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7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温室效应(第2课时)同步练习(II )卷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下册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下册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

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A组1.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C)A.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释放02B.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02释放CQC.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Q,以解决温室效应D.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2.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分析不符合图中表示的信息的是(DA. 图中③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 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腐生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C. 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D. 在自然界中,生物遗体和排出物中的碳是不能循环利用的3. 如图表示一天之内(早7: 00〜第二天早7: 00)温室大棚中CQ含量的变化,口的目的是(A)(第3题)A. 补充大棚内的CQB.补充大棚内的QC.降低大棚温度D.降低大棚湿度4.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B)A.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a点打开通风(第2题)B.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C. 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D. 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5. 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功与过”的辩论会上,有如下观点:①二氧化碳增多造成温室效 应,使气候异常,给人类带来了灾害;②二氧化碳增多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是近年 来农作物丰收的原因之一。

(1) 写出日常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C + Q 点燃=€0。

(2) 从自然界碳循环的角度,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 些填字母)。

A. 大量燃烧石油和煤B. 大面积砍伐森林C. 大力发展核能D. 淡水不断减少(3) 在辨论会上有人认为大气中二氧化碳多些好,也有人认为少些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大气中 含有适量的二氧化碳最好。

6.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

如图表示目前某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1)从图中可以看出,绿色植物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 物和氧气,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7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温室效应(第2课时)同步练习A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7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温室效应(第2课时)同步练习A卷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7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温室效应(第2课时)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题 (共7题;共15分)1. (2分)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建设,如葛洲坝,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煤的火力发电站发出的电量,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②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降酸雨;③减少废渣排放有利减少对土壤、水体污染;④减轻白色污染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①②D . ①2. (2分)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A .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B . 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C .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D .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3. (2分)科学家在分析被密封在琥珀中的远古时代的空气成分时发现,当时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而现在仅为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 大量岩石风化消耗氧气B . 海水中溶解氧增加C . 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 . 气候变迁引起森林大量减少4. (2分)与氧循环无关的是()A . 生物呼吸B . 物质燃烧C . 光合作用D .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5. (2分)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

下列论点不应成为正方论据的是()A . 汽车越来越多,消耗的氧气越来越多B . 太阳能、风能、核能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将耗去空气中的大量氧气C . 有证据表明,在远古时代的原始空气中氧气含量达30%D . 随地球人口的增多,呼吸、燃料燃烧等耗氧也越来越多6. (2分)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20世纪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1世纪初的370 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A . 人口过快增长B . 植被遭受破坏C . 全球气温升高D . 野生生物灭绝7. (3分)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含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含解析)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单选题1.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20世纪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1世纪初的370 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A.人口过快增长B.植被遭受破坏C.全球气温升高D.野生生物灭绝2.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第2题图第6题图3.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建设,如葛洲坝,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煤的火力发电站发出的电量,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②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降酸雨;③减少废渣排放有利减少对土壤、水体污染;④减轻白色污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4.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面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A.完全来源于煤的燃烧B.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C.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D.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5.“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7.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碳循环B.氧循环C.氮循环D.水循环8.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

【同步测试】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同步测试】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测试1.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A. 各种燃料的燃烧B.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C. 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D. 以上都是2.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

一般情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

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

以下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A. 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 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 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D. 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3.科学家指出,气候变暖主要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

为了减少温室效应的影响,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A.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B. 开发氢气等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 大量使用煤作燃料D. 将二氧化碳气体转变为其他有用物质4.科学家在分析被密封在琥珀中的远古时代的空气的成分时发现,当时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而现在仅为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 大量岩石风化消化氧气B. 海水中溶解氧气量增加C. 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 气候变迁引起森林的大量减少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制作了以下4个密闭的玻璃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

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哪个瓶中生物的生存时间最长()A. B. C. D.6.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

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

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③D. ①③7.下列情况不会释放碳进入碳循环中的是()A. 燃烧B. 呼吸作用C. 光合作用D. 海洋中沉积物的风化8.如图所示,请根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自然界中的碳—氧平衡的知识回答。

(1)a、b表示植物的生理活动: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A、B表示两种物质: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含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题3.7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含解析)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一、单选题1.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20世纪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1世纪初的370 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A.人口过快增长B.植被遭受破坏C.全球气温升高D.野生生物灭绝2.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B.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C.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D.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第2题图第6题图3.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建设,如葛洲坝,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煤的火力发电站发出的电量,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减少CO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②减少SO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降酸雨;③减少废渣排放有22利减少对土壤、水体污染;④减轻白色污染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4.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面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A.完全来源于煤的燃烧B.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C.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D.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5.“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C.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D.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6.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中“大气”的成分是氧气B.图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方向是动物到植物、微生物到动物、微生物到植物C.生理过程②③④均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D.过程②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生物的生活提供物质和能量,还维持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7.自然界中存在许多循环现象,下列自然界中的四种循环所发生的变化主要为物理变化的是()A.碳循环B.氧循环C.氮循环D.水循环8.辩论:空气中的氧气会耗尽吗?正方的观点:“空气中的氧气会减少直至耗尽”。

2019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2019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同步练习(包含答案)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循环,这里的“氧”指的是 ( )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2.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 )A.各种燃料的燃烧 B.动植物的呼吸作用C.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 D.以上都是3.绿色植物被称为巨大的“空气净化器”,是由于它能 ( )A.吸收氧气产生有机物 B.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C.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有机物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4.如图3-7-1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

其中没有氧气参加反应的是 ( )A.①② B.③⑥ C.④⑤ D.①③⑥5.今年6月8日至14日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

根据图3-7-2碳循环的部分过程进行的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②过程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B.在生物群落的食物链中,碳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传递的C.在城市交通中少开汽车、多骑自行车能减少①过程的发生D.绿化环境、爱护草木有利于③过程的进行6.如图3-7-3是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一组实验,请你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解释相关的实验现象。

(1)甲装置中小白鼠很快死去的原因是小白鼠的________作用导致玻璃罩内缺氧。

(2)乙装置中小白鼠能正常活着是因为绿色植物的作用更新了玻璃罩内的气体。

这种生理活动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一实验现象来分析,绿色植物的________作用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了重要作用。

7.鱼缸内放一些水草,在阳光照耀下,水中会有气泡冒出,这些气泡里的气体主要是(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B.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C.蒸腾作用产生的水蒸气 D.以上三项全是8.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 )A.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B.出行尽量步行或乘公交车C.清明节由烧纸祭祀改用鲜花祭祀 D.焚烧农作物秸秆,使其成为草木灰肥料9.下列做法对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不利的是 ( )A.对草原实施轮牧并控制放牧数量 B.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C.倡导“使用一次性木筷”和“互赠贺卡”D.合理使用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图3-7-4中的①~④表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线粒体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过程,其中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美国首颗“嗅碳”卫星在2009年2月24日发射升空过程中因运载火箭出现故障坠毁,这颗卫星的主要任务是绘制全球二氧化碳循环地理分布图。

八年级科学下册 3.7 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练习 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册 3.7 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练习 浙教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册3.7 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练习(新版)浙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下册3.7 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下册3.7 自然界中氧循环和碳循环练习(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姓名学号一、我学会了1、自然界中氧的循环:大自然中氧气随着生物的作用、燃料的、及微生物的作用而减少,但随着植物的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这就是自然界中的氧循环.2、自然界中碳的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作用、有机物的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被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被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的数量大致。

3、温室效应:地球大气中有些气体,如、甲烷等能像玻璃、塑料薄膜一样,让太阳光辐射的穿过大气层被地球吸收,同时防止地面辐射的散逸到宇宙空间去,使地面的气温 ,产生类似温室的保温效应,称为大气的效应。

4、但近百年来,人类大量使用 ,加上森林面积因乱砍滥伐而急剧等原因,使大气中的含量增加较快,致使“温室效应”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全球性气候,并引起一系列恶果。

二、我理解了5、与自然界氧循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C。

微生物的分解反应D。

蒸腾作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B. 空气中的氧气处于动态平衡C.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越高越好D. 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7、2014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提高你的呼声,而不是海平面”,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_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科学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_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科学试卷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同步练习_3.7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2)科学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1 .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为了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保护现有森林B.大力植树造林C.开展国际合作,减少二氧化碳排放D.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2 .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室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A.开窗B.在阳台上种花C.在屋内多种点花D.装上空气清新装置3 .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室内,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A.开窗B.在阳台上种花C.在屋内多种点花D.装上空气清新装置4 . 2018年11月,我市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

雾霾中的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下列有关雾霾说法错误的是()A.雾霾弥散是扩散现象引起的,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有关B.雾是水蒸气液化引起的现象,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C.城市马路经常洒水除尘、加强周边环境的绿化可减少雾霾天气D.持续的雾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二、填空题5 . 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如图是北方地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_____。

(2)图中的“a”点表示A植物的_____速率。

(3)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原料,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B植物幼苗,则c点的移动方向是向_____(选填“左”或“右”)。

(4)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A_____(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6 . 如图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后回答:(1)自然界CO2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7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温室效应(第2课时)同步练习
(II )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题 (共7题;共15分)
1. (2分)与氧循环无关的是()
A . 生物呼吸
B . 物质燃烧
C . 光合作用
D . 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2. (2分)我国大力发展水力发电站建设,如葛洲坝,年发电量相当于每年燃烧3 000万吨煤的火力发电站发出的电量,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②减少SO2的排放有利于减少降酸雨;③减少废渣排放有利减少对土壤、水体污染;④减轻白色污染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
D . ①
3. (2分)下列有关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含碳有机物
B . 分解者在生物圈的依循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C .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保持了大气中氧含量的稳定
D . 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
4. (2分)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一个简单的碳循环过程,对于该过程理解正确的是()
A .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地球大气提供了所有的二氧化碳
B . 植物只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元素转移到体内
C .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只能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
D . 我国北方的冬天,许多树叶掉落,会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明显增加
5. (2分)科学家发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单位为ppm)从20世纪50年代的315 ppm升至21世纪初的370 ppm,下列哪项可能是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A . 人口过快增长
B . 植被遭受破坏
C . 全球气温升高
D . 野生生物灭绝
6. (2分)科学家在分析被密封在琥珀中的远古时代的空气成分时发现,当时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35%,而现在仅为2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 大量岩石风化消耗氧气
B . 海水中溶解氧增加
C . 生物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D . 气候变迁引起森林大量减少
7. (3分)图甲A、B、C分别表示某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晴朗的夏季一天24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

请据图回答:
(1)移裁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目的是为了抑制图甲________(填字母)生理活动。

(2)I曲线出现a点的原因是________。

二、中档题 (共3题;共7分)
8. (2分)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 ab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吸气
B . bc段曲线表示膈肌舒张,吸气
C . ac段曲线表示进行了两次呼吸
D . ab段和cd段曲线都表示吸气
9. (2分)呼吸是人体重要的生理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最多的是二氧化碳
B . 肺适于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 . 血液经过肺部气体交换后,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血液变成了静脉血
D . 呼吸作用是指外界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溶个
10. (3分)用化学用语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

(3)硫酸亚铁是由________和SO42-构成的。

(4)标注出次氯酸(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基础题 (共7题;共15分)
1-1、
1-2、
2-1、
2-2、
3-1、
3-2、
4-1、
4-2、
5-1、
5-2、
6-1、
6-2、
7-1、
7-2、
二、中档题 (共3题;共7分)
8-1、
9-1、10-1、10-2、10-3、1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