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黑检验

发黑检验
发黑检验

XX工业自动化系统(昆山)有限公司

金属表面发黑处理检验作业指导书讨论稿

生产部

2011-08-20

一、发黑的定义:

发黑处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所有发黑产品的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发黑产品批生产质量检验。

三、质量要求

1.1 外观质量

1.1.1 表面不允许有未发黑的斑点、沉淀物,色泽应均匀,蓝黑色应致密,且无机械损伤等缺陷;

1.1.2 因零件材料或加工工艺的不同,零件发黑允许存在色泽上的差异。

1.2 发黑性能

1.2.1 表面应具有良好的致密度,经过致密度试验,不得出现红色置换铜现象;

1.2.2 表面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擦性能,经过耐摩擦试验,不得出现脱色或露底现象;

1.2.3 表面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能,经过抗防腐试验,不得出现腐蚀斑点或锈蚀斑点现象。

1.3 后续性能

零件经发黑处理后所产生的零件变形,不得影响零件以后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2 验收试验

2.1 外观检验

将发黑零件擦拭干净后放在400±100lx的光照度下(相当于40W日光灯的照度),距离300mm~350mm,正常目视检验,

2.1.1、外观呈蓝黑色或深黑色。

2.2.2、膜层结晶致密、均匀,产品无露底,无明显色差,无发白等异常现象。

白斑、发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氧化膜的色泽深浅不一,出现白斑、发花。

2.2.3、颜色不正

产品发黑后出现偏蓝色或发红。

3、致密度试验

2.1.1 将发黑零件擦拭干净后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是用氧化铜-CuO中和过的3%中性硫酸铜溶液),在室温下保持2min 后,将零件从溶液中取出,用30°C 以下的清洁温水冲洗后,正常目视检验。表面应具有良好的致密度,经过致密度试验,不得出现红色置换铜现象;

4、耐摩擦试验

将发黑零件擦拭干净后,用适量的棉本色布(GB/T 4061-999)或棉纱线,以手用5N的压力反复擦拭0.5min后,正常目视检验,零件表面应符合表面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擦性能,经过耐摩擦试验,不得出现脱色或露底现象

5. 耐腐蚀试验

2.1.2 将发黑零件用D-4脱脂剂去油后清洗并揩拭干净,悬置于盐雾试验箱中,按GB/T 10125-1997 规定的中性盐雾试验要求达到3h,正常目视检验,零件表面应符合表面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能,经过抗防腐试验,不得出现腐蚀斑点或锈蚀斑点现象。

6验收规则

6.1进厂条件

进厂零件必须经质量检验部门岗位人员抽检产品验收合格,并出具验收合格报告。

6.2验收检验

零件进厂检验分常规检验和型式检验。

6.2.1常规检验

每批进厂零件按表1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验收检验。

6.2.2型式检验

有下列情况之一,应进型式检验。

a)供应商更换之后前3批零件应每批进行检验;

b)正常供货2个月应周期性进行一次检验;

c)供应商通知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验收检验结果与供应商有争议时;

e)技术、质量部门提出型式验收检验时。

f)7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g)7.1按GB/T 4879-1999进行防锈包装,防锈包装等级为2~3级,采用直接防锈材料。

h)7.2按GB/T 191-2000 中7的规定在包装件外部标识包装件怕湿、怕热标志和运输、贮存。

折弯通用检验规范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1.适用范围: 适用折弯件部件; 2.检验目的: 折弯后的产品是否符合客户要求; 3.检验工具: 卡尺、卷尺、千分尺、高度尺、角度尺,二次元 4.尺寸检验: 参照工程图纸 引用标准: GB/T1804-2000一般尺寸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 未注尺寸公差按GB/T1804-m 级进行检验。 检验方法及质量要求: ★材料检验: 1.1材料按图纸要求确认且材料必须表面平整、光滑、颜色均匀一致不得有压伤、锈斑、明显划伤工件接刀尖角未倒钝表面明显起伏及鼓包拉丝氧化的铝件表面有黑点等缺陷。 1.2厚度检验方法使用千分尺测量保证厚度在图纸要求公差范围内注意产品标注的 尺寸是表面处理后的厚度还是表面处理前的厚度 ★角度检验: 1.1按图纸及作业指导书要求用万能角度尺检验折弯件的折弯角度。 1.2质量要求保证产品尺寸在图纸及作业指导书要求的公差范围内未注折弯角度 公差一般90°为±1° 1检验条件在间接光或人工照明度为300~60自然光下进行目视目视距离为600mm 观秒且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表面的正面、视线呈45~90°进行正常检验。 2不允许缺陷 3.拼模压印电镀件、拉丝氧化件压印、划 4.折弯转角开裂软质材料紫铜排、紫铜折弯处截面骤变翻边孔凸包压铆螺弯损伤。 5.因为上下模不清洁由夹杂、硬粒等造成划伤等。 6互相搭接和封焊的两折弯处存在不到位、 错大现象。 7.折弯件扭曲、翘曲、弯曲等现象。 8.覆膜要求的折弯件表面保护膜在折弯前无损。 9.折弯件毛刺面向内一般不允许毛刺向外10.铝板折弯反面不可有裂纹 11.不允许使用折刀R<0.5以下尖刀(尖刀使破坏) 12.允许缺陷 13.轻微的擦伤有刮花图纸有明确要求的除14.折弯时凹模棱角形成的与折弯线平行的轻 1.形位公差检验方法 2.直线度检验方法:折弯件在检查平台上平直角尺、塞规测量直线度。 3.平面度检验方法:折弯件平放在检查平台与平台接触,用塞规测量悬空角与平台的距 4.垂直度检验方法图纸及作业指导书无明用测量对角线方法检验。

发黑(常温)工艺与检验通用规范(2007)

Q/SY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SY 1183-2007发黑(常温)工艺与检验通用规范 2007-07-20发布 2007-07-30实施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Q/SY 1183—2007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加工特点和质量控制要求,参照G B/T 15519-2002《化学转化膜钢铁黑色氧化膜 规范和实验方法》标准相关内容编制的。 本标准由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推进本部涂装部提出。 本标准由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计划涂进本部涂装部负责起草和解释。 本标准由三一重工研究本院归口。 本标准是首次制订,本标准自2007年7月20日发布,自2007年7月30日起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申子平、申爱清。 I

发黑(常温)工艺与检验通用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零部件涂装双组份底漆的工艺过程控制、质量控制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零件常温发黑的工艺过程控制、质量控制及质量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程机械产品有装配精度要求、不能电镀的机加工件或使用环境为油类环境的工件的表面防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71-1991 色漆和清漆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2 术语及定义 3.1 发黑 钢铁的氧化称发黑或发蓝。有高温与常温发黑之分。高温发黑膜的主要成分为Fe O4,常温发黑膜的主要成分为硒化铜(CuSe)。 3 4 工艺 4.1 工艺流程图 1

发黑检验规范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共6页第1页 1、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产品表面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表面处理处理。 3、引用标准 GB/T15519 化学转化膜钢铁黑色氧化膜规范和试验方法 GB/T11376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 一、发黑的定义: 发黑处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所有发黑产品的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发黑产品批生产质量检验。 三、发黑外观要求 1、外观呈蓝黑色或深黑色。 2、膜层结晶致密、均匀,产品无露底,无明显色差,无发白等异常现象。 白斑、发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氧化膜的色泽深浅不一,出现白斑、发花。2.2、颜色不正 产品发黑后出现偏蓝色或发红。 2.3、氧化膜不牢 由于发黑前产品除油清洗不彻底、发黑处理时间过长,发黑层过厚,形成了发黑浮层,附着力差,产品酸洗后的清水冲洗不干净,将残酸带到发黑液中,造成局部反应过度;工件表面有浮锈。

热处理检验规范 共6页第2页 2.4、锈斑 发黑改变产品颜色的原因是氧化反应,所以发黑后的产品需及时进行脱水封闭。如果发黑后的产品不及时浸油封闭,已活化的元素和空气继续反应,有时会出现变色现象。 四、环保性要求 产品发黑后要求:无毒,无异味,环保。 (发黑剂不得含有硒化物,亚销酸盐,铬等有毒化合物) 五、性能测试。 检验产品附着力和耐蚀性。 硫酸铜点滴法:每升溶液(去离子水)含硫酸铜30g、20℃、浸32秒。有发红(触铜斑点,锈点-有铜析出)现象则判定不合格! 漆前磷化处理工艺、质量控制与检测方法! 1、防锈磷化工艺 磷化工艺的早期应用是防锈,钢铁件经磷化处理形成一层磷化膜,起到防锈作用。经过磷化防锈处理的工件 防锈期可达几个月甚至几年(对涂油工件而言),广泛用于工序间、运输、包装贮存及使用过程中的防锈, 防锈磷化主要有铁系磷化、锌系磷化、锰系磷化三大品种。 铁系磷化的主体槽液成分是磷酸亚铁溶液,不含氧化类促进剂,并且有高游离酸度。这种铁系磷化处理温度 高于95℃,处理时间长达30min以上,磷化膜重大于10g/m2,并且有除锈和磷化双重功能。这种高温铁系 磷化由于磷化速度太慢,现在应用很少。 锰系磷化用作防锈磷化具有最佳性能,磷化膜微观结构呈颗粒密堆集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防锈磷化。加与 不加促进剂均可,如果加入硝酸盐或硝基胍促进剂可加快磷化成膜速度。通常处理温度80~100℃,处理时 间10~20min,膜重在7.5克/m2以上。 锌系磷化也是广泛应用的一种防锈磷化,通常采用硝酸盐作为促进剂,处理温度80~90℃,处理时间10~ 15min,磷化膜重大于7.5g/m2,磷化膜微观结构一般是针片紧密堆集型。 防锈磷化一般工艺流程:

发黑工艺流程

发黑工艺流程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发黑工艺流程 准备工件→除油→清洗→酸洗→清洗→发蓝→清洗→浸油→干燥→检验。 一.发蓝工艺配方及操作 1.准备工件检查待发蓝零件的质量:零件有装饰性要求时,其粗糙度应低于,一般应达到。工件表面不得有裂纹、磕伤、漆膜和金属镀层。表面锈蚀严重,有难以去掉的厚氧化皮的工件不宜发蓝。 2.除油除去工件黏附的油污,为酸洗做准备,在70~100℃状态下,工件在脱脂槽中煮西20~30min,油迹除净为止, 3.清洗除油之后在流动的清水中冲洗,去掉工件上的溶液。 4.酸洗为去掉工件的锈迹、氧化皮和活化工件表面,时间30s以上,氧化皮厚的工件,应酸洗至洁净,但工件不得被腐蚀,精密零件更应严格控制酸洗时间。 5.清洗先在热水中吸取酸液,再在流动清水中洗净酸液 6.发蓝工件入槽温度在125℃,出槽温度130℃,处理时间一般在 40min,根据具体情况做调整。零件放入槽液10~15min后,观察工件表面上色情况,及时调整溶液的浓度和温度。 7.清洗先在热水中吸取碱液,再在流动清水中洗净碱液。 8.干燥甩干、吹干活热风干燥。 9.浸油可以使用防锈油,也可以使用机械油,浸油温度根据油品的要求使用。普通机械油使用时加热温度在105~120℃,浸油时间2~5min。浸油结束之后甩干残油。 10.检验进行发蓝色泽均匀性的外观检查。

二.操作注意事项 1.操作中要穿戴好劳保用品。 2.配置发蓝溶液时,先在发蓝槽中加2/3容积的水,将需要量的NaOH放入金属箩筐中,然后吊入液面,不要全部进入,让NaOH缓慢融入水中。 3.发蓝工序中除油、酸洗、发蓝的每道工序结束之后都要有清洗工序,避免上道的残液带入下道工序的槽子中。 4.对于平面工件,尽量避免工件的平面接触,影响发黑膜厚,必要时采用工件吊装方式。 5.对于完成上油工序的工件返工,需要从除油开始;没有上油的工件,从酸洗工序开始就可以了。 6.连续生产时,发蓝槽液应该每周清理一次。 三.发蓝质量检验 1.膜的附着力检查,使用面纱用力擦拭工件表面不出现金属基体光泽为合格。 2.发蓝外观色泽要均匀,无花斑。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通用)

产品外观检验标准(通用) 1、目的: 确定通用成品外观标准,为公司品质控制提供标准的依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我司外观检验的标准判定,另有客户特殊规定除外。 3、职责权限: 3.1品质部:负责本检验标准的制定与审核,产品的鉴定、检验之执行; 3.2工程部:负责品质问题的分析和改善活动的推行; 3.3生产部:负责产品的制造、过程检验和过程品质记录。 4、定义: 4.1异色点: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4.2缩水:部分区域由于熔体压力不够,在该区域截面形成的凹坑。 4.3批锋:由于工艺或模具原因,在边缘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废边。 4.3污点:表面形成的可擦除赃污。 4.4无感划伤:用指甲刮过划伤处,无段落感。 4.5有感划伤:用指甲刮过划伤处,有段落感。 4.6脏污:因模具、包装或操作等问题造成,分可擦出及不可擦出。 4.7气泡:因工艺原因内部出现的可见的空气泡。 5、工作程序 5.1目视检查的外观条件及位置: 检验条件:距离30cm~45cm,时间 5 S,光源检验照明度20-40W 位置:产品与平面呈45°,上下左右转动动在15°之内。 检验时间:一般在5-10秒以内。条件:不得在反光下检验表面。 5.2 外观区域划分 5.2.1 A区:正常目视第一眼可见面(样品的正面) 5.2.2B区:正常目视第一眼不可见面(左右两侧面,底面,背面,顶面) 5.2.3C区:产品内部,正常目视不可见面 5.3 成品外观检验项目:

6、对一些典型缺陷的描述 ●色点:肉眼观察难以区分长与宽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颗粒:在喷漆件表面上附着的细小颗粒。 ●阴影:在喷漆件或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较周围暗的区域。 ●桔纹:在喷漆件或电镀件表面出现大面积细小的像桔子皮形状的起伏不平。 ●透底:在喷漆件表面出现局部的油漆层过薄而露出基体颜色的现象。 ●鱼眼:由于溶剂挥发速度不适而造成在喷漆件表面有凹陷或小坑。 ●多喷:超出图纸上规定的喷涂区域。 ●剥落:产品表面上出现涂层或镀层脱落的现象。 ●毛絮:油漆内本身带有的,或油漆未干燥时落在油漆表面而形成的纤维状毛絮。 ●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的颜色的差异,称为色差。 ●光泽不良:产品表面呈现出与标准样品(客户承认样品)光泽不一致的情况。 ●手印:在产品表面或零件光亮面出现的手指印痕。 ●异色点:在产品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局部细小的塑胶凸起。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 来填充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亮斑: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由于壁厚不均匀,在壁厚突变处产生的局部发亮现象。 ●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细划痕:没有深度的划痕。 ●飞边: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废边。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 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叫做熔接线。 ●翘曲:塑料件因内应力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顶白/顶凸:由于塑料件的包紧力大,顶杆区域受到强大的顶出力所产生的白印或凸起。 ●填充不足: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使融熔树脂无法到达模腔内的某一角 落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银条:在塑料件表面沿树脂流动方向所呈现出的银白色条纹。 ●流纹:产品表面以浇口为中心而呈现出的年轮状条纹。 ●烧焦: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局部的塑料焦化发黑。 ●边拖花:因注射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边缘的擦伤。 ●破裂:因内应力或机械损伤而造成产品的裂纹或细小开裂。 ●龟裂:橡胶件由于环境老化而造成在产品表面上有裂纹。 ●浇口:塑料成型件的浇注系统的末端部分。 ●搭桥:在导电胶转角位置,出现上面胶是连接着,但下面胶没有连着而出现空洞的现象。 ●补伤:对导电胶上已损坏的部位进行修补。 ●油渍:在产品表面所残留的油污。 ●气泡:由于原料在成型前未充分干燥,水分在高温的树脂中气化而形成气泡。

通用质量检验标准

通用质量检验标准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通用质量检验标准 1.目的 在顾客未提出特别要求时,明确本公司生产产品应达到的质量水平及检验标准,明确原辅材料进货、产品储存运输应达到的质量水平。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含生产工序委外加工)、储存和运输等过程的质量控制,适用于顾客没有特别规定的产品生产质量控制与检验,适用于营业部门与顾客沟通、进行业务洽谈时参考,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工序生产质量控制,适用于生产技术部和品质部对工序产品或成品进行检验,适用于全质办和品质部对采购、产品生产、储存和运输等过程进行巡查或抽检。 本标准不涉及公司生产设备及其所需的备件采购、备件委外加工。 3.定义 质量标准——原辅材料进货[下载自管理资源吧]和投入生产要求的质量项目、生产产品要求的质量项目、储存和运输产品要求的质量项目、部门或车间工序人员工作过程的操作项目,应达到的水平。 检验标准——质管人员、检验人员在进行原辅材料和产品质量判定时,在进行现场巡查或抽查时,所依照的质量标准、有关的条款或数值。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指成品或半成品,在储存与交付阶段指进入成品仓库的成品。 半成品———指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加工后的工序产品,但成型加工工序后的产品除外。 4.引用文件 GB13024-91箱纸板GB13023-91瓦楞原纸 QB1011-91单面涂布白板纸ZBY32024-90白卡纸 GB/T10335-1995铜版纸 GB7705-1987平版装潢印刷品GB/T17497-1988柔性版装潢印刷品

GB/T6544-1999瓦楞纸板GB6543-86瓦楞纸箱 GB2828-1987逐批检查计数及抽样表 GB/T6545-1998瓦楞纸板耐破强度的测定方法 GB/T6546-1998瓦楞纸板边压强度的测定方法 GB/T6547-1998瓦楞纸板厚度的测定方法 GB/T6548-1998瓦楞纸板粘合强度的测定方法 5.内容 原辅材料质量标准 5.1.1原纸进货质量标准 a)箱纸板——根据GB13024-91箱纸板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将箱纸板分为4级:高档箱纸板(一等)、普通箱纸板(二等)、普通箱纸板(三等)、挂面纸(四等)。进货检验必检项目为定量、紧度、耐破指数、横向环压指数、水份,具体技术指标见表一。 b)瓦楞原纸——根据GB13023-91瓦楞原纸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将瓦楞原纸分为3级:高强瓦楞纸(一等)、普通瓦楞纸纸(二等)、普通瓦楞纸纸(三等)。进货检验必检项目为定量、紧度、横向环压指数、纵向裂断长、水份,具体技术指标见表二。 c)单面涂布白板纸——按QB1011-91单面涂布白板纸对厚度、定量、白度、横向耐折、横向挺度、水份进行检测,并按技术指标进行判定,见附表三。 d)白卡纸——按ZBY32024-90白卡纸对厚度、定量、白度、横向挺度、水份进行检测,并按技术指标进行判定,见表四。 e)铜版纸——符合GB/T10335-1995铜版纸。 f)对原纸纸色的要求:在现有生产工艺流程中、在规定的原纸库存期间、在成品库存期间、在搬运装车发货期间,不会产生明显的原纸变色(在800mm距离观察)。 g)各种原纸须符合环保要求,由供方提供定期型式试验的检测报告,每年至少1次。 原纸进货检验抽样及判定 抽样方式:

工件的发黑质量与检测

工件的发黑质量与检测 使用钢铁发黑剂发黑工件,其工艺材料和发黑机理与传统的碱性发黑有本质的不同,所以发黑后工件的耐腐蚀性能测试要有相应手段。目前,国家尚无规定的检测标准,所以供鉴碱性发黑的检测方法和涂装防腐技术的检测技术相结合来进行,以求得较全面的检测效果。 发黑后的工件外观要求光亮美观。在40W日光灯光源下工件离开日光灯500毫米处,观察表面发黑膜应均匀一致,呈深黑色且有光泽。 发黑后工件沉积层与基体结合力要求有优异的牢固度。待工件干透后,用于(或棉纱)擦拭不脱色,不出现金属光泽为合格产品,亦可用落砂法冲刷检测。 发黑后工件的防锈性与耐蚀性能是靠表面有机沉积膜的包复封闭起主要作用的,其效果优于碱性发黑若干倍,可用5%的盐雾试验来测定,即在35℃温度1千克的压力下连续喷雾3小时,表面无锈为合格产品。没有盐雾试验设备的厂家,亦要延用3%的标准NaCl溶液做浸渍检验。 发黑工件的耐腐蚀性能检测我们推荐采用德国的DIN50938规定的方法检验,即用5%的草酸溶液滴到发黑件的表面,8分钟无腐蚀斑点为合格。 致密度的情况,延用3%硫酸铜浸渍的方法来测试,即待工件干透后,将试样直接浸入3%的硫酸铜溶液中,最低时间不少于1分钟为合格,实际可达数分钟。 表面沉积层的厚度可用S-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实测,一般情况因工件的加热温度不同与溶液的浓度不同而有差异,亦可用电磁式测厚仪器做无损检测来确定实际厚度 发黑后工件的防锈性与耐蚀性能是靠表面有机沉积膜的包复封闭起主要作用的,其效果优于碱性发黑若干倍,可用5%的盐雾试验来测定,即在35℃温度1千克的压力下连续喷雾3小时,表面无锈为合格产品。没有盐雾试验设备的厂家,亦要延用3%的标准NaCl溶液做浸渍检验 一、发黑的定义: 发黑处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 (多数发黑工艺均含有硒化物,硒化物昂贵且有剧毒,长期使用势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尚存在工艺不稳定,溶液沉淀多,发黑层与基体金属结合力差等缺点,以致这些工艺目前在国内尚未全面推广应用。目前是确保是一种无毒?稳定?膜层性能优良的钢铁发黑工艺.)

通用检验规范标准

一、检验目的:为确保成品符合顾客要求,防止不合格品出货。为成品试做、验证和量产提 供检验依据。 二、适用机种 模组及模组以下背光 三、检验条件 3.1、检验环境:温度(20~25℃),湿度(55±10%RH); 3.2、检验照度: 3.3、画质检验视距: 外观检验:看清不良距离为准。 3.4、检验视角: 正看正视角:垂直90° 侧看侧视角:水平方向±45°(及上下),垂直方向±45°(及左右);

3.5、检验工具:点线规、ND filter、塞规、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工具; 3.6、检验&判定方法:点、线、面不良检验和判断 3.7、项目定义: D=大小W=线经(宽度)L=长度N=个数 a、单一点不良:大于1/2 sub-pixel计为一个点不良; b、两连点不良=一对点=两个点,如下图: c、亮点:在暗黑画面、灰画面能看到发光的点不良(包括异物、CF不良); d、暗点:在白画面、R\G\B、灰画面可见黑暗的点不良(不包括异物); e、点状不良: f、线状不良: g 、显示区域分为9等分,中间区域为A区(及5区),其它区域为B区。

四、LCM点灯画面: 编号显示画面主要检验内容检查方法 11、RGB色不均; 2、黑点总数; 3、CF不良; 4、cell 异物; 5、线缺陷等不良。 6、点、线,画异等。1、在红、绿、蓝画面下,用肉眼辨认其黑点欠陷的个数.2、在红、绿、蓝画面下,用肉眼可以辨认的2连续、3连续以上的点欠陷组数. 3、肉眼辨认发光异物大小和个数(用放大镜加以确认之) 2 3 4全黑画面 1、线缺陷,干扰线; 2、亮点(微辉点、CF不良); 3、偏光片不良、污迹、条纹; 4、cell漏光、色斑(偏光片偏 光度),液晶分布不均(Push Mura) 用点线规和滤光片(根据不同 客户和等级的要求选择不同种 类的滤光片)判定其等级 5 全白255 全白画面+敲击1、黑点、异物,白点; 2、暗线、弱线、干扰线; 3、暗影,漏光; 4、白块、污等。 1、从残影画面切换到白画面 后,作业员在远距离检查暗影、 污等面不良; 2、近距离检查异物、暗点等点 B区B区B区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常用电镀产品质量检验标准 电镀产品质量检验规范 电镀产品品质检验规范 常用的检验项目为: 1.膜厚; 2.装配检查; 3.镀层附着力; 4.硬度测试; 5. 耐磨测试; 6.耐酒精测试; 7.高温高湿测试; 8.冷热冲击测试; 9.盐雾测试;10.排汗测试;11外观;12包装; 一?膜厚: 1 .膜厚为电镀检测基本项目,使用基本工具为萤光膜厚仪(X-RAY,其原理是使用X射线照射镀层,收集镀层返回的能量光谱,膜厚一般为0.02mm最大不超过0.03mm. 2.检查周期:每批; 3.测试数量:n>5pcs 二.装配检查: 1.确认是否符合图面标出的重要尺寸;装配后有否影

响外观及功能,手感; 2.检查周期:每批;% 3.测试数量:n>2pcs ;0「 二.镀层附着力: 1.将3M胶纸粘贴在刀切100格(每小格为1MM T 1MM 的电镀层表面,用橡皮擦在其上面来回磨擦,使其完全密贴后,以45度方向迅速撕开,镀层需无脱落现象。如目视无法观察清楚,可使用10倍显微镜观察;? a)不可有掉落金属粉末及补胶带粘起之现象。 b)不可有金属镀层剥落之现象。 d)不可有起泡之现象 2.检查周期:每批; 3.测试数量:n>2pcs ;… 四?硬度测试: 1.用中华铅笔以45度角并且以1mm/s的速度向前推进,擦试后镀层不能有划痕;. 其中: UV镀测试:3H铅笔,500g力 真空镀:2H铅笔,500g力… 水镀测试:1H铅笔,200g力 2.检查周期:每批;-… 3.测试数量:n>2pcs ;

五.耐磨测试: 1.头施500g力,用于被测产品来回试擦50次,往返为一次,不能变色,脱镀及露底材;e 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 3.数量:n>2pcs ; 六?耐酒精测试: 1.用500g砝码外包8层棉布,再将白棉布沾湿浓度为95%勺乙醇,以不下滴为宜,将砝码与镀层面垂直,在同一位置往退,移动距离1英寸为一次,共100次, 镀层不能有反应; 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 3.测试数量:n>5pcs ; 七.高温高湿测试: 1.ABS底材温度设定为60度,PC底材温度设定为90度,湿度90沧95%测试时间6小时,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6 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 3.测试数量:n>5pcs ; 八.冷热冲击测试: 1.零下1度30分钟常温2分钟,70度30分钟为一个回合,看镀层有无拱起,起泡或脱落; 2.检查周期:一次/3个月;

发黑工艺及检验规范

发黑工艺一 金属黑化剂 产品应用:本产品适用于低碳钢,中碳钢,高碳钢,合金钢和铸铁等各种钢铁零件。 使用方法:将钢铁零件置于浓度为3%-5%的一般金属清洗剂的水溶液中,温度为室温,时间约5 分钟。然后用清水清洗,除油。 再将钢铁零件置于浓度60%的盐酸水溶液中,室温,浸泡5-10分钟,至锈迹脱掉为止,用水清洗。 完成除油除锈后即可黑化处理,可使用浸泡方法,可也用涂刷方法。用浸泡方法时分两次黑化。第一次浸泡8-10分钟后取出风干,再浸入黑化剂中8-10分钟,浸泡时间的长短与温度有关,室温低于10度时应适当延长浸泡时间,室温大于30度时应适当减少浸泡时间。如用涂刷方法,可用刷子沾发黑剂反复刷涂零件表面。直到达到所需要的发黑膜厚度为止。然后用温水清洗,皂化,将零件置于皂化液的水溶液中,浸泡3-5分钟,皂化温度20-50度。皂化后用清水清洗,风干,上油,将零件置于10号机油或其他适用的防锈油中浸泡1-2分钟,油温应为20-50度。 发黑工艺二 钢铁常温快速发黑液 B 6 1 组成

发黑液的组成为(g/L):硫酸铜2~3、亚硒酸5~6、磷酸盐~、4~5、对苯二酚~、O P-10 适量。鵕3_ 2 成分及作用 (1)主成膜剂硫酸铜和亚硒酸为常温发黑液中的主成膜剂,仅由主成膜剂形成的膜层通常呈疏松、多孔,附着力和耐磨性较差,必须要加入其它添加剂。(2)辅助成膜剂辅助成膜剂可伴随主反应的同时辅助成膜,不仅能加深黑化膜的色泽,而且还能提高 膜层的致密度、附着力、耐磨性和耐蚀性等。在常温发黑液中通常以磷酸盐、H3PO4或H3PO4-KH2PO4为辅助成膜剂。 (3)稳定剂发黑液在使用过程中因铁的溶解生成Fe3+,与SeO2+3生成Fe2(SeO3)3白色沉淀。稳定剂多为Fe2+的络合剂,如柠檬酸,抗坏血酸等,可阻止沉淀生成,提高发黑液的使用寿命。在常温发黑液 WX中加入EDTA、FeCl2?4H2O也能起到稳定剂的作用。 }装W蜇籚宦 (4)调整剂发黑剂在工件表面的反应速度直接影响黑化膜的质量,发黑处理时成膜速度太快,造成膜层疏松、结合力、耐磨性和耐蚀性较差。通常发黑时间(新配制的发黑液)应大于90s,加入速度调整剂可延长成膜时间,提高膜层质量。本发黑液中加入对苯二酚作为速度调整剂。 #H锄FM!? (5)湿润剂表面湿润剂能提高发黑件表面的湿润性,有利于形成结合力强的色泽均匀的黑化膜。常用的有钺汨 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等。 3 工艺发黑液为灰褐色半透明的酸性溶液,pH值为~,无味、不燃,放置一段时间后略有灰白色沉淀物舄鶄 生成,但不影响使用。使用温度为常温,成膜时间平均为5~7min。工件发黑前应进行严格的前处理,即 彻底除油、除锈及清洗,防止发黑件表面出现花斑或局部不成膜。在发黑过程中应轻轻摆动工件,待工件╓駚獡X 表面均匀成膜后取出,工件取出后在空气中停留片刻,使黑化膜在空气中老化,等膜层稳定后再清洗,提高黑化膜的结合力。最后进行浸油封闭处理。

表面处理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HD/GYGC2015-019 工艺类别:表面处理(通用) 编制: 校对: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凌海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 总体要求........................................................ (2) 2. 目的........................................................ .. (2) 3. 适用范围........................................................ (2) 4. 产品概述........................................................ (3) 5. 依据........................................................ .. (3) 6. 工序级别定义........................................................ . (3) 7. 所用主要设备........................................................

(3) 8. 工艺流程........................................................ (3) 9. 检验定义........................................................ (3) 10. 工作记录........................................................ . (3) 11. 具体工艺要求........................................................ .. (4) 12. 工艺重要关联与补充........................................................ .. (6) 附录 《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表面处理

发黑检验

XX工业自动化系统(昆山)有限公司 金属表面发黑处理检验作业指导书讨论稿 生产部 2011-08-20

一、发黑的定义: 发黑处理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 二、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所有发黑产品的质量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发黑产品批生产质量检验。 三、质量要求 1.1 外观质量 1.1.1 表面不允许有未发黑的斑点、沉淀物,色泽应均匀,蓝黑色应致密,且无机械损伤等缺陷; 1.1.2 因零件材料或加工工艺的不同,零件发黑允许存在色泽上的差异。 1.2 发黑性能 1.2.1 表面应具有良好的致密度,经过致密度试验,不得出现红色置换铜现象; 1.2.2 表面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擦性能,经过耐摩擦试验,不得出现脱色或露底现象; 1.2.3 表面应具有一定的防腐蚀性能,经过抗防腐试验,不得出现腐蚀斑点或锈蚀斑点现象。 1.3 后续性能

零件经发黑处理后所产生的零件变形,不得影响零件以后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 2 验收试验 2.1 外观检验 将发黑零件擦拭干净后放在400±100lx的光照度下(相当于40W日光灯的照度),距离300mm~350mm,正常目视检验, 2.1.1、外观呈蓝黑色或深黑色。 2.2.2、膜层结晶致密、均匀,产品无露底,无明显色差,无发白等异常现象。 白斑、发花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氧化膜的色泽深浅不一,出现白斑、发花。 2.2.3、颜色不正 产品发黑后出现偏蓝色或发红。 3、致密度试验 2.1.1 将发黑零件擦拭干净后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溶液是用氧化铜-CuO中和过的3%中性硫酸铜溶液),在室温下保持2min 后,将零件从溶液中取出,用30°C 以下的清洁温水冲洗后,正常目视检验。表面应具有良好的致密度,经过致密度试验,不得出现红色置换铜现象; 4、耐摩擦试验 将发黑零件擦拭干净后,用适量的棉本色布(GB/T 4061-999)或棉纱线,以手用5N的压力反复擦拭0.5min后,正常目视检验,零件表面应符合表面应具有良好的耐磨擦性能,经过耐摩擦试验,不得出现脱色或露底现象 5. 耐腐蚀试验

塑胶产品检验规范

塑胶产品检验规范 1. 目的 本规范旨在定义塑胶制品品质标准,为产品设计者提供达到产品图纸图面要求的系统,为质检员提供塑胶制品检验与判定的参考依据,同时是模具及塑胶制品供应商对品质要求认知的准则。 2.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试产验证、生产组装所需塑胶制品的成品. 3. 职责 本规范由品质部和注塑部负责制定,品质部负责实施和维护。 4. 定义 4.1 缺陷 发生危险影响产品的安全性能,或产品使用性能不能达到所期望的目标,或显著的降低其实用性质,或不影响产品的实用性但影响产品外观的缺点。 4.2 塑胶制品外观缺陷 4.2.1 欠注———射胶量不足,制件缺料或不饱满。 4.2.2 毛边———分模面挤出的塑胶。 4.2.3 缩水———材料冷却收缩造成的表面凹陷。 4.2.4 凹痕凸起—制件受挤压、碰撞引起的表面凹陷和隆起。 4.2.5 融接痕——塑胶分支流动重新结合的发状细线。 4.2.6 水纹———射胶时留在制件表面的银色条纹。 4.2.7 拖伤———开模时分模面或皮纹拖拉制件表面造成的划痕。 4.2.8 划伤———制件从模具中顶出后,非模具造成的划痕。 4.2.9 变形———制件出现的弯曲、扭曲、拉伸现象。 4.2.10 顶白———颜色泛白,常出现在顶出位置。 4.2.11 异色———局部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缺陷。 4.2.12 斑点———与周围颜色有差异的点状缺陷。 4.2.13 油污———脱模剂、顶针油、防锈油造成的污染。 4.2.14 烧焦———塑胶燃烧变质,通常颜色发黄,严重时炭化发黑。 4.2.15 断裂———局部材料分离本体。 4.2.16 开裂———制件本体可见的裂纹。 4.2.17 气泡———透明制品内部形成的中空。 4.2.18 色差———实际颜色与标准颜色的差异。 4.2.19 修饰不良—修除制件毛边、浇口不良,过切或未修除干净。 4.3 喷油涂层外观缺陷 4.2.1 泪油———油膜向下流动聚集的泪滴状突起。 4.2.2 油泡———喷油涂层表面泡状突起。 4.2.3 油滴———喷溅到制品表面的油点。 4.2.4 杂质———被喷油涂层包覆的尘点、尘丝。 4.2.5 纹路不良———因材料或机台变化造成塑料件的表面纤纹变化 4.4 表面等级 4.4.1 Ⅰ类:重要的外部表面。包括:外壳制件的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或其它制件与外壳组装后露在产品正面、上面或指定面的表面。 4.4.2 Ⅱ类:除Ⅰ类外,次要的外部表面。 4.4.3 Ⅲ类:内部表面。

钢件表面发蓝(发黑)处理的工作原理及工艺流程、检验方法

钢材制品为了耐腐蚀而做发蓝处理(发黑处理),参考上图,那么,为什么要做呢?发蓝处理(发黑处理)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工艺流程是什么?检验方法又是什么?此文比较详细具体的介绍。 一、发蓝(发黑)原理 为了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用强的氧化剂将钢件表面氧化成致密、光滑的四氧化三铁(Fe3O4)。这Fe3O4薄层能有效地保护钢件内部不受氧化。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Fe3O4呈天蓝色,帮称发蓝处理。在低温下(约130℃)氧化成的Fe3O4呈暗黑色,帮称发黑处理。在兵器工业上,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上,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能否把铁氧化成致密、光滑的Fe3O4关键是选择好强的氧化剂。强氧化剂是由氢氧化钠(NaOH)、亚硝酸钠(NaNO2)、磷酸三钠(Na3PO4)组成。发蓝时用它们的熔融液去处理工件;发黑是用它们的水溶液去处理工件。常用的发黑溶液成分见表一。 表一 此溶液的浓度是1.4g/cm3 ,沸点是130℃。在此溶液的作用下,铁的氧化程是这样的: Fe→Ma2FeO2→Na2Fe2O4→Fe3O4 生产实践经验证明,要获得光亮、致密的Fe3O4膜层,氧化溶液中亚硝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比例,要保持在1:3~3.5之间。 二、发蓝(发黑)的操作过程: 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一)工件装夹要根据工件的形状、大小、设计专门的夹具或吊具。目的是使工件之间留有足够的间隙,工件间不能相互接触,要使每个工件都能完全浸入氧化液中被氧化。 (二)去油目的是除去工件表面的油污。经过机架工后(发蓝、发黑是最后一道工序),工件表面难免不留下油污,用防锈油作工序间防锈的更是这样。任何油污,都会严重影响Fe3O4的生成,所以必须在发蓝、发黑之前除去。常用的除油溶液配方,见表二。 表二 将除油溶液加热到80~90℃,然后将工件浸入,浸入时间为30min左右,若油污较多,还得延长除油时间,以除油彻底为准。

检验规范通用要求

一、关于检验通用规范的规定 1、目的: 1.1确保供应商供应的产品质量符合我公司以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1.2我公司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要求并符合国家、国际及地区的法律法规; 2、范围: 2.1公司所有产品的采购、生产、转运、储存、包装、发货的通用要求。 2.2本公司的所有检验人员以及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其他人员; 3、通用检验规范 3.1公司所有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原则上均需执行抽样检验,合格品才能入库或出货 3.2检验员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对每一批来料入库或出货执行下述项目之检验: 3.2.1包装、标签、数量、型号等项目的核对 3.2.2产品规格(外观、结构、装配、电气性能、安全规定)做选择性或必要性之检验。 (1)若客户有特殊要求,则按客户要求检验 (2)若产品出货到有ROHS要求国家或地区,其来料产品或出货产品要求能满足ROHS要求 3.3抽样计划 3.3.1一般特性采用,均以GB2828-2003单次正常随机抽样一般检验水平Ⅱ;特殊特性采用,均以GB2828-2003单次正常随机抽样特殊S-2水准; AQL值:CR(致命缺陷):0 MA(重要缺陷):0.4 MI(次

要缺陷): 1.0 定义:CR(致命缺陷):指产品存在可能对生产者或使用者造成人身意外伤害或可能造成客户抱怨之财产损失、违反法律法规及环境规定。(安全/绿色环保等) MA(重要缺陷):产品某一特性为满足规定要求(结构或功能)或严重外观缺陷。 MI(次要缺陷):产品存在一些不影响功能与使用性的缺陷(一般指外观小瑕疵)。 3.3.2检验项目大致可区分为: a.外观检验 b.尺寸、结构性检验 c.电气特性检验 d.化学特性检验 e.物理特性检验 3.3.3检验方法大致可区分为: a.外观检验: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本。 b.尺寸检验:如游标卡尺、量表。 c.结构性检验:如拉力计、扭力计。 d.特性检验:使用检测仪器或设备(如万用表、电容表、试剂、试验机等)。 3.3.4检验分类:产品(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因供料厂商的品质信赖度,公司生产熟练度及物料的数量、单价、体积等区分为全检、抽检、免检。 全检:数量少,单价高;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文件编号5工艺代号0000 作者 第 1 页共19 页

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术语和定义 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 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 面及背面等)。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 内部零件表面)。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 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 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 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 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 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13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 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2.14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2.15 色点:由材料、模具、环境或设备中的灰尘或夹杂物等影响,在表面处理层中形成不同色的 斑点。 2.16 颗粒:因材料夹杂物或外来物(如焊渣)的影响而在表面形成的、颜色与正常表面一致的凸 起现象。 2.17 挂具印:指电镀、电抛光、氧化、喷涂等表面处理生产过程中,因装挂用辅助工具的遮挡而 使其与零件相接触的部位产生局部无表面处理层的现象。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金属表面处理检验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镀、氧化、化学处理、喷塑、喷漆、喷砂、拉丝等金属表面处理的检验。 2 术语和定义 2.1 A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总能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正面和顶面,后壳的顶面,手柄, 透镜,按键及键盘正面,探头整个表面等)。 2.2 B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被客户看见的部分(如:面壳的左右侧面,底壳或后壳的左右侧 面及背面等)。这些表面允许有轻微不良,但是不致引起挑剔客户不购买产品。 2.3 C级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很少被客户注意到的表面部分(如:面壳的底面,底壳或后壳的底面, 内部零件表面)。此表面的外观缺陷应合理而且不至于给客户觉得该产品质量不佳。 2.4 金属表面:包括电镀、氧化、钝化等表现为金属质感的表面,非喷涂表面。 2.5 基材花斑:电抛光、电镀或氧化前因基体材料腐蚀、或者材料中的杂质、材料微孔等原因所造 成的、与周围材质表面不同光泽或粗糙度的斑块状花纹外观。

2.6 抛光区:对基材上的腐蚀、划伤、焊接区、铆接区等部位进行机械打磨抛光后表现出的局部高 光泽、光亮区域。 2.7 浅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但未伤及底层(即底层未暴露);对其它无镀(膜/塑/漆)层表 面则为:目测不明显、手指甲触摸无凹凸感、未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数控冲床加工中机床台面对板材的摩擦产生的轻微痕迹属于此类划痕。 2.8 深划痕:镀(膜/塑/漆)层表面划伤,且已伤至底层(即底层已暴露出来);对其它无镀(膜/塑/漆) 层表面则为:目测明显、手指甲触摸有凹凸感、伤及材料本体的伤痕。 2.9 凹坑:由于基体材料缺陷,或在加工过程中操作不当等原因而在材料表面留下的小坑状痕迹。 2.10 凹凸痕:因基材受撞击或校形不良等而呈现出的明显变形、凹凸不平的现象,手摸时有不平 感觉。 2.11 烧伤:拉丝、电抛光、电镀处理时因操作不当、造成零件表面过热而留下的烧蚀痕迹。 2.12 水印:电镀、氧化或电抛光后因清洗水未及时干燥或干燥不彻底所形成的斑纹、印迹。 2.13 露白:镀锌钝化膜因磨擦而被去除、露出新层,或因缝隙截留溶液导致的无钝化膜现象,呈 现为区别于周围颜色的白色。 2.14 修补:因膜层损伤而用涂料所作的局部遮盖。 2.15 色点:由材料、模具、环境或设备中的灰尘或夹杂物等影响,在表面处理层中形成不同色的 斑点。

通用检验标准

1 目的 为了规与保证电子消费类产品检验的规性,明确检验方法与执行标准,特制定此标准。 2 适用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所生产、采购、外协加工的塑胶产品、五金配件、及特殊工艺加工各工序检验。 3 引用的技术文件和标准 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GB/T 6739-1996 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 4电子消费类产品检验条件及环境 a)距离:人眼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为300mm~350mm; b)时间:每片检查时间不超过9s(如果9s检查不出来的缺陷可以接受); c)位置:检视面与桌面成45°,上下左右各转动90°(保证各个面的缺陷均能被看到); d)照明:100W冷白荧光灯,光源距被测物表面500 mm~550mm ,(照度达600 Lux~800Lux)。5.术语与定义 5.1允收水准:MIL-STD-105EⅡ CR:0 MAJ:0.65 MIN:1.0 注:2个MIN =1个MAJ 5.2缺陷等级定义 a) 致命缺陷(CRI):违反相关安规标准,对安全有影响者。 b) 主要缺陷(MAJ):属功能性缺陷,影响使用或装配,或通不过可靠性测试的项目。 c) 次要缺陷(MIN):属外观、包装轻微缺陷,不影响使用或装配。 5.3塑胶件不良缺陷定义: 5.3.1注塑成型件不良缺陷定义 a)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尺寸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准。 b)异色点:在塑料件表面出现的颜色异于周围的点。 c)气泡:由于原料未充分干燥,造成成型后产品部有缩孔。 d)多胶点: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产品表面有细小的塑胶凸起。 e)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继续保持很高的压力来填充 在较厚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f)亮斑:对于非光面的塑料件,由于壁厚不均匀,在壁厚突变处产生的局部发亮现象。 g)硬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塑料件表面有深度的划痕。 h)细划痕:塑料件表面没有深度的划痕。 i)飞边: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的原因,造成在塑料件的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塑料废边。 j)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碍物(型芯等物体)时,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条明显的线,叫做熔接线。 庞胜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