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分类方式汇总
陶瓷分类

陶瓷分类(一)按瓷种分。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主要有日用瓷器、骨灰瓷器、玲珑日用瓷器、釉下(中)彩日用瓷器、日用精陶器、普通陶瓷和精细陶瓷烹调器等。
除骨灰瓷外,其余产品又按外观缺陷的多少或幅度的大小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等不同等级。
(二)按花面装饰方式分。
按花面特色可分为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和色釉瓷及一些未加彩的白瓷等。
釉上彩陶瓷就是用釉上陶瓷颜料制成的花纸贴在釉面上或直接以颜料绘于产品表面,再经700~850℃烤烧而成的产品。
因烤烧温度没有达到釉层的熔融温度,所以花面不能沉入釉中,只能紧贴于釉层表面。
如果用手触摸,制品表面有凹凸感,肉眼观察高低不平。
釉中彩陶瓷彩烧温度比釉上彩高,达到了制品釉料的熔融温度,陶瓷颜料在釉料熔融时沉入釉中,冷却后被釉层覆盖。
用手触摸制品表面平滑如玻璃,无明显的凹凸感。
釉下彩陶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装饰方法,制品的全部彩饰都在瓷坯上进行,经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这种制品和釉中彩一样,花面被釉层覆盖,表面光亮、平整,无高低不平的感觉。
色釉瓷则在陶瓷釉料中加入一种高温色剂,使烧成后的制品釉面呈现出某种特定的颜色,如黄色、兰色、豆青色等。
白瓷通常指未经任何彩饰的陶瓷,这种制品市场上销量一般不大。
以上不同的装饰方式,除显示其艺术效果外,主要区别铅、镉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上。
其中釉中彩、釉下彩和绝大部份的色釉瓷、白瓷的铅、镉含量是很低的,而釉上彩如果在陶瓷花纸加工时使用了劣质颜料,或在花面设计上对含铅、镉高的颜料用量过大,或烤烧时温度、通风条件不够,则很容易引起铅、镉溶出量的超标。
有的白瓷,主要是未加彩的骨灰瓷,由于采用含铅的熔块釉,如果烧成时不严格按骨灰瓷的工艺条件控制,铅溶出量超标的可能性也很大。
铅、镉溶出量是一项关系人体健康的安全卫生指标。
人体血液中的铅、镉含量应越少越好。
人们如长期食用铅、镉含量过高的产品盛装的食物,就会造成铅在血液中的沉积,导致大脑中枢神经,肾脏等器官的损伤。
尤其对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民间陶瓷的种类

民间陶瓷的种类瓷器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彩绘瓷和单色釉瓷。
1.单色釉瓷分为白瓷、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釉瓷。
白瓷,它的含铁量是比较低的,所以在制作完成之后它颜色很浅,所以可以被用来做画,很多文人都曾在上面画过山水水墨画,非常的漂亮,哪怕不画画,单纯地放着,也是很有质感的。
青瓷,也被称之为绿瓷,是因为它含有比较高的氧化铁,在制作之后就变成了青绿色,好像是大自然的馈赠一样,非常的有生机。
黑瓷又称天目瓷,比青瓷颜色深是因为制作过程中加入了更多的铁,所以制作出来的陶瓷更有质感。
青瓷,因为它的釉色介于清与白之间,颜色比较淡雅。
色釉瓷,有不同的颜色,就是因为它里面有着不同含量的氧化铁、氧化铜并且烧制的温度也不同,所以它就显现了各式各样的颜色。
比如绿釉、蓝釉、红釉、黄釉等。
2.彩瓷,顾名思义,通过绘画表现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有人在上面画花草树木,有人在上面画龙凤,或者人。
精致程度并不比白纸上画的少,但立体感似乎更足。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经济能力选择陶瓷种类,其实我最喜欢的还是青白瓷,因为我觉得它表明了人生的淡泊和素雅,好像告诉我们生活平淡才是真。
1、紫砂陶器紫砂陶器源于宋,盛于明,是江苏宜兴鼎山的特产。
它选用当地含铁量高的甲泥中的紫砂泥。
有紫色泥、绿色泥、黄色泥等特殊陶土制成的无釉陶器,产品呈赤褐、淡黄、绿、紫、黑等色。
由于紫砂泥具有质地细腻,可塑性强,结合力高,缩性小(约《2%)、变形小的优点。
2、精陶陶器按其胎体的质量分为粗陶器和精陶器。
精陶器做工精致,造型规整,胎体较薄,釉面洁白晶莹润泽,装饰花纹雅致。
其坯胎结构、性质与粗陶大致相同,气孔率大,吸水率10%~l5%。
3、骨灰瓷“骨灰瓷“介于硬质瓷和软质瓷之间而偏软质瓷。
造型圆润,坯胎晶莹透亮,适宜制作茶具、咖啡具等高档日用细瓷和工艺美术陈设瓷。
它多用釉中彩装饰。
装饰釉上彩,由于釉的烧成温度低,花纹能熔入釉中,也有极好的效果。
4、长石质瓷“长石质瓷“是目前国内外日用瓷所普遍采用的瓷器,它是由长石、石英、高岭土等原料按一定比例配方制作而成,其中长石起熔剂作用。
中国瓷器分类

中国瓷器分类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瓷器之一,因其精美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中国瓷器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
一、按烧制工艺分类1. 青花瓷:青花瓷是指在瓷器的胎体上涂上蓝色的颜料,然后进行烧制,使其与瓷器胎体相融合的一种烧制工艺。
青花瓷的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 粉彩瓷:粉彩瓷是指在瓷器表面上绘制出彩色图案,然后进行烧制的一种工艺。
粉彩瓷的特点是色彩鲜艳、花纹精美,非常适合用于制作花卉和人物等图案。
3. 珐琅彩瓷:珐琅彩瓷是指在瓷器胎体上涂上珐琅彩料,然后进行烧制的一种工艺。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光泽度高、质地坚硬,常用于制作器皿和工艺品等。
二、按瓷器种类分类1. 官窑瓷器:官窑瓷器是指在中国古代皇家官窑中烧制的瓷器,以其质地坚硬、釉面细腻、色泽鲜艳、造型精美而闻名于世。
其中著名的有汝窑、定窑、哥窑、宜兴紫砂等。
2. 民窑瓷器:民窑瓷器是指在中国古代民间窑口中烧制的瓷器,包括徽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
民窑瓷器制作工艺精湛,色彩绚烂,适合用于日常生活和装饰。
3. 古代瓷器:古代瓷器是指中国古代时期烧制的瓷器,包括汉瓷、唐三彩、宋代官窑瓷器、明清瓷器等。
这些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按造型特征分类1. 高脚杯:高脚杯是指杯子下部有一根或多根脚的瓷器,常用于喝茶和咖啡等饮品。
高脚杯造型优美,透露出一丝浪漫的情调。
2. 抱壶:抱壶是指瓷器的壶体呈圆形,两侧各有一个把手,形状像是两个拥抱的人,因此得名“抱壶”。
抱壶造型别致,适合用于装饰和收藏。
3. 瓷雕:瓷雕是指在瓷器表面雕刻出各种图案和造型的一种技艺,常用于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等。
瓷雕精细、绝妙,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精品。
总结:中国瓷器分类众多,每一种瓷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瓷器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瓷器形状分类

瓷器形状分类瓷器是我国传统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瓷器的形状非常多样化,有一些人可能并不了解,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瓷器的形状分类。
一、扁器扁器是指器物的高度相对于直径较小的器物,也称作浅器、宽边器。
扁器瓷器因为其造型独特,且底宽口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所以在器物制作上应用很广泛。
例如常常用来制作盘、碟、浅盘等用品。
二、高器高器是指除扁器以外的器物,高度相对于直径较大的器物,在造型上具有更强的立体感。
高器因高度较大,造型上可以发挥自由创意,一些精美的景德镇瓷器、豫窑瓷器和官窑瓷器都是以高器为主要特征。
三、中小型器中小型器一般指体积较小且高度和直径相近的器物。
它们往往是盅、碗、杯等小容器,一般用于装饮食或者饮用。
这种瓷器造型简洁,制作精巧,装饰性较强,合适在餐桌上使用。
四、平底器平底器又称平盘,是底面平整、口沿高耸的瓷器,通常用于装食品或作为摆设品。
平底器在制作时一般以釉面为主体,有些还会在釉面上绘制一些花鸟图案或文字符号,形式也是相当的挺拔优美。
五、方形器方形器也便是方盘和方碟,是指底面为正方形的器皿。
方形器造型庄重、大气,有时描绘吉祥图案,寓意“四平八稳”、“万事如意”等吉利寓意,因此十分的受欢迎。
长方形器指的是底面为长方形的瓷器,长方形瓷器造型优美,有时还会版画出诗句、书法等图案,更显得文化底蕴深厚。
七、圆形器圆形器是指底面为圆形的器物,常常用于制作一些汤碗和饼盘。
这样的瓷器造型简单而又雅致,有时还会在表面绘制出一些纹饰或图案,使之显得更加精美。
总之,瓷器的形状很多,每一种瓷器都有其独特的工艺和制作技巧。
造型或圆或方,或扁或高,或大或小,在不同场合使用,都可以起到更好的装饰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瓷器的形状分类,以更好地欣赏瓷器的魅力。
瓷器的种类和名称

瓷器的种类和名称从收藏角度来说,看瓷器种类,瓷器总体上分为两大类:即单色釉瓷和彩绘瓷。
单色釉瓷又分为素瓷和色釉瓷,二者均俗称为“一道釉”。
中国明代以前是素瓷时代,明代以后才有了彩瓷的蓬勃发展。
素瓷是指无论釉上和釉下都没有色彩的瓷器,没有绘制的花纹。
素瓷是在通风状态下烧制而成的,由于釉中所含氧化铁的含量不同而导致不同的釉色。
包括青瓷、黑瓷、白瓷、青白瓷四种。
青瓷:也叫绿瓷。
釉中内含氧化铁,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发展到宋代时最著名的是龙泉窑。
黑瓷:也叫天目瓷。
是在青瓷基础上增加了铁的含量烧制而成的。
著名的有建窑和德清窑。
白瓷:由于含铁量低而构成透明釉。
最著名的有定窑和邢窑。
白瓷的出现使得在瓷器上作画成为可能,因此为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罩青等。
釉色介于青和白之间,青中泛白、白中闪青,类冰类玉。
瓷器的几大种类1.越窑该名称最早见于唐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一诗,系对杭州湾南岸古越地青瓷窑场的总称。
其构成于汉代,经三国、西晋,至晚唐五代到达全盛期,至北宋中叶衰落。
中心产地位于上虞曹娥江中游地区,始终以生产青瓷主,质量上乘。
陆羽《茶经·四之器》中评述茶碗的质量时写道:"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陆羽煮饮绿茶,故极推崇越瓷。
2.邢窑在今河北内丘、临城一带,唐代属邢州,故名。
该窑始于隋代,盛于唐代,主产白瓷,质地细腻,釉色洁白,曾被纳为御用瓷器,一时与越窑青瓷齐名,世称"南青北白"。
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邢不如越,主要因为他饮用蒸青饼茶,若改用红花比较,或要反映真实的茶汤色泽,则结果正好相反,所以两者各有所长,关键在于与茶性是否相配。
3.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一带,因北宋属汝州而得名。
北宋晚期为宫廷烧制青瓷,是古代第一个官窑,又称北宋官窑。
瓷器的分类与种类

瓷器的分类与种类瓷器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自古以来就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于世。
瓷器根据不同的材质、制作工艺和装饰风格可以分为多种分类和种类,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瓷器类型。
一、根据材质分类1. 瓷土瓷器:瓷器最主要的原料即为瓷土,它是一种以黏土为基础、经过加工、干燥和烧结制成的材料,最早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
瓷土瓷器因其制作工艺复杂,质地坚实,闻名于世。
2. 瓷石瓷器:瓷石是一种由岩石经过粉碎和烧结制成的材料,其制作工艺相对繁杂,需要经历多道工序才能制成瓷器。
瓷石瓷器质地坚硬,通常色彩较浓烈,适合用来做大型的装饰器皿。
二、根据制作工艺分类1. 景德镇瓷器:景德镇是中国最著名的瓷都,其瓷器制作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绘画技法和高超的瓷釉工艺而闻名,其中青花瓷和粉彩瓷是景德镇瓷器的代表作品。
2. 宜兴紫砂壶:宜兴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制作工艺独特,以泥质鲜美、手感细腻而著称。
紫砂壶通常分为细泥壶、粗泥壶和板泥壶等多个品种,每一件紫砂壶都是艺术家的匠心独运的结晶。
三、根据装饰风格分类1. 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其特点是白胎上使用蓝色的颜料进行绘画。
青花瓷的造型多样,图案精美,蓝色与白色的搭配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2. 粉彩瓷:粉彩瓷是以淡雅的粉色为主调,采用牙彩和釉下彩相结合的装饰工艺。
粉彩瓷器的图案多样,色彩柔和,给人以温婉之感。
3. 珐琅彩瓷:珐琅彩瓷是一种以金属丝和彩色瓷釉装饰的瓷器,它的图案线条鲜明,色彩鲜艳,给人以华丽大气的感觉。
四、根据用途分类1. 餐具瓷器:餐具瓷器是指用于餐桌上的碗、盘、盏和筷子等。
这类瓷器通常采用精细的制作工艺,外形简洁大方,质地细腻,既实用又美观。
2. 装饰瓷器:装饰瓷器通常用于室内装饰,如盆景盆、花瓶、雕塑等。
这类瓷器造型多样,装饰丰富,可以增添室内空间的艺术氛围。
3. 茶具瓷器:茶具瓷器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用于泡茶和品茶的器具。
瓷器颜色分类

瓷器颜色分类瓷器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品和收藏品,其色彩也是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瓷器的颜色分类可以根据釉色、胎色、彩绘等不同的因素进行划分。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来介绍瓷器的颜色分类。
一、釉色分类1.青瓷:青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其釉色以青色为主。
青瓷的青色釉料是由含铁的矿石熔化而成,烧制时釉面呈现出一种深浅不一的青绿色,给人一种朴实自然的感觉。
2.白瓷:白瓷是瓷器中最简洁纯净的釉色之一。
白瓷的釉面通透洁白,烧制时不添加任何着色料,釉色主要由胎体的颜色和质地决定。
3.黄釉瓷:黄釉瓷以黄色为主要特征,烧制时在釉面上加入黄色的着色料。
黄釉瓷的釉色有浓淡各异的黄色,给人一种温暖和谐的感觉。
4.蓝釉瓷:蓝釉瓷以蓝色为主要特征,烧制时在釉面上加入蓝色的着色料。
蓝釉瓷的釉色有浅蓝、深蓝等不同的色调,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5.红釉瓷:红釉瓷以红色为主要特征,烧制时在釉面上加入红色的着色料。
红釉瓷的釉色有明亮鲜艳的红色,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
二、胎色分类1.青花瓷:青花瓷是一种以青花为装饰的瓷器,其胎体采用的是白瓷。
青花瓷的胎体呈现出洁白的颜色,与青花的深浅相互映衬,给人一种高雅典雅的感觉。
2.黑胎瓷:黑胎瓷以黑色为胎体特征,釉面通常以透明釉为主。
黑胎瓷的黑色胎体给人一种神秘、沉稳的感觉。
3.红胎瓷:红胎瓷以红色为胎体特征,釉面通常以透明釉为主。
红胎瓷的红色胎体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感觉。
三、彩绘分类1.五彩瓷:五彩瓷是一种色彩斑斓的瓷器,其彩绘主要采用红、黄、绿、蓝、紫等多种颜色。
五彩瓷的彩绘丰富多样,以花卉、鸟兽、人物等为主题,给人一种绚丽多彩的感觉。
2.粉彩瓷:粉彩瓷以粉红色为主要特征,彩绘通常以粉红色为基调,辅以其他淡色调的颜色。
粉彩瓷的彩绘温柔娇嫩,给人一种柔美浪漫的感觉。
3.青花瓷:青花瓷的彩绘采用的是蓝色,通常与白瓷胎体相搭配。
青花瓷的彩绘以蓝色为主题,描绘出各种花卉、山水等图案,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
瓷器器型种类大全

瓷器器型种类大全壁瓶——为诸多瓶式的一种,以挂于壁面而名,又称“轿瓶”、挂瓶。
器型为常见花瓶、尊等竖部的一半,靠壁一面平坦有孔,以利于悬挂于墙壁上,做家居装饰之用。
唾壶——承唾之器。
魏晋、南朝时常用的随葬陶瓷器。
早期造型较晚期优美,大口、圆球腹、高圈足,形似尊。
后逐步演变为盘口、扁圆腹、平底或假圈足。
南朝时还配以盖和托盘。
鸡冠壶——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
亦称“马镫壶”、“皮囊壶”。
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样式而烧制的陶或瓷壶。
装水或盛酒的器皿。
花浇——浇花用器。
流行于明清。
明永乐花浇颈长、腹圆,口圆形,常绘以海水、缠枝莲纹。
宣德花浇颈较短,腹稍扁,宽带式柄。
清雍正花浇口作窄流,颈细且长,肩腹下饰菊瓣纹。
军持——一种盛水器,又名军墀、君迟、群持、捃稚迦、净瓶等,为云游僧人、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用具。
这种外国器形大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在我国却长盛不衰,从唐代至清代的南方北方窑口均有持续生产,大量出口。
品种丰富,时代特征鲜明。
桃式洗——是洗的一种式样。
浅体,形如半个桃子,故名。
宋代龙泉窑、官窑均有制作,明清时景德镇窑、宜兴窑亦有制作鼓钉洗——笔洗的一种式样。
系仿古铜器形制,洗身凸起鼓钉装饰,故名。
宋代钧窑、龙泉窑均有烧制。
梨壶——壶身为梨形,弯流曲把,矮圈足。
永乐时青花梨壶矮颈,圆腹,弯流,曲把,尖顶盖,圈足稍高。
成化时器身较前期略长。
背壶——典型的泥质制品,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是:喇叭形口,瘦长鼓腹,腹部有一对环耳。
日月罐-——月罐是一种流行于清朝康熙至乾隆时期的瓷罐器皿。
直口,短颈,溜肩,腹微鼓,浅圈足,底内凹。
因其凸形盖和腹两侧所饰半圆形凸雕,形似日月而得观音尊——尊的一种式样。
侈口,长颈,丰肩,腹下渐收,至底外撇,器形似观音手中所持瓶式,故名。
清代康熙景德镇窑创制,品种有郎窑红、青花、五彩等。
牛头尊——瓷制尊器的一种。
大口,口以下渐放,垂腹,圈足,造型为口稍巨,直下至肩,无颈,腹较肩尤巨,至底稍杀,旁有两耳者居多,肩两侧有对称的蟠螭耳、戟耳或兽头耳,形似牛头,故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瓷器分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按照新旧来分和烧制的年代,可以按照瓷器的特征、材质、产地、工艺来分,还可以按照瓷器的窑口来划分。
本文将对瓷器的分类方式进行汇总。
瓷器的分类方式罗列如下:
一、按照新旧来分。
瓷器可笼统的划分为古董瓷器(又称古瓷收藏品,古玩的一种)、现代瓷器。
二、按照具体的烧制时间来分。
这里可以区分为两种,按照“朝”和按照“代”。
例如:宋瓷、明瓷、清瓷等。
三、按照产地划分。
如景德镇瓷器、醴陵瓷器、唐山瓷器、德化瓷器、龙泉瓷器、潮州瓷器、淄博瓷器等。
四、按照材质划分。
如:白瓷、高白瓷、高白玉瓷、玉瓷、骨瓷、炻瓷等。
五、按照工艺划分。
如:釉下彩、釉上彩、唐三彩、金彩、粉彩、金丝铁线、釉面开片、冰裂纹、浮雕、刻画、雕塑、结晶釉、窑变色、素面、漆线雕、绞胎瓷、镶锲工艺、单色釉、深冷加工等。
很多瓷器选用了多种工艺,用工艺划分瓷器种类不常用。
六、按照特征划分。
可分为:原始瓷器、原始青瓷、青瓷、缥瓷、白瓷、清白瓷、黑瓷、素瓷、彩瓷、青花瓷、玲珑瓷、青花玲珑瓷、色釉瓷、花瓷、甜白瓷、薄胎瓷、绞胎瓷、绞釉瓷、枢府瓷、秘色瓷、芒口瓷、骨瓷、珍珠瓷、像生瓷、镶嵌瓷、新彩瓷、煨瓷、生瓷、^***瓷、主席瓷(又称毛瓷)、民间陶瓷、祁门瓷器、红绿彩瓷、外销瓷器、高古瓷、现代瓷、蓄光陶瓷、自洁陶瓷、透明陶瓷等。
胎质、釉色、装饰、形制和铭文是构成瓷器的五大要素。
其中,釉色又是区别瓷器类别的一个重要标准。
瓷器按照施釉法分为单色釉和彩釉瓷两大类,彩釉瓷中又以青花为大宗。
我国陶瓷在发展中经历了单色釉到多色釉(彩釉)的过程。
单色釉包括青釉、白釉、红釉、蓝釉、黄釉、绿釉、黑釉等,而青釉又可分为粉青、天青、豆青等。
白釉分甜白、青白,红釉有霁红、牛血红、豇豆红等。
多色釉包括两种:一种用釉色与形状不一的色块构成釉面,如钧釉等;另一种用釉彩勾勒图案,如青花、粉彩等,习惯上又称为“彩瓷”。
彩瓷具体又可分为釉上彩、釉下彩和双层夹彩三种。
七、按照窑口划分。
第一种为官窑和民窑的划分。
还有一种为真正的瓷器产地窑口的划分,如、龙泉窑、耀州窑、醴陵窑、德化窑、景德镇窑、唐山窑等等。
另外我们常见的如钧瓷、汝瓷、定瓷、哥瓷、官瓷则是宋代按照不同的划分方式划分出来的。