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微景观在艺术设计类院校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微观景观设计的实际应用

微观景观设计的实际应用

微观景观设计的实际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的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而微观景观设计作为景观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重视和采用。

它可以帮助城市创造更加美丽、舒适、实用、生态的公共空间,并提供更多的社交、文化和休闲体验。

本文将着重讨论微观景观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一、微观景观设计带来的好处微观景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中微小景观特征的设计和改善,以满足人们对于空间品质和服务需求的期望。

它涉及到城市中的各个方面,如道路、广场、公园、小区、商业区等。

微观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空间品质,更可以提升城市环境的各个方面:美学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服务价值和经济价值。

首先,微观景观设计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美学价值。

它可以改善城市的整体形象、建筑外观和景观设施等,从而增加一定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例如,在道路两侧安装一些花坛或绿化带、增加一些雕塑或壁画等,可以让城市更加绿意盎然、充满活力和文化气息。

其次,微观景观设计还可以提高城市空间生态价值。

它可以通过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水质和土壤质量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例如,在城市中设置一些自然湿地,可以起到净化水质、防治洪灾、多样化城市生态系统等效果。

此外,微观景观设计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它可以通过增加城市文化元素、重塑城市历史和文化背景等,提升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例如,在老城区增设一些传统文化展示场所、重修一些历史建筑、舞台等,可以让城市历史和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最后,微观景观设计还可以提高城市服务价值和经济价值。

它可以通过增加城市服务设施、优化城市交通运输、激发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等,提高城市居民的服务体验和经济水平。

例如,在商业区设置一些公共设施、开辟一些交通自行车道等,可以让商业区更加便捷和繁荣。

二、微观景观设计的具体策略和方法微观景观设计的实践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城市的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和政治等。

微型校园景观在福建三明林业学校的设计应用

微型校园景观在福建三明林业学校的设计应用

微型校园景观在福建三明林业学校的设计应用作者:兰天龙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4年第12期摘要校园景观是校园建设的组成部分,而微型园林是校园景观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微型园林的特点、设计原则及在校园景观中价值分析,提出微型园林在校园景观中的设计思路及要点。

关键词微型园林;校园景观;校园文化;福建三明林业学校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3校园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

要让学生爱学习,首先要让他爱学校,校园容貌,一物一景、一草一木,将镌刻在学生的心中。

微型园林是校园景观的物质体现。

优美校园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感悟人生。

1 微型园林的概念何谓微型园林,我国著名园林风景师朱钧珍教授在《微型园林》书中提出,微型园林,是利用园林的要素,如山、石、水、植物、建筑乃至小的道路而创造出一些优美、精致且相对完整的小小园林,能表现一定的主题和内涵[1]。

微型园林特征:一是面积小,标准不一,最大也只在700 m²左右;二是园林要素尺度标准,以人为本;三是地点不受地形限制,零星分布于角落;四是讲究精细的设计,赋有一定内涵和特色,如景观的主题和寓意。

2 微型园林设计原则发挥微型园林在校园边角效益,坚持“以人为本,小而精”,采用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

利用小地块,创造一个精美、舒适的环境,构建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校园景观。

2.1 以人为本,回归自然景观服务于人,充分考虑使用者的要求,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合理布局各园林要素,围绕着“回归自然”为主题,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穷的园林景观,将园林建筑、小品、山水、植物融进“大自然”。

2.2 注重尺度和比例根据实地情况,把握好各园林要素与周围环境的比例和尺度,和谐、统一,“恰到好处”,取得神似的效果,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

2.3 精雕细刻,注重内涵寓情于景,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地形、小品、植物协调一致,精雕细刻,追求“园林生命在于细部[2]”,要注重景观外表,更要注重它的精神和内涵。

试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徽派艺术的应用

试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徽派艺术的应用

试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徽派艺术的应用作者:赵志瑾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8年第12期徽文化要素在徽派艺术中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随着历史的推移和发展,当前具备代表性的徽派艺术主要有徽州三雕、徽州建筑、新安画派等。

通过后人的揣摩和探究,把现代化理念和元素融入其中,进而形成了现代化艺术作品。

对于现代园林景观,通过把徽派艺术运用其中,能够有效促进徽派艺术的弘扬和传递。

在徽派艺术的作用下,能够让现代园林景观更具传统性和文化性,让群众通过观赏现代园林景观,感悟从中散发出现的人文情怀以及艺术造诣,以此达到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效果。

1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原则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融合该领域的生态环境及传统文化等内容,并对实际状况加以综合思考,防止给其造成不良影响,达到保护该领域原有文化和环境的目的。

其中,在设计现代园林景观时,避免对含有地域特性的植物造成影响,应秉持多元化原则,对原有生态系统加以保护。

在开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工作时,为了促进园林平稳发展,还要确保生态的均衡性,思考各个生物具备的特性。

在植物选择以及分配过程中,构建结构完善、功能齐全、物种均衡的群落体系。

在当前设计园林景观时,植物占比较大,并且各个植物均具备不同的特性,对生长环境有着严格要求。

所以,在进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对各个物种特性有所了解。

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实现植物配置的科学分配,防止发生不良竞争[1]。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作为一项关键性项目,应保证园林规划的统一性。

根据地域特性,保证整体协调一致,突显景观设计重点,对当地各个园林景观加以科学规划和安排。

现代园林景观示意图(见图1)。

2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徽派艺术应用要素2.1 以根植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受到气候、环境、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园林景观设计风格大不相同,形成形状各异的园林景观。

通常情况下,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常常把地形地貌当作主体,在植物分配过程中,要求结合自然地理环境,以此为标准,科学设定园林景观类型。

园林景观设计——关于微地形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认识

园林景观设计——关于微地形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认识

关于微地形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认识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模拟和塑造自然山水的园林逐渐受到追捧,园林微地形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文章分析概述了园林微地形的概念内涵、功能作用、实践应用及植物空间配置等方面内容,对园林设计的不断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园林微地形;景观空间;原则应用;植物配置0 引言园林设计是对自然生态的开发和保护,为城市中的人工环境补充必要的自然氛围。

以往的园林设计往往不顾基址现状,第一步便是填海推山,将自然的意趣损耗殆尽,这样不仅使得各个园林设计过于平淡和雷同,也使园林绿化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更加注重园林设计的可持续性,如何顺应自然、营造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园林微地形因其在这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通过简述对园林微地形的几点认识,希望为以后园林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1 园林微地形相关概念与内涵园林是指在规定的范围内,利用艺术、工程等手段,对原址地形进行改造(例如掇山、理水、置石)并结合植物的种植、建筑的营造以及园路的铺设等方式创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和休憩境域[1]。

园林地形是指园林内承载植物、建筑等构筑物,且具有一定起伏形态的地貌。

微地形的定义是相对于地理学中的大地形和巨地形概念提出的,园林微地形是指在人工模拟自然地形时,高低起伏的幅度较小的地形,依据地表特点大致可分为自然式、平板式、台阶式、混合式等几种微地形模式。

改造适宜的微地形错落有致充满韵律美,丰富了景观的层次和要素,同时起着改善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的作用,因此成为现代园林设计的常用手法。

2 园林微地形在现代园林中的意义2.1 微缩自然,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园林景观微地形是通过地形的重塑模拟了自然界的山峦峡谷、溪流湖泊等地貌景观,使人们近距离地感受自然气息。

这些地形地貌的改造有效地加强了园林景观的生态功能:①利用起伏不同的地形调节夏、冬季的主导风向路径,从而改善区域内的小气候。

设计思维下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探索论文(推荐五篇)

设计思维下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探索论文(推荐五篇)

设计思维下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探索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设计思维下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探索论文摘要:随着当下城市不断发展,城市中碎片化状态的废弃用地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如何用好这些废弃地是当下必须思考的问题。

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微小景观空间设计案例,继而借以设计思维这一设计研究方法,思考探索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具体设计立意与设计思维,最终尝试以模块化单元的形式构建新型空间,以适应城市中不同尺度大小的用地,进而得到“一”系列与“二”系列设计模型,以期为城市空间废弃地未来发展提供参考的同时,试图搭建起生态可持续性城市景观空间。

关键词:设计思维;微小景观空间设计;废弃地;模块化;可持续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当下城市实际可用地紧张,且成点状分散在城市各角落的现状,最终致使土地荒废弃置,无法得到统一开发。

如何利用好这些分散的土地,使的它们发挥最大的效用,是当下所面临的一大困局。

尽管就当下而言,这些废弃的土地是城市一大痛点,但不得不承认,它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开发重点。

由于其本身分散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连接了整个城市,将这些土地合理运用,营造小空间设计,不仅可以使土地最大化利用发挥自身功效,同时也可以塑造城市形象,美化城市肌理文化,由点及面,衍生发展。

微小景观空间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提出的,由于微小景观空间设计不同于原先的景观空间设计,因此借以设计思维这一方法媒介,从多维度、多向度切入,深入分析、思考、探索未来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发展路径。

一、概述(一)微小景观空间设计景观空间设计相较于景观设计,其更注重对空间感的强调。

这是二者的最大差异。

究其本质,景观空间设计就是对景观中的各“物”进行合理的安排,以营造一个功能合理、形式统一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的空间效果。

空间,既是观景的场所,也是交流的场所,更是互动的场所。

本文所提出的微小景观空间设计是基于当下城市可用土地稀缺且分布散乱的现状所提出的,一方面希望借以对微小景观空间设计的思考合理化运用当下一些被弃置的用地,另一方面也试图为长期压抑着的人打造一个景观视觉、情感体验、对话互动的自由空间。

谈微景观制作与室内设计的结合论文

谈微景观制作与室内设计的结合论文

谈微景观制作与室内设计的结合论文谈微景观制作与室内设计的结合论文〔摘要〕微景观由于其尺度微小、养护方便、具有观赏价值,近年来在市场上颇为流行。

而传统的《陈设设计》课程由于校园课堂的局限性,课程设置常止步于课上讲解、课后练习的形式。

将微景观的设计与制作合理地契合进高校《陈设设计》课程建设之中,对该课程和微景观的设计与制作相结合进行探索,可引起设计、教育等相关人士更为广泛的思索,并探索出《陈设设计》课堂教学更趋向实践性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陈设设计;微景观;课程改革;实践陈设设计,也称为室内软装设计,是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室内空间在不改变建筑结构基础上所实施的空间再创造,主要体现在室内各种物品的摆放、陈列上。

在室内陈设艺术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客户审美、功能造型等特点,创造出既满足使用者功能要求,又符合他们欣赏水平的宜居环境。

《陈设设计》课程是高校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通过在课堂上对陈设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达到让学生掌握什么是陈设设计的概念,并能够优化当前空间、创造出功能布局合理、风格特征统一、审美品位高雅的环境空间能力的教学目标。

一、《陈设设计》课程现状室内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通常由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两个部分组成,知识目标要求了解、掌握课程内容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等、诸如“是什么,为什么”等理论知识,而技能目标则是要求学生掌握“做什么,怎么做”的技能知识。

《陈设设计》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其目标是在完成知识目标的同时,侧重于技能目标、即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动手具体操作,才能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传统的室内设计课程,常常止步于课堂讲解、课后练习的形式,而课后练习仅仅停留在纸质、电脑制图的程度上,虽然这种室内设计构思方案的训练也能一定程度训练到学生们对陈设单品的审美、室内色彩氛围的把控、设计风格流派的搭配等能力,但还是缺失具体的实践过程,使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

城市园林微景观的设计与应用探讨

城市园林微景观的设计与应用探讨

城市园林微景观的设计与应用探讨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城市美好环境的追求和向往也越来越迫切。

特别是各城市在开展城市有机更新和精细化建设管理过程中,通过营造中小尺度、主题特色鲜明的小微园林景观,打造出了亮丽的、富有特色的城市绿地景观。

这些微景观在增加城市绿地的艺术性、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的同时,让市民在共享城市公共空间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下面本文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城市园林;微景观;设计1微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1.1有助于利用有限的地形和空间,创造艺术景观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城市园林景观建设,采用微景观造景不仅经济实惠,而且不同的地形风格为造就了丰富多姿的景观效果提供了可能性。

不同的景观效果,才能让用户在使用中有移步换景,处处新鲜的感觉。

1.2有助于园林生态平衡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首先,不同的微景观需要配合不同种类的植物,以便营造不同层次的景观空间,这样园林中植物种类就多种多样了。

再者,由微地形分割而成不同的生态环境,为不同习性的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所以有助于维护生态多样性。

最后,在园区中设计不同的微景观改善了局部的自然环境,多样化的植物、水体,对于小范围内净化气候产生积极的作用,清爽适宜温度和湿度也为生态平衡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所以两者是双向互补的。

1.3能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微景观可以结合气候、地理特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内容,可以保证园林在任何季节都有相应的景观内容。

例如秋季赏菊园、冬季梅园、春季畅春园等,保证人们在任何休闲时段都可以选择园林作为休闲去处,因为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观景需求。

2微景观制作的原则2.1特色性原则在园林微景观设计中,深入挖掘场地的历史、文脉及周围环境特色,以雕塑、小品、艺术字等象征性符号作为景观元素,以营造场所精神为前提,把场地文化特色巧妙地融入设计中,体现园林微景观的特色化。

2.2观赏性微景观造景的目标是将自然景观结合美学构图原则,制作巧夺天工的景观,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给人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感,满足赏玩者审美需求。

徽派建筑元素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徽派建筑元素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徽派建筑元素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Title:The application of “Hui Faction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uthor:Han Qiaoyu(Jiangxi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 ,Nanchang Jiangxi 330201)Abstract:“Hui Faction ”architec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ion in traditional ar 鄄chitecture.“The dream of a lifetime ”is the best generalization of “Hui Faction ”culture.Nowa 鄄day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the influx of western modern architecture,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replaced by modern architectural form.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gradually find the architectural decoration lack of emotion,and now 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focu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culture,people feel that the traditional ar 鄄chitectural culture is a legacy and it should be protected,the inherited and developed.Keyword:“Hui Faction ”;dwellings;symbol◎韩荞羽[摘要]徽派建筑是传统建筑中重要的流派之一,“一生痴绝处,无梦入徽州”就是对徽州建筑文化的最好概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一些校园环境由于前期缺少规划、之后校区大面积扩张,因此存在诸多问题:使用功能单一,无法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原有公共设施利用率低;校园环境千篇一律,无法体现校园自身特色。

以小尺度景观为着眼点,提出“微景观”这一概念,并对微景观的基本概念、现状、作用与意义、设计要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力图通过小尺度景观来提升艺术设计类院校的校园公共环境的品质,同时提高校园环境中交往活动发生的概率。

关键词:微景观;校园交往空间
一、微景观的基本概念
微景观原是指用苔藓、多肉等生长条件差不多的植物,配上各种精美的小玩偶,做成的既实用又美观的桌面盆景。

本文的微景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宏观层面的景观而言的,但微景观并非指原有景观的一部分或是将原有景观按比例缩小。

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学家赫伯特?西蒙在《人工科学》中提到的第三类游园空间,如雨廊、凉棚、喷泉、草皮以及修剪过的树木等,正是属于微景观的范畴。

本文以景观设计师约翰?凯尔的《人类生态系统》和钱学森先生的《再谈园林学》为构建微景观尺度等级的参考,从微观层面划分不同的观赏层次、观赏尺度,从而限定微景观的尺度范畴。

微景观的概念:微景观是指观赏尺度在几厘米到几十米,具有观赏或使用功能的人工景观。

本文研究的是微观层面的校园室外景观,旨在通过微景观的创设营造交往距离更小,交往强度相对更大的校园室外交往空间。

二、校园微景观设计现状
微景观在各大高校校园内普遍存在,但其品质良莠不齐。

一些校园在设计规划过程中把校园环境当作“纯艺术”创作,更加注重的是构图、比例、均衡、韵律等形式美的法则,完全忽略了对真实生活的关注、体验和思考,创作出了只是“看起来美”的校园环境。

总的来说,校园微景观存在的问题包括:
(一)使用功能单一,无法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
例如,校园内的道路设计多数属于非停留式设计,学生目的明确地穿梭来往,道路利用率单一,本身并未成为景观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使用者与环境的互动性缺失,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师生是很好的参与校园环境规划的策划者与实施者。

让师生们参与到校园环境规划中,不仅能够提高师生们的创作积极性,同时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由于材质和尺度的问题,原有公共设施利用率低
铁质公共休息椅,冬天冰凉无人敢坐,夏天太阳直射,烫的使人不敢坐。

不仅没有体现自身的价值,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校园环境千篇一律,无法体现学校自身特色
王澍设计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是一个考虑地域特色,利用当地资源展示校园特色极佳的范例。

运用回收的600万废弃的瓦片,不仅塑造了独特的校园环境,同时源自当地名居的瓦片叙述了历史的、文化的、生态的意义。

在众多相似的校园环境中,独树一帜。

校园环境是一个学校身份的象征,是内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在校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所以,独具个性的、充满活力的、具有良好交往氛围的校园环境应该是校园环境的理想状态。

特别是艺术设计类院校,应该更加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积极表现其专业性,彰显它艺术设计的品味及实力。

三、微景观的设计要点
(一)从交往看校园微景观
1.提高交往活动发生的频率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交往活动的发生,在校园这个人群密度比较高的地方,交往活动发生的概率自然也相对较高。

虽然所交往活动的发生与否是由人的决定的,但是,交往活动是否
发生与人所处的环境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将公共空间的户外活动分为三类: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必要性活动是那些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例如上课、吃饭、等人等。

自发性活动是另一类完全不同的活动,它对于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环境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且时间、地点有可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

例如演讲活动、约会散步、休息思考等。

2.微景观促进人与人之间更亲密的交往
杨?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将人与人之间存在的距离分为亲密距离(0-45cm)、个人距离(o.45-1.30m)、社会距离(1.30-3.75m)公共距离(大于3.75m)四类。

校园微景观以个人距离(0.45-1.30m)为尺度依据,对于景观各要素,如植物、铺装、小品等都保障最优的尺度定位,确保室外的交往活动能够具有相对的私密性,为师生们提供更加具有归属感的校园环境,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的交往。

3.促进人与环境的互动
另一方面,促进人与环境的互动交往。

艺术设计类院校学生及专业学习与其他专业相比较具有专业学习上操作性更强;更个性化;教育成果的实用性及市场化特点。

因此,艺术设计类院校校园环境规划可以更多地接受师生们参与到规划设计的过程中。

让学生从欣赏、阅读的层面转化到体验、参与的层面,让师生们在参与规划的过程中对校园环境产生更多的认同感,以认同带动交往,在交往中互相学习,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另一方面,这种将教学与创作结合于一体的模式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从环境的育人功能看校园微景观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

在校园中微景观通过对本地自然景观的呈现,校园历史相关人物雕塑的设置,校园历史文化小品的创设,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间接地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相关人物的生平故事,产生教育的作用。

(三)从视觉感受看校园微景观
微景观对于校园环境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观赏的角度还是使用的角度来看都是这样的。

以校园为对象的微景观,尺度小,空间布局比较灵活。

校园作为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集合场所,在一定范围内承担的职能比较丰富,微景观可以依据需求形成功能性较强的布局。

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各个区域有各自的特色,形成丰富的体验感受。

四、校园微景观的设计要点
(一)注重体现空间的层次
校园微景观设计规划过程中,应注重空间层次的营造,使用者使用过程中不因空间的尺度较小而觉得乏味、平淡、一览无余。

中国古典园林的对景、借景、隔景、障景等造园手法都可以在视觉上扩大所处的空间。

微景观的设计应当对这些手法进行借鉴,实现在小尺度空间内移步换景的效果,丰富使用者的视觉感受。

(二)注重微景观的可识别性
校园微景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利用地方及学校文化创作出具有代表性的、识别度较高的校园景观。

例如北京大学的未名湖、博雅塔。

(三)注重微景观的边界设计
校园微景观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为不同类型的交往活动服务,集体性的集会活动、朋友同学间的交谈沟通活动、个人的思考休憩活动。

不同类型活动的私密性也是不同的,所以应该注意到微景观的边界设计,从而处理好从公共空间到半公共空间再到私密性空间的过渡。

(四)微景观设计应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校园微景观的设计与规划,不应仅仅局限于景观设计的方向,更应该以解决校园问题为主要责任。

小规模的改造是一种适应性改变,具有极强的灵活性。

微景观以其尺度方面的优
势可以以“见缝插针”的模式解决校园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及灵活性。

五、个案分析――以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为例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在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内,文汇路校区属于较早建设的校区之一,因此,校园内的公共设施显的比较陈旧,且利用率不高,存在着一大批“失落的校园公共艺术”。

美术与设计学院处在靠近学校南大门的位置,分为团委楼和美术楼两块。

美术楼处在一大片绿荫之中,有点“世外桃源”的意味,其余室外微景观并未过多设置。

小亭子及景观走廊里常看到晨读及三三两两交谈的学生,开放的草坪上会吸引大量的在这里进行课外活动的学生。

然而,团委楼前的微景观相比较于“张謇小花园”实在是没有任何可圈可点之处。

首先,景观树长时间处于无人照管的状态下,最靠近团委楼正门的两棵树一直是歪着的,没有人修理;其次,车棚及信息公告栏这些具有实用功能的微景观无论是从造型上还是从材料的选择上都体现了工业生产时代的千篇一律,只注重功能,形式完全不在考虑范围内。

整体上,须从团委楼前的景观区域进行改造,重视学院形象的塑造与“张謇小花园”的“实用性”相结合,使其形成相辅相成的格局。

对于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微景观改造的若干建议:第一,由于团委楼前的景观过于平淡,没有视觉中心,建议将团委楼大门左侧一小片绿植改造为“微景观群”。

将主体的微景观设置为雕塑,配合小型的景观凳及绿植景观。

要求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第二,实用性微景观例如车棚、信息公共栏等,材质应以木质或仿木质材料为主,造型多借鉴园林中建筑的造型,配合“张謇小花园”整体营造园林气息;第三,团委楼前大片的空地可作为露天的展示场所。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中雕塑专业、服装设计专业、公共艺术专业、环境设计专业等专业学生的课程作业有了专门的展示场所,对于学院形象的宣传、同学们作业的积极性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六、结语
校园微景观在校园环境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校园环境的可识别性,使校园环境蕴含着历史与文化,让身处其中的人们能够收尾到艺术与文化的熏陶。

艺术设计类院校中微景观的设置不仅要考虑到自身的专业性,同时还要兼顾与周围大环境的和谐,争取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

另外,本文论述的只是校园内的室外微景观,对于室内以及校园之外的微景观由于篇幅的问题就不做赘述。

参考文献:
[1]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钱学森.再谈园林学[j].园林与花卉,1983,(01).
作者简介:
陈娟,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

研究方向:装饰美术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