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后果分析

合集下载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分析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进,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1.供需关系的变化: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例如,当农产品的供给量远远大于需求量时,价格会相应下降;相反,如果需求量超过供给量,价格则会上涨。

2.季节性因素:不同农产品的生长季节不同,因此其市场供给也会有所变化。

例如,水果和蔬菜在冬季的供应量相对较少,导致价格上涨;而在丰收季节,供应量增加,价格相应下降。

3.天气和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容易受到天气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干旱、洪灾、虫灾等。

这些不可控因素对农产品的生产和供给造成冲击,从而引起价格的波动。

4.政府政策干预: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政府对某些农产品实施限制性的进出口政策,可能会导致供给量减少,价格上涨。

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1.农民收入影响: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

价格下跌会使农民的收入减少,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2.社会经济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对社会经济稳定也有一定的影响。

价格较高时,消费者的购买力受到挤压,对整体经济形势产生不利影响。

3.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价格波动大、不稳定的情况下,农民很难进行长期规划和投资,导致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放缓。

三、应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对策1.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防止价格操纵和垄断行为的发生,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2.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效率和稳定性,减少因天气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带来的冲击。

3.完善农产品储备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储备体系,通过适时调控储备品的供应,平抑价格的过度波动,维护市场的稳定。

4.加强农产品价格信息公示:建立农产品价格信息公示平台,及时发布价格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格波动。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农产品价格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1.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背景近年来,农产品价格波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所导致的。

随着城市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加速,农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农产品供应量和需求量出现波动,从而使得农产品价格也出现了起伏不定的情况。

2.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受到自然灾害、政策调控、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自然灾害如旱涝、病虫害等会影响农产品产量,从而影响价格;政府相关政策的调整也对价格起到重要作用,比如补贴政策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进而影响价格;市场需求的变化也会引起价格波动,比如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国际市场的变化都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3.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经济的冲击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价格波动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情况。

如果价格下跌,农民的收入将受到直接冲击,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

其次,价格波动也会对农产品市场的稳定性和农民的种植决策产生影响。

如果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过大,农民可能会因为利润下降而减少种植面积,甚至转行从事其他行业。

最后,价格波动还会对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影响,从而影响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4.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的启示农产品价格波动给农民提供了一些启示。

首先,农民应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种植结构,以适应市场。

其次,农民可以通过农专合作社、农产品加工等方式,降低农产品销售环节的成本,减少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最后,农民可以通过保险等方式来减缓价格波动对收入的影响,从而降低风险。

5. 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农产品价格波动也为农村经济带来了一些机遇。

首先,价格波动可能会促使农民转变种植结构,朝着高价值、高效益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结构升级。

其次,价格波动也会引发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附加值的机会。

农产品行业的价格波动分析

农产品行业的价格波动分析

农产品行业的价格波动分析首部分:引言农产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其价格波动对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农产品行业的价格波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影响。

第二部分:价格波动的原因1.供需关系的变化: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供需关系的变化。

供给增加时,价格往往下降;而供给减少时,价格则上升。

农产品的供给受到自然条件、农作物生长周期、生产者的种植技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2.季节性因素:农产品的价格波动也受到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例如,水果和蔬菜在丰收季节供应充足,价格较低;而在淡季时,供应减少,价格较高。

3.天气和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波动还与天气和自然灾害密切相关。

极端天气现象,如洪水、干旱、冰雹等,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从而导致价格波动。

第三部分:价格波动的影响1.对生产者的影响:价格波动给农产品生产者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价格下跌会导致农民的收入减少,影响其经济利益。

此外,价格波动还可能造成农产品生产者的供给不稳定,对其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2.对消费者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消费者的生活消费产生直接影响。

价格上涨会增加家庭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对低收入群体而言,可能导致他们的生活负担加重。

价格波动还可能导致市场供应的不稳定,使消费者难以获得所需农产品。

第四部分:应对价格波动的措施1.加强供需预测和监管: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农产品供需情况的预测和监管,及时发现并应对供需变化带来的价格波动。

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适应市场需求,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的供应能力和质量稳定性,降低价格波动的风险。

3.建立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农产品价格稳定机制,通过市场调节等手段来调控价格波动。

结论:农产品行业的价格波动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些波动往往由供需关系、季节性因素、天气和自然灾害等多种因素所引起。

为了应对价格波动,政府、行业监管机构和农产品生产者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农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农民的利益。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与风险管理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与风险管理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与风险管理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是指农产品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剧烈波动现象。

这种波动不仅对农民经济利益产生直接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一定的不稳定性。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有多种,如季节性、自然灾害、政策变化、供需关系等。

针对这些风险,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一、了解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原因分析了解价格波动的原因非常重要。

不同的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粮食类农产品的价格主要受到天气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响,而蔬菜水果类农产品的价格则更受季节因素的制约。

二、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价格信息平台是管理市场价格波动的关键。

通过该平台,政府、农民和市场经营者都可以获得及时准确的价格信息,以便合理制订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计划。

三、完善供需调控机制政府可以通过补贴、减税等措施来调控供需关系,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

比如,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减产措施,以保障农民的利益;而在需求过旺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鼓励农民增加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四、灵活运用期货交易工具期货交易是一种常见的风险管理工具。

农产品期货交易可以帮助农民锁定未来的价格,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通过合理运用期货交易工具,农民可以有效应对价格波动。

五、推广农产品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价格波动的风险。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以实现农产品市场价格的稳定。

六、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农业保险是农民应对价格波动风险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参与农业保险,并完善农业保险制度,确保农民在市场价格变动时能够得到适当的保障。

七、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于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具有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供应,减少价格波动。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提升农民的生产能力。

八、加强市场监管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减少产地欺诈和价格操纵等非正常行为,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

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农产品价格波动是指农产品市场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现象。

这种价格波动给农民的收入带来了不稳定性,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

本文将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农民收入不稳定以及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一问题。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首先,市场供需关系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供需失衡时,农产品价格就容易发生大幅度波动。

其次,自然因素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比如,气候异常、自然灾害等都会对农产品的生长、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导致价格波动。

此外,政策因素、国际市场价格变动以及物流成本等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农民收入的不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农产品价格波动导致的收入波动方面。

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农民的经济收入会随之波动,无法保持稳定。

在价格上涨时,农民的收入可能大幅增加,但价格下跌时,农民的收入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这种收入不稳定性会影响农民对生产资料、技术改良等方面的投入,进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三、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居民的消费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农产品是居民生活的基本必需品之一,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

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居民的购买力受到挤压,生活成本增加,消费能力受到限制。

其次,农产品价格波动还会对居民的心理预期产生影响。

当农产品价格持续波动时,居民会对未来的物价变动感到不确定,从而减少对其他商品的消费需求。

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缓解。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促进市场的平稳运行,减少价格波动。

其次,要加强农业保护政策,提高农民的收入保障水平,从而减轻农民收入不稳定性对居民消费能力的影响。

此外,加强农业技术改良、提高生产效率,也能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保持农民收入的稳定性。

农业的农产品价格波动

农业的农产品价格波动

农业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也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1.市场供求关系: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与市场的供求关系息息相关。

如果某种农产品供应过剩,价格就会下跌;反之,则价格上涨。

2.气候因素:天气对于农业生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干旱、洪涝、台风等极端天气会影响作物生长情况,从而导致价格波动。

3.政策调控:各国政府对农业领域的政策变化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直接影响。

比如对农产品的补贴政策、出口限制等。

4.国际市场变化:全球经济形势、汇率波动、贸易壁垒等因素也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使其波动不定。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1.农民收入:农产品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水平。

价格下跌会使农民陷入困境,价格上涨则会带来经济效益。

2.粮食安全:农产品价格的波动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

价格波动大、不稳定会导致大量农户退出农业生产,严重威胁粮食供应。

3.农业生产:农产品价格波动也会影响到农业生产水平。

价格波动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到国家的农业发展。

4.食品安全:价格波动也直接影响到食品安全问题。

价格波动过大,农民可能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使用化肥农药,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三、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应对措施1.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价格操纵和垄断,维护市场秩序。

2.稳定市场预期:通过政策宣传、信息公开等手段,引导市场预期,使市场价格更加稳定。

3.加大政策支持:政府可通过提高农业补贴、加强对农产品产销情况的监测和分析,为农产品价格提供稳定的政策支持。

4.发展风险管理工具:建立健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体系,引入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使农民更好地应对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农产品市场的市场价格分析

农产品市场的市场价格分析

农产品市场的市场价格分析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农业供需格局的变化,农产品市场的价格也始终是农民和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市场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和消费者的生活。

为了更好地理解农产品市场价格的走势和变化原因,本文将对农产品市场价格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主要因素。

一、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原因1. 供需关系: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主要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的供应量和需求量,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大于求时,价格下跌。

供需关系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变化、天气情况、灾害等。

2. 成本因素: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直接影响着市场价格。

农业生产需要耕种、施肥、农药等成本支出,成本的变动会直接传导到市场价格上。

例如,化肥价格上涨会导致农民的生产成本增加,他们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到农产品价格上。

3. 政策因素:农产品市场价格还受到政府政策的影响。

政府通过补贴、奖励等方式对农产品价格进行干预,以保障农民的利益和食品安全。

政策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市场价格的波动。

二、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分析方法1. 趋势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一定的统计数据,寻找价格波动的趋势和周期。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可以预测未来的价格走势。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企业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2. 对比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是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农产品价格进行对比,寻找价格变动的原因和规律。

通过对比同一季节或相同条件下的价格,可以判断出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

3. 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进行研究。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与价格波动相关的因素和规律,并进行模型预测。

三、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案例分析以小麦市场价格为例,利用趋势分析法进行分析。

通过收集过去几年小麦的市场价格数据(如价格指数),我们可以发现小麦市场价格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小麦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受到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的影响;其次是小麦的生产成本也在增加,例如化肥、农药价格的上涨等;此外,全球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不确定性也影响着价格的波动。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变动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变动

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变动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涉及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对农民的收入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产品价格波动与农民收入变动的关系,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农产品价格波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

首先,供求关系是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直接原因。

例如,当某农产品的产量增加,供应超过需求时,价格自然会下降;相反,供应不足会导致价格上涨。

其次,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如干旱、洪灾)也会对农产品价格产生重要影响。

恶劣的气候条件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进而推高价格。

此外,国际市场因素(如汇率、贸易政策等)、季节因素以及市场炒作等也都会对农产品价格造成波动。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产生直接的影响。

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时,农民的收入会受到冲击,甚至可能陷入亏损。

他们的利润减少,生活水平下降。

而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农民的收入可能增加,但这也会引发社会问题,如物价上涨、收入分配不均等。

农产品价格波动还会引起农民生产行为的变化。

当农产品价格下跌时,农民可能减少生产,转而寻找其他收入来源,或者改变种植结构。

这可能导致一些农产品供应减少,从而进一步推高价格,形成恶性循环。

而当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农民可能扩大种植面积,增加投入,从而导致过度生产和资源浪费。

三、解决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为了缓解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健全市场监管机制。

完善农产品市场监测与预警机制,及时发布价格信息,提高市场透明度。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价格操纵等不正当行为,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2. 发展农产品保险。

建立健全农产品保险制度,为农民提供保障,降低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入的冲击。

保险可以覆盖农作物、畜牧业以及农产品库存等方面,为农民提供稳定的收入。

3. 加强农业科技支持。

推进现代农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及后果分析摘要:近年以来,我国小宗农产品价格出现了全国范围的大幅上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供给不平衡。

如果这种价格的大幅上涨得不到有效地控制,那么农民、消费者乃至我国的宏观经济都将深受其害。

我们将在这里对这一问题进行原因的探究并分析它所带来的后果。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上涨、原因、后果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的价格波动非常大。

最早是绿豆,从往年最高6.8元每公斤一度上涨到24元每公斤,后来是大蒜、生姜、棉花、大豆油的价格,都在成倍的上涨,“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油不得”、“盐王爷”、“棉花掌”相继成为网络流行语,这些戏谑深深的夹杂着百姓的无奈。

农产品是每个人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与绝大多数公众生活成本密切相关。

因此,相对于其他商品而言,公众对这类商品价格的感知更为敏感,更为关注。

农产品价格作为一个重要的民生内容,无论是对于政府还是社会来说,首要的问题,都应当是弄清原因,即这种上涨是属于市场正常活动还是人为操纵导致的市场扭曲。

对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国内的学者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麻志周(2004)、苏振生(2004)、夏建周(2005)、以及蒋平、陈锡文(2006)等学者认为,国内粮价上涨的原因在于农产品供给量减少,而农产品供给量的减少是由于耕地面积减少,根底面积减少在于耕地的减少;刘正山(2006)等人则通过OLS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不能简单将农产品产量与播种面积或耕地面积挂钩,不能认为保有了一定的耕地面积或保证了一定的播种面积就必然保障一定数量的农产品产量,从而主张通过农产品补贴、技术进步等手段解决农产品供给问题。

一、我本人认为,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归根结底还是有效供给、需求不平衡造成的。

现在对供给、需求方面进行概括性的加以分析。

1.供给方面①农业的比较利益下降,生产要素从农业部门流出,造成供给不足。

近年来第二、三产业GDP中的贡献率不断攀升,而农业的地位在持续下降。

农产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引发的工业产品价格上升,我国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已经日趋扩大,影响了农民收入增加、农业资本的积累。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进而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生产对生产资料的依耐性增强,上游产品价格上升,农业生产资料支出成为农产品成本的主体。

政府虽停征农业税以减轻农民负担,甚至还对农业提供了大量补贴,但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却束缚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上涨了10.6%和8.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对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推动率达到了82.38%。

我国农业是以农户小规模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市场集中程度低,产业内数量众多的农户市农产品价格的接受者,在销售中讨价还价的能力不强,由收购公司控制着收购价格,即使农产品的最终销售价格较高,农民从中仍然受益较小。

由于比较利益的下降,导致大量生产要素从农业中流出。

首先:虽然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力度很大,但耕地的面积仍在减少,由于农业的比较利益较小,工业用地、建房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同时大量耕地抛荒,是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用地更少。

资本的逐利性质决定了资本不仅不愿意流向农业,甚至连农民自己也不愿意把资本投资在农业上,大量流向其他产业,另外,劳动力的流出更为严重,农业中流出的劳动力数量巨大。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民工总数已达2亿,而且流出的劳动力大都是体、文化素质较好。

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老幼病残较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队伍整体素质和以前相比较,不仅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了许多,影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总之,农业中生产要素的大量流出,是农业生产“空心化”。

②农业生产的风险较大造成供给不足。

农业天生是一个弱势产业。

它不仅要承受巨大的自然风险,而且市场风险也很大。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很大,水灾、旱灾、雪灾、风灾等影响农业收成,这些灾害目前非人力所能控制,农产品生产周期较长,供给弹性较小,农产品的蛛网困境使它不能迅速根据市场价格变化而调整产量。

同时农场品与工业产品不同,大多保险短期,不适宜长途运输,加上农产品需求的收入、价格弹性都较小,所有这些特点都使农业面临着其他产业不具有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这些风险如果不能有效化解,农民就没有生产积极性。

③制度原因造成的供给不足,政府未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及时提供更合适的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提高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和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这一制度创新所带来的生产力已基本释放殆尽,并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其中规模问题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农业处于一个只“分”不“合”的局面,形成不了规模经济。

2..需求方面①其他产业的扩张,增加了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转变为市民;同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扩张,大量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入城市,成为脱离农业、从事工业生产的农民工。

目前,我国两亿农民工的收入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增加了第二、第三产业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②工业的深化和扩张,增加了对农产品作为原料的需求。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虽然工业原料来自农业之外的数量将日益增多,但随着自然资源的日益耗竭和人们环保要求日益迫切,工业原料转而依赖农业和生物工程等,将是一种发展趋势。

③居民收入的增加,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

④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的需求。

二、现在从具体的原因来分析1.供求的不平衡针对近期部分小宗农产品价格暴涨的问题,农业部种植业司马淑萍副司长介绍,供给不平衡是主要原因。

她表示,不管是绿豆,还是大蒜,价格都上涨的很厉害。

比如绿豆,它是一种小杂粮,常年的面积是一千多万亩。

因为绿豆主要是在西北、东北、华北这些地方种植,而这些地区干旱非常的严重,所以造成绿豆产量减少。

其次,出口的增加也导致国内市场供给量减少。

去年绿豆出口27万吨,同比增加了13万吨,以此同时进口少了7万吨,也就是说,一进一出就少了20万吨,再加上产量减少了10多万吨,因此整个市场的供给量就减少了30万吨。

最后需求的增加也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2.游资炒作近来部分小宗农产品价格涨势凶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金的投机炒作。

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政府普遍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向经济体持续注入巨额流动资金以刺激经济的复苏,我国也采取了同样强大的扩张货币政策,以使GDP保持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趋势,同时也形成了造成了不断上涨的通货,造成了流动资金过剩,也就是游资,它的本性决定了它投机性强、流动性快、倾向性明显的特征。

这些游资在寻找投资出路时就会采取囤积、哄抬物价、买空卖空的手段,最终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暴涨。

特别是现在,在楼市降温、股市低迷的情况下,大量资金退出楼市和股市,转而炒作农产品,虽然国家打压囤积居奇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压力,但是风声过后,政府的调控松懈下来,游资又会卷土从来,掀起新一轮的农产品炒作。

3.生产和流通环节成本增加生产成本的上升无疑将推高农产品价格,与此同时,农产品要进过收购环节、运输环节、批发环节、零售环节等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成本上涨就会助推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在每个环节都上升时,当然会出现价格的暴涨。

4.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这几年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东北的低温雨雪、西南干旱及南方洪灾等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收成,有些地区甚至绝收。

再加上国际主要产粮国的粮食供应量减少,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攀升,带动了国内粮食的收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了成品粮油价格的上涨,进而带动了肉、食、蛋等生产成本的提高,导致了价格的上涨。

上游基础粮价的上涨最终造成了饮食类及相关粮食加工类产品价格的普遍上涨。

三、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后果分析1.农户获利较少,甚至遭受损失。

我国农业是小规模经营,种植什么以及种植多少由农户自己做出决策。

当农户看到某个农产品效益高时,往往会盲目跟风,特别是在有市场操纵行为的情况下,价格上涨的涨幅被放大,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农民的种植热情,而投机商通过囤货获取大量的暴利,一旦跟风者进来,游资就会撤走,留给农户的将是盲目扩大生产而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其价格可能面临暴跌的风险,一旦价格大幅下跌,就会出现经济学中的“谷贱伤农”现象。

事实上,从该涨价中得到好处的是极少数中间环节的流通商,而农民没有博弈能力,往往从涨价中获利甚微甚至亏损。

2.加剧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小宗农产品的价格上涨,也会引发人们对农产品特别是食品的涨价预期。

在我国,大多数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对粮食食品价格变动十分敏感,承受能力比较脆弱,这些特点使得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较强的传导行和放大效应。

这意味着一种小宗商品价格上涨,有可能造成整个农产品市场的不稳定,从而带动其他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全面上涨,加剧了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3.主粮生产受到冲击小宗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将会吸引大量农户种植该作物。

这势必会缩减主粮的种植面积。

目前,我国农户种植主粮的效益比较低,但政府实施保护价敞开收购政策,使种植主粮的风险较低,因而使我国主粮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且市场运行稳定。

而小宗农产品的种植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经营选择,其价格的非理性上涨可能导致农民现有的种植被打乱,主粮生产将遇到较大冲击。

主粮关系到国计民生,其后果将会更严重。

4.损害民生福利尽管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都是杂粮、副食等小宗农产品,消费者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购买替代品来规避。

但归根到底,这些农产品涨价的后果完全由消费者买单。

因此,侵占了消费者的利益。

另外,一种农产品的涨价将带动其他产品的跟风涨价,大大的增加了城乡人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民生福利遭受损害。

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直接的降低了人们群众的日常生活水平,甚至可能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inor agricultural prices of our country appeared nationwide rising considerably, it is due to the imbalances of supply fundamentally . If this price rising considerably out of control effectively, farmers, consumers and even China's macroeconomic will suffer from it. We'll to explore it and analyze the cause of the consequences of it here . Keywords: products prices causes consequenc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