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力和做功知识填空

合集下载

1.大物C运动学和力学填空题

1.大物C运动学和力学填空题

运动学和力学填空题1.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2dv kv t dt=-,式中的k 为大于零的常数。

当0t =时,初速为0v ,则速度v 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是( )。

2. 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2(1030)(1520)r t t i t t j =-++- ,则其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 )。

3. 质点沿半径R 作圆周运动,运动方程为)SI (t 232+=θ,则t 时刻质点法向加速度大小( ),角加速度( ),切向加速度大小( )。

4. 半径为 1.5r m =的飞轮,初角速度1010rad s ω-=⋅,角加速度25rad s β-=-⋅,则在t =( )时角位移为零,而此时边缘上点的线速度( )。

5. 已知质点的运动方程为 23,2x t y t ==,x 和y 的单位为米,t 的单位为秒。

t=1秒时,质点的速度大小是( )米/秒,加速度大小是( )米/秒2。

6. 一质点的运动方程为2()(35)(0.524)r t t i t t j =+++-(m ),则s t 2=时的速度大小为( )m/s ;加速度( )m/s 2。

7. 已知质点的运动学方程是sin r =Rcost i+R t j ,则它的轨道方程是( )。

8. 一质点沿半径为1m 的圆周运动,它通过的弧长按 22t t s +=的规律变化,则它在2秒末的法向加速度的大小为( )。

速率大小为( ),切向加速度大小为 ( ) 。

9. 一辆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6s 内通过相距60m 远的两点,已知汽车经过第二点时的速率为15/m s ,则汽车通过第一点时速率1v =( );汽车的加速度a = ( )。

10. 飞轮作加速转动时,轮边缘上的一点的运动方程为s = 0.1 t 3 ,飞轮半径为2m ,当此点的速率v = 30 m/s 时,其切向加速度为( ),法向加速度为( )。

11.在表达式0lim t r v t∆→∆=∆ 中,位置矢量是( );位移矢量是( )。

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

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

中考总复习之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长度的主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米.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km= m ;1dm= m, 1cm= m ;1mm= m 。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min= s.1.2 机械运动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

(速度不变)4.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

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

1米/秒= 千米/小时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9.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和 。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同步练习(答案版)2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率》同步练习(答案版)2

第11章功和机械能〔考点2功率〕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B. 物体做功越短,功率越大C. 物体做功越快,功率越大D. 物体做功越长,功率越大【答案】C【解析】解: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在同样的时间内,做功越多,即做功越快,功率越大,故C正确,故ABD错误。

应选:C。

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即功率的大小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

利用公式进行判断,可以全面把握影响功率和做功多少的因素。

2.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它们的工作时间之比为,那么它们所做的功之比为。

A. B. C. D.【答案】C【解析】根据公式得,,,所以。

应选C。

3.甲、乙两人的体重相同,同在四楼办公,甲是慢慢走上去的,而乙由于有急事,是快步跑上去的,那么。

A. 两人上楼做的功相同,功率也相同B. 两人上楼做的功不同,但功率相同C. 两人上楼做的功相同,甲的功率比乙大D. 两人上楼做的功相同,乙的功率比甲大【答案】D【解析】上楼过程要克服重力做功,由于两人的的体重G相同、上楼的高度h也相同,根据可知,两人做功相同;乙是快步跑上去的,甲是慢慢走上去的,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经过的路程相等,那么有,且W相同,由可知二人上楼的功率:;故D正确、ABC错误。

4.甲同学在1s内用50N的水平力推动重100N的箱子在水平面上前进1m,而乙同学将这箱子匀速举高1m所用的时间为,用、和、分别表示甲、乙两同学对箱子做的功和功率,那么A. ,B. ,C. ,D. ,【答案】C【解析】解:甲同学水平推力做的功:,甲同学做功的功率:;乙同学将这一箱子匀速提起,那么,乙同学做的功:,乙同学做功的功率:。

通过以上计算可知:,。

应选:C。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利用公式分别计算出甲乙同学所做的功和做功功率,然后进行比拟大小,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此题考查做功和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要知道影响做功的两个条件。

功的物理知识点

功的物理知识点

功的物理知识点一、功的概念。

1. 定义。

- 在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 例如,人用力推箱子,箱子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推力就对箱子做了功。

2. 公式。

- W = Fs,其中W表示功,单位是焦耳(J);F表示力,单位是牛顿(N);s表示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单位是米(m)。

- 例如,一个力F = 5N,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3m,那么这个力做的功W = Fs=5N×3m = 15J。

3.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 例如,提着重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物体在水平方向移动,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没有做功。

- 当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这个力不做功。

例如,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支持力和重力都与运动方向垂直,支持力和重力都不做功。

二、功的计算。

1. 同一直线上力做功的计算。

- 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时,W = Fs。

例如,一个水平拉力F = 10N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沿拉力方向移动s = 2m,则拉力做的功W = Fs=10N×2m = 20J。

- 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时,W=-Fs(这里的负号表示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是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

例如,摩擦力f = 5N,物体在摩擦力方向的反方向移动s = 3m,则摩擦力做的功W=-fs=- 5N×3m=-15J,也可以说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15J。

2. 不在同一直线上力做功的计算(力的分解)- 如果力与物体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我们可以把力分解为沿运动方向和垂直于运动方向的两个分力。

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分力不做功,沿运动方向的分力做功,根据W = Fs计算。

- 例如,一个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拉力F = 10N拉着物体在水平面上移动s = 4m。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

…………○…………装…………○……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装…………○…………订…………○…………线………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测试卷 一、选择题 1.飞来的足球碰到运动员的头,在力的作用下足球的( )。

A .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B .运动状态没发生变化 C .不好确定 2.钟表摆锤的运动属于( )。

A .平动 B .转动 C .振动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是相对于( )来说的。

A .地球 B .太阳 C .参照物 4.体育老师示范如何进行立定跳远,从图甲到图乙我们可以判断老师是( )。

A .静止 B .运动 C .无法判断 5.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以什么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 )。

A .小船 B .河岸上的树 C .船上坐着的人 6.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外……………………○…………订…………○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装……………○…………线…………○……………………○……B .不同物体的运动形式都是不一样的C .跳绳在做绕圈运动 7.下列关于运动物体的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一个重物从十楼落下比从三楼落下时的能量大 B .相同质量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快能量越大 C .不同的物体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小能量越大D .超速行驶的汽车一旦发生事故,危害非常大8.下列物体的运动方式,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9.下图中小男孩认为自己运动得很快,他是以______为标准的。

小女孩认为男孩没动是静止的,是以_______为标准的。

10.比较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我们可以这样比:当___________相同时比时间,当时间相同时就比___________。

11.物体的运动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果按路线形状来区分,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翔的雁子做的运动是________运动。

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含标准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填空(含标准答案)

重点知识清单填空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2.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播得最快,在中传播得最慢.声音在150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声音的三特征是、和 .4.声音能传递和.5.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1)在处减弱;(2)在中减弱;(3)在减弱.6.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7.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 .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①实验探究方法是: .②用两支完全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③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④玻璃板的放置要与水平面.⑤为了增强实验效果,应该在较 (填“亮”“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8.当光由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当光由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 ____.当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________ 此时的折射角为 .9.学生的近视眼镜是镜;它对光线有作用.老年人的老花眼镜是镜.它对光线有作用.10.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下面三条特殊光线)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像的性质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应用正倒大小虚实u>2fu=2f 间接测焦距f<u<2fu=f 不成像u<f在焦点以外,要使像清晰,光屏和蜡烛移动的方向1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晶体熔化时,不断热,温度;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13.平时见到的雾、露、“白气”、“出汗”都是温暖的水蒸气成的小水珠.一直冰冻着的衣服也会变干是 现象;湿衣服晾干是 现象;我们平时见到的霜、雪是 现象;我们平时见到的雾、露是 现象.在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 放热的有 。

1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 和 .15.外界对物体做功时,把 能转化为 能;物体对外做功时,把 能转化为 能.16.探究水和沙子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应满足水和沙子的___ ___相同,在实验中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___ __ _ 吸收的热量多;质量相等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 的温度升高较快.17.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 、 、 、 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 次,曲轴转动 周,对外做功 次.在四个冲程中, 冲程为主要冲程,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靠安装在曲轴上的飞轮的__ ___来完成.在压缩冲程中__ __能转化为__ ___能;在做功冲程中, __能转化为_ __能.18.密度的基本单位是__ __ 常用单位是 _ _换算关系:1 g/cm3=___ __kg/m 319.利用ρ=m V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如果m 的单位用kg ,V 的单位用 ,则ρ对应的单位是 ;如果m的单位用g,V的单位用 ,则ρ对应的单位是 .20.水的密度ρ水= kg/m 3 水的比热容是:C= J/(kg ·0C)体积的单位:1 mL=___ __cm 3 、1 L =__ ___d m3.2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 __,符号是__ __.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符号是__ __ 22.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 ____ 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是 ___ ______ 换算关系:1 m/s= km/h2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也可以改变物体的__ ____.2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和 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它的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物体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 (填“有关”“无关”).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的接触面上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填“相同”“不相同”).25.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__ ___有关,物体的___ ___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大. 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 .(填“有关”“无关”)①对任何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 .②惯性 力(填“是”“不是”).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26.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7.运动状态不变的物体可能受 作用 或 作用.28.运动状态改变的物体一定受 作用.(填“平衡力”“非平衡力”)29.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和 有关.30.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1)实验中液体压强的大小是通过U 形管两边的 来反映.(2)实验中测液体压强需要 ,测深度需要 .。

九年物理怎样才叫做功练习题含答案

九年物理怎样才叫做功练习题含答案

11.1 怎样才叫做功姓名: 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一颗重0.2N的子弹从长60cm的枪膛中水平射出, 子弹在枪膛内受火药爆炸后产生的气体的平均作用力是600N, 射出后子弹在空中飞行1200m, 则气体对子弹做的功为A. 0.12JB. 360JC.D. 720360J2.物体在相同的力F作用沿力F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 试比较在图示的三种情况中力F对物体做功的多少()A. w1=w2=w3B. w1>w2>w1C. w1<w2<w3D. w1<w3<w23.下列有关力做功的说法, 正确的是A. 小阳将铅球投出的过程中, 小阳对铅球没有做功B. 足球在球场上沿水平地面滚动, 重力对足球做了功C. 小冬提着书包从一楼上到六楼, 小冬对书包做了功D. 运动员举着杠铃静止不动的过程中, 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4、根据如图所示的几个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司机费了很大的力也未能推动汽车, 但司机对汽车做了功C. 吊车吊着货物水平移动一段距离, 吊车对货物做了功D. 足球被踢出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 运动员对足球做了功5.用水平拉力先后两次拉着重为20N的同一物体, 沿同一水平面做直线运动. 第一次拉力为10N, 物体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拉力对物体做了20J的功;第二次拉力增大为20N, 拉力对物体做了48J的功. 分析两次做功过程,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N, 物体运动了1mB. 第一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 物体运动了2mC. 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10N, 物体运动了2.4mD. 第二次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0N, 物体运动了4.8m6.下列四位科学家中, 以其名字命名功的单位的是( )A. 伽利略B. 牛顿C. 帕斯卡D. 焦耳7、用测力计两次拉着重为G的物体竖直向上运动, 两次运动的s﹣t图象, 如图所示, 其对应的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 F2, 则F1和F2的关系是()A. F1>F2B. F1=F2C. F1<F2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8、在甲、乙两图中, 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质量分别为m, 2m的两个物体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 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甲图中F做的功小于乙图中F做的功B. 甲图中F做的功大于乙图中F做的功C. 甲图中F做的功等于乙图中F做的功9、小明从一楼提20个普通鸡蛋送给三楼的张爷爷. 小明对这些鸡蛋大约做了多少功()A.0 JB.600 JC.60 JD.6 J10、图中是一个两面光滑的斜面, ∠β大于∠α, 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C和BC斜面受拉力匀速运动到C点, 所需拉力分别为FA.FB, 所做功分别为WA.WB, 则()A.FA=FB, WA=WB B.FA<FB, WA=WB C.FA<FB, WA<WB D.FA>FB, WA>WB11.小球从某高度由静止下落过程中速度逐渐增大, 在这个过程中, 能描述重力对该球做功大小与时间关系正确的图线是()A. B. C. D.12. (2015·泸州)如图所示, 斜面高为1 m, 长为4 m, 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75 N的拉力F, 将重为200 N的木箱由斜面底端匀速缓慢拉到顶端, 下列关于做功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木箱受到重力做功的大小为800 JB. 木箱受到斜面摩擦力做功大小为100 JC. 木箱受到合力做功的大小为125 JD. 木箱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做功大小为200 J二、填空题14.用100 N的水平推力, 使重500 N的物体沿水平地断移动20 m. 地面支持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________, 推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_J。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1. 基本概念1.1 力(Force):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2 质量(Mass):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惯性的量度。

1.3 惯性(Inertia):物体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1.4 运动(Motion):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5 速度(Velocity):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1.6 加速度(Acceleration):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2. 力的作用2.1 重力(Gravitational Force):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2 摩擦力(Friction):物体之间接触面产生的阻力。

2.3 弹力(Elastic Force):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恢复力。

2.4 流体阻力(Fluid Resistance):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3.1 合力(Resultant Force):多个力作用在一点时的等效力。

3.2 分力(Component Force):合力的分解,按照一定规则分解为若干个力。

4. 牛顿运动定律4.1 牛顿第一定律(Inertia Law):物体若未受外力,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2 牛顿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4.3 牛顿第三定律(Action-Reaction Law):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 动量与能量5.1 动量(Momentum):物体质量与速度的乘积,是矢量量。

5.2 动能(Kinetic Energy):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5.3 势能(Potential Energy):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5.4 机械能守恒定律(Conservation of Mechanical Energy):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6. 圆周运动6.1 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使物体沿圆周路径运动的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或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

二、机械运动
定义:叫做机械运动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相同长则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相同短则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三、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运动物体在内通过的。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3、计算公式:变形,、。

4、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运输中单位两单位中单位大。

5、常识:人步行速度1.1,自行车速度,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客运火车速度140
,高速小汽车速度108,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

三、长度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常用单位有(字母表示:),( ),( ),
( ),( ),( )。

2、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 km= m 1m= dm 1dm= cm 1cm= mm 1mm= μm 1m= μm 1m= nm 1μm= nm
3、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课桌高0.7、篮球直径2
4、指甲宽度1、铅笔芯的直径1、一只新铅笔长度1.7
5、手掌宽度1。

4、特殊的测量方法:○1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2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3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4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四、误差:
(1)定义:叫误差。

(3)减小误差的方法:测量求平均值。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而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一、力的概念:
1、力是对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这个物体施加力。

换句话说,产生力的物体,即是物体,同时也是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

4、力的测量: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二、力的描述:
1、力的三要素: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和点都有关系,所以我们把力的、
、叫做力的三要素。

2、力的单位:(简称),用字母来表示。

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的末端画一个箭头来表示力的方向,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做力的。

三、重力:
1、定义: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的三要素: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成正比,比值用来表示,g=,它表示重力的计算公式:。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的。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

物体的重心不在物体上(填:可能或不可能)
四、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

(用字母:来表示)
2、摩擦力的分类: A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B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C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有关,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大小有关,越大,摩擦力越大。

4、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反,有时起作用,有时起作用
五、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笛卡儿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用来直接证明。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力(填:不需要或需要),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或运动的原因
六、惯性:
1、定义:叫惯性。

2、惯性是物体的一种。

都有惯性,惯性大小有关,与物体、、、等皆无关
七、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状态或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②③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个物体上可以是性质的力;相互力作用在物体上是性质的力。

八、杠杆
1、杠杆平衡: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状态或状态,物理中叫做杠杆平衡。

2、杠杆平衡的条件:(文字表示)即:,可变形为:。

3、做关于杠杆题时的注意事项:
(1)必须先找出并确定。

(2)对力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和。

(3)找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确定和。

1、功:叫做机械功,简称功。

2、功的两个要素:和。

3、功的公式:;单位F→;s→;W表示,单位:,叫做,简称()。

1J= N·m。

四、功率
1、功率:功率是表示做功的物理量,内完成的多少叫做功率。

2、功率的计算
功率的公式:,W表示,单位是(),t表示,单位是(),P表示,单位是(),叫做(),1W= J/s。

功率的单位还有()、()。

1kW= W,1MW= W。

3、关于功率的推导运算:
∵P=,W= (F指力,s指移动的距离,t指时间)∴P==又∵v= ∴P=
4、单位:主单位;常用单位、、马力。

换算:1kW= W 1mW= W 1马力=735W。

五、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或不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功。

1、有用功:在使用机械时,机械对物体所作的功是,是做的,这部分功叫有用功。

用W
有用
表示。

2、额外功:在使用机械时,不可避免地要对机械本身做功和做功,这部分功叫额外功。


W
额外
表示。

3、总功:与的总和。

用W
总表示。

即:W

= +
4、机械效率: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η表示。

即:η= ,机械效率一般
用百分数表示。

有用功是总功的一部分,且额外功总是客观存在的,则W
有用 W

(<或>或=),因此η
总是 1,这表明:使用任何机械都省功。

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机械自重(增加、减小或不变)、减小机件间的。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
有用=Gh(提升重物)=W

-W

=ηW

斜面:W
有用
=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
额=W

-W
有用
=G

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
斜面:W

=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
总=W
有用
+W

=FS= W
有用
/η
斜面:W

= fL+Gh=FL
4.机械效率: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②公式:斜面:定滑轮:
动滑轮:滑轮组:
③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