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编导视听语言之画面分析
广播电视编导视听语言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标准镜头:
又称中焦镜头,能还原人对空间的透视感 受,空间既不延伸,也不压缩。
正常变焦: 不带有感情色彩。(情绪符合正 常人认识事物的过程)(举例《三峡好人 》
快速变焦: 比正常速度相对快的速度进行焦 距变化。(造成震惊的效果,尤其由短焦 到长焦的转化,可以猛然引起观众对某个 细节人物的注意。)
慢速变焦:比正常速度相对缓慢的速度进行 焦距变化。(用于表达较舒缓的情绪起伏 与变化)
同一色彩有不同的亮度等级,是物理上光线强度 的现象,与照明强度、大气透视、表面结构关系 等有关。
色值是画面中亮与暗的比例关系,为了方便,我 们可以把它区分为: 高光、低光、中性、极暗、暗、 低暗,以暗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低调(《黄 土地》),以高亮度为主创作的画面会呈现高调 (《我的父亲母亲》)。
提问同学, 随后讲解 (出现的所有电影都有讲解)
第二节 景深与焦距
景深: 指距离摄影机最近的清晰影像,到距 离摄像机最远的距离。
焦距: 指透镜中心到焦点的距离。(简言之 就是从镜头的中心点到光线能够清晰聚焦 的那一点距离。
摄影镜头的类型 根据光学镜头的可调和不可调, 分为变焦镜头和定
焦镜头。定焦镜头中, 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 分为 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 得到同样景别的画面, 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拍摄, 和 被摄主体的距离不同。同样的中景画面, 长焦镜头 离被摄物最远, 其次是标准镜头, 最近的是短焦 (广角)镜头。 焦距越长, 视角范围越小, 画面清晰的范围越小, 背 景越虚;而焦距越短, 视角范围越大, 画面背景越 实。(配合举例讲解)
由色彩传达影片内在主旨的总倾向 《黄土 地》
色彩在镜头里体现的绘画特性 《呼喊与细 语》
色彩在影视作品中的象征作用 《蓝》 延伸和拓展主题 《辛德勒的名单》《贫民
如何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影片

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撞车》中“车祸”段落的拍摄与剪辑这个是侯克明老师《视听语言》的期末作业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分析《撞车》中“车祸”段落的拍摄与剪辑导演系:周楠《撞车》(Crash, 2004)是2005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Paul Haggis 在极短的拍摄周期和有限的预算之内,创造了又一个低成本影片的奇迹。
虽然影片的制作成本和规模类似与独立影片,然而,深谙好莱坞经典电影创作模式的剧作家Paul Haggis仍旧动用了一切可能的视听因素,极尽渲染之能事,将观众的情绪一次又一次地推上极限。
导演剪辑版的《撞车》全场110分钟,自第60分钟开始的“车祸”段落,与其后并存的“枪击女孩”段落,循规蹈矩地出现在了其应有的位置,导演运用了大量的视听语言手段,刻意而有节制地炮制出了影片的最高潮。
之所以选择“车祸”段落进行影片分析,除了由于本段落是影片高潮的一部分之外,导演在此段落对声音的处理、速度的处理、剪辑的处理,也是相当值得仔细研究的,不仅如此,就连传统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也以独特的形式出现在这个段落中,而在段落的末尾,导演又将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表达得一览无余,却毫不做作。
整个段落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追车、碰撞、爆炸、救人、情色、英雄等一系列商业元素,然而所有的元素的组合却仍旧不露痕迹,无怪整个电影的海报也以此段落的剧照为素材(另外一张海报则选择了“枪击女孩”),可以说,这一个段落,是导演在编剧和视听语言方面集好莱坞之大成之作。
《撞车》海报本段落承接自上一段落,黑人导演坐在拍片现场若有所思,波斯店主从垃圾箱里找出了锁匠的地址,随着上一段落中充满空灵感和宗教感的音乐响起,观众的情绪被带进了一个略微平静的层次,为接下来的两端高潮戏做好了铺垫。
并没有间断的音乐声中,出现了本段落的第一个镜头,即全景中,警察瑞恩开车出现在街道上。
导演使用长焦镜头拍摄了这个全景,除了一开始警车入画之外,警车在画面上形成了缓慢的纵深运动,而摄影机在与警车运动方向的垂直方向自右向左缓慢移动,这种纵深运动与水平横移的组合,仍旧延续了上一组镜头的风格和节奏,为接下来的高潮戏奠定了基础。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视听语言镜头分析推荐镜头在影视中有两指,一指电影摄影机、放映机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学部件,二指从开机到关机所拍摄下来的一段连续的画面,或两个剪接点之间的片段,也叫一个镜头。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视听语言镜头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视听语言镜头分析篇1(一)淡出、淡入:又称渐隐渐显。
淡出是画面由明晰渐渐隐去,变为全黑,相当于舞台上的“幕落”;淡入是影片从全黑中渐渐显出画面来的一个镜头的开端,它的作用是分隔时间空间,表达戏剧段落,相当于“幕启”。
(二)化出、化入:即在前一个镜头渐隐的同时,后一个镜头又重叠出现,直到前一个镜头消失。
这种方法常用于影片开始时的字幕介绍,或表示剧中人的回忆、想象以及时间的省略。
比如从一个雪景转换为桃花盛开所表示的冬春季节,最适用于吐较缓慢或柔和的节奏。
(三)划出、划入:是以一条直线或一个圆周线,从镜头画面的一边或一部分运动到另一边或另一部分。
第二个画面就跟着这条直线或圆周线出现,直到前后两个镜头交替完毕。
这种方法好象翻阅画册的动作,常用于科教影片中,也可在故事片中表现字幕或人,景等物。
另外,“划”的技巧中还有帘子卷起或放下那样的帘出、帘入形式和以缩小或扩大圆圈来展现画面的圈出、圈入等形式。
(四)切出、切入:它是从前一个场景的画面立即转为后一个场景的画面,中间不需要任何技巧,而采用镜头直接转换,连接紧凑,往往用在环境描绘、人物对话、行动的衔接上,在艺术表观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干净利落、进展迅速的特点。
(五)反转、倒转:是一个画面经过180度的前后翻转换为另一个画面。
这种反转画面特别适用于表现对比内容的镜头。
在影片结构上,还可以用它来连接两段各不相同的“戏”。
倒转画面,是将一个倒置的画面上下旋转180度变为正置的活动画面,这种方法,能够改变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
电影镜头这里所讲的电影镜头,主要是指镜头运动的方式,拍摄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内容而言。
影视作品分析基础:视听语言之拍摄角度篇

影视作品分析基础:视听语言之拍摄角度篇视听语言精讲(拍摄角度)什么是拍摄角度?拍摄角度,又称画面角度、镜头角度,指的是摄影机拍摄电影画面时所选取的视角。
广义的拍摄角度包括拍摄方向、拍摄高度、拍摄距离、拍摄视点四个方面。
狭义的拍摄角度是指摄影机与被拍摄对象的水平夹角(拍摄方向)与垂直夹角(拍摄高度)的综合。
一、拍摄方向拍摄方向是指拍摄角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
A.正面角度(特征、作用)镜头正对着被摄主体的正面拍摄。
特点:1、是体现物体主要外部特征的最主要的角度,再现被摄体正面的全貌和局部。
《钢的琴》2、展示人物的面部表情、神态,展示人体对称的特征和人体正面动作的姿态。
《十七岁的单车》(开头)3、适合表现安静、平衡、庄重的主题。
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
《巴顿将军》《圆明园》4、使被摄体直面镜头,产生画面内外的直接交流,让观众忽视摄影机的存在。
《暹罗之恋》《初恋这件小事》5、可以把多个有联系或者差别的形象并列展示,形成对比,产生丰富内涵。
B. 正侧面角度侧面角度是从被摄体的正侧面拍摄,它往往用来勾勒物体的轮廓线,强调动作线、交流线的表现力。
特点:1、有利于表现人或事物的动作姿态。
《罗拉快跑》2、有利于清楚地交待动体的方向性和事物之间的方位感。
《泰坦尼克号》3、显得较为疏离,人物并不知道他被观察。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C.前侧面角度拍人像,既能表现人物的主要面部特征,又能表现人物面部的起伏和轮廓,矫正人物面部的缺陷。
3/4人面像为经典人像。
《暹罗之恋》D、背侧面角度更为疏远,通常用来表示人物的不友善。
《青红》侧面角度(前侧和背侧)特点:1、可以弥补正、侧面结构形式的不足,消除画面的呆板,显得生动、活泼、多变。
2、有利于使相互联系的事物分出主次关系。
《观音山》3、利于表现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的立体感。
《满城尽带黄金甲》4、充分利用画面对角线的容量,形成对角线构图。
《十面埋伏》E、背面角度即从人体背后拍摄。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总影视视听语言分析艺术的语言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文学:文字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电影的语言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镜头影像结构的基本单位马尔丹讲:1、(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2、(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3、(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1、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2、景别:远全中近特3、角度:俯仰平4、运动:推拉摇移跟5、照明:三点布光6、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画格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画格构图三原则①美学原则;②主题服务原则;③变化原则。
(整部影片而言)一、美学原则构图目的:视觉美感内容美——拍什么形式美——怎么拍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原则主体与陪体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1、主体不要居中?“黄金分割原则”即:1∶1.6182、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影视视听语言:2 画面的构成要素

主体的突出
2.利用对比关系突出主体
• 色彩对比:冷暖色调之间,黑白彩色之间的对比,以 突出某些视觉内容
• 光线明暗对比:光线暗的场景中的高调光显然是视觉 中心,如舞台上的追光灯效果《阮玲玉》
• 低调作品(暗调)以深灰至黑的影调层次 占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少量的白色起着影 调反差作用。低调作品形成凝重、庄严和 刚毅的感觉,但在另一种环境下,它又会 给人以黑暗、阴森、恐惧之感。
• 中间调作品以灰调为主,处于高调和低调 之间,反差小,层次丰富,影像以白至浅 灰、深灰至黑的影调层次构成。
• 画面不能拿某一影调定性,往往都是互相 关联,综合体现。
几何中心
• 几何中心是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和对角线 交叉点,也是画面的正中心。
• 主体处在几何中心位置时,最能够吸引观 众第一眼的注意力。在画面视觉心理上, 还有稳定庄重的效果。
• 虽然几何中心可以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 但是由于位置居中,确实变化,失去灵活 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也会多少显得呆板 生硬。
背景处理
• 通常在外景中,背景是由山峦、天空、大 地、建筑物等组成,而在内景中,背景可 以是房间整体环境、也可以是局部环境, 比如窗户、墙壁或者其它景物。背景对展 现主体所处的时间环境、时代背景、地域 和空间环境、地形地貌特色等有着很强烈 的表现作用,有助于帮助主体阐述画面内 容。
影像的构成要素
摄影画面的影像要素
• 光线: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光线是摄影成 像、造型、构图的重要手段。
《 太 阳 雨 》
构图的结构成分
• 画面构图的结构成分,是指作为被观众视 觉所接受的一幅画面构图中,各被表现的 对象在画面中依照表现重点程度的不同和 被视觉重视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结构 上的区分。
影视视听语言中的景别分析PPT53页

影Hale Waihona Puke 视听语言中的景别分析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分析

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教课方式:结合精剪视频片段理论知识:第一章影像第一节基本概念一、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一)镜头的基本含义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1.画面镜头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由启动到关闭这段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内容。
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是视听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
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完全表达明观念、内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物理镜头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它是指摄像机的光学构件,它是内透镜组合而成的成像系统。
(二)镜头的类别从摄像机装备的镜头规格以及形成影像的效果看,我们一般把镜头划分为三种类别: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1.广角镜头(Wide Angle Lens)指焦距小于25毫米,视角﹥60度的镜头。
可提供较宽广的视角,景深大,透视力强。
拍摄效果的特点是前景显大,后景物愈远愈小。
能显示广阔的空间和深度,适应拍摄远景、全景、大场面的活动,或是在狭小空间以及没有退步场合的拍摄。
广角镜头贴近主体拍摄时,可以得到夸张性效果。
缺点:被拍摄景物容易变形,如近距离拍摄人物时往往发生形象扭曲、变形和失真等情况。
2.标准镜头(Standard Lens)焦距为25毫米,视角在45度左右的镜头。
所摄景物成像比例和远视关系都接近人眼的视角影像,而且畸变最小,一般用来拍摄近景和中景。
是影像表现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3.长焦镜头(Telephoto Lens)焦距大于25毫米,视角﹤40度的镜头。
物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
观察范围小,其视角窄、景深小,所摄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也不够大,一般用来拍摄特写和局部影像。
可拍出远处景物的特写或不易接近的主体。
缺少空间感,但有很好的朦胧美,适合对细小景物的描写。
对人不容易接近的动物生态摄像时,效果尤佳。
(三)镜头的长与短在拍摄中,每一个镜头都有时间长短的差别,分别称之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长焦距镜头
焦距大于25毫米的镜头,又称窄角镜头、 望远镜头、远摄镜头。
这种镜头表现景物的范围小,因此在表 现物体的横向运动时,使人觉得其运动 速度很快
压缩了纵向,夸张了横向
(3)短焦距镜头
焦距小于25毫米的镜头为短焦距镜头, 又称广角镜头
弱化横向,夸张纵向
(4)变焦距镜头
可实现机位不动,景别的连续变化
3、表现一组镜头的重点,起重音和强调 作用
影视构图
影视艺术家运用镜头成像特征与造型手 段,把所要表现的对象以及相关的造型 因素(如光影、线条、色彩等),有组 织地安排在画面之中。
影视构图自身的特点
1、运动性 2、整体性 3、多视点、多景别 4、特技参与构图
影视构图的基本要素
主体 陪体 环境 景别
主体
1、画面内容的中心,也是画面结构的中 心
2、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3、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4、一个镜头可以始终表现一个主体,也
可以通过场面调度不断变换主体 5、利用一切手段突出主体
陪体
陪体是画面中陪衬主体的景物或人物, 具有突出主体、说明主体、均衡画面、 美化画面和渲染气氛的作用。
加强影视艺术反映生活的逼真性,有助 于加强观众对银屏世界的认同感
(2)刻画人物
色彩可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突出人 物的性格特征。
人物的心理往往通过服装的色彩来表现
(3)营造艺术氛围
通过色彩营造影片中需要的气氛。
(4)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意图
创作者通过主观的色彩向观众传达或暗 示人物的命运、创作者的态度、以及主 题思想。
众以视觉上的间歇 3、常用在场与场之间的转换,其作用如
同戏剧幕间分场或音乐乐章段落的更换
(2)化入化出
也称“溶入溶出” 指前一个画面渐渐隐去(化出)的同时后一个
画面渐渐显现(化入)。两者隐显得时间相等, 并且在银屏上呈现一个短时间的重叠,即经过 “溶”的状态实现交替。 作用: 1、比较含蓄、委婉,常用于表现回忆、倒叙、 想象或梦幻 2、在时空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产生柔和抒 情的效果
中景的艺术功能
1、中景是一种介于全景与近景、特写之 间的过渡景别,具有较强的叙事功能
2、中景是表现人物对话的最佳景别 3、有利于展示人物 手势与形体动作
近景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体胸部以上或物体局 部的画面。主要以突出面部神情或质感 为目的
近景的艺术功能
1、展示人物心理活动、面部表情、细微 动作和重要台词的景别
欢乐、优雅、纯洁、细腻的感受 暗调:给人压抑、阴森、恐怖的感觉 中间调:给人安定庄严的感觉
影调的反差:指影视画面的明暗差异。 硬调:给人爽朗、激昂、豪放 软调:富于浪漫色彩和抒情性 中间调:给人平和洁净的感觉
光线在人物造型中的作用
可以突出主要人物隐蔽非主要人物
光线在环境造型中的作用
塑造一定的空间深度,表现某种环境气 氛
2)距离感
如红、黄给人近的感觉 绿、蓝给人远的感觉
3)大小感
一般来说,明度强的颜色有大的感觉, 而明度弱的有小的感觉
黄色的物体看起来最大,其次是绿色、 红色、蓝色。
4)重量感
明度强的颜色给人轻的感觉 明度弱的颜色给人重的感觉
(3)色彩的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热烈、温暖、喜庆、欢乐、 勇敢,使人产生兴奋昂扬之情。
主体动作的匹配 主体动作要保持视觉的顺畅 主体视线的匹配 上下镜头中主体的视线合乎视觉的逻辑
规律
布局的均衡规律
视觉的平衡,画面具有多样又统一的整 体感
对称:给人稳定、安静、庄严、静穆的 审美感受
构图的空白规律
空白也称空间,是指主体、陪体等占据 了一定的视觉平面外,空闲无物的视觉 平面即称为空白
方式 增强动作的连贯性,不打断时间的流程,
具有干净、紧凑、简洁、明快的特点
(5)叠化、叠印
谢谢!
镜头自下向上拍摄,相当于常人的仰视 给人庄严、雄伟的审美感受 美化拍摄对象 大仰镜头可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
俯视镜头
镜头自上向下拍摄,相当于常人的俯视 用于表现大的场景 对被摄对象有贬低的作用
空镜头
只有景物没有人物的镜头,又称景物镜头 空镜头并不空 作用: 1、交代故事的环境背景 2、作为时空转换的手段 3、为作品增加诗情画意,表达深远的意境 4、表现哲理 5、抒发人物的思想情感
和心理状态 2、表明运动中人或物的运动方向、速度、
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增加剧情的现场感
镜头拍摄的角度
1、平视镜头 2、仰视镜头 3、俯视镜头
平视镜头
镜头处于正常的水平线上,相当于常人 的平视。
使画面产生稳定、亲切而平易近人的效 果,常用作客观叙述,而不带任何主观 感情色彩
仰视镜头
镜头的转换技巧
是从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从一个场 景到另一个场景的有效方法。
它可以改变影视中的时间与空间,推动 情节的发展,并造成对比、象征、比喻、 讽刺等多种艺术效果。
常见的转换技巧
(1)淡入淡出 (2)化入化出 (3)划入划出 (4)切出切入 (5)叠化、叠印
(1)淡入淡出
淡入:画面逐渐显现,最后完全清晰 淡出:画面逐渐隐去,直到完全消失 作用: 1、表示一个段落的开始或结束 2、节奏舒缓,具有抒情意味,并能给观
2、展现宏伟壮观的场面 3、借景抒情,创造意境
全景
指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一个场景全貌的 画面,相当于我们在剧场时所看到的舞 台框内的那种景别
全景的艺术功能
1、常用来交代地点 2、表现主体或场面的全貌 3、表现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4、表现主体与陪体之间的交流
中景
表现成年人体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的画 面
(3)划入划出
用不同形状的线,将前一个画面划去, 代之以后一个画面。
“帘入帘出”、“圈入圈出”也是划入 划出的实际应用时的变形
作用: 1、用于节奏较快,时间较短的场景转换,
尤其使用同时异地平行发生的事件 2、产生活波、明朗的节奏,常用在广告
片、电视片中
(4)切入切出
前一个镜头叫”切出” 后一个镜头叫”切入“ 一般在同一场面的镜头,最常用的转换
2、近景缩短了剧中人物和观众的距离, 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可以表现物体的局部特征
特写
表现成年人头部或物体某个局部的画面
特写的艺术功能
1、可以刻画人物细微的表情与动作,可 以传达人物瞬间的心理活动以及微小的 变化
2、可以表现物体的细节,这些细节往往 都具有特定的含义,会造成悬念,启发 观众的联想和思索,把握观众的欣赏心 理
绿色调 按色性分:暖色调调、冷色调和中间色
调
色饱和度是指彩色的深浅程度,即色的 浓淡
亮度是指彩色光的明亮程度
(2)色彩的心理感受
1、温度感 2、距离感 3、大小感 4、轻重感
温度感
如红、橙、黑、黄给人暖的感觉,被称 为暖色,能使人产生活跃、扩散、兴奋 的心理感受。
如青、蓝、紫、白给人冷的感觉,被称 为冷色,能使人产生低沉、收缩、平静 的心理感受。
光线
按光的来源划分:自然光、人造光、混 合光
按光的方向划分:顺光、侧光、逆光、 顶光和脚光
按光的性质:直射光和散射光
光的艺术功能
1、造型作用 2、特殊的戏剧元素
光线的造型作用
1、改变画面内的影调结构 2、塑造人物形象、渲染环境气氛
影调
指画面所表现出的景物的明暗层次 影调的层次:指影视画面的明亮程度。 亮调:光线柔和、画面明亮,给人明快、
间 2、演员的形体和动作 3、摄影机的运动 有利于引导观众的注意,使画面富于动
感和变化 能使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
场面调度的方式
1、演员不动,调度摄影机 引导观众的注意力 丰富演员表演的感染力 2、摄影机不动,调度演员 展示出环境和空间感 有利于表现形体的改变,表情、细微的动作。 3、演员和摄影机同时调度 复杂
画留三分白,生气随之发‘
空白的作用
1、突出主体 2、创造意境 3、平衡画面
场面调度
从舞台剧里借来 影视导演根据剧本提供的拍摄基础,通
过对场景设置、演员表演和摄影机运动 的安排调动,拍摄出富有动态和造型效 果的影视影像。 时间和空间是必备元素 一般在长镜头中实现
场面调度的手段
1、场景设置 要为演员和摄影机的运动提供合适的空
可引起观众的心理变化 4、代表人的眼睛,观看周围
(4)移镜头
摄像机的位置改变,边移边拍摄 作用: 1、像展开的画卷,产生独特的审美感受 2、表现主体的运动和主体的感受 3、上下垂直移动的镜头称为一种气势,
给观众以临空之感
(5)跟镜头
摄像机镜头紧随运动着的人或物进行拍 摄
作用: 1、详尽地表现人物运动中的动作、表情
影视编导视听语言之画面分析
景别
被拍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出来的范 围
景别的分类
一种是以成年人的身体作为测定标准 表现成年人的全身为全景 膝盖以上为中景 胸以上为近景 肩部以上的头像为特写
远景
各类景别中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 别
远景的艺术功能
1、远景常用在影视片开篇与结尾的画面 上,用来表现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环 境特点和气势。
绿色: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希望, 给人宁静的感觉
黄色:象征富贵、权势、至高无上 蓝色:给人一种平和之感 白色:给人高雅、纯洁、明快之感 黑色给人以神秘、忧郁、昏暗、恐怖之
感
色彩的艺术功能
(1)还原功能 )2)刻画人物 (3)营造艺术氛围 (4)表现创作者的主观意图
(1)还原功能
画面效果表现为逐渐远离被摄主体 其作用为: 1、展现人物所处的环境,揭示拍摄对象
与其他人物、环境的关系 2、通过展现景象带给观众丰富的情感和
无穷的想象
(3)摇镜头
摄像机的位置不动,改变镜头的拍摄角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