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引言耳穴压豆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对耳朵上特定穴位施加适当的按压,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耳穴压豆的适应症及操作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一疗法。

一、耳穴压豆的适应症耳穴压豆可以用于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和症状,下面了一些常见的适应症:1. 头痛和偏头痛:耳朵上的压豆点可以缓解头部的紧绷和疼痛感。

2. 失眠和焦虑:适当按压耳朵上的穴位可以促进放松和睡眠。

3. 消化不良:耳穴压豆可以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胃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

4. 呼吸系统疾病:对耳朵上的穴位进行按压,可以缓解咳嗽、气喘、鼻塞等症状。

5. 女性生理问题:耳穴压豆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改善月经相关症状。

除了上述适应症外,耳穴压豆还可以辅助治疗各种系统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

然而,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耳穴压豆仅作为辅助疗法,不能替代正规的医学治疗。

二、操作方法下面介绍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包括寻找穴位、按压技巧和注意事项:2.1 寻找穴位耳朵上有许多穴位,如豆穴、病变点、反射区等,不同的穴位对应不同的病症。

寻找穴位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方法进行:1. 外耳轮廓法:按照耳轮廓的形状,可以找到相应的穴位。

2. 反射区法:根据耳朵上不同部位对应人体各个器官的反射区,可以找到对应的穴位。

2.2 按压技巧按压穴位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确保效果和安全性:1. 使用适当的力度:按压时要用适当的力度,不要过于用力,避免出现疼痛和不适感。

2. 频率和时间:按压的频率和时间可以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自行调整,一般每次按压10-15次,一天2-3次。

3. 双耳同时按压:最好同时按压双耳上的穴位,以达到平衡效果。

4. 坚持按压:耳穴压豆需要坚持按压一段时间,效果会逐渐显现。

2.3 注意事项在进行耳穴压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清洁卫生:在进行操作前,要保证手部及耳朵的卫生情况,以免感染。

耳穴概况及疗法1

耳穴概况及疗法1

耳廓的解剖
耳廓背面观
耳穴分布特点及定位
法国医生诺吉尔提出了“胚胎倒立”学说
耳穴在耳廓的分布如同一个胎儿,头部朝下,臀部 朝上,胸腹躯干在中间。
耳穴分布与人体的对应规律
耳垂—面部 包括面颊区、上下颌及眼穴 轮屏切迹—脑干
对耳屏—头部 包括枕、颞、额及皮质下穴
耳屏—咽喉、内鼻、肾上腺
外耳;全身酸痛取肝、脾、口;咳嗽取气管、支气 管、平喘。
耳穴概况及疗法
耳穴的适应症
各种疼痛性疾病。耳针的最大特点是止痛,对外伤
性疼痛、手术后疼痛、炎症性疼痛、神经性疼痛、 肿瘤性疼痛等均有显著的疗效。 各种炎症性病症。如急性结膜炎、中耳炎、牙周炎、 咽喉炎、气管炎、肠炎、盆腔炎、风湿性关节炎、 面神经炎等
一些功能紊乱性疾病。对眩晕、心律不齐、高血压、
升压点
注意事项
在饥饿,吃太饱,酒后,身体虚弱,太累之后精神紧
张,大出血,不适合贴耳穴 有特定疾病如心脏病,气喘,肝功能异常者注意不可 强刺激 严重慢性疾病伴有高度贫血、血友病患者,不宜针刺, 可做耳穴贴压。
胶布潮湿污染,以免引起皮肤炎症。夏季汗 多,不易贴压时间长
孕妇怀孕6周至3个月期间不宜针刺;5个月后,需
要治疗者可轻刺激。忌用子宫穴、腹穴、卵巢穴、 内分泌穴,有习惯性流产者应忌用。 外耳疾患,如溃疡、湿疹、冻疮破溃时,暂不宜针 刺,破伤处也不易贴压。
配穴方法
1、按病变的相应部位取穴。当某个器官,某个脏
腑,某个肢体病变时在耳廓相对应的相应部位取穴, 如胃病取胃穴。 2、根据经络辩证取穴,如偏头痛属足少阳胆经, 选“胆”
对耳屏部穴位
·皮质下 在对耳屏内侧面下1/2处。主治:神 经、消化、心血管系统疾病。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常见病的耳穴疗法

更年期综合症
❖ 取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丘脑、肾。肝 肾阴虚加肝、肾上腺;脾肾阳虚加脾、皮质 下。
遗尿
❖ 取内生殖器、内分泌、卵巢、丘脑、肾。肝 肾阴虚加肝、肾上腺;脾肾阳虚加脾、皮质 下。
单纯性肥胖
❖ 主穴取神门、脑点、脾、胃、肺、大肠、直 肠下段、三焦。
❖ 配穴可随症选用,便秘加便秘点;高血压、 脂肪肝、糖尿病加肝、肾;月经不调加内分 泌;冠心病加心;痰湿重加脾、肺。
升压四穴:升压点、肾上腺、 脑垂体、内分泌。
2)诊断低血压, 是判断血压高低的参考穴。
2010.5
耳穴诊断与治疗
21
(一)特定点
2、降压点 定位:三角窝内的外上角。 应用:1)治疗高血压,配
神门、耳尖放血。 2)诊断高血压,
是判断血压高低的参考穴。
2010.5
耳穴诊断与治疗
22
(一)特定点
3、肾炎点 定位:肩关节、锁骨两穴
常见病取穴
• 小儿腹泻
取穴: 大肠、小肠、 肺、胃、三焦、 脾、肾、肾上腺
常见病取穴
• 高血压 取穴:
降压沟(在耳背)、 角窝上、肝、心、 交感、肾、枕
耳尖放血
常见病取穴
• 痛经: 主要用贴压法,如果
经少、伴有痛经, 加耳尖放血
取穴: 内生殖器、内分泌、 卵巢、脾、肾上腺、、缘中、 眼、心、颞、枕
常见病取穴
• 牙痛(神经性牙痛、 龋齿牙痛、牙周炎)
耳尖放血(清热解毒、镇
静止痛、消炎)
取穴: 面颊、牙、上颌、 下颌、胃、肾、口
常见病取穴
• 耳鸣、听力减退 耳尖放血
取穴: 内耳、肾上腺、 神门、肾、肝、 胰胆、颞
常见病取穴
• 近視:(17岁以下)

针灸穴位 外耳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 外耳耳穴 说明指导书

针灸穴位外耳耳穴说明指导书总述外耳耳穴,耳穴名。

位于耳屏,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即耳屏1区上缘处。

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眩晕、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耳廓皮肤病、耳廓神经痛、耳廓冻伤、感染、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项部疼痛等。

针0.1-0.2寸。

1.名称外耳耳穴2.别名暂无资料。

3.出处暂无资料。

4.隶属耳穴5.位置位于耳屏,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即耳屏1区上缘处6.主治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眩晕、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耳廓皮肤病、耳廓神经痛、耳廓冻伤、感染等7.功能散风清热,平肝利窍。

8.操作针0.1-0.2寸9.主要配伍配额脾、耳背肾治耳鸣10.定位位于耳屏,屏上切迹前方近耳轮部,即耳屏1区上缘处。

11.解剖暂无资料。

12.名词释义暂无资料。

13.功能作用散风清热,平肝利窍。

14.详细主治1、外耳道炎、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耳聋、眩晕、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耳廓皮肤病、耳廓神经痛、耳廓冻伤、感染、三叉神经痛、偏头痛、颈项部疼痛等。

2、对链霉素中毒第8对脑神经受损也有较好的疗效。

15.详细操作一般用毫针、埋针、压籽法、刺血法等进行刺激。

1、毫针法:针0.1-0.2寸,针感局部痛,留针20-30分钟。

2、埋针法:每天针刺1次,留针24小时。

3、耳穴压疗法:常规消毒,把粘有王不留行子的5毫米见方的胶布贴在穴位上,压穴(丸应对准穴位记号)并嘱患者每次每穴按压5分钟,每天按压5次。

4、耳穴注射疗法:(1)治疗急、慢性肝炎。

以3%-5%板蓝根液1-2毫升。

(2)治疗耳。

1005黄静注射液0.1-0.2毫升,注入该穴。

5、按摩法:用拇、食两指捏揉此区,由轻到重按摩1-2分钟,以能忍受为度。

16.临床运用暂无资料。

17.配伍1、配内耳、肾、神门穴治外耳道炎。

2、配皮质下、眼、胰胆治中耳炎。

3、配额脾、耳背肾治耳鸣等。

18.附注本穴与内耳穴,两穴穴性同属平性,都有治疗耳鸣、耳聋的作用。

耳 穴 疗 法

耳 穴 疗 法

耳穴疗法一. 耳穴疗法的基本原理耳朵,并非是单一的听觉器官;耳廓虽小,却是全身经络汇聚之处。

耳朵是整体的缩小,带有整体的全部信息。

耳穴通过经络连接到体内的各个脏器,这就是耳穴的生物全息规律。

身体某个部位一旦发病,病理反应就会循着经络路线迅速传递到相关的耳穴上,在耳穴表面发现异常,如能再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便会使病态逐渐退却,症状消失,病状痊愈。

二. 耳穴贴压疗法耳穴贴压疗法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

耳穴疗法具有调节神经平衡、镇静止痛、脱敏止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补肾健脾等诸多功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病症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科,而且对许多疾病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耳穴贴压疗法是耳穴疗法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特点一是刺激效应稳定,灵活可靠,效果良好。

据对使用耳穴贴压疗法的500余篇报道分析,有效率均在80%以上。

二是以丸代针,刺激持久;耳穴贴压疗法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不用针刺,以丸代针,避免了针刺产生的疼痛和感染,且可将刺激物长久固定于耳穴上,每天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按压刺激,效应持续而稳定,同时还能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按压。

三是耳穴贴压疗法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没有药物的毒性作用或不良反应,不用针刺,不伤害人体组织,不会造成感染,基本无痛,也无刺伤内脏之虞,因而被人们称为“无痛苦、无创伤、无损害、无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

耳穴贴压疗法发展到现在,已成为最受人们欢迎、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耳穴疗法。

耳穴贴压疗法具有多种特色,治疗病症亦较为广泛,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近视、弱视以及失眠、月经不调等有较好的疗效,但它也不是能包治百病的灵方妙药,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各有千秋,互有长短;在临床上,应根据情况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可具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之功效。

三、治疗取穴原则(一)、依相应部位,如压痛取牙、胃病取胃,肩周炎取肩、痛经取内生殖器。

(二)、依脏腑经络,如痤疮取肺、大肠,神经衰弱取心,坐骨神经取膀胱。

耳穴压豆适应症以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以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以及操作方法
文档模板:耳穴压豆适应症以及操作方法
一、耳穴压豆简介
耳穴压豆,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它结合了中医经络学以及现
代穴位学,通过在耳朵上按压特定穴位,起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

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和实践,所以被广泛使用于民间和医疗机构中。

二、耳穴压豆的适应症
1. 头痛、眩晕、失眠等神经系统疾病;
2. 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3. 消化系统疾病,如食欲不振、胃痛、便秘等;
4. 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5. 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6.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膀胱炎等;
7. 各种疼痛疾病,如背痛、关节炎等。

三、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
1. 准备工作:消毒工具(棉球、酒精)、耳针、棉线等;
2. 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病症和体质,选择相应的穴位;
3. 操作步骤:
(1) 消毒耳朵,保证卫生;
(2) 按照选择的穴位使用耳针,在穴位上轻轻刺入,注意不要刺穿耳膜;
(3) 将棉线通过耳针的圆环中,并将其绕在相应的豆豆上(这可以定位耳穴的位置);
(4) 按照针灸体点穴的方法,用无名指按压相应的穴位,持续10-15分钟左右,每天进行2-3次,连续进行1-2周。

四、本文档所涉及简要注释如下:
1. 中医经络学:中医理论中的经络系统理论,认为人体内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贯穿全身,并与各脏腑器官相连通,起到调整身体气血的作用。

2. 穴位学:研究人体的经络系统,特别是穴位的位置、性质、功效等方面的医学分支学科。

五、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无。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

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
耳穴压豆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的病症。

以下是耳穴压豆疗法的准入标准:
1.年龄要求:一般认为,成年人和儿童都可以接受耳穴压豆疗法。

但是对于老年人、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需要谨慎使用。

2.疾病类型:耳穴压豆疗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慢性病和疼痛症状的治疗,如头痛、失眠、颈椎病、肩周炎、腰痛等。

对于急性疾病或严重疾病,不建议使用该疗法。

3.健康状况:接受耳穴压豆疗法的人需要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的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如果有这些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4.过敏史:接受耳穴压豆疗法的人需要了解自己是否对某些物质过敏,特别是对胶水、植物精油等材料过敏的人需要特别注意。

总之,如果您想尝试耳穴压豆疗法,建议先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或针灸师的意见,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

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文档模板】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一、耳穴压豆的适应症介绍:耳穴压豆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对特定的耳穴施加压力,达到治疗与调理的效果。

以下是耳穴压豆的适应症:1. 头痛与偏头痛- 操作方法:在厦门穴、太阳穴、印堂穴等处施加适当压力。

2. 失眠与焦虑- 操作方法:在神门穴、内分泌穴、心肺分布穴等处施加适当压力。

3. 消化不良与便秘- 操作方法:在胃、肝、胆等相应的耳穴施加适当压力。

4. 呼吸系统疾病- 操作方法:在肺部、鼻、喉等相应的耳穴施加适当压力。

5. 食欲不振与体重控制- 操作方法:在口腔、食欲调节穴、胃等耳穴施加适当压力。

二、耳穴压豆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 洗净双手,并在操作前确保双手干燥;- 准备一套耳穴压豆器具;- 清洁患者的耳朵。

2. 操作流程:- 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耳穴位置;- 使用针状器具或手指,施加适当的压力于指定的耳穴上;- 每个耳穴持续按压1~2分钟,可进行多次。

三、附件清单:所涉及的附件如下:1. 图片附件:耳穴压豆位置示意图四、法律名词及注释: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其注释如下:1. 中医:指传统中医学,包括中医药学和中医诊疗学。

2. 适应症:指某种治疗方法适用的病症、疾病类型。

3. 操作方法:指进行某种治疗或疗法时的具体步骤与技术要点。

五、可能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在实际执行耳穴压豆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 患者耳朵不清洁或存在明显破损。

- 解决办法:提醒患者事先清洁耳朵,如有破损应等待伤口愈合后再进行治疗。

2. 患者出现过敏反应。

- 解决办法:立即停止治疗,给予适当的紧急处理,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3. 患者病情加重或无明显改善。

- 解决办法:重新评估患者病情,调整治疗计划,并结合其他适当的治疗方法。

以上为耳穴压豆适应症及操作方法的最新最全文档模板,希望对你的参考有所帮助。

【文档结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耳穴疗法主治病症
、胆石症
胆石耳穴方(《中国民间疗法》)王不留行籽。

取耳穴胰、肝、胆、脾、胃、食道、贲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神门等。

将王不留行籽放置在一块0.6 x 0.8cm 见方的橡皮膏中央,上述耳穴(单侧)分别各贴置一块,间隔1~2天后撕去,贴另一耳穴,反复交替。

每次饭后用手轻轻揉按各穴,共20 分钟左右,以加强刺激。

治疗期间每天中午食脂肪餐,可吃油煎鸡蛋两个或其它高脂肪、高蛋白饮食。

功能疏肝利胆排石。

主治胆石症。

、失眠压豆安眠方(中医杂志1990;(10):46)王不留行籽。

选择耳穴神门、皮质下、枕、垂前、失眠(主穴); 心、肝、脾、肾、胆、胃(配穴)。

先用75%酒精局部消毒,然后取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 见方的胶布中间,对准穴位帖敷,并用手指按压,每日3~5 次,每次3 分钟左右,贴敷1 次持续3~5 天。

功能清心安神,交通心肾。

主治顽固性失眠。

三、支气管哮喘耳穴压豆定喘方(黑龙江中医药1978;(1):36)生白芥子或王不留行籽。

取耳部支气管、肺、肾上腺、前列腺、内分泌等穴,将药籽置于O.3x 0.5cm 的胶布中央,贴双耳上述穴位,嘱患者每日压4~6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

功能宣肺平喘。

主治各型哮喘。

四、腹痛腹痛耳穴压豆方(经验方)王不留行籽或白芥子。

取耳穴腹点、腹痛点、脾俞点,将药籽置于O.3x0.5cm 的胶布上,贴于双侧上述部位,嘱患者半小时按压1 次,每次按压5 分钟。

功能理气止痛。

主治各种原因所致的腹痛。

五、胆囊炎利胆耳穴方(《中医外科》)王不留行籽。

用耳穴探测仪检查,在耳穴压痛点上敷贴中药王不留行籽。

每日或隔日1换,10次为1疗程。

功能疏肝利胆止痛。

主治胆囊炎、胆区疼痛。

六、冠心病冠心止痛方(四川中医1987;(2):28)王不留行籽。

取耳穴心、冠状动脉后(位于三角窝内侧和耳轮脚末端)、小肠、前列腺后穴,取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贴一侧耳穴上述各穴,嘱病人每日按压4 次,每次每穴按压40 次,5天交换1 次,10天为1 疗程。

功能理气活血止痛。

主治冠心病、心包炎、胸膜炎等引起的心前区疼痛。

七、高血压病降压耳穴方( 黑龙江中医药1988;(4):29~31) 王不留行籽。

取单侧耳降压沟、降压点、神门、内分泌、脑、耳后肾穴。

将王不留行籽置于菱形胶布上,压于耳穴上,每穴压1 粒,每次按揉各穴3~5分钟,每日按压3 次,每隔3 日换压对侧穴位,
1 个月为1疗程。

功能降血压。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血压。

八、眩晕
止晕耳穴方(江西中医药杂志1988;(1):43) 王不留行籽。

主穴: 内耳、额、枕、脑点、神门、交感; 配穴:肝阳上亢加心、肝、肾、三焦。

气血亏虚加脾、胃、肾;肾精不足加肾、子宫或睾丸、内分泌; 痰浊内蕴加肺、脾、肾、皮质下; 瘀血阻络选加脑干、肾、内分泌、皮质下。

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穴位上,每穴1粒,隔日换药1次,3次为1疗
程。

功能滋阴潜阳、活血化瘀、化痰通络。

主治各型眩晕。

九、水肿
利水消肿耳穴方( 中国针灸1989;(6):15) 王不留行籽。

主穴: 肾、肾俞、输尿管、膀胱; 配穴: 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根据病情再配以心、肝、脾、肺穴。

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于所选穴位上,嘱患者每日按捏十几次,每次3~5分钟。

每次选'3~4 个穴。

2天1次,1周为l 疗程。

功能疏通三焦。

化气行水。

主治各型水肿。

十、自汗
止汗耳穴方( 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

选择耳穴肺、交感、肾(主穴) 、内分泌、肾上腺、三焦(配穴)。

局部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6cm见方的胶布对准穴位敷贴。

用手指按压3 分钟,每日5 次。

3~5天换穴1次。

功能调阴阳和营卫。

主治自汗、盗汗。

十一、尿潴留
耳穴利尿方(北京中医1986;(5):58) 火柴1根。

在耳穴的泌尿区(肾、膀胱点) ,找出明显的压痛点,以火柴棍的火药端,捻转压迫,强刺激,两耳交替进行,每个压痛点捻转压迫5 分钟。

功能化气行水利小便。

主治肛门术后尿潴留。

十二、泌尿系结石
排石利尿方( 吉林中医药1986;(4):15) 王不留行籽。

耳穴肾、膀胱、输尿管、尿道、三焦、外生殖器。

用带王不留行籽的胶布固定于穴点处,每日压迫5 次( 每次按压处微痛为度) ,每次30 分钟,3 日换药一次。

并嘱病人在按压前20 分钟,饮水
250~500ml,并适当增加活动量。

功能利水通淋排石。

主治泌尿系结石、小便淋漓。

十三、颈椎病
颈椎病耳穴压豆方(《耳穴诊疗法》)王不留行籽。

选择颈椎耳穴相应部位对称贴压,3 天换贴1次,治疗间酌情进行耳穴局部按摩。

双耳贴压10次为1 疗程。

主治各型颈椎病。

十四、腰痛耳穴压豆止痛方( 《耳穴诊疗法》) 王不留行籽。

耳穴腰、肾、肝、神门等,按耳穴压豆法操作,3天换1次,1个月l 疗程。

功能补养肝肾。

主治肾虚腰痛。

十五、月经不调
耳穴压豆调经方(河北中医1987;(3):17) 王不留行籽。

主穴: 肾、子宫附件、盆腔、内分泌、肾上腺、皮质下、卵巢。

配穴: 膈、心、肝、脾、腰痛点。

以王不留行籽用胶布贴压穴处,主穴必贴,配穴随症选用,左右交替贴压,每日按压3~4 次,每次15~20 分钟。

隔日1 次,15 次为1 疗程,连贴两个疗程,间隔半个月可继续贴。

功能凉血活血、调经止血。

主治月经过多的月经不调。

十六、闭经
通经耳穴压豆方( 云南中医杂志1985;(5):37) 绿豆。

以绿豆压耳穴内分泌、子宫、肾、卵巢、肝,每次取单侧,每3日交换1次,连用至愈。

功能调气血通经脉。

主治各种闭经。

十七、痛经
调经止痛方( 湖北中医杂志1986;(6):44) 王不留行。

以王不留行用胶布贴压子宫、肝、胆、肾、腹、内分泌、肾上腺、降压沟、耳迷根穴位。

每日按压10 次以上,越痛越按。

功能调经止痛。

主治各种痛经。

十八、小儿遗尿
耳穴压豆遗尿方( 中医药学报1987;(4):32) 王不留行。

耳穴取膀胱、肾、脾、胃、心、神门、脑点。

常规消毒一侧耳廓,将王不留行籽粘在0.3X 0.3cm见方的胶布上,对准以上所选穴位贴压。

嘱其每日按压3 次,每次5 分钟左右,睡前必须按压1次。

每6日两耳交替贴压1次。

治疗期间定时换醒小儿小便。

功能温补下元。

主治小儿遗尿。

十九、失音
耳穴压豆发音方(经验方) 王不留行籽。

选取耳穴肺、大肠、肾、膀胱等处,埋压王不留行籽,胶布固定。

功能滋肾润肺。

主治肺肾阴虚型失音。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