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谈小说 百合花》第一二课时
《百合花》语文教学教案5篇

《百合花》语文教学教案5篇短篇小说《百合花》是茹志鹃的成名之作。
作家写这篇小说时,正值反右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她的亲人也未能幸免于此。
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百合花》语文教学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百合花》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2、学会用心理活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二、课时安排:一课时三、过程1、展示教学目标2、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
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赞赏这篇小说具有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是“静夜的箫声”。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各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3、学生阅读作品,梳理文脉师:文章写了哪几个人物?围绕这些人物写了哪几事?生:“我”、小通讯员、新媳妇生:送“我”去前沿包扎所、借被子、通讯员员救人牺牲,新媳妇献被子师:好.下面谁能来概括一下本文的主旨?生:(短暂讨论)“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
”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师:概括得很好。
这是文章的主旨。
下面我们来看,文中出现了三个主要人物,“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生:线索人物。
师:对,“我”是整个故事的目击者。
“我”对小通讯员的情感前后是否有变化?文中找出原句为证。
03 教学课件_百合花1(第2课时)

4.请简要分析小说以《百合花》为题的寓意。 参考答案:①百合花,色泽文雅,香气清幽,白净纯洁。本文题目以借代 的手法,用“百合花”借指印有百合花的被子。 ②作者赋予了“百合花”以丰富的象征意义,即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 都有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战士之间的 感情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一句话,“百合花”象征着人性美。
课堂活动
1.细节是艺术的真实。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不仅细腻逼真,还具有多 个细节“重现”的特点。请找出这篇小说中重现的细节,逐一谈谈这样写的 作用。
提示:这篇小说中“重现”的细节有:①两次写小通讯员枪筒里插的树 枝和野花;②两次写小通讯员给“我”的两个馒头;③四次写小通讯员衣服上 被门钩撕破的大洞;④三次写撒满百合花的被子。可从细节描写在情节发 展、结构以及塑造形象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任务二】 体会小说的艺术特色 1.“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掉伤员。通讯员在战 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 题。”如何理解这两句话? 参考答案:这两句话暗示了“我”对那个小同乡——通讯员的关心、牵 挂。“我”很担心他,想知道通讯员除了送信会不会直接参加战斗,小同乡会 不会也像这个通讯员一样负伤。
下节课见!
【素材挖掘】
●青春与美同在 即使在战争年代,炮火和硝烟也遮掩不了人们对美的追 求,掩盖不了年轻人欢乐的笑脸和乐观的心态。小通讯员步枪筒中装饰的 野花,新媳妇的撒满百合花的被子,给战争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让我们看到 了青春与美同在。 ●伟大的奉献精神 在这篇小说中,年仅19岁的小通讯员,在危急关头能挺 身而出,舍己救人。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把自己唯一的嫁妆——一床全新 的棉被,献给了陌生的、为国捐躯的小通讯员。这种奉献精神,令人动容。
《百合花》第一课时

(2)不善言辞,拘谨腼腆。如文中写“我”面对着通讯员坐着时,他
“张皇”“局促不安”“脸涨得像个关公”。
(3)憨厚朴实,善良纯洁。如他认识到自己借被子的方法不对,可能会
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时,马上“松松爽爽地”带“我”前去解释;借到被 子后,当他知道这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又立刻感到不安,想要把被子 送回去。
创作背景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 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 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 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 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 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自学展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讷讷 憨憨 讪讪
虔诚
磕磕绊绊
讷讷:形容说话迟钝。 憨憨:傻气,难为情。 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的样子。
从文学体裁上说,这是一篇什么?
小说 诗歌 戏剧 剧小说 散文
小说:
•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 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新媳妇: 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形象: 年轻,纯真,善良,淳朴,腼腆羞涩, 深明大义,关心革命战士,品行高洁
小通讯员是什么样的人?
在文中哪个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运用了...(描写手法), 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精神/特点
总结: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1)充满朝气,热爱生活。如文中写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和一枝野
【公开课教案】高一语文《百合花》教案

《百合花》第二课时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学习小说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探究“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概括小说主题,感受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学重点】学习小说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概括小说主题,感受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当代著名女作家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梳理了小说的情节。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篇小说,分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以及小说的主题。
二、品读探究(一)分析人物形象1.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快速阅读“带路”“借被”“牺牲”部分,用下面的句式回答:课文第段运用描写,写出了一个的小通讯员。
(提示:可以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手法入手)2.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快速阅读“借被”“盖被”部分,用下面的句式回答:课文第段运用描写,写出了一个的新媳妇。
(提示:可以从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方法入手)3.分析文章中的“我”(1)找出文章中表现“我”心理活动变化的词语,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讨论“我”在文中的作用。
(二)探究“百合花”的象征意义1.找出小说中描写“百合花”的句子(共三处),说说“百合花”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
2.概括小说的主题。
三、课堂小结茹志鹃这篇战争体裁的小说,曾经深深打动了茅盾,今天它也深深打动了生 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
打动我们的是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小通讯员和新媳妇,更打动我们的是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以及“我”这三个不同阶层人物之间纯洁美好高尚的感情。
希望同学们从中汲取人性美和人情美养料的同时,也能学会小说中精巧的构思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高中生活已然开始,你一定经历了不少有趣和动情的事吧。
请你撷取一两个 片段,运用今天学到的描写方法,写出人性美或人情美的主题来。
五、板书设计百合花茹志鹃小通讯员、新媳妇——人性美 战友情、军民情——人情美六、教学反思七、教学反思百合花(纯洁、美好、高尚)《百合花》是茹志娟小说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
知识精讲课件:第一单元 3《百合花》 课时2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上册

(4)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 (9)惊羡:惊叹羡慕。
别人的意见。
知识梳理
二 品析重点句与重要情节
1.小说通过叙述人物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 象,进而表达主题思想。所以鉴赏小说时,理解和品味小说的语言非常重 要。我们看到文中这句话“但我又莫名其妙地想问问谁,战地上会不会漏 掉伤员。通讯员在战斗时,除了送信,还干什么——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 要问这些没意思的问题。”该如何理解?
达标讲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A.五花八门 耳鬓厮磨 无人问津 言之凿凿
B.光怪陆离 形影不离 不了了之 信而有征
C.五花八门 形影不离 无人问津 信而有征
D.光怪陆离 耳鬓厮磨 不了了之 言之凿凿
【解析】五花八门:形容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此处指书写 工具花样多,故用“五花八门”,排除B、D。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 <多指小儿女>。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此 处指墨与砚台亲密相处,故用“耳鬓厮磨”,排除C。无人问津:比喻没人过问,受到冷落。不了了 之:该办的事情没有办完,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就算完事。言之凿凿:话说得有根有据,非常肯定。 信而有征:可靠而且有证据。故选A。
活动探究
探究二
➢ 试着归纳艺术特色。
(1)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但结构细致严密,有很强的节奏感。“我”起 初生通讯员的气,接着对他发生了兴趣,到后来从心底里爱上这傻乎乎的 小同乡,直到最后怀着崇敬的心情看着百合花被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 青年的脸。小说结构单纯而又缜密,耐人寻味。 (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满。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音容笑貌和 个性特征也逐渐显现出来。如茅盾所说:人物形象是由淡而浓的,好比一 个人朝你迎面走来,走得愈近,看得愈清,最后,不但让人看清了他的外 形,也看到了他的内。 (3)风格清新俊逸。在语言方面,不论是叙述事实、描写场景,还是对 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一个流血牺牲的战斗 故事,写得充满诗意。人物的语言个性鲜明,生动传神。
语文版九下《百合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语文版九下《百合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材分析:《百合花》是九年级教材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小说,它是茹志鹃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
作品写得是发生在苏中根据地我军某包扎所里的小故事。
作品通过小通讯员为包扎所向老百姓借被子和一位新媳妇为子弟兵拿出心爱的嫁妆——一条印有百合花的新被子,这样一件小事,歌颂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赞美了人民战士的崇高品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雄战士的热爱和崇敬,揭示了军民团结是战争胜利之本的道理。
教学目标:1.分析人物形象2.理解题目的含义及小说的主题3.体味细节描写及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体味细节描写及景物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读—议—点拨相结合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二.温故而知新:(设计意图:通过温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1.小说以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______为线索?2.根据小说的情节结构说说每个情节的主要事件1.开端--------带路2.发展-------借被3.高潮-------牺牲、献被4.结局-------盖被3.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哪些?语言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4.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表达主题、塑造形象)三.分析人物形象:(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速度课文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从文章中提炼主要信息的能力)1.速读课文,选择你认为小说中塑造的最成功的一个人物形象(“通讯员”或“新媳妇” ),任选其一,进行分析。
(学法指导: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划出具体描写人物的语句(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并说说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2.自主学习交流1.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新媳妇有哪些性格特点?明确:她尽咬着嘴唇笑---娴静、美丽、忸怩、羞涩敬献心爱的嫁妆------善良纯朴庄严虔诚地给重伤员擦拭身体流着泪为他缝补肩上破洞 (热爱子弟兵)把自己的新被子铺在棺材里2.从文中哪些语句你看出了小通讯员怎样的性格特征?a.从带路中可以看出: 天真纯洁、热爱生活(发起总攻的时刻,还在枪筒上插上几根树枝和野菊花.)憨厚朴实、拘谨腼腆 (从张皇失措数摸两个动词体现.)关心同志 (走走停停,给我两个馍馍)b.从借被中可以看出:憨厚,不善言辞,善解人意c.从牺牲中可以看出:勇敢,对革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3.“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我” 的见闻就是小说的叙述线索,小说就是在“我”的感情变化中逐步完成人物性格的塑造。
03 教学课件_百合花1(第1课时)

2、找出与百合花被相关的情节, 并朗读。 3、复述百合花被的最后结局。
总结:
1、百合花被子是情节的一部份, 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百合花被子还和人物性格有 关系。
探究人物形象(一)
1、百合花被子是新媳妇的,从她借被和献被这两个情节, 你看到了新媳妇怎样的性格?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百合花
第1课时
预习助读
【认识作者】 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作家。茹志鹃的短篇 小说从题材角度可分为两种:一是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的斗争 生活,讴歌革命根据地子弟兵和人民之间的鱼水关系,赞扬革 命同志之间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二是反映社会主义时期的 新生活,展现新思想、新道德、新风尚。代表作有短篇小说 《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百合花 : 清丽 纯洁 高雅
人性美 性格美
新媳妇 : 娴静 淳朴 善良 纯真 高洁
探究人物形象(二)
1、“百合花”仅仅是新媳妇心灵和性格的象征吗?和小通讯 员也有关吗?
他纯洁高尚美好的心灵也像百合花一样。
2、说说你眼中的小通讯员的形象。并体会小说塑造人物形象 的方法。
腼腆、淳朴、勇敢、热爱生活、善解人意
娴静 淳朴 善良 纯真 高洁
2、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
细节描写、语言、肖像描写、心理活动
小结: 总之,小说通过对新媳妇一系列的动作和细节描写,不仅写
出了她对通讯员的友善、关切、崇敬、痛惜、悼念、歉疚的态度 变化,更展示了新媳妇娴静、淳朴、善良、纯真、高洁如百合花 一样美丽的人性美和性格美。所以,百合花,正是人物纯真、高 洁的优美心灵和品格的象征。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教学课件苏教版

3.跌宕: 文章富于变化。 4.忸怩: 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5.踌躇: 犹豫。 6.执拗: 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7.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8.讪讪:
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忸怩、讪讪辨析: 两词都有形容不好意思的意思,“忸怩”侧重于羞 涩 、不大方,如:这个来自山区的小姑娘忸怩地一笑, 仿佛带来了清新的山林之风,令人心里不禁为之一爽。 “讪讪”侧重于难为情。如:面对春晚中穿帮的魔术 表演,魔术师也只能讪讪地一笑了。
重点品析9-23自然段“我与通讯员对话”这一节
2. 写小通讯员的枪管里的树枝,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里的细节描写,突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热 爱生活的特点。
3. “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句中的“张皇” 一词在这里有何表达效果? 【答案】“张皇”意思是惊慌,慌张,这里是对通讯员的 神态描写。该词写出了通讯员的羞涩和局促。
8. 前文介绍通讯员是说他“块头不大”,这里为什么 称他为“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员”呢? 【答案】这里所说的“高大”并不是指通讯员的身 材,而是指他舍身救人的高大形象。
9. 文章结尾再次写百合花,有什么作用? 【答案】文章结尾点明百合花的象征意义,揭示了以 “百合花”为题的深层寓意:战士的高尚节操和人民 对战士的赤诚的情感,犹如百合花一样纯洁美好。
1. 通过指认《百合花》中细节描写,说出它 的巧妙之处。(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说家谈小说
主备人
刘素云
辅备人 刘琴
知识与能力 1 把握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 2、理解矛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把握其评论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着力形成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2、把握小说评论的写法,尝试口头评论和书面评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茹志鹃清新俊逸的文风, 学习她从平凡的人物中发现独到的美的睿智。 学习矛盾敢于打破常规倡导新文风的精神。
借被 新媳妇
献被
淳朴腼腆舍身忘 我
善良淳朴热爱战 士
教后反思:
课题
小说家谈小说 主备人 第二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
刘素云书课题。 导语: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 《百合花》 这节课我没学习 《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板书课题)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生读,强化,做到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学习目标: 1、理解矛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把握其评论方法。 2、掌握小说评论的写作技巧。会简单的评论小说。 茅盾: (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 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 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 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96 年 7 月 4 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 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 最为发达的地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 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三、自学《读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
子弹的枪筒里插着象征自然与和平的树枝与菊花, 这本身就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是 一个战地寓言,让我们在无言中感受战争与和平的剧烈冲突。 过渡语:小说到此揭示了主题,揭示了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 (四) 课堂小结:百合花》塑造了出身贫苦、热爱生活、天真纯洁的小战士形 象,在关键时刻他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抬担架的队员 ;同时塑造 了一位淳朴的农村新媳妇形象,表现她对解放军真挚感人、骨肉般的热爱之情;刻 画了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及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五、课堂练习: (10 分钟) 1、人物是小说的灵魂,情节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这是人们对小说情 节和人物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你读小说后 ,最喜欢小说中的哪个人物形象?为什 么?在说明喜欢的理由时,请把“从——————的情节中,我看到了一个 ——————人物(小战士或者新媳妇)”作为说话提纲。 百合花象征了军民间纯洁的感情,赞美了普通人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人民对革 命英雄的崇敬与热爱。 2、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 )动 ②点缀( ) ③忸怩( ) ( )④踌躇( ) ( ) ⑦宽 shù( ) ⑧尴尬( ) ( )
4、说说小说中哪些细节使你难以忘怀? 1)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2)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 (3)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 (4)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 检测内容: 1、你能准确地读出下列加点字吗? 宽恕( ... ( . 量 . 虔( .. ) . 点缀 .. 挪( .. ) . 忸怩( ... ) . 害臊( ... )步 .. 颤( .. )撂( ... ) . 木讷( ... ) . 憨 . 掂( .. ) .
)厚 .. 鹿砦( ... )诚 ..
讪( .. )笑 .. )动 .. ) .
尴尬( ... ) .
) . 跌宕( ...
执拗( ...
) .
释义清新:新颖而不俗气 俊逸:超尘拔俗 跌宕:文章富于变化。 撂:落下,丢下。 木讷:语言迟钝,不善讲话。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样子。 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讪讪:形容不好意思、难为情的样子。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2、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的一个小插曲。小说中的“原来是文工团员,因战 时需要而被派往前沿包扎所,护送任务派给一个见到女性就脸红的小通讯 员,他的腼腆和害羞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好感。然后新媳妇出现,她 起初不愿借被子,为此事通讯员蒙羞两次,且挂破上衣,新媳妇这位本性 善良的女性便心存内疚,她执意寻找机会弥补。后来,通讯员在救人时牺 牲了,新媳妇毫不犹豫地把百合花被子献给这位年轻的战士。 3、请你谈谈这篇小说的主题。 小说通过护送、借被、救护和献身献被等情节的描写,塑造了通讯员、新 媳妇两个人物形象,讴歌了为了崇高的信念可以献出一切的人,赞美了严 酷环境下年轻战士的革命精神和军民鱼水情。
(1)通讯员枪筒插的树枝和野菊花 通讯员枪筒里的树枝和野菊花,这一细节,不仅直接表现通讯员的天真质 朴和即将参加战斗的乐观情绪,而且说明他对大自然、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2)通讯员给“我”两个馒头 馒头这一细节, 出现两次; 第一次通讯员要去时给“我”留下的两个馒头, 说是给我开饭,这是他对同志的关心、体贴;而第二次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 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抚物思人,几小时前,通讯员的 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如今,物存人亡,怎不让人痛心疾首。 (3)通讯员衣服上撕破的大洞 通讯员被门钩撕破衣服这一细节描写,前后用了四次,第一次是抱被子时 因慌张而挂破上衣; 第二次是通讯员要给“我”开饭是我看到的; 第三次“我”看 见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漏着那个大洞,一块布还挂在那里”;最后一次 新媳妇缝那个破洞。 通过这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 一方面表现通讯员不顾个人安危, 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表现新媳妇对通讯员的关心、痛惜。 (4)新媳妇的枣底百合花新被 有些细节描写不但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而且对于表现主题也非常重要。 例如:小说结尾对那条百合花被子的描写,它不仅起了刻画人物的作用,说明新媳 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而且巧妙地点了小说的主题:我们的战士是高尚的,他得 到人民的热爱是当之无愧的。战士的高尚情操,人民对战士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 花那样纯洁、美好。 5、探讨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景物描写, 也起着刻画主题的作用。 比如“早上下过一阵小雨„„ 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新鲜温润的香味”。 这一景物描写有色有味,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是一派生机勃勃的和平景象。 在一次残酷的战斗之前, 我所在看到的却是这样的景 象,这就巧妙地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我”一个革命战士,不仅临危不惧,而且洋溢 着乐观主义精神。还有天黑了,天边涌现一轮满月„„那一轮皎洁的月亮,我也憎 恶起来了。这一景物描写对发展故事情节,烘托人物心情,起着重要作用。由于整 个战场被皎洁的月光朗照着,所以战斗才会那样激烈,那样残酷,付出的代价才会 那样大,通讯员就是在白夜的攻击中壮烈牺牲的。 6、探讨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第一处是通讯员出场时他的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作伪装,在他离开我时, 枪筒里又插上了一枝野菊花。枪是战争工具,战争中谁也无心赏花,在能射出杀人
(一)出示自学指导。 (幻灯展示) 自学提示: 用圈点勾画法快读课文。 可独自思考、可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可请教老师。 (时间:15 分钟) 1、作者认为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他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小说的? 如何进行评价的? 2、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分析、鉴赏小说的方法? 3、将你读《百合花》的感受与茅盾的文章进行比较,看看有哪些相同 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并找一找原因,以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
谈心得: 2、通过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分析、鉴赏小说的方法?(如何写小 说评论?) (1) 、要有高度集中的论题。 (紧扣小说三要素,如茅盾先生紧紧抓住小说 评论的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同时又突出小说最成功的特 点——细节描写展开评论。 ) (2) 、要有新颖独到的观点。评论是议论文的一种,议论文都必须有明确的 观点;好的评论都应该有独到的见解。 (3) 、要有有力的分析论证。可以运用列举事例的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见解, 并运用小说创作的一些基本原理适当进行理论分析。
•
C、这原来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的,上面 撒满白色百合花。
•
D、他安详的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六、课题练习参考答案。 、1、2、略。 (3)作者把这两者结合得很好,而且尽量让 读者通过故事发展的细节获得人物的印象。 4、B
护送 通讯员 板 书 设 计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把握《百合花》情节,理解细节描写对情节发展和任务刻画的作用。 2、理解矛盾的文学观点,并能落实到小说阅读和评价活动中。 难点:把矛盾的文学观点落实到小说阅读和评价活动中。 共两课时 PPT 第一课时 环节 师生活动 调整修改
课时划分 教具准备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语:读散文,使人通达,让你拥有真性、真情,以一颗真心面对世间万物, 以一双慧眼识得人间百态;读小说使人丰富,在文字中延伸你生命的脚步,拓宽你 生活的视野。我们已经有过读小说的经历了,你也许会有同感吧。今天我们将要聆 听一位著名小说家的教诲,他会教给我们欣赏小说的方法。他就是写过《爱情三部 曲》和《子夜》的矛盾。 板书课题:小说家谈小说 先自读小说《百合花》 引进学法指导“如何阅读小说” (出示幻灯) 学法指导:如何阅读小说 (一)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 格特征。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 的思想意义。 继续板书: 《百合花》 欣赏图片“百合花” 。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 学生读,强化,做到每个学生心中有数)
⑤执拗( ) ⑥bào( )歉
⑨qián( )诚 ⑩安 xiáng ( ) 3、简答、 《百合花》中,作者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有何特点? 4、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节描写?( • • )
A、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摘下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 B、我朝他宽宽的两肩望了一下,立即在我眼前出现了一片绿雾似的竹海, 海中间,一条窄窄的石级山道,盘旋而上。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三)自学效果检查 (个人回答,生点评。若意见不够统一,可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在交 流中达成共识。教师再引导纠错)
明确: (幻灯展示) 1、作者认为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他是从哪几个方面评价小说的?如何 进行评价的? 作者评价的重点是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作者认为小说最成功的 地方是前后呼应的细节描写。 作者从三方面来评价小说: 风格上清新俊逸; 故 事简单,情节精致;善用细节描写,不仅生动的描写了人物的风貌,描写了 人物的精神世界,也形成前后呼应, “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