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4课探索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别 质 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 联系
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特别提醒:全面认识相对静止:①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特殊的运 动。②是事物处于量变状态。③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矛盾 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
新研究成果:当人类睡着后,血液会周期性地流出大脑,脑脊液随即进
入,对大脑里β淀粉样蛋白等代谢副产品进行清除。这也能解释为什么
人一觉醒来,会感到头脑清爽,而熬夜、失眠则让人头脑昏沉。该研究
成果表明
( A)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物质世界按其固有的规
律运动变化着 ③人的感觉究其本质也是一种客观实在 ④科学研究的
的关系
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3.四个概念:4.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
物质、运动、 遍的,客观规律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要求我们要遵循
静止、规律 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 考点梳理·固基础
考点剖析 (一)物质和运动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世界的物质性:自然界是物质的,___人__类__社__会___也具有客观的物 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客__观__实__在__性___。
( D)
A.物质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
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 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犯规律。
2、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 合起来。
4、辩证地把握实际。从全面的实际出发,从变 化开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详细的历 史的统一。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坚持把建立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开展 方式的重要抓手的唯物论根据。
谢谢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四 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知识提要
第四 课探 究 世界 的本 质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
运动的含义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按规律办事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2、自然界是物质的: •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开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
开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 法 论】成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根本前提,我 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表述】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开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引言《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是高中高三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该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世界的本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审视世界的角度。

本文将探讨该课程的重要性、学习内容以及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

重要性探究世界的本质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深刻理解世界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律,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审视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探究世界的本质也是高考考点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对于高考取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内容《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的学习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物质与运动本单元主要介绍物质和运动的概念,通过学习物质的属性和运动规律,帮助学生理解世界的物质基础和运行方式。

2. 空间与时间本单元主要围绕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展开,介绍宇宙的构成和演化、地球的形成和变化、人类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定位等内容。

3.变与不变本单元主要研究变与不变的规律和机制。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了解到事物的变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同时也深化了对物质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认识。

4.因与果本单元主要研究因果关系的探究和理解。

通过学习这一单元,学生将逐渐认识到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并学会运用因果关系解答问题。

对学生的启发与提升《高考高三一轮必修四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对学生的启发和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将逐渐培养系统思维的能力。

系统思维是将问题整体化、综合化的一种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关联性,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

2. 拓宽眼界和知识面探究世界的本质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学生将通过学习掌握世界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思维和全球视野。

3. 促进科学素养的发展学习探究世界的本质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2018-2019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8-2019学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章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所复写、摄影、反映。”对这两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前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外延,后者揭示了物质概念的
内涵
B.前者认为物质是实物,后者认为物质是实在
C.前者认为物质是抽象的,后者认为物质是生动具体的
D.两者都揭示了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K12课件
12
解析:恩格斯的观点说明了物质与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 是从千千万万的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概括而来的,具体 物质形态都是物质的表现,从而揭示了物质的外延;列宁 的观点指出了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与可知性,从内涵上揭 示了物质的特点,A 项符合题意;B、C 两项割裂了物质 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材料未涉及 运动,D 项不当选。 答案:A
K12课件
13
3.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
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

()
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②地质气候
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 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就可以防灾减灾 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K12课件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K12课件
1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K12课件
2
理知识体系
K12课件
3
明高考趋向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是近五年的高 考查内容
频考点,全国卷曾对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有过关注。 多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贴近生活的实例或自 材料设置 然科学成就、诗词古语等为背景考查对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理解。 题型设计 全国卷对本课的考查以选择题居多,以体现类设问为主。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2018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 件的
联系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 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易错易混
1. (2015 江苏政治,24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辨析: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2.“客观实在性”是指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辨析: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3.运动是永恒的、有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绝对的。 辨析: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4.静止就是没有运动变化的状态。 辨析: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2018年一轮复习
考纲要求
1.哲学的 物质概念
2.哲学的 运动概念
考纲展示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 的规律
(1)规律的概念;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高频考点
1个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对关系:物质与运动、运动与 静止。 2个特征:规律的客观 性、普遍性。 4个概念:物质、运动、静止、 规律。
固有的规律。没有 规律 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夯实基础
(3)方法论要求
①必须 尊重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违背规律 。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 条件 和 形式 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核心考点 考点一、哲学的物质概念 1.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1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4.2.1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四、运动是有规律的 18 固有的本质的、必然 1.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 的、稳定的联系。 19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 2.规律是客观的,是□ 20创造,也不能被□ 21消灭。 被□ 3.规律是普遍的。 22 尊重规律,按客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23 违背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 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 24 利用规律,改造客 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 观世界,造福人类。
7.× 自然界是客观的,有其自身运动变化规律,应尊 重、顺应、保护自然。 8.×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是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件,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9.× 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发挥作用,会给人带来积极或 消极影响,但这不能说明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10.×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不 能随意改变规律,但规律会随着物质运动形式的改变而改变, 其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在的时 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存在和 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商品经济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但 是,如果商品经济被产品经济所取代,价值规律就会被其他经 济规律所替代,即具体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把 规律看作是永恒不变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
6.人的认识是运动变化的,所以,可以离开物质谈运动, 也可以离开运动谈物质。( ) 7.环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 程。( ) 8.改变规律能避免前进中的困难曲折。( ) 9.规律有好坏之分。( ) 10.规律是客观的,因而规律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 )
提示: 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不 同于“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东西一定是物质,“客观 存在”的东西既可能是物质,也可能是意识。 2.× “客观存在”不等于“客观实在”,“客观实在 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存在的东西未必是物质现象。 3.× 雾和霾都属于物质的具体形态。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所说的物质,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4.× 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培育出荧光猴只 是改变了物质存在的具体方式。

2018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教案:2. 4 探索世界的本质(必修4)

2018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教案:2. 4 探索世界的本质(必修4)

2018版政治一轮精品复习学案:2.4 探索世界的本质<必修4)【高考目标导航】一、考点集结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二、考向动态1.依据自然界的物质性,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深刻体会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于人类活动的关系,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分析中国共产党遵循的执政规律,坚持科学执政。

3.把握运动和物质的关系,克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

4.掌握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理解科学发展观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

5.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基础知识梳理】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

这些属性都是与物质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人们能够认识它。

<3)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①区别: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②联系:A、哲学上的物质是从各种物质具体形态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没有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哲学上的物质。

B、二者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1)自然界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doc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4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doc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目标: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复习重点、难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基础知识复习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世界物质性原理(1)自然界是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物质性。

(2)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运动与静止(1)运动是绝对的、普遍的、永恒的、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和诡辩论。

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普遍性和。

(3)规律可以认识、发现、利用、变化,但不能改变、改造、创造和消灭规律。

答案:意识;物质;劳动;物质性;根本属性;物质;无条件;暂时;相对主义;必然;客观性。

重点难点知识梳理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世界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世界的固有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固有属性和 存在方式是运动,两者不能混淆。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运动 静止
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 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含 是指宇宙间一切事 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 区 义 物、现象的变化和 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 过程 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 别 的运动 特 运动是无条件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征 永恒的、绝对的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其中“客观实在” 是( ) A.从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B.从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D.万事万物的总和
2.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具有可知性 ②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③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④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整体与部分 的关系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2、自然界是物质的:
• 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 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 法 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处理 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 然的时候,必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 谐相处。
稳定的 不是易变的(如价格波动)
2、规律的特征: 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 和人的思维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 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1、人可以利用规律,不能改变规律,它的存在 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 用的条件。 2、在规律上不能用改变、改造、创造、消灭等 词语。 在规律上可以用发现、认识、利用等词语。
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 《生活与哲学》
(唯物论、认识论)
知识提要
第 四 课 探 究 世 界 的 本 质
自然界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
运动的含义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规律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
按规律办事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 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考点一、世界是物质的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
•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 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 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 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 联系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 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另一位则画了一个瀑布, 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 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真义, 因为他懂得( )
4、辩证地把握实际。从全面的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 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 ,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一重要论 断指明了我国将继续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切实走上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 全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我国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 手的唯物论依据。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考点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臆造的(如乌鸦报丧) 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如苹果落地)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如守株待兔)
参考答案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 规律的惩罚。我国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是尊重和利用客观规律的表现。 ②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我们可以 认识、把握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性 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积极应对资源环境的变化,提示资 源环境的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好这些规律,促进经 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③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 资源环境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得我国应对资源环境 变化工作的形势非常严峻,这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的客观依据。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表述】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 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 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 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 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 种说法: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3、规律不等于规则,规律是客观的,规则是根 据需要制定的,是主观的,正确的规则是根 据规律制定的。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 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2、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 合起来。
考点二、哲学的运动概念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
根本属性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____ 和____。 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___的运动,___是运动的主体或承担 物质 物质 者, 可见,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 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 上学观点。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 客观实在。
是指物质的客观性。物质 能独立存在 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 被人们所认识、所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 质 具体的物质形态 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是指具有特定性质、确定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形态的具体事物 区 别 概括和抽象具体物质形态的 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 共同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 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 的唯一特性 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①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 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只存在于 联 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 系 物质的具体表现。 ②二者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