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风暴潮灾害及研究概况
近30年我国风暴潮演变初步探讨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Letters 气候变化研究快报, 2014, 3, 122-130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journal/ccrl/10.12677/ccrl.2014.33017Preliminary Results on Storm Surge in China in Resent 30 YearsQingli Guo1, Manman Xing2, Yingna Dang1, Qian Shi31Yantai Weather Bureau, Yantai2Qingdao Weather Bureau, Qingdao3Shandong Weather Bureau, JinanEmail: gqlyt@Received: Apr. 28th, 2014; revised: May 26th, 2014; accepted: Jun. 5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In this paper,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other marine disaster communi-qu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with a synoptic viewpoint, the authors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storm surge process under global warming in this study.KeywordsStorm Surges, Extratropical Cyclone, Tropical Cyclone近30年我国风暴潮演变初步探讨郭庆利1,邢曼曼2,党英娜1,史茜31烟台市气象局,烟台2青岛市气象局,青岛3山东省气象局,济南Email: gqlyt@收稿日期:2014年4月28日;修回日期:2014年5月26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5日摘要利用近30年来我国致灾风暴潮的天气、海洋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分析风暴潮的演变特征,总结得出热带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的变化特征。
中国风暴潮灾害研究综述

!处
,-*) ,*)/ $$*1.
$*+ຫໍສະໝຸດ .*/-00 ,-+ .). /,0 1, ./
, +
-1*0 ,*./*, 1*0
0*).1 0*0) 0*0-(
1*. +*0
-0 $0
)1*/
, .1+ $,/ 100 ,)*, $ 0/1 -0/ +-,
, ,.
,,*+ ,,.*-
1+*0,
1*))
! 研究现状
水利发展研究 第!卷
!""! 年第 #! 期
黄金池 !中国风暴潮灾害研究综述
明显增多, 由于全球气候趋暖造成海平面持续上升, 风 暴潮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对于第二个 问题是不言而喻的,沿海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 虽然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 内陆经 济的比重有所加大,但沿海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在 今后一个时期仍然占国民经济总量很大的比重 ! 显而 易见,同样的灾害事件对经济发达地区所造成的影响 也随之加大 ! 关于第三个方面, 已有的资料表明, 近些 年来, 风暴潮成灾损失的增加速度明显加快, 防治风暴 潮灾害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 《 中国海平面公报》 发布的数据表明: 我国沿海海 平面近 "# 年来呈上升趋势, 平均以每年 $!#%&!# ’’ 的 上升速率有所加快, 每年 速率上升; 特别是近 & 年来, 达 (!" ’’! (##$ 年, 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 面升高了 "$ ’’! 除渤海基本与往年持平外, 南海、 台 湾海峡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 分别为 )( ’’ 和 *+ ’’; 黄海、 东海、 北部湾海平面升幅在 ,#%*# ’’ 之间 ! 沿海 各省( 自治区、 直辖市) 中, 海南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 大, 上升 $$# ’’; 江苏、 上海、 福建、 广东、 广西沿海海 平面的上升幅度都超过了 "# ’’; 天津、 河北、 辽宁升 幅较小 ! 显然, 海平面的上升对于风暴潮灾害有推波 助澜之势, 是今后风暴潮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沿海城市的海拔高度一般在 $%, ’, 最低的还 不到 $ ’! 海平面长期缓慢上升会加剧这些地区的风暴 潮灾害、 加大洪涝威胁, 并且引发海水入侵、 土壤盐渍 化、 海岸侵蚀等问题, 同时, 严重影响沿海城市基础设 施建设! 据统计, 沿海地区的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 $&- , 但是却有 ,#-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区域,其经济总额已 占国民经济总额的 *#-以上, 因此, 风暴潮灾害的防治 是今后我国实施减灾对策的重点内容之一! 监测海平面的变化是国家海洋局的传统项目, 目 前海平面每年都在以几毫米的速度上升,对于海平面 不断增高的原因, 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 一般认为, 由于 全球温度升高导致南、 北两极海冰融化, 从而造成海平 面升高 ! 总之, 由于经济的发展、 气候因素的变化等原 因,今后一个时期风暴潮灾害呈增加的趋势已成为许 多科学工作者的共识,研究开发有效的工程与非工程 措施防治风暴潮灾害,将成为我国防洪减灾研究不可 忽视的重要内容!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

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海洋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海洋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在各类自然灾害的总损失中占10%。
因此,研究和预防海洋灾害对我国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洋灾害的种类有:风暴潮灾、海浪灾害、海啸、赤潮、海洋环境污染、海上溢油、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异常海况变动、海平面上升等,对我国危害较大的海洋灾害有:一、风暴潮灾风暴潮是由于海上风暴和气压变化而引起的一种海洋灾害,发生的地带主要在近岸,它的表现形态,主要是海水异常升高,漫溢于陆地,冲垮建筑物,淹没农田和人畜等。
国外学者曾经作过统计,全世界风暴潮灾所造成的人员生命损失高于任何其他自然灾害。
我国自汉代开始就有关于风暴潮灾的记载,死亡人数少则几百多则几万乃至十几万。
1922年8月2日我国汕头地区遭受到一次严重的风暴袭击,首先是台风的袭击,呼啸的狂风震撼山岳,很粗的大树被连根拔起,许多房屋的屋顶被吹得不知去向,接着台风又把海潮卷了进来,加上倾盆的暴风雨,使平地水深达到3米多,沿海的一些低洼地带,水深甚至达到数十米,许多村庄都被卷入海涛之中,这个地区的澄海县由于海水入侵,变为一片水乡泽国,全部生命财产几乎化为乌有。
80年代以来,随着台风的北移趋势,影响沿海地区的风暴潮已波及江、浙、沪乃至鲁、冀等省区。
1997年第11号台风造成的风暴潮,导致260亿元的经济损失创下了历史之最;1998年我国沿海的灾害性风暴潮比1997年偏多,从6月份至10月份在南海沿岸和东海沿岸频繁发生,主要影响段为广东、广西、海南,其次为福建、浙江、江苏和上海沿岸。
二、海洋环境污染近些年来,人类的多种活动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恶化,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加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是:船舶排放的废油,海上石油开采造成的漏油,船舶事故的溢油和陆上城市的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等。
海洋环境污染是一种完全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灾害。
我国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也日益严重,特别是与城市毗连的海域,海湾入海河口处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日益恶化。
《2024年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范文

《近30年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近年来,我国气象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应对和预防气象灾害,本文将对我国近30年来的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二、我国主要气象灾害概述我国是一个气候复杂多样的国家,各种气象灾害频发。
其中,暴雨、干旱、台风、低温冷冻等灾害尤为突出。
这些灾害不仅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强的特点,而且往往伴随着次生灾害,如洪涝、泥石流等。
三、近30年主要气象灾害影响特征分析1. 暴雨灾害近30年来,我国暴雨灾害呈现频发、强度增强、范围扩大的趋势。
特别是夏季,暴雨天气频繁出现,导致城市内涝、江河洪水等灾害频发。
其中,南方地区受灾较为严重,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2. 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近30年来,我国北方地区干旱灾害频发,特别是春季和夏季,长时间无有效降水导致土地干裂、农作物受灾严重。
此外,干旱还可能引发森林火灾等次生灾害。
3. 台风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30年来,台风活动呈现出频率高、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的特点。
台风往往伴随着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等极端天气现象,给沿海地区带来严重灾害。
4. 低温冷冻灾害低温冷冻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北方及高海拔地区。
近3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低温冷冻灾害呈现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强的趋势。
冬季的寒潮和冻害往往导致农作物受损、道路结冰等灾害发生。
四、应对策略及建议针对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影响特征,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及建议:1.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预报准确率和时效性。
2.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3. 推动科技创新,开展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工作。
4. 加强公众防灾意识教育,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5. 建立健全气候变化应对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五、结论近30年来,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呈现出频发、强度增强、范围扩大的趋势。
中国风暴潮概况及其预报

中国风暴潮概况及其预报
风暴潮的危害性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于居住在沿海城市的人们来说,更是对风暴潮的破坏性有切身体会。
这种海洋性的自然灾害,占据其他海洋灾害之首,一定要做好积极地预防工作。
夏、秋季节,我国频繁遭受台风袭击。
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国家中,我国也是遭受风暴潮侵害最严重的过度之一。
风暴潮预报是根据气象学、人文学、海洋学、海流动力学理论,分析建立经验方程或模型预报最高潮位等。
包括风暴潮增水及最高潮位变化等的预报。
经验统计法
依据历史资料建立气象扰动(如风、气压)和特定地点风暴潮位之间的经验关系。
其主要手段是利用回归分析和统计相关,最简单的是极值预报公式,即风暴潮的最大值和风的最大值或最大气压下降之间的关系式。
经验模拟法是借助历史风暴潮资料及其背景制作预报模拟图。
先制出多次台风移行路径图,再用台风的平均移速、中心气压、最大风速半径、进湾时流入角等因素,计算制成诺模图,预报时对型查算得出最高水位。
经验统计法简单易行,但公式系数选定有主观性,历史资料样本容量所限,也影响公式的稳定性。
通过上述内容,相信大家已经知道了中国风暴潮概况及其预报情况。
要想更深入的了解风暴潮的形成与危害预防,就要多关注海洋灾害小知识。
中国的海洋灾害

大江大河的入海口、海湾沿岸和一些沿海低洼地区。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 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 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印度恒河潮,亚马逊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1、发生时间 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夏季也时有发生。
2、特点 水位变化比较平稳。 3、主要分布区域 渤海和黄海沿岸。
中国的海洋灾害 中国的海洋灾害
1、定义: 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 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主要有风暴潮、灾害性海 浪、海啸、海冰、海雾等。
2、我国主要的海洋灾害 风暴潮、灾害性海浪、赤潮等。
一、风暴潮
(一)概念
由大气强烈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 使海区潮位偏离正常的现象。 (二)成因
成因类 发生 型 季节 热带气 夏秋 旋引起 季节 温带气 春秋 旋引起 季节
特 点
地
区
来势猛、速度 受台风影响的 快、强度大、 沿岸地区 破坏力强 增水过程 相对平缓 中纬度 沿海地区
广东、广西、海 南、台湾、福建和 浙江的沿海地区。
渤海和黄海沿岸。
风暴潮灾害多发的地区
自然因素:
地理位置、河流、地形、海岸形状、源自海底地形等大气强烈扰动(三)分类 1、台风风暴潮
2、温带气旋风暴潮
连续的向岸风是风暴潮的直接原因
天文大潮
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之潮。即农 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
天文大潮加剧风暴潮的势力
台风风暴潮
1、发生时间 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以8-9月最为集中。 2、特点 来势猛、速度快、破坏力强。 3、主要分布区域 广东、广西、海南、台湾、福建和浙江的沿海 地区。
(1)海啸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海洋灾害,其危害性极 大,它与 、 和天文灾害并称为影响人 类和地理环境的四大灾害。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2)发生海啸时是当地时间2004年12月26日上午8时 16分(东七区),这时北京时间是( ) A.12月26日上午7时16分
全国发生海浪灾害过程次数、死亡失踪人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及防治措施分析

二、海浪灾害防范措施
海浪灾害多为台风风暴潮,发生在夏秋季节。当台风从外海向近岸移 来时,沿海地区风暴增水缓慢上升,随着台风逼近,风暴增水急剧升 高,风暴增水与天文潮、近岸海浪叠加影响会引起沿岸海域潮水暴涨 导致灾害发生,造成海堤、海塘损毁,沿海码头、工厂、城镇、低洼 地带和村庄受淹。
全国发生海浪灾害过程次数、死亡失踪人数、造 成直接经济损失及防治措施分析
海浪灾害是指因海浪作用造成的灾害。海浪系海面的波动现象,由风 产生的海面波动,一般周期为 0.5~25 秒,波长为数十厘米至数百米, 波高为数厘米至 20 米,在罕见的情况下可达 30 米以上。
一、海浪灾害概况
2021 年,我国近海共发生有效波高 4.0 米(含)以上的灾害性海浪过 程 35 次,较上年减少 1 次,其中台风浪 11 次,较上年减少 7 次;冷 空气浪和气旋浪 24 次,较上年增加 6 次。
2021 年,我国共发生海浪灾害过程 9 次,较上年增加 1 次;海浪灾 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5 亿元,较上年增加 0.83 亿元;海浪灾害死 亡失踪 26 人,较上年增加 20 人。
2021 年,我国海浪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最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是山东省,直接经济损失 7815.5 万元,占海浪灾害总直接经济损失 的 74%;死亡失踪人口最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是江苏省,死亡 失踪 15 人,占海浪灾害总死亡失踪人数的 58%。
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在全球变暖热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科学前沿。
通过系统梳理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台风风暴潮灾害与风险的内涵和关系,提出了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模型与方法体系。
针对台风风暴潮灾害影响的多种时空尺度和区域特征,分别采用合适的评估方法开展了中国沿海地带的台风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典型沿海城市(上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和沿海感潮河流(黄浦江)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
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1)提出了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理论方法体系。
区分了广义和狭义台风风暴潮灾害,以及台风风暴潮灾害与风险的关系,认为未来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的变化趋势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的框架,主要包括风险辨识、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3个步骤8个环节,详细说明了各个评估环节的详尽内容。
此外,重点分析了台风风暴潮灾害关联性以及灾害损失类型。
最后,提出了相对风险和绝对灾害风险评估方法,详尽阐述了这两类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和评估流程。
(2)深入辨识中国沿海地带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具有孕灾环境繁复、历史灾情危机、致灾机理多样等特征。
采用相对风险度量方法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个方面优选了14个代表性指标因子,构建了指标体系来评估中国沿海地带(不包括台湾和远海岛)广义的台风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
利用层次分析法获取了各指标的权重,并构建综合风险评估模型。
评估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地带总体处于风险序列的中间部分,没有出现极高和极低风险等级区域。
30.99%的沿海地带属于低风险等级,主要分布于沿海海拔较高的山地丘陵地区和海南、广西沿海;绝大部分(62.71%)沿海地带处于中等风险;虽然仅6.30%的沿海地带处于高风险等级,但是主要分布于人口最为粘稠、经济最发达、地势最低平的三角洲河口的天津、上海和广州市沿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风暴潮灾害及研究概况(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96)摘要:风暴潮灾害是我国主要海洋灾害之一。
在参考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给出了风暴潮的基本概念、分类、命名及影响,在综合分析各种风暴潮资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风暴潮灾害的概念、特点和形成机理,并对风暴潮灾害以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估计。
详细介绍了我国风暴潮的研究现状,并简单介绍了风暴潮数值预报技术的研究情况,同时对未来风暴潮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风暴潮灾害研究0引言风暴潮(Storm Surge) 是指由于强烈的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引起的海平面偏离于正常天文潮而异常升高使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 亦称为“风暴增水”或“风暴海啸”[1]。
风暴潮增水浸淹陆地的范围一般由几十至上千公里, 时间尺度或过程约为1~ 100 小时, 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波之间。
但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 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到一两千平方公里的海岸区域, 并持续影响多达数天之久[2]。
西太平洋是各大洋中生成热带气旋最多的地区, 来自高纬地带的冷空气和来自海上的热带气旋的交互影响, 使我国沿海大风与巨浪接连不断,在沿岸形成风暴潮。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风暴潮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 仅从汉代至1946 年间, 我国沿岸就发生特大潮灾576 次。
1949年至1998 年间, 在我国造成显著灾害损失的风暴潮共计112 次, 仅1992 年的9216 风暴潮和1997 年的9711 特大风暴潮就造成经济损失近400 亿元[3]。
目前对风暴潮的研究主要有风暴潮数值预报技术研究、针对具体某1 次风暴潮的研究和区域风暴潮研究等几个方面。
但从国内外对风暴潮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只是集中在风暴潮本身的研究, 强调风暴潮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预报技术等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对防潮工程的减灾效益还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而人类对于自然灾害的能动作用不仅体现在预警和灾后恢复, 更重要的是采取抵御风暴潮的措施, 如防潮工程的建设对风暴潮的防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风暴潮灾害1.1 风暴潮的分类和命名国内外学者多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特性,把风暴潮分为台风风暴潮和温带风暴潮。
台风风暴潮由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等)引起,在北美称为飓风风暴潮,在印度洋沿岸称为热带气旋风暴潮。
温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强冷空气、寒潮等温带天气系统引起。
风暴潮的命名一般以诱发风暴潮的天气系统来命名,例如由1980年第7号强台风(国际上称为Joe台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8007台风风暴潮或J0e风暴潮:由1969年登陆北美的Camille飓风引起的风暴潮,称为Camille风暴潮等。
温带风暴潮大多以发生日期命名,如2003年10月11日发生的温带风暴潮称为“03.10.11”温带风暴潮;2007年3月3日发生的温带风暴潮称为“07.03 .03”温带风暴潮。
1.2 风暴潮灾害的概念极其特点风暴潮灾害(disaster of storm surge)风暴潮叠加在天文潮(由天体的引潮力作用而产生的海面周期性涨落)之上,而周期为数秒或十几秒的风浪、涌浪又叠加在前二者之上。
由前二者结合(通常称为总潮位,或称为风暴潮汐)引起的沿岸涨水会造成灾害,而前三者的结合引起的沿岸涨水能酿成巨大灾害。
由前二者或前三者的结合引起的沿岸涨水造成的灾害,通称为风暴潮灾害。
[1]风暴潮所形成的灾害, 有着下列几个特点:〔1 ) 共生性。
海洋风暴潮的产生是与台风或热带气旋的形成, 移动,中心气压值的大小,大风半径的尺度等密切相关。
因此, 台风灾害中的所有特点都应在风暴潮灾中反映出来, 包括它们所产生的季节性与区域性。
( 2 ) 依赖性。
由于具有共生性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风暴潮灾害的预防过程中,台风中的任何变化都将极大地限制风暴潮的发生发展。
由于台风环境场或台风木身条件的突变,台风风场大小、路径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尤其南海台风更是如此,从而造成受扰地区、时间及程度上的复杂变化。
( 3 ) 复杂性。
风暴潮灾害的真正效应不仅在于反映了气象的扰动,还反映了近岸地形的变化, 狭湾处,由于地形的收缩作用,风暴潮孤立波将在这里产生增幅效应,孤立波在河道上的传播也会引起波型的改变; 风暴潮波与天文潮水位之间, 更有非线性的祸合作用而显示出多种的风暴潮增水形式。
往在产生这样的问题,对台风的数值预报来说, 也许在某种空间尺度上其精度巳是足够的,但对风暴潮的预报来说,这种尺度所显示出来的结果却可能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不同的台风会有不同的暴潮增水,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增水规律,可能的影响因子有上十种的组合,从而构成了风潮灾害预测的复杂性。
( 4 ) 综合性。
风暴潮灾害的形成,有着与其他灾害形成的共性。
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一方面灾害激烈化,扩大化,同时也有可能发生新的灾害现象。
要研究风潮灾害的形成及发展,不仅要异常重视自然现象和由此造成的直接灾害问题,而且还应该重视次生性的社会影响问题,即人的行为所引起的灾害。
比如,风潮灾害的情报通讯与传递问题,风潮灾害发生时人们应采取的行动及其控制等。
因此,防灾研究应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是一种综合性的问题。
[10]1.3 我国风暴潮灾害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仅公元前48 年至公元1949 年的近2 000 年间,有较详细记载的特大风暴潮灾害就有576 次,平均不到4 年就有一次,每次造成的死亡人数少则过千,多则数万至10 多万[6]。
40 年来,我国沿岸风暴潮灾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由1950 年代的平均1 亿元左右,增加到1980 年代后期的20 亿元左右[4]。
2008 年,我国共发生风暴潮过程25 次,死亡人数56 人,直接经济损失192. 24 亿元。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人口密度的增加和经济的迅猛发展,风暴潮灾害造成的损失呈上升趋势[5]( 图1、图2) ,已位居我国各种海洋灾害之首。
1.4 风暴潮灾害形成机理风暴潮灾害的形成与承载体的脆弱性及孕灾环境息息相关,从观测统计学、瞬变涡动能量学和中尺度数值模拟角度,可深入研究海洋风暴形成的气候特征及可能的动力学机制[6];要在分析风暴潮自身特征的基础上,加强影响风暴潮产生因素的研究[7],如海洋在自身不同热力结构下对热带气旋的响应研究,热带气旋与风暴潮发生频次的关系研究,沿岸地形和海底的深度和形状对风暴潮的高度影响研究,或针对某次风暴潮灾害进行分析研究等,可全面了解风暴潮的形成机理。
[4]风暴潮灾害是天文潮、台风、气象因素、寒潮大风等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 图3) 。
台风( 图4) 是诱发水位异常变化的强迫力,是台风风暴潮形成的主要因素,寒潮大风也是诱因之一[8]。
持续的向岸大风是诱发风暴潮的主要气象因素。
强台风风暴潮可以使海平面上升5 ~ 6 m,使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正常潮位,当风暴潮和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时,会使水位暴涨、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4]1.5风暴潮灾害今后发展趋势的估计正因为风暴潮灾害已成为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灾种之一,因此今后一个时期风暴潮灾害的发生发展趋势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从风暴潮灾害损失的致灾原因分析,决定风暴潮灾害损失的发展要素有三个:一是风暴潮事件发生的频度和强度,二是风暴潮影响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三是抵御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力度。
对于第一个问题,杨桂山在分析了中国沿海风暴潮灾害的历史变化规律后认为[13],中国沿海的风暴潮灾害在气温较高的偏暖时段比在气温较低的偏冷时段明显增多,由于全球气候趋暖造成海平面持续上升,风暴潮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对于第二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沿海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内陆经济的比重有所加大,但沿海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速度在今后一个时期仍然占国民经济总量很大的比重。
显而易见,同样的灾害事件对经济发达地区所造成的影响也随之加大。
关于第三个方面,已有的资料表明,近些年来,风暴潮成灾损失的增加速度明显加快,防治风暴潮灾害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称。
《中国海平面公报》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沿海海平面近50年来呈上升趋势,平均以每年1.0-3.0μm的速率上升;特别是近3年来,上升速率有所加快,每年达2.5mm,2001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平均海平面升高了51mm。
除渤海基本与往年持平外,南海、台湾海峡海平面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92mm和68mm;黄海、东海、北部湾海平面升幅在40~60mm之间。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海南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上升110mm;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广西沿海海平面的上升幅度都超过了50mm;天津、河北、辽宁升幅较小。
显然,海平面的上升对于风暴潮灾害有推波助澜之势,是今后风暴潮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沿海城市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4m,最低的还不到1m,海平面长期缓慢上升会加剧这些地区的风暴潮灾害、加大洪涝威胁,并且引发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问题,同时,严重影响沿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据统计,沿海地区的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13%,但是却有40%的人口居住在这一区域,其经济总额已占国民经济总额的60%以上,因此,风暴潮灾害的防治是今后我国实施减灾对策的重点内容之一。
监测海平面的变化是国家海洋局的传统项目,目前海平面每年都在以几毫米的速度上升,对于海平面不断增高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一般认为,由于全球温度升高导致南、北两极海冰融化,从而造成海平面升高。
总之,由于经济的发展、气候因素的变化等原因,今后一个时期风暴潮灾害呈增加的趋势已成为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共识,研究开发有效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防治风暴潮灾害,将成为我国防洪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
[9]2.我国的风暴潮研究2.1 研究现状2.1.1 风暴潮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国开展风暴潮预报工作较晚,国家海洋局于1974 年5 月才在厦门召开了中国首次风暴潮预报经验交流会,出版了论文集。
1975 年,冯士筰及其合作者一连发表了数篇论文,系统论述了风暴潮的概念、理论和数值预报的力学模型,建立了独特的超浅海风暴潮理论。
1982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冯士筰院士编著的国际上第一部风暴潮专著--《风暴潮导论》。
1979 年孙文心发表了国内第一篇风暴潮数值模拟的论文,开创了国内数值风暴潮预报的先河,此后孙文心不断研制出了适合中国海的风暴潮数值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模拟试验。
[14]“八五”期间,冯士筰院士主持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风暴潮客观分析、四维同化和数值预报产品的研究”,使数值研究有了更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