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实验报告【完整版】
环境化学实验1

活性炭吸附实验1.实验目的①了解活性炭的吸附工艺及性能②掌握用实验方法(含间歇法、连续流法)确定活性炭吸附处理污水的设计参数的方法。
2.实验装置及材料(1)间歇式活性炭吸附装置间歇式吸附用用三角烧杯,在烧杯内放入活性炭和水样进行振荡。
(2)连续式活性炭吸附装置连续式吸附采用有机玻璃柱D25mm×1000mm,柱内500~750mm高烘干的活性炭,上、下两端均用单孔橡皮塞封牢。
各柱下端设取样口。
装置具体结构如图4—10所示。
(3)间歇与连续流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①振荡器(1台)。
②有机玻璃柱(3根D25mm×1000mm)③活性炭。
④三角烧瓶(2个,500mL)⑤COD测定装置。
⑥配水及投配系统。
⑦酸度计(1台)。
⑧温度计(1只)。
⑨漏斗(6个)。
⑩定量滤纸。
3.实验步骤(1)间歇式吸附实验①将活性炭放在蒸馏水中浸泡24h,然后在10 5℃烘箱内烘24h,再将烘干的活性炭研碎成能通过270目的筛子(0.053mm孔眼)的粉状活性炭。
②测定预先配制的废水水温、pH值和COD。
③在5个三角烧瓶中分别加入100mg、200mg、300mg、400mg、500mg粉状活性炭。
④在每个烧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的废水进行搅拌。
一般规定,烧瓶中废水COD(mg/L)与活性炭浓度(mg/L)比值为0.5—5.0。
⑤将上述5个三角烧瓶放在振荡器上振荡,当达到吸附平衡时即可停止。
(振荡时间一般为30min以上)。
⑥过滤各三角烧瓶中废水,并测定COD值,上述原始资料和测定结果记入表4—11。
(2)连续流吸附实验①配制水样或取自实际废水,使原水样中含COD约l00mg/L,测出具体的COD,pH 值、水温等数值。
②打开进水阀门,使原水进入活性炭柱,并控制为3个不同的流量(建议滤速分别为5 m/h,l 0 m/h,15 m/h)③运行稳定5min后测定各活性炭出水COD值。
④连续运行2—3h,每隔30min取样测定各活性炭柱出水COD值一次。
2007环境化学实验

实验一、测定阳光紫外线辐照强度用ZQJ-254型紫外强度检测仪测定我校区某一时间或某一地点的紫外线强度(μw/cm2)。
一、实验内容:1、掌握ZQJ-254型紫外强度检测仪正确的使用方法。
2、测定阳光紫外线辐照强度的日变化曲线。
(注:选择空旷地面,每隔2小时测定一次)3、比较晴天、阴天和雨天时,同一地点的阳光紫外线辐照强度的变化。
4、比较同一时间,不同环境下(如室内、室外、树荫下和雨伞下等等)的阳光紫外线辐照强度变化情况。
二、实验要求:1、气温可对紫外线辐射强度造成影响,所以测一次数据应该记录当时的气温及当天的天气情况。
2、实验结果以表格或曲线的形式表示。
3、分析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4、实地测试在两周内完成。
(室温可对紫外线辐射强度造成影响,低室温(5℃)比高室温(18℃)平均低20μw/cm2左右。
)实验二、测定校园污水的COD值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
由于污水中最大量的污染物一般是有机物,其次包括某些无机还原性物质如亚铁盐、硫化物、亚硝酸盐、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等,因此经典的化学需氧量(COD)是指测定样品中易受强氧化剂氧化的有机物在氧化时所需的氧当量。
1988年我国新颁布的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法,也就是现行的标准测定方法规定:水样以强氧化剂酸性重铬酸钾处理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为化学需氧量。
并特别指出:化学需氧量反映的是水样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即不但包括有机物,也包括一些还原性无机污染物。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水样中的氯离子也能被酸性重铬酸钾氧化。
却并不属于COD的测定对象,会对测定造成干扰。
因此现行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测定法,采用向水样中加人硫酸汞.与氯离子形成络合物以消除干扰。
需要指出的是,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受测定条件如加人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有无催化剂、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的影响,亦是个条件性指标。
本实验用COD-571型化学需氧量分析仪测定校园污水的COD值,该仪器采用比色法测定,可直接读取COD结果,无需滴定等其它方法进行分析。
环境化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环境化学实验室实习时间:2023年x月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在XX环境化学实验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环境样品的采集、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等工作。
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认真完成指导老师布置的任务,深入了解了环境化学实验室的工作流程和实验方法。
首先,我参与了环境样品的采集工作。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前往了当地的一个工业区和一個居民区,分别采集了空气、水和土壤样品。
在采样过程中,我了解到不同环境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采样工具的清洁、采样时间的选择、样品的保存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使用一些专业的采样设备,如空气采样器、水样采集器等。
接下来,我参与了环境样品的分析工作。
在实验室里,我跟随指导老师学习了环境样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水质分析为例,我了解了COD、BOD、氨氮等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并学会了使用滴定仪、分光光度计等专业仪器。
在分析过程中,我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最后,我参与了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工作。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掌握了撰写实验报告的格式和要点。
通过这个过程,我对实验结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对环境化学实验室的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从样品的采集、分析到数据处理,每一个环节都让我受益匪浅。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素养。
以下是我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收获:1. 熟练掌握了环境样品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了使用专业采样设备。
2. 了解了环境样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专业仪器。
3. 学会了运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自己的数据分析能力。
4. 掌握了实验报告撰写的基本格式和要点,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5. 培养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空气中氮氧化物日变化曲线doc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实验一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大气中氮氧化物(NO x)主要包括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主要来自天然过程,如生物源、闪电均可产生NO x。
NO x的人为源绝大部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所排放的尾气,也有一部分来自生产和使用硝酸的化工厂、钢铁厂、金属冶炼厂等排放的废气,其中以工业窑炉、氮肥生产和汽车排放的NO x量最多。
城市大气中2/3的NO x来自汽车尾气等的排放,交通干线空气中NO x的浓度与汽车流量密切相关,而汽车流量往往随时间而变化,因此,交通干线空气中NO x的浓度也随时间而变化。
NO x对呼吸道和呼吸器官有刺激作用,是导致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悬浮颗粒物共存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仅比单独NO x严重得多,而且大于各污染物的影响之和,即产生协同作用。
大气中的NO x能与有机物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
NO x能转化成硝酸和硝酸盐,通过降水对水和土壤环境等造成危害。
一、实验目的1.掌握氮氧化物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绘制城市交通干线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
二、实验原理在测定NO x时。
先用三氧化铬将一氧化氮等低价氮氧化物氧化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被吸收在溶液中形成亚硝酸,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玫瑰红色偶氮染料,用比色法测定。
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ml(按与吸光度0.01相应得亚硝酸盐含量计)。
线性范围为0.03~1.6/ml。
当采样体积6L时,NO x (以二氧化氮计)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mg/m3。
盐酸萘乙二胺盐比色法的有关反应式如下:主要反应方程式为:采集并测定1天内不同时间短交通干线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可绘制空气中氮氧化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三、仪器与试剂1.仪器(1) 大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 0--1. 0 L/min。
(2) 分光光度计。
(3) 棕色多孔玻板吸收管。
水中重金属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实验考核标准及得分内容及比例比例此项得分平时成绩出勤、纪律、预习、课堂回答、态度等20%考核成绩实验前期准备、采样、仪器规范使用、药品正确使用、实验操作、实验记录、动手能力、创新精神、严谨程度、环保意识等。
40%数据计算,数据分析及结论表述,思考题回答,个人心得体会与总结,报告格式等。
40%成绩满分为100分100% 题目水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教师学号班级姓名采样地点合作者题目:水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水中重金属的消解与测定方法。
2、掌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技术。
3、了解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制定相应的污染控制对策二、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环境污染方面所说的重金属,实际上主要是指汞、镉、铅、铬、砷等金属或类金属,也指具有一定毒性的一般重金属,如铜、锌、镍、钴、锡等。
常用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试样中元素的浓度来测重金属浓度。
原子吸收光度法是根据物质产生的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作用来进行定量分析的。
元素的气态基态原子外层的电子可以吸收与其发射波长相同的特征谱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原子中的外层电子将选择性地吸收该元素所能发射的特征波长的谱线,这时,透过原子蒸气的入射光将减弱,其减弱的程度与蒸气中该元素的浓度成正比,吸光度符合吸收定律:A=lg(I0 / I)=KcL根据这一关系可以用工作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来测定未知溶液中某元素的含量。
原子吸收光度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每种元素都有自己为数不多的特征吸收谱线,不同元素的测定采用相应的元素灯,因此,谱线干扰在原子吸收光度法中是少见的。
影响原子吸收光度法准确度的主要是基体的化学干扰。
由于试样和标准溶液整体的不一致,试样中存在的某些基体常常影响被测元素的原子化效率,如在火焰中形成难于离解的化合物或使离解生成的原子很快重新形成在该火焰温度下不再离解的化合物,这时就发生干扰作用.一般来说,铜、铅、锌、镉的基体干扰不太严重。
水体富营养化实验报告范文

水体富营养化实验报告范文《环境化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实验考核标准及得分环境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了解周边水体的污染状况,进一步认识水体富营养化的形成的原因;2、掌握水体中总磷的测定原理及方法;3、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二、实验方案1、实验原理:在酸性溶液中,将各种形态的磷转化成磷酸根离子(PO43-)。
随之用钼酸铵和酒石酸锑钾与之反应,生成磷钼锑杂多酸,再用抗坏血酸把它还原为深色钼蓝。
再用分光光度仪对吸光度进行测定。
2、实验步骤:(1)、取4ml磷储备溶液(50mg/L)于100ml比色管中,定容至标线,配制成2mg/L的磷标准溶液;(5)、往12支消解管中加入过硫酸钾,旋紧密封盖,依次将消解管插入已达140℃的消解装置恒温体孔中,启动消解15min;(6)、消解结束后,将消解管取出,待管内液体冷却至室温后,用蒸馏水定容至25mL;(7)、向消解管中加入抗坏血酸,混匀30秒后,加入钼酸盐溶液充分混匀;(8)、将上述12支消解管室温下放置15min后,调节分光光度计λ=880nm,测出吸光度,并记下读数。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标准曲线的绘制(1)标准曲线实测数据:表1标准曲线测定结果表(2)绘制标准曲线:图1总磷标准曲线由于图1总磷标准曲线的R2=0849,标准曲线不存在相关线性,所以要进行标准曲线的校正。
对比同样条件下,所测到水样的吸光度,可初步估算其总磷的浓度在2mg/L以下,再加上图1总磷标准曲线上第5点和第6点偏离很大。
综上分析,可以去除第5个点和第6个点,再进行标准曲线绘制:图1-2校正后的总磷标准曲线2、水样的测定:本组测定的水样为采样点1的水样,共测定S1,S2,S3三组平行样品。
另外测定S4,S5二组平行样品为采样点5的水样。
测定数据如下表:表2水样测定结果表把样品测出的吸光度(y)代入回归方程,得出水样中磷的浓度。
计算示例如下(以水样S1为例):某1=(/式中:某1:磷的含量(mg/L);S11:水样S1的吸光度;某1=(=L最终结果如下表:表3水样总磷含量测定结果四、结论1、实验数据分析由R2=R2〉标准曲线的R2大于,相关性一般。
环境化学实验报告简版

环境化学实验实验1 水溶液中染料浓度的测定一实验目的:熟悉染料浓度的测定原理、方法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各种染料均有一定的吸光波长,而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值与浓度之间成线性关系,根据这一原理作出标准曲线,测定未知溶液的染料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722S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离心机试剂刚果红,亚甲基蓝,C.P.级。
四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称取2.500g上述染料于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配成2500μg/ml的上述染料标准溶液。
准确吸取该溶液0.2、0.4、0.6、0.8、1.0ml分别于50ml比色管中,用水稀释至刻度,在494nm(刚果红)、572nm(亚甲基蓝)处测定吸光度。
2未知溶液的浓度测定吸取一定量的未知溶液或其稀释液,在相应的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五实验计算1 标准曲线中的吸光度对浓度作图并回归成线性方程,计算方差。
2对照标准曲线或线性方程确定未知样浓度。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讨论浓度测定的过程及其注意事项;注意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方差。
实验2 活性炭吸附法处理色度废水一实验目的测定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二实验原理吸附法是处理废水常用的方法,吸附剂的吸附能力常用吸附量G表示,在一定温度下它与溶液中吸附溶质的平衡浓度有关。
G (mg/g) = x/m,x为吸附溶质的质量(g),m为吸附剂的质量(g)。
关于吸附等温线有H、Freundlich、Langmiur等类型:H型:G = kcFreundlich型:G = kc1/n,lgG = lgk + 1/n lgc ,k、n为常数。
Langmiur型:G = G0c/(A+c),1/G = 1/ G0 + (A/ G0)(1/c) ,A为常数,G0为表面上吸附饱和时的最大吸附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722S分光光度计、恒温振荡器、离心机试剂活性炭:粉末状活性炭0.076mm(200目),将活性炭过筛,取小于0.076mm筛孔以下的样品,水洗后105-110︒C烘干3h。
实验三 土壤对铜的吸附(环境化学实验)

实验三土壤对铜的吸附土壤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污泥和大气降尘等。
过量的载金属可引起植物的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
由于重金属不能被土壤中的微主物所降解,因此可在土壤中不断地积累,也可为植物所富集并通过食物链危害气体健康。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包括吸附作用、配合作用、沉淀溶解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
其中又以吸附作用最为重要。
铜是植物生长所必不可少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含量过多也会使植物中毒。
土壤的铜污染主要是来自于铜矿开采和冶炼过程。
进人到土壤中的铜会被土壤中的粘土矿物微粒和有机质所吸附,其吸附能力的大小将影响铜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因此,研究土壤对铜的吸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影响土壤对铜吸附作用的有关因素。
2. 学会建立吸附等温式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不同土壤对铜的吸附能力不同,同一种土壤在不同条件下对铜的吸附能力也有很大差别。
而对吸附影响比较大的两种因素是土壤的组成和pH.。
为此,本实验通过向土壤中添加一定数量的腐殖质和调节待吸附铜溶液的pH,分别测定上述两种因素对土壤吸附铜的影响。
土壤对铜的吸附可采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来描述。
即:Q=Kρ1/n式中:Q——土壤对铜的吸附量,mg/g;ρ——吸附达平衡时溶液中铜的浓度,mg/L;K,n——经验常数,其数值与离子种类、吸附剂性质及温度等有关。
将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两边取对数,可得:1g Q = lgK + lgρ以1gQ对1gρ作图可求得常数K和n,将K、n代人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便可确定该条件下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方程,由此可确定吸附量(Q)和平衡浓度(ρ)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仪器和试剂1. 仪器(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2) 恒温振荡器。
(3) 离心机。
(4) 酸度计。
(5) 复合电极。
(6) 容量瓶:50 mL,250 mL,500 mL。
(7) 聚乙烯塑料瓶:50 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格及备注
高压汞灯功率 P=300W
规格及备注 1000mg/l 50mg/l(苯酚标准储备液 5ml 稀释至 100ml) 20gNH4CL+100ml 浓 NH3 H2O 1%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 4%棕色瓶中在冰箱中保存 取苯酚标准储备液 10.0ml 于 500ml 容量瓶 中,用二次水定容。
天然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光降解速率,可用下是表达:
式中:c------天然水中苯酚的浓度; [Ox]------天然水中的氧化性基团的浓度,一般是定值。
上式积分得:
式中:C0------天然水中苯酚的起始浓度; C------时间为 t 时测得苯酚的浓度;
K’------光降解常数。通过绘制
关系曲线,可求得 K’。
2
苯酚的光降解速率常数
一、 实验目的
测定苯酚在光作用下的降解速率,并求得速率常数。
二、 实验原理
溶于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分解,不断产生自由基,具体过程如下:
除自由基外,水体中还存在有单态氧,使得天然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不断地被氧化,最终生 成 CO2、CH4 和 H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等。因此,光降解是天然水体有机污染物的自净途径之一。
苯酚的测定是根据在氧化剂铁氰化钾存在的碱性条件下,苯酚与 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生成 橘红色的吲哚安替比林燃料,其水溶液呈红色,在 510nm 处有最大吸收。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苯 酚浓度与吸光度值呈线性关系。
三、 仪器与试剂
1、仪器 名称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XPA 系列光化学反应仪 2、试剂 名称 苯酚标准储备液 苯酚标准中间液 缓冲液 4-氨基安替比林 铁氰化钾溶液 待降解苯酚溶液
环境化学实验
1.苯酚的光降解速率常数 2.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磷的测定 3.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叶绿素 a
的测定 4. 土壤对铜的吸附
目录
1.苯酚的光降解速率常数 .................................................................................................................. 1 苯酚的光降解速率常数 ..................................................................................................................... 3 一、 实验目的.............................................................................................................................3 二、 实验原理.............................................................................................................................3 三、 仪器与试剂.........................................................................................................................3 四、 实验步骤.............................................................................................................................4 五、 实验结论.............................................................................................................................4 六、 思考题.................................................................................................................................6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 7
---------------------------叶绿素 a 的测定......................................................................................11 一、 实验目的...........................................................................................................................11 二、 实验原理...........................................................................................................................11 三、 仪器与试剂.......................................................................................................................11 四、 实验步骤...........................................................................................................................11 五、 实验结论...........................................................................................................................12 六、 思考题...............................................................................................................................13 土壤对铜的吸附 ............................................................................................................................... 14 一、 实验目的...........................................................................................................................14 二、 实验原理...........................................................................................................................14 三、 仪器与试剂.......................................................................................................................14 四、 实验步骤...........................................................................................................................15 五、 实验结论...........................................................................................................................15 六、 思考题...............................................................................................................................23 实验小结 ........................................................................................................................................... 24
---------------------------磷的测定 .................................................................................................... 7 一、 实验目的.............................................................................................................................7 二、 实验原理.............................................................................................................................7 三、 仪器与试剂.........................................................................................................................7 四、 实验步骤.............................................................................................................................8 五、 实验结论.............................................................................................................................8 六、 思考题...............................................................................................................................10 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