帷幕灌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GG2#帷幕灌浆先导孔试验报告

GG2#帷幕灌浆先导孔试验报告

GG2#墩帷幕灌浆先导孔灌浆试验成果报告焦家渡槽GG2#墩帷幕灌浆先导孔(试验孔)施工于2012年6月5日全部完成,整个试验孔的灌浆过程严格按照《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和《设计通知书》(SCH-QZ1-SG-总干渡槽C2标水工-通知)所要求内容的进行施工。

1、灌浆工艺流程帷幕灌浆施工具体工序如下:图1、灌浆施工工序图2、灌浆材料帷幕灌浆施工所用的水、水泥、水玻璃、砂子等材料均通过实验室检定,符合设计及相关的规范要求,满足灌浆施工的规范标准。

其中水泥在储运过程中加强管理,采取防潮措施,缩短储运时间。

为防止水泥失效,水泥将以其运到工地的时间先后顺序使用。

灌浆用水泥、水玻璃在使用前,每批次均有厂家提供的出厂合格证及检验报告单。

灌浆所用的掺加剂砂子掺量为15%,水玻璃掺量为5%-8%。

掺加剂的掺加量均为试验室经过多次试拌后,选出的最合适且能满足施工要求的比例。

3、灌浆过程分析3.1灌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分析:3.1.1灌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在钻孔工序中,出现掉钻现象。

2#孔钻孔深度至12.4m时掉钻0.4m、钻孔至25.1m时掉钻0.5m,13孔钻孔至16.1m时掉钻0.5m。

(2)在第一段和第二段灌浆工序中,出现地面冒浆、灌浆不起压、串浆、耗浆量大。

(3)第三段和第四段灌浆施工时,灌浆压力最大为0.3MPa,继续加压时出现地面上浮问题(4)第六段灌浆施工,最大灌浆压力为0.5MPa,继续加压时,出现局部冒浆问题。

3.1.2灌浆过程存在问题的分析处理(1)钻孔过程出现的多次掉钻现象表明GG2#墩地质结构复杂,地下岩层节理裂隙发育明显,地下水溶隙较大,如此导致先导孔吃浆量大。

(2)灌浆过程出现地面冒浆,灌浆未起压,串浆等问题表明:GG2#墩地表覆盖层密实度小,也在一定程度反映出GG2#墩地质结构的复杂性。

(3)针对灌浆出现的问题和出现问题后与设计单位、业主单位、监理单位的研究讨论,采取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帷幕灌浆生产性实验成果报告

帷幕灌浆生产性实验成果报告

XX水库二期工程xx水库工程(合同编号:SZEQ-SG-ZZH-ZT)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成果报告编制:审核:批准:中国xx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XX水库二期工程xx水库工程项目部2016年4月目录1 概况 (1)1.1 工程概况 (1)1.2 地质条件 (1)1.3 生产性试验内容 (2)1.4 生产性试验目的 (2)1.5 生产性试验任务 (2)1.6 生产性试验孔位布置 (3)2 生产性试验施工依据 (3)3 试验资源配置 (3)3.1 人员配置 (3)3.2 主要设备投入 (3)4 施工进度 (4)5 施工质量控制 (4)5.1 技术交底 (4)5.2 设备、仪器的控制 (4)5.3 工序质量的控制 (4)5.4 资料质量控制 (5)6 施工工艺 (5)6.1 抬动变形观测 (5)6.2 帷幕灌浆工艺流程 (7)6.3 测放孔位及钻孔编号 (7)6.4 灌浆孔分序 (8)6.5 灌浆孔钻灌段长划分 (8)6.6 钻孔 (8)6.7 钻孔冲洗及裂隙冲洗 (9)6.8 灌前压水试验及方法选择 (10)6.9 制浆 (11)6.10 灌浆 (11)6.11 灌浆结束标准 (14)6.12 封孔 (14)7 灌浆成果分析 (14)7.1 灌前透水率分析 (14)7.2 单位注灰量分析 (14)7.3 抬动成果分析 (16)7.4 灌浆工程中特殊情况处理 (17)8 灌浆质量检测成果 (18)8.1灌后检查孔布置 (18)8.2检查方式 (18)8.3钻孔岩芯情况分析 (18)8.4灌后质量检测综合分析 (19)9 试验灌浆工艺分析 (19)10 结论及建议 (20)10.1 结论 (20)10.2建议 (20)附件: (21)1 概况1.1 工程概况根据《xx水库大坝基础处理图1/2、2/2》,在大坝右岸坝肩槽0+271.00~0+301.00沿坝轴线布置生产性试验区;试验区为单排帷幕灌浆孔,孔距2m,孔深深入基岩相对不透水层(q≤5Lu),共计15孔,施工轴线总长30m。

帷幕灌浆试验段试验报告

帷幕灌浆试验段试验报告

目录第一章灌浆试验目的和任务 ................................................................... - 3 -1.1灌浆试验目的和任务 ........................................... - 3 -1.2试验依据....................................................... - 3 -1.3机械设备配置 .................................................. - 3 -1.4施工人员配置..................................................... - 4 -第二章灌浆试验施工................................................................................ - 5 -2.1灌浆试验孔的布置.............................................. - 5 -2.2施工程序....................................................... - 7 -2.3钻孔 .......................................................... - 10 -2.4钻孔冲洗和压水试验 .......................................... - 10 -2.5灌浆材料...................................................... - 11 -2.6制浆 .......................................................... - 12 -2.7浆液浓度及变换............................................... - 12 -2.8灌浆压力...................................................... - 13 -2.9灌浆结束标准及封孔 .......................................... - 13 -2.10特殊情况处理................................................ - 13 -第三章灌浆效果分析.............................................................................. - 15 -3.1工序质量检查 ................................................. - 15 -3.2透水率、单位注入量递减情况 ................................. - 15 -3.3帷幕底界透水率情况 .......................................... - 18 -3.4检查孔........................................................ - 19 -第四章试验成果的分析与评述 ............................................................. - 24 -4.1透水率........................................................ - 24 -4.2单位注入量.................................................... - 24 -4.3检查孔........................................................ - 24 -4.5灌浆施工工艺 ................................................. - 25 -4.6灌浆材料和浆液比级 .......................................... - 25 -4.7灌浆压力...................................................... - 25 -4.8浆液待凝时间 ................................................. - 26 -4.9帷幕底界的确定............................................... - 26 -第五章总结及建议.................................................................................. - 27 -5.1总结 .......................................................... - 27 -5.2建议 .......................................................... - 28 -第六章结语.............................................................................................. - 29 -附件:1、帷幕灌浆成果一览表.................................... - 30 -附件:2、帷幕灌浆分序统计表.................................... - 30 -附件:3、帷幕灌浆综合统计表.................................... - 30 -附件:4、检查孔成果一览表...................................... - 30 -附件:5、帷幕灌浆各试验区各次序单位注入量、灌前透水率频率曲线- 30 -附件:6、帷幕灌浆试验段剖面图 ................................. - 30 -附件:7、帷幕灌浆孔柱状图...................................... - 30 -附件:8、帷幕灌浆检查孔岩心及施工过程照片.................... - 30 -第一章灌浆试验目的和任务1.1灌浆试验目的和任务通过灌浆试验了解灌浆前及灌后检查孔单位透水率、单位注入量、灌浆材料、浆液浓度和灌浆压力的变化情况,以指导帷幕钻孔和灌浆的施工。

帷幕灌浆试验成果报告

帷幕灌浆试验成果报告

帷幕灌浆试验成果报告哎呀,说起这个帷幕灌浆试验,真是一言难尽啊!大家都知道,工程建设可不是随便玩玩的,尤其是涉及到地基和水土保持的时候,得小心翼翼,像是捧着个鸡蛋似的。

于是,我们这次就搞了个帷幕灌浆试验,目的嘛,简单粗暴,就是为了搞定那些 pesky 的地下水,确保我们的工程能稳稳当当地立得住。

试验开始的时候,整个队伍就像是开了锅的热水,忙得不可开交。

我们先是选定了地点,大家伙儿都在地面上翻翻看看,摸摸土,感觉感觉。

真是好玩,感觉就像在野外探险似的,兴奋得不行。

土壤的颜色、湿度、颗粒大小,都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小细节”。

这可是攸关全局的大事啊,搞不好就得重新来过,那可真是心累。

然后,我们开始灌浆。

这个过程可真是个技术活儿。

我们用的是水泥浆,调配得刚刚好,像是做蛋糕似的,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

操控浆料的流动性,就像在玩儿平衡木,得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就翻车。

每一次灌浆都像是在给地基喂食,得看它吃得怎么样,消化得如何。

我们像是观察小动物一样,静静地看着浆料在土壤里慢慢渗透,心里那个紧张,真是没得说。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哇,真是让人振奋!地下水位逐渐降低,土壤的稳定性显著提高。

这个结果简直像是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大家都笑得合不拢嘴,像是捡到了宝贝一样,心里那种成就感,别提多爽了。

平时搞工程难免有点压抑,但这次真的是一吐为快,仿佛所有的辛苦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但事情总是不会那么简单的。

紧我们开始对灌浆后的效果进行评估。

这就像是在给自己的成果打分,心里总是有点忐忑。

试验结果出来后,数据让我有些意外,虽然地基稳定性提升,但还有些小问题。

哎,真是“好事多磨”。

不过这也没关系,毕竟经验就是最好的老师嘛。

我们把这些数据记录下来,准备下一步改进措施。

说到这里,真是感慨万千。

搞这个试验的过程,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结果,更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缩影。

大家齐心协力,各自分工,真是默契得不得了。

有时候在现场开玩笑、打闹,气氛轻松得像是在聚会一样,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众人拾柴火焰高”。

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目录1帷幕灌浆试验概况 (3)2帷幕灌浆试验区域 (3)3帷幕灌浆试验依据 (3)4帷幕灌浆试验孔完成情况 (3)5帷幕灌浆试验机械配置及人员组合 (4)5.1 机械配置 (4)5.2 人员组合 (4)6施工总体布置 (5)6.1 施工用水 (5)6.2 施工用电 (5)6.3 施工平台 (5)7帷幕灌浆试验 (5)7.1 帷幕灌浆试验施工工艺流程 (6)7.2 帷幕灌浆试验施工步骤 (6)7.2.1 钻孔定位 (6)7.2.2 钻孔 (6)7.2.3 测斜 (7)7.2.4 钻孔冲洗 (7)7.2.5 裂隙冲洗 (7)7.2.6 压水试验 (7)7.2.7 制浆 (8)7.2.8 灌浆 (8)7.2.9 封孔 (10)7.2.10 检查 (10)7.3 特殊情况处理 (11)8结论 (11)9附件 (13)9.1 附表 (13)9.2 附图 (13)帷幕灌浆试验报告1 帷幕灌浆试验概况根据合同文件及图纸设计要求,以及监理人的指示,同一地段的基岩灌浆在固结灌浆完成后进行帷幕灌浆的施工,为了使帷幕灌浆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要求更符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所以在主体工程帷幕灌浆施工前, 先进行帷幕灌浆试验, 试验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通过帷幕灌浆试验论证采用的施工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效果上的可靠性,推荐合理的施工程序,优良的施工工艺,提供布孔方式、孔距以及灌浆压力等技术参数,同时检查各种灌浆机械设备的性能等。

2 帷幕灌浆试验区域根据趾板基础和趾板的布置,帷幕灌浆试验区域定在固结灌浆已完成的趾板 1 段, 具体试验区域详见帷幕灌浆试验布孔图(附图1)。

3 帷幕灌浆试验依据3.1 设计施工技术图纸;3.2 合同文件;3.3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DL/5148-2012;3.4 批复及下达的《帷幕灌浆试验方案》;3.5 帷幕灌浆试验孔成果资料4 帷幕灌浆试验孔完成情况本次帷幕灌浆试验由两排组成共计10个孔,4个I 序孔(包括1个先导孔),2个II 序孔,4个Ⅲ序孔。

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SXHJ投资开发有限公司XH水力发电厂大坝扬压力超标处理工程帷幕灌浆试验报告SXGM建设有限公司2015年3月批准审核校核编写目录一、概述 (3)1.1试验目的 (3)1.2工程概况 (3)1.3试验区的选择与布置 (3)二、完成工程量 (4)三、施工依据 (4)四、施工工艺 (4)4.1工艺流程 (4)4.2造孔 (5)4.3钻孔冲洗及压水试验 (5)4.4灌浆 (6)4.5抬动变形观测 (8)4.6施工记录 (8)4.7帷幕先导孔施工 (8)五、帷幕灌浆试验成果分析 (8)5.1钻孔孔斜 (8)5.2施工抬动观测成果分析 (10)5.3特殊情况处理 (10)5.4帷幕试验灌前压水试验透水率分析 (10)5.5帷幕试验灌浆单位注灰量分析 (11)5.6灌浆浆液比级分析 (16)5.7灌浆压力分析 (16)5.8工程质量检查 (17)5.9帷幕试验成果与工程质量检查成果对比分析 (18)六、结论及建议 (19)6.1试验结论196.2施工建议 (20)七、施工器材检验 (20)7.1灌浆监测器具 (20)7.2水泥检测 (20)八、附件 (21)一、概述1.1试验目的论证本次帷幕补强工程采用的灌浆方法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施工效果的可靠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推荐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和施工参数,如灌浆孔排数、排距、孔距、孔深、灌浆压力、灌浆材料与浆液、单位注入量范围等;研究适宜的灌浆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为后期的施工提供依据;确定合理的工效和资源配置,为后期工期计划和保证提供依据。

1.2工程概况XH水力发电厂大坝扬压力超标处理工程主要是对(表孔10#~13#坝段及左中孔14#坝段)上游帷幕和(表孔10#、12#坝段)下游帷幕补强灌浆、坝基排水廊道新钻副排水孔、排水孔扫孔以及加强监测等内容,增强坝体稳定性和坝基长期渗透稳定性,降低渗漏水量。

1.3试验区的选择与布置根据技术要求试验区选定在表孔12#坝段,分为A线补强灌浆和B线补强灌浆两个试验区。

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纵向围堰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报告1 工程概况纵向混凝土围堰基础帷幕灌浆范围为18#~28#坝块,建基面高程167.50m,地基为沙溪庙组第2层砂质粘土岩,局部夹砂岩透镜体,建基面岩体呈弱风化,无贯穿性软弱夹层,无特定结构面控制。

从目前钻孔压水试验情况看,堰基下岩体透水性较强,集中表现在25#~28#块,透水率高达q=103Lu。

按设计文件要求,在18#~28#坝块帷幕灌浆孔顺水流方向成1排布置,深入基岩20m,共计57孔,拟选取先导孔zw-Ⅰ-4、zw-Ⅰ-8、zw-Ⅰ-12作为生产性试验孔,具体见附图《纵围帷幕灌浆及排水孔施工图(3/6)》。

2 施工布置见《帷幕灌浆及排水孔施工组织设计》3 帷幕灌浆试验孔施工帷幕灌浆要求在相应坝基固结灌浆完成后进行,按照抬动孔、先导孔(试验孔)、Ⅰ、Ⅱ、Ⅲ序孔顺序施工。

灌浆过程中使用自动灌浆记录仪对灌浆压力、流量等施工参数进行自动监测记录。

灌浆孔布置详见《纵围帷幕灌浆及排水孔施工图(3/6)》。

3.1 生产性试验施工工艺流程本次帷幕灌浆试验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每段循环图1 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流程图3.2 钻孔1、钻孔顺序:本次试验孔钻孔顺序为:抬动观测孔→试验孔(先导孔)。

2、钻具灌浆钻孔采用HGY-200、SGZ150回转钻机配金刚石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造孔。

3、按设计要求用经纬仪及皮尺、卷尺确定孔位。

帷幕灌浆孔均为铅直孔,钻孔过程中严格控制孔斜,开口孔位偏差不大于5cm,无欠孔深。

4、钻孔孔径及孔、排距:孔径采用Φ75mm、孔距为2.5~3.0m。

5、孔深及分段:根据设计要求,灌浆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施工,钻孔时也进行分段钻进灌浆,第一段钻孔从廊道底板(高程为169.0m)至基岩面(高程为165.0m)以下2.0m 处,孔深为6.0m,第二段钻进2.0m,第三段钻进3.0m,第四段钻进5.0m,第五段钻进5.0~6.9.0m, 第六段钻进2.0~3.0m。

10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10帷幕灌浆试验报告

纵向围堰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报告1 工程概况纵向混凝土围堰基础帷幕灌浆范围为18#~28#坝块,建基面高程167.50m,地基为沙溪庙组第2层砂质粘土岩,局部夹砂岩透镜体,建基面岩体呈弱风化,无贯穿性软弱夹层,无特定结构面控制。

从目前钻孔压水试验情况看,堰基下岩体透水性较强,集中表现在25#~28#块,透水率高达q=103Lu。

按设计文件要求,在18#~28#坝块帷幕灌浆孔顺水流方向成1排布置,深入基岩20m,共计57孔,拟选取先导孔zw-Ⅰ-4、zw-Ⅰ-8、zw-Ⅰ-12作为生产性试验孔,具体见附图《纵围帷幕灌浆及排水孔施工图(3/6)》。

2 施工布置见《帷幕灌浆及排水孔施工组织设计》3 帷幕灌浆试验孔施工帷幕灌浆要求在相应坝基固结灌浆完成后进行,按照抬动孔、先导孔(试验孔)、Ⅰ、Ⅱ、Ⅲ序孔顺序施工。

灌浆过程中使用自动灌浆记录仪对灌浆压力、流量等施工参数进行自动监测记录。

灌浆孔布置详见《纵围帷幕灌浆及排水孔施工图(3/6)》。

3.1 生产性试验施工工艺流程本次帷幕灌浆试验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1:图1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施工流程图3.2 钻孔1、钻孔顺序:本次试验孔钻孔顺序为:抬动观测孔→试验孔(先导孔)。

2、钻具灌浆钻孔采用HGY-200、SGZ150回转钻机配金刚石钻头或硬质合金钻头造孔。

3、按设计要求用经纬仪及皮尺、卷尺确定孔位。

帷幕灌浆孔均为铅直孔,钻孔过程中严格控制孔斜,开口孔位偏差不大于5cm,无欠孔深。

4、钻孔孔径及孔、排距:孔径采用Φ75mm、孔距为2.5~3.0m。

5、孔深及分段:根据设计要求,灌浆采用孔口封闭灌浆法施工,钻孔时也进行分段钻进灌浆,第一段钻孔从廊道底板(高程为169.0m)至基岩面(高程为165.0m)以下2.0m处,孔深为6.0m,第二段钻进2.0m,第三段钻进3.0m,第四段钻进5.0m,第五段钻进5.0~6.9.0m, 第六段钻进2.0~3.0m。

6、试验孔(先导孔)已钻取岩芯,岩芯获取率大于90%,并进行地质素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弥勒市迎春水库等18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第三标段合同编号:MLCXJG-SG-03帷幕灌浆生产性试验报告云南保山宏勘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二0一五年十一月一日目录1、工程概况................................2、灌浆试验的目的及内容....................3、施工工艺................................4、成果资料及分析..........................5、灌浆试验综合分析评价....................6、结论....................................附件集目录:附表1:灌浆(试验)先导孔成果一览表附表2:灌浆(试验)先导孔成果分序表附表3:灌浆(试验)先导孔工程完成情况表附表4:灌后压(注)水检查成果一览表附图1:帷幕灌浆先导孔综合剖面图一、工程概况秧母塘水库位于弥勒市弥阳镇卫泸村委会,地理位置为:东经103º32′47.6″之间,北纬24º32′8.7″之间。

秧母塘水库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支流的甸溪河水系。

水库径流面积为0.51Km²。

秧母塘水库距弥勒市15km,有乡村公路直达水库,交通方便。

秧母塘水库是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下游防洪的小(2)型水库工程,总库容17.73万m³,灌溉农田500亩和烤烟1000亩。

二、灌浆试验的目的及内容2.1.1试验目的为帷幕灌浆施工提供合理参数,保证和提高帷幕灌浆质量,彻底消除大坝不安全隐患,确保大坝安全运行。

进行本次生产性灌浆试验,主要目的包括:1、按初拟的施工工艺进行灌浆施工,检验施工工艺对本工程的适应性,寻找合适的灌浆方法。

2、获取实验区钻孔岩芯,了解地质情况。

3、获取单位注入量、灌前透水率(渗透系数)等参数。

4、检验在初拟的灌浆压力下灌浆情况,包括是否发生劈裂、能否灌入地层。

5、确定灌浆的现场配比。

6、检验孔距的合理性。

7、确定坝体灌浆次数及一次灌入量。

8、检查按初拟的灌浆参数、工艺与施工后的灌浆效果。

9、检验施工设备的适用性。

2.1.2试验内容这次灌浆试验主要是大坝及左右坝肩部位,灌浆底界为进入基岩一个灌段。

(试验)先导孔分别为zk21、zk41、zk61、zk81、zk101、zk121、zk141、zk153,共8个Ⅰ序先导孔。

(试验)先导孔在坝轴线(即灌浆轴线)上布置。

采用单排孔,孔距为1.5米。

试验孔深统计表三、施工工艺灌浆孔分三序施工,先进行Ⅰ序孔施工,后进行Ⅱ序孔施工,最后进行,最后进行Ⅲ序孔的施工。

其中,Ⅰ序孔中,先实施先导孔。

单个灌浆孔施工程序为;一次性成孔,自下而上分段孔,其中,坝体自上而下分段钻孔分段注水试验,基岩自下而上分段进行单点法压水试验。

四、灌浆材料4.1.1水泥灌浆使用的水泥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自行采购。

细度要求通过80μm方孔筛,其筛余量不大于5%。

水泥要求保持新鲜,受潮结块不得使用。

水泥不能仔放过,出产期超过三个月的水泥不使用。

4.1.2水从水库中抽取,须符合拌制水工混凝土的标准。

4.1.3粘土灌浆使用的粘土从水库附近的料场采取,性能要求见表3.1.4.1.4外加剂在灌浆施工中,可适当添加速凝剂、减水剂或稳定剂,掺入量根据灌浆试验确定。

表3.1 灌浆土料性能要求4.1.5制浆制浆采用集中制浆的方法,然后通过储浆池和输浆泵送到作业面配制成所需浓度的浆液用于灌注。

4.1.6灌浆设备灌浆设备使用100型钻机两台、注浆泵两台、输浆泵一台、双层搅拌桶及其它灌浆施工配套设备。

4.1.7钻孔先导孔开孔孔径Φ91㎜、终孔孔经Φ75㎜;坝土采用硬质合金钻头、基岩采用金刚石钻头,清水循环的钻进方法。

表3.2 灌浆孔底允许最大偏差4.1.8钻孔冲洗1、坝体段不进行钻孔冲洗。

2、基岩段钻孔完成后,如果岩石破碎或遇水易性能恶化,则不进行钻孔冲洗,如果岩石完整,可进行钻孔冲洗。

冲洗方法为:用钻杆导入压力水流,使孔内钻渣随循环水流悬浮带出孔外,直至回水清净、肉眼观察无岩粉为止。

4.1.9灌浆方法先导孔灌浆坝土段采用充填式灌浆方法;基岩段采自上而下,孔内循环灌浆的方法。

坝体段灌浆中,先对第Ⅰ序孔轮灌,采用“少灌多复”的方法。

待第Ⅰ序孔灌浆结束后,在进行第Ⅱ序孔的灌注,最后进行Ⅲ序孔的灌注。

每次灌注量以孔深计每米孔深控制在0.5m³~1m³。

灌浆程序为:钻孔→(基岩灌段冲洗)→压(注)水试验→灌浆→待凝→复灌→结束(钻进下灌段),如此反复钻灌至试验深度。

4.2灌浆压力根据设计要求并结合以往施工经验,使用公式P=Po+MD计算,公式中Po值取M=0.02~0.03MPa,D为孔段埋深(m)。

坝土:第一段为0.20MPa、第二段为0.30MPa、第三段为0.40MPa;结合部:为0.50MPa;基岩:第一段为0.80MPa、第二段为1.0MPa。

4.3灌浆段长孔口第1段及接触段每2~3m为一灌段,其它每5m一个灌段。

坝体内如遇到特殊情况,段长可适当缩减或加长,但不得大于8m。

基岩段特殊情况下可适当缩减或加长,但不得大于10m,小于5m时采用一段灌注。

需要调整段长时,应与现场设计人员和监理工程师研究确定后、再行调整。

4.4灌浆水灰比试验使用的灌浆浆液水灰比级分别为:坝土(水:水泥:粘土):5:1:3、3:1:3、2:1:3、1:1:3、0.8:1:3、0.6:1:3。

结合部(水:水泥:粘土):5:1、3:1、2:1、1:1、0.8:1、0.6:1基岩(水:水泥):5:1、3:1、2:1、1:1、0.8:1、0.6:1。

4.5灌浆结束标准灌浆在规定的压力下,当注入率下大于0.4L/min时,持续60min;或不大于1L/min时,持续90min,灌浆即可结束。

4.6封孔当终孔段灌浆结束后,全孔资料收集齐全,即可进行封孔。

全孔采用两次封孔方法,即用0.6:1的水泥浆封基岩灌浆段之后,再用1:1:1混合浆封坝土段。

封孔压力为该封孔段的灌浆最大压力,当注入率小于1L/min时,延续30min结束。

五、试验成果的分析与评述5.1.1单位注入率分析对灌浆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各灌浆先导孔的灌浆情况如下:坝土:总注入粘土量为11574.81㎏,平均单位注入量为196.52㎏/m。

其中注入量最大为333.61㎏/m,注入量最小为115.16㎏/m。

平均单位注入量大的灌段主要在结合部,其次为坝土第一段。

从单位注灰量分布区间看,在100~500㎏/m区间的孔段占100%,其它区间的孔段为零。

因为坝土密实不均匀,渗透性好,所以可灌性好。

基岩:总注入水泥量为12870.53㎏,平均单位注入量为429.02㎏/m。

其中注入量最大为994.93㎏/m,注入量最小为242.64㎏/m。

从单位注灰量分布区间看,在100~500㎏/m区间的孔段占50%,大于500kg/m~1000kg/m区间的孔段占50%。

从灌浆成果看,基岩裂隙发育,其渗透性好,也是灌浆的重要部位之一。

6、灌浆试验效果检查6.1灌前注水试验检查各(试验)先导灌浆孔段在其灌浆前都逐段进行了注水试验,其注(压)水试验成果见表6-1压(注)水试验成果表。

先导孔灌前注(压)水试验成果表表6-1上述表中显示,该大坝坝土、基岩均属中等透水层,可灌性好。

6.2灌后压(注)水检查试验成果这次帷幕灌浆质量检查采用灌后检查的方法。

其灌后压(注)水成果见下表6-2灌后压(注)水成果表。

灌后压(注)水成果表表6-2坝土灌前的平均渗透系数在10-4cm/s~10-3c m/s之间,属中等透水层。

坝土的密实度不均匀,大部分坝土属中等透水层。

灌后检查坝土平均渗透系数为10-6cm/s占92%,渗透系数为10-5cm/s占8%,其防渗性能满足坝土的要求。

基岩和结合部灌前平均透水率在13.88Lu~22.45Lu之间,属中等透水层。

该层岩石裂隙发育、且连通性好,灌浆效果明显。

灌后的平均透水率为5.55Lu,提高了大坝的防渗标准。

7、结语通过对灌浆资料、检查孔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以下建议:7.1灌浆设备:试验用的整套灌浆设备均能满足该工程帷幕灌浆施工。

7.2灌浆材料:灌浆试验所用P.042.5水泥和粘土,可用于帷幕灌浆施工。

7.3灌浆方法:坝土采用充填法;基岩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孔内循环的灌浆方法。

7.4灌浆段长:坝土灌浆段长小于10m;结合部灌浆段长为2m;基岩灌浆段长为5.0m,最长不超过8m。

7.5灌浆孔距:全坝段采用单排帷幕,孔距为2.0m。

7.6灌浆压力:坝土第一段0.20MPa、第二段0.30MPa、第三段0.40MPa;结合部段0.50MPa;基岩第一段0.80MPa、第二段1.0MPa。

7.7水灰比:坝土灌宜采用8:1:3、4:1:3、3:1:3、2:1:3的混合浆液。

结合部宜采用6:1:1、4:1:1、2:1:1、1:1:1的混合浆液。

基岩灌浆宜采用5:1、3:1、2:1、1:1、0.8:1、0.5:1的水泥浆液。

7.8灌浆帷幕:帷幕深度宜进入弱透水层5.0m。

7.9其它按设计和规范要求执行。

- 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