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经典传统美德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500字(6篇)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征文500字(6篇)导语:“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学生秉持的信念所以,崇尚礼仪、美德,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篇一:中华文化博大精神,若要在礼仪,文言文,科技等中分个孰轻孰重,我会毫不有的选择文言文。
我为何出此言呢?其实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度大自然的探索,每一个惊人的成就的背后隐藏着无数的失败,甚至出现了血的教训:在这时为了延续种族,传承是重中之重!以口述而代代相传?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但总会出现记忆的偏差,导致知识的不完整。
所以人们学会了记录,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她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
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文言文的出现,让许多千古名篇涌现。
引人遐思的《桃花源记》,余味无穷的《湖心亭看雪》,磅礴大气的《望岳》。
即使在新文化运动时遭到了排斥,即使现在她已经不是常用语,即使她较于我来说是那么晦涩难懂,都无法掩盖它的光芒。
语言文字本身是没有任何对与错之分,只有繁与简之区,亦或者说它的价值与作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
中国语言文字一家,任何一个我们都不应放弃。
如今,上天赐予我机会生长在中国,有机会接触文言文。
我想要去传承,无论文言文到底有多深,无论她是否常用,即使我现在文言文的知识还十分浅薄,但我愿意我的绵薄之力去努力学习,来表达我对文言文的崇敬之情,在学习路上一步一步稳妥的走下去。
篇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传承民族精神!”这响亮的口号声是我们新世纪中学生秉持的信念。
我们生活在这片热土上,这片有着千年历史的热土上,我们自豪,我们骄傲。
随着国家日益兴旺发达,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在国际舞台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与自信,所以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更是我们应当具备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精选12篇)

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精选12篇)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稿篇1妃色的岁月在时光的空隙中渐渐沉淀下来,一声铜质编钟浑厚而清亮的敲击,穿越中华民族五千年陈迹斑斑的记忆,响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屈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承之路上屹立不倒,历经代代坎坷,最终在斑驳的老墙上静静绽放泫然的美丽。
不知从何时起,我走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而后对它的钟爱和痴迷也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渐渐地,我从中感悟到一个古老的国度点燃的文化之火。
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让我有第一感触的是“孝”与“忠”。
谈起这,我不得不提起我高中所学的《陈情表》。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建”。
对于“以孝治天下”的泱泱晋国。
“孝”的意义可想而知。
孔子曾曰:何为孝?即继承先父之志。
从古至今,“忠”和“孝”已成为中国人论好男人的标准。
“忠”于事业,“孝”于家庭。
在我的理解中,一个标准的好男人就是在家庭和事业上都成功的人,事业的成功是一个男人梦想实现终身奋斗的结果,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标志。
儒家学说里曰:“孝者,所以事君也”。
孝的适用范围远比忠来的广大,这绝不仅仅是对父母而言,更更要的是对君父、授业解惑的老师。
因此,“忠”即“孝”的一部分,那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的说法便不攻自破。
源远流长的文化长河孕育中,褪去华丽的外衣,大浪淘沙,留下的一笔永久的财富,那便是五千年的沉淀—爱国情怀与民族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历来为世人所推崇,感悟中国的传统文化使我们一方面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也培养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历代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让我牢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使命。
我想起了先秦哪那些宣扬礼仪仁道的先哲们,想起了“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文天祥,想起了那正直廉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清官海瑞,想起了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的戊戌六君子••••••他们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信念,付出了生命,这种胆魄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去膜拜。
传统文化朗诵3~5分钟十一篇

传统文化朗诵3~5分钟十一篇传统文化朗诵3~5分钟十一篇是一组富有文化内涵的朗诵文集,包含了多种不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诗词、典故、道德教育等。
此文集汇聚了许多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为读者提供了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刻机会。
这篇文档将通过对这些朗诵文集的分析和解读,从多个角度去回顾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和独特魅力。
我们将发现,这些古老的文化元素仍然有着无穷的价值,对于今天的社会和人们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第一篇朗诵文集是《静夜思》。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现了作者在夜晚静思时的情感和思绪。
这首诗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以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经典句子,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这篇经典的描绘方式自然真实,深刻挖掘人性的本质,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第二篇朗诵文集是《满江红》。
此文集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讲述了抵制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英雄事迹。
他要求国人在面对外敌时,不但要挺身而出,而且要用勇气和智慧来防止战争的发生。
这篇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被视为一部反侵略的经典之作。
它强调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抵御外来侵略的胆识和勇气。
第三篇朗诵文集是《论语》。
这本书是中国的古典名著,主要讲述了孔子及其门徒各自对道德伦理的探讨和思考。
《论语》通过对话的形式,强调了道德品质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论语》中的许多观念和思想,都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
第四篇朗诵文集是《浪淘沙·北戴河》。
此文集是清代著名诗人晏殊所作,描写了作者在北戴河的旅途中所感受到的美丽和恢弘。
这首诗的词句优美自然,多为形象化的描写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美景和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第五篇朗诵文集是《西游记》。
这是一本非常著名的古典小说,讲述了孙悟空等人踏上西方取经之路的经历和奇遇。
《西游记》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杰作,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神话和民间传说。
这篇经典的小说,既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神秘性和情节复杂性,也强调了崇高的道德理想和人生目标。
传统文化朗诵稿(精选15篇)

传统文化朗诵稿(精选15篇)传统文化朗诵稿篇1《和谐的经典——》第一章(孝悌)音乐响起......(heartstrings)(学生齐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女:光,透过玻璃窗,装饰着古拙的画轴,厚重的色彩反射着斑驳的光影交织在孩子脸上,天真的好奇夹杂着求知的渴望映在母亲眼眸,母亲解说《24孝图》的声音在画廊里轻声回荡。
男:从弃官奉亲的潘岳到卧冰求鲤的王祥;从笼负母归的鲍出到上书救父的缇萦;从望云思亲的仁杰到忠孝双全的云英。
字字句句传递着爱和思想的火光。
女:孩子侧头,认真倾听,若有所想,不知不觉,一粒名叫“孝”的蒲公英飞进了小小的心脏。
咔嚓,一声破土拔节的脆响,孩子似乎明白了课堂上,老师所讲:(学生齐诵)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男:秋雨夜眠,异地求学的孩子,耳边响起的是父亲的叮嘱,没有华丽的辞藻,父爱永远都是如山般的沉默和伟岸。
“天冷了,多添些衣服”,也没有太多的言语,只有以心,以一颗真挚的心,才可体悟父爱的用心良苦。
女:芸芸众生,一如你我,其实都是一本没有结尾的书,每一个符号都是父母的血泪写成,有时我们还未曾读懂,著者已撒手离去,从此我们面对书中的无数悬念和秘密,无法破译。
男:于是,孝成为了一种稍纵即逝的眷恋,一种无法重现的幸福,更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如风中蛛丝般无以附丽的飘荡。
女:虔诚祷告,如何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重演,祥云乍现,灵光一闪,圣贤的声音从远方传来: (学生齐诵)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成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第二章(总序) 男:源远流长兮我华夏文明幸甚之至兮我华夏子民古圣先贤留给我们丰厚的经典摊开其中的任何一部都像是摊开一双宽厚的大手他们抚过了无尽的沧桑岁月抚过了无数的孱弱心灵拂去了嘈杂的历史烟尘还原了生命的本真女:是这些经典告诉我们人与自我和谐是大美人与自然和谐是天道而只有人与人的和谐才会成就这美好的一切(学生齐诵)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男:是孝悌成就了家的和谐是谨信成就了社会的和谐是家和社会的和谐成就了国的安宁是国的安宁成就了我们幸福的校园生活女:远离经典的校园是荒芜的漠视经典的校园是茫然的诵读经典,我们汲取了古圣先贤的力量诵读经典,我们打开了智慧心灵的天窗诵读经典,我们展开了飞天逐日的翅膀诵读经典,我们将沐浴和谐的未来阳光(学生齐诵)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诵读国粹经典-传承传统美德”主题班会教案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传统美德”班会教案龙背小学冯家婵一、活动主题: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美德二、活动目的:1、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2、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3、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三、活动时间:2017年9月20日四、活动地点:三(2)班教室五、活动对象:三(2)班全体少先队员六、活动内容:1.观看优秀人物视频。
2.诵读经典美文。
3.队员畅谈活动收获。
(二)教师准备1.深入学生,详细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开好队会做准备工作。
2.确定主持人,拟写班会主持词3、国学视频(三)学生准备查找并学习经典诗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八、班会活动具体过程:(一).导入主持人宣布活动目的、活动意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国学底蕴深厚绵长!中国的国学,是华夏儿女继往开来、和谐发展的文化根基!国学,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国学,去聆听华夏五千年的心声。
甲:张良对老人的“尊敬”让我们佩服,可见诚信也很重要。
乙:下面请次文业同学为大家讲“一诺千金”的故事。
乙:听了这么多的故事,请大家跟着音乐,舒缓一下此时的心情,进入第二个环节:文学擂台赛。
请同学们聆听《春江花月夜》、《满江红》的配乐朗诵。
甲:此时,我是小记者,我想请问各位同学,从这首《满江红》爱国古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甲:说的真好,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流利地背诵出这首爱国古诗,学习先人的爱国情怀,立志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乙:中国不仅是诗的国度,还是一个礼仪之邦。
读了《论语》,才知道何为君子?读了《三字经》,才知道何为孝敬?读了《弟子规》,才知道何为圣人?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来读《三字经》,请第二组同学来读《论语》,请第三组同学来读《弟子规》,请第四组同学来读《道德经》。
甲:同学们读得很响亮,可见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渗透着中华经典文化。
我想请问:各位同学自己在学习经典诗文时有哪些收获?姜欣宜同学:通过诵读经典诗文,我们明白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的道理。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文(精选17篇)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文(精选17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文篇1一炷香游龙的姿势一架古琴的宫商把音域敷在云上一窗满满的月光挤进了谁的梦乡一座临溪的亭廊初夏的风荷空灵而忧伤一张柔软的宣纸在充满檀香的案几上等待羊毫的峰尖缓缓铺开经世的思想几千年隐秘的情结黑白分明如密集的眼神看穿了民族充满弹性的内涵多少前世今生都有女子淡淡的体香涔进所有的文字战争与琴棋书画苦难和浪漫天涯同时思索在一株槐树的叶子背后捕捉去向不明的禅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朗诵文篇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
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是辛弃疾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论语》,它告诉我们做人要守住内心的宁静。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一种修养,一种智慧,一种境界,也是成就事业获得幸福快乐的必要条件。
只有一个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看得深,看得远,才能使自己的思维闪烁出智慧的光辉,才能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更透彻、更完整。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搬运货物,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
后来同伴也加入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只好沮丧地回去吃午饭。
这时候,有个小男孩偷偷溜进仓库里,没费多少力气和时间,很快就把手表找到了。
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见手表的滴答声了。
”偌大的一个仓库,要找一只小小的手表确实不大容易。
但是那么多人办不到的事情一个人办到了,大人办不到的事小孩子却办到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人生在世,理想、志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点静气,整天慌慌张张,浮躁不安,也是成不了什么大事的。
中华传统美德诗词朗诵经典篇目

[中华经典诵读推荐篇目]中华经典诵读篇目中华经典诵读篇目篇(1):中华经典诗歌朗诵篇目《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汪国真如果不曾相逢也许心绪永远不会沉重如果真的失之交臂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一个眼神便足以让心海掠过飓风在贫瘠的土地上更深地懂得风景一次远行便足以憔悴了一颗羸弱的心每望一眼秋水微澜便恨不得泪水盈盈死怎能不从容不迫爱又怎能无动于衷只要彼此爱过一次就是无憾的人生《茶的情诗》美·张错如果我是开水你是茶叶那么你的香郁必须依赖我的无味让你的干枯,柔柔的在我里面展开、舒散让我的浸润舒展你的容颜我必须热,甚至沸腾彼此才能相溶我们必须隐藏在水里相觑相缠一盏茶工夫我俩才决定成一种颜色无论你怎样浮沉把持不定你终将缓缓地(噢,轻轻的)落下,攒聚在我最深处那时候,你最苦的一滴泪将是我最甘美的一口茶《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泰戈尔假如我今生无缘遇到你,就让我永远感到恨不相逢——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日子在世界的闹市中度过,我的双手捧着每日的赢利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是一无所获——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坐在路边,疲乏喘息,当我在尘土中铺设卧具,让我永远记着前面还有悠悠的长路——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当我的屋子装饰好了,箫笛吹起,欢笑声喧的时候,让我永远觉得我还没有请你光临——让我念念不忘,让我在醒时梦中都怀带着这悲哀的苦痛。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诵读经典,传承美德中国上下五千年,处处都有美德。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需要所有的炎黄子孙去遵守,更要去传承。
李白的“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
”;白居易的“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诚信是中国几千年传承的美德。
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子的“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感恩是中国几千年传承的美德。
李绅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勤俭节约是中国几千年传承的美德。
朱熹的“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陶渊明的“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勤奋是中国几千年传承的美德。
美德的概念是指:凡是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力量,勇气,自信等,都可称之为美德。
美德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让美德的力量净化整个地球,让地球变成圣洁的花园吧!莫格索尔说过:“劳动是万物的基础,劳动者是支柱,他支撑着文明与进步的结构和它那辉煌的穹隆。
”这句话说明劳动的重要性,没有劳动美德,世界有可能变得污浊,不再圣洁;有可能会变得低级,不再进步。
所以万事都要靠自己勤奋的双手完成。
列宁说过:“道德能帮助人类社会升到更高的水平,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
”道德是世界进步的基础。
没有道德,可能每天都生活在硝烟弥漫中;可能这个国家离灭亡不远了。
让道德充满每个人的心灵,一起做有道德的人!美德由如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在燃烧,美德在传送,让我们协起手来,让美德流传,流传给所有人。
作文二:《诵读经典,传承美德》600字诵读经典、传承美德邹嘉慧实验中学初三、一班指导老师王迎春国学经典,是历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它教给我们以礼待人,诚实守信,尊师重道,尊老爱幼,勤俭朴实,等等。
这些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灯塔!现今,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大多被游戏,电子小说,社交网络等等,所吸引,而忘记了一些纸质,纯朴而美好的东西,比如用网络邮件代替了纸质书信,游戏时间代替了阅读时间,这些都使人越来越心浮气躁,而不能平静下心来做一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烟台海阳市发城镇第一小学三年级一班范胤妥
我国有很多美德,比如,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艰苦是奋斗通往理想的必经之路,我做为小学生应该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道德判断能力,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养成良好的文明道德习惯。
我要继承传统美德我作为一个海阳人,我更加喜欢我们海阳的大秧歌,大秧歌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
在我生活中我看过很多节目,其中,中央2台的艺术人生就是我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谈起艺术人生就使我不由自主想起人类的生活中,少了个艺术,成长在艺术氛围里的人,是最有价值的,艺术人生就是我的知音,节目的主持人是朱军,他很幽默,我喜欢他的性格。
他主持的艺术人生都会请来一些比较有名的艺术家,对他们生活的背景,艺术了解,随着优雅的音乐,艺术人生栏目开始了,每当这时,我们全家都会坐在电视机旁拭目以待,爸爸、妈妈也爱好艺术,他们生怕错过一丝一毫的环节,朱军与艺术家谈起他们的生活背景,有时候谈起他们创作的过程;有时谈起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再有时谈起他们生前的往事,等等但是,节目过程也经常闹出来笑话,这时节目的背景音乐就会响起,使观众捧腹大笑,高兴无比自从看了艺术人生栏目,让我有了很多收
获,除了了解各个艺术家的情况以外,知道他们有今天的这番成绩都是来之不易的,在掌声中,鲜花中,荣誉的背后隐藏了许多心酸的过程,还可以让我们更深一步的知道艺术对人类的,可以说艺术像似海洋无边无际;艺术像似微风无处不在;艺术像似我们的伙伴,情同手足,形影不离,有喜有忧,有笑有泪,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艺术人生你说为什么,艺术家们那么有名呀,通过生活背景我知道他们都很辛苦,很努力,所以有名呀。
通过观看了很多电视栏目,我也领悟了很多道理。
深深地感觉到了无论做任何事都要有苦头,勤劳学习,才可以,学会继承传统美德,一年年,一代代的传下去,这样才能够学会美德,让自己更上一层楼。
我要学会传承美德,要弘扬我们中国伟大的博大精神的传统文化。
指导教师:于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