中AAA水平升高时,通过血脑屏障的AAA增加,脑组织可以利用这些AAA自身合成假性神经递质,并抑制真性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合成,因此肝性脑病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假性神经递质取代了真性神经递质,也可能是由于脑内真性神经递质合成受阻,或者是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说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是假性神经递质学说的补充和发展。
3.请说明高血氨和氨基酸失衡在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相互关系。
临床在治疗肝功能衰竭患者时,为什么强调降低血氨的同时要纠正氨基酸失衡?[答案]①高血氨可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导致来自氨基酸的糖异生与产氨的进一步增加。
为了保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这时胰岛素分泌也相应增加,可以促进肌肉和脂肪组织摄取BCAA,使血浆中BCAA水平下降,同时胰高血糖素使分解代谢作用加强,使AAA水平升高,共同促进了氨基酸失衡的发生;②高血氨在脑内与谷氨酸结合形成谷氨酰胺,谷氨酰胺的增加可促进中性氨基酸(此时主要为AAA)通过血脑屏障入脑,或减少中性氨基酸从脑内流出;所以说高血氨与血浆氨基酸失衡是相互依赖,互为因果,共同促进肝性脑病的发生,主要通过它们的代谢、转化而密切联系在一起。
给肝功能衰竭的患者注射BCAA 溶液,将有助于控制高血氨的毒性作用。
这是因为BCAA的分解可形成谷氨酸,后者与氨结合形成谷氨酰胺,加强了对氨的利用,而使血氨降低,所以说对于肝功能衰竭患者不仅要降低血氨水平,更要强调防治氨基酸失衡。
4.简述肝性脑病诱因的作用机制,并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例说明。
[答案]肝性脑病诱因的作用机制为:①氨的负荷增加;②使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增加;③提高脑组织对神经毒质的敏感性;肝硬化,门脉高压使消化道粘膜淤血水肿,以及胆汁的分泌减少,使食物消化、吸收和排空障碍,肠道菌群丛生,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时,血液蛋白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氨;大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减少,而发生肾功能障碍,尿素肝肠循环增加,产氨↑;大量失血引起低血压,休克,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对毒性物质的敏感性↑;以及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而诱发脑病的发生。
5.试述肝性功能性肾衰的发生机制。
[答案] 大都数肝硬化晚期患者和少数爆发性肝炎患者都会伴有功能性肾衰,但肾脏并没有器质性病变。
肾血流减少、GFR降低,肾小管功能基本正常,这种肾血流量与GFR的严重降低目前认为是肾血管持续收缩的结果,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肝功能严重障碍时不能有效清除循环中的有毒物质,如内毒素和假性神经递质以及ET、TXA2等;②门脉高压、低血容量都会引起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两者通过使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增强,引起肾血管收缩,再加上肾内血液的重分布(皮质肾单位血管收缩更为明显)肾皮质缺血、GFR降低,而发生功能性肾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