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学参考文献
人体解剖学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

第五篇 人体的发生与发育人体的发生与发育包括生殖细胞形成、受精、胚胎发育以及出生后的成长发育。
生殖细胞的形成是亲代的生殖系统完成的;两种生殖细胞融合为受精卵的过程是很复杂的。
受精卵要经过一系列复杂而有序的变化,包括卵裂、形态发生、生长和分化,最终发育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
出生后的生长和发育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个阶段连着一个阶段,不能跨越,也不能逆转,前一个阶段的完成是后一个阶段的开始。
第十一章 生殖系统【学习目标】:1.掌握男性、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概况; 2.了解男性、女性内生殖器的形态结构; 3.掌握睾丸、卵巢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生殖系统perproductive systom 的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繁殖后代和分泌性激素。
男、女性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虽然不同,但都可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两部分,内生殖器又包括生殖腺、输送管道、附属腺体。
外生殖器裸露于体表,是显示性别差异和实现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器官。
第一节 男性生殖器一、男性内生殖器男性内生殖器包括睾丸、输精管道及附属腺体(图11—1)。
(一)睾丸睾丸testis 为男性生殖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构成,具有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功能。
睾丸位于阴囊内,左、右各一。
睾丸呈扁卵圆形,表面光滑,前缘游离,后缘与附睾和输精管起始段相接触,睾丸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也由此出入。
睾丸表面有一层坚厚的纤维膜,称为白膜tunica albuginea 。
在睾丸后缘,白膜增厚并突入睾丸内形成睾丸纵隔,从睾丸纵隔向睾丸实质内放射状发出许多睾丸小隔.将睾丸实质分成许多锥体形的睾丸小叶。
睾丸小叶内含有盘曲的精曲小管,进入睾丸纵隔内互相吻合成网。
精曲小管上皮能产生精子。
精曲小管之间的间质细胞可分泌男性激素。
【知识与应用】睾丸有时在出生后仍未降入阴囊而停滞于腹腔或腹股沟管等处,称为隐睾,隐睾的儿童在成人后因腹腔内温度较高,睾丸不易精子的发生,从而将影响生殖能力,并可发生恶变。
中医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中医解剖实验,了解人体基本结构,掌握人体骨骼、肌肉、内脏等器官的分布和功能,为今后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功能的一门科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通过解剖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内容1. 骨骼系统解剖(1)实验材料:人体骨骼模型、骨骼标本。
(2)实验步骤:①观察骨骼标本,了解人体骨骼的总体分布和形态。
②识别骨骼标本上的主要骨骼,如颅骨、脊柱、胸骨、肋骨、四肢骨等。
③观察骨骼的连接方式,了解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2. 肌肉系统解剖(1)实验材料:人体肌肉模型、肌肉标本。
(2)实验步骤:①观察肌肉标本,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和形态。
②识别肌肉标本上的主要肌肉,如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等。
③观察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了解肌肉的功能。
3. 内脏系统解剖(1)实验材料:人体内脏模型、内脏标本。
(2)实验步骤:①观察内脏标本,了解人体内脏的分布和形态。
②识别内脏标本上的主要器官,如心脏、肺、肝、脾、胃、肠等。
③观察内脏的解剖结构,了解内脏的功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骨骼系统通过观察骨骼标本,我们了解了人体骨骼的总体分布和形态,掌握了颅骨、脊柱、胸骨、肋骨、四肢骨等主要骨骼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颅骨保护大脑,脊柱支撑和保护脊髓,肋骨保护胸腔内脏等。
2. 肌肉系统通过观察肌肉标本,我们了解了人体肌肉的分布和形态,掌握了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等主要肌肉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头颈肌使头部运动,躯干肌维持身体姿势,四肢肌使肢体运动等。
3. 内脏系统通过观察内脏标本,我们了解了人体内脏的分布和形态,掌握了心脏、肺、肝、脾、胃、肠等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心脏泵血,肺呼吸,肝解毒,脾运化,胃消化,肠吸收等。
五、实验讨论1. 中医学对解剖学的贡献中医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解剖学知识。
解剖实验报告右手前臂(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并掌握右手前臂的骨骼结构,包括肱骨、桡骨和尺骨。
2. 了解右手前臂的肌肉分布及其功能。
3. 掌握右手前臂的血管和神经分布。
4. 学会解剖操作技巧,提高解剖实践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人体解剖学原理,通过解剖观察右手前臂的结构,了解其生理功能,为临床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基础。
三、实验器材1. 人体解剖学标本2. 解剖刀3. 解剖剪4. 镊子5. 水平尺6. 骨蜡7. 记号笔8. 实验记录表四、实验对象右手前臂(人体解剖学标本)五、实验方法1. 观察肱骨、桡骨和尺骨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2. 解剖肱骨、桡骨和尺骨,观察其内部结构。
3. 解剖右手前臂的肌肉,观察其起点、止点和功能。
4. 解剖右手前臂的血管和神经,观察其走向和分布。
六、实验结果1. 肱骨:肱骨是上臂骨,位于肩关节下方至肘关节上方。
其上端有肱骨头,与肩胛骨形成肩关节;下端有肱骨髁,与桡骨和尺骨形成肘关节。
2. 桡骨:桡骨是前臂骨之一,位于肱骨下方,与尺骨平行。
桡骨的上端有桡骨头,与肱骨髁形成肘关节;下端有桡骨茎突,与腕骨形成腕关节。
3. 尺骨:尺骨是前臂骨之一,位于桡骨内侧。
尺骨的上端有尺骨鹰嘴,与肱骨形成肘关节;下端有尺骨茎突,与腕骨形成腕关节。
4. 肌肉:右手前臂共有多条肌肉,包括屈肌、伸肌、旋前肌和旋后肌等。
这些肌肉分别负责屈肘、伸肘、旋前和旋后等动作。
5. 血管:右手前臂的主要血管包括肱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
肱动脉在肘关节上方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分别进入前臂两侧,分支供应前臂肌肉和皮肤。
6. 神经:右手前臂的主要神经包括桡神经和尺神经。
桡神经起源于臂丛,经过肘关节下方进入前臂外侧;尺神经起源于臂丛,经过肘关节下方进入前臂内侧。
七、实验讨论1. 通过解剖观察,我们发现右手前臂的骨骼结构、肌肉分布、血管和神经分布与人体解剖学知识相符。
2. 在解剖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解剖器械,提高了解剖操作技巧。
下肢后部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下肢后部主要骨骼、肌肉、血管和神经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
2. 了解下肢后部解剖学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
二、实验材料1. 下肢后部解剖模型2. 解剖刀、剪刀、镊子等解剖器械3. 实验指导书三、实验步骤1. 观察下肢后部骨骼结构(1)观察股骨:股骨是下肢最长的一块骨骼,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为股骨头,与髋臼相连;中段为股骨干,为骨盆与膝关节之间的连接部分;下段为股骨髁,与胫骨相接。
(2)观察胫骨:胫骨位于小腿内侧,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为胫骨粗隆,与股骨髁相连;下段为胫骨下端,与踝骨相接。
(3)观察腓骨:腓骨位于小腿外侧,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为腓骨颈,与胫骨相连;下段为腓骨下端,与踝骨相接。
2. 观察下肢后部肌肉结构(1)观察臀大肌:臀大肌位于臀部,是人体最大的肌肉之一。
起始于髂骨后部,止于股骨上段。
(2)观察股二头肌:股二头肌位于大腿后侧,起始于股骨外侧髁,止于胫骨外侧髁。
(3)观察半腱肌:半腱肌位于大腿后侧,起始于股骨内侧髁,止于胫骨内侧髁。
(4)观察半膜肌:半膜肌位于大腿后侧,起始于股骨内侧髁,止于胫骨内侧髁。
3. 观察下肢后部血管结构(1)观察股动脉:股动脉位于大腿后侧,起始于腹主动脉,止于腘动脉。
(2)观察腘动脉:腘动脉位于膝关节后侧,起始于股动脉,止于胫后动脉。
(3)观察胫后动脉:胫后动脉位于小腿后侧,起始于腘动脉,止于足底。
4. 观察下肢后部神经结构(1)观察坐骨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的神经,起始于骶丛,止于足部。
(2)观察胫神经:胫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一个分支,起始于坐骨神经,止于足底。
(3)观察腓总神经: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的一个分支,起始于坐骨神经,止于小腿外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下肢后部骨骼结构清晰,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大小和位置明确。
2. 下肢后部肌肉结构完整,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肌的起止点、走向和作用明确。
3. 下肢后部血管结构完整,股动脉、腘动脉和胫后动脉的走行、分支和供应范围明确。
大学解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对解剖实验动物(如家兔)的观察,了解哺乳动物的解剖结构。
2. 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加深对哺乳动物内脏器官和系统的理解,为后续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采用解剖学方法,通过对实验动物(家兔)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了解哺乳动物的解剖学知识。
三、实验器材1. 家兔一只2. 解剖盘3. 注射器4. 镊子5. 手术刀6. 手术剪7. 碘酒、酒精棉球8. 解剖图谱四、实验步骤及实验过程1. 家兔解剖前的准备工作a. 实验前,将家兔放置在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动物受到惊吓。
b. 使用注射器抽取空气,向家兔静脉注射,使其死亡。
c. 将家兔放置在解剖盘上,用酒精棉球消毒其身体。
2. 观察家兔外形a. 观察家兔的整体形态,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和尾部。
b. 观察家兔的皮肤、毛发、眼睛、耳朵、鼻子、口腔等部位。
3. 解剖家兔a. 从家兔的腹部开始,用手术剪剪开皮肤,露出肌肉层。
b. 用手术刀将肌肉层与内脏器官分离,暴露内脏器官。
c. 仔细观察内脏器官的形态、大小和位置。
4. 观察内脏器官a. 观察家兔的心脏、肝脏、脾脏、胃、小肠、大肠、肾脏、膀胱、生殖器官等内脏器官。
b. 比较内脏器官的大小、形态和位置。
5. 观察血管和神经a. 观察内脏器官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b. 识别主要血管和神经的走向。
6. 总结观察结果a. 将观察到的内脏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解剖图谱进行对比。
b. 分析家兔内脏器官和系统的特点。
五、实验结果1. 家兔的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即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
2. 家兔的肝脏位于腹腔左侧,呈红褐色,具有分泌胆汁的功能。
3. 家兔的胃分为前胃、胃体和后胃,具有消化食物的功能。
4. 家兔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5. 家兔的肾脏位于腹腔后部,具有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
6. 家兔的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具有繁殖后代的功能。
胸外侧解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胸外侧部的解剖结构,包括肌肉、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等。
2. 掌握胸外侧部解剖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解剖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二、实验原理胸外侧部是人体胸部的一个重要区域,由多个肌肉、血管、神经和淋巴结组成。
了解胸外侧部的解剖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胸部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实验器材1. 人体解剖学图谱2. 胸外侧部解剖模型3. 解剖刀、剪刀、镊子等解剖工具4. 碘酒、酒精等消毒用品四、实验对象成年男性尸体五、实验步骤1. 皮肤切开:在胸外侧部做一个纵向切口,从锁骨下方至肋骨上缘,注意避开血管和神经。
2. 肌肉解剖:胸大肌:观察胸大肌的形态、起止点和神经支配。
胸小肌:观察胸小肌的形态、起止点和神经支配。
前锯肌:观察前锯肌的形态、起止点和神经支配。
胸长神经:观察胸长神经的走向和分布区域。
3. 血管解剖:胸外侧动脉:观察胸外侧动脉的起始、走行和分布区域。
胸肩峰动脉:观察胸肩峰动脉的起始、走行和分布区域。
胸背动脉:观察胸背动脉的起始、走行和分布区域。
4. 神经解剖:胸前外侧神经:观察胸前外侧神经的起始、走行和分布区域。
肌皮神经:观察肌皮神经的起始、走行和分布区域。
正中神经:观察正中神经的起始、走行和分布区域。
5. 淋巴结解剖:腋淋巴结:观察腋淋巴结的分布和引流区域。
六、实验结果1. 肌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肌肉结构清晰,起止点和神经支配明确。
2. 血管: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胸背动脉等血管走行规律,分布区域明确。
3. 神经:胸前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等神经走行规律,分布区域明确。
4. 淋巴结:腋淋巴结分布规律,引流区域明确。
七、实验讨论1. 胸外侧部肌肉在运动中的协同作用。
2. 胸外侧部血管和神经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
3. 胸外侧部淋巴结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胸外侧部的解剖观察,使学生掌握了胸外侧部的解剖结构,提高了学生的解剖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解剖学参考文献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徐达传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怀经主编.局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柏树令主编.人体解剖学(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王怀经、刘勇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英文版),2007王振宇、徐文坚主编.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张励才主编.麻醉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09 李跃敏、孟步亮、陆地主编.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邹智荣、李跃敏、陆地主编.局部解剖学学习指导.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柏树令主编.人体解剖学习题集(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王怀经、张绍祥主编.局部解剖学(第二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二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Patrick W. Tank, Thomas R.Gest主编. 钟世镇、欧阳钧主译.LWW 解剖图谱.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刘恒兴、仁同明主编.全彩人体解剖学图谱.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迈克尔.E.马登主编.刘树伟主译.断层解剖学(第二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韩济生主编.神经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Susan Standring主编. 徐群渊主译(第39版).格式解剖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姜宗来、于伟勇、张炎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全集-胸心外科临床解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靳安民、汪华桥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全集-骨科临床解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姜宗来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胸心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局部解剖实验报告胸部

一、实验目的1. 了解胸部解剖结构,包括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
2. 掌握胸部的表面解剖标志,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 培养观察和描述解剖结构的能力。
二、实验时间及地点2023年X月X日,解剖实验室三、实验对象男性成人尸体四、实验器材解剖器械一套、解剖图谱、解剖模型、记录本、笔五、实验步骤1. 观察胸壁骨骼- 观察胸骨、肋骨、肋软骨等骨骼结构,了解其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 注意胸骨的三个部分: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以及胸骨角的定位。
- 观察肋骨的形态和排列,了解肋间隙的形成。
2. 观察胸壁肌肉- 观察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肌肉的形态、位置和起止点。
- 分析各肌肉的作用,如胸大肌的内收和内旋肱骨、上提躯干等。
- 观察胸筋膜,了解其在肌肉和深层结构之间的分隔作用。
3. 观察胸壁神经- 观察胸长神经、胸前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等神经的走向和分布。
- 了解神经在胸壁的感觉支配区域。
4. 观察胸壁血管- 观察腋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等血管的走向和分布。
- 了解血管在胸壁的血液供应情况。
5. 观察胸膜- 观察胸膜壁层和脏层的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
- 了解胸膜腔的形成和功能。
6. 观察肺- 观察肺的形态、位置和叶间裂。
- 了解肺的呼吸功能。
六、实验结果1. 胸壁骨骼:胸骨、肋骨、肋软骨等骨骼结构清晰可见,胸骨角定位准确。
2. 胸壁肌肉: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肌肉形态、位置和起止点明确,肌肉作用描述正确。
3. 胸壁神经:胸长神经、胸前外侧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等神经走向和分布清晰。
4. 胸壁血管:腋动脉、胸肩峰动脉、胸外侧动脉、肩胛下动脉等血管走向和分布明确。
5. 胸膜:胸膜壁层和脏层形态、位置和相互关系清晰。
6. 肺:肺的形态、位置和叶间裂明确。
七、实验讨论1. 胸壁骨骼、肌肉、神经、血管等结构的观察有助于了解胸部解剖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胸壁肌肉的作用对呼吸运动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其作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彭裕文主编.局部解剖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徐达传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怀经主编.局部解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柏树令主编.人体解剖学(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王怀经、刘勇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英文版),2007
王振宇、徐文坚主编.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张励才主编.麻醉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版),2009 李跃敏、孟步亮、陆地主编.系统解剖学学习指导(第三版).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邹智荣、李跃敏、陆地主编.局部解剖学学习指导.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柏树令主编.人体解剖学习题集(英文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王怀经、张绍祥主编.局部解剖学(第二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柏树令主编.系统解剖学(第二版: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Patrick W. Tank, Thomas R.Gest主编. 钟世镇、欧阳钧主译.LWW 解剖图谱.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刘恒兴、仁同明主编.全彩人体解剖学图谱.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
迈克尔.E.马登主编.刘树伟主译.断层解剖学(第二版).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
韩济生主编.神经科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
Susan Standring主编. 徐群渊主译(第39版).格式解剖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
姜宗来、于伟勇、张炎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全集-胸心外科
临床解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靳安民、汪华桥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全集-骨科临床解剖学.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姜宗来主编. 钟世镇临床解剖学图谱全集-胸心外科临床解剖学图谱.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