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2009~2012年我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2009~2012年我国法定报告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杨丽春【摘要】目的:了解我国近4年法定丙类传染病疫情流行特点,科学评价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Excel2003和Orig in8.5软件对2009~2012年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病例进行回顾统计和分析.结果:2009~2012年期间,法定丙类传染病发病数达到12 555 262例,最高发病率为283,59/10万(2012年),最低发病率为177,16/10万(2009年),其中手足口病居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首位,共报告6 788 046例,年均发病率为126.67/10万,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54.066%;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位居其次,发病病例共报告3 144 811,年均发病率为58.499/10万,占丙类传染病总数的24.099%.在每1年,随季节增加,丙类传染病发病数先增加后降低,主要发生在第二季度.手足口病死亡数共报告2 359例,占丙类传染病死亡总数的91.43%,远远高于其它丙类传染病死亡数.大多数丙类传染病发生在5、6月.结论:手足口病数远远多于其它类型,仍是今后丙类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其次手足口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防治不容忽视.【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45)011【总页数】5页(P1353-1357)【关键词】丙类;传染病;发病率;流行病学【作者】杨丽春【作者单位】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内蒙古赤峰02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丙类传染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报告的一类疾病,根据我国2009~2012年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分析发现,丙类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正常日常生活。
为此,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点,作者对我国自实行疫情网络直报4年来的丙类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统计分析,这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与建议。
海安县曲塘镇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2 3 不 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情 况 .
肠 道传染病 7 0例 , 占
年发病率 15 4 / 0万 。其 中, 8.31 乙类 6种 ,2 13例 , 年发 病率
14 6 / 0万 ; 类 3种 ,0例 , 发病率 6 . 9 1 2 .4 1 丙 6 年 0 7 /0万 ; 甲 无 类传染病发 生。见表 1 。
中按现住址统计 的 2 0 09年 患病对 象 , 口资料 来 源于海 安 人 县 20 0 9年统计年鉴 。
2 9】 5
21 0 1年1 0月
中 国 民康 医学
Me ia o r a fC ie eP o l SHe l dc lJun lo hn s e pe at h
0c . t2011 Vo . S 123 HM No. 20
第2 3卷
下半月
第2 0期
3 2 2 病毒性肝炎 ..
月份 5例 ,1月份 1 ,2月份 1 。传染 病发 病波 动幅 1 6例 1 3例
度小 , 4月份较集 中 , 其他月份略低 。 2 4 2 地 区分布 ..
的 4 .6 。 42%
32 发病率 高的传 染病分析 . 32 1 肺结核 .. 肺结 核病 属慢 性传染 病 , 因其 传播途 径 易
中 图分 类 号 : R 8 . 1 1 18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7 0 6 (0 1 2 2 9 0 6 2— 3 9 2 1 )0— 5 1— 2 12 统计 方法 . el e 软件。
荥经县2009年~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荥经县2009年~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摘要:目的,对荥经县2009年~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荥经县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用描述流行病方法对荥经县2009年~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009年~2013年全县共发生乙、丙种法定传染病共报告2584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死亡11例,报告发病率为337.77/十万。
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7种1436例,死亡11例,报告发病率为187.70/10万。
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乙型肝炎(594例)、肺结核(500例)、梅毒(113例),三病合计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84.05%,影响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水平上升的主要疾病是乙型肝炎、肺结核、梅毒。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7种1147例,无死亡,报告发病率为149.93/10万,发病居前三位的疾病为:其他感染性腹泻(539例)、流行性腮腺炎(286例)、手足口病(253例),三病合计占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3.98%,影响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水平上升的主要疾病是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预防控制为了解荥经县传染病发病情况、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及时准确为荥经县传染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荥经县2009年~2013年法定传染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分析结果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荥经县统计局。
1.2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采用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指标)2结果2.1疫情概况2.1.1 2009年~2013年全县共发生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共报告2584例,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死亡11例,报告发病率为337.77/十万。
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7种1436例,死亡11例,报告发病率为187.70/10万。
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7种1147例,无死亡,报告发病率为149.93/10万。
2009年成都市青白江区传染病疫情分析

免疫 的实 施 ,各 类 传 染 病 的 发 病率 和病 死 率 得 到 了 有效 的控 制 。传 染 病 的预 防 控 制 的关 键 在 于及 时 掌 握疫 情 的变 化 规 律 。为 掌 握 青 白江 区法 定 传 染 病 的
染性腹泻 19例,发病率为 4.6 1 ,手足 口病 8 78/0万 10例 ,发病率 4. 81 8 55/0万 ,共 18 17例 ,占总病 数 的 7 .7 2 8 %。全区前 1 0位传染病发病顺位见表 1 。
年青 白江区法定传染病 网络直报系统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 析。结果 2 0 09年青 白江区报告法定传 染病 1 7 种共 169例 ,年发病率为 4 24 28 1 ,其 中乙类传染病 9 5例 ,年发病率为 29 127 1 ,丙类传 染病 7 4 2 1 .9 / 0万 0 2 .6 / 0万 2 例 ,年发病率 13 3 01 1 。传染构成 以呼吸道传染病( 8 .3 / 0万 肺结核 2 5例 ,流行性腮腺炎 3 2例) 5 1 ,血源性传染病 ( 乙 型肝炎 2 1 ) 5 例 ,肠道传染 病( 痢疾 17例 ) 5 为主 。结论 预 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 、血源性传染病和肠道传 染病是防 治工作重 点,加强对流行腮 腺炎 、乙型肝炎 、肺结核 、痢疾的监测。
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 . 分析指标为率,
构成 比等 ) 进行分 析 。
2 结果
2 1 疫情概 况 .
2 11 传染 病 的总发病 、死 亡情 况 ..
全区 20 07年报
告 ,乙丙类法定传染病 l 7种 1 2 9例,无 甲类传染 6 病 报 告 ,年 发 病 率 424 2 8 1 1.9 / 0万 , 与 20 年 08 (7.0 /0万 ) 比上 升 了 1.6 。其 中 乙类 传 34804 1 相 00% 染病 l 种 9 5例 ,年发 病率 为 29 127 1 1 0 2.6 /0万 ;丙 类传 染 病 6种 74例 ,年发 病 率 13 30 11 2 8 .3 /0万 ; 20 年全区传染病死亡 3例,病死率 0 142 ,其 09 .8 % 2 13 报告发病率升降前 5 .. 位的病种 报告发病率上 中艾 滋病 死亡 2例 ,肺结 核死 亡 l 。 例 分 212 传染病发病顺位 20 年全区发病数位于前 升的病种是艾滋、手足 口病、梅毒、丙肝、乙肝 , .. 09 9 .2 0 .4 44 % 56% 5 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流行性腮腺炎 ( 1 ,发病率 别 上 升 了 2 9 7 % 、19 1% 、7 . 1 、3 . 1 和 32例 为 7.0 1 ) 90/0万 ,肺 结 核 25例 ,发 病 率 为 6 .7 1.1 。报告 发 病 率 下 降 的病 种 是 :甲型 H1 1流 5 45 / 83% N 感 、乙脑 、伤寒 、猩红热 、麻风病 。 2 2 流行病 学特 征 . 作 者单位 :成都市青 白江区疾病预 防控制 中心 ( 四川 成 2 2 1 月 份 分 布 7 、1 、1 、1 .. 、9 0 1 2月 发 病 数 较 都 60 0 ) 130 高 ,共发 病 86例 ,占全年 发病数 的 5 .3 ( 1 。 4 19% 图 ) 作 者简介 :蔡颖 ,主管医师,流行病学
辽阳市宏伟区2004~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辽阳市宏伟区2004~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目的:了解宏伟区近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宏伟区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进行分析。
结果:宏伟区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细菌性痢疾、风疹等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乙肝、肺结核发病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一些新传染病如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更是不容忽视。
结论:针对重点人群、重点地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疾病,降低发病率。
标签:传染病;疫情;分析为了解宏伟区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有效的传染病防控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对宏伟区2004~2009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区统计局。
1.2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2.1 发病概况2004~2009年宏伟区共报告发生乙、丙类传染病19种2 608例,无甲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371.89/10万;死亡8例,死亡率为0.70/10万;病死率为2.43‰。
其中乙类传染病报告1 815例,占患者总数的69.6%,丙类传染病报告781例,占患者总数的29.9%。
2.2 传染病发病顺位报告的19种传染病中,发病居前5位的分别是乙型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和风疹(表1)。
从各年发病顺位看,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明显下降。
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的发病先升后降,升降幅度均较大。
乙型肝炎和肺结核的发病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没有较大的波动。
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近年新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发病数多,顺位靠前,提示我们应重点防范。
2.3 时间分布从时间上看,5~8月份病例数最多,2月份和12月份病例数最少。
2.4 人群分布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4∶1。
濮阳县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对 20 09
20 0 9年 共 报 告 法 定 管 理 传 染 病 1 9种 37 9例 , 病 率 3 5 2 1 8 发 3 ./ 0万 , 亡 报 告 1 死 0
例 , 死 率 0 2 % 。 其 中 甲类 传 染 病 无 病 例 报 告 ; 病 .6 乙类 传 染 病 报 告 1 3种 204例 , 病 率 15 1/ 0; , 死 率 08 / 万 , 死 率 9 发 8 .5 1 5 病 - .8十 病
1 资料 与方 法 4 . 6 。按 发 病 数 依 次 为 肺 结 核 7 8例 、 疹 19 例 、 型 44% 6 麻 0 甲
Hl 流感 4 Nl 2例 、 红热 1 猩 2例。甲型 H 流感死亡 2例 , 结 l N1 肺
核死亡 1 。 例
2 2 3 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 病 ..
足 口病是 传 染 病 防 治 工作 的 重 点 和难 点 , 加 大 管 理 力 度 , 好 各 种传 染病 的预 防控 制 工 作 。 应 做
病毒 性肝 炎、 肺结核和手
【 关键词 】 传染病 ; 疫情 ; 分析
为探讨濮 阳县法定传染病 的发病趋势 , 分析主要传染病 的流 行特点和流行规律 , 断总结工作经验 , 不 及时 、 准确地 为决策部 门 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 学依 据 , 濮 阳县 20 对 0 9年法定 传染 病资料进行 了分析 , 现将结果分 析如 下。
2 1 疫情概况 .
按发病 日期统计 ,0 9年 1 1日零时 ~1 20 月 2月
的 0 1% 。 .9
3 1日2 时 ,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4 《 共报告法定 管理传染 病 1 37 9例 , 9种 8 发病率 3 52 1 , 亡报 告 1 , 死率 3 ./ 0万 死 O例 病 02 % 。其 中甲类传 染病 无病 例报 告 ; .6 乙类 传染 病报 告 l 3种 2
河南省长葛市2009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河 南省 长葛 市 2 0 0 9年法 定传 染 病流 行 特 征分 析
马改梅 张文 平 孙 会 军 张 健
卫 生防 疫
( 长葛市卫生防疫站 , 河南 长葛 4 1 o ) 6 5 o
【 要 】目的 了解 长葛市法定传染病 流行 特征和趋 势 , 摘
为 完善 防 治 策略 与措 施 提 供 科 学依 据 。 法 对 疫 情 网络 直报 方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结 果 2 0 0 9年 长 葛 市 法 定 传 染 病 报 告 发 病
11 资料 来源 . 1 方法 . 2
疫情资料来 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 告
加 1 ) 甲型 H1 流 感 ( 加 1 ) 例 、 N1 增 例 。
管理系统 , 口资料来 自长葛市统计局 。 人 应用 E el xe软件进行统计 ,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 方法进行分析。率 ( 构成比 ) 比较采用 检验。 的
论 长葛市传 染病 防控工作任 务艰 巨, 法定传 染病 防治工作 需
进一步加强。
【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 流行特征
趋势
分析
20 0 9年 长 葛 市 法 定 传 染 病 发 病 是 有 史 以来 报 告 病 种 最 多
率 上 升 4 .0 % , 死 率 下 降 1 . 91 甲 型 H1 流 感 为新 52 1 病 75 %. 0 N1
56 56 . %,. %引 起 死 亡 的 病种 分 别 是艾 滋病 1 , 6 . % ; 2 2 2例 占 31 6
1 8种 262例 , 亡 6种 1 2 死 9例 。 年 发 病 率 为 3 5 1 /o万 , 9. 9l 8 死 亡 率 为 2 6 /0万 , 死 率 为 07 46 与 2 0 . 83 1 8 病 . %. 0 8年 度 相 比 增 2
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二九年宏伟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一、发病概况
年我区全年共报告发生法定传染病种例,死亡例,发病率为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
死亡率为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
未报告甲类传染病例。
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共种例,死亡例,发病率为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种例,无死亡,发病率为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
(见表一)
、梅毒()、、。
(见表二)
比上升;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生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生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生例,与去年同期持平。
(见表三)
2009年法定传染病构成比% (表一)
3.82%
2009年传染病发病数与去年比%表(二)
-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
2009年疾病分类构成比% (表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OO九年宏伟区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一、发病概况2009年我区全年共报告发生法定传染病13种445例,死亡3例,发病率为371.38/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7.35%。
死亡率为2.50/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200.00%。
未报告甲类传染病例。
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共8种266例,死亡3例,发病率为221.99/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9.92%;报告丙类法定传染病5种179例,无死亡,发病率为149.39/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18.29%。
乙、丙类传染病发病依次为:手足口病105例、肺结核65例、甲型H1N1流感48例、风疹38例、梅毒35例、痢疾30例、丙肝30例、流行性腮腺炎19例、猩红热17例、乙肝16例、麻疹14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4例、肝炎未分型7例、流行性感冒3例、甲肝2例、淋病2例。
(见表一)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下降情况:麻疹(+1300%)、风疹(+660%)、手足口病(+156.10%)、梅毒(+105.88%)、甲肝(+100%)、甲型H1N1流感(+100%)、流行性感冒(+100%)、丙肝(+25.00%)、乙肝(+6.67%)、肝炎未分型(-68.18%)、淋病(-50%)、肺结核(-35.64%)、猩红热(-29.17%)、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7.65%)、痢疾(-9.09%)。
(见表二)乙、丙类肠道传染病报告发生158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5.51%,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8.60%;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生204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5.8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6.00%;血源及性传播疾病报告发生83例,占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8.65%,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38.33%;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生0例,与去年同期持平。
(见表三)2009年传染病发病数与去年比% 表(二)-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09年法定传染病构成比%(表一)3.82%流行性感冒0.67%二、时间分布全年均有发病,七月份明显出现一发病高峰,其次是九月份和六月份。
(详见表四)三、空间分布四街一镇全年均有发病,曙光镇病例数最高121例,死亡1例;其次为光华2009年法定传染病季节分布曲线图 表(四)102030405060708090100一月份二月份三月份四月份五月份六月份七月份八月份九月份十月份十一月份十二月份2009年疾病分类构成比% (表三)街道病例数为90例,死亡1例;第三位是新村街道病例数为83例,死亡1例。
(详见表五)四、人群分布1、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0~10岁病例数为221例,占病例总数的49.66%。
10岁以上年龄组相对集中在15~25岁和40~55岁,共报告病例数153例,占病例总数的34.38%。
(详见表六)2、性别分布:性别以男性居多,性别比为男:女≈1.65:1。
(详见表七)年龄构成 (表六)5101520253035404550550-2-4-6-8-10-20-30-40-50-60-70-80-3、职业分布:职业以学生居多,共报告106例,其次为有托儿童72例,散居儿童68例,分别占病例总数的23.82%、16.18%、15.28%。
(详见表八)五、重点传染病分析1、手足口病:共报告105例,发病率为87.63/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56.10%,位居我区报告法定传染病排序首位,占总病例总数的23.60%。
地区分布:发病顺位依次为曙光镇32例、新村街道23例、光华街道20例。
人群分布:性别比为男:女≈2.39:1;年龄主要分布在2~3岁年龄组,共报告65例,占该病发病总数的61.90%;职业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分别为报告51例和49例,两者之和占该病发病总数的94.29%。
季节分布:3月之前无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在7月份和8月份,两月共报告85例,占发病总数的19.10%,此后数月均有病例报告。
2、肺结核:共报告65例,发病率为54.25/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5.64%,位居我区报告法定传染病排序第二位,占病例总数的14.61%,死亡2例,病死率为3.08%,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00%,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66.67%。
地区分布:发病顺位依次为曙光镇30例、光华街道11例、长征街道10例。
人群分布:性别比为男:女≈2.10:1;发病最小年龄为10岁,主要分布于45~5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19例,占该病发病总数的29.23%;职业最多为农民21例,占该病发病总数32.31%。
季节分布:无明显季节变化,各月均有发病。
3、甲型H1N1流感:共报告48例,发病率为40.06/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00%,位居我区报告法定传染病排序第三位,占病例总数的10.79%。
地区分布:发病顺位依次为光华街道18例、工农街道13例、新村街道10例。
人群分布:性别比为男:女≈1.53:1;年龄主要分布在10~15岁年龄组,共报告34例,占该病发病总数的70.83%;职业主要以学生为主,共报告40例,占该病发病总数的83.33%。
季节分布:8月份之前无病例报告,发病高峰在9月份,共报告40例,占该病发病总数的83.33%,此后数月均有病例报告。
4、风疹:共报告38例,发病率为31.71/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660%,位居我区报告法定传染病排序第四位,占病例总数的8.54%。
地区分布:发病顺位依次为新村街道10例、光华街道10例、长征街道7例。
人群分群:性别比为男:女≈2.8:1;年龄主要分布在9~10岁年龄组,共报告21例,占该病发病总数的55.26%;职业主要以学生为主,共报告34例,占该病发病总数的89.47%。
季节分布:从3月份开始有散在病例发生,发病高峰期在6~7月份,共报告24例,占该病发病总数的63.16%。
5、梅毒:共报告35例,发病率为29.21/十万,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105.88%,位居我区报告法定传染病排序第五位,占病例总数的7.87%。
地区分布:地区分布:发病顺位依次为新村街道11例、曙光镇8例、长征街道6例。
人群分群:性别比为男:女≈1.92:1;年龄主要分布在40~44岁,共报告6例,其次为25~30岁年龄组,共报告8例,两者之和占该病发病总数的40%;职业以工人为主,共报告9例,占该病发病总数的25.71%。
季节分布:无明显季节变化,各月均有发病。
(见表八)六、突发卫生公共事件2009年我区共发生2起暴发疫情,均为传染病疫情,波及人数7761人,发病人数38人,无死亡病例。
其中乙类传染病1起,发病数36例;丙类传染病1起,发病数2例。
按事件严重等级分,一般突发事件1起,发病数2例;未分级1起,发病数36例。
所有疫情以学校发生为主,其它为散居儿童。
从发生时间时间看,1起疫情发生在8月份,1起发生在9月份。
1、甲型H1N1流感疫情:自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2009年第8号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后,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全区共报告48例甲型H1N1病例,均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2009年我区共发生1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发病数36例,均为在校学生分布在宏伟区所属的高、中、小学校,为未分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手足口病疫情:手足口病自2008年5月2日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后,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多,在全区105例手足口病病例中,有2例实验室诊断病例,其中EV71型2例,其他均为临床诊断病例。
2009年我区共发生1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发病数2例,均为散居儿童分别发生在曙光光镇杜家村和光华街道,均为EV71型,为一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可能原因分析1、疫情报告系统不断完善,尤其是网络直报后,避免了邮寄过程中丢卡的可能,外省市医疗机构诊断的病例本市也能够掌握,相应使报告发病率增加。
2、由于营养不良或其它疾病导致的机体免疫力低下;医疗人员对于肺结核的警觉性降低;老年人口的增加,尤其是住在长期照护机构的老人,流动人口的增加,均导致了肺结核的上升。
3、由于地球气候变暖,季节交替时温差较大,也由于近几年我们地区的特殊情况未开展对相应年龄组大规模的疫苗接种,使我区中小学生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迅速上升,而且发病较为集中、传播速度较快,多呈局部暴发流行,致使发病率增加。
防治意见:1、提高认识:传染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随着地球大环境的改变,传染病总的发病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而新的传染病又不断出现,使传染病的防治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所以我们必须从各方面重视对传染病的预防。
(1)提高医疗单位的传染病诊断水平和传染病报告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为控制传染病的流行争取时间。
(2)提高各级学校及托幼机构相关人员的传染病防治意识,一旦发现校内发生传染病,要早报告、早隔离,预防和减少学校及托幼机构的传染病暴发流行。
2、加强措施:针对各种传染病的流行特点,要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加强免疫,要求按免疫程序适时、全程免疫,尤其是流动儿童的免疫,努力减少免疫空白,减少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
(2)加强四害监测,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环境,消灭四害,尤其是大力开展灭鼠活动,减少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及虫媒传染病。
(3)加强学校传染病管理,加强学校卫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减少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
(4)加强生物制品管理,规范疫苗流通渠道,加强血液制品管理,对献血员做好筛查工作,减少血源传播性传染病。
(5)加强公共场所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加强监督力度,严厉打击娱乐场所非法经营。
(6)开展宣传活动,利用各种途径向广大群众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认识,及早就医,减少病死率。
加强体育锻炼,注意环境卫生,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加强营养。
宏伟区疾病预防控制站二O一O年二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