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小论文——艺术家的人生
梵高艺术人生研究报告论文

梵高艺术人生研究报告论文引言文艺复兴时期的荷兰画家梵高是艺术史上独特且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他的艺术作品展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同时也揭示了他复杂而动荡的个人生活。
本篇研究报告将深入探讨梵高艺术作品背后的人生经历,并分析其对他艺术风格的影响。
1. 梵高的背景和早期生活梵高出生于1853年,是荷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儿子。
他在幼年时就展示出对艺术的兴趣,并在年轻时从事过各种职业,包括销售、教书和神职工作。
然而,直到他27岁时,他才真正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于绘画。
梵高开始学习绘画技巧,并通过临摹大师的作品来提升自己的技艺。
2. 梵高与印象派的接触在巴黎的一次展览中,梵高首次接触到了印象派的绘画风格。
这对他的艺术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梵高开始尝试使用更明亮的色彩和更短的笔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也开始对光线和阴影的运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展示。
3. 梵高的心理健康问题梵高的个人生活始终充满了挣扎与困惑。
他常常陷入情绪低谷和抑郁之中,这给他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根据他的信件和日记的记载,梵高可能患有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导致他的作品在画面上表现出极度的情感和内省。
4. 梵高的艺术风格和主题梵高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又多样化。
他的早期作品主要描绘了荷兰乡村的风景和人物。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梵高的作品越来越充满了对内心情感的表达。
他用浓烈的色彩和鲜明的对比来表现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包括夜晚、星空、向日葵和自画像等。
5. 梵高的影响尽管梵高在他的一生中并未获得广泛的认可和成功,但他的作品在他去世后得到了巨大的赞誉和关注。
他的创作风格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表现主义和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
他的作品被世人认为是情感与灵魂的抒发,赋予了艺术作品新的诠释。
结论通过本篇研究报告,我们深入探究了梵高艺术人生的重要方面。
他的个人背景和早期生活对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概论的论文范文

艺术概论的论文范文艺术概论是探讨艺术本质、功能、发展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学科。
本文旨在从艺术的起源、特性、分类、功能和审美等方面,对艺术进行一个全面的概述。
艺术的起源艺术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至今没有定论。
一种观点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模仿本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表达的需要。
无论是模仿还是表达,艺术的起源都与人类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艺术的特性艺术具有创造性、表现性和审美性。
创造性是艺术区别于其他活动的重要特征,艺术家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创造出新颖的艺术作品。
表现性则是艺术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审美性是指艺术作品能够引起人们审美体验的特性。
艺术的分类艺术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艺术形式,可以分为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等。
按照艺术内容,可以分为现实主义艺术、抽象艺术和超现实主义艺术等。
艺术的功能艺术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和社会功能。
审美功能是艺术最基本的功能,通过艺术作品,人们可以获得美的享受。
教育功能体现在艺术可以传递知识、价值观和文化。
娱乐功能则是艺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
社会功能则是指艺术在社会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是互动的。
一方面,艺术反映社会现实,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另一方面,艺术也能影响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艺术作品常常是艺术家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批判,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结论艺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艺术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欣赏艺术的美,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艺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概论的研究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也在不断地演变。
未来的艺术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以及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交流与融合。
艺术概论小论文——艺术家的人生

艺术家的朝圣路从古至今,我们这个星球上诞生了的文明如恒河沙数,却又随着历史长而河沉淀逝去。
但是,每个文明最令后人感慨的还是在于辉煌的艺术品和那些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
因为,从艺术的发展来看,艺术生产是在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从中分化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
所以才有余光中的诗中所言的,李太白那“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而艺术家的创造,又随着时光翩跹,社会发展而具有差异和共性。
他们有着共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着共同的艺术精神,又面对着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踟蹰。
一.“文章憎命达”“文章憎命达”这一句诗直如千古文人的谶语。
原句出自杜甫的《天末怀李白》,诗中杜甫的原意是为李白遭到流放夜郎而牵挂同情,才高八斗而怀才不遇的命途而愤慨不平。
但是,也一语道出了艺术家创造艺术产品所需要的生活体验。
作文章忌讳坦荡的命途,那艺术家们的创造何尝不皆如是?以宋代的书画家、文学家苏轼为例。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
但是苏轼最高的艺术成就却在人生的最低谷中所造就的。
他在因为诗作而被卷入“乌台诗案”中几次濒死,最后逃过一劫被贬黄州做了团练副使,但是也并无实权,还受到地方官员的时时监视。
甚至在其书法名作《寒食帖》中留下了这样的诗句“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
从中自可见苏轼的生活之窘困,最末一句“死灰吹不起”更见一代文豪的凄凉。
但是,不过数月之后他便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
此外的《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也纷纷于此时写就。
苏轼在政治迫害中,才真正将他的学识融会为一体,将儒释道打通为一,成为了他的人文品格。
艺术人生论文1500字

艺术人生论文1500字篇一:艺术人生想象力论文艺术人生想象力论文摘要: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余华是一个不善于书写当下现实的作家,一遇到一些现实问题他的叙述似乎就显得不那么灵光。
余华自己也多次强调,它与现实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紧张关系,尽管他所强调的“现实”并非只指当下的现实生活,当下的现实由于存在着明确的时间指向,无疑使他的心理紧张更加突出。
这在很多人眼里似乎是一种创造上的遗憾,但笔者却认为,这种遗憾对余华来说似乎毫无意义,对余华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写者来说,这仅仅是一种叙述上的习惯,一种不可分割的叙事空间。
如果全面回顾一下余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仔细观察他在艺术转型后的精神走向,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突出的现象,那就是他非常执着于对回忆的叙述,乐于向往事发出邀请。
除了一些婚姻之类的现实题材在时间上显得较为模糊之外,他90代的几乎所有叙述都向往事敞开。
当他的笔触一蘸上往事的墨汁,就如鱼得了水而游刃有余了。
可以说,他的所有感触,所有思考,一旦进入那回忆的时空,便鲜活异常了。
所以余华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往事并不如烟”的叙述。
那么,回忆对余华的创作心理和作品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呢?笔者将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独立艺术人生的构建:往事的重新选择和组合余华曾感慨到:“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而且还可以不断的更换自己的组合,以求得不一样的经历”[1]另外他在篇二:艺术人生想象力论文艺术人生想象力论文摘要:现在有很多人认为余华是一个不善于书写当下现实的作家,一遇到一些现实问题他的叙述似乎就显得不那么灵光。
余华自己也多次强调,它与现实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紧张关系,尽管他所强调的“现实”并非只指当下的现实生活,当下的现实由于存在着明确的时间指向,无疑使他的心理紧张更加突出。
这在很多人眼里似乎是一种创造上的遗憾,但笔者却认为,这种遗憾对余华来说似乎毫无意义,对余华这样一个训练有素的写者来说,这仅仅是一种叙述上的习惯,一种不可分割的叙事空间。
艺术概论论文(精选3篇)

艺术概论论文(精选3篇)艺术概论论文篇一首先,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入手。
在大部分音乐专业学生的意识中,专业课指的是各种术课(如钢琴小课、声乐小课),和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作曲、音乐史等理论课程,而把艺术概论排除在外,所以,教师有必要在上课之初从-白话文§ 艺术与社会、艺术与音乐、艺术与自身发展等角度将《艺术概论》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阐明清楚,让学生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主动学习。
第二,教材的选择。
《艺术概论》的教材种类繁多,难度深浅不一,各有侧重。
如王宏建主编的《艺术概论》,这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从艺术本质、艺术门类、艺术发展、艺术作品、艺术接受、艺术创作几部分系统、全面、专业地阐明了艺术学,内容较为深奥,是所有艺术类从业人员都适用的艺术学专著;而专门针对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由彭吉象、张瑞麟所著的《艺术概论》一书,虽然也是从艺术概说、艺术种类、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传播等方面进行编著,但它更侧重于从音乐的角度来阐明艺术的哲理性,较多地结合了音乐作品、音乐欣赏等内容,不失为一本适用于音乐学专业的好教材。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再结合学生的信息反馈,笔者发现学生对教学内容仍有不适之处,于是及时调整,选用了由郑锦扬主编的《艺术概论》,这本教材与前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将艺术原理与艺术门类分开,大幅度地增加了艺术门类的内容,每门艺术门类都从起源、发展、特点等方面展开,更加侧重于艺术的实用性,对于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音乐专业学生来说,具体可感的内容比理论性、抽象性较强的内容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书本内容,略做了调整。
先从具体的艺术门类,即学生最为熟知的音乐开始,让学生对课程产生一种亲切感,再继续美术、舞蹈、戏剧戏曲、电影、文学等内容,通过了解各艺术门类的发展、特点,对各艺术名作进行赏析后,最后结合艺术原理的部分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真正的艺术家_关于艺术家的议论文1000字

真正的艺术家_关于艺术家的议论文1000字艺术,是一种虚无缥缈、不拘于形式的精神灵魂的交流,它如朦胧夜空中飘渺的月影,如荒芜悲凉之地的一朵盛开的鲜花,如寂寥无垠的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一般,在不经意的回眸之间,给你最深沉的灵魂的撞击。
而真正的艺术家就是艺术的使者,用一颗悲悯的、孤独的、富有创造力的心,将生命献祭于艺术,再在灵魂中重生。
真正的艺术家是悲悯的,对人的苦难抱有同情并始终真挚关注着人类的命运。
周天黎说过:"艺术创作的一种最高境界是表现悲剧性之美感;是一个画家自己的生命,灵魂,良知对真、善、美最真诚的祭奠!"那些真正触动人心并得以永世流存的艺术作品,哪一个不是包含着无数美好情感和对困苦的同情与反抗?正是因为米勒对那些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始终怀有深深的悲悯和赞美,才得以用那满腔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交织成了《晚钟》。
得到灵魂深处的空旷与虔诚,他的作品中最感人的是对细节的描写,每一条深深浅浅的皱纹,每一块冻疮的茧都是他最深沉的悲悯之情,是他对质朴、纯良的赞美,是他对爱的献祭!又如周天黎的《生》,上方是十字架上的乌鸦,下方是残桩断藤中盛开的杜鹃,两种极端强烈的反差,美丽和绝望重叠在一起,造就出凝重的艺术感染力,令人悲悯,令人震撼。
新的生命竟从死亡中得到重生,造就生命的尽头便是死亡,死亡的尽头便是重生的?震撼!真正的艺术家是孤独的,只有孤独、敏感的生命,才能脱离紫陌红尘,触碰到灵魂深处的孤独。
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都有极致的爱,最极致的爱就是用生命去爱它,这种爱注定是伟大的,也注定是悲壮的,不得人理解的。
古人云"古来圣贤皆寂寞""高处不胜寒",当你的思想到了最高的境界,你便注定无法受到凡尘俗人的理解了。
一个孤独的人,是不会留念滚滚红尘中的浮华名利的,当你的生命中只剩下了一个东西,你便会真正地洗尽铅华,摆脱了尘世、肉体、传统礼教文化的束缚,在一方属于自己的自由天地用灵魂歌唱,即使肉体泯灭,灵魂的歌也会永远悠远、清亮。
【荐】艺术人生作文6篇

艺术人生作文【荐】艺术人生作文6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
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艺术人生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艺术人生作文1人生就是在作一幅画。
每个人在出生时如同得到一张白纸,需要你在漫漫人生道路上为它增添色彩。
知道生活的人会泼墨画就一幅壮阔的画卷,而没有领悟生活真谛的人只能在白纸上留下惨淡的墨迹。
人生是一种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一部作品。
一个人能否让自己的"作品"充满艺术气息,关键就在于他是否真的懂得生活。
懂得生活,做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
作画,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全局。
如果一个人囿于眼前小利,不思进取,他就好比是在拿着白纸的一角在人生的画纸上作画,这样的"人生画"既显得小气又没有施展功力的余地。
所以,做人要有追求。
太白吟诵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润之坚定写下"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慷慨之辞走出乡关去寻找更加广阔的新天地;辛弃疾少年从戎,立志报国,为收复中原而"挑灯看剑",跃马于大江南北,书写着自己的理想抱负。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只有做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你才会在人生的画纸上挥就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
懂得生活,做一个勇于挑战的艺术家。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
充满艺术气息的人生作品固然会得到大家的赞许与羡慕,但是我们不可以将他人作品生搬硬套到我们的人生中,那样就好比是用尺作画,得到的只会是呆板而僵硬的线条。
因此,人生之画要有创造力,要勇于挑战,正如不久前退役的姚明。
姚明退役声明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就像一位向导,你不停地追随他,他就会为你打开一扇又一扇大门。
每扇大门外都各有各的不同,精彩无比。
艺术家的人生观与其作品艺术

艺术家的人生观与其作品艺术第一章艺术家的人生观艺术家的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作品艺术的创作方向、创作主题、创作风格等方面。
艺术家的人生观是其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世界的观察、对于人类社会的感悟和审美态度等综合体现。
因此,通过解析艺术家的人生观,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所承载的意蕴、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1.1 艺术家的生活方式艺术家的生活方式往往与一般人群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他们的创作需要时间和空间的精细安排,而个人的生活则往往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与适应,以保证创作的能力和状态的稳定。
因此,艺术家的人生观中普遍包含着对于时间、空间、节奏等因素的高度认识和理解。
1.2 艺术家的理想与信仰艺术家的理想和信仰对于其作品的价值和内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例如,德国艺术家卡尔•斯帕克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个人信仰和人道主义精神;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则展现出了他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审美价值取向。
通过分析艺术家的信仰,把握其生命和思想的底蕴,能够更好地了解作品中所传递的意义。
1.3 艺术家的世界观艺术家的世界观是其对于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是其创作中的内在逻辑和思考方式。
不同艺术家的世界观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其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差异。
通过分析艺术家的世界观,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艺术的风格和特点。
第二章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艺术艺术家的作品艺术是其人生观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其作品中所寄托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观念的具体体现。
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人生观的内涵和意义,同时也能够深入探究其艺术风格、技法和语言特点。
2.1 梵高的油画《星夜》梵高的油画《星夜》不仅体现了他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热爱,更展现出了他内心的独特世界观和审美价值观。
通过大胆运用色彩的对比和变化,梵高在作品中表达了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创新。
这一作品的成功,不仅奠定了梵高在艺术领域的地位,更为后来的艺术家探索和创新打开了一扇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家的朝圣路
从古至今,我们这个星球上诞生了的文明如恒河沙数,却又随着历史长而河沉淀逝去。
但是,每个文明最令后人感慨的还是在于辉煌的艺术品和那些极具创造力的艺术家。
因为,从艺术的发展来看,艺术生产是在物质生产发展到一定高度,才从中分化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
所以才有余光中的诗中所言的,李太白那“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而艺术家的创造,又随着时光翩跹,社会发展而具有差异和共性。
他们有着共同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有着共同的艺术精神,又面对着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踟蹰。
一.“文章憎命达”
“文章憎命达”这一句诗直如千古文人的谶语。
原句出自杜甫的《天末怀李白》,诗中杜甫的原意是为李白遭到流放夜郎而牵挂同情,才高八斗而怀才不遇的命途而愤慨不平。
但是,也一语道出了艺术家创造艺术产品所需要的生活体验。
作文章忌讳坦荡的命途,那艺术家们的创造何尝不皆如是?
以宋代的书画家、文学家苏轼为例。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作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
但是苏轼最高的艺术成就却在人生的最低谷中所造就的。
他在因为诗作而被卷入“乌台诗案”中几次濒死,最后逃过一劫被贬黄州做了团练副使,但是也并无实权,还受到地方官员的时时监视。
甚至在其书法名作《寒食帖》中留下了这样的诗句“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
从中自可见苏轼的生活之窘困,最末一句“死灰吹不起”更见一代文豪的凄凉。
但是,不过数月之后他便写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赋》。
此外的《后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也纷纷于此时写就。
苏轼在政治迫害中,才真正将他的学识融会为一体,将儒释道打通为一,成为了他的人文品格。
这一切,在他的文学艺术作品《赤壁赋》中由主客之间的对话谈论可以很好地看到。
由此可见,艺术家们命途愈坎坷,对生命主体的体验愈深刻,悲剧抗争意识愈浓烈,其成就艺术创作的成就也就愈辉煌。
在逆境之中,艺术家的人格主体,更能够从时代的泥淖中超拔出来,从而为艺术品注入超出时代乃至于时间的生命力、感染力。
二.“千年未有之变局”
在李鸿章曾在他的一封奏折中提过这样一句话“千年未有之变局”。
李所指的是清王朝面临的世界变革威胁。
然而在艺术领域,同样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场巨大变革。
现代艺术替代了传统。
冷战后至今,后现代艺术又伴随着更发达便捷的媒介席卷而来。
几乎属于过往的传统艺术,往往是社会精英的专属品,是社会普通大众难以接触的阳春白雪,比如西方曾经盛行过的繁复优雅“巴洛克艺术”。
更关键的是,传统艺术忽视甚至压抑了人的主体性,而这正是现代艺术的核心。
但而在二战后,尤其是在冷战后,后现代艺术蓬勃而起。
与现代,甚至于传统的艺术相比,后现代艺术抱着“解构一切”的态度,颠覆了一切过去的艺术。
又由于其通俗,而具有更广泛的受众,更强的与商业性相适应的能力。
当然,艺术家的作品的价值在商品化时代,即商品的价值,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
可以以“鸟叔”的和其《江南style》为例。
通过现代传媒和商业营销,《江南style》成功在极短的时间内红遍了全球。
就歌曲内容而言,所表达的同样也是社会中产阶层的物质生活理想。
其商业性不言而喻。
艺术走向大众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单纯的贵族式人格追求到平凡的社会商品却是在时代发展中的必经的一环。
但是真正的艺术家不是商人,真正的艺术品绝不仅仅是商品。
经历生活,付出艰辛,孕育出的艺术品拥有属于永恒的价值。
时代,时代的背后还有永恒。
借用尼采的一首小诗来说吧:“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这一首诗,出自哲学家,可也同样适用于艺术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