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试题)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含答案与解析)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含答案与解析)安徽省皖智1号卷A10联盟2017年高考最后一卷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其先人追授者。
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
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
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
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
《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答案11、C【解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
地位要高于县令。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测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兵家”指军事学着作,它本来指中国先秦与汉初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有时也是对军事家或用兵者的通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称平调官职,“右迁”就是降低官职,“左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贵左贱右的习惯已被后代沿用。
C.“留守”是官职名称,隋唐皇帝出巡或亲征时指定亲王或大臣为京城留守,其陪京和行都也常设留守,由地方行政长官兼任。
D.“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答案11、B【解析】错在“迁古代称平调官职”,“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也指降职,文中指升职。
甘肃省河西五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黜陟”中的“黜”指降职或罢免,“陟”指晋升、进用,词语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
B.“射礼”,古代重武习射,常举行射礼。
2018年高考文化常识检测30题(含答案与解析)(共53张PPT)

宗:太宗、世宗、高宗、显宗、仁宗、中宗、孝宗、英宗、穆宗、神宗和 德宗 穆宗 穆宗都是短命君主,唐穆宗、高丽穆宗、明穆宗、清穆宗同治帝无一不是 英年早逝。 神宗和德宗 这两个庙号也不是褒义,宋神宗的王安石变法不仅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反而 加剧了党争,明神宗万历的所作所为大家更是清楚了。所以,清朝也不选 神宗作为庙号。德宗其实也不是什么好的庙号,唐德宗、清德宗都是一生 遭遇离乱。
祖:太初祖、始祖、太祖、烈祖、高祖 圣祖 中国历代皇帝用“圣祖”来做庙号的仅有”唐圣祖李耳”、“大长和圣祖 郑买嗣”、“前蜀圣祖王子晋”、“北宋圣祖赵玄朗”、“清圣祖爱新觉 罗·玄烨”五人,除了郑买嗣和爱新觉罗·玄烨二人以外,其余都是死后 被后世子孙追封的。 此庙号创始于唐朝,为唐玄宗李隆基专为老子李耳所创设,后来成为历代 皇帝专门追封自己家族中有圣德的祖先,最后被游牧民族吸收,正式作为 帝王的庙号。 在中国以“圣”为庙号的皇帝,还有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元圣宗孛儿只 斤·察合台。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太祖作为帝王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也有为 其先人追授者。此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的庙号。 B.袭爵指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世子)承袭原有爵位,对于世子以外 的继承人一般要减等袭爵。具体制度因朝代而异。 C.刺史为古代官名,“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 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相当于后代的县令。 D.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亦用为帝王的代称。文中即是后一种含意。 《汉书·高帝纪》“车驾西都长安”中亦是如此。 【解析】“相当于后代的县令”错误。地位要高于县令。汉武帝分全国为 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 司令员。
宗:太宗、世宗、高宗、显宗、仁宗、中宗 仁宗 正统王朝中有四个仁宗,宋仁宗、元仁宗、明仁宗、清仁宗,总体说 来都是他们各自王朝中中等以上的皇帝,像元仁宗居然恢复了科举制度, 这在蒙元只有世祖时期才有过的事情。 中宗 知道中宗庙号的一般都是从唐中宗那里得来的,中宗,顾名思义就是 中兴之宗。最早起于汉朝的汉宣帝,而后正统王朝中分别是晋中宗(东晋 元帝)、唐中宗。三位中除了汉宣帝还当得起中兴之名以外,其他二位都 是尸位素餐,晋中宗是被王敦气死的;唐中宗是被老婆给灭了的。 封建王朝之所以成为封建,从意识形态上说是非常迷信的,这也是封 建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比如宋徽宗、宋钦宗这两个庙号不能说有什么贬 义,但是,后代没有再使用这样的庙号送给他们的先帝的。特别是明清两 代尤其严重,所以,宋明清以来,再也没有皇帝的庙号叫做中宗了。宋高 宗可以说是中兴宋朝的皇帝,但是,宋孝宗也没敢送给他中宗的庙号。康
2018年梅青中学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

2018年梅青中学全国卷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精心整理)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文学、文化常识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一、语言文字运用(共4题;共17分)1.(2018•天津)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AB. BC. CD. D2.(2018·江苏)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3.(2018·江苏)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中,曹操攻陷徐州后,派遣张辽劝降陷入困境中的关羽,关羽提出了“卸甲”的三个条件,这一情节突出了关羽的忠义形象。
B.《茶馆》中,秦仲义说:“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他说的“那么办”是指通过收回房子、卖掉土地等途径,筹集资金来开办工厂。
C.《风波》中,七斤曾经在喝醉后骂有些遗老臭味的赵七爷是“贱胎”,并在革命后很快剪掉了辫子,这体现了他是一个具有新思想的农民。
D.《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奋力捕到的大马林鱼被鲨鱼给毁了,回到港口后,男孩遗憾地对他说,以后他们俩不能一起捕鱼了。
E.《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太太的性情极好,从不向丈夫要钱,她有着天使般的温柔,她的善良和忍让反衬了葛朗台的冷漠和贪婪。
4.(2018·江苏)简答题(1)《红楼梦》“散余资贾母明大义,复世职政老沐天恩”一回中,贾母得知府中库藏已空、入不敷出的实情后,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以渡难关。
请结合这一情节,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
(2)巴金的《家》中,梅表姐因躲避炮火再次来到高家,她在花园里看见觉新站在树下,她“嘴唇微微动一下,像要说话”,最终还是“转过身默默地走了”。
2018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国学常识200题

国学常识200题0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A)A、月亮B、姻缘0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喜事是:(C)C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0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C)A、苏州C、酒04. “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尊敬,一般来说,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A、左手在外B、右手在外05. 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A)A、忠耿正直B、刚愎自用06. 《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B)A、浑水摸鱼B、反戈一击C、笑里藏刀D、反客为主07.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08.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09.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B、元宵节D、七夕节10.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B)A、一个成年人的高度B、成年人一臂的长度11. 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C)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2.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13. 《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C)A、乌B、巫C、肖D、萧14.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的行当,其中“净”是:(A)A、男角B、女角15. 我们常说的“十八般武艺”最初指的是什么?(A)A、使用十八种兵器的技能B、十八种武术动作16. 假如你的一首五绝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多少稿费?(B)A、50元B、100元C、200元17.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18. 诸子百家中名家的特点是注重逻辑辩证,以下哪个典故能体现名家的这一特点?(A)A、“白马非马”B、“指鹿为马”19.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20.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2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22. 我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请问“欧体”是指谁的字体?(B)A、欧阳修B、欧阳洵23. 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24. “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25. 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26.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27.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A、大草原B、盛产羊毛的地方C 、众多宫殿28.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A)A、玄奘B、鉴真29. 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2018高考语文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接下来,店铺跟你分享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一起做一做这些古代文化常识题吧。
2018高考全国卷语文必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库附答案解析【part1】81.(3分)A(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82、C(礼部最高长官为礼部尚书)8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予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面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于监。
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冠礼在宗庙L}I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
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
83.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8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郎,古代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等官员的统称。
战国始有,本文中是指为为君主侍从之官。
B、迁,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官职的变动。
C、奉钱即资助之钱,如《史记•萧相国世家》中“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的“奉钱”即是此意。
D、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

2018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2018高中高考文化常识包括答案、拓展.doc

2018 高考文化常识 ( 含答案、拓展)古代文化常识一、官职沿革(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 ,错的打“×” 。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 )、户部 (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 )、礼部 (管典礼、科举、学校等 )、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 ·全国卷Ⅱ)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 ·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 ·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年号谥号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从四德。
“三从”指幼从父,嫁从夫,夫死从子。
B.谥号。
帝王与大臣的谥号都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
C.宗法。
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D.庙号。
唐以前,对已死皇帝多称谥号;唐以后,对已死皇帝多称庙号。
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B.太子。
皇帝所有的儿子都被称为太子。
C.年号。
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D.三从四德。
遵循“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
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宗法制。
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即众妻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为法定继承人。
B.社稷。
“社”是土神,“稷”是谷神。
古代习惯把社稷作为国家的象征。
C.年号。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大事等都要改年号。
D.谥号。
对死去的帝王,大臣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
封建社会的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宗法制。
目的在于保持奴隶主贵族的统治特权,爵位和财产权不致分散或受到削弱。
C.五常。
仁,义,礼,智,信。
D.七庙。
用来供奉祖先,从右至左依次有太祖,二,三,四,五,六,七世庙排列。
二.古代官职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御史。
秦朝时始设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错事。
B.“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后逐渐成为虚职。
C.里正。
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D.判,守,意为兼任官职。
判,为高阶兼任低阶,守,为较低官职者兼任高阶官职。
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告老,下车,乞身都指古代官员请求退职,退休养老。
B.三省。
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三省的长官为宰相。
C.士大夫。
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D.节度使。
唐代时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后造成割据局面,世称“藩镇”。
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部。
隋代始设,唐代确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中为正副长官。
B.解褐。
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另有仕宦,起用,拜官也意为入任官职。
C.司马,各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隋唐时是州郡刺史的长官。
D.爵。
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后代往往因时而异。
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夺情。
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B.刑部。
掌管全国的司法刑狱,刑罚政会,审核刑名及刑部官员任免。
C.左迁。
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谪,指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D.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
三.教育科举9.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八股文。
明清科考的一种文体。
B.征辟。
辟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C.庠序。
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D.国子监,太学。
封建时代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10.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
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B.考中进士又称“折桂”,“披官锦”,“及第”等。
C.博士是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D.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为殿试。
1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院。
明清出现的独立教育机构,为私人或官府所设。
B.司业。
国子监或太学的副长官。
C.察举。
有推举之意,由地方长官推荐给上级或中央。
D.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
1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监生。
国子监学生,由学证考取或地方保送,皇帝特许,后成为虚名。
B.考中进士者即授官。
C.院试合格后可取得秀才资格,才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
D.教授。
原指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
四.风俗礼仪1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寒食。
清明之后的一二日,节日里禁止烟火,只能吃寒食。
B.斋戒。
古代重大事件前要实现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
C.九宾。
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D.坐。
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
1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秋。
主要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
B.家祭。
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
C.再拜。
先后拜三次。
D.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女子十五岁行笈礼后即可成婚。
1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文会友。
古代文人相交轻财而重情谊,才学,多以诗文相赠答。
B.古代建筑为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礼节活动室北向为尊。
C.社日。
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春分前后。
D.折腰。
即拜揖。
鞠躬下拜,表屈辱之意。
16.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稽首。
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
B.重阳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插梅花和茱萸等习俗。
C.朝聘。
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有小聘,大聘,朝三种形式。
D.秦晋之好。
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五.古代地理17.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C.江左,即江东,古人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D.四海,六合,八荒泛指天下。
18.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路。
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县。
B.江河。
在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C.西域。
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D.三辅。
指管理京畿地区三位官员,后指其管辖地区。
六.人物称谓19.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正确的一项是()A.遭内艰。
父亲或母亲去世,古人要守丧三年不得做官。
B.金兰之交。
指文人间深厚的情谊。
C.三尺。
古代私塾老师的讲课之地。
D.古人幼时命名,同时父母为其取字,如屈原字平。
20.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世寇莱公豪修冠一时”,其中,寇准爵号莱公,莱公是自称。
B.号。
又叫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他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C.总角。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一个结,称为总角。
D.贤。
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21.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尊长者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
B.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死后被追加谥号,如陶渊明为陶靖节。
C.男子四十知天命,五十称为“不惑”。
D.直称姓名可能为自称及介绍自己,或者称呼厌恶,轻视之人。
七.天文历法22.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望。
“既望”使用的是干支纪日法。
B.天干。
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C.二十八星宿。
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D.云气。
古代封建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
23.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七月流火。
指暑气已退,天气转凉。
B.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个时辰变化。
C.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
D.北斗丛星中有七十二个天罡星,三十六个地煞星。
八.饮食器用24.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谷。
在古代一般指稻、黍、稷、麦、菽。
B.炊具。
百姓多用陶制炊具,青铜炊具为贵族使用。
C.脍炙。
人们共同喜好的,后把诗人文章为人称颂叫“脍炙人口”。
D.五牲。
牛羊猪马鸡。
25.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鼎。
鼎腹一般呈圆形,下有四足。
B.五味。
指酸,咸,甘,苦,辛五种味道。
C.床。
最初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都在床上进行。
D.觥。
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