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9.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本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教案

三、依法维权有途径
(一)维权有途径
1、教师引导:法律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成长,当我们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有哪些维权途径呢?
2、出示课本90页的“未成年人维权途径示意图”,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力受到侵害时,应当通过什么途径维护我们的权利。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情。同时我们要向校园欺凌生活和侵害我们权利的行为说不,在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收集证据,以便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板书
设计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守法不违法
依法维权有途径
教学难点
知道依法维权要通过正当的途径,不要使用违法方式维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一些案例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校园欺凌行为。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一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同时,我们明白了知晓法律,学好法律,用好法律,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在维权的过程中,要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而不能采用违法方式维权。
课题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
课时
2-2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生活中的欺凌行为,了解欺凌行为的危害,懂得在欺凌行为面前应该勇敢的说不,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2、知道我们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加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警惕,预防性侵害。
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 第四单元《9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设计 教案(2)

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三课时一、教材分析课题设置了三个话题:“用好法律维护权利”“守法不违法”“依法维权有途径”。
“用好法律维护权利”通过真实案例和互动探究,介绍了我国未成年人权利的三个维度,也就是专门法律保护、特别条款保护和一般条款保护,帮助学生认识权利来自法律,维护权利同样要依靠法律。
“守法不违法”通过对案例故事的分析,引导学生增强守法意识,从违法犯罪行为会受罚的角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校园欺凌行为。
从维护权力的角度,教导学生要敢于对校园欺凌说“不”,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依法维权有途径”重点介绍维护权利的途径和方式,同时强调维护权利要学会保护自己和搜集证据。
二、学情分析通过简单的法律常识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权利意识,懂得通过法律,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但如何维护权利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学生缺乏这方面的锻炼和实践。
因此本课要对维护权力的途径和方式,教师要给予必要的事例说明。
三、教学目标1.了解未成年人维护权利的三条基本途径。
2.知道未成年人在维护权利时学会保护自己,寻找证据。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未成年人维护权利的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懂得未成年人在遇到侵害危险时要学会“见义智为”,不莽撞行事。
五、教学过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关于法律援助的资料。
学生准备:阅读教材第90页-92页内容。
(一)新课导入1.情景回顾:回顾教材第83页“阅读角”内容:教师:说一说遇到类似这些情况,我们该如何维护权利?2.走进新课: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程。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依法维权有途径。
3.漫画导入:观察漫画,小组讨论,分享观点。
说一说遇到类似这些情况,我们该如何维护权利?引出课题: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依法维权有途径。
4.案例导入:小明在小区散步时,被一条未拴狗链的狗咬伤提问:假如你是小明的朋友,你会给他什么样的建议?提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向狗的主人索赔。
引出课题:知法守法依法维权——依法维权有途径。
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依法维权;2.能够理解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重要性;3.能够通过案例剖析了解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4.能够运用知法守法的法律知识,对自身利益进行合法维权。
二、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依法维权;2.将所学法律知识应用到维护自身权益中。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法律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维护自身权益。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律知识,案例分析,讨论课等。
五、教学过程(一)开场导入1.教师出示依法维权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认识。
2.请学生列举在自己日常生活中需要维护自身权益的场景。
(二)讲授法律知识1.教师对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进行讲解。
2.讲解知识点:法治社会与法律权利;知法守法的必要性;依法维权的基本方式和注意事项等。
3.引导学生思考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重要性,以及违法行为的危害。
(三)案例分析1.教师出示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小明和小红两个同学在上学途中,被一名路过的陌生人打伤了,受伤不轻。
之后两个同学并没有报警,也没有到医院治疗。
大家认为小明和小红应该怎么做?2.学生们讨论出解决方案:首先立即报警,查找凶手;然后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受伤情况,并保留医疗证明;最后可以向法院递交申请,要求凶手赔偿自身损失。
(四)防范赔偿陷阱1.教师以真实案例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赔偿陷阱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2.提出几点防范赔偿陷阱的思路,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今天的知识要点进行概括。
2.让学生再次陈述知法守法和依法维权的重要性,以为之后的行动提供思考。
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重要性。
通过此次案例分析和赔偿陷阱防范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这也是法治社会中每一个人必须学习的知识。
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接地气、易于理解,老师讲解的案例也符合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况,让他们受益匪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上《知法守法依法
维权》第二课时教案
本课程适合六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初步了解法治的内涵和一些法律规定。
学生需要进一步了解公民的各项权利,以及保护公民权利的相关部门法。
他们需要研究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并了解司法制度、法院、检察院、律师的功能和职责。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学生需要懂得遵守法律,不违法犯罪,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并形成守法意识和惯。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学生需要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相关知识,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等方法了解相关机构的功能和职责,并研究搜集证据的相关方法。
不良行为与对应的法律处理措施。
2.通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加深对不良行为在法律上的
意义的理解。
3.分享身边类似情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研究。
活动二:守法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教师出示资料: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引导学生了解未
成年人在法律上的特殊地位和责任。
2.通过民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守法公民的义
务和责任的认识和想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守法公民应遵守的法律和道德规范,并让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守法公民。
七、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在法律上的特殊地位和责任,认识不良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掌握运用法律维权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培养法治思维,引导学生成为守法公民。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探究和思考,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 第二课时 守法不违法》教案

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守法不违法》。
本课主要通过校园欺凌和性侵害两类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教导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学习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应有的态度和方法。
通过教学,让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不违法犯罪,在权利受到侵害时,知道运用相应法律,依法维护自身权利;远离违法犯罪行为,形成守法意识与习惯。
二、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了解其法律后果。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认识到守法的重要性。
3. 学习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时的应对态度和方法。
4. 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
四、学情分析:学生处于六年级上学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和思维能力。
对于违法犯罪行为可能存在一些模糊的认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情境的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观念。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第二课时,主题是《守法不违法》。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通过一些案例来了解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培养大家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
请大家认真听讲,并积极参与讨论。
呈现案例教师:现在我将向大家呈现两个案例,一个是关于校园欺凌,另一个是关于性侵害。
请仔细观察,然后我们一起来讨论。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图片展示相关案例)讨论与思考教师:请大家组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这些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这些行为对被害人造成了哪些伤害?这些行为应该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你们的观点和讨论结果。
(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在课堂上巡回指导)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教师:同学们,现在请各小组的代表上台,向大家汇报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2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2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学会在生活中依法维权。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基础,他们对法律有初步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之前的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学会在生活中依法维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使学生明白法律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手段,增强学生对法律的尊重和信任。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方法。
难点:法律的具体应用,如何在生活中依法维权,如何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模拟:通过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法律问题,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4.互动问答: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问答,激发学生的思考,解决学生的疑问。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新课。
2.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法律的作用和重要性。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的第2课时。
本课的核心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材内容丰富,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常识,但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维权途径了解不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案例分析,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此外,学生对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认同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维护公民权益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法治精神的理解和认同。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法律的作用,学会运用法律维权。
2.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
3.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精神。
4.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资料。
2.制作课件,展示案例图片和视频。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和材料。
4.划分学习小组,分配角色。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法治的重要性,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生活中的案例,如:小明遭遇校园欺凌。
让学生观看案例视频,了解案例基本情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法律角度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每组给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个组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学会运用法律维权。
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2.通过实地观察、交流访谈等方法了解司法制度、法院、检察院、律师等功能与职责。
二、教材分析本课为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第四单元第9课《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个话题“守法不违法”,本话题引导学生认识违法犯罪的法律后果,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观念和习惯。
教材通过校园欺凌和性侵害两类比较常见的违法犯罪现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违法犯罪行为,学习面对违法犯罪行为应有态度和方法。
本单元《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共两课六个话题,六个话题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也能够相互补充和印证,先明确未成年人的概念,知道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的法律保护,在培养学生维护自身权利,尊重他人权利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法律的方法。
培养学生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已经接触了许多生活情境,对于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事务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想法。
但是,在权利受到侵害,或是遇到纠纷时,学生很难运用法律维护权利。
通过本课教学,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引导学生遇事时要想到法律维护权利,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相应法律的救济。
六年级的学生知晓许多不良行为,但并未将这些行为提升至违法的高度,也认识不到自己有“不触犯法律”的义务。
通过本课教学,也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不良行为在法律上的意义,从而在思想和行为上遵守法律,做守法公民。
学生在运用法律维权的途径、方法和技巧方面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
本课重在为学生提供方法论上的指导,引导学生认识预防才是成本最低的维权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上网、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了解未成年人享有的其他特殊权利,了解依法维权的途径,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依法维权的途径和注意事项,学会正确、顺利维权。
课堂小结
我们每个人既要遵守法律,又要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总结提升
板书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
1、守法不违法
2、依法维权有途径
7、小提示:见义勇为,但更要见义智为
8、新闻:公司口头辞退员工,员工去维权没证据不被受理
9、讨论:林女士的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要顺利维权需要注意什么呢?
10、小提示:依法维权要证据。
11、试一试:课本第92页。
让学生对知法犯法的事例进行反思,懂得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学法、守法。
正确认识校园欺凌现象的危害,并知道校园欺凌现象是一种违法甚至可能是犯罪的行为,懂得如何应对校园欺凌,并绝对不做欺凌他人的人。
4、过渡语:校园中,同学之间的相处有许多难忘的愉快时光,但是也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5、校园生活大观察:
(1)你是否见到过一些校园欺凌的现象?或者你是否在电视、网络上了解到一些校园欺凌的现象?
(2)对于校园欺凌,你是如何看待的?如果遇见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
6、活动园:阅读课本第87页,看看王然的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9知法守法依法维权教学设计
课题
知法守法依法维权第二课时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观念,学法懂法,知法守法。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依法维权。
3、知识目标:学会用法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守法不违法;学会依法维权。
重点
学会依法维权。
难点
学会用法律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守法不违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酒后驾驶,教练知法犯法被罚》
视频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守法不违法】
1、小讨论:你是如何看待该名教练的行为的?你还知道哪些“知法犯法的事例吗?
2、小提示:守法不违法。
3、活动园:课本第86页《悔恨的泪水》。
1、活动园:课本第90页。
2、小提示:运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利。
3、小小分享会: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过维权的经验吗?我们维权的途径都有哪些呢?
4、未成年人维权途径。
5、对比:
(1)两警校学生与歹徒搏斗被捅伤,见义勇为需讲方法
(2)机智自救的梁小惠。
6、对比与思考:对比两个故事,你认为谁的做法更好?好在哪里?
(2)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勇敢要要求自己,不欺凌他人。
12、知识拓展:国家防治校园欺凌的举措。
13、活动园:区分正常的身体接触和不当的身体接触。
14、小提示:在和他人接触时,应当注意自己的身体隐私部位不能被人随意触碰。
15、知识窗:性侵。
【依法维权有途径】
7、视频: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怎么做需要做到以下五点保护自己。
8、提示: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可以向有关机关请求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9、校园欺凌调查报告:你认为这些说法合理吗?
10、校园严重欺凌行为对应的刑法罪名。
11、小提示:
(1)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实施校园欺凌的理由,严重的校园欺凌行还会触犯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