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合集下载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第7节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三、温室效应
学以致用: 利用碳的循环分析,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措施防治温室 效应的加剧?
①控制矿物燃料的燃烧,合理开发和利用燃料,寻找新 能源如太阳能、生物能、地热等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②保护森林和植被,制止乱砍滥伐,植树造林,利用森 林涵养水源,调节气温。 ③控制人口激增。
本节小结
自 然 界
(1)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是光合作用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大自然中,产生氧气的是: 植物光合作用 。
2、大自然中,消耗氧气的途径主要有:
(1)
生物呼吸作用

(2) 各种燃烧现象

(3)微生物的氧化分解现象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呼吸作用表达式为: 酶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 光
二氧化碳+水 叶绿素
二、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 然 界 中 的 碳 、 氧 循 环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保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 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维 持了整个生物圈中的碳— 氧平衡。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 碳循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答: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量,从而破坏了碳在 自然界的平衡,致使大气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并引起一系列的后果。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问题:在自然界中,生物在不断地进行呼吸消耗氧气,产生
二氧化碳。那么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否会因此而增加,而氧气 是否又会因此而减少呢?
一、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讨论:
1.在一个封闭的房间呆久了,会有什么感觉?
2.鱼缸内的鱼养多了,鱼会因为缺氧而上 浮,甚至死亡。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 溶解的氧气含量上升?

初中生物知识:常见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初中生物知识:常见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初中生物知识:常见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一、碳循环(Carbon cycle)碳是构成有机物质的中心元素,也是构成地壳岩石和矿物燃科(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在地球各个圈层中碳的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进行的。

在大气中CO2的含量很少,仅为58000×1012mol,大量的CO2溶解在大洋的海水中,大约为2900000×1012mol,是空气中CO2含量的50倍,但是,最大量的碳是以碳酸盐沉积物的形式存储在地壳内,其总量达1700000000×1012mol。

1.大气和生物圈之间的碳循环①绿色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以及根部吸收的水分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和多糖(淀粉、纤维素等)并放出氧气。

②植物体的碳化合物经过食物链传递成为动物体的碳化合物,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将体内的部分碳转化成二氧化碳排入大气。

③动植物死亡后,残体内的碳经微生物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入大气。

上述这一循环约需10~20年。

2.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交换,是一个在气——水表面进行的溶解与解吸平衡过程。

上述两种碳的流动与交换过程数量达每年约1000亿吨(以碳计)以上。

且都属于较快的碳循环过程。

3.碳酸盐岩石(石灰岩、白云石和碳质页岩)的形成和分解。

4.矿物燃料(煤和石油)的形成和分解。

后两种碳的自然循环属缓慢形式,需时往往以亿万年计。

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矿物燃料的燃烧量大幅度增加,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这就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可能导致气候异常,还会引起海水中的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的变化。

二、氮循环氮是构成蛋白质及生物有机体的重要元素,它在环境中含量大而且变动量小的三种存在形式是;大气中的氮气,海水中的溶解氮,沉积物中的有机氮,其余形态的氮则处于不断地复杂变化、流动和交换过程中。

大气中除含有大量分子态氮(3900亿吨)外,还含有少数化合态氮如NH3(2800万吨)、NO和NO2(610万吨)等。

3.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3.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六、知识点梳理
1. 碳循环的概念与过程
- 碳循环是指碳在自然界中的不断循环过程。
- 主要包括以下过程:
1)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2)视频: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碳循环和氧循环相关的视频,如光合作用的过程、呼吸作用的过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在线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一些在线工具,如虚拟实验室、在线知识库等,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教师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碳循环和氧循环,使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机制,提高学生的科学解释能力。同时,通过关注碳氧平衡对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外,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十.板书设计
- 重点知识点:碳循环、氧循环、碳氧平衡、碳循环和氧循环之间的关系。
- 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碳汇、碳中和。
- 句: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作用等;氧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呼吸作用等;碳氧平衡对地球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如维持生物圈的稳定、影响气候的变化等。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3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024年新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第3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2.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 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久未开启的菜窖和深井中二氧化碳 含量可能较高,人在进入之前要检测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避免损 害健康。人群密集的地方,应注意通风换气。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 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
气闷、头晕、心悸 气喘、头痛、眩晕 神志不清,呼吸逐渐停止,以致死亡
3.温室效应
为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同学 们要树立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 的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直 接或间接减少碳排放,为节能减 排作出贡献。
典例2 我国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目标是通过植树造林、 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C ) A.教科书循环使用 B.用自行车代替汽车上下班出行 C.大力推广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缓解旱情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第5章 奇妙的二氧化碳
第3节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九上化学 HJ
1.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说明其对自然界和人类生产生活的 影响。 2.能以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为例,认识物质在自然界中可以相互转化 及其对维持人类生活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3.能初步形成资源回收、保护环境的意识,践行节能减排、绿色低 碳的生活方式。
[解析] A项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增大二氧化碳的吸收量; B、D项均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都利于实现碳中和。 C项使用干冰实现人工增雨,会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利 于实现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要循环。下列对于 碳、氧循环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C ) A.变化观:碳、氧循环能体现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的质量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 对稳定

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教案)

第三章第二节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教案)

新华师版科学九年下课时教学设计这里涉及到的反应是光合作用。

6CO2+6H2O C6H12O6+6O2碳的存在碳是地球上拥有化合物数量最多的元素。

碳分布于大气、海洋、地壳岩石和生物体中,并循环不止。

碳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也是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

自然界中的碳可以是单质或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

观察图解,我们寻找含碳物质之间转化原例子,你能到哪些?【略】视频:碳循环到此,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碳循环。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被消耗,又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有机物的燃烧以及腐烂分解等过程,源源不断地重新释放出来,结果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数量与重新释放出的数量大至相等。

】碳循环与生命活动紧密相联。

亿万年来,在地球的生物圈和大气圈中,碳通过生物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往复循环、生生不息观察书中的图解:碳循环可以看到,碳循环它主要可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绿色植物经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化合成碳水化合物(糖类);在植了解碳的存在概括定义分析图示,了解碳循环的途径复习光合作用概述碳循环物呼吸过程中,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被植物再度利用。

第二种形式是植物被动物或人采食后,碳水化合物(糖类)经食物链传递,被人或动物吸收,又成为人、动物和细菌等其他生物体的一部分,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并通过动物或人的呼吸释放回到大气中又可被植物利用。

第三种形式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它返回大气中后重新进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我们用简图的形式可以表示为:碳平衡的破坏自然界自发进行的碳循环,在很长的时期内始终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使地球的环境基本保持不变。

然而人类的行为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打破了这种平衡。

尤其是近二百年来,人类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含碳能源的大量开采利用,致使更多的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12张全)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PPT课件(初中科学)12张全)

练习:
1、下列方法不可能使室内空气清新的是( C )
A. 开窗
B. 在室内增添盆栽
C. 夜晚在屋内放置绿色植物 D. 装上空气清新装置
2、如图所示,如果甲是H2O和C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
A.乙是呼吸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丁是光合作用 B.乙是光合作用,丙是有机物和O2,丁是呼吸作用 C.乙是呼吸作用,丙是H2O和CO2,丁是光合作用 D.乙是光合作用,丙是H2O和CO2,丁是呼吸作用
(1)从图中可以看出,绿__色__植__物__ 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 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 _有__机__物__和__氧__气_,进而通过多条 途径进行碳循环。 (2)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 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 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 __细__菌__、__真__菌__的分解作用。 (3)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自然界中 _二__氧__化__碳__的排放,进而加剧_温__室__效__应___。
温室效应
3、温室气体有哪些?
二氧化碳、甲烷等气态烃、氮的 氧化物、氯氟烃、臭氧等
三、温室效应
假如把地球比喻成一个巨大的“温室”, 那么“玻璃”就相当于_二__氧__化__碳_____ 【思考】“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我们可以采取哪
些措施来防治“温室效应”的加剧?
适度的温室效应——保持气温恒定,合适生物生存。 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淹没 防治措施——控制矿物燃烧,开发新能源;制止乱砍乱伐,植树造林等
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
达国家限制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 重的温室效应。试回答下列问题:
(__呼_1_)_吸_绿_作色用植将物C通O过2排__放光__到合__大_作气用中吸。取CO2,又通过

自然界中碳元素如何循环达到碳中和状态

自然界中碳元素如何循环达到碳中和状态

自然界中碳元素如何循环达到碳中和状态
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在任何一个时期,它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循环,来实现碳的均衡与平衡。

在这一过程中,大气中的碳循环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把碳从地球表面回收到大气中去,把由大气发出的碳分子供给地表生命。

一般而言,大气中碳的循环分为生物循环和物理化学循环。

生物循环是指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它们转化为有机物,以便作为植物的能量来源,而未经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会被呼吸过程释放。

在物理化学循环中,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会被水溶性的碱性物质,如硫酸、硝酸和磷酸以及大气中的氧化剂,如臭氧、亚硝酸盐和过氧化物反应,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向下洗滤。

此外,地壳也是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壳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无机质,它们都可以在特定条件下释放出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可以被生物吸收或者重新归入大气层中,接着又被植物从大气层中吸收。

最后,海洋也是碳循环的重要部分,它们可以在海水中吸收二氧化碳,使海洋中的碳浓度比大气中低得多,从而有助于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此外,海洋也可以将二氧化碳向大气层中释放,从而形成一个循环。

事实上,这个复杂的碳循环体系是在自然界实现气候平衡的关键。

由于大气、地壳、海洋之间的复杂的碳循环,可以使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从而为地球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因此,要实现生态平衡,人们需要充分利用这一自然循环体系,加强碳的回收,减少碳的排放,以期达到“碳中和”的目标。

3.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练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3.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练习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科学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有些学生对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对生态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生态系统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其次,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可能对实验步骤不够熟悉,或者对实验原理理解不够深入。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指导和训练。
c. 燃烧过程中,碳和氧如何相互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
(5)以下哪些行为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请举例说明。
a.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 大量种植树木
c. 推广绿色出行
d. 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八、重点题型整理
1. 解释碳循环和氧循环的概念,并简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在教学总结方面,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效果是积极的。学生们通过学习,对碳循环和氧循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们不仅掌握了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基本过程,还了解到了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同时,学生们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对生态系统平衡和环境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高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碳循环和氧循环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氧循环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所—— 叶绿体(厂房)
条件—— 太阳光(动力)
产物—— 葡萄糖、氧气 有机物
物质转换: 无机物
实质
能量转换: 太阳能
化学能
思考:大气中的碳(主要是二氧化碳中的碳) 通过什么途径进入生物体,又通过哪些途径重 新释放到自然界? 1.自然界中碳的存在形式:
⑴在空气中以二氧化碳为主;
⑵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形式存在;
⑶在自然界的海洋、岩石中存在
2.碳元素的作用:
⑴是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成分;
⑵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⑶也是构成煤、石油、天然气的主要元素
自 然 界 中 的 碳 循 环
请在图中方框内 填入合适名词 CO2
呼吸 呼吸作用
CO2
光合作用
燃烧
死亡的生物
你能得到 哪些信息?
水生植物
CO2 光合作用
呼吸
腐败生物
煤 石油和天然气
3.碳循环主要的几种形式(主要通过CO2来进行) A、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植物呼吸 作用→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动物吸收 →体内氧化→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 →微生物分解作用→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有机物→动植物残体 →地下漫长反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 二氧化碳
4.自然界吸收和固定CO2的主要渠道:
⑴植物的光合作用 ⑵海洋的吸收 ⑶矿物中石灰岩的固定
5.自然界碳循环意义: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稳定含量对地球上的 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二氧化 碳在大气的热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能对地球产生“温室效应”。 思考: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 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碳循环会带来 怎样的影响?
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不断地转 化,那么图中的大树从种子萌 发到长大,是由什么物质转化 而来的呢?
一、光合作用
1、定义: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通过叶绿素将二 氧化碳和水,合成为葡萄糖,同时释放 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 2、表达式:
光照
叶绿体
6CO2+6H2O
C6H12O6+6O2
原料—— 二氧化碳、水
B)
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完成的,自 然界中主要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C )
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
C、光合作用
D、分解作用
4、关于温室效应,有下列说法:①温室效应有 利也有弊;②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大气层中臭氧层 受到破坏引起的;③温室效应的加剧主要是由于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引起的;④发展太阳 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可以防止温室 效应的加剧;⑤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 气温衡定,适于动植物生存;⑥森林被称为地球 之肺,所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可以消除温室效 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
怎样防止 温室效应?
①控制矿物燃料的燃 烧,合理开发、合理 利用燃料,寻找新能 源如太阳能、生物能、 地热等以减少二氧化 碳的排故
②保护森林、保护植 被,禁止乱砍滥伐, 植树造林,利用森林 涵养水源,调节气温。
③控制人口激增。
1、哪些过程消耗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植物的光合作用 2、动物如何摄取植物中的碳元素? 动物摄取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时,吸收了碳元素。 3、哪些过程可使绿色植物转化成二氧化碳? 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枯枝败叶腐败 4、动物在哪一生理过程中释放出了二氧化碳? 呼吸
如图显示了自 然界中和一个 简单的碳循环 过程,根据图 中所示回答下 列问题:
练一练 1、CO2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CO2的循环 如下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C )
A、 生物的呼吸作用 B、含碳燃料的燃烧
C、发展利用氢燃料 D、人和动物的呼吸
2、下列情况会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多( A、利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B、汽车数量增加 C、发展太阳能、水能以代替煤、石油等燃料 D、植树造林
温室效应原理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 隔热的功能来自它在大气中 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 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 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 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 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 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 体。
讨论:温室效应有什么利弊? 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 证地球上的气温衡定,适 于动植物生存。但由环境 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 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 恶果: 1) 地球上的病虫 害增加; 2) 海平面上升; 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 增多; 4) 土地干旱,沙 漠化面积增大。
B
玖富娱乐 玖富娱乐
vhd59wkw
殊事情发生,难道说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公孙公子和夜叉开始了交往?开始交往?第013章 哪来的夫人开始交往?这个词语从 大脑中一经崩出就让陆婉娉吓了一跳,曾经看过一些文章,有些人有异癖——比如,就喜欢女友长的又肥又壮,不仅如此,完 成不顾及女友的身体状况,还千方百计的让女友不停的吃各种食物,以满足自己的特殊喜好。难不成眼前这个道貌岸然的公孙 公子也是此类人之一?想到这里,眼晴不自觉的瞪大了一些,看向公孙公子的眼神也怪异了起来,“难道说你和我们家夜叉那 个了?放心吧,本大人是极开明的,如果公孙公子真心喜欢我们家夜叉,我这个做家长的不会阻拦的。”“你„„”一口气没 喘上来,公孙公子差点儿被噎死。此时的公孙公子颇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倒有些哭笑不得了,用手中的折扇轻轻拍了拍女鬼大 人的头,语气中竟是颇有些宠溺,“你这丫头,这小脑袋瓜都不知道在琢磨些什么,本公子口味哪有这么重?"“不是就好, 我家夜叉从小就很可怜的.。”陆婉娉长舒了一口气,要知道夜叉的实际年龄可是比女鬼大人还要大出好些岁的。据说是小时 候烧坏了脑子,所以智力一直停留在七八岁或是十多岁的时候,如此一个女孩子如何能够让人放心?“只是感觉夜叉心地纯良, 如这般的女孩子当真是少之又少了,所以心下喜欢些,仅此而已。”这位公孙公子倒是极有耐心的解释着,其实他完全没这个 必要,陆婉娉才不会真正介意的,如果有一个人能够真心对夜叉将她娶了走,那才是件大喜事呢!„„有了不太扎眼的话题, 气氛才有所缓和,一路下来,都是陆婉娉挑好了菜,公孙公子付过钱之后丝毫也不觉得有什么难为情的在一众人等大眼瞪小眼 的关注下,跟着陆婉娉的身后,脸上甚至还带着极其满足的笑容。如果不是陆婉娉刻意的距离感,竟然人恍然感觉是一对小夫 妻一起买菜回家做饭的场景。女鬼中介所里,那位毕恭毕敬的管家正和黄大哈咯畅聊甚欢,其实看样子只是黄大哈咯一个人眉 飞色舞的在讲话。那位管家身子坐了半个凳子,毕恭毕敬的在一旁低眉垂眼的听着,看到二人回来,黄月英笑嘻嘻的迎上来, 意欲接过公孙公子手里大大小小的物什,“不用劳烦黄哈咯倒手了,本公子这就直接放厨房里就可以了。”回身冲向身后正不 知所措的管家,如同吓唬一只挡了主人道路的夹尾巴的狗一般,“还不回去,难道还要在这里蹭饭吗?”声音不大,也说不上 有多威严,却吓得那位管家硬生生出了一身的冷汗,嘴里嗫嚅道:“夫,夫人„„”“夫什么夫,难道说本公子在这里还要遇 到什么风险不成?真是妇人之见。”硬生生斥责了管家一通,这话里话外似乎还带有着十足的嫌弃。“是,小人告退。”管家 低着头,不吱一声地走了。第014章 吸血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