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测!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九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②二月革命(1917.3)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掌握主要权力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揭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序幕。

(阿芙乐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为主席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2年,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联盟的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1937年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使苏联由传统上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苏联的国防力量由此加强。

与此同时,加快实现农业集体化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会议,即巴黎和会。

会议主要由英、法、美三国主宰。

12,主要内容:(1)领土:(2)军事:(3)政治:(4)赔款:(5)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以英、法、美等国瓜分(这一条最能体现一战的帝国主义战争的性质)。

3、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无视中国人民的权益,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

41919-1920年,协约国分别同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合约,同《凡尔赛和约》一起,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1(内容①英法日美《四国条约》,②英法日美意《五国条约》。

③《九国公约》:1922年,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

实质:是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目的)华盛顿会议是凡尔赛会议的继续,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九年级 下册)

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九年级 下册)

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九年级下册)★第1课俄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2.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

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政策1.背景: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3.领导人:列宁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1.时间:1922年底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领导人:斯大林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要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要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要点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新时代的曙光1、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原因):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②、一战使帝国主义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③、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推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力图扑灭国内革命火焰。

⑤、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

⑥、俄国的工人阶级力量比较集中。

2、十月革命的经过:①、提前爆发原因:(1917年4月列宁回国,8月确定了武装起义的方针和时间,原定于11月25日)由于临时政府企图占领布尔什维克中央所在地——斯莫尼尔宫,因此被迫提前起义。

②、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1917年11月6日——7日(俄历十月,因此叫十月革命)③、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列宁指挥)④、起义胜利:1917年11月7日攻占冬宫⑤、建立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⑥、巩固革命政权的措施: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4)同德国和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⑦、迁都: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将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3、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①、1918年—1920年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武装干涉苏俄革命,苏俄国内也发生反革命叛乱,企图把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②、经过三年艰苦的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③、三年国内战争时期采取的措施:A、加强红军的建设。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主要余粮收集制)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

世界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笔记第一单元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二月革命(1917年3月)1、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阶级矛盾激化。

2、结果:⑴推翻沙皇专制统治⑵两个政权并存①士兵苏维埃②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消灭了人剥削人制度的革命)1、原因:它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及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

2、彼得格勒起义时间:1917年11月;人物:列宁;地点:斯莫尔尼宫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和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3、革命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意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1921年列宁领导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2、1922年苏联成立(1922-1991年共69年)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1、1924年列宁逝世2、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①措施:1928-1937年(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工业)②成效: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由此加强3、1936年苏联新宪法(标志着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4、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⑴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国家用指令性计划管理一切经济活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比课本好,不看后悔!)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提纲(比课本好,不看后悔!)

第一课十月革命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6、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慕尼黑阴谋
2、绥靖政策
3.第二次世界大战
4.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第8课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1、冷战政策
2.美苏争霸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
2、科索沃战争
第16课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九下历史笔记(第1、2、3、4课)

九下历史笔记(第1、2、3、4课)

第1课 苏俄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917—1925)一、俄国社会主义的建立——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又叫十月革命) 1、俄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爆发的原因/背景:①一战将俄国推向全面崩溃的边缘,加剧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导致二月革命的爆发②1861年农奴制改革不彻底,使俄国经济相对落后(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③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其政党逐渐成熟④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列宁发表《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胜利方向。

2.经过:①标志:“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②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③结果:攻占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意义:①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③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二、列宁探索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春)原因:集中力量战胜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进攻(1918—1920俄国三年内战);用国家命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内容:余粮收集制(农业);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近似单一公有制);取消自由贸易(排斥商品、货币、市场与价值规律);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分配) 评价:(积极)战胜了国内外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消极)不符合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农民利益2、退一步,进两步——新经济政策(1921春—1925)原因: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为解决经济困难,加速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调动人民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内容:实行粮食税,余粮可自由买卖(承认市场) 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允许多种所有制并存,部分发展资本主义) 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部分发展市场经济);按劳分配评价/作用:调动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工农联盟得到巩固。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下历史第1-10课知识点(含答案)

九年级(下)世界历史复习提纲姓名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课: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

领导者:列宁。

性质:无产阶级革命2、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俄。

十月革命的特点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意义:见9下书5页。

3、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列宁在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代替了原来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

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结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5、苏联第一五、二五计划的时间是:1928-1937年。

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6、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苏联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形成,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模式弊端见9下书10页。

7、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总的特点是道路曲折,先后出现两次重大的转折: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巴黎和会: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中国的影响: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引发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2、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签订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第一单初中九年级历史元 第1课 十月革命

第一单初中九年级历史元 第1课 十月革命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名师指路一、知识梳理1.背景:一战——二月革命2.过程:1917年4月列宁回国——8月会议——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人民委员会——俄国退出一战——1918—1920年粉碎干涉和叛乱——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3.历史意义: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教材详解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这次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俄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来到彼得格勒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

7日晚,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及冬宫的被占领,起义取得了胜利。

随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3.苏维埃政府的巩固: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同德奥议和,退出一战;把首都迁到莫斯科;经过三年国内战争,粉碎了外国的干涉和国内的叛乱。

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三、图片点拨1.P2页“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十月革命的功勋舰,是十月革命的象征。

现在被永久地固定在涅瓦河河畔,成为历史博物馆。

这幅图片是考察十月革命的热点图片。

2.P5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这幅漫画充分体现了十月革命的历史影响,证明了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的伟大意义。

点评:该部分的识记主要抓住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意义即可,同时也可以试着建立本课的知识结构表。

点评:1.二月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是一场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原因)和条件
1.背景:
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继续参加一线,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2.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力量发展强大;
有一个成熟的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帝国主义国家都忙于一战,为十月革命爆发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例题1“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有关的战争是()
A.美苏冷战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拿破仑对外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B
解析: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帝国主义国家都忙于一战,为十月革命爆发创造了有利的国内外形势,答案B。

例题2下列关于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临时政府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B.临时政府镇压国内人民反战运动
C.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D.沙皇政府的残余力量进行叛乱
答案:D
解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D项不是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答案D。

1.下列不属于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原因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反动政策
C.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D.外国的武装干涉
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时,最有利的国际因素是()
A.第二国际的领导
B.民族解放运动的广泛兴起
C.旧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破坏
D.帝国主义各国的大规模厮杀
3.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大部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巴黎公社与十月革命爆发的相似背景是()
A.都因为国际战争而引发
B.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件都已经成熟
C.均有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4.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③俄国在当时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④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和战斗性很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D 解析:外国的武装干涉主要出现在十月革命之后,故选D。

2.D 解析:十月革命发生时,帝国主义各国正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故选D。

3.A 解析:巴黎公社时无产阶级革命还不成熟,也没有成熟的政党领导,B、C可排除;D项只符合十月革命,可排除。

巴黎公社爆发的背景是普法战争,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二者都是因为国际战争而爆发,故选A。

4.C 解析:十月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因此②④是主观条件,①③是客观条件。

故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