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青铜文物是反映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在历史长河中经过几千年的风吹日晒,加之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破坏,很多青铜文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保护修复青铜文物是非常重要的。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包含了许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材料科学、机械制造、化学分析、物理检测等。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论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
1. 表面保护青铜文物的表面保护技术是青铜文物保护中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青铜文物的表面容易受到风化、腐蚀、氧化等各种因素的侵蚀,所以需要特别的保护措施。
现代表面保护技术主要包括采用防腐蚀剂、覆盖保护层、防护网和防护罩等方法。
2. 清洗和修复青铜文物的清洗和修复是青铜文物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清洗和修复可以除掉表面的污垢,修复文物表面的破损和缺失。
清洗和修复青铜文物一般分为两个过程:首先是清洗,可以使用物理方法,如手工擦洗、磨光和喷砂等方法,也可以使用化学方法,如酸洗和碱洗等方法。
第二个过程是修复,可以使用焊接方法、填补法、打捆法和弥补法等多种方法。
3. 保存技术青铜文物的保存技术是青铜文物保护中最终的一环。
由于青铜文物的材质和工艺特点决定了它的保护保存需要特别注意,如何对青铜文物进行储存、展示和运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青铜文物的保存技术主要包括标本防护、气氛调节和避免振动等多种方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要想对青铜文物进行有效保护修复,需要涉及到许多专业的领域知识,如并非每个修复人员都能够胜任此项工作,需要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维护团队才能成功完成。
珍爱国宝丨浅谈青铜器的保养与修复工艺教案

珍爱国宝丨浅谈青铜器的保养与修复工艺教案。
一、青铜器的保养1.常规清洗青铜器的日常保养非常重要。
要定期对青铜器进行常规清洗,并在清洗前将青铜器表面的物质清扫干净。
常见的清洗方法有以下几种:(1)干布擦拭用干布擦拭青铜器表面,去除表面灰尘和杂质。
(2)漂洗将青铜器放入清水中,用笤帚轻轻刷洗表面。
注意不要使用带有化学成分的清洁剂,以免对青铜器造成损伤。
(3)泡洗将青铜器放入清水中,加入适量的细盐,将青铜器泡在水中30分钟至1小时左右。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去除铜中的氧化物,但使用后应注意将青铜器彻底清洗干净。
2.防止污染物侵入在日常使用中,还需要注意避免青铜器遭受二次污染,应放置在干燥且通风的环境中,尽可能避免日光直接照射以及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化学物质接触。
二、青铜器的修复对于青铜器而言,修复是保护其文化和历史价值的重要手段。
现代青铜器修复工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局部修复局部修复主要涉及对青铜器局部的损伤进行修复,该方法的优点是处理方便、经济简便,同时可以修复青铜器前所未有的细小损伤。
常见的局部修复方法有填补、钎焊、拼合三种。
(1)填补填补即在损伤处涂抹适量的铜粉、明胶等材料,填补损伤所形成的空隙。
当填补的深度较浅时,效果较好,但若深度较深,填补材料容易脱落,使得整体修复效果不佳。
(2)钎焊钎焊是通过熔融金属涂于损伤处,借以达到修复的目的。
它可将不同的金属材料将在一起,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
但钎焊需要合适的温度和操作技巧,否则会对青铜器造成二次伤害。
(3)拼合拼合的主要方式是使用黄蜡等材料进行拼合。
应注意拼合过程中避免力度过大,以免对青铜器造成破坏。
2.整体修复整体修复是将多个局部修复形成的单元构建成可回收或可用的整体,使青铜器恢复原来的形态和结构。
整体修复需要专业机构的权威的专业人员进行,修复前的准备工作比较繁琐,修复过程也比较复杂。
整体修复主要采用3D打印、激光扫描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青铜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丰富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由于青铜文物的材质特性、使用环境以及历史变迁等因素,使得青铜文物在保存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青铜文物,对其保护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进行深入探讨,并阐述其在青铜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一、青铜文物的保护青铜文物的保护工作包括保护、鉴定、修复等多个环节,而保护作为首要环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铜文物的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环境保护:青铜文物的保存环境对其长期保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保存青铜文物的库房或展览陈列场所,需要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防止青铜文物受到氧化、腐蚀等损害。
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
2. 防护措施:对于已经出土的青铜文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避免其受到二次损害。
比如对文物进行包装、搬运、陈列等,需要特别注意文物的保护,避免碰撞、摩擦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3. 监测和鉴定:对青铜文物的状态进行定期监测和鉴定,了解其受损程度和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采取相应的保护修复措施。
以上就是青铜文物保护工作的一些基本环节,而在这一过程中,青铜文物的修复工作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青铜文物的修复技术青铜文物的修复技术是指在文物受到损害后,通过专业的修复方法,使其恢复原有的形态和功能,并保证其长期保存和传承的技术手段。
青铜文物的修复技术包括以下几种常见方法:1. 清洗保护:因为青铜文物长期埋藏在地下或保存不善,表面常常积有尘土、灰尘、锈蚀物等。
在修复之前,需要对青铜文物进行仔细的清洗,保持其表面的清洁和光亮,避免其受到二次损害。
在清洗过程中,需要注意洗涤液的浓度、温度、清洗时间等因素,以免对文物造成伤害。
2. 二次保护:青铜文物修复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二次保护,以确保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
西周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西周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西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然而,由于青铜器经过了数千年的岁月洗礼,长期处于埋藏和自然环境中,往往出现破损和腐蚀现象,因而需要进行保护和修复。
本文将重点介绍西周青铜器的保护与修复技术研究。
一、西周青铜器的保护技术1.青铜器埋藏环境保护青铜器的埋藏环境对其保护至关重要。
应选择干燥通风、温度和湿度适宜的场所进行保护。
同时,防潮、防尘、防虫等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2.采取化学保护措施化学保护措施主要包括在青铜器表面进行薄膜保护和防腐处理。
薄膜保护可采用聚乙烯醇等化学物质进行覆盖,以隔绝空气和湿气对其的侵蚀。
防腐处理则可采用特殊的化学物质涂覆在青铜器表面,以延缓其腐蚀过程。
3.物理保护措施物理保护主要是指在展示和储存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支架和保护罩等手段,使青铜器远离有害物质和机械损伤。
二、西周青铜器的修复技术1.清洗与去锈青铜器修复的第一步是清洗和去锈工作。
清洗可以采用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去除表面的尘土和污垢。
去锈则是针对青铜器表面的锈蚀情况,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处理。
2.破损区域修复对于青铜器的破损区域,修复主要包括填补、复原和加固等步骤。
填补是指将缺失的部分用类似材质的材料补充完整,确保整体的完整性。
复原是指还原青铜器原有的形态和纹饰。
加固则是通过加强破损区域的支撑,增加青铜器的稳定性。
3.保护膜修复保护膜修复是修复过程中的重点之一。
经过多年的使用和自然环境的侵蚀,保护膜可能受损或脱落。
修复保护膜需要借助化学技术和仪器设备,并注意使用适当的材料和方法,以保证修复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表面修饰表面修饰是指通过特殊的技术手段,修复青铜器表面的纹饰和色彩。
这可以包括上釉、上漆、上金属箔等工艺,以恢复青铜器原有的美观和艺术价值。
三、西周青铜器的修复实践在西周青铜器的修复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化学、物理、材料和工艺等多种学科和技术手段。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青铜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古代华夏文明的辉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青铜文物经历了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因此保护和修复青铜文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青铜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技术进行浅谈。
一、青铜文物的保护1. 环境保护青铜文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特别是对氧化、硫化等气体和湿气的侵蚀十分敏感。
进行青铜文物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文物的环境。
在展览和储藏青铜文物的场所要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防止酸性气体和湿气的侵蚀,减少文物的腐蚀和氧化速度。
2. 日常保养青铜文物保养时,首先要进行文物表面的清洁,必须使用专业的文物保护剂,不能使用普通的清洁剂。
在文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缓文物表面的氧化速度和腐蚀速度。
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查,及时处理文物表面的损伤,确保文物的完整性。
3. 防盗防损对于文物的珍贵程度,要加强保护力度,设置防盗措施,保证文物的安全。
要建立完善的文物档案和管理制度,对文物的流转和使用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文物损失和遗失。
二、青铜文物的修复技术1. 数据采集进行青铜文物的修复时,首先要对文物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文物的形态、尺寸、材料、工艺和损伤程度等。
这些数据对于后续的修复工作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指导文物的修复。
2. 文物清理在进行文物修复之前,必须先对文物进行清理,去除表面的尘土、杂质和污垢。
清理过程中要非常谨慎,避免对文物表面和损伤造成二次伤害。
3. 腐蚀处理青铜文物在长期的使用和保存过程中,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腐蚀现象。
对于腐蚀现象比较严重的文物,需要进行腐蚀处理。
腐蚀处理的方法有机械去除腐蚀产物、电化学去腐蚀和化学除锈等。
4. 损伤修复青铜文物在保存过程中,往往会有各种损伤,比如碎裂、变形、铁锈等。
对于这些损伤,修复技术可以采用结合金属补充、局部加热、焊接和粘接等方法进行修复。
修复时需要保持文物原有的形态和特征,不改变古物的历史原貌。
青铜器修复的步骤

青铜器修复的步骤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然而,由于岁月的侵蚀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许多青铜器出现了破损和腐蚀的现象。
为了保护和修复这些宝贵的文物,青铜器修复成为一门重要的技术和工艺。
下面将详细介绍青铜器修复的步骤。
第一步:清洗青铜器经过长时间的保存和使用,表面常常沾有尘土、污垢等杂质。
清洗是修复的第一步。
首先,要将青铜器放入一个浅盆中,加入适量的温水,用软毛刷轻轻刷洗青铜器表面,去除表面的污垢。
需要注意的是,刷洗时要轻柔,避免刷毛对青铜器造成损害。
第二步:修复修复是青铜器修复的关键步骤。
根据青铜器的破损情况,修复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全面修复、部分修复和拼接修复。
全面修复是指将青铜器的破损部分全部修复,使其恢复原状。
这种修复方式适用于青铜器破损较为严重的情况。
修复者首先将青铜器分解成各个零部件,然后根据零部件的形状和位置进行修复。
修复者使用特制的胶水将各个零部件粘合在一起,然后将修复后的青铜器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部分修复是指只修复青铜器的部分破损部位,其余部分保持原状。
这种修复方式适用于青铜器破损较轻的情况。
修复者首先确定需要修复的部位,然后将该部位与青铜器其他部分进行分离。
修复者使用胶水将修复部位粘合在一起,然后进行打磨。
拼接修复是指将青铜器的破损部分进行拼接,使其恢复原状。
这种修复方式适用于青铜器破损较为严重且破损部分可以找到的情况。
修复者首先将破损部分与青铜器其他部分进行分离,并用胶水将破损部分的各个碎片拼接在一起,然后将拼接后的部分与青铜器其他部分进行粘合,最后进行打磨。
第三步:防锈青铜器修复后,为了保护其不再受到氧化和腐蚀的影响,需要进行防锈处理。
修复者会在青铜器表面涂抹一层防锈油,以防止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对青铜器的侵蚀。
第四步:修补色彩青铜器修复后,由于修复部分与青铜器原有部分的颜色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行修补色彩。
修复者会使用特制的颜料,根据青铜器原有部分的颜色进行调配,然后将颜料涂抹在修复部位,使其与原有部分的颜色相协调。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青铜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痕迹,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环境的侵蚀,青铜文物往往会出现各种损坏和腐蚀现象,因此对青铜文物进行保护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入手,探讨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实践,以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我国丰富的青铜文化遗产。
一、青铜文物的损害类型青铜文物在长期的保存和传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损害,主要包括腐蚀、损坏和缺失。
首先是腐蚀,青铜文物在土壤中长期埋藏,受到土壤中的湿气、酸碱物质等的侵蚀,往往会导致表面产生绿锈、碳酸盐层等,极大地损害了青铜文物的完整性和美观度。
其次是损坏,青铜文物在使用中或保存过程中,可能会遭受外力撞击、摔坏等意外,导致表面凹凸不平、形体变形等损坏情况。
最后是缺失,青铜文物在长期保存中,可能会有零部件缺失、损坏,导致文物不完整,丧失了历史和艺术上的完整性。
二、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原理保护修复青铜文物,首先要了解青铜文物的材质特点和受损情况,然后制定合理的保护修复计划。
青铜文物多为铜合金制品,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因此在保护修复过程中,需要重视保护青铜文物的完整性和化学稳定性。
考虑到青铜文物受损的不同类型,保护修复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包括化学清洗、机械修复、缺失零部件的复原等多种手段。
1. 化学清洗:对于青铜文物的腐蚀现象,可以采用化学清洗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可以利用化学溶液对青铜文物的表面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腐蚀产物、锈斑等物质,恢复青铜文物原本的色泽和光泽。
还可以使用化学药剂对青铜文物进行防腐处理,减缓青铜文物的进一步腐蚀。
2. 机械修复:对于青铜文物的损坏情况,可以采用机械修复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保护修复过程中,可以通过打磨、磨光等机械手段,对青铜文物的表面进行修复,去除表面的凹凸不平、裂纹等损坏情况,使青铜文物恢复原有的外观。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

浅谈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青铜文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它们不仅承载着古代先民的智慧和艺术创造,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文化纽带。
由于青铜文物的材质特性及保存环境的复杂性,青铜文物常常面临着各种保存、修复和保护的技术难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青铜文物,探讨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简要介绍一些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以期为文物保护工作者和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主要包括清洗、防锈、填补、强化和保管等几个环节。
其中清洗是第一步,它是指将青铜文物表面的尘土、污垢等异物清除干净,使文物表面恢复原有的光泽和色彩。
清洗青铜文物要慎之又慎,一般采用化学清洗剂、超声波清洗或手工清洗等方法,需根据文物的材质和状况选择适当的清洗方式,并注意避免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
防锈是青铜文物保护的重要环节。
青铜在空气中会发生氧化反应产生铜绿(盖苏)等锈蚀现象,严重影响文物的保存和观赏价值。
为了防止青铜锈蚀,一般采用涂覆保护涂层、气相抑制剂、防霉剂等方法。
保持文物通风干燥,减少湿度和酸碱环境的侵蚀也是防锈的有效手段。
填补和强化是针对青铜文物损坏或疲弱的部分进行的保护修复技术。
青铜文物常常因长期使用或保存环境受损,出现断裂、缺角、风化等问题,需要进行填补和强化修复。
填补主要是指用符合青铜文物材质特性的修补材料填充文物的损伤部分,使其回复完整。
而强化则是通过加固、改善文物的内部结构和材质,提高其抗风化和抗老化能力。
填补和强化需要根据文物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方法,同时要注意修复后的文物外观和材质特性与原始状态基本一致。
保管是青铜文物保护的重要一环。
青铜文物的保存环境对其长期保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青铜文物的保存环境要求通风干燥、恒温恒湿、避免阳光直射和化学污染等。
还要定期对文物进行检查和保养,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
青铜文物的保护修复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文物保护修复专业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作者:马云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年第11期
摘要:近现代以来,青铜器在出土过程中时常面临不同程度的损坏,如磨损、锈蚀、破裂及变形等,对其修复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修复技术和修复工艺,恢复青铜器原始状态,并由博物馆进行收藏、展览和研究。
而在完成青铜器的修复后,需对修复成果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避免青铜器二次破损现象的发生。
文章围绕青铜器修复工作和保护工作展开深入讨论,总结了青铜器修复及保护工作的性质、原则以及步骤,并在掌握青铜器病害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集中有效的青铜器修复及保护方法。
关键词:青铜器;修复;保护
1 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的工作性质、原则及步骤
1.1 工作性质
人生病后需紧急就医,青铜器被破损同样需“医治”。
目前,人们在博物馆所参观到的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其中有一部分均来自文物修复工作者之手,遵照中国传统的整形、作旧、补配等工艺,让青铜器重新焕发生机和艺术光彩。
文物修复工作是一项集脑力劳动、体力劳动和技术等于一体的科学研究工作,技术性、专业性以及实践性相对较强,所覆盖范围除了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之外,还涉及金石、美术鉴赏以及金属工艺等相关学科。
从实用技能方面看,与色彩、冶金、雕刻、腐蚀、镀金、翻模、粘合、焊接、油漆等多项内容息息相关。
但上述学科和技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非两种独立事物,是一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果关系。
面对多学科与多技能的交叉应用,青铜器修复者不但要对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系统把握,还应以相关修复理念和修复原则作为基础条件,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青铜器修复过程中,形成对其的有效保护。
1.2 工作原则
在青铜器的修复工作中,第一,需坚持“维持文物原状”的原则,尽可能避免文物修复过程中二次破坏的产生,运用科学方法对青铜器病害进行有效清除;第二,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材料和原工艺的大范围使用;第三,青铜器修复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原则相关标准;第四,坚持可识别与整体协调两者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在整个青铜器的修复过程中,需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原则。
1.3 步骤
青铜器的修复工作步骤具体如下:首先,通过对超声波技术的应用,将覆盖于文物器具表面局部性土垢或者锈蚀进行有效去除;然后,对文物裂缝或者层状脱落位置进行相应的加固处理,运用机械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遮盖器物纹饰和改变原有形貌特征的锈蚀进行彻底清除,保证青铜铜器器身无有害锈、钙质附着物,缓蚀封护后肉眼观察无玄光即可。
2 青铜器病害产生的原因
2.1 挖掘过程对青铜器产生的影响
在实际挖掘青铜器时,如果难以准确把握文物掩埋的深度,则容易对文物产生破坏,易发生工具与工具碰撞或者工具与青铜器碰撞现象,不利于文物完整性的保存。
因此,相关挖掘工作人员需对文物所处范围以及埋藏深度进行系统预测,根据实际调查所得结果进行时间、范围、人员、工具以及深度等相关挖掘方案的制订。
2.2 埋藏环境对青铜器产生的影响
从材质角度来看,青铜器特殊性极强,长期处于地下埋藏环境容易产生严重的锈蚀现象,且地下结构在不稳定情况下,容易发生不同规模的地壳运动,使青铜器在地下受到周围土体结构的严重撞击,发生破碎现象。
与此同时,青铜器表面容易遭受土壤中有害物质的附着,如果未能及时清理这些附着物,将无法考证青铜器实际产生背景,考古价值大大降低。
青铜器作为考古学研究过程中最具价值的文物类型,其埋藏环境直接影响到青铜器的保存,其病害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文物埋藏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2.3 收藏环境对青铜器产生的影响
从环境角度来看,青铜器的埋藏环境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一旦出土,则与空气接触时间和面积逐渐扩大,在这种多氧环境下,青铜器发生锈蚀和氧化的几率相对较高。
因此,在出土青铜器之后,应尽可能以器物实际情况为基础进行相应收藏环境的创设,维持环境内部的干燥性,减少太阳光对器物的直接照射,确保青铜器保存的完整性与长期性。
3 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
3.1 青铜器有害锈蚀的去除
锈蚀是青铜器表面极为常见的附着物,通过综合分析各类锈蚀,可从无害锈蚀和有害锈蚀两方面进行类别的划分。
其中,无害锈蚀是通过对青铜器的常规保存,不再发生二次腐蚀的类型,在文物实际修复过程中对此类锈蚀的去除要求不会过于严格;有害锈蚀则是容易造成文物
受损程度进一步恶化的类型,破坏性整体翻倍,对其去除需采用专业手段。
通常,在去除青銅器表面锈蚀时,主要按照三个步骤开展:第一步,清洗;第二步,祛除氯离子;第三部,去除锈蚀。
首先,在清洗附着于青铜器表面锈蚀时,应尽可能选择不会与青铜器发生反应的中性且温和的清洗液,按照器物纹理和结构进行全面冲洗;其次,通过对相关措施的应用,对覆盖于青
铜器表面的氯离子进行有效去除,促使青铜器稳定性的全面提升;最后,运用物理方法或者化
学方法,去除青铜器表面的有害锈蚀,根据青铜器具体锈蚀情况选择相应的处理方式(图1、图2)。
3.2 青铜器的整形与补配
青铜器经过长时间的埋藏后,容易出现破损与变形。
在青铜器的整形与补配过程中,铸造法、捶打法以及加热整形法等较为常见。
破损程度低的青铜器,我们可以用加热整形法或者捶打法。
而对于材质坚硬、可塑性差的青铜器,可采用铸造法。
在对青铜器进行焊接时,应对被破坏的碎片进行搜集并补焊,确保其稳固性。
值得注意的是,青铜器容易遭受焊接温度和焊接口的损伤,故应尽量避免对焊接方法的过多使用。
对于相对较薄的碎片,其修复方法宜采用粘结方式,将胶粘剂均匀地涂抹在断面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粘合度,在碎片断面处以“钩”形为标准进行磨炼。
3.3 青铜器的封护保存
在青铜器修复工作彻底完成之后,为确保青铜器后期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以及免受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和破坏,可在青铜器表面进行保护膜的涂刷。
现阶段,保护膜主要采用的是B72聚合物材料,这种材料不仅对文物影响较小且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将其涂刷于文物表面,可将外界环境中的有害物质与青铜器有效隔绝。
此外,为实现对青铜器的有效防护,可尝试性地采用苯并三氮唑、氧化银以及表面封护相结合的方法。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造成青铜器病害相关原因的综合分析,在坚持文物修复与保护原则的前提条件下,系统地阐述了青铜器修复与保护的方法。
合理科学的修复与保护方法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青铜器的完整性,为青铜器的收藏与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庄峰.浅谈青铜器的修复方法——以馆藏青铜器为例[J].科技视界,2016(17):278-278.
[2]吴芳.试论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保护及利用——以镇江博物馆吴国青铜器修复为例[C]//南京博物院.小康目标后的江苏博物馆事业——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3]宋艳.两件汉代青铜器的分析研究与保护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5(1):63-70.
[4]张晓梅.对中国出土青铜器修复与保护方法的思考[J].文物世界,2015(11):26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