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供电系统》课程标准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标准

《高速铁路概论》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学习专业而设置的。
主要讲授高速铁路线路、牵引动力、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及通信系统,高速铁路车站设置,高速铁路的运营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高速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的施工岗位、管理岗位的基本能力。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工程地质》,后续课程有《铁路隧道施工与维护》、《高速铁路施工技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等。
2.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建立铁路运输的整体概念,树立铁路运输高度集中;、统一指挥的重要理念,了解铁路各专业之间的关系理念和铁路运输机制,确定本专业在整个铁路运输业的地位和重要性,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了解国内外高速铁路的发展概况及其主要技术经济优势。
2)掌握高速铁路对线路平纵断面、轨道、路基、桥梁和隧道设计的特殊性,对维修养护作业的特殊要求。
3)掌握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受电弓、车辆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
4)掌握高速铁路动车组的基本类型、主要技术特点、基本构造和关键技术。
5)掌握高速铁路信号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原理。
6)掌握高速铁路车站的技术特点、分类、车站技术设备和枢纽的基本概念。
7)掌握高速铁路运输计划编制、通过能力计算、车站作业组织、调度指挥、客运服务、市场营销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3.课程设计1)依据相应的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标准,确定课程目标。
依托铁道运输类岗位职业标准,以铁道运输类岗位技能构建课程内容,针对铁道运输类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确定课程培养目标。
2)、基于一线铁路工作岗位确定学习情景进行职业岗位(群)调研,分析确定各岗位所需要的技能,把各岗位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较为详细的描述,设计本学习领域的学习情景。
《铁道供电》课程标准

《铁道供电》课程标准适用专业:铁道机车专业课程编码:C3-1-2开设时间:第3学期课时数:28一、课程性质《铁道供电》是铁道机车专业拓展课程。
本课程主要针对从事城市轨道交通牵引供电系统的变电所值班人员、接触网维护人员,以及从事铁道交通运营和车辆检修人员,使其了解城市轨道牵引供电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了解牵引变电所的功能;了解接触网的作用;了解柔性接触网、刚性接触网、第三轨各自的特点和异同,熟悉地铁接触网、接触轨的组成、工作状态及要求;了解接触网的设备、部件和零件(绝缘器、隔离开关、接地装置);熟悉接触网标志及保安装置;掌握接触网供电方式、供电分段、电流、额定电压的作用;掌握弓网关系及弓网事故的危害及供电中断的应急处理。
牵引变电所高低压电器设备的操作、维护、故障检修,接触网系统的维护、故障检修等等,并培养其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分析检查判断等方法能力,以及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安全与自我保护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树立良好职业道德与责任心。
二、课程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2)具有分析问题和查找相应资料的能力;(3)制订工作流程的能力;(4)独立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5)具有阅读有关技术资料,自我拓展学习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2)良好的职业道德;(3)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4)安全意识;(5)有较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实施能力;(6)具备基本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能力。
3.专业能力目标:(1)具备城市轨道牵引供电系统的认知能力;(2)掌握牵引变电所的高低压电器设备操作流程;(3)具备高低压配电间的屏柜电气线路分析能力;(4)具备接触网的组成分析能力;(5)具备接触网构件认知能力;(6)具备变电所电气主接线的分析能力。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1.与前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有《电工基础》、《电力电子技术》、《铁道概论》,使学生具备电工基本理论、直流供电的变流理论,及了解铁道交通系统的概况。
模块1.高速铁路基础知识《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1.4 中国发展高速铁路的技术条件与社会需求
1. 技术条件
1 工程建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针对我国复杂多样的地质及气候条件,攻克了湿陷性黄土和软土地区沉降变形控制难题, 掌握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铁路地基处理和路基填筑技术等。
2 高速列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系统掌握了时速200~250 km动车组核心技术,全面构建了设计制造体系。在此基础上, 攻克了制约速度提升的技术难题等。 3 列车控制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系统掌握了满足时速250 km的CTCS-2级列车运行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既有线第六次 大面积提速和新建的时速250 km高速铁路等。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
第一章
高速铁路基础 知识
目录 目录
1.1 高速铁路的定义与特点 1.2 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与方向 1.3 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 1.4 中国发展高速铁路的技术条件与
社会需求
1.1 高速铁路的定义与特点
1. 高铁的定义
1 国际规定 西欧把新建时速达到250~300 km、旧线改造时速达到200 km的铁路线路称为高速铁 路。1985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在日内瓦签署的国际铁路干线协议规定:新建客运列车专 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350 km以上,新建客货运列车混用型高速铁路时速为250 km。 2 中国规定 中国2014年1月1日起实施的《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高速铁路(高铁)是指设计开 行时速250 km以上(含预留),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 km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客运 专线)。
动车供电系统课程设计

动车供电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车供电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其在高速列车运行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动车组各种供电设备的功能、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 让学生了解动车组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能、维护保养知识及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供电系统知识,分析实际动车组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供电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正确使用供电系统检修工具,进行简单故障排查和处理。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共同完成动车供电系统相关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职业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供电系统在高速列车运行中的关键作用,培养严谨、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发展,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动车供电系统的实际应用,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明确,便于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评估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1. 动车供电系统概述:介绍动车供电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组成及工作原理。
教材章节:第一章 动车供电系统概述2. 动车组主要供电设备:讲解动车组的主要供电设备,如受电弓、高压断路器、高压电缆、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动车组主要供电设备3. 动车组供电系统的控制与保护:分析动车组供电系统的控制原理、保护措施及故障诊断技术。
教材章节:第三章 动车组供电系统的控制与保护4. 动车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能与维护保养:阐述动车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维护保养方法及常见故障处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动车供电系统的安全性能与维护保养5. 动车供电系统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车供电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故障处理方法。
00512729-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0512729课程名称: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英文名称:HIGH SPEED RAILWAY ELECTRIC TECHNOLOGY学时:32学分:2适用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控制工程课程性质:选修先修课程:电力系统分析,牵引供电系统一、课程的性质及教学目标1、课程性质: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与控制工程两个专业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是选修课。
2、教学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高速电气化铁路涉及的交-直-交型电力机车和牵引供电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基本理论、电气化设备与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等知识。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交-直-交型高速电力机车的主电路、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外部供电电源;牵引网供电方式,牵引电气计算;综合补偿原理与实现;高压电气设备;牵引变电所保护与控制设备;牵引供电远动与综合监控系统。
2、基本要求:掌握交-直-交型高速电力机车的主电路、辅助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外部供电电源,牵引网供电方式,牵引电气计算;掌握综合补偿原理与实现。
掌握高压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了解牵引变电所保护与控制设备,牵引供电远动与综合监控系统。
三、课内学时分配四、推荐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高速铁路电气化工程》,李群湛,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05-01五、教学与考核方式1.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课堂讨论和调研报告等。
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考核考试方式:考查总成绩=平时成绩*40%+课程论文*60%。
编写人(签字):金钧编写时间:2012-6-17。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

一、牵引供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关系
世界主要高速铁路国家电铁供电电源电压等级
国名 日本
法国
铁路名称
东海道新干线 山阳新干线 北陆新干线 东北新干线 上越新干线 巴黎-里昂 巴黎-图尔 巴黎-加莱 里昂-瓦朗斯 瓦朗斯-马赛 巴黎-斯特拉斯堡
最高速度 (km/h ) 300 300 300 260 275 300 300 300 300 350 350
Sk为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短路容量,MVA; UN和UL分别为公共连接点的额定相电压和线电压,kV。
一、牵引供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关系
牵
引
供
电 系牵 统引
网
牵引 变电所
钢轨
①减小系统等值阻抗,即
eA eB e选C 择三短相路对容称量电大源的(电正源序。)
RS
XS
负载的不对称使得系统
电压、电流不再对称
牵引 变电所
供
电 系牵 统引
网
牵引 变电所
钢轨
牵引 变电所
回流线
馈线
机车为单相负载 25kV 接触网
一、牵引供电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关系
大功率单相负荷对系统的冲击,要求系统有足够的承受 能力。采用单相牵引变电所的负序功率等于牵引负荷功率。
GB/T 15543-2008 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
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不平衡度应满足国家标准 (GB/T 15543-95)的要求,正常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2 %,短时不得超过4% 。
随着电网发展,系统短路容量呈日益加大的趋势,则系统的短 路阻抗减小,对牵引供电系统的影响:
① 使得系统电压损失降低,从而牵引变压器出口电压水平提高, 牵引网电压水平提高。
② 负序电压、谐波电压畸变对系统的影响相对减小;系统结构 发生变化,使得负序电流和谐波电流在系统中的渗透发生改变。
《交通概论》课程标准

《交通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课程定位《交通概论》课程是高铁动车乘务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交通运输系统、特别是高速铁路系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包括交通运输的概念、作用和组成,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高速铁路发展概况、高速铁路基础设施、动车组及构成、供电与牵引和信号、高速铁路运营组织等,与后续课程《高速铁路客舱设备设施与安全管理》、《高速铁路客运组织》、《高速客运乘务实务》等相衔接,为后续核心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设计思路(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配合高铁动车乘务专业实行“2+1”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真实的情景与任务来增强教学效果。
(2)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和知识、技能等内容。
(3)依据各学习项目和模块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和以后学习工作中的地位来分配各学习项目和模块的课时数。
确定本课程教学内容为七个项目任务,即交通运输基本知识、高速铁路概况、高速铁路基础设施、高速铁路客车、供电与牵引、通信与信号、运营组织,为学生今后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1、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分析交通运输的种类及作用。
(2)能够有效地辨别客车和轨道的不同部件。
(3)能够正确分析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工作原理。
(4)能够正确分析高速铁路通信与信号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2、知识目标(1)掌握交通和运输的概念及了解交通产生和发展历史相关知识。
(2)掌握五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3)掌握高速铁路的概念及高速铁路发展概况。
(4)基本掌握动车组的组成及相关知识(5)基本掌握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相关知识。
(5)基本掌握高速铁路通信与信号相关知识。
(6)了解高速铁路运营相关知识。
铁路供电系统课程

校级精品课程―《供电系统》【课程简述】铁路是电网的特殊用户,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特殊延伸,电力牵引负荷运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运行状况必然影响电力系统;同时电力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又是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分析的基础。
所以本课程是最具铁道电气化专业特色的课程之一。
它以数学、物理学、电路理论、电磁场、电机学、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是一门学习电力系统运行分析和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
该课旨在综合应用电路理论、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等理论,掌握供电系统的理论与分析方法。
提高综合运用基础理论解决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从事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运行、工程、设计和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修满全课为3个学分。
【课程改革与建设】1949年,我校时称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曹建猷教授、著名电机专家杜庆萱教授、著名电磁理论专家任朗教授等创立电机系,从此,西南交通大学有了“电气工程”这一学科。
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唐山工学院更名为唐山铁道学院。
电机系成立了电气运输专业,培养铁道供电和电力机车两方面的工程技术人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原铁道电气化专业)成为全国最早的重点学科。
曹建猷教授是我国电气化铁道采用25千伏单相工频交流制主要决策论证者,创办了我国铁道电气化事业,对确定我国电气化铁道供电制式及电气化铁道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961年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宝凤段)建成,从80年代开始,铁道牵引动力由解放初蒸汽机车逐步被内燃和电力机车取代,而且电力机车牵引优势和主导作用日益明显。
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已达两万公里,国内主要干线已基本实现电力牵引。
按照国家规划,未来八年还将建成高速电气化铁路近万公里。
在使用苏联教材和内部教材的基础上,1983年,曹建猷教授出版了著作了《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一书(中国铁道出版社),这是中国电气化铁道领域最早的专著,对交流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以及供电计算的全部过程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速铁路供电系统》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承担单位【电气工程系】
制定人【陈淑珍】制定日期【】
审核【周宏】审核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一、适用对象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
二、课程定位与设计
1、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综合化程度较高,对高速铁道技术涉及的各个专业,如高速铁路线路规划和发展、高速铁路线路、高速铁路供电、高速铁路通信与信号、高速铁路动车组驾驶、高速铁路运输组织、让学生对高速铁道技术有一个全面了解和整体认识,为下一步学习后续专业成做好准备,前导课程有《牵引变电所维护与检修》,为今后从事高速铁道技术专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了解高速铁路技术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设计内容,主要以介绍高速铁路技术线路、供电、信号与通信、动车组结构、动车组驾驶运输组织个技术专业、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课堂学习、多媒体课件、参观实习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对高速铁力技术所涉及的各个技术专业有所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对铁路各专业之间组织协调的认识。
三、参考学时及学分
参考学时:48学时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高速铁道技术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并将专业知识用于实际中。
能力目标:
(1)掌握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
(2)熟悉高速铁路供电系统的构造与组成;
(3)具备高铁动车组操作、动车组司机作业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的能力。
(2)树立高铁安全、节能、服务意识。
五、学习内容和设计
1、学习内容
表1 学习内容及要求
序号学习内容(项目、
任务、模块或章)
学习要求
学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
1 高速铁路的发展
状况及我国高速
铁路的建设规划
高速铁路的技术
经济特征、发展状
况、建设规划
知道高速铁路的
技术经济特征、
发展状况、建设
规划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2 高速铁路线路相
关内容
高速铁路线路平
面设计要求及高
速铁路轨道、路
基、桥梁、隧道
会设计平面及纵
断面,能认识高
铁轨道结构、桥
梁构造
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
力
8
3 高速铁路供电系
统
高速铁路变电设
备、高铁接触网及
供电设备的检测
与维护
会分析高铁的供
电系统的各种设
备的特点及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
力
10
4 高速铁路信号与
通信系统
高速铁路信号系
统
理解高速铁路信
号系统及行车指
挥系统
具有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8
5 高速铁路动车组高速铁路动车车
体及车组转向架
熟悉动车组车体
结构,连接及制
动系统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8
6 高速铁路动车组
驾驶
驾驶室设备、操作
及司机作业
熟悉动车组驾驶
室设备及司机操
作作业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4
7
高速铁路运输组
织
高速铁路运输组
织的流程,铁路车
站铁路的运输组
织相关概念
熟悉运输组织流
程、模式、车站
分布、车站类型
及铁路运营系统
功能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的能力
6
2、教学设计
表2 学习内容教学设计表
序号
项目(任务、
模块或章)
学习任务(节)课时(学时)考核权重
学习场地
要求
学习方法建
议
1
高速铁路的
发展状况及
我国高速铁
路的建设规
划
高速铁路的技
术经济特征、
发展状况、建
设规划
4 10% 教室理论
2 高速铁路线
路相关内容
高速铁路平断
面设计要求
4 4% 教室理论
高速铁路轨道
结构、路基、
桥梁、隧道特
点
4 12% 教室理论1
3 高速铁路供
电系统高速铁路供电
方式
2 6% 教室理论供电区所 2 6% 教室理论接触网结构 2 6% 教室理论
铁路供电设备检测与维护 2 6% 教室 理论 铁路供电设备的检修模式 2 4% 教室 理论 4
4
高速铁路信号与通信系统
铁路信号系统 2 4% 教室 理论 铁路行车指挥系统
2 6% 教室 理论 铁路通信系统 4 4% 教室 理论 55
高速铁路动车组
牵引动力分布 2 6% 教室 理论 车体结构及设施
2 6% 教室 理论 车组转向架及连接装置 4 8% 教室 理论 66
高速铁路动车组驾驶
驾驶室设备、操作及司机作业
4 4% 教室 理论 77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
铁路运输组织流程及模式 2 2% 教室 理论 高速铁路车站分布及类型 2 4% 教室 理论 铁路运行方案
2
2%
教室
理论
六、课程实施建议
1、教材编写选用建议
中国铁道出版社 李学伟编《高速铁路概论》 2、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供电专业校内教学资源库,电气化铁道供技术专业相关的网络资源 3、教学条件建议
多媒体设备及部分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4、师资条件建议
电气工程相关专业毕业,大学本科以上,具有2年以上的现场工作经验。
七、教学评价、考核要求
采用过程性评价;采用个性化的评价方式。
见表3
本课程采取过程性考核(40%)与期末终结性考核(60%)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
1、 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是以各个学习项目为载体作为考核评价单元,以每个项目中的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为依据,主要从职业素质养成、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三方面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各个项目的平均分作为过程性考核成绩,满分100分,占总评成绩的40%。
(1)职业素质考核:主要考察学生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表现。
对学生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实验时的规范性等情况进行的评价,贯穿项目学习全过程。
培养学生的劳动纪律意识,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和团队意识。
(2)理论考核: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各个任务涵盖的基本知识,以“应知应会”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作业、口试、笔试等方式进行。
培养学生的知识积
累意识,督促学生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总结的习惯,以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质量控制。
(3)实践考核:针对每个学习项目中各个任务要求掌握的实践技能,以“熟练规范操作”为标准进行考核,通过实际操作、实验报告、答辩等方式进行。
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职业技能。
表3 教学考核与评价描述
评分内容评价目标评分标准评价方式评价分值
职业素质考核考核学生的自学
能力、表达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自信心、社会责
任心,职业习惯
和敬业精神
根据学生学习
过程的表现分
为四等:A.非
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好
教师评价、互评、
自评,包括:出
勤、态度、方法
能力、社会能力
15
理论考核考核学生对知
识、方法的掌握
和工作过程中出
现现象的理解与
解释能力,侧重
于学生理解能
力、分析能力等
智能因素的考核
根据学生对理
论知识掌握情
况的准确程度
和运用程度,
分为四等:A.
非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好
教师评价,包括:
作业、口试、笔
试
35
实践考核考核学生将理论
联系实际的能
力,侧重学生实
验操作等技能因
素的考核
根据学生电工
工具的使用情
况、实验操作
任务的完成情
况及“答辩环
节”表现情况,
分为四等:A.
非常好B.较好
C.一般
D.不好
教师评价、互评、
自评,包括:操
作、实验报告环
节
50
综合得分100
说明:各档次分数占相应评价分值的比例
A:90%-100%;B:75%-89%;C:60%-74%;D:60%以下。
2、期末综合性考核
期末综合性考核:是期末对全部课程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测试,学生独立完成理论与能力的综合测试。
期末考核以选择题、判断题、设计题、分析题、计算题为主,注重考核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及灵活运用能力。
在考试试题设计上,题量适中,特点鲜明,要适当增加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问题,并结合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中有关本课程的内容,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同时要结合企业的考核标准,以体现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要求学生闭卷作答,按期末考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评价,此项考核结果作为期末成绩,满分100,占总评成绩的60%。
八、其它说明
适用于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
九、编制依据
该课程是依据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调研报告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