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企业技术标准-通用电器零部件测试

合集下载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SGM)检具认证步骤及要求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SGM)检具认证步骤及要求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SGM)检具认证步骤及要求1. 引言根据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的先期质量策划手册(APQP)和生产件批准程序(PPAP)的规定,如果零件具有几何尺寸和公差图纸(GD&T),特别是具有尺寸匹配要求的,都必须按照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检具标准,设计、制造及检定检具,检验零件的尺寸,保证零件的质量。

从早期样件设计的有效性;模具的试用;模具的验收;功能评估及匹配检查;过程监控的验证;到问题的发生或根本原因的分析等过程,都应该依靠检验系统的选择,保证零件的尺寸质量,也就是说所有的零件都应该在检具上进行测量及评价,然后再提供测量报告。

而在正式生产中,也应该按照产品的工艺流程及控制计划,对零件进行检验,一旦在整车的装配过程中,发生零件尺寸的不匹配,都会要求把零件放在检具上,重新进行测量,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

SGM要求零件具备检具的目的是:保证产品的质量、持续改进产品及过程。

2. 设计概念2.1 几何尺寸和公差图纸(GD&T)由于产品的规范、零件的定位基准,即所有零件参考尺寸的"起始点"、关键特性点(KPC)以及公差特性都会在几何尺寸和公差图纸(GD&T)上反映。

所以首先要理解GD&T,然后再考虑零件在检具上的最佳放置以及容易检测的位置。

2.2 定位基准的方案零件在检具上应容易安装和检测,被测零件与检具基座的位置关系,最好使用装车位置,即零件的定位基准平面坐标中应尽量与车身线坐标平行,如果相对装车位置有偏离,应以90°为增量进行偏转。

2.3 检具材料的选择零件在检具上应容易安装和检测,被测零件与检具基座的位置关系,最好使用装车位置,即零件的定位基准平面坐标中应尽量与车身线坐标平行,如果相对装车位置有偏离,应以90°为增量进行偏转。

(1). 检具在使用过程中的耐久性要求;(2). 制造的方法;(3). 检验表面的形状和区域;(4). 环境条件;(5). 检具的重量;2.4 过程能力控制的统计(SPC)在检具上采集的有效的定量数据,可以用来控制零件的尺寸及分析制造的过程。

上汽汽车emc测试标准

上汽汽车emc测试标准

上汽汽车emc测试标准摘要:1.引言:上汽汽车的EMC 测试标准概述2.EMC 测试的必要性3.上汽汽车EMC 测试标准详解3.1 电源供电的传导瞬时测试3.2 通信接口的静电、浪涌测试3.3 辐射测试3.4 传导和耦合电骚扰测试4.EMC 测试出现的主要问题5.结论:上汽汽车EMC 测试标准的重要性和挑战正文:【引言】上汽汽车作为我国汽车行业的重要代表之一,对于汽车的EMC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测试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电磁兼容性是电子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其他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干扰不超过一定限值,同时能抵御环境中一定强度电磁干扰的能力。

上汽汽车EMC 测试标准的目的是确保汽车电子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及不影响汽车的正常运行。

【EMC 测试的必要性】随着现代汽车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汽车电子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问题越来越突出。

汽车中使用了大量的电子设备,如发动机控制模块、制动控制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等。

这些电子设备在工作时可能产生电磁干扰,如果这些干扰超过一定限值,可能会影响到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导致汽车控制系统失灵,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进行EMC 测试以确保汽车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至关重要。

【上汽汽车EMC 测试标准详解】上汽汽车EMC 测试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主要包括:1.电源供电的传导瞬时测试:测试电源线在瞬时事件(如电源切断、电流突变等)下的电磁干扰情况。

2.通信接口的静电、浪涌测试:测试通信接口在静电和浪涌干扰下的电磁兼容性。

3.辐射测试:测试汽车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是否超过限值,以确保不会对周围设备和环境产生影响。

4.传导和耦合电骚扰测试:测试汽车电子设备在传导和耦合条件下的电骚扰特性,以确保不会对周围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EMC 测试出现的主要问题】在EMC 测试过程中,上汽汽车可能会遇到以下主要问题:1.电磁干扰源识别困难: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准确识别和定位电磁干扰源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

CVTC 22001-2013 汽车零件和材料 禁限用物质要求

CVTC 22001-2013 汽车零件和材料 禁限用物质要求

CVTC 22001—2013
3
CVTC 22001—201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禁限用物质 铅(Pb) 镉(Cd)
表 A.1 禁限用物质试验方法、检测设备及管控限值
试验方法
金属 聚合物、纺织
品、皮革 电子元件
金属 聚合物、纺织
品、皮革 电子元件
IEC 62321:2008 Ed.1 Sec.9

22.电动车辆用电池
本标准实施之日起,镍镉电池只允许作为该日期之 前上市车辆的备件进入市场
溴化阻燃剂
23. 十溴联苯醚
注: 1.括号中的含量限值均为质量百分数。 2.表中的豁免期限为新认证车型的豁免期限,在生产车的豁免期限顺延 2 年。
6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禁限用物质管控流程
CVTC 22001—2013
2014 年 6 月 30 日
六价铬 17. 防腐涂料
2014 年 6 月 30 日
18. 底盘装配用螺栓螺母等零件的防腐镀层
2014 年 6 月 30 日
19. 旅居车内的吸热式空调

20. 前照灯用放电灯
21. 仪表板显示器荧光管
5
CVTC 22001—2013
表B.1 (续)
材料及零部件
豁免范围和期限
I
CVTC 22001—2013
汽车零件和材料 禁限用物质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件和材料中禁限用物质的要求、检测方法、图样和技术文件的标注以及 管控流程。
本标准适用于上汽商用车技术中心(CVTC)开发设计的车辆以及这些车辆上的全部零件和材 料,也可以参考应用于售后服务所需的零件和材料。
本标准不适用于在车辆以及其零件在制造过程中所消耗的零件和材料(如切削油、清洁液、 遮蔽胶带等)。

上汽整车emc偏差接受标准

上汽整车emc偏差接受标准

上汽整车emc偏差接受标准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各种电磁环境下,不受其他设备的电磁干扰,同时也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的能力。

EMC在汽车行业中尤为重要,因为现代汽车涉及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互联网连接、导航系统、安全感知装置等设备的正常运行关乎驾驶安全和车辆性能。

上汽整车是中国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为了确保其汽车产品的EMC性能符合标准,上汽整车制定了一套EMC偏差接受标准,以提供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汽整车EMC偏差接受标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上汽整车EMC偏差接受标准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其汽车电子设备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与其他电子设备共存、共行的能力。

标准的核心原则是保证电磁兼容性,避免电磁辐射和敏感性问题对设备性能和驾驶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在上汽整车EMC偏差接受标准中,首要关注的是电磁兼容性测试。

这包括电磁辐射(EMR)测试和电磁敏感性(EMS)测试。

电磁辐射测试主要评估汽车设备的电磁辐射水平,并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

电磁敏感性测试则是评估汽车设备对外界电磁辐射的敏感程度,以确保其在各种电磁环境下正常工作。

标准还强调了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设计要求。

上汽整车要求其汽车电子设备具备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以保证其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性能稳定性。

这包括对电磁屏蔽和滤波器的设计要求,以减少外界干扰和电磁噪声对设备的影响。

另外,标准还强调了对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

上汽整车要求其汽车电子设备能够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并经受住各类挑战,如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机械振动等。

这些要求确保了设备长期稳定运行,提高了整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上汽整车还制定了相应的测试方法和流程。

测试方法包括标准测试设备和测试环境的要求,以及具体的测试步骤和参数设置。

测试流程则涵盖了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测试过程的记录和监控,以及测试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常用测试标准

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常用测试标准
5. 温度试验目的:
使用温度试验来获得数据评价温度对装备安全和性能的影响,效应如:使材料硬化、因不 同收缩特性而使零件变形、电阻电容功能改变、缩短寿命、润滑剂失去粘性等。
参考的测试标准: BMW GS95003-4 , VW80101 5.2.1 , PSA B21 7090 6.6.5 , JESD-22A104C , IEC60068-2-14,MIL-STD-810F,MIL-STD 883E 1010.7,GB2324.22(air to air),GJB150.5, JESD 22-A104C Ag
7. 盐雾试验目的:
盐雾试验是建议作为一个实验室加速盐雾腐蚀从而仿真产品在海边使用或者海上运输所遭 到的影响。
参考的测试标准: BMW GS95003-4,GMW3431 4.4.4,GM4298P,GMI60206,SES E 001-04 6.16, eTL_82517 8.2.6 , MIL-STD-202G 101E , VW80101 5.5.3 , FORD_WDS00.00EA_D114.7.1 , IEC60068-2-11/52, ISO 4628-3, ASTMB117-03,JIS-Z2371,JIS-G3141, SAEJ2334, SAEJ1455 , DIN50021 06.88 , GB2324 , 17 , GJB 150.1 , MIL-STD-810F 509.4 , MIL-STD-883E1009.8
综合环境试验是一种利用温度和振动环境应力进行产品品质管制的程序其主要作用为利用特定且低于产品设计强度的环境应力使产品潜在缺陷提早暴露出来而加以剔除避免在正常使用时因这类疵病的存在而发生失效
汽车零部件可靠性常用测试标准
(厦门 SGS 汽车材料实验室目录 1)

SMTC 3 720 001 通用开关的试验方法Generic Valid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witches(100811)

SMTC 3 720 001 通用开关的试验方法Generic Valid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witches(100811)

The object of this specification is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Dur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prototype and production units, to ensure that the finished product operates satisfactorily in its specified environment and will be robust and fit for the purpose.
Please note that some contents in this document may relate to patent rights, which SAIC Group shall not be held responsible for identifying any or all such patent rights.
2010-08-11 发布/Issue
2010-08-12 实施/Implementation
上汽股份技术中心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发布 Issue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of SAIC Motor Technical Center
©上海汽车版权所有 秘密文件 注意保密 Copyright SAIC Group Confidential
I ©上海汽车版权所有 秘密文件 注意保密 Copyright SAIC Group Confidential
SMTC 3 720 001—2010(V1)
前言
Foreword
为确保汽车开关产品在规定环境下正常使 用并匹配可靠,特制定此标准。本标准规范了汽 车开关产品的性能、寿命和可靠性的评价方法。

SMTC 90001 汽车零部件产品标识的一般规定(090421)

SMTC 90001 汽车零部件产品标识的一般规定(090421)

上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企业技术标准 Enterprise Technical Standard of SAIC Motor Technical CenterSMTCSMTC 90001-2009(V2)代替 SMC 90001-2006汽车零部件产品标识的一般规定General rule for identification markingmethod of auto parts2009-04-21 发布/Issue 2009-04-22 实施/Implementation上汽股份技术中心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of SAIC Motor Technical Center 发布Issue前 言为确保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设计开发的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可追溯性,使得零部件的标识易于识别和辨认,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SMC 90001-2006《汽车零部件产品标识的一般规定 》的修订,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代替SMC 90001-2006。

本标准与SMC 90001-2006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要求”一章的内容分解为“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使本标准的操作性更强;—— 增加了“4 图样标注”的内容;—— 对文本的前后次序和结构进行了调整。

本标准由基础分标委提出。

本标准由SMTC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批准。

本标准由工程支持部规范管理科负责标准化审核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部门:工程支持部、车身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任建良、柳博雅、肖菁。

本标准于2006年03月30日首次批准发布,2006年04月01日实施。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MC 90001-2006。

汽车零部件产品标识的一般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产品标识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图样标注和示例。

本标准适用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设计开发的、需进行一般标识的汽车零部件产品。

汽车零部件检测测试标准

汽车零部件检测测试标准
2
座椅强度
座椅头枕
1பைடு நூலகம்
性能要求
0324
0512
GB 11550—1995汽车座椅头枕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ECE R25座椅头枕
客车座椅
1
强度及安装要求
0324
0512
GB 13057—2003客车座椅及其车辆
ECE R80,客车座椅
QC/T 633—2000客车座椅
白车身
1
安全带固定点
0324
0512
ECE R49压燃式发动机排气污染物
2
压燃式发动机排气可见污染物
0324
0512
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ECE R24可见污染物
3
柴油机全负荷烟度
0324
0512
DB11/046—1994汽车柴油机全负荷烟度测量方法
4
车用点燃式发动机及装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
2
伸长率
3
耐高温
4
耐低温
5
疲劳寿命
汽车转向盘
1
外观
0324
QC/T563-1999 汽车转向盘试验方法
2
热性能
3
受力变形
4
表面硬度
5
耐溶剂
6
摩擦性能
车辆用橡胶密封条
1
硬度
0324
QC/T639-2004 汽车用橡胶密封条
2
拉伸性能
3
撕裂性能
4
压缩永久变形
5
脆性温度
6
热空气老化
7
耐臭氧
8
污染性、耐候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MTC
上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企业技术标准
Enterprise Technical Standard of SAIC Motor Technical Center
SMTC 3 800 001-2010
通用电器零部件测试
Generic Electrical Component Test
201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布/Issued
2010-××-×× 实施/Implementation
上汽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技术标准化委员会
发布 Issue
Technical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 of SAIC Motor Technical Center
SMTC 3 800 001—2010
目次
前 言 .......................................................................... IV 通用电器零部件测试标准...................................................................................................................5 1 范围和目的.......................................................................................................................................5 1 Scope and application of purpose ..........................................................................................5 2 总体信息和缩略词...........................................................................................................................5 2 General Information, Abbreviation ..........................................................................................5 2.1 总体信息 ..................................................................................................................................5 2.1 General Information..............................................................................................................5 2.2 缩略词 ......................................................................................................................................5 2.2 Abbreviation ...........................................................................................................................5 3 安装区域...........................................................................................................................................6 3 Installation Area..........................................................................................................................6 4 文件...................................................................................................................................................6 4 Documents ...................................................................................................................................6 4.1 验证文档 ..................................................................................................................................8 4.1 Documents of Qualification................................................................................................8 4.2 零件的历史 ..............................................................................................................................8 4.2 Part History .............................................................................................................................8 4.3 验证报告 ..................................................................................................................................8 4.3 Qualification Report .............................................................................................................8 5 样品分级的表述...............................................................................................................................8 5 Sample Grade Descriptions .......................................................................................................8 5.1 “A”样品 ..................................................................................................................................8 5.1 “A” Samples ........................................................................................................................8 5.2 “B”样品 ..................................................................................................................................8 5.2 “B” Samples ........................................................................................................................8 5.3 “C”样品 ..................................................................................................................................9 5.3 “C” Samples ........................................................................................................................9 5.4 初始批产样品 ..........................................................................................................................9 5.4 Initial Product Samples.....................................................................................................9 6 环境和电器工作范围.......................................................................................................................9 6 Environmental and Operating Ranges ....................................................................................9 6.1 车辆安装区域的分类代码 ......................................................................................................9 6.1 Vehicle Installation Area Classification Codes..............................................................9 6.2 正常工作范围 ..........................................................................................................................9 6.2 Normal Operating Range..................................................................................................9 6.3 非破坏性的电器工作范围 ....................................................................................................10 6.3 Non-destructive Electrical Range ...................................................................................10 7 电气系统的特殊要求.....................................................................................................................10 7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of Electrical System.....................................................................10 7.1 输入/输出规范(包括静态-动态的电器工作特性)..........................................................10 7.1 Specification of Input/Output (Including Static-Dynamic Electrical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10 7.2 电气零部件的规范性文档 ....................................................................................................10 7.2 Electrical Component Specification Documents ........................................................10 7.3 电气零部件的标签 ................................................................................................................10 7.3 Marking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10 7.4 工作范围和电器故障状态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