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食品安全预警公告
2024年春节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2024年春节食品安全风险提示1.春节期间食品安全问题容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food safety issues are more likely to cause food poisoning.2.注意存储食品的温度和环境卫生,避免细菌滋生。
Pay attention to the temperature and hygiene of food storage to avoid bacteria growth.3.确保购买食品的质量可靠,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食品。
Ensur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quality of purchased food, and avoid buying expired or spoiled food.4.饮食时要注意食品的熟透程度,尤其是肉类和海鲜。
Pay attention to the thorough cooking of food, especially meat and seafood.5.避免生吃或未经煮熟的食物,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Avoid eating raw or undercooked food to reduce the risk of bacterial infection.6.外出就餐时选择有食品安全保障的餐厅或饭店。
When dining out, choose restaurants or hotels with food safety guarantees.7.小心购买或接受来路不明的食品赠品,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Be cautious about buying or accepting food gifts of unknown origin, as they may pose safety hazards.8.注重饮食卫生常识,保持手部清洁和饭前便后洗手。
春季食品安全风险提示

春季食品安全风险提示预防食源性疾病春季是食源性疾病的高发季节,由于气温逐渐升高,湿度增加,各种致病菌繁殖速度加快,容易导致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主要发生在餐馆、学校食堂,常见的食物-病原组合包括副溶血性弧菌-动物性海产品、沙门氏菌-肉类、沙门氏菌-蛋类、蜡样芽胞杆菌-面米食品等。
针对这类疾病的发生,我们需要从食品的源头抓起,一是确保食材的新鲜。
选择正规渠道采购,避免购买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二是在食品加工环节,严格遵守卫生规范,确保加工场所、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卫生。
三是食品加工人员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穿戴整洁的工作服等,以减少细菌的传播。
最后在食品烹饪过程中,要确保食物充分加热,达到适当的烹饪温度和时间,以杀灭潜在的致病菌。
对于已经发生的食源性疾病,我们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病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的食品来源,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预防毒蘑菇中毒春季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自采或误食野生蘑菇引发的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毒蘑菇中毒的症状多种多样,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幻视幻听、谵妄、光敏性皮炎、肝脾肿大、呼吸困难、肝损害甚至死亡等。
预防毒蘑菇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避免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由于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在外观上往往相似,难以区分,因此仅凭肉眼和经验判断蘑菇是否有毒并不可靠。
在野生蘑菇采食期,产菇和有采食野生蘑菇习惯的地区应通过各种形式告知广大居民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野生蘑菇。
学校和社区可以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毒蘑菇的危害和识别方法,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
预防四季豆中毒四季豆,含有皂甙和植物血球凝集素等天然毒素,若未充分烧熟煮透,毒素没有被完全破坏,食用后可导致中毒。
购买四季豆时,应选择新鲜、饱满、无虫咬的四季豆,避免购买老四季豆,因为老四季豆含毒素较多。
烹调前应将四季豆两头和豆荚摘掉,这些部位含毒素较多,摘掉后能减少毒素摄入,也更易消化。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信息分级标准

级别
标准
蓝色预警(四级)
可能引起社会关注,需要密切注意,防止危害扩大、形成舆论热点的涉食品安全信息;预计将要发生一般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即将临近、事故可能会扩大的信息。
黄色预警(三级)
涉及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一定危害后果或社会影响的涉食品安全信息;预计将要发生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趋势的信息。
橙色预警(二级)
涉及范围广泛,可能产生行业系统性风险,传播迅速,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较大危害或社会影响的涉食品安全信息;预计将要发生重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事故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的信息。
红色预警(一级)
涉及多个省份或国(境)外,传播速度极快,已经造成或生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事故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蔓延扩大的信息。
注:如国家有关部门修订分级标准,则按其规定标准执行。
春季常见食品食用安全提示(2024年)

春季常见食品食用安全提示
春季气温回暖,万物复苏,许多蔬菜纷纷上市,但也存在一些食品安全隐患。
一、土豆
土豆在发芽或未成熟时,含有毒素龙葵素,进食后可造成咽喉或上腹部不适,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症状。因此,应注意将土豆存放于干燥、阴凉处以避免发芽;发芽多者或青皮土豆不可食用。
二、四季豆
生四季豆中含有皂素和血球凝集素,只有经过彻底加热才被破坏,否则食用后会引起胃部不适、恶心、呕吐, 甚至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烹调时,应将四季豆充分加热、彻底炒熟,使豆梗由直挺变篇弱,颜色由鲜绿转为暗 绿,浅尝无豆腥味,方可放心食用。
三、黄花菜
鲜黄花菜进食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渴等症状。预防鲜黄花菜中毒,关键是要除掉菜的长柄, 先用清水泡,再用开水焯,然后用冷水浸泡两个小时以上,捞出炒熟或煮透后再食用。
四、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中有毒的超过100种,其中又有近10种含有剧毒。由于一般人很难从外形上分辨出蘑菇是否有毒,因 此不要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五、酸菜、咸菜
还应注意酸菜、咸菜,经过一个冬天的储存,且伴随气温升高,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 食用
பைடு நூலகம்
颜色过深、已发糊的酸咸菜,容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六、霉变的甘蔗
霉变的甘蔗也要引起注意,霉变甘蔗含有真菌毒素,易损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切勿食用质地较软、外皮无光 泽、截面呈浅黄色、浅褐色至深褐色,甚至出现霉点的甘蔗。
七、野菜
春天也是野菜生长的季节,但野菜的营养价值与人工栽培的无明显的差别,而每年因误采误食野菜导致的中毒 事件却频频发生。因此,不要随意在公园或路边采摘野菜、蘑菇食用,特别不要采摘不认识的野菜和蘑菇等,要到 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购买。
食品安全预警公告范文

食品安全预警公告范文随着气温升高,空气潮湿,雨季来临,野生菌进入生长旺季,即将大量上市。
同时,群众制作的传统食品吊浆粑也容易发生霉变现象。
为预防食用野生毒菌和霉变吊浆粑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麻栗坡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发布2011年第2期预警公告:一、严禁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各类餐馆、婚丧宴请、大型会议等群体用餐单位加工烹调食用野生菌出售,避免发生野生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二、不要采摘或购买不常见或不熟悉的野生菌食用。
一般情况下,以野生菌外形特征来看,性状奇怪,颜色鲜艳的有毒;菌盖上生刺、疣,菌柄上同时生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菌柄(根)不生蛆、不生虫、鸟不啄,鼠兽不食的有毒;嗅之有臭味,无菌香味,味道辛辣,极苦的有毒;菌体受伤伤口变色、液汁混浊的有毒(见手青、黑见手等常见菌除外);生长于阴暗潮湿和污秽地方的野生菌有时带毒;与葱、蒜、大米、银器共煮呈现乌黑色的有毒等。
三、食用野生菌中毒,一般在10分钟至48小时内发生。
如果食用野生菌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狂燥不安、四肢麻木、呼吸困难、哭笑失态等异常症状,就要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就近送有医疗条件的医疗机构抢救,切勿拖延。
四、不要食用有明显霉味和陈腐味的吊浆粑,肉眼可见明显变质,有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的霉变吊浆耙。
最好是不制作、不食用发酵米面吊浆粑。
五、吊浆粑中毒的潜伏期为2—72小时,多在进食后2—24小时内发病。
中毒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等,重者可出现皮肤变黄、肝脾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等,体温一般不升高,少数病人于发病后数小时有中度发热。
如果吃了吊浆粑出现中毒反应,要尽快到医院治疗,救治越及时,越能及早挽救患者生命。
由于此病潜伏期长,因此凡与患者吃过同种食物的人,不论是否发病,一律送往医院观察、治疗。
六、各乡(镇)、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预防野生菌和霉变吊浆粑中毒的相关知识,尽量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
春季食物预警公告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预防春季餐饮服务环节食物中毒的预警公告为防范和减少春季餐饮服务环节发生群体性食品中毒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现发布预警公告:一、严格依法生产经营餐饮服务提供者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进行依法经营,规范制作加工。
特别是从事直接入口食品的从业人员,一定要穿戴清洁卫生的工作衣、帽、规范佩戴口罩。
餐饮服务提供者要加强管理,禁止食用草乌、附片等毒性药材,严禁购买、使用罂粟壳(籽、苗)。
餐饮服务提供者要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各项制度。
二、防止群体性就餐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学校食堂要严格遵守一律禁止加工制售四季豆、野生菌、发芽土豆等。
职业学校、普通中等学校、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托幼机构食堂不得制售凉菜,每餐食物必须留样48小时。
三、防止微生物污染引发食物中毒进入春季,气温逐渐升高,气候干燥,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加—1—快,人体易感性增强,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高发。
为此,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注意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充分清洗蔬菜水果,避免发生微生物污染引发食物中毒事件。
餐饮服务单位对于一些易受微生物污染的食品及食品原料,要彻底加热、煮熟后食用。
四、畅通报告渠道各餐饮服务提供者,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立即封存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及用具、设备设施和现场,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五、加强应急处置各餐饮服务提供者一定要加强应急防范措施,及时报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信息,增强对重大饮食安全事故的防范、处置能力。
及时处理各类饮食安全事故投诉举报案件,对可能发生的饮食安全事故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
特此公告。
二○一二年四月十日—2—。
春季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春季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消费警示春季万物复苏,气温回暖,湿度回升,各种细菌大量繁殖,也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为预防食物中毒发生,同时给广大消费者日常饮食提供参考,黔西南州市场管理局发布春季餐饮环节食品安全消费警示。
警惕米酵菌酸中毒黑木耳、银耳和湿米粉、河粉等潮湿多雨的天气,泡发的黑木耳、银耳和湿河粉、米粉等谷类发酵制品以及马铃薯粉条、山芋淀粉等薯类制品,如存放时间过长,容易被环境中的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进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会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导致食物中毒。
为预防米酵菌酸中毒,特提醒:一是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上述食品。
要选购有生产许可的正规产品,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餐饮服务经营者及单位食堂在购进上述食品时,还应进一步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溯。
二是要注意贮存时间并及时食用。
应储存在阴凉、通风干燥处,且贮存时间不宜过长;湿河粉、米粉等谷类发酵制品应在当天、木耳或银耳应在泡发当天食用完;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警惕未煮熟四季豆引起中毒四季豆是菜豆的别名,也称为架豆、芸豆、刀豆、芸扁豆。
食用未烹熟煮透的四季豆会引发食物中毒,其有毒成分主要是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物。
四季豆中的皂素会强烈刺激消化道,且豆中的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还含有亚硝酸盐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体的肠胃,使人中毒,并出现胃肠炎症状。
预防四季豆中毒的方法非常简单,只要把四季豆烹熟煮透即可。
警惕食用野生蘑菇引起中毒野生蘑菇难以分辨有毒或无毒,一些野生的毒蘑菇与食用菇类外形相似,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难以辨别。
由于有毒蘑菇与普通食用蘑菇很难鉴别,仅依靠民间流传下来的“经验”并不能保证避免误采有毒蘑菇,从而导致经常误采误食野生毒蘑菇引发中毒现象。
毒蘑菇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至24小时,有的仅为10分钟左右。
误食毒蘑菇,肝损害型中毒最为凶险,表现为恶心、呕吐、肝区疼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伴有精神症状。
春季食物中毒预警公告(1)

XXX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春季食品安全预警公告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加大,各类病原微生物繁殖活跃,食源性疾病将进入高发期、多发期,易引发群体性食品安全事件。
为防范和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现发布预警公告如下: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于春季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广大市民要彻底消除“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侥幸心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外出就餐时,要选择信誉度高、证件齐全的饭店,尽量选择煮熟煮透的食物,慎食用生菜凉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
二、预防马铃薯中毒:马铃薯在发芽或未成熟时,因为含有毒物质龙葵素,摄入后易引起中毒。
市民应注意把马铃薯贮藏在低温、无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不使用发芽和青皮土豆制作菜肴;家庭食用青皮土豆时,应至少削去0.2厘米以上厚度的皮肉并煮熟、煮透,烧煮时可加入少许醋,能够破坏毒素。
三、预防四季豆中毒:豆角中含有红细胞凝集素和皂甙毒素,如果烹调时加热不彻底,毒性成分未被破坏,人食用后则可能引起中毒。
餐饮单位加工豆角必须严格按照“一洗二浸三烫四烹调”的工序进行,食用前必须烧熟煮透:洗净的豆角放在开水中,至水再次沸腾后,煮一段时间,颜色由鲜绿色变为暗绿,吃起来没有豆腥味,再进行炒、煎、炸、炖等烹调(最好不要凉拌食用),才能避免食物中毒。
推荐家庭食用安全方法是先用水把豆角煮沸或用油把豆角炸熟后再炒,这样食用就会安全。
四、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经过一个冬天的储存,并且随着气温的升高,冬季腌制的酸菜、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食用颜色过深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
五、预防冷冻海产品中毒: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如冷冻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不当,易腐败变质,产生毒害物质,且这些毒害物质,不能通过加热煮、熬煮彻底破坏其毒性。
因此,春季应慎食冷冻海产品,变质的海产品更不可食用。
六、预防山野菜中毒:随着天气转暖,各种山野菜陆续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季食品安全预警公告
大食安委公告〔2009〕1号
进入春季,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易引发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为防范和减少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依据《大关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现发布今年第一次预警公告: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由于春季是细菌滋生的活跃期,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
消费者要增强安全意识,外出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的饭店,尽量选择煮熟煮透的食物,慎用生菜凉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
二、预防野生蕈中毒。
家庭食用野生蕈时不要采集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蕈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食用野生蕈不要混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
加工时应先放在沸水中煮3至5分钟,捞出后再用清水漂洗,然后再炒食。
食用野生蕈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视物不明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
医疗机构在积极抢救中毒病人的同时,应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三、预防马铃薯中毒。
马铃薯在发芽或未成熟时,因为含有毒物质龙葵素,摄入后易引起中毒。
公众应注意把马铃薯储藏在
低温无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不使用发芽和青皮土豆制作菜肴;家庭食用青皮土豆时,应完全削去0.2厘米以上厚度的皮肉并煮熟煮透,烧煮时可加入少许醋,能够破坏毒素。
四、严防变质食物引发食物中毒。
各乡镇及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学校、单位、民工食堂、婚丧宴请和会议涉及集体用餐的监督检查,及时清理过期食品原料,严防变质食品引发食物中毒。
五、预防亚硝酸盐中毒。
经过一个冬天的储存,随着气温的升高,冬天腌制的酸菜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已变黏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
六、保证信息畅通,及时报告和公布食品安全信息;加强协作,增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防范、处置能力。
七、乡、镇政府和卫生、食药监等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多种形式地进一步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提高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饮食卫生意识。
大关县食品安全委员会
二○○九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