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合集下载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现象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现象

氧化铜与木炭还原
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有机物,它是由氧化铜和氧化碳组成的。

由于氧化铜易溶于水,因此它在水中极易溶解,并可以通过水溶液的方式进行还原。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木炭作为还原剂来还原氧化铜。

木炭是一种碳含量很高的碳材料,它的碳含量可以达到90%以上。

因此,木炭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还原剂,用来还原氧化铜。

氧化铜与木炭还原的化学反应如下:
2CuO + C → 2Cu + CO2
其中,CuO为氧化铜,C为木炭,Cu为铜,CO2为二氧化碳。

反应过程中,氧化铜与木炭发生化学反应,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同时产生二氧化碳。

实验中,我们将氧化铜和木炭放入烧杯中,用火加热,发现氧化铜逐渐被还原为铜,同时烧杯中出现白色的烟雾,这是二氧化碳的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氧化铜与木炭发生反应,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反应过程如上所示。

结论
氧化铜与木炭发生反应,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反应过程如下:2CuO + C → 2Cu + CO2。

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及实验现象

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及实验现象

1. 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及实验现象碳还原氧化铜是一个常见的化学实验,其热效应和实验现象备受关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和实验现象,以及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2. 实验原理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非常简单,即将氧化铜与碳粉混合,在高温下加热反应。

化学方程式如下:CuO + C → Cu + CO2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被还原为铜金属,同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

这是一个放热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

3. 实验现象在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我们会观察到一系列明显的实验现象。

当加热混合物时,发出明亮的红色火焰,伴随着浓烟的产生。

这是碳在高温下燃烧的结果,释放出能量。

随后,我们会观察到氧化铜的颜色逐渐变化,从黑色转为红色,最终变为金属光泽的铜色。

集装瓶内会观察到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可以用氢氧化铜溶液的变化来证明。

这些实验现象清晰地展现了碳还原氧化铜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4. 热效应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释放出大量热能,这一热效应是实验中的关键。

热效应可以用来验证反应类型、计算反应热等。

在这一实验中,观察到的强烈的火焰和高温现象,实际上是在释放热能。

这种热效应不仅说明了反应是放热反应,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数据和观察现象。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这一实验现象和热效应,我个人的观点和理解是:通过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化学反应释放热能的过程,并且了解到热效应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这不仅是化学知识的验证和应用,也是对科学实验方法的启发和培养。

6. 总结与回顾通过深入探讨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及实验现象,我们加深了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实验原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热效应的个人观点都得到了充分的阐述。

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读者能够全面、深刻地了解碳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原理和实验现象,以及热效应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探讨了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及实验现象,并共享了个人观点和理解。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让大家对化学实验有着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步骤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步骤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步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既具有科研价值,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步骤,并探讨其机理和应用。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是指通过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中的氧元素还原为金属铜,得到一种新的化合物或纯铜金属。

这一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学工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步骤主要包括预处理、反应和后处理三个阶段。

下面将分别介绍每个阶段的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预处理在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之前,首先需要对氧化铜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氧化铜表面的杂质和氧化物,以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物纯度。

1.1 清洗将氧化铜样品放入去离子水中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

可以采用超声波清洗或搅拌加热的方式提高清洗效果。

1.2 干燥将清洗后的氧化铜样品在加热条件下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水分。

一般采用烘箱或真空干燥等方法。

第二阶段:反应在预处理完成后,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主要包括装置搭建、实验条件设置和反应过程控制。

2.1 装置搭建搭建一套合适的气相反应装置,包括气源、反应器、控制系统和采样系统等。

反应器可以选择玻璃釜或高温炉等,控制系统包括温度控制器和压力控制器等,采样系统用于采集反应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

2.2 实验条件设置设置合适的实验条件,包括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一氧化碳浓度等因素。

这些条件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反应效果和产物的纯度。

2.3 反应过程控制在反应过程中,控制反应温度和一氧化碳浓度等参数,保持适当的反应速率和产物选择性。

可以采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或手动操作来实现过程控制,确保反应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第三阶段:后处理在反应完成后,需要进行一些后续处理,以获得纯度较高的铜金属或合适的化合物。

3.1 分离产物将反应体系中的产物进行分离和提取。

可以采用过滤、沉淀、离心或萃取等方法,将产物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来。

3.2 清洗产物对分离出的产物进行清洗,去除残留的杂质和溶剂。

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放热反应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广西博白县第三高级中学(537600)王贞洁碳还原氧化铜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学教科书里编排了这一变化的演示实验,该实验内容是:把经过烘干的木炭和黑色的氧化铜共同研磨混匀,小心地放进试管里,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加热试管几分钟后,观察石灰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反应后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实验装置参见下图)C清灰水实验后,教材初次提出了"吸热现象"和"放热现象"两个概念,这就使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成为教师在教学中的需要.而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断言这一变化是吸热反应.由于中学教材及相关教学辅导书中大都没有指明碳还原氧化铜的热效应,因此就很有必要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一,碳还原氧化铜的焓变为负值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在常温常压下于闭口容器中进行的.可以认为其反应热等于它的焓变AH.,若AH.为正值.表示体系从环境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若AH.为负值,则表示体系释放热量给环境,反应是放热反应.而一个化学反应的焓变,可用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AH.一∑(Att?)产物一∑(AH9)反应物碳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可能发生两种化学变化:(1)CuO(s)+C(s)一Cu(s)+C0(g)(2)2CuO(s)+C(s)一2CLl(S)+CO2rg)查表知,在298K时,△H?(CuO,s)一一157.3kJ?tool一△H?(CO,g)一一1l0kJ?tool△H}(C02,g)一-393.5kJ?tool而本实验中的碳是取用木炭,木炭为石墨晶体结构,它与铜一样,都是稳定的单质,AH}都是实验研究★0kJ?mo1一.若碳还原氧化铜反应后的最终气体产物是CO,则△H.的值为:AH.一{AH}(CO,g)+AH?(Cu,S)}一{△H?(CuO,s)+△H}(C,s)}一{一1l0kJ?tool斗0kJ?tool}一{一157.3kJ?tool+0kJ.tool~}=47.3kJ?tool_.,AH.为正值,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过程必须不断地由环境补充热量.但是,若碳还原氧化铜反应的最终气体产物是cQ时,通过上述公式算出△H0一一78.9kJ?mol一.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并不需要强热就能顺利地进行.当碳与氧化铜混合物温度升高到有C0产生时,o0在该温度下与CuO的反应就容易而且快多了.实验事实也证明,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主要产物不是00,而是().把反应产生的气体通人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c02气体.若用试管收集满所产生的气体,小心地倒扣在盛有NaOH溶液的水槽中,试管内液面会迅速上升,液面高度约占试管的五分之四.这说明产物气体中绝大部分被NaOH溶液吸收, 也就是说其主要产物是C()2.因此,能够客观地反映碳与氧化铜反应的总变化是:2CuO(s)+C(S)一2Cu(s)+CO2(g),其反应焓变计算结果是:AH.一一78.9kJ?tool~.这表明,在289K时每2toolCuO与1toolC转变成2toolCLl和1toolCO2后,体系需要向环境释放78.9kJ的热量,故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二,碳还原氧化铜需要较高的温度条件有人提出疑问,既然是一个放热反应,为什么长时间加热,反应现象仍不明显?的确,按教材上的实验方案,将反应物混合长时间加热后,只能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证实反应已经开始,产物气体有CO2 生成,而在黑色的反应混合物里有一些红色粉末,就认定生成了铜(其实经常是含有一部分氧化亚铜).整个反应过程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因此一些教师认定是吸热反应也就在所难免了,当然这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一个化学反应能否自发地进行,其剧烈程度怎样,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不能简单地从放热反应得出结论.△Ho是状态函数,是由体系的始态和终态决定的,与过程无关.当体系没有达到开始反应所需要的温度时,或者反应开始后体系损失的热量大于反应放出的热量,都不能使化学反应自发地进行.我们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原子重93★实验研究新组合的过程.必须破坏反应物内的化学键,形成新的物质,要克服旧键断裂的引力和新键形成的斥力, 相互作用的微粒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能量,也就是说, 存在着一个对化学反应速度影响极大的活化能问题. 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物晶体中,都存在着较强的化学键,如反应中的碳,实质上有着石墨的晶体结构,其熔点高达3300K以上,而氧化铜也非常稳定,若没有其他因素存在,仅凭加热破坏氧化铜的化学键,那只有在超过1273K时,氧化铜才有可能释放出氧,变成氧化亚铜.由于这两种反应物结构稳定,使碳还原氧化铜的变化具有高的活化能.加之,这个反应是固体间的反应,变化只能在其表面上进行,这更增加了反应的困难程度.不过,在经过研磨碳粉和氧化铜的晶体表面后,使大量原子的化学键不饱和,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所以在加热过程中,尽管整个反应体系不能观察到激烈的反应现象,但仍有一些反应物发生变化,如在黑色的粉末里有一些红色物质,并能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有C02和铜单质生成. 三,碳还原氧化铜反应放出热量的事实近年来,不少中学化学教学辅导材料对碳还原氧化铜产生的现象进行了描述和补充.笔者在实验教学中,对这实验进行了多次实践与研究,结论是,控制好实验条件,能使碳和氧化铜的反应剧烈地发生,能比较明显地观察到以下两个现象:1.对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加热一定时间后(短的3分种,长的要lO分钟左右),部分反应物开始燃烧.此时移走酒精灯,燃烧仍会继续,几秒钟后燃烧完全,反应停止.燃烧本身就是发光发热的现象,燃烧开始后,停止加热而燃烧继续,则证明了反应放出的热量,足以使还未反应的混合粉末的温度升高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促使反应完全.2.将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的固体产物在封闭状态下冷却后取出观察,发现各次实验所得到的固体产物的形态各不相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①紫红色铜片,锕片有部分光亮的表面,性硬,挤压不烂;②紫红色铜珠,坚硬光亮,在一次实验中可同时得到几粒至十几粒;③整个反应混合物烧结成一整块,颜色为红色到暗红,光泽不好,加压易碎,但不能压成粉状.本实验取用的木炭和氧化铜,均被研磨成了极细的粉末,反应后变成了铜块或铜珠,说明该反应生成的铜起码有一部分经过了熔融过程.这个过程绝对不可能用酒精灯的火焰温度来加热实现的,而只有可能是反应本身放出了较多的热量,而且这热量又被产物铜有效地吸收.这有力的说明了碳还原氧化铜有放热现象,属于放热反应.综上所述,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成功的实验,使学生清晰地观察到有金属光泽的铜片或铜珠的生成,从94而对反应的产物有更科学的印象,认识到碳还原氧化铜放出热量的事实.四,碳还原氧化铜剧烈进行的控制条件.使碳还原氧化铜能够剧烈的进行,应当创造和具备如下的基本条件:1.反应物的取量.若碳和氧化铜均能完全反应,则加热时提供的热量及反应中产生的热量的利用率最高,剧烈反应的可能性最大.按理论计算,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l:13.3时,两反应物刚好完全反应.但是,由于下面两个因素,碳应适当过量:①实验中取用的是木炭,其中含有盐和某些金属氧化物杂质;②要使氧化铜中的铜被充分的还原出来,碳也需要稍微过量.实践经验的比值是l:10.5左右,反应效果较好.并且要注意,木炭在称量之前,应该进行烘干,除去吸附的水分,这样既可以减少取量的误差,也有利于反应的发生.2.反应物的研磨和混匀.碳还原氧化铜,是固体物质间的反应,因此,总的表面积大小,固体物质间的均匀程度,是影响反应速度的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磨得越细,总的表面积越大,活化分子间的碰撞机会越多, 反应物之间的分子有效碰撞的几率越大,反应越快.本实验中,应将适量的木炭和氧化铜粉末放入研钵内,进行充分的研磨和搅和,使其在研磨和搅和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混匀.实践证明,若认真地作了这道操作工序,即便是使用普通酒精灯加热混合物,也能明显地观察到燃烧的现象.否则只有用酒精喷灯进行强热,才能使反应进行得比较完全.另外,研细,混匀的作用,不仅能使反应迅速地发生,剧烈地进行.还可以使生成的"铜"成为很细小的颗粒.这些细小颗粒的熔化温度比较低,加上实验过程反应速度快,放出的热量散失少,能更有效地被生成物吸收,使铜熔化(凝成小铜珠)成为可能.3.酒精灯火焰旺盛稳定.在反应过程中,应使整个反应混合物处在酒精灯火焰的包围中,比较均匀而快速地获得热量,使反应物的温度得到比较一致地升高.当反应在一个点发生时,就能较快蔓延开,使反应进程缩短.反应体系的温度迅速升高,导致反应剧烈, 产生燃烧,产物铜也就在剧烈反应的高温中被烧熔而凝成铜块或铜珠.参考文献1.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2.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物理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3.陈耀亭,王继慧,王佐平等编《基础化学实验大全Ⅱ》.(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

实验四 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四 木炭还原氧化铜

实验四木炭还原氧化铜华东师范大学实验现象:a烘干碳粉时,蒸发皿里的碳粉有一些红色的火星出现。

b碳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开始后3.5min后,开始出现“红热”的现象,马上移去酒精灯后,反应仍然可以继续反应,固体变得红热并蔓延开来,移去酒精灯后反应大约1min.红热消失。

c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了,后来随着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多,澄清石灰水又变澄清了。

烧杯的上方有大量的白雾产生。

d 在硬质试管中出现大量的具有铜金属光泽的颗粒,也有具有铜金属光泽块状固体。

e由于移走了酒精灯,在反应完了以后出现倒吸。

问题:1.哪些实验现象可以证明本实验是属于放热反应?当刚出现红热的现象时,移去酒精灯,仍然可以继续反应。

而且反应后变成铜块和铜粒,该反应生成的铜有一部分经过了熔化过程,这个熔化过程是不可能靠酒精灯的火焰温度就能够完成的,而只可能是反应本身放出了较多的热量。

这就有力说明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为放热反应。

2.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再变澄清的原因?3.此次试验的关键之处?一定要将氧化铜和木炭粉研磨,要将木炭粉烘干到有红晕或者有火星出现为止。

再将氧化铜和木炭粉混合起来研磨,使其接触的更加充分。

4.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研磨的目的是什么?充分的研磨,研磨的越细,固体的比表面积就会越大,活化中心就会越多,再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混合研磨使分子间的有效碰撞几率越大,反应越容易成功。

5.为什么要将木炭粉烘干?由于木炭粉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汽,水分子会占据木炭粉的活化中心,使木炭粉的反应性能下降。

所以需要加热烘干使水分子离开木炭粉的活化中心。

6.理论上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是多少?实际实验用多少质量比?理论比=12/(2*80)=1:13.3,但是由于试管里的氧气要消耗部分的木炭粉,所以木炭粉需要多于理论值。

所以实际实验取木炭粉:氧化铜=1:10.7.一般有固体参与的反应是块状反应速率快还是粉末状反应快?无论是固液反应还是固固反应,如果固体呈粉末状都会增加其反应速率,由于粉末状,其表面积较大,与液体或固体接触时,接触面积比较大,所以反应速率较快。

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残留物

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残留物

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残留物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是化学实验中一个非常基础的实验,也是学习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的一个重要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氧化铜经过还原反应后转化为黑色的金属铜颗粒,同时也可以观察到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

接下来,我们将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实验的基本过程。

实验中使用的实验材料包括氧化铜、还原剂(我们可以选择锌或镁粉)、烧杯、酒精灯或燃气灯、试管架等。

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1. 将适量的氧化铜样品(约0.5克)加入烧杯中,称量或估量即可。

2. 用试管架等工具将烧杯加热,使其达到高温状态。

这可以使用燃气灯或酒精灯等实验设备。

3. 在烧杯内加入还原剂,可以选择锌粉或镁粉。

这里我们以锌粉为例。

4. 分次将锌粉加入烧杯内,搅拌均匀,继续加热。

加入的锌粉数量应该较氧化铜样品稍微多一些,以确保完全反应。

5. 观察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到烧杯中的颜色由绿色转变为黑色。

这时我们可以停止加热,并等待其冷却。

6. 成品中可能仍有未反应过的氧化铜或还原剂残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实验中的残留物。

首先,我们考虑未反应过的氧化铜。

由于锌粉的量较多,且实验中已经进行了充分的搅拌和加热,可以预计残留的氧化铜数量应该比较少。

如果有少量的氧化铜残留,可以使用酸处理等方法将其溶解,然后使用比色法等技术进行测定。

其次,如果使用的还原剂不纯,例如锌粉中含有铁等杂质,这些杂质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反应结果。

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分析并修正实验结果。

最后,我们考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

由于一氧化碳具有一定的毒性,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安全防护。

在实验室工作时应该确保有良好的通风环境,使用防护设备等。

一旦产生了大量的一氧化碳气体,应该马上停止加热,并将实验室通风。

总之,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注意一些安全问题和实验技巧。

碳还原氧化铜

碳还原氧化铜

碳还原氧化铜
碳还原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其目的是通过还原反应将氧化铜还
原成为纯铜。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原理以及注意事项。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氧化铜样品放入瓷坩埚中。

2. 将一小块细小的木炭块放在氧化铜样品上。

3. 将瓷坩埚放入烧杯中,烧杯充满水,并把烧杯放在热板上加热。

4. 把木炭点燃,加热瓷坩埚。

5. 等待一段时间后,将木炭和瓷坩埚放凉,然后将瓷坩埚中的残留物称重。

6. 计算得出还原了多少氧化铜。

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以免受到化学品的伤害。

2. 在加热瓷坩埚时,需要逐渐加热,以免瓷坩埚破裂。

3. 加热木炭时,需要注意火势是否过大,并要防止火花溅出。

原理:
碳还原氧化铜是一种还原反应。

反应式为:
CuO(s) + C(s) -> Cu(s) + CO2(g)
在这个反应中,氧化铜(CuO)被还原成纯铜(Cu)和二氧化碳(CO2),木炭(C)作为还原剂参与了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木炭中的碳在被加热时会产生一些不稳定的碳化合物,这
些碳化合物会反应生成一些高温的气体(如CO和H2),这些高温气体会与氧化铜反应,使其还原成为纯铜和二氧化碳。

总之,碳还原氧化铜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实验,通过玩具实验可以直观的观
察到金属在还原反应中的变化,其某种程度上是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的必修实验
之一。

九年级化学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

九年级化学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注意事项

木炭还原氧化铜注意事项①要先撤导管再扯酒精灯,防止水倒吸。

②要充分加热木炭和氧化铜粉末,除去其中水分。

③研磨混合要充分。

④加热温度要足够,最好使用酒精喷灯或煤气灯木炭还原氧化铜氧化铜自身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碳还原氧化铜。

灼热的氧化铜可以和氢气(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铜+X(氧化物)。

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1.原理:C+2CuO2Cu+CO2↑2.装置:3.现象:①黑色粉末变成红色;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步骤:①装药品;②固定试管,连接装置;③加热;④撤出导管;⑤熄灭酒精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氧化铁自身具有氧化性,我们可以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灼热的氧化铁可以和氢气(H2)、碳(C)、一氧化碳(CO)等具有还原性物质反应,生成铁+X(氧化物)。

实验室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①反应原理:3CO + Fe2O32Fe + 3CO2②装置:③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石变浑浊,尾气燃烧时产生蓝色火焰。

④实验步骤:a.检验装置的气密性b.装入药品并固定装置c.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点燃酒精灯d.待装置内的空气全部排尽后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e.当试管内的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f.待玻璃管内的固体冷却后,停止通一氧化碳,并熄灭酒精灯⑤实验结论:红色的氧化铁被一氧化碳还原成单质铁,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得到了氧,生成了二氧化碳。

⑥化学反应方程式:3CO + Fe2O32Fe + 3CO2CO2+Ca(OH)2==CaCO3↓+H2O2CO+O22CO2⑦注意事项:a.反应条件:高温;若无洒粉喷灯可在酒精灯火焰上加一个金属网罩。

b.CO有剧毒,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未反应完的气体要进行尾气处理;尾气处理方法有收集法、燃烧法(将CO转变为无毒的CO2)以防止污染空气。

c.操作顺序:CO要“早出晚归”,洒精喷灯要“迟到早退”。

实验开始先通入CO,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CO 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发生爆炸;实验完毕后要继续通入 CO气体,直到玻璃管冷却,防止高温下的铁与空气接触,被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一、教材分析
1、“木炭还原氧化铜”是中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固固高温放热反应实验,该实验验证了C的还原性,从而进一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在固定的条件下,还原剂能够夺取氧化物中的氧,自身被氧化。

2、该实验成功的标志:
(1)有鲜明现象证明反应生成铜单质,最好效果是得到紫红色铜块。

(2)有鲜明现象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石灰水浑浊)。

(3)反应放热,应发现反应启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红热燃烧。

二、学情分析
木炭还原氧化铜在初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

学生是从这个实验开始接触氧化还原反应,为九年级化学下册金属的冶炼等知识做铺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b、掌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a、学习对实验的探究以及创新
b、通过本次实验对其他类似实验有初步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通过本次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b、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1、本次实验中对碳单质还原性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
五、教学过程
介绍实验步骤操作方法:
按右图组装除装有澄清石灰水
的试管外的所有仪器。

将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盛有水的
水槽之中并用手握住试管或用
酒精灯加热(加热前预热)试管,
如玻璃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说
明仪器气密性良好,反之,须在
导管与单孔橡胶塞,单孔橡胶塞
与玻璃导管重新连接,在连接处
涂上少量水。

将托盘天平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与右盘上放
上两张形状面积薄厚完全相同
的称量纸。

在右盘上用镊子放置
一个10g的砝码,并用药匙缓慢
向左盘上的称量纸上加入氧化
铜。

带到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正
中刻度时,将盛有氧化铜的称量
纸移出托盘天平,并将称量纸上
的氧化铜倒入干净的研钵中,经
过研磨后把研钵中的氧化铜倒
入坩埚中并将坩埚放置在泥三
认真听讲比
做笔记
在实验之前充分
了解实验操作过

六、板书设计
碳还原氧化铜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掌握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
主要反应:
C+2CuO =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
副反应:C +CuO =高温= Cu + CO↑(炭过量)
碳氧化铜铜一氧化碳
C + 4CuO =高温= 2Cu2O + CO2↑(氧化铜过量
三、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将托盘天平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在托盘天平的左盘与右盘上放上两张形状面积薄厚完全相同的称量纸。

在右盘上用镊子放置一个10g 的砝码,并用药匙缓慢向左盘上的称量纸上加入氧化铜。

带到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刻度时,将盛有氧化铜的称量纸移出托盘天平,并将称量纸上的氧化铜倒入干净的研钵中,经过研磨后把研钵中的氧化铜倒入坩埚中并将坩埚放置在泥三角上用酒精灯加热(需预热)。

除须称取1g碳粉外步骤同上。

3、把经过烘干的碳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用药匙或纸槽小心地
铺在试管底部,并根据上图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并将玻璃导管的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4、用酒精喷灯加热盛有氧化铜粉末与碳粉的试管中(需预热),集中加热药品所在部位(加热时间不能太长,试管可能会能变形)。

当试管中的黑色粉末(氧化铜与碳粉的混合物)逐渐出现紫红色或红色晶体后停止加热。

5、先撤出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的玻璃导管,再撤出酒精灯。

待试管冷却后(冷却时绪防止空气进入试管中)将试管从铁架台上拆卸下来,并将试管中的粉末倒在一张干净的白纸上,将粉末摊开后观察。

三、实验装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