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东庐中学2020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 敬业与乐业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五篇】导读:本文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3. 初步学习“摆事实”( 举例论证)和“讲道理”(道理论证)两种常见的论证方法。
4. 对自身学习态度进行反思,端正学习态度,做到“敬业”与“乐业”。
5. 摘录并积累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提升思想素养。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有业----敬业----乐业),把握论证方法。
2.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正领悟。
三.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有关资料,以供课上交流。
2. 教学录音及设备。
3. 小黑板(出示字词与课内思考练习题)。
四. 教学安排:五. 教法与学法: 1. 朗读法。
2. 品悟法。
六.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刚刚结束了第一次月考。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面对着自己与那些成绩比自己高的同学,你是否有反思一下自己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 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学者梁启超先生在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课题) (二) 走近作者:先由学生交流各自准备的有关梁启超的资料,然后教师做适当补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著有《饮冰室合集》。
(三) 检查预习情况:(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释义(并注意写法):① 征引:引用。
敬业与乐业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

敬业与乐业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敬业与乐业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敬业与乐业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学习这篇讲演词论证条理清晰,论据生动有力。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这篇讲演词的结构安排,体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特点。
2、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二、简介作者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
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清光绪举人。
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
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
三、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明确:课文共七段,总体结构是”总一分一总”式:开头总起全篇;然后分别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平行并列;最后总结全篇。
条理清晰,纲举目张。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6段):论述敬业和乐业的重要。
第三部分(第7段):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学习第一部分。
思考:讲演词开头交代题目的来源其用意是什么?哪句话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文章开头先交代题目的来源,用意在于说明题目虽然来源于古籍《礼记》和《老子》里的两句话,但跟原文语句的本意不同,是”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这样交代既可避免听者把题目和《礼记》、《老子》里面语句的原意混同了,又可显示出论述的科学性,讲演的趣味性;同时,提出题目来由,也便于揭示全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讲演的纲目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敬业与乐业》(第1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doc

6《敬业与乐业》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3.学习议论文基本的论证方法:举例子和讲道理。
4.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学习重难点】1.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路。
2.体会演讲的口语特色。
3.真切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旨意。
【新知预习】一、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
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
确立主旨。
这里讲的是针对性。
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
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二、走近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字词预习】一、给加点字注音。
厌恶.( ) 禅.师( ) 佝偻..( ) ( ) 骈.进( )哭丧.着脸( ) 强聒.不舍( ) 教诲.( )二、解释词语的意思。
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课堂探究】探究1:速读全文,找出演讲中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的观点。
探究2:思考本文运用了怎样的结构形式,并划分文章的结构。
探究3:思考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优化训练】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孔子说:“饱食终日,________,难矣哉!”一现尊荣。
(2)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业为先,________。
”(3)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__,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在本次《敬业与乐业》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和论证方法的学习存在一定的挑战。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敬业与乐业的深层含义时,往往需要更多的实际案例和情境体验来帮助他们形象地感知这一概念。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可能会引入更多生动的例子,比如播放一些敬业乐业的典型人物的访谈视频,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敬业与乐业的力量。
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6课《敬业与乐业》教案,选自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本节课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理解课文:《敬业与乐业》的作者观点和论述方式,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掌握重点词汇:敬业、乐业、职责、尊重、进取等。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敬业与乐业的基本概念。敬业是指对所从事的工作充满热爱和责任心,乐业则是对工作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两者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敬业乐业在职场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体验。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敬业乐业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5篇《敬业与乐业》是一篇宣讲人生与事业关系的演讲词。
本文紧扣中心“敬业乐业”展开论述。
开始援引古籍提出中心论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课《敬业与乐业》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梳理文章内容,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明确文章论点。
2.从“有业”“敬业”“乐业”三个角度为每一部分分层,从而明确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每一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关系。
3.在分析梳理文章内部逻辑关系的过程中,学习文中涉及到的多种论证方式并能够将举例论证的方法加以运用。
4.通过评价作者的观点,学生能够尝试用辨证眼光看待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
教学过程(一)环节一:回顾已知,激兴趣、导新课教师引导:我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不但自己非常优秀还是一位特别出色的父亲,他把九位子女都培养成了特别杰出的人才,他就是梁启超。
梁启超,字卓如,又号饮冰室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共有9个子女: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图书馆学家梁思庄、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
我们学过他的《少年中国说》,一起来背诵一下最后一句话。
学生活动:聆听老师对作者的介绍,引发学习的兴趣,再由熟悉的文本过渡到对新课文的学习。
(二)环节二:圈点批注,玩游戏、理结构教师引导:我们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在做游戏之前请大家把所有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书上画出来,在书的空白处适当写一写你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学生活动:在书中画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旁批自己的感想。
教师引导:第一个游戏:请从你画的句子中挑出十句话,这十句话要能够涵盖文章内容,以作者的口吻说出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敬业与乐业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5、敬业与乐业一、学习目标1、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知识,识记文中涉及的警句;2、理解和运用“举例子”、“讲道理”的两种论证方式;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树立做事即全力以赴、专心致志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两种论证方法的初步学习。
第一课时【预习案】1、了解作者。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教诲.()解剖.()骈.进()佝偻..()层累.()拣.择()3、根据拼音写汉字旁wù()断zhāng取义()全fù精神()xiè渎() gōngdé圆满()强guō不舍()4、解释下列词语。
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言行相顾断章取义不二法门征引5、熟读课文。
【探究案】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2、作者在文章中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3、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第二课时4、课文3、4段运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有业之必要”?5、课文第7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6、完成课后练习三、四题。
【训练案】事业篇柳斌杰自然造物,最美好的莫过于人的生命。
然而它来去匆匆,惟其珍贵而短暂,所以在人类进步的历程中,每一代青年,在人生之舟起锚开航之际,总要探索人生永存的秘密。
把它裹进花前月下的男女柔情之中?把它交给吃喝玩乐的享受?把它关在金钱筑起的象牙塔里?把它置于戒备森严的高楼深院?古往今来,有多少风华少年,在酒色财气的迷惘中浪费了最宝贵的一生。
在前人用生命所写的启示录中,有一个个惊叹号在警告后人:要谨防灵魂的蛀虫、人生的蟊贼。
金钱、财产、享乐,都只能是人们生活中的奴仆,一旦让它们变成人生的主宰,那将是最大的不幸。
人们不停地探索,终于找到了人生永存的保险柜,这就是伟大的事业。
事业是人生的常青之树。
它植根于人民幸福的土壤中,汇合千千万万的人生,永远生气勃勃,枝繁叶茂。
谁的人生与事业不分离,谁就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进步的事业是永存的。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20201125190127)

九年级上册语文《敬业与乐业》教案作为一位学者,作为一名教育家,梁启超先生没有将自己的人生哲思、语言智慧埋没在丰富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中,这是难能可贵的。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敬业与乐业》教案,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初步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解议论文中的论点、论据及二者的关系。
3.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研讨“敬业与乐业”精神的深层内涵。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从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学习谈起,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面对着自己的成绩,你是否反思过自己学习的态度呢?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你是否做到了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呢?我们又该怎样才能把学习当成一件乐事呢?七十多年前,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在一次讲演中,提出了“敬业与乐业”的主张。
尽管时隔大半世纪,但他所提的这种主张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敬业与乐业》这篇文章,在感知先哲思想风采中,去观照自己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领悟人生的真谛。
课堂实录一、走近作者【设计意图:全面了解作者,深入了解其社会地位。
】梁启超( 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是我国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
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
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 卷,1000 余万字。
二、掌握生字生词【通过学生的预习与老师的强调,掌握字词音形义。
】1.掌握生字读音。
佝g o u偻l o u骈pi On进亵xi电渎d u心无旁骛w u 强聒(gu o)不舍禅ch a n师2.理解词语的意思。
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部编版2020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6 敬业与乐业导学案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及经典语句和格言
3、理清本文的结构,理解本文的主题
4、学习本文条理清晰的论证方法
【重点】
1、理解“的巧妙结合。
【难点】
【学法指导】
【课时安排】
共 2课时
总第21-22课时
2、拓展反思
作为学生,学习便是你们的职业,反思一下自己在学业中的种种态度和现象,结合作者的观点,谈谈自己所受到的启发。仿写一两段文字,将文中的道理或事例换成我们自己的道理或事例。
我的收获
(学生)
课后反思
(教师)
预习指导《绩优学案》
1、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戊戌变法”领袖之一,并称"康梁"。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学术大师。是位爱国主义者、世界名人。他名成于政治,功成于教育与学术,而学术则成于饮冰室书斋内。梁启超自幼受过良好教育,比较系统地学习了中国古代典籍。勤奋好学加之天资聪颖使他十二岁考中秀才,十七岁考中举人,享有“神童”美誉。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著述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宗教及文化艺术、文字音韵等。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全集》。该文集共计148卷,1000余万字,为后人留下丰厚的学术遗产,成为一代宗师。
三、合作探究
语言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例如,对孔子的两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做了生动而饶有趣味的讲解:“孔子……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难!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业与乐业
预习导学: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旁骛()亵()渎骈()进强聒()不舍()gou偻 xian( )慕 mi( )诀 jian( )择二、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或写一段话。
断章取义:
安居乐业:
心无旁骛:
强聒不舍:
见异思迁:
二、了解有关演讲词及其口语特色的有关知识。
三、查阅资料,了解作者梁启超以及课文的写作背景。
四、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
五、阅读课文,试从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从中作者
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情况,并让同学展示预习成果。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一)、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你能否用文中原句简单概括?
(二)梳理文章思路,想想作者是怎样把问题说清楚的?(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划分结构层次)
四、研读课文:
(一)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重要性的?(二)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三)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用到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四)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职业,理解了敬业与乐业,请同学结合学习实际和课文,
谈谈如何更好地去学习,做一个敬业乐业的好学生?
巩固延伸:
(一)“富门寒教”与“寒门富教”
当今家庭,绝大多数只有一个小孩,所以孩子们都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对其教育也越来越科学。
“富门寒教”就是极有意义的教育方法。
“富门寒教”古已有之。
陆游“从来简俭作家风”,王安石告诫子女“家衰离不开一个奢字,人败离不开一个逸字”堪称“寒教”典范、这种家教常为今人所推崇,香港亿万富翁包玉刚、李嘉诚等,深知“千金难买幼时艰”的道理。
有意让孩子们远离富贵自食其力,所以他们的子女个个事业有成。
现在的许多学校,常请革命老前辈给学生讲革命传统,让他们了解上一代人的艰辛,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屡,恒念物力难艰”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从而让孩子们明白,从小在密罐里泡大的人,是没多大毅力与恒心的,只有泡一泡苦水,才会拥有缔造终身受用的精神财富。
然而,与“富门寒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寒门富教”。
应该说明在大多数家庭还称不上“富门”,却有相当多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抱着“苦了什么也别苦了孩子”的心态,对孩子大施“富教”。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尚且不说,衣服要穿名牌的,零食要吃进口的,学习用具要买高档的,兜里的零用钱不断,桌上的好菜独享。
处处养尊处优,时时惟我独尊。
父母自己勒紧裤带过日子,却让孩子的“消费意识”大大超前。
然而,遗患的是“寒门富教”的结果并没有让孩子的德、智、体方面“富”起来,这样的“富教”实质上是“害教”。
因此,不管是“富门”还是“寒门”,都是让孩子少享点现成的福多吃点苦头。
一个孩子只有从小经受着生活的磨练,长大才能成为有用之才。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本文采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依据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出下边句子的含义(2分)
①富门寒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寒门富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富门寒教”与“寒门富教”
【答案】
1.应让孩子少享福多吃苦
2.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3.(1)在好环境下用吃苦的方法去教育(2)在差环境下用享福的方法去教育
4.我们应去多经经风雨,多吃吃苦头,才能更好地磨练自己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