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精品)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四课探究世界【温故知新】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什么?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哪些重要理论成果?【目标导航】高考考点:※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自主探究】: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

相信你一定行!1.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2.为什么说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4.什么是物质?1.什么是运动?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3.什么是静止?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什么是规律?2.什么是规律的客观性?什么是规律的普遍性?3.为什么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首先,二者是紧密联系的。

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没有物质的具体形态就谈不上哲学上所说的物质,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万事万物都只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其次,二者又是有区别的。

物质的具体形态各有其属性与特征,而哲学上所说的物质那么舍弃了这些具体属性与特征,它只成认物质的惟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哲学上讲的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永恒的、不灭的;而物质的具体形态可能是看得见的、暂时的、可以消灭的。

2、想一想:否认运动会导致什么错误?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什么错误?只成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成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义和狡辩论。

3、议一议:人在规律面前应该怎么办?尊重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规律和把握规律,并在此根底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误区点拨:1、理解物质概念时应把握的要点:①把握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它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只有这种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才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62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62张PPT)

思考:黑猩猩玩石头和原始人磨石头有何不同?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 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动的作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 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 形成了社会关系。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劳动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 因素和生产方式。(见课本专家点评)
98
01
20
20
08

“有材料估计,近三十年来,人类创造 的知识总和大概等于过去两千多年来的 总和。到2003年,人类知识已比1995年 翻一番;到2020年,知识将比1995年增 加3到4倍;而2050年时人们所动用的科 技知识中,20世纪末的知识可能只占1 %,即99%的科技知识是新总结出来的 。”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 独立性
坚持 唯物主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坚持 可知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物质 可知性 物质 唯一特性
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注意1:物质和具体物质的关系是一 图中有哪些具体物质? 具体物质=物质? 般与具体、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注意2: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情景分析:
思考:刻舟求剑的故事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上犯了什么错误?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静止的观 点。
运动能不能离开物质呢?
无人工厂
无人工厂
鱼米之乡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
《徐水人民公社颂》,轰动了中国,震惊了
世界! 文章说“茂盛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 花团锦簇的山药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 无比的白菜重达500斤。” 有人编了句顺口溜:“一颗芝麻光溜溜, 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完,只好倒

高二政治必修四(精品)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PPT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四(精品)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PPT课件
7.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
(注意:规律是客观的,但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依赖一定条 件的,如价值规律存在和起作用的条件是商品经济;任何事物 运动过程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都是随着事物存 在的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规律不是永恒不变的。)
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相互制约
(注意: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因而两者不能是相互 制约的)
[答案]:(1)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说 明了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2)克拉底鲁的观点是错误的,错误地理解了 运动的绝对性,因而否定了相对静止,他的观点会导 致不可知论。
1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13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
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片面地强调发挥主观能动
性,无视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属于唯心主义 (唯意志论);只强调不尊违重农客时观,谷规不律可和胜客食观也条…件…,否认 人的主观能动性,斧斤是以机时械入唯山物林主,材义木(不宿可命胜论用)也。。
4.规律就是我们常讲的定律。 (注意:规律是定律的内容,定律是某种客观规律的主观映象。)
5.规律没有好坏之分。 (注意:规律是客观的,无好坏之分。)
8
6.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注意:思维规律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思维规律的客 观性主要表现在,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思维规律的要求,是否遵 循思维规律进行认识活动,思维规律都在起作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共15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共15张PPT)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 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规律具有可知性
人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透过现象认识和把 握规律
注:规律可以被发现、认识和利用,但不能 被改造。
3、按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 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1)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2)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具有客 观实在性 (唯一特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为什么说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呢?)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
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②它们都是统一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的、 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不是:
(现象的)(偶然的)(外加的)(易变的)
2、规律的特征:
(1)规律具有客观性
第一、规律的客观性就是指规律的存在和 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规律具有客观性,还意味着它 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第三、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 是不可违抗的。
(2)规律具有普遍性
思考我们必须反对两种倾向:
慧能大师“心动” 1:离开物质谈运动
刻舟求剑
2:离开运动谈物质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3、静止的含义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 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高中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客观实在性是万事万物
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客观存在性,是具
区 别
地位
是意识以外的万事万物 具有的最抽象最概括的
体存在的事物或现 象部分具有的特点,
特点,是绝对的、不变 是多变的、易逝的
的、永恒的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 联系 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
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和意识现象
注意.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物质概念的关系是 什么?
两者是个性与共性、 个别 和 一般 、 具体 和 抽象 的关系
区别:哲学上物质概念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 造,也不能消灭。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 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可以被改造的,有生 有灭。
联系: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 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体的物 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物质 资料 生产 方式
劳动者 生 产 力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物质要素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物质关系
客观的 不能随 意选择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 公社颂》,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 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 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比的白菜重达500斤, 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 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 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 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 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一 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 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 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 洲。”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高二政治《哲学生活》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选修学习要求】【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理解】哲学的运动概念、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理解】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说明】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按规律办事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知识点梳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

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3、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

这些要素的,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4、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的、、及其,也具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的产物,它是在中伴随着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

5、物质是,并能的客观实在。

【考点过关】○物质概念○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实战演练单项选择题1、(知识点2)在中华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主旨就是强调人和自然的亲和。

这一思想反映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追求优美的山林景色和自然意趣就构成其园林美的核心,顺应自然、模拟自然、表现自然就成为其园林审美的主导精神。

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无论是利用自然还是改造自然都要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B、人对自然来说是渺小的C、人类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返朴归真D、人类不应该改变自然界2、(知识点2)人类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首要问题是()A、承认自然界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利用自然、改造自然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D、承认人类社会的客观性3、(知识点2)(05江苏)下列选项中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A、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B、生产关系是一种客观的经济关系C、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知识点2)(06江苏)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

《生活与哲学》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1

《生活与哲学》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1

2、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太阳约在50 亿年前形成
大概已有46亿年了 现在地球处于中年 约还有50亿年寿命!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①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自我运 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劳 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②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人类社会的构成要素主要是: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它们的形成、存在、发展并非由人所左右,它们都是客 观的物质要素,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它具有物质性。
【联系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 客观的)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动
的物质性。 (世界观原理)
是在…中伴随…一起产生的。
(小结)
【原理表述】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是物质的,③人的意识是 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④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 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⑤整个世 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 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 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高中政治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新人教版必修4
“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 上”“人在规律面前无能 为力”等都是错误的
“人只能任规律摆布”等 说法都是错误的
例3 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
未来。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尽管多
A.①② B
C.①③ 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联系的客观性等知识,意在考
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事物的发展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
A.①②
B.
C.①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荒漠化现象是人类不遵循规律、盲目发挥主观能动
性导致的不良后果,要解决好荒漠化问题,解决人类活动
和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仍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过,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发挥。
➢课时知识建构
➢时政热点链接 人造“天宫”
【背景材料 我国将于2011年下半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 八号飞船,实施我国首次空间飞行器无人交会对接飞行试验。 航天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 员朱毅麟介绍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 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关键环节。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重约8.5吨,既是一个交会对接的目 标飞行器,也是一个简易的空间实验室,航天员将以此为平 台开展空间实验室的有关技术验证。在太空飞行的两年时间 里,“天宫一号”将逐步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 进行无人和有人的交会对接飞行试验,形成载人天地往返运
在“天宫一号”试验的基础上,在2015年前后,我国还将发 射“天宫二号”、“天宫三号”两个空间实验室。
【理论链接】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指导 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天宫一号与神舟 八号的成功对接说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 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鼓舞着广大航天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是客 观的。 ③其存在和发展遵循着客观规律
(3)人的思维:一开始就是社会(物质)的产物
诗词古韵中的哲理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 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 岁成焉。
——《易传》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抽象、共性 具体、个性
基于物质概念,思考并回答:
• 你可以创造物质吗?
• 物质是永恒的吗?
“物质”是从客观存在的 万事万物中抽象出的共同 属性。它不生不灭,永恒 存在。
一、世界的物质性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表现: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是客观的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世界源于何方?本质是什么?
➢ 上帝创世说 ➢ 盘古开天辟地
客观唯心主义
宇宙大爆炸理论
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它在
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德谟克利特: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
古代 朴素 唯物 主义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可知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客观性 理解: (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3)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如:水)
——苏东坡《赤壁赋》
牛刀小试
• 苏东坡《赤壁赋》中写到:“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 相近的是
A.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D.事物和状态不过是我们的心灵所采取的一种观点
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①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联 系
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
诗词古韵中的哲理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宏观物体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生产方式 人脑
你全 能诗 从最 哲精 学妙 角之 度笔 分在 析何 一处 下? 吗 ?
诗词古韵中的哲理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运动
含 宇宙间一切事物、 区 义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别
性 无条件的、永恒的 质 绝对的
静止 两种情形:一是指事物之间 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二是 指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 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100
分 80
数 60
40
20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 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1 2 3 4 5 6 7 (天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 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的 运动都是 有规律的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1、哲学上的“运动”概念: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 和 存在方式 。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 承担者 。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离开运动谈物质: 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②离开物质谈运动: 唯心主义
人类社会的 运动也都是 有规律的
人的认识 运动也是 有规律的
第二框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3.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 固有的规律。
小结:
三个概念
二对关系
承担者
动中有静
物质 运动 静止
根本属性
静中有动存在方式来自为什么我们能作出准确的“预期”、“预警”、 “预测”?
第二运框动认是识有运动规把律握的规律
3.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问题1:
牛顿是发现 还是发明了 万有引力?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月 盈 月 亏
燕 雀 南 飞
黄叶飘零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持 百
(3)方法论要求: ①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利用规律,造
福人类。
思考:
1、人类对自然的改造,能否被看做是改变或创造规律? 2、你能举出人类利用客观规律为自己造福的实例吗?
•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变害 为利(如:三峡大坝)
• 2014年9月22日,我国成功研制埃 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 。
问题3: 下一个苹果是不是还会落到我的头上?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守株待兔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注意3:
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 而是必然的联系
第二框运动认识是运有动规把律握的规律
3.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2)规律是客观的
E.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师徒对话
• 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承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 克拉底鲁: 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片面地发展了赫拉克特利的辩证法, 完全否定事物的任何稳定性,一切都变动不居,瞬 息即逝,人们对任何东西都不能肯定或否定,从而陷 入了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新陈代谢
3、价值规律 4、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注意1:
规律不是人(或上帝)主观臆造的联系, 而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
问题2:
为什么我们看到苹果落地而没有 看到万有引力?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3、商品价格的涨落
2、水往低处流 4、万有引力
注意2: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 而是本质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